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下料三个公式,一次看懂!(干货)
钢筋如何下料及计算公式
![钢筋如何下料及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9b7922b25901020206409c4f.png)
钢筋如何下料及计算公式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16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 +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钢筋下料长度如何计算?三个公式一次看懂!
![钢筋下料长度如何计算?三个公式一次看懂!](https://img.taocdn.com/s3/m/fe089d4e5022aaea988f0f4f.png)
钢筋下料长度如何计算?三个公式一次看懂!本文图文解析了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的三个公式,分别对应:①直钢筋、②弯起钢筋、③箍筋,轻松看懂之后,对现场工作很有帮助!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有许多形状各异、功能不同的钢筋,比如纵筋、分布筋、拉结筋、箍筋、弯起钢筋、架立筋、马凳筋等等,这些钢筋共同组成了结构构件的钢筋骨架,共同发挥各自的作用。
但是从钢筋厂家运进施工现场的钢筋可不是这个样子的。
都是一根根长度相等的直线状态的钢筋捆在一起,比如有9米的,也有12米的,像下面这样:还有曾经比较常见的圆盘条,主要是光圆钢筋,现在已经不常用了。
因此,就要通过钢筋工把进场的直线状态的钢筋加工成我们所需要的样子,也就是配筋图要求的样子。
这时候就必然出现钢筋的弯曲、搭接、焊接、切断。
而这种成型钢筋,到底需要多少进场钢筋才能加工出来,也就是确定成型钢筋在直线状态下需要多少长度,这样才能对进场钢筋进行准确切割。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
这个工作就叫做钢筋下料。
而在钢筋下料中,对钢筋长度影响最为复杂的就是钢筋的弯曲。
作为一种具有良好变形性能的建筑材料,钢筋弯曲的特点是在弯曲处内皮缩短,外包尺寸伸长,而中心线尺寸不变(如下图所示),所以我们只要把握住中心线尺寸,就可以得到钢筋的下料长度。
搞清了这个问题,就可以准确的进行下料长度计算了。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主要有三个公式,分别对应直钢筋、弯起钢筋和箍筋,下面我们一一介绍一下:一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弯钩增加长度+钢筋搭接长度上述公式中,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钢筋搭接长度都可以通过结构施工图纸、《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6G101图集得到准确的数据,而弯钩增加长度需要结合我们前面讲的“弯曲处内皮缩短,外包尺寸伸长,而中心线尺寸不变”按照16G101图集的规定进行计算。
首先确定弯弧内直径D和弯钩平直段长度(钢筋直径为d)。
对于光圆钢筋,末端为混凝土保护层,内径D一般取2.5d,弯钩平直段取3d,如下图所示(180度半圆弯钩):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其弯钩增加长度为6.25d。
钢筋下料计算方法
![钢筋下料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e015543852458fb770b56e6.png)
钢筋下料计算不难一点就会不要很担心参考值180度弯勾=6.25d 90度弯勾=3.5d 45度弯勾=4.9d再减度量差:30°时取0.3d\45°时取0.5d\60°时取1d\90°时取2d\135°时取3d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图纸按上面方法就可以算出来如板的分布筋\负筋\梁的纵向受力筋\架力筋箍筋的长度=外包长度+弯勾长度+8d弯勾长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箍筋个数=【梁构件长度-(50保护层)*2】/箍筋间距+1直接弯弯起高度h30°增加0.286h 45°增加0.414h 60°增加0.577h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支座宽<Lae或<5Hc+5d,为弯锚,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钢筋下料计算公式
![钢筋下料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5d74fa3c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6c.png)
钢筋下料计算公式一、柱钢筋1.柱纵筋单根长度=柱基础内插筋+柱净高+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Lle: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a.柱基础内插筋长度=基础高-基础保护层+弯折长度搭接长度Lle:如果考试时候题中说明为不考虑,不用计算弯折长度: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max6d,150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15db.柱净高长度:基础顶面——顶层梁地面之间的垂直高度c.顶层锚固长度:①中柱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②边、角柱锚固长度:⑴内侧钢筋锚固长度同中柱⑵外侧钢筋锚固长度:考试用2.柱箍筋:单根长度=b-2c+h-2c2+2 max10d,75b.柱宽;h.柱高;c.柱保护层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加密区长度:①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hn/3hn本层柱净高②非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maxhc,hn/6,500考试用③柱梁节点加密区长度为:梁高+maxhc,hn/6,500考试用④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钢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二、梁钢筋1.