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中国古代染织品工艺美术

合集下载

明代的工艺美术 染织工艺

明代的工艺美术 染织工艺

明代的缂丝还出了前所未有的鸿篇巨制



明代刺绣两大体系:
※北绣(实用) ※南绣(观赏)
南绣中最出名—顾绣

顾绣作品《洗马图》

明代顾绣,是上海地区工艺品中的瑰丽奇葩。顾绣因
源于明代松江府顾名世家而得名。顾名世曾筑园于今九 亩地露香园路,穿池得一石,有赵文敏手篆“露香池” 三字,因以名园(今露香园路,即为纪念此园得名)故 世称其家刺绣,为“露香园顾绣”或“顾氏露香园绣” 或简称“露香园绣”、“顾绣”。它是以名画为蓝本的 "画绣",以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艺术性极高而著称于 世。
PPT
手工棉织蓝夹缬

明代的麻织,在我国东


南地区有较大发展。 麻织品的种类:麻布、苧 布、葛布、蕉布等。 著名的产地有江苏的太仓、 福建的泉州和广东的新会。


毛织
仍产在西北一带。陕 西地区所产的羊绒、 骆羯,万历时已增至 十五万匹。毛毯中的 地毯,明时多为白地 兰花,以黑色作边, 毛散而短。


韩希孟·刺绣牡丹
顾氏女眷中较早从事画绣的, 是顾名世长子顾汇海之妾缪 氏。其中,造诣最高,最具 代表性的,是略迟于缪氏的 顾名世次孙顾寿潜之妻韩希 孟(又名韩媛)。顾名世次孙 媳韩希孟善画,在针法与色 彩运用上独具巧思,显著提 高了这种绣法的艺术品格, 顾绣由此又称"画绣"。




※多选择古人名迹为绣稿。 ※在绣法上,凡针法不及 之处,均已彩笔接色,追 求绘画效果。 ※擘丝极细。 ※针法丰富。
第二节 染织工艺
主讲人:王绍敏 制作人:王海奇 收集人:王梦羽 汪璁 王红橘

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黄 道婆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精 湛的织造技术传授给故乡 人民她的辛勤劳动对当地 棉纺织业和后世的染织发 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为 明代染织工艺奠定了良好 的基础。

秦汉时期的纺织染织工艺PPT学习教案

秦汉时期的纺织染织工艺PPT学习教案

矿物染料
秦汉时代,朱砂的生产规模日益扩大成为普
遍采用的颜料。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的大批彩绘印花丝绸织品中不少红色花纹都是用
朱砂绘制的,如一件朱红色菱纹罗做的丝锦袍就
快地投梭引纬和打纬,从而提高了织布的速度和
质量。提花机是比一般布机更复杂的织机。据汉
代王逸《机妇赋》记载,汉代的提花机已经基本
上具备了中国传统提花机的各种主要部件,从性
能方面看,已经能织造任何复杂变化的纹样。秦
汉时期的纺织机械,在当时 世界上处于遥遥领
先的地位。而西方的提花机是从中国传去的,使
用时间比中国晚四个第1世7页纪/共3。4页
染料,而以植物染料为主。古代将原色青、赤、
黄、白、黑称为「五色」。将原色混合可以得到 间色(多次色)。
下面谈谈汉代是怎样将织物染成这些颜色的。
青色——主要是用从蓝草中提取的靛蓝染成 的。东汉时期,马蓝已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 作物。在陈留(今河南开封)一带有专业性的产蓝 区。文学家赵岐,路过陈留,看见山岗上到处种
纺织手工业的原料在种桑养蚕,汉时对农桑
业很重视,每年必由皇后举行养蚕仪式。这种采
桑养蚕也是妇女们的劳动,汉乐府民歌中有一诗
名《陌上桑》,叙述秦罗敷在春月采桑时严辞斥
责一个侮弄她的太守的故事。 第4页/共34页
秦汉以前,我国的纺织业绝
大部分集中在黄河中下游,长 江流域以及南方地区主要是生 产麻织物。西汉时期养蚕丝织 业重心也在北方,但我国南方 也早有种桑养蚕方法在流传, 位于长江中游的蜀中,蚕桑之 利也极流行,四川成都和德阳 汉墓出土都有“桑园”图砖, 成都出土的“第5页桑/共3园4页 ”画像砖上, 桑园设有门,一位高髻妇女正
区。丝织工艺,以齐,陈为最著名。其产品主要为供皇室统治者

导游资格考试-全国导基-第八章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导游资格考试-全国导基-第八章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第八章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学习要求】了解中国陶器、瓷器发展概况,仰昭文化彩陶、龙山文化蛋壳黑陶,东汉时期瓷器的出现。

熟悉中国陶器、瓷器、漆器、玉器的主要产地和特色。

掌握唐三彩,宋代五大名窑、青花瓷;景泰蓝工艺;中国四大刺绣及其代表作;中国文房四宝、年画、剪纸和风筝主要产地和特色。

1、【陶瓷】陶瓷器士陶器制品和瓷器制品的总称,陶器士用粘土成型,经700°—800°的炉温焙烧而成的无釉或上釉的日用品和陈设品。

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已经开始制作陶器。

原始陶器的彩绘纹饰多以几何图形出现,手法粗糙,构图新颖,表现出当时中国制陶的工艺水平。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河姆渡、大汶口等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灰陶、彩陶、黑陶和印纹陶等。

2、【仰韶文化彩陶】表面用红彩或黑彩化出绚丽的几何形图案和动物形花纹,其中人面形纹,鱼纹,鹿纹,蛙纹,鱼鸟纹等形象逼真生动。

3、【龙山文化蛋壳黑陶】是龙山文化特有的标志性陶器,蛋壳黑陶“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被考古界誉为4000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4、周代是陶器发展的重要阶段,被大量应用到建筑上,如版瓦、简瓦、瓦当、瓦钉、阑干砖等。

东汉釉陶已经发展到了较高水平,陶器开始向瓷器过渡。

西晋时期,越窑青瓷的烧造技艺有了提高。

隋唐时期是我国陶瓷业的迅猛发展阶段,唐三彩是其标志,它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因经常使用黄、绿、褐三种色彩而得名。

宋代是中国制瓷业极大辉煌的时期,其中以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最为出名。

定窑主要烧白瓷;汝窑主要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器;官窑瓷器釉色胎骨坚薄;哥窑瓷器造型端庄古朴;钧窑烧制乳浊釉瓷为主,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而闻名。

元代出现了青花瓷和釉里红技法。

明代之后以白瓷为大宗。

元明清瓷器主要流行青花瓷。

现代最著名的瓷都是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福建德化,浙江龙泉,山东淄博和河北唐山也是主要产地。

