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孔乙己
孔乙己的心得体会(6篇)
孔乙己的心得体会(6篇)孔乙己的心得体会1(994字)鲁迅先生一贯喜欢用些小人物以讽刺时局,孔乙己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
起初我十分可怜他,贫穷,社会地位低下都是他的代名词,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终于还是应了这句话,好吃懒做,原本可以有更好的生活。
可说他不好,他仍不愿放弃他读书人的身份,穿着长衫混在短衣中。
说他不讲诚信,但每次的酒钱从不拖欠。
如果他生活在今天的社会,国家种种政策。
不至于饿死,说到底,孔乙己是被封建制度所毒害的可怜人罢了。
他就是一个看不起底层人民,却又向往上流社会吧。
如今在我们的班级也存在这样一类人,成绩比一般人好,但又比一部分差,是班级的分水岭,在他们上面的人能拉十多分,下面也能拉十多分。
孔乙己就是这样尴尬的存在,成绩好的他算不上。
却又自视清高,不愿与成绩差的人为伍。
同时他又很矛盾,穿着长衫又红着脸与他人争辩,与其说他自卑,不如说他孤独,什么是孤独?稍有人问,你就会敞开心扉,其实就是孤独。
到现在在我脑海中,孔乙己那句话仍不断重复,你知道茴香豆的茴怎么写吗,茴字有四种写法。
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读了八年文不成武不就。
从不旷课,老师说上一句要脸红好几天,不敢迟到,不敢早退,难题永远做不出来,总是在一旁默默地循规蹈矩的活在自己的世界。
每当生活不如意,便开始愤怒,看别人混得如鱼得水,开始充满负能量。
人们离你渐行渐远,开始产生疑问?为什么他们那么优秀,而自己的嫉妒心却不停的在作崇。
仍没有任何实际行动,却能安慰自己:他们是天才,而我与他们不同,总会有那么一天,我就聪明了,欺骗自己,时候未到。
哪有什么一夜成名,其实都是百炼成钢,明明懂得的道理,却非要等到自己亲眼看到比自己好的、差的人都比自己优秀,才发现你只是看上去很努力……同孔乙己一样,空有一腔热血,没人看得起,最终消失。
默默地,默默地……从来无人问津,仿佛从没有来过一样。
鲁迅先生所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难道说的仅仅是孔乙己吗?为了这些事情不发生在自己身上,就要走出孔乙己,将他作为反例,在自己努力的道路上,会遇到一些挫折,听到一些声音,但我知道热血难凉,赤子无惧,努力会战胜一切。
孔乙己读后感
孔乙己读后感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酒馆里的酒保
孔乙己的故事。
这个故事让我感慨良多,对人性和社会的冷漠有了
更深刻的认识。
在小说中,孔乙己是一个善良、敏感的人,但因为社会的偏见
和歧视,他被迫活在一个边缘化的状态。
他喜欢喝酒,但酒馆的老
板却经常欺负他,使他备受煎熬。
他的内心充满了孤独和无助,但
他却没有任何发泄的方式,只能默默地忍受。
通过这个故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冷漠和不公。
孔乙己之所以变得孤独和无助,主要是因为社会的偏见和歧视。
这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身边的人多一些关心和理解,
不要因为外表或者社会地位的差异而对他人产生偏见。
同时,孔乙己的悲剧也让我思考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冷漠。
在
这个故事中,孔乙己是一个善良、敏感的人,但他却因为社会的不
公而变得悲观和孤独。
这让我意识到,人性是多么脆弱,社会的冷
漠是多么残酷。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更加关爱他人,尊重每个人的人
格和尊严。
总的来说,读完《孔乙己》让我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社会的冷漠和偏见是多么残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他人多一些关爱和理解。
希望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善良和宽容,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我眼中的《孔乙己》与《大话李白》
我眼中的《孔乙己》与《大话李白》
“孔乙己:封建世态炎凉可不可怕
孔乙己:告诉我茴的四种写法
孔乙己:你是否死在腐朽的黑暗下
孔乙己:告诉我你的生活不是笑话”
千千的这首歌风格很像吴品醇的《大话李白》,两者都是以说唱为主,节奏鲜明,但两者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
《孔乙己》歌词写的有点沉重,将历史和现实联系在一起,让人听了也觉得压抑,“社会的摧残我们都要扛,社会的虚假我们都要看”,而且说唱部分过多,听起来有些单调。
而《大话李白》则带着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侠骨柔情的唐朝,体会着那种快意江湖的生活。