梁上部纵筋长度=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左右锚固长度:当hc-保护层<LaE时,弯锚,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当hc-保护层≥LaE时,直锚,锚固长度= maxLaE,+5d保护层:是柱保护层2.下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下部钢筋在中支座中的锚固能直锚的时候直锚3.上部端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第二排=1/4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4.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第二排=1/4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5.架立筋单长=净跨长-净跨长/32+15026.箍筋单长2肢箍=长-2保+宽-2保2+2 max10d,75根数加密区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2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加密区长度:一级抗震:max2Hb,500二级——四级抗震:max,5007.侧面纵向钢筋腰筋构造筋长度G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15d抗扭筋长度N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锚固长度锚固长度同框架梁下部钢筋8.拉筋: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计算工程量时用来计算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拉筋单长=梁宽-2保+2 max10d,75拉筋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区间距2+1腰筋根数/29.附加吊筋:吊筋单根长度=次梁宽+250+2梁高-2保/sin45°sin60°+220d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45度;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60度. 备注:主次梁相交处,注意附件的箍筋10.屋面框架梁屋面梁上部通长筋=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左右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梁高-保护层保:为柱的保护层三、板钢筋1.板底受力筋单根长度=净跨长+左伸长度+右伸长度+弯钩长度2板面受力筋单根长度=净跨长+锚固长度2板底受力筋根数=板面受力筋根数=分布范围/板筋间距+1伸出长度:端支座为梁、圈梁、剪力墙时,伸出长度= max1/2支座宽,5d端支座为砌体墙时,伸出长度=max1/2墙厚,120,板厚180°弯钩长度=当钢筋为一级钢时,末端需加180°弯钩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la时,直锚,直锚长度=la支座宽-保护层<la时,弯锚,弯锚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分布范围=净跨长-1/2板筋间距22.端支座板负筋长度=锚入长度+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中间支座板负筋长度=左标注长度+右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注意标注的长度是否含支座宽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板负筋间距+1锚入长度:支座宽-保护层≥la时,直锚,直锚长度=la支座宽-保护层<la时,弯锚,弯锚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保护层为板的保护层布筋范围:净跨长-1/2板筋间距23.分布筋单根长度=净跨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2搭接长度:分布筋与负筋的搭接长度为150mm端支座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中间支座分布筋根数=左侧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右侧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四、独立基础钢筋1.独立基础底板长度<2500时X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X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X方向底板钢筋根数=Y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S为X方向独立基础钢筋的分布间距Y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Y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Y方向底板钢筋根数=X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S为X方向独立基础钢筋的分布间距2.独立基础底板长度≥2500时X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①外侧钢筋单根长度=X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外侧钢筋根数:2根②其余钢筋单根长度= X方向的基础边长-保护层.1 X方向的基础边长其余钢筋根数=Y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Y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①外侧钢筋单根长度=Y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外侧钢筋根数:2根②其余钢筋单根长度= Y方向的基础边长-保护层.1 Y方向的基础边长其余钢筋根数=X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