5、【景德镇青花瓷】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2024鲜版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2024鲜版
12
金银器产生与成熟
01
02
03
产生
金银器的产生可追溯到商 周时期,早期以金箔、银 箔等简单加工为主。
2024/3/27
成熟
随着冶炼和加工技术的进 步,金银器在春秋战国时 期逐渐成熟,器型多样, 工艺精湛。
独特技艺
金银错、鎏金、累丝等技 艺的运用,使金银器呈现 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13
著名青铜器与金银器作品欣赏
2024/3/27
16
木器产生与成熟
木器的产生
木器是以木材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器皿或用具。中国古代木器历史悠久,早在 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就已出现木制器具。
木器的成熟
随着木工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木材性能的深入了解,木器制作在商周时期逐渐 成熟。春秋战国时期,木器制作技艺达到高峰,出现了许多精美的木制品。
2024/3/27
26
2024/3/27
07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27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成就总结
1 2
卓越的工艺水平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在陶瓷、漆器、金属工艺、玉 器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代表了当时世界工 艺技术的最高水平。
丰富的艺术表现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品以生动的造型、精美的装饰 和富有内涵的寓意,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 追求和艺术创造力。
2024/3/27
24
印染技术产生与成熟
2024/3/27
印染技术的产生
印染技术在中国古代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已经掌握了染色技术, 使用植物染料对纺织品进行染色。随着丝织业的发展,丝绸的染色和印花技术也逐渐成
熟。
印染技术的成熟
在唐宋时期,印染技术达到了高峰。不仅染色技术更加精湛,还出现了多种印花工艺, 如蜡染、扎染、镂空印花等。这些工艺使得纺织品更加丰富多彩,也为中国古代服饰文

工艺美术民俗

工艺美术民俗

二、民间雕刻 中国的民间雕刻艺术源远流长,品类繁多,主 要有石雕、木雕、砖雕、竹雕、牙雕、骨雕、贝 雕、根雕、冰雕、陶瓷雕等。这类工艺最能体现 雕刻家匠心独运的创造力和因材施艺的精湛技巧 。
三、民间剪纸
剪纸又称刻纸,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 感觉和艺术享受。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 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剪纸在民间流传极广 ,历史也很悠久。
礼花:摆附在糕饼、寿面、鸡蛋等礼品上的剪纸 。 鞋花:用作布鞋鞋面刺绣底样的剪纸。其形式一 般有三,一是剪成小团花或小散花,绣于鞋头, 称“鞋头花”,二是适合着鞋面的形状剪成月牙 形,称“鞋头花”,三是由鞋头花的两端延伸而 至鞋帮,称“鞋帮花”。
四、民间织绣染织 (一)民间织绣 织绣是用棉、麻、毛等纺织材料金星织造、编织 或绣制的工艺。以丝织品和织绣为主
绣的全盛时期。苏绣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 法活泼,色彩清雅,地方特色浓郁。
湘绣:湖南长沙一带的刺绣。构图严谨、色彩鲜明、针法
富于表现力。
蜀绣:产于四川成都,针法平滑光亮,针脚整齐,色彩柔
和。产品有鞋帽、裙子、被面、枕套等等。
粤绣:始创于广东一带的少数民族。代表作有”百鸟朝凤
““丹凤朝阳”等。
第三节 少数民族工艺美术民俗
一、回族砖雕 甘肃宁夏回族地区最有特色,用于各类建筑物内 外的嵌镶装饰。青砖浮雕是常见技法,内容多为 花鸟虫鱼、人物、宗教圆案等。
二、藏族藏毯
藏毯分为三种:一是用牦牛绒毛线和羊毛线合织而成的 ,图案较鲜艳复杂,质地轻柔;二是用绵羊细毛线编织而 成的,式样较简单素淡,但也有用彩线编织成花样较多的 薄毯;三是“卡垫”,即垫子。用帆布或牛皮装着獐子毛 、青稞秆或干草等,质地结实。配搭得宜的话,可成为家 居理想的装饰品。

中国工艺美术史要求、重点、难点分

中国工艺美术史要求、重点、难点分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该课程是艺术设计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旨在使学生对中国各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特点、设计风格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把不同时代工艺美术的形式与时代文化、政治、经济联系起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对设计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荣誉感,培养对工艺美术理论的认知与思考力,为专业学习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1章绪论(一)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采用课堂面授与配合多种媒体进行的设计作品赏析。

在讲授工艺美术的起源、形态范畴、演变、审美特征、主要内容及发展规律时,以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特征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重点与难点:传统工艺美术的形态范畴、审美特征(三)教学内容:1.1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起源与发展1.2 传统工艺美术的形态范畴1.3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演变及审美特征1.4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形式的主要内容及发展规律(四)学时分配:4学时(五)习题与作业:分析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第2章陶瓷工艺美术(一)基本要求:了解古代陶瓷艺术的起源、发展、演变的线索,掌握各个时期陶瓷工艺美术的造型和装饰风格。

特别是形体的变化,图案、纹样等装饰题材的转变,使得把抽象的时代文化以具体生动的艺术形式表现于陶瓷艺术中。

(二)重点与难点:不同历史时期陶瓷装饰手法、题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三)教学内容:2.1 陶瓷发展简史2.2 陶瓷造型工艺美术2.3 陶瓷装饰艺术设计(四)学时分配:4学时(五)习题与作业:归纳中国古代陶瓷装饰的表现手法。

第3章青铜器工艺美术(一)基本要求:通过老师的课堂面授使学生对我国青铜工艺美术有一个全面、理性的认识,同时采用多种媒体展示、赏析具体的青铜器实例,特别是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造型、装饰审美特征比较,分析其所反映的时代文化。

了解秦汉以后青铜器继续发展和衰落的原因,以及后来的表现。

(二)重点与难点: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造型、装饰审美特征(三)教学内容:3.1 青铜器发展简史3.2 青铜器的造型艺术3.3 青铜器的装饰艺术(四)学时分配:4学时(五)习题与作业: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造型、装饰有何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第4章玉器工艺美术(一)基本要求:宏观把握我国玉器的起源、发展、演变。