总体说起来,《孔乙己》像在我心上的一块大石,压的人有些压抑,却又无法逃离,而《大话李白》在我心里已有了年头,就像一瓶陈年的老酒,打开后阵阵扑面的清香,醉梦中它向我不停的招手。
孔乙己读后感
孔乙己读后感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一个庸碌无能的角色孔乙己,展现了底层
小人物在封建社会中的挣扎和无奈。
整个故事情节简单,但却表达了深刻的内涵,让
人不禁对人生和社会产生反思。
孔乙己是一个饱受压迫和孤立的小人物,在酒馆里以酒篮为生,却因为性格内向、言
语生疏而屡次受辱,最终被误解成酒后诗仙的形象。
他面对痛苦和困境时选择沉默和
忍耐,深藏苦痛,甘心扮演命运赋予他的角色。
孔乙己的命运凄凉,但却引发了人们
对人性、生存和社会的思考。
在我看来,孔乙己不仅代表了底层小人物的命运,也象征了整个中国社会封建等级制
度的压迫,以及人性中的困境和挣扎。
读完《孔乙己》,我深刻体会到生活中的种种
不公和艰辛,以及对自由和尊严的渴望。
这部小说让我更加珍惜每个人的尊严和自由,也让我思考如何改变社会中的不公平和歧视。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孔乙己》,我对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
增强了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这部小说虽然简短,却深刻而震撼,值得反复品味
和思考。
孔乙己读后感(精选22篇)
孔乙己读后感孔乙己读后感(精选22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孔乙己读后感(精选2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孔乙己读后感篇1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了一代代人的忠灵,受害者不计其数。
周进,范举——只要我们乐意,可以把这个名单拉得很长,很长。
而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就是这些可怜考生的全权代表这一。
他,几乎包含了所有进学者的特征。
一身破旧单薄的许久不洗的长衫。
熟读诗书毕生之志是考举功名,平步青云。
一年一年的考,考的白了头。
如果说范进还是幸运的,因为他最终还是考上了。
即使没考上,他也有一个自己的家有妻子有一个势利的岳丈,不至於饿死。
而孔乙己则不同,他没有家,性格好盗,又不懂得人情世故,所以,它注定是一个悲剧人物,永远也无法翻身。
作为一个读书人,熟读诗书是孔乙己唯一本领,对那些粗鲁的短衣帮说上两句‘之乎者也’,看着他们呆滞的表情,恐怕是上大人孔乙己最大的乐趣了吧!对了还要算上他教孩子时的乐趣。
一个‘回’字四种写法,除了我还有谁知道。
‘回’,‘回’——其实无论在短衣帮还是在小孩子眼中上大人孔乙己之是个无能的读书人。
是大家的笑料。
虽然他认识四种‘回’字,这种想法只是孔乙己不知道罢了。
人们向他乐,他只知道人们尊敬他,心里定是高兴的。
还是不要告诉他了,让他保留属于自己的唯一的点乐趣好了。
孔乙己读后感篇2孔乙己是谁?他是鲁迅笔下的一个人物吗?不,他不是,我们身边也存在着不少孔乙已。
而让我们仔细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做过看客。
有人说过,一个中国人和一个日本人相比,中国人是一条龙,日本人是一条虫。
而当一群人中国人和一群日本人相比时,中国人是一条虫,日本人是一条龙。
这句话的出现,就是因为中国存在太多太多的看客。
读完孔乙已这篇文章,我没有觉得好笑,而是觉得可悲,痛恨。
可怜的孔乙已,痛恨这黑暗的社会。
当时的社会,有着封建的思想,残酷的官僚主义,社会阶层分明。
于孔乙己有关作文
于孔乙己有关作文我心目中的孔乙己若要谈起孔乙己,气氛应该是很活跃的,大人笑他,孩子们却也是要笑他的。
孔乙己穿长衫,常多花一文钱添碗茴香豆——他把自己当作读书人,而他认为,君子就要穿得得体,穿得像个正经的读书人,但大家都看见,他的长衫破破烂烂,享受酒菜也不过站着享用罢。
显然他并不那么阔绰,却从不欠债。
或许在酒店伙计的眼中,他就是个好面子的人。
我觉得,这是他的一种理想化的向往与追求,他总要在酒店这一类公共场合保持自己“读书人”的脸面与尊严——这可能是他稀有的值得自豪的的财富了。
孔乙己引以为傲的学识学问所体现的是一种愚昧,但归根结底还是当时的封建制度所致。
从孔乙己这一个体来看,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一辈子的影响是很深的:他一定在读书上下过苦功,否则被人问起未考取状元之事又怎如此颓唐?他也一定对那段时光印象最深,否则他又怎能将那些并不大有用的之乎者也挂在口中?或许他极力回避着现实,将现实视而不见——但现实所给予他的不过如此:在读书方面冰没有什么成就,而时光易逝,大半辈子已过了去,仍一事无成,而下半辈子还是实在的未知数。
他却仍然觉得那些知识是有价值的,他似乎被“训练”得对那些知识极为忠诚。