下料长度的公式
![下料长度的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70b6691fcc7931b765ce15d8.png)
下料长度的公式: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弯曲调整值钢筋弯曲的特点是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
钢筋的量的时候是沿直线量外包尺寸的,这就使得度量尺寸大于下料尺寸,两者之间存在着差值,就是公式里的弯曲调整值,这样算出来的就是实际需要下料的长度。
1.代换原则(1)当构件受承载力控制时,钢筋可按强度相等原则代换,这种代换称为等强度代换;(2)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钢筋可按截面面积相等原则进行代换,这种代换称为等面积代换;(3)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应进行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
2.代换方法(1)等面积代换(2)等强度代换6、砼配料时为什么要进行施工配合比换算?如何换算?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是根据完全干燥的砂,石骨料制定的,但实际使用的砂,石骨料一般都含有一些水分,而且含水量又会随气候条件发生变化,所以施工时应及时测定现场砂,石骨料的含水量,并将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换算成在实际含水量情况下的施工配合比换算过程见建筑施工技术P242混凝土搅拌投料顺序如何确定应采用卧轴式、行星式或逆流式强制搅拌机搅拌混凝土,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计量原材料。
搅拌时,宜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所需用水量,待砂浆充分搅拌后再投入粗骨料,并继续搅拌至均匀为止。
上述每一阶段的搅拌时间不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min,也不宜超过3min。
吴中伟教授建议的是砂、水泥、细惨料+拌合水搅拌30s-----加减水剂搅拌60s-------加石子搅拌60s-----卸料试述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留设原则,留设位置及处理方法?如果因技术上的原因或设备,人力的限制,混凝土不能连续浇注,中间的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则应留置施工缝。
留置施工缝的位置应事先确定。
钢筋下料计算方法总结
![钢筋下料计算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b10fc5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1c.png)
钢筋下料计算方法总结钢筋是指钢筋混凝土用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钢材,其横截面为圆形,有时为带有圆角的方形。
包括光圆钢筋、带肋钢筋、扭转钢筋。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钢筋下料计算方法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梁板的轴线尺寸-保护层(一般25)+上弯勾尺寸180度弯勾=6.25d90度弯勾=3.5d45度弯勾=4.9d再减去度量差:30度时取0.3d45度0.5d60度1d90度2d135度3d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图纸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来如板的分布筋负盘梁的纵向受力筋架力筋。
如果是平法施工图那就要参考03g101-1B了箍筋的长度:外包长度+弯勾长度-6d弯勾长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箍筋个数=梁构件长度-(25保护层)*2/箍筋间距+1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外包宽度=b-2c+2d;外包长度=h-2c+2d;b×h=构件横截面宽×高;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d——箍筋直径。
2.计算实例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b-2c+2d=250-2×25+2×6=212(mm)外包长度=h-2c+2d=500-22×25+2×6=462(mm)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2(212+462)+110=1458(mm)≈1460(mm)(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1: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50(调整值)=1350(mm)(非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2: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1300(mm)梁柱箍筋的下料,在施工现场,如果给钢筋工一个总长=2b+2h-8c+26.5d的公式,钢筋工不是太欢迎;如果将梁的已知保护层直接代入公式,使表达方式简单一些,钢筋工就容易记住。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4808681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1f.png)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1、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锚固长度(搭接长度)+弯钩增加长度—保护层厚度—弯曲调整长度