中国古代染织品

中国古代染织品

一是: 一是:人们崇尚自然美的反映。 二是: 二是:以此来表达某种感情。 三是: 三是:作为服饰与人体和谐、协调的重要手段。
2.1 文献材料中所见的原始染织品的色彩特征
到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的纺织品在色彩、纹样、图案等方面增添了新的内涵。 据宋人罗泌《路史》和明代《三才图会》记载,在黄帝时代。“黄帝法乾坤, 以正衣裳”,制定了冕服制度。在冕服制度中,以12种纹饰为鲜明标记。 这十二章图案各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 “日、月、星辰”,是属于闪光有亮度的物质,取其“照临光明”,如三光之 耀,取其“普照天下”的含义; 山,取其能云雨或说取其镇重的性格,象征王者镇重安静四方; 龙,体魄巨大无比,有稳重之感,表示不会变;能变化而取其神之意,象征人 君的随机应变; 华虫,是一种雉鸟。其毛美丽,取其有文章,表示王者有文章之德; 宗彝,是宗庙的一种祭祀礼器,绘一虎一螭,取虎之勇猛,取螭的忠孝,以示 王者有深浅之知; 水藻,深水中的水草,取其洁净,象征冰清玉洁之意; 火,取其光明,火焰向上有率士群黎向归上命之意; 粉米,取其洁白且能养人之意; 黼,绣黑白为斧形,取其能决断之意,黻,即两弓相背,以青、黑二色处理图 案,取其明辩之意。
2.1春秋战国纺织物的纹样与图案设计 2.1春秋战国纺织物的纹样与图案设计
1. 转变:装饰艺术风格由传统的封 转变: 闭转向开放;造型由变形走向写 实;轮廓结构由直线主调走向自 由曲线主调;艺术格调由静止走 向活泼生动。 2. 纹样图案:象征意义越来越明显。 纹样图案: 龙凤纹样和图饰最具代表性。战 国纹样形式多样,形象趋于灵活 生动、写实和大型化。纹样穿插、 盘叠;色彩丰富、风格细腻,构 成了龙飞凤舞的形式美。 3. 色彩:观念发生了变化。 色彩:
周以前,帝王服饰即绘绣有上 述十二章花纹,到了周代,因 旌旗上有日、月、星的图案, 服饰上也就不再重复,变十二 章为九章。纹饰次序,以龙为 首,龙、山、华、虫、火、宗 彝是手绘的;藻、粉米、黼、 黻是锈上去的。其后的各个朝 代,基本延续了十二章纹的传 统图案,十二章逐渐成为中国 历代帝王的专用纹饰,它是中 国古代王权的标志。十二章中 的龙和凤,也逐渐为帝王专用, 龙成为天子的象征,凤则是至 尊女性的代表。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版)第八章 中国工艺美术 第三节 漆器、玉器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版)第八章 中国工艺美术 第三节 漆器、玉器

一、漆器
扬州镶嵌漆器
北京雕漆
福州脱胎漆器
北京雕漆
➢以雕刻见长,在漆胎上涂几十层到几百层
漆,厚15~25毫米,再用刀进行雕刻,故称“雕
漆”。
➢在古代的顺漆制品中主要是以红、绿颜
18
色为主,在史书上雕漆又称为“剔红”
北京雕漆
➢与江西景德镇瓷器、湖 南长沙湘绣,并称中国 工艺美术“三长”。
➢特点:在漆涂层上面雕 刻加工。
历年真题
【答案】CD
【2018年真题·多选】 北京雕漆的色彩以( )为主。
A.紫色 B.蓝色 C.绿色 D.红色 E.黄色
福州脱胎漆器
• 制作方式:先用泥土塑出模 型,然后再模型外面裱上夏 布,涂上青漆,等漆干了之 后脱去土模,再行髹xiū漆加 工上色。
• 特点:质地轻巧坚牢,做工 精细,耐热、耐酸、耐碱
嵌螺钿最具特色。( ) A.正确 B.错误
二、玉器
➢ 玉器,又称玉雕 ➢ 广义的玉器是指以硬玉、软玉、碧
玉、蛇纹石、水晶以及珊瑚等为原 料而制作的工具、装饰品、祭器和 陈设品等。
玉器按大小分为
件活
零碎活
玉器按大小分为 件活
包括炉、瓶、茶具、人物、花卉等
玉器按大小分为
件活
零碎活
包括别针、戒指、 印章、烟嘴等
中国玉雕产地
➢北京、江苏、上海、广东、河 南、新疆、辽宁、甘肃等地。
北京翡翠作品《观音》
扬州花卉类作品 白玉大白菜扬州镶嵌漆器 Nhomakorabea16
18
历史悠久,其产品以镶成 螺钿最具特色,造型古朴典,做 工精巧细致,纹样优美多姿, 色彩和谐绚丽。
历年真题
【答案】D
【2016年真题·单选】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1.原始玉石的出现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工艺美术品形成。

2.器物的富有形式美感的造型、富有审美情趣的装饰,构成了原始工艺美术的主要特征。

3.陶器制作的方法有手制成型、轮制成型和模制成型。

4.彩陶是指新石器时代一种手制,用红、黑、白等色绘有花纹的陶器。

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1.青铜是指用红铜加锡的一种合金,因颜色灰青,故名青铜。

2.制作青铜器,必须经过炼矿、制范、烙铸等几个过程。

3.青铜器的优点:1.熔点比较低2.硬度可以增高3.由于质地原因,铜液膨胀性加大,可减少气孔,得到清晰花纹。

4.失蜡法:金属铸造的一种方法。

用蜡制成铸模,外敷造型材料,成为整体铸型。

加热铸模将蜡化去,形成空腔铸范,浇入液态金属,冷却后得到成型铸件。

5.偶方彝是一件青铜酒器,它高60厘米,长88.2厘米,重71公斤,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6.装饰纹样的象征阐述:1.图腾标记2.神灵崇拜3.驱神辟邪4.装饰作用第三章周代的工艺美术1.《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着作,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

2.战国《考工记》所记周代有“六艺”分为32个工种。

3.西周时期的青铜工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继承商代的艺术风格,成康以后形成周代自己的特点。

4.窃曲纹是周代具有标志性的纹饰。

5.周代制作青铜器的目的主要是:A.祭祀祖先的祭器B.歌颂周王的美德C.对贵族的赏赐D.描述交换、婚嫁、诉讼等事情6.六器为:壁、琮、圭、璋、琥、璜。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1.青铜莲鹤方壶产于春秋战国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容器中对于动物形象的模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