孔乙己来喝酒却不忘考我“茴”字的写法,我那么不屑一顾,他倒如此热心,认真得像位先生,如鱼得水地谈论着回的四种写法,他与大人说笑,引得大人发笑,无奈地,却只得与孩子们搭话,好像他只是个孩子,长着花白胡子,一心一意地活在自己世界中的孩子。
尽管孔乙己竭力去维持他的“尊严”,愿意做各样的事(甚至偷窃)去维持他“读书人”的生活。
没有什么真才实学,还是不可能的。
他不愿承认偷了别人的东西,却又去偷了,直到双腿被打折却仍小声辩解着。
我不禁好奇,孔乙己在死之前会想些什么呢,是悲叹,是愤懑,还是不甘心呢?我无从得知,他为了面子,做了不少让他失去尊严的事啊。
若说他活该,我宁愿用“愚昧,迂腐,守旧”甚至“可怜”来修饰他,看到书前的插图,孔乙己弯下腰从碟中取出一颗茴香豆给孩子们,被孩子围着,就像捧着书本在为孩子们讲课般,倘若在今天,不在那时的社会背景下,他总有那么一点可能的,去成为一名德高望重的老师,我知道这是个荒诞的想法,但写到这,是无论如何也笑不起来了的。
对孔乙己的看法作文
对孔乙己的看法作文孔乙己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但是在鲁迅先生的描绘下,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清末潦倒读书人,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孔乙己一生热衷于考取功名,进学中举,渴望得到无论是“短衣帮”,“长衫主顾”亦或是小孩子的尊重。
他具有一种迂腐而又执拗的思想:“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他的内心始终坚信自己是一个读书人,自命清高,满口“之乎者也”,这恰恰是他的可悲之处。
认为自己是读书人,不愿与下层劳动人民为伍,却又不被上层人士所认可,可以说孔乙己生活在两种阶层的夹缝之中,却又不被两种人接受,成为了极其特殊而可悲的一种人,这也是封建科举制度残余下毒害人心灵的一种表现。
孔乙己虽然好吃懒做,爱慕虚荣,甚至迂腐不堪,但那不意味着他真的是一无是处,鲁迅先生在描写时也注意到了人物形象的立体,丰满。
孔乙己性情温和,与人为善,在不知是为人抄书赚下或翻墙捣院偷下了几文大钱后买了一碟茴香豆,却把其中一些分给了那些来看热闹,看笑话的孩子们,并且他想要教“我”认字。
因为他与那些大人无法交流,他们只会嘲笑、讽刺他,在热闹的酒店里,他那孤独、寂寞、无处安放、无人搭理的灵魂只有在与孩子们交流时,才能感到一丝纯真,但即使是孩子也看不起他,与他交流仅仅是为了玩乐或吃食,这恰恰又是孔乙己可悲的表现。
孔乙己虽然穷困潦倒,被人看不起,但那意味着他丧失劳动或谋生的能力了吗?不。
他身材高大,四肢健全,尚有卖力气为生的精力与活力。
但他思想被禁锢,只知靠读书谋出路,他看不到除读书外的三百六十行的任何一行,哪怕只维持住生活,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思想呢?又是因为科举制度,使他的内心封闭,只知读书考取功名,但到头来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这又是他可悲的表现。
因此,虽然孔乙己生活、地位、身份、经济实力都处于社会的下层,又具有好吃懒做等个人陋习,但我却认为是当时那种环境、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和所有人改变了他,或者说是那种环境造成了他的种种劣行和悲惨遭遇。
而那些“短衣帮”和“长衫主顾”也并未好到哪去,他们也是被病态的社会所毒害而造成了他们的麻木、冷酷,如同一具具行尸走肉,极度无聊而又惹人厌弃。
孔乙己读后感
孔乙己读后感
《孔乙己》是鲁迅的一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性格孤僻、酗酒的书生孔乙己在酒楼里被人欺负的故事。
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人性、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小说中,孔乙己是一个孤独的人,他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整天只能在酒楼里喝酒发呆。
他是一个极端敏感的人,对身边的一切都感到不满,但又无法改变现实。
他只能通过酒精来麻痹自己,忘记自己的痛苦。
这种对现实的无奈和逃避让我感到非常心痛,也让我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故事中,孔乙己的命运是非常悲惨的。
他在酒楼里总是被人欺负,被人嘲笑,甚至被人打骂。
他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只能默默地承受着一切。
这让我感到非常愤慨,也让我对社会的不公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像孔乙己一样的人,他们没有力量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默默地承受一切。
这种不公平让我感到非常心痛,也让我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小说的结尾,孔乙己因为误会而被赶出酒楼,他在离开的那一刻,表现出了一种无奈和绝望。