2、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长度+弯钩增加长度
3、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弯曲调整长度+弯钩增加长度
钢筋弯曲调整值
4、钢筋弯钩增加长度:半圆弯钩增加长度6.25d,直弯钩3.5d,斜弯钩4.9d。
5、HPB300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的3倍;HRB335、HRB400级弯弧内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平直长度符合设计要求;钢筋作不大于90°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箍筋末端作135°弯钩,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和75mm中的最大值。
对于主次梁及井字梁交叉处,要采用变数箍筋。
下料时,严格按照实际情况翻样,次梁箍筋高度要扣掉主梁钢筋直径,并逐渐加大到次梁实际的箍筋尺寸。
钢筋下料全套计算公式及实例
![钢筋下料全套计算公式及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f85aa44a33687e21af45a927.png)
钢筋下料全套计算公式及实例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P28)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如下图所示)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b1f59bc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3.png)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弯起钢筋在建筑工程中可是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那想要算出它的下料长度,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咱先来说说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公式。
一般来说,弯起钢筋下料长度 = 直段长度 + 斜段长度 - 弯曲调整值 + 弯钩增加长度。
这几个部分,咱们得一个一个搞清楚。
就说直段长度,这相对简单,就是钢筋没有弯曲的那部分长度,拿尺子一量,或者根据图纸上的标注,就能算得明明白白。
斜段长度的计算稍微复杂点。
这得根据弯起的角度和高度来算。
比如说,45 度弯起,那斜段长度 = 弯起高度×1.414;要是 60 度弯起,斜段长度 = 弯起高度×1.155 。
再说说弯曲调整值,这是个容易让人迷糊的地方。
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它的外皮伸长,内皮缩短,中间有个长度变化,所以得减去这个调整值。
不同的弯曲角度,调整值也不一样。
还有弯钩增加长度,这得看弯钩的类型,常见的有 180 度、135 度和 90 度弯钩,每种弯钩的增加长度都有规定的数值。
给您讲个我在工地上的事儿。
有一次,我带着几个刚入行的小伙子算弯起钢筋的下料长度。
这几个小伙子看着那些公式,眼睛都直了。
我就跟他们说:“别着急,咱们一步一步来。
”我拿着一根钢筋样品,对照着图纸,一点点给他们讲解。
先量出直段长度,告诉他们这就是最直观的部分。
然后,根据弯起的角度,算斜段长度,让他们亲手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到了弯曲调整值的时候,我特意强调这是个容易出错的地方,得仔细对照规范。
最后算弯钩增加长度,我看着他们认真的样子,心里挺欣慰。
经过这一番讲解和实际操作,这几个小伙子终于算对了。
看着他们脸上露出的笑容,我就知道,他们算是把这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给搞明白了。
总之,计算弯起钢筋下料长度虽然有点复杂,但只要掌握了方法,多练习,就一定能算得又准又快。
这不仅关系到工程的质量,也关系到成本的控制。
所以,咱们可得把这个公式牢记在心,千万别马虎!。
(完整版)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完整版)钢筋下料长度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b5bd41a031126edb6e1a1042.png)
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 =梁板的轴线尺寸-保护层(一般25)+上弯勾尺寸180度弯勾=6.25d90度弯勾=3.5d45度弯勾=4.9d再咸去度量差:30度时取0.3d\ 45度0.5d\60度1d\90度2d\ 135度3d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图纸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来如板的分布筋\负盘\梁的纵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图那就要参考03G101-1B了箍筋的长度:外包长度+弯勾长度-6d弯勾长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箍筋个数=梁构件长度-(25保护层)*2/箍筋间距+1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外包宽度=b-2c+2d;外包长度=h-2c+2d;b×h=构件横截面宽×高;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d——箍筋直径。
箍筋调整值见表1。
2.计算实例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250-2×25+2×6=212(mm)外包长度=h-2c+2d=500-22×25+2×6=462(mm)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2(212+462)+110=1458(mm)≈1460(mm)(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1: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50(调整值)=1350(mm)(非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2: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1300(mm)梁柱箍筋的下料,在施工现场,如果给钢筋工一个总长=2b+2h-8c+26.5d的公式,钢筋工不是太欢迎;如果将梁的已知保护层直接代入公式,使表达方式简单一些,钢筋工就容易记住。