3.春秋战国时的装饰纹样已从西周时期的二方连续发展到了更加复杂的四方连续。

4.曾侯乙墓青铜尊足失蜡法制作的杰作。

中国工艺史

中国工艺史

二、黑瓷 六朝时期,浙江的德清窑,以烧制黑瓷著名。制品有: 盘口壶、天鸡壶、双耳壶、薰炉、灯台、唾壶。 三、画像砖 1、六朝时期画像砖的地点,在北方有河南邓县,南方 以江苏最为集中。 2、六朝与汉代画像砖的区别: ①汉代画像砖多为一砖一画,六朝则成为整体性和主 题性的大型砖印壁画。 ②题材内容的发展,六朝画像砖除汉代流行的车马出 行,四神仙人,奇禽瑞兽等题材外,还表现了圣贤高 士,更具有生活气息。 ③除动物纹外,莲花卷草,山石树木,以占有较重要 的地位。
第七节 漆 器 工 艺 1、汉代的漆器在战国时期生产的基础上, 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2、在汉代,盛产漆器的楚地似已衰落,而四川的蜀郡、广汉郡 则已成为漆器生产的主要中心,产量很大,制作精美。 3、汉代漆器的生产组织严谨,分工很细:素工、髹工、画工、 上工、 工、铜扣黄涂工、铜耳黄涂工、清工、造工、漆工、 供工等。 4、汉代的漆器,不只作为贵族阶级的生活用品,也把它作为馈 赠的礼物。 5、汉代漆器的胎有木胎、竹胎、夹苎等。做法有:旋制、剜制、 卷制。 6、汉代的漆器的造型比战国更为丰富。出现大件套以代替铜器。 7、汉代漆器的装饰花纹主要有:云气纹、动物纹、人物纹、 植物纹、几何纹。 8、汉代漆器的装饰手法仍以彩绘为主。 9、汉代漆器的制作,体现了卓越的设计思想。
七、 铜鼓 1、铜鼓,是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具有特殊社会意 义的青铜制品。汉代最为发达。 2、铜鼓原是一种打击乐器,后又渐渐演化为权力的象征。 3、铜鼓在古代流行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广西、广东、 贵州,以及湖南、四川等地。 4、依照铜鼓流行地区和样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滇系和粤系: ①滇系包括云南和广西,体形较小,花纹大都用单弦分晕, 晕圈构成大小宽窄的变化。 ②粤系包括广东和广西部分地区,体形高大,制作精美,鼓 面多有立体的青蛙作装饰,即所谓“四角有小蟾蜍”。 5、铜鼓的装饰花纹有以下几种:太阳纹、蛙纹、鹭鸟纹、 竞渡纹。

工艺美术史汉代织绣印染

工艺美术史汉代织绣印染

汉代织绣印染古代工艺美术就是含有艺术价值的手工艺作品。

生产的形态等同与手工业,其文化形态则属于造型艺术。

而工艺美术是个后起的语词,在中国的历史尚不足百年。

但它涵盖的若干门类却是最早的艺术创造。

与原始美术相比较,原始工艺美术更加成熟!在中国历史上,汉是个强盛的封建王朝。

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丰富令工艺美术欣欣向荣,成就辉煌,在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下则各地的工艺美术面貌趋于统一。

然而在汉武帝时代,随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不断发展,令国土和中国文化疆域不断扩张,国力达到一个鼎盛时期。

中国开始以文明、富强的大国文明于世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学说的至尊地位和开通了丝绸之路这两个举措对工艺美术影响深远。

在工艺美术,丝绸是最重要,其次是毛织物。

两汉工艺美术最令人振奋的成就也正体现于丝绸的进步,由于劝奖农桑,汉代的丝绸产量大大提高。

不仅官府织造兴旺发达,民间织造也迅速发展。

因此,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巡幸封禅,“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而那一年,国家能够得到“诸均输帛五百万匹”。

在汉代诗文和画像石、墓室壁画里,出现了相当数量的以丝织、蚕桑为题材的作品,尽管织物易腐难存,但两汉丝绸仍有大批出土,实物资料远比前代丰富,这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织造的发达。

西汉织物主要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及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出土东汉方织物主要出土于新疆及甘肃,此外,在蒙古、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叙利亚、朝鲜也有发现。

墓中出土了保存完好或基本完好的衣物以品种分,有绢、纱、绮、锦、绦等,装饰方法则有织纹、刺绣和印染。

汉代丝绸品种众多,织造精良,装饰丰富。

由于须遮羞蔽体,服装不可或缺,而中国古代的高档服装基本以丝绸为面料,所以,从两汉开始,以丝绸为代表的织物成了中国最重要的工艺美术门类巨大,而汉代丝绸的成就又为后代的灿烂辉煌奠定了基础。

绢衣汉人称洁白的平纹丝织物为“素”,那时的“绢”则指未经漂练而泛黄的丝织物图片为汉代绢衣长约15CM新疆罗布泊高台土墓出土。

明清时期的宫廷织锦与工艺美术

明清时期的宫廷织锦与工艺美术

明清时期的宫廷织锦与工艺美术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宫廷织锦和工艺美术从来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明清时期,宫廷织锦不仅是皇家的标志,也成为了文化艺术的代表。

而在工艺美术领域,也是充满古典风情的典型代表。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明清时期的宫廷织锦与工艺美术。

一、明清时期的宫廷织锦1.宫廷织锦的历史沿革自古以来,宫廷织锦就是中国皇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宫廷织锦的制作成熟和完善。

宫廷的织锦工作由四库全书局藏书家当中特任的“织锦总督”把持,主要设计、研制和制作四种织品。

宫廷织锦不仅是中国皇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艺术和国际博物馆的重要收藏品。

2.宫廷织锦的工艺特点明清时期的宫廷织锦具有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纹理,织锦中所使用的染料和手工的技巧也是非常讲究的。

宫廷织锦的制作条件比较严苛,例如染色所用的原料必须经过洗净、涩皮、浸泡、漂白等种种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注意细节,这种精细的制作手法和精良的技术成为中国文化工艺美术的瑰宝。

3.宫廷织锦的应用明清时期的宫廷织锦不仅可用于衣着、饰品,还可用于床幔、褥垫、窗帘、屏风、图画等装饰品。

在宫廷中,织锦主要用于宴会、庆典、礼仪等重要场合,体现了皇家的富裕和尊贵。

同时,宫廷织锦也是出售与回收的礼品之一,具有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二、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1.工艺美术的概念工艺美术是一门融合工艺、艺术和设计的综合性学科,它包括很多方面,如室内装饰、家具、陶瓷、玻璃、珠宝等领域。

明清时期是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高峰期,这期间的工艺美术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艺术价值,体现了中华文化的高度成就。

2.工艺美术的特点在明清时期,工艺美术的制作过程相对缓慢,一切都需要手工制作。

工艺美术的特点就是将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使之成为实用品的同时也具有艺术价值。