这让我感到非常心痛,也让我对
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像孔乙己一样的人,他们没有任何希望,只能在绝望中度过一生。
这种绝望让我感到非
常心痛,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孔乙己》,我对人性、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个故事让我感到非常心痛,也让我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像孔乙己一样的人,他们没有任何希望,只
能在绝望中度过一生。
这种绝望让我感到非常心痛,也让我对人性
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世人皆笑孔乙己,世人皆是孔乙己作文
世人皆笑孔乙己,世人皆是孔乙己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孔乙己可真是个有趣的人啊!大家都喜欢取笑他,说他太过迂腐、固步自封。
可是,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孔乙己"吗?我们往往会把自己视为中心,以为自己的做法和想法就是对的。
就像孔乙己坚持自己的学说一样,我们也会固执地相信自己是对的。
比如,我有一个朋友,他超级喜欢足球,非常崇拜梅西。
有一次,我跟他说C罗比梅西更棒,他就直接否定我,说我完全不懂足球。
你看,他就像孔乙己一样,认定了自己的看法是唯一正确的。
再比如上学的时候,老师讲了一个新道理,大部分同学都听懂了,就剩下几个人还是一脸懵。
那几个人就像孔乙己,坚持自己原来的理解方式,拒绝改变。
虽然他们的想法在当时是错的,但谁也不能保证过些时日后,别人就不会变成新的"孔乙己"了。
生活中处处可见"孔乙己"的身影。
每当有人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时候,旁人就会笑话他们,觉得他们太过落伍。
其实,客观地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孔乙己"的一面,都会在某些时候固守自己的想法,拒绝改变。
这并不可怕,相反这种坚持才是人性的一种体现。
如果人人都随波逐流、见风使舵,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乏味了。
我们需要"孔乙己"这样的人,他们的存在让这个世界丰富多彩。
当然,作为"孔乙己"的时候,也要学会在合适的时候改变自己。
我们应该虚心求教、睁大眼睛观察这个世界,勇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
生命就像一次修行,我们要在坚持和改变之间寻找平衡,用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
总之,"孔乙己"无处不在,世人皆是"孔乙己"。
笑话他人之前,不妨先反思自己,看看是否也曾坚守自己的旧观念。
欣赏"孔乙己"的勇气,也希望自己能在必要时学会改变。
让我们一起努力,在坚持和改变之间寻找人生的平衡点。
孔乙己读后感(15篇)
孔乙己读后感(15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孔乙己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孔乙己读后感1孔乙己是一个不幸者,他生活在一个麻木而冷酷的社会环境之中。
深受科举教育的毒害,说话时,满口“之乎者也”,常常注意一些没有用的字。
把它们当成学问和本领。
可怜的孔乙己,因为死读书,而没有一些谋生的本领。
成为酒店顾客嘲笑的对象,因为偷窃,他被残忍狠心的丁举人毒打。
最后,他无声无息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就像秋天的`树林里飘落了一片黄叶,就像冬天大地上枯死了一棵小草,没有引起任何的反响。
科举教育害人之深,幸好,科举制度废除了。
也许,“孔乙己”该没有了,可是往往适得其反。
当今社会充满了许许多多的“孔乙己”。
现在的学生就是名副其实的“孔乙己”。
他们为了所谓的“成绩”,“名次”,而逼不得已放弃玩耍的时间,去读书,去上补习班。
满脑子里充斥着英语单词、几何证明、物理公式等等。
或许成绩优异的人,以后会有美好的前途,但有一点不能否定,他们的童年并不快乐。
也许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戴上了眼镜,天天捧着书,徜徉于题海。
也许他们早已习惯了别人对他们说:“你真是个小书呆子!”;至于那些成绩不好的人呢?他们在求知过程中是痛苦的,也许在考完试之后,会纳闷,为什么有些题不按照答题格式答就错呢?按照答题格式答不就相当于科举考试写“八股文章”吗?孔乙己读后感2《呐喊》是鲁迅先生所作短篇小说的结集,它真实描绘了中国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
孔乙己读后感