建筑知识-钢筋下料计算公式
![建筑知识-钢筋下料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0e6f51d96c85ec3a86c2c536.png)
钢筋下料计算公式钢筋下料计算公式(结合G101图集)框架梁1。
上部贯穿钢筋(上部贯穿钢筋)长度=左支撑锚固右支撑锚固2的净跨度长度。
端撑负筋端撑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撑锚固值;第二排在LN/4端承锚固值的钢筋下.钢筋下料计算公式(结合G101图集)框架梁1、上层贯通钢筋上部贯穿钢筋长度(上部贯穿钢筋)=左支座贯穿锚固和右支座锚固的净跨度长度2.端部支撑的负强化端头支架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头支架锚固值;第二行是LN/4端支撑的锚固值钢筋下料计算公式(结合G101图集)3.中间支撑的负筋中间支撑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撑值ln/3;第二行是ln/4中间轴承值ln/44.下部加强件下部钢筋长度=净跨度长度左侧支座锚固右侧支座锚固5、腰肌结构钢筋:结构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扭转加固:算法与通过加固相同6、系带拉杆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地震钩值)2d7、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 11.9d 8d箍筋数量=2 *【(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未加密区长度/未加密间距-1)8、钢吊架吊杆长度=2*锚具2*斜截面长度,次梁宽度2*50,包括框架梁高度800mm夹角=60;框架梁高度800mm夹角=45其他光束一、非框架梁03G101-1中,对非框架梁加固的简单说明与框架梁加固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1.普通梁设置箍筋时,不再需要区分加密区和非加密区。
2.只需要12d下部纵向钢筋锚入支座的天数;3.上部纵筋锚固在支座内,不再考虑0.5HC 5d的判断值。
解释请参考03G101-1。
二、框架梁1.框支梁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为ln/3;2.下部纵向钢筋端部支撑的锚固值与框架梁的锚固值相同;3.上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撑锚固长度=支撑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4.梁中部钢筋延伸至梁端水平直锚,然后横向弯曲15d;5.箍筋加密范围0.2 ln11.5HB;7.侧结构钢筋和扭转钢筋的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钢筋下料计算公式
![钢筋下料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6eb5f6dadd3383c4ba4cd249.png)
框架梁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长度=通跨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4、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5、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6、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7、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8、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框梁高度≤800mm 夹角=45°其他梁一、非框架梁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1、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2、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3、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
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
二、框支梁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7、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柱1、基础柱主筋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2、中间层柱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3、顶层角柱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4、顶层边柱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5、顶层中柱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现浇板1、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
钢筋下料全套计算公式及实例
![钢筋下料全套计算公式及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e994c7bba0116c175f0e4881.png)