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品有着亲王将军、琴瑟小姐、蝉扇仙女等主题,都具有鲜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3.工艺美术的应用在明清时期,工艺美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制作家居用品,如家具、屏风、挂件等,都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艺术和工艺美术。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完整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完整

双鸾仙山镜
花鸟人物螺钿( 花鸟人物螺钿(dian)镜 镜
唐代金银器
装饰方面,一反过 去那种神秘、拘谨、威 严的艺术气氛,而表现 出自由、舒展、情趣的 特色。
第七章 宋代的工艺美术
华夏文明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实行崇文 抑武的政策,文化艺术有较高的发展。
陶瓷工艺——1.定窑
定窑印花缠枝牡丹莲花盘
带榫木构件
磁山文化 石磨盘与磨棒,砂岩, 1977年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出土,现 藏河北省博物馆。 木浆 河姆渡遗址 干栏式建筑
新石器时代制陶——新石Fra bibliotek时代的重要特点
仰韶人头型彩陶
陶鹰尊
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陶器,最早在河南仰韶村, 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陶器,最早在河南仰韶村,也 称仰韶文化。主要分为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 称仰韶文化。主要分为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
漆 漆器 器 器 器
第四章 秦汉的工艺美术
汉代铜器的制作,向生活日用品发展。不如商周战国时期的多 重纹饰,以素器较为流行。仅有简朴的弦纹或饰以兽面纹。品种有 铜灯、铜炉、铜壶、铜尊、铜镜、铜鼓等。
汉代青铜熏炉
铜灯
汉代铜镜
铜镜在汉代十分发达,继战国以后的又一次大发展时期。铜镜的 制作精巧,样式华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装饰性。铜镜的特点:体 薄、平边、圆钮、装饰程式化。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装饰特色。 战 纹 壶 常 用 连 边 弧 纹 做 装 饰 。
汉锦
汉代的锦,是一种经丝彩色显花的丝织品。通称“经锦”。纬线只 用一色,经线则多至三色,由经线显出织物花纹;同一图案,同一色彩, 形成直线排列。常见的有流云纹、动物纹、花卉纹、吉祥文字等。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八章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八章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0.5分,共20分)1.曲腹是庙底沟陶器的一大特色。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2.商代还出现了用高岭土作胎、施青色釉的原始瓷器。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3.“唐三彩”精品多出土于洛阳地区。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定窑以烧青瓷而著称。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5.唐宋时期,是中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6.湖南醴陵的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7.粉彩瓷烧造历史最为悠久,位居四大名瓷之首,亨有“瓷国明珠”之美誉。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8.元、明、清瓷器的主流是青花瓷。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9.江苏徐州被认为是中国的“陶都”。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0.龙泉青瓷产品有两种:一种是白胎和朱砂胎青瓷;另一种是釉面开片的黑胎青瓷。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1.龙泉青瓷在南宋时达到巔峰,其烧制出的青瓷产品具有“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的特点。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2.山东淄博陶瓷生产历史悠久,现代以生产传统的名贵色釉一一雨点釉、茶叶末釉等美术陶瓷著称。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3.紫砂茶其造型美观,色彩古朴,胎壁无釉多孔,有较强的吸附力,泡茶数天后不馊且仍能保持茶香。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4.福建德化是我国白瓷著名产地,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国白”一词也成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词。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5.山东淄博陶瓷曾有“尺瓶寸盂视为无上之品,茗瓯酒盏叹为不世之珍”之说。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6.双面绣《猫》是苏绣现代作品的代表作。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7.用生漆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

中国工艺美术史(疾风劲草总结及补充)

中国工艺美术史(疾风劲草总结及补充)

中国工艺美术史(疾风劲草总结及补充)●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石器工艺●旧石器时代●时间:距今约250万年前到1万年前●标志:打制石器●遗址●早期:以蓝田人和北京人为代表●中期:以丁村人为代表●晚期:以河套人和山顶洞人为代表●图腾●图腾原为印第安语,意为“他的家族”。

它大约和氏族公社同时产生。

在原始社会中,每个氏族往往采用一种动物(或植物)作为本氏族的标志,并认为他们的祖先是由这种图腾演变而来,因而保护他们,使之生活发展,子孙繁荣。

这是人们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把自然物人格化,并赋予一种想象的超自然的力量,以企求达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这实际也是一种原始的宗教崇拜。

这种图腾,或被黥刺在身体上,或被绘刻在器皿和武器上,成为标志性的表号图案。

它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

●新时期时代●时间:距今约1万年前●标志:磨制石器(采用磨光和钻孔技术)●代表文化●母系氏族●黄河中上游流域:仰韶文化●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青莲岗文化(长江中下游)●屈家岭文化(长江中下游)●父系氏族●红山文化内蒙赤峰红山一带较为密集●玉龙●迄今所知最早出现玉龙的形象,被誉为“中华第一龙”又称玉猪龙,早期氏族艺术的代表作,属于红山文化。

●玉料为淡绿色老岫岩玉,龙体较粗大,卷曲,成倒“C”形,长吻微翘起来,有圆鼻孔二,双目橄榄形凸起,头顶至颈背有长鬣后披,末端翘起,额及颚下有阴刻棱形网纹,龙躯光素扁圆,背部有一钻孔可系绳穿挂。

●其造型夸张、奇特,兼具写实与抽象手法,结构虽简洁,却充盈着生命力,质朴而粗犷,可能是某部族的图腾。

●良渚文化长江下游浙江良渚一带●玉琮●良渚玉琮是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其具有精美绝伦的纹饰和重要的历史价值以及巨大的艺术魅力●软玉雕琢而成,外方内圆代表了天圆地方的观念。

中间的穿孔表示天地之间的沟通,从孔中穿过的棍子就是天地柱。

●其满密的阴线刻,精细的器表打磨,均表现了良渚玉器的高成就,独特的纹饰不仅给人神秘美感,更为我们研究当时的文化和宗教提供了重要依据●陶器工艺●彩陶●概念: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是手工捏制而成。

工艺美术史 汉代织绣印染

工艺美术史 汉代织绣印染

汉代织绣印染古代工艺美术就是含有艺术价值的手工艺作品。

生产的形态等同与手工业,其文化形态则属于造型艺术。

而工艺美术是个后起的语词,在中国的历史尚不足百年。

但它涵盖的若干门类却是最早的艺术创造。

与原始美术相比较,原始工艺美术更加成熟!在中国历史上,汉是个强盛的封建王朝。

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丰富令工艺美术欣欣向荣,成就辉煌,在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下则各地的工艺美术面貌趋于统一。

然而在汉武帝时代,随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不断发展,令国土和中国文化疆域不断扩张,国力达到一个鼎盛时期。