孔乙己读后感《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底层社会人物的故事,道出了人性的悲哀和社会的冷漠。
读完这篇小说,我被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思考所触动,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故事的主人公孔乙己是一个贫穷的酒保,他生活在一个破旧的酒馆里,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长相普通,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因此在社交场合往往被人冷落。
然而,他内心深处有着热爱文学的梦想,他渴望能够成为一名文人墨客。
然而,这个愿望却一直未能实现。
小说中的孔乙己是一个充满善良和真诚的人,他对待别人总是友善和宽容。
然而,他的真诚和善良却遭到了社会的冷漠和嘲笑。
他在酒馆中唱歌时,常常被人讥笑,甚至被人当作笑柄。
他的内心充满了孤独和无奈,他渴望被人理解和认同,但却始终得不到他人的关注。
通过孔乙己这个形象,鲁迅先生揭示了社会对于底层人物的冷漠和不公。
在这个世界上,像孔乙己这样的人并不少见,他们默默无闻地生活着,承受着社会的压力和不公。
他们的存在常常被人忽视,他们的声音往往被掩盖。
这让我深感社会的冷漠和不公是如此的残酷。
同时,孔乙己也让我想到了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渴望,但是在现实面前,我们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我们追求的东西往往被现实的压力和环境所束缚,我们渴望被人理解和认同,但却常常被误解和冷漠。
孔乙己的形象让我深思,我们应该如何在这个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
通过《孔乙己》,我深刻地认识到社会对底层人物的冷漠和不公,也更加明白了人性的复杂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梦想,我们应该尊重和关爱每一个人。
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被现实所束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眼中的孔乙己作文4篇
我眼中的孔乙己作文4篇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从孔乙己这一面看,小说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从民众这一面看,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通过对外形的整体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一外形的整体描写,集中而简练的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悲剧的必然性。
通过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
“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活画出一个穷困不得志,又经常挨打的老书生的形象。
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通过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此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衣服都不肯动手。
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唯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
作者通过一件破长衫的描写,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揭示的十分深刻。
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
课文多次描写他满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
孔乙己用“四书”“五经”中的所谓“圣言”为自己辩解,连偷书也说成“窃书不能算偷”。
这些性格化的语言极能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显示孔乙己善良的心地。
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表现了他善良的心地。
文章截取孔乙己一生中的一段生活,把最能显示孔乙己生活、性格和命运的情节浓缩在几个场面,这样写便使故事情节集中而凝练。
作者通过小伙计的眼光,用了几个特写镜头把孔乙己的外貌,他的遭人轻视和奚落的情状表现出来,然后转入对孔乙己遭受残害即将死亡的描写。