钢筋下料全套计算公式及实例预算类2010-05-18 16:11:44 阅读84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Ln是指净长)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lae是指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Hc是指保护层厚度)。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G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N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钢筋下料长度公式
![钢筋下料长度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ba19ef0902020740be1e9b41.png)
22⎪⎭⎫ ⎝⎛+=d D ABC 四、钢筋下料长度计算:1、 2、 钢筋下料长度=直线长= =3、 中间弯折处的量度差值=① 弯折处的外包尺寸A ˊB ˊ+B ˊC ˊ=2A ˊB ˊtg(α/2)② 弯折处的轴线弧长③据规范规定,D 应≧5d 得下表:4、 端部弯钩增长值:O 5、 对箍筋的要求及下料长度计算:①绑扎箍筋的形式:90O /90O ,90O /180O ,135O /135O (抗震和受扭结构)。
②箍筋弯心直径:≮2.5d ,且>纵向受力筋的直径。
③箍筋弯钩平直段长:一般结构=5d ,抗震结构=10d 。
④矩形箍筋外包尺寸=2(外包宽+外包高)外包宽(高)=构件宽(高)-2×保护层厚+2×箍筋直径 ① 一个弯钩增长值:90O ——π(D/2+d/2)/2-(D/2+d )+平直段长 135O ——3π(D/2+d/2)/4-(D/2+d )+平直段长 180O ——π(D/2+d/2)-(D/2+d )+平直段长()5.32d② 箍筋下料长度L=外包尺寸-中间弯折量度差值+端弯钩增长值 矩形箍筋135O /135O 弯钩时,近似为:L=外包尺寸+2×平直段长 6.钢筋理论重量的计算不同直径的钢筋重量= 钢筋长度×相应直径钢筋每米长的理论重量 钢筋每米长的理论重量见下表【例10-6】某建筑物有5根钢筋混凝土梁L 1,配筋如下图所示,③、④号钢筋为45o弯起,⑤号箍筋按抗震结构要求,试计算各号钢筋下料长度及5根梁钢筋总重量。
【解】钢筋端部保护层厚度取10mm ,其他位置保护层厚度取25mm ① 号钢筋下料长度:6240-2×10=6220每根钢筋重量=2.47×6.220=15.36(kg) ② 号钢筋外包尺寸:6240-2×10=6220下料长度:6220+2×6.25×10=6345 每根重量=0.617×6.345=3.91(kg) ③号钢筋外包尺寸分段计算端部平直段长:240+50+500-10=780 斜段长:(500-2×25)×1.414=636中间直段长:6240-2(240+50+500+450)=3760 端部竖直外包长:200×2=400 下料长度=外包尺寸-量度差值2(780+636)+3760+400-2×2d -4×0.5d =6562+400-2×2×20-4×0.5×20 =6872每根重量=2.47×6.872=16.97(kg)同理④钢筋下料长度亦为6872mm,每根重量亦为16.97(kg) ⑤号箍筋外包尺寸:宽度 200-2×25+2×6=162 高度 500-2×25+2×6=462箍筋形式取135o /135o 形式,D 取25mm ,平直段取10d ,则两个135o弯钩增长值为: [83π(D+d )-(2D+d)+10d]×2= [83π(25+6)-(225+6)+10×6]×2 =156(mm)箍筋有三处90o弯折量度差值为: 3×2d=3×2×6 = 36⑤号箍筋下料长度: 2×(162+462)+156-36 = 1368(mm ) 每根重量=0.222×1368=0.30(kg) 5根梁钢筋总重量 =[15.36×2+3.91×2+16.97+16.97+0.30×(6/0.2+1)]×5 =408.9(kg)【例10-6】某建筑物有5根钢筋混凝土梁L 1,配筋如下图所示,③、④号钢筋为45o弯起,⑤号箍筋按抗震结构要求,试计算各号钢筋下料长度及5根梁钢筋总重量。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f482306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5.png)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下料长度计算公式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布置方式以及钢筋的叠放方式。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情况下的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1.单筋直线段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下料长度=直线段长度+弯钩长度+钢筋叠放长度-弯曲余量
直线段长度是指两个弯折点之间的距离,弯钩长度是根据钢筋直径和规范要求确定的,在一般情况下为6倍直径。
钢筋叠放长度是根据构造形式和规范要求确定的,通常为叠放钢筋长度的一半。
弯曲余量是为了方便施工留出的长度,通常为40倍钢筋直径。
2.多筋直线段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下料长度=直线段长度+弯钩长度+钢筋叠放长度-弯曲余量
多筋直线段的计算方式与单筋直线段相同,只是直线段长度需要分别计算。
3.钢筋弯曲段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下料长度=弯曲段长度+弯钩长度+钢筋叠放长度-弯曲余量
钢筋弯曲段长度是指钢筋在构造中弯曲的长度,一般通过施工图纸中的标示来确定。
4.钢筋搭接段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下料长度=搭接段长度+弯钩长度+钢筋叠放长度-弯曲余量
钢筋搭接段长度是指钢筋在构造中的搭接长度,根据构造形式和规范要求来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只是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具体的计算应遵循相应的规范和施工图纸中的要求。
在实际工程中,还应考虑钢筋的浪费和延伸长度等因素,以确保钢筋的安装质量和施工进度的要求。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是一个经验性的过程,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估算。
在进行计算时,应充分考虑材料的损耗和施工的可操作性,并遵循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施工的质量。
钢筋下料长度公式
