素质教育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二、素质教育的深刻意蕴
• 素质教育是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时代特征的概念 • 素质教育的相关概念辨析
10
1.素质教育是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时代特征的概念
• 近20年来素质教育的实践发展和理论研究成果,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深 入研究素质教育理论提供了大量的有益参考。一般说来,素质即人所 具有的维持生存、促进发展的基本要素,它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 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 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 素质等。
• 受教育者的发展过程是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的过程。素质教育为实现 受教育者素质的不断优化组合,构建科学健全的素质结构,促进受教育 者全面、和谐、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1
• 在教育学意义上,对于素质教育的概念可以做如下概括:素质教育就是 培育、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它以促进人、社会、自然 的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为培养目 标,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根本途径,以教育质量的全面提 升为显著特征。
• 从实践认识方面,学者们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 与个性发展、特长培养的关系,素质教育与考试、升学的关系等进行 了深入的探讨,并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
7
(三)素质教育研究的深化(1999年--- )
• 21世纪,知识经济成为主导型的经济形态,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 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或制约经济增长和 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党的十五大继续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 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要增强 自主的科技创新能力。
5
• 1994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李岚 清同志在会议总结讲话中指出,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 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施,使 素质教育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 1996年,原国家教委在湖南汨罗举行素质教育现场会。1997年,原国 家教委又在山东烟台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进一步 总结推广了汨罗、烟台的经验,对实施素质教育作了全面部署。同年, 原国家教委颁发《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提出了有效实 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措施。
LOGO
素质教育专题
1
一、素质教育的背景及研究推进 • 素质教育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 • 素质教育研究的发展(1993年---1999年) • 素质教育研究的深化(1999年--- )
2Fra Baidu bibliotek
(一)素质教育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
• “素质”概念受到教育理论界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社会、经济发展亟需提高全民素质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3
• 从讨论中可以看到“素质”从一开始提出就不仅 指狭义的先天生理禀赋,而是具有丰富内涵,包括生 理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的广义概念。 综合学者的分析,素质的特点可归纳为遗传性与习 得性的统一,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发展 性的统一,潜在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 一。
4
(二)素质教育研究的发展(1993年---1999年)
• 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 段。党的十四大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教育被赋予提高国民素质、 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使命。这一阶段,国家从政策上加强了对素质教育 的引导。
•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 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 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 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是中央文件中首 次对素质教育做出的表述。
• 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以素质教育为主 题,把素质教育提高到事关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地位,素质教育被赋予 新的时代使命。这次会议推动素质教育进入了新的阶段。素质教育实 施的领域更加广泛,贯穿于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 育、职业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 育等各个方面;素质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和具有时代特征,强调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不仅涉及考试评价、课 程教材、教师队伍等方面,还涉及教育结构、教育体制等宏观问题。
8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化,素质教育的研究又出现了一 些新的角度,如:从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角度分析素质结构;从生命发展的 角度阐释素质教育的价值;从经济学的角度诠释从“应试教育”转向 素质教育的意义,等等。
• 进入21世纪,人们立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科学发展观角度对 素质教育进行了新的思考,如素质教育自身理论体系的完善问题、素 质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素质教育实施的环境建设问题、素质教育的 实践模式问题、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问题等受到广泛的重视。
6
• 这一阶段,教育理论界对素质教育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和深入的研 究。从理论基础方面,加强了对相关学科和理论的研究与吸纳,如研究 者从知识经济理论、终身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 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理论中吸取营养,对素质教育的理论内涵进 行了丰富,认识到素质教育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 质,还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 格等。
•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 工作会议,在会议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 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 20世纪80年代中期,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 呼声日益高涨,教育理论界开展了关于教育思想的讨论,如《教育研究 》杂志于1986年第4期至1987年第4期开设“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培养 目标”专栏,重点讨论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提高民族素质等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