我眼中的孔乙己
孔乙己的悲哀广东惠阳高级中学2012届7班杨德力指导老师:萧钦文我眼中的孔乙己,是封建科举制度迟暮的背影,也是封建教育的牺牲品。
——题记自从朱元璋创制八股取士,儒家文化已彻底沦为了封建帝国的通知工具,成为了思想的枷锁。
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成为了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他们自命清高,与“普通人”划清界限,失去了理想与人格,迂腐与顽固已深深地植入了他们的骨髓。
随着当时北洋政府掀起了“尊孔复古”的妖风。
孔乙己成为了无数个悲惨的科举士大夫的代表人物。
孔乙己身材高大,他完全可以像“短衣帮”一样用体力养活自己。
但长期的《四书》《五经》的教育使他轻视劳动,连自己身上的长衫都“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认为读书人读书就是为了考中举人后当个一官半职。
迂腐与落后让他始终不肯低下那“不可一世”的头颅。
他宁可去偷书,甚至是带走抄书所用的纸笔,也不去干“不符身份的活”。
他时刻不忘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总认为自己高于以体力为生的工作者,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
长期封建教育的熏陶,一次又一次科举考试的失败,在无奈的社会现实前,他已经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好吃懒做,思想落后的封建士大夫。
时至今日,也有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不愿干体力之活。
他们总以为这样会辜负他们的满腹经纶,不符合他们“高贵”的身份。
当北大的学生到市场养猪、卖猪时,人们都说他胸无大志,嘲笑他目光的短浅。
但在不远处的街头,许多失业的学生正在递着求职的简历,在失败面前显得无能为力,顽固地坚守着。
就是这个许多读书人不愿干的粗活,让他摆脱了失业的困扰,也让他走向了成功的道路。
与之相比,更多的大学生失业后选择待业在家。
认为他们应试教育中的精英,不愿自食其力地去努力。
总希望有一天遇见生命中的伯乐,他们也把目标定的非常高:总裁,公务员……但千里马虽多伯乐却只有一个。
在无尽的守株待兔的生活中,他们啃老、饱食终日而无所事事,甚至踏上了违法的道路。
然而更多的是孔乙己的悲剧——无法面对现实而停止,从此一蹶不振。
孔乙己在2024作文600字8篇
孔乙己在2024作文600字8篇写作文是一种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的过程,作文的力量在于它能够通过简单的文字打动人心,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孔乙己在2024作文600字8篇,感谢您的参阅。
孔乙己在2024作文600字篇1孔乙己从一阵一阵的嘲笑声中走出来,脸色已是青黑,皱纹里的伤痕更加明显了,胡子越发的蓬乱。
他一步一步艰难地行走。
看见他的人都唏嘘不已。
孔乙己没有了往常不屑于短衣帮的神情,取而代之的是五分害怕,四分怯弱,还有一分木讷。
渐渐地,太阳就要落山了,鲁镇的轮廓在这夕阳中更显得凄凉。
孔乙己终于到了他那间简陋的茅草屋,旁边已不是帽檐长扫净无台,而是荒草杂生,凄凉晦暗,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屋子早已没了主人。
有过路人问:这房子还能住人吗?他用他那沾满泥的手用力将门推开,双手支撑着门槛,吃力地将身子挪进去。
然后只微微一笑,青黑的脸慢慢绽开,说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屋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一个破旧的床板,一张缺了腿的桌子。
桌子上的几本书,大抵都是孔老夫子的,旁边躺着一只毛笔,一个布满灰尘的砚台,几张零落的纸。
他失神的眼珠子间或一转,似乎想起来了什么。
挪到桌前,试图把砚台上的灰尘荡掉,但却越抹越脏。
他眉头一皱,把自己的唾液和着泥土在砚台里搅动。
那双手似乎又充满了活力,灵活而有劲。
紧接着在那张破旧的纸上写下了一个很大的榜字,既而又在下面写上孔乙己三个字。
这几个字对他来说仿佛是金光闪闪的。
孔乙己看着,微笑着。
在咸亨酒店里喝的酒似乎在这个时候发挥了作用,脸颊竟然泛起了红晕,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像是在闭目养神。
夜深了,整个村庄笼罩在夜幕下。
天上挂着一轮新月,月光静静地流向斑驳的窗户,泻在床板上,安静而温暖,像汩汩清泉流进孔乙己的心里。
他小心翼翼地托着那张皇榜,慢慢挪向自己的床,在惨淡的月光下,他和皇榜融为一体。
睡着了,嘴角微微上扬,他似乎忘记了一身的伤痛。
无情的苍穹划过一声哀鸣。
第二天早晨,孔乙己没有出来。
以掌柜的视角写孔乙己作文
以掌柜的视角写孔乙己作文
我是这咸亨酒店的掌柜呀,咱这店里啥人都有,可孔乙己那可是个特别的人物哟!