中国开始以文明、富强的大国文明于世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学说的至尊地位和开通了丝绸之路这两个举措对工艺美术影响深远。

在工艺美术,丝绸是最重要,其次是毛织物。

两汉工艺美术最令人振奋的成就也正体现于丝绸的进步,由于劝奖农桑,汉代的丝绸产量大大提高。

不仅官府织造兴旺发达,民间织造也迅速发展。

因此,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巡幸封禅,“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而那一年,国家能够得到“诸均输帛五百万匹”。

在汉代诗文和画像石、墓室壁画里,出现了相当数量的以丝织、蚕桑为题材的作品,尽管织物易腐难存,但两汉丝绸仍有大批出土,实物资料远比前代丰富,这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织造的发达。

西汉织物主要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及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出土东汉方织物主要出土于新疆及甘肃,此外,在蒙古、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叙利亚、朝鲜也有发现。

墓中出土了保存完好或基本完好的衣物以品种分,有绢、纱、绮、锦、绦等,装饰方法则有织纹、刺绣和印染。

汉代丝绸品种众多,织造精良,装饰丰富。

由于须遮羞蔽体,服装不可或缺,而中国古代的高档服装基本以丝绸为面料,所以,从两汉开始,以丝绸为代表的织物成了中国最重要的工艺美术门类,而汉代丝绸的巨大成就又为后代的灿烂辉煌奠定了基础。

绢衣汉人称洁白的平纹丝织物为“素”,那时的“绢”则指未经漂练而泛黄的丝织物图片为汉代绢衣长约15CM。

染织工艺美术史——概述

染织工艺美术史——概述

贯穿课程学习所需:
• 纺织品设计基本知识 • 中外工艺美术史 • 中外美术史 • 现代艺术、现代设计 • 纺织服装流行趋势
第一章 概述
一、纺织品分类 二、纺织原材料利用史 三、纺织品发展历程
纺织面料的基本要素
• 纤维组成 • 纱线类别 • 构造方式 • 图案与色彩
一、纺织品分类
按生产方式分类
纹 的经纬密度为13根/厘米和 6根/厘米,比新疆五堡遗址的要粗糙得多
1977年,新疆吐鲁 番阿拉沟战国墓出 土了一大批毛织品, 据鉴定,不仅大量 使用羊毛,还用山 羊毛和骆驼毛等作 为毛纺原料
遮挡身体特殊部位是因为人体某些部位敏感柔嫩?裸露?较?遮盖?更易受伤或受感染逐渐演化成异性之间的吸引一般状况美化效果战争时期标志敌我穿衣服而成为一种社会共性不穿衣服被认为是羞耻的和不文明即使衣着不同也会成为异类而被排斥阶级出现使衣服成为身份高低贵贱的象征具有炫耀的性质我国秦汉以来森严的服装等级制即最富有的平民也不能穿紫衣或黄衣受到宗教政治生产力发展需要和社会思潮等的影响而发生服饰喜好和需求一些专门领域具有专用的服饰需求有些可能只是好看但大多数是必纺织服装流行趋势第一章概述一纺织品分类二纺织原材料利用史三纺织品发展历程纺织面料的基本要素图案与色彩一纺织品分类机织物以纱线作经纬按各种织物组织结构相交织造织物按纱线纤维品种数量分纯纺混纺交织物
中国草“苎麻”
中国草苎麻是我国的特产,国外久慕苎麻布的盛名,因此, 把它叫做用“中国草”织成的布。
苎麻布的发明,比葛布要晚一些。这是因为用苎麻织布的过 程远比葛复杂,特别是苎麻纤维外面有一层胶质保护着,不像 葛那样,经简单蒸煮处理后就能成为可纺织的纤维,所以直到 泰汉时期,苎麻布才开始普及到民间,这比葛布要晚2000 年。

中国古代染织纹样史

中国古代染织纹样史

目录分析
《中国古代染织纹样史》这本书的目录分析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该书的结 构和内容。通过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染织技术的历史和发展,以及染织纹样的多样 性和文化内涵,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和欣赏中国古代的染织文化。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中国古代染织纹样史》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精彩摘录
“商周时期,丝绸的染色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这一时期的丝绸制品,如‘云 雷纹锦’和‘龙凤纹绣’,色彩丰富、图案精美,展现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审美 风尚。”
精彩摘录
“秦汉时期,染织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秦始皇陵出土的金丝绣’和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绘漆衣’等作品,都充分展示了这一时期染织技术的精湛 水平。同时,这一时期的丝绸纹样也更加丰富多样,如‘长寿绣’和‘云气纹 锦’,既富有想象力又充满生命力。”
阅读感受
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引人入胜。作者张晓霞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历史细 节,将古代染织纹样的起源、发展和变化娓娓道来,使得这些遥远的工艺变得生 动而有趣。她巧妙地将古代染织纹样的历史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经济背景相结 合,揭示了这些纹样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价值。
阅读感受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它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染织纹样的种类、特点和应 用。从最早的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染织纹样的发展历程被清晰地展现 出来。我特别被那些精美的古代染织作品所吸引,它们不仅仅是工艺品,更是古 代人们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目录分析
目录分析
《中国古代染织纹样史》是一本全面介绍中国古代染织技术和纹样演变历程 的书籍,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让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染织文化的历史和发展。本 书将对该书的目录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内容和结构。
目录分析