他呀,总是穿着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站着喝酒呢。
嘿,你说这人怪不怪,明明穷得叮当响,还非得穿着那长衫,好像自己多有身份似的。
每次他一进店,我就知道,准没啥好事儿。
他会慢悠悠地要一碗酒,然后再要一碟茴香豆。
喝酒的时候,那表情,就好像在品尝啥山珍海味似的。
有一回呀,我打趣他:“孔乙己,你咋连个秀才也考不上呢?”他那脸呀,一下子就涨得通红,嘴里嘟囔着些啥,我也没听清。
旁边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他就更窘了,好像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还有一次,几个小孩跑过来围着他,要他的茴香豆吃。
他一开始还舍不得呢,后来兴许是被缠得没办法了,就一人给了一颗。
还念叨着:“不多哉,不多矣。
”你说这人可笑不可笑?
他呀,虽然穷,但是还挺讲信用的,欠的酒钱也会慢慢还上。
只是有时候看着他那落魄的样子,我也忍不住感叹,这人咋就混成这样了呢?
哎,孔乙己呀孔乙己,你说你要是肯放下那点可怜的面子,去干点正经活儿,也不至于这样啊!你难道就打算一辈子这样混下去吗?难道就不能为自己的生活努努力吗?咱这世上的人啊,谁不是为了生活在奔波呢,可你咋就这么死脑筋呢!
这就是我眼中的孔乙己,一个让人又好气又好笑的人。
孔乙己读后感(优秀8篇)
孔乙己读后感(优秀8篇)孔乙己读后感暑假里,我无意读到了鲁迅的《孔乙己》这篇文章,认识到了一个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社会低层,受到科举制的毒害读书人形象,也看到了它内心深处的善良,和它那悲惨的人生。
同时,拿孔乙己当取笑的把柄那些“看客”,体现出了他们对不幸者的冷漠无情、麻木不仁,也是导致孔乙己悲惨结局的一种原因。
同是我也想到我们生活的社会里也是否存在着那种“看客”?想到这,我联想到看过的一则新闻:7月17日凌晨,23岁跳某从工地收工回家,回家路上不甚摔倒在路中央,路人邓某看孔乙己读后感篇一在鲁迅笔下的许多角色中,每一位角色都真实地映射出社会中不同形态的人。
而且我每次读孔乙己时,都会讶然发现他的性格深深地击中了我,甚至我周边的人。
孔乙己在当时地位卑微,穷困潦倒。
但终日无所事事,不思进取,始终幻梦于科举考试。
心中的价值观严重失衡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思想已渗透骨髓。
迂腐的思想逼迫着他说出淤积的“之乎者也”,自傲清高,好逸恶劳。
随着时光的流逝,生活愈发惨淡,终于凄凉地死于历史的黑暗。
孔乙己虽潦倒不堪,但整日必做的事便是耍钱去酒馆。
始终不脱下自己可悲的长衫,终于成为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死要面子。
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呢?孔乙己身材很高大,说明他本具有谋生条件,是一位强健的劳动力。
但是他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杂些伤痕,长衫又脏又破,好像十多年也没有洗。
一位本具有谋生条件的人却十分贫穷,又何不折射出我们当今社会的那些啃老族们。
这些有手有脚的青壮年却好吃懒做,强烈依赖于风年残月的父母,不断地压榨,简直令人气愤。
孔乙己一有钱便去酒馆,“排”出九文大钱,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这个“排”字彰显出他想要力证于自己是有钱人,在穷人面前炫耀的心理。
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总有些这样的人,他们盲目消费,在亲朋好友的面前炫耀自己不劳而获的钱财。
一旦资源耗尽,为维护那光鲜亮丽的生活,不得不重拾那阴险狡诈的勾当,随着自己黑暗行为的曝光,已无法维系虚伪的生活,被分解成一缕烟灰,被强有力的飓风所刮去,消失在浩荡之中……。
孔乙己读后感
孔乙己读后感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通过对一个酒馆的酒保孔
乙己的生活遭遇的描写,展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歧视和排斥。
读
完这篇小说,我感到非常震撼和心痛。
孔乙己是一个善良、老实的人,他在酒馆里做事,却总是被人
欺负和排挤。
他没有家庭,没有朋友,整天只能在酒馆里默默地忍
受着别人的嘲笑和侮辱。
他的生活是如此的艰辛和无望,让人不禁
感到心痛和无奈。
通过孔乙己的故事,鲁迅先生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冷漠和不公,让人深思。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
弱势群体总是被边缘化和歧视,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困苦和痛苦。
这
让我深感社会的冷酷和不公,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和幸福。
《孔乙己》让我思考了很多,让我更加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给予他人更多
的关爱和关注,让社会充满温暖和正义。
孔乙己读后感
孔乙己读后感
孔乙己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
这个故事以孔乙己这位社会边缘人物为主角,深刻揭示了人性的悲哀和社会的冷漠。
读完孔乙己,我深受其对人物命运、社会现实的揭示和对人性的深刻触动。
小说通过对孔乙己这个底层人物的塑造,展示了他那种内心的善良和对生活的无奈。
孔乙己是一个酒馆里的酒保,他性格憨厚、善良,对待他人总是真诚和友好,但却因社会的歧视和偏见而备受伤害。
他的一生被命运捉弄,被人误解与误会,最终导致悲惨的结局,使人深感对其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小说通过孔乙己与其他人物的互动,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心灵的困扰。
在故事中,孔乙己与人们的对话和相处,揭示了人们对底层社会的偏见和对弱者的冷漠。
他被误解为酒鬼、被排斥和辱骂,而始终保持着善良和宽容,这种对比凸显了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冷漠。
小说以简洁干净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赋予了作品深远的哲学意味和思想内涵。
作者透过孔乙己这一个体的形象,抒发对底层人物的同情和对社会对立的揭示,激起读者对人性的深思和社会的反思。
作品中蕴含着对人性的探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引发了人们对人类本质与社会偏见的思考。
通过阅读孔乙己,我深刻领悟到了对底层人物的关怀、对社会阶层的反思以及对人性的触动。
作品以其简洁有力的表达和深刻的内涵,
让我们看到一个底层人物在社会边缘挣扎的无奈和悲凉,引发了人们对人性的思考与共鸣。
希望我们在阅读中能够关注底层人物的命运与社会现实的阶级分化,珍惜每一个善良的灵魂,践行对弱者的关爱和对困境的同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眼中的孔乙己
时间:2016-10-07 22:24:08 | 作者:李鑫苗
孔乙己给我留下的印象,正印证了那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他固然是封建制度的陪葬者,科举制度的殉葬品,但他之所以有如此悲惨的结局,我想更多地应归咎为他自己的不争气。
社会固然黑暗,制度固然腐朽,但哪朝哪代不曾有过这样的光景?文天祥、岳飞、闻一多不都是黑暗社会里造就的英雄吗?被环境禁锢了思想麻木了感觉,是一种悲哀。
生不逢时的伟人不在少数,像苏轼这样纵然有真才实学却一再被贬谪,得不到重用的人也不曾丢失那份豪情壮志,无功名傍身,依然活得潇洒自在。
孔乙己与他们相较,心理素质未免太过低下。
孔乙己四肢健全,完全可以像“短衣帮”一样靠劳动养活自己,但他清高得不得了,坚持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条,纵然穷困潦倒,也绝不从事那些他自认为“低俗”的工作。
若说他坚守了读书人的品格,那他又将“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食嗟来之食”丢到哪里去了呢?做出了偷盗之事却还自命清高,难怪落为别人的笑柄!
而当今社会某些人,有那么一星半点学历就心气极高,四处投递简历忙碌奔波,也不肯踏踏实实地做一份稳定的粗活,不正是现代版的孔乙己吗?我想,他们的的自命不凡无疑是“假清高,真虚伪”。
孔乙己是一个弱者,面对黑暗腐朽的社会、麻木冷漠的众人,他没有选择反抗,而是选择了忍受;他没有想过去改变这种现状,而是选择了一味地顺承,他缺乏反抗精神。
身无分文又如何,百无一用是书生又如何?来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总好过整天消沉度日,感叹自己的不幸,甚至迂腐麻木吧?
社会环境是次要的,一个人的成就还是在于自身。
纵使条件再艰苦,命运再坎坷,只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终能创造出一片辉煌。
总之,莫要学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