第八章 中国古代染织品工艺美术

第八章 中国古代染织品工艺美术

8.1.4 秦汉时期纺织业的显著进步
1.技术:缫丝工具和织机技术有了进步; 官营手工业使用了先进的提花机,大 量织造锦绣绮罗等丝织品。凸版印花 技术也有一定的水平。西南少数民族 地区的少数民族已经掌握了蜡染技法。 2.原料:主要是丝与麻。棉花和羊毛成 为纺织原料。 3.丝织品:种类繁多,工艺水平高超, 以缯帛二字为代表名称。 4.代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
8.1.3 春秋战国时期纺织业的迅速发展
1.时代特征:麻纺丝织技术有了新突破,丝绸逐渐普及 到民间。织、绣、染技术的空前发展,为汉代大规模 开通丝绸之路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 丝织品种类:罗、纨、锦、绣、绢、绮、缟等。 3. 产品地区特色:齐纨、鲁缟、卫锦、荆绮闻名天下。 4. 纺织技术:麻纺和葛纺技术由原来搓法发展为绩法。 5. 染织技术:练染业逐步形成独立的手工业部门;印染 工艺有敷彩、版印工序;染色分石染和草木染两种。
印花敷彩纱袍: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印花和彩绘相 结合的方法。花纹的色彩有六、七种,纹样似为藤本 科植物的变形,由枝蔓、蓓蕾、花蕊和叶组成,藤蔓 用镂空版印在织物上,花、叶和蓓蕾则由手工彩绘, 笔调秀劲流畅,色彩浓淡参差。这种印花和彩绘相结 合的印染方法,是中国古代印染工艺的一大进步。
印花敷彩纱袍
8.2.5
8.1.7 宋代的织与染
1. 纺织业:花色品种繁多,产品畅销国外。出现了苏州、 杭州、成都三大锦院。棉纺织作为新兴部门,发展相 当之快。 2. 纺织工具:脚踏缫车、络车、纺车、整经工具、浆经 工具、纬车、立织机、绫机、花罗机等基本定型,并 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质量和工效。 3. 印染业和印染技术:印染分为官染和民染;印花工艺 广泛应用。发明了用石灰和豆粉调制成浆代替蜡进行 防染的技术,称为“药斑布”,即后来广泛流行的蓝印 花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6 隋唐五代纺织业的空前发展与印染技术的进步
1. 特征:纺织、印染技术有很大进步。尤其以丝织 业的成就最为突出。 2. 纺织技术:缫车出现,并应用于纺织品制造中。 3. 主要表现:精练、染色、印花、整理四方面。 4. 精练:工艺包括煮练和捣练。 5. 染色:染织署下练染有六作。除白作为练作以外, 青、绛、黄、皂、紫五作均为染作,染料以植物 染料为主。 6. 印花:各种印花技术已定型。分为型版印花和手 工印花。 7. 整理:平挺(熨烫)整理和涂层整理两种方法。
素纱襌衣
8.1.5 魏晋南北朝纺织印染业的恢复和发展
1. 时代特征:齐鲁地区衰落,四川和江南织锦工艺有所发 展,以蜀锦为代表。六朝政府促进了江南禅丝绸区域的 扩大。北方传统地区丝织业发展处于停滞、衰落状态, 但东北和西北地区,蚕桑丝织业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和 发展。为隋唐丝织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丝织技术:缫丝用沸水煮茧;对丝织品质的检验标准是 柔韧性和白度。络车和纺车已大量运用到纺丝工序中。 3. 丝织品种:缯、绮、缣、缟、练、绫、绣、绢、纱、纨 、素等20多种。 4. 印染技术:丝绸精炼工艺在当时分为灰练和水练两类。 5. 印染方法:绞缬应用广泛,一般为缝线缚结法,即扎结 防染。夹缬染和绞缬染在北魏时有很大发展。
蟠龙飞凤纹绣:马山楚墓出土,绣品上部采用S形的对龙 作为主题,口衔一条龙尾,下部是高冠展翅的斜立对凤, 凤下处有一条小龙。在对龙之间,是表现太阳的扶桑树。 华丽的凤冠和凤翅构成了整幅图案,犹如菱形骨架,使 图案的布局满而不乱,非常有章法。此种布局方式在战 国时期的刺绣中已经表现得非常成熟。反映了战国时期 龙凤极其苗条、秀丽,常与花藤枝蔓相缠连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纹样的衰退和外来纹 样的漫延
1. 纹样:染织品实物多出土于新疆及甘肃敦煌。大多以绢为地,锁绣为主, 图案或空白处全部以锁绣针法绣出,成为满地施绣的特色。吸取了一些 外来和兄弟民族地区纹样风格特点。在锦上织出了以圆形骨架为主的纹 样,表现突出的是吐鲁番出土的联珠对孔雀锦。 2. 新出现的纹样和图案有: 第一类:利用圆形、方形、菱形及对称的波状组成几何骨格,在几何骨 格内填充动物纹或花叶纹,动势不大;表现手法多运用对称排列,常常 用于装饰性姿势。 南北朝填充的花叶纹则有忍冬纹等外来装饰题材。 第二类:圣树纹,就是将树形简化成接近一张叶子正视的形状。具有不 带阿拉伯国家装饰纹样的特征。 第三类:天王化生纹,这种纹样由莲花、半身佛像及“天王”字样组成。 其产生是与佛教的广为流传密切相关。 第四类:小几何纹,这种纹样主要由圆圈与点子按照不同的形式组合成 各种几何形状而成。
8.1.8 辽金和西夏的纺织业
1. 辽:毛纺业是重要的手工业,丝织品不仅品种 多,而且质量高。 2. 西夏:只有麻织业和毛纺业。 3. 金:十分重视养蚕植桑,纺织业较为发达。
8.1.9 元代民族间纺织材料与印染技术的融合与发展
1. 纺织材料:由毛扩展到丝、麻,推动了染织业的融合。 2. 丝织业:丝织技术有所提高,丝织业较发达。 3. 麻织品:遍及南方各地,是民间普遍的家庭手工业。 4. 棉织品:棉花种植较广,棉纺技术不断改进。
8.2.1春秋战国纺织物的纹样与图案设计
1. 转变:装饰艺术风格由传统的封 闭转向开放;造型由变形走向写 实;轮廓结构由直线主调走向自 由曲线主调;艺术格调由静止走 向活泼生动。 2. 纹样图案:象征意义越来越明显。 龙凤纹样和图饰最具代表性。战 国纹样形式多样,形象趋于灵活 生动、写实和大型化。纹样穿插、 盘叠;色彩丰富、风格细腻,构 成了龙飞凤舞的形式美。 3. 色彩:观念发生了变化。
舞人动物锦:图案由宽 矩形左右斜排成锯齿形 骨架,矩形内填以双龙 或类似纹样,矩形外的 空间有八组纹样,其中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对翩 翩起舞的舞者,他们头 戴冠,冠尾后垂,着长 袍,系腰带,表现的或 正是楚地的巫术活动。
战国时期的大几何纹均以早期的小几何纹作骨架,再填以小型的 几何纹。因此,纹样较为复杂,循环度也大,织造起来有一定难 度。马山出土的大几何纹锦采用的是以勾连雷纹(呈T字形)为主 体,再填充中小型的菱形、杯纹、H形、N形及类似万字纹的纹样, 图案紧凑,布局均匀。
8.1.4 秦汉时期纺织业的显著进步
1.技术:缫丝工具和织机技术有了进步; 官营手工业使用了先进的提花机,大 量织造锦绣绮罗等丝织品。凸版印花 技术也有一定的水平。西南少数民族 地区的少数民族已经掌握了蜡染技法。 2.原料:主要是丝与麻。棉花和羊毛成 为纺织原料。 3.丝织品:种类繁多,工艺水平高超, 以缯帛二字为代表名称。 4.代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
8.1.11
清代纺织与印染业的缓慢发展
1. 特征:由单一的皮毛和麻织品发展到以丝织品、棉 织品为主。 2. 刺绣:形成不同地方风格。 3. 棉织:清代进入恶劣繁荣期。 4. 毛织业:与明代一样,主要集中在西北兰州、西安 地区。
8.2 染织图案和纹样工艺美术
染织图案和纹样的作用:
一是:人们崇尚自然美的反映。 二是:以此来表达某种感情。 三是:作为服饰与人体和谐、协调的重要手段。
杯 纹 四 经 绞 罗 纹 样
朱红杯纹四经绞罗:马王 堆出。四经绞地上起二经 绞花的复杂罗结构。始创 于商代,在战国、秦汉时 得到广泛应用,并一直流 行直到唐宋时期。用以染 色的朱砂是采用先进的研 磨技术将其制成极细的颗 粒,再敷在织物上的。
几何纹绒圈锦纹样线描图
二重提花物的绒圈锦:花型层次分明,纹 样极具立体效果,外观华丽。主要用于衣 衾的贴边、瑟衣、竽衣和绣枕的两侧。
8.1.2 夏、商和西周时期纺织原料和纺织业的发展
1. 商朝:蚕桑业有了新的发展,带动了丝织业的发 展。麻纺技术达到了较高水平,大麻织的粗布, 葛布是主要的衣服材料。 2. 西周:是古代纺织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纺织品 达到了相当精细华丽的水平。掌握了染织色彩技 术,能用红、黄、蓝“三原色”染料套染多种颜色, 染色发展成专门的行业。丝织品除罗、帛、丝、 绫、绢、绮、纨、缯等以外,还出现了各种色彩 的提花棉和刺绣。 3. 矿物质染料:赤铁矿、朱砂、石黄、空青、石青 等。植物染料在这一时期被用于染制各种颜色。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8章 中国古代染织品工艺美术
服饰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服饰的美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染织纹样。本章在阐述染织材料、染织工 艺的基础之上,重点探讨染织品造型与装饰工艺美术。
8.1 中国古代染织品及染织技术的发展
8.1.1纺织技术的起源
1. 原始社会:编织、纺织技术源于渔猎时代的编结技术。 2. 旧石器时代中期:许家窑的先民们便使用以植物韧皮或 动物皮条编结网兜的“抛石兜”。 3. 新时期时代:随着农业与定居生活的开始,织造在前代 编织的基础上有了较大发展,并发明了纺轮。 4. 编织方法:斜纹编织法、缠结编织法、绞缠法、棋盘间 格纹编织法。反映了当时编织机一的高超。 5. 材料:麻、葛,通过直接剥取或是自然脱胶获取,并能 将丝和麻纤维纺织成线, 。
8.1.3 春秋战国时期纺织业的迅速发展
1.时代特征:麻纺丝织技术有了新突破,丝绸逐渐普及 到民间。织、绣、染技术的空前发展,为汉代大规模 开通丝绸之路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 丝织品种类:罗、纨、锦、绣、绢、绮、缟等。 3. 产品地区特色:齐纨、鲁缟、卫锦、荆绮闻名天下。 4. 纺织技术:麻纺和葛纺技术由原来搓法发展为绩法。 5. 染织技术:练染业逐步形成独立的手工业部门;印染 工艺有敷彩、版印工序;染色分石染和草木染两种。
周以前,帝王服饰即绘绣有上 述十二章花纹,到了周代,因 旌旗上有日、月、星的图案, 服饰上也就不再重复,变十二 章为九章。纹饰次序,以龙为 首,龙、山、华、虫、火、宗 彝是手绘的;藻、粉米、黼、 黻是锈上去的。其后的各个朝 代,基本延续了十二章纹的传 统图案,十二章逐渐成为中国 历代帝王的专用纹饰,它是中 国古代王权的标志。十二章中 的龙和凤,也逐渐为帝王专用, 龙成为天子的象征,凤则是至 尊女性的代表。
8.1.7 宋代的织与染
1. 纺织业:花色品种繁多,产品畅销国外。出现了苏州、 杭州、成都三大锦院。棉纺织作为新兴部门,发展相 当之快。 2. 纺织工具:脚踏缫车、络车、纺车、整经工具、浆经 工具、纬车、立织机、绫机、花罗机等基本定型,并 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质量和工效。 3. 印染业和印染技术:印染分为官染和民染;印花工艺 广泛应用。发明了用石灰和豆粉调制成浆代替蜡进行 防染的技术,称为“药斑布”,即后来广泛流行的蓝印 花布。
金银火焰印花纱(马王堆汉墓 出土)Βιβλιοθήκη 漏印敷彩纱(马王堆汉墓出土)
8.2.4 秦汉时期纺织品中的纹样、图案
1. 总体特征:纺织品的纹样和图案以古朴、庄重为其风格特征,不似 战国的神奇浪漫。马王堆汉墓丝织品是其代表。 2. 纹样题材:以云纹为主,大多为变体云纹,其中穿插龙、凤及织物 纹等。 3. 秦汉与春秋战国纺织品纹样、图案的比较: 相同:纹饰线条都相当流畅,纹样与装饰图案用色都很清雅。 不同:在图案的题材、风格上,战国时期以动物纹为主,龙游凤 舞,猛虎瑞兽,中间夹以各种变形织物纹,图案表现得自然生动, 活泼有力,自由奔放,充满着一种神奇浪漫的色彩。汉代的纹样 和装饰图案构图紧密,以变形云纹为主题,中间夹杂有翱翔的 凤鸟、奔驰的神兽、叠层的云山,以及隶书吉祥语铭文。图案变 化丰富,粗犷之中带有几分淡淡的幽雅。整个画面往往表现出人 神混合,充满着无尽的想象和寓意。 4. 东汉:纹饰和色彩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云纹的使用逐步减少, 代 而取之的是花草纹,图案逐渐变得写实化。颜色变得愈益丰富, 有一二十种之多。
印花敷彩纱袍: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印花和彩绘相 结合的方法。花纹的色彩有六、七种,纹样似为藤本 科植物的变形,由枝蔓、蓓蕾、花蕊和叶组成,藤蔓 用镂空版印在织物上,花、叶和蓓蕾则由手工彩绘, 笔调秀劲流畅,色彩浓淡参差。这种印花和彩绘相结 合的印染方法,是中国古代印染工艺的一大进步。
印花敷彩纱袍
8.2.5
8.2.2 夏商西周时期染织品工艺的渐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