![钢筋下料长度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184fcf50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c.png)
钢筋下料长度公式
钢筋在建筑中使用非常广泛,下料是钢筋加工的重要环节。
如何计算合适的下料长度是每个钢筋加工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下面介绍一下钢筋下料长度的公式。
1. 直角弯钩钢筋下料公式
直角弯钩钢筋一般用于梁、柱等构件中,下料时需要考虑钢筋直段、弯曲段和弯钩段的长度。
钢筋下料长度 = 需要的长度 + 直段长度 +弯度长度 + 弯钩长度
需要的长度:即构件中需要的钢筋长度。
直段长度:即钢筋在构件中直接使用的长度。
弯度长度:由于钢筋在构件中需要弯曲成一定角度,所以需要计算弯度长度。
弯钩长度:钢筋一般需要加弯钩,弯钩长度需要计算。
2. 等边弯钩钢筋下料公式
等边弯钩钢筋一般用于基础中,下料时同样需要考虑钢筋直段、弯曲段和弯钩段的长度。
钢筋下料长度 = 需要的长度 + 直段长度 + 弯度长度 + 弯钩
长度 + 弯曲长度
需要的长度:即构件中需要的钢筋长度。
直段长度:即钢筋在构件中直接使用的长度。
弯度长度:由于钢筋在构件中需要弯曲成一定角度,所以需要计
算弯度长度。
弯钩长度:钢筋一般需要加弯钩,弯钩长度需要计算。
弯曲长度:等边弯钩钢筋需要在弯曲段留出一段长度,以保证弯曲段的强度。
以上是两种常见的钢筋下料公式,掌握好这些公式,可以帮助钢筋加工人员更准确地计算钢筋下料长度,为建筑施工提供更好的保障。
钢筋下料(抽样)的计算公式
![钢筋下料(抽样)的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f0c3147c8e9951e79b8927bf.png)
钢筋下料(抽样)的计算公式钢筋算量基本方法小结一、梁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拉筋长度: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4、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5、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LN为支座两边跨其他梁(二)、非框架梁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1、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2、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3、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下料三个公式,一次看懂!(干货)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有许多形状各异、功能不同的钢筋,比如纵筋、分布筋、拉结筋、箍筋、弯起钢筋、架立筋、马凳筋等等,这些钢筋共同组成了结构构件的钢筋骨架,共同发挥各自的作用。
但是从钢筋厂家运进施工现场的钢筋可不是这个样子的。
都是一根根长度相等的直线状态的钢筋捆在一起,比如有9米的,也有12米的,像下面这样:
还有曾经比较常见的圆盘条,主要是光圆钢筋,现在已经不常用了。
因此,就要通过钢筋工把进场的直线状态的钢筋加工成我们所需要的样子,也就是配筋图要求的样子。
这时候就必然出现钢筋的弯曲、搭接、焊接、切断。
而这种成型钢筋,到底需要多少进场钢筋才能加工出来,也就是确定成型钢筋在直线状态下需要多少长度,这样才能对进场钢筋进行准确切割。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
这个工作就叫做钢筋下料。
而在钢筋下料中,对钢筋长度影响最为复杂的就是钢筋的弯曲。
作为一种具有良好变形性能的建筑材料,钢筋弯曲的特点是在弯曲处内皮缩短,外包尺寸伸长,而中心线尺寸不变(如下图所示),所以我们只要把握住中心线尺寸,就可以得到钢筋的下料长度。
搞清了这个问题,就可以准确的进行下料长度计算了。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主要有三个公式,分别对应直钢筋、弯起钢筋和箍筋,下面我们一一介绍一下:
一、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弯钩增加长度+钢筋搭接长度
上述公式中,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钢筋搭接长度都可以通过结构施工图纸、《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6G101图集得到准确的数据,而弯钩增加长度需要结合我们前面讲的“弯曲处内皮缩短,外包尺寸伸长,而中心线尺寸不变”按照16G101图集的规定进行计算。
首先确定弯弧内直径D和弯钩平直段长度(钢筋直径为d)。
对于光圆钢筋,末端为混凝土保护层,内径D一般取2.5d,弯钩平直段取3d,如下图所示(180度半圆弯钩):
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其弯钩增加长度为6.25d。
如下图所示:
同样的,当弯钩角度为90度(直弯钩)和135度(斜弯钩)时,也可以计算出弯钩增加长度分别为3.5d和4.5d。
对于335Mpa级、400Mpa级带肋钢筋,如果没有特别的图示说明,其锚固长度就是足够的,不用考虑弯钩增加长度,一般也不用考虑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直接考虑锚固长度即可。
如果需要做弯钩时,一般做135度或90度弯钩,内径D一般不小于4d,弯钩平直段要符合设计要求,由此也可计算出其弯钩增加长度。
如下图所示:
计算出了弯钩增加长度,就可以很容易的算出直钢筋的下料长度了。
二、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钢筋搭接长度
对于弯起钢筋下料计算公式,钢筋搭接长度同样可以通过图纸、规范和图集进行确定,弯钩增加长度前面已经介绍过其计算方法,关键需要理解的就是前面三项: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
这其实还是根据我们前面介绍的钢筋弯曲的特点来确定的。
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就是钢筋的外包长度,弯曲调整值就是钢筋弯曲处外包长度与轴线长度之间的差值,两者之差就是弯曲后钢筋的中轴线长度,也就是下料长度。
如下图所示:
而弯曲调整值可以根据不同的弯曲角度进行取值。
一般来说,可以按下表取值:
搞清了公式中每一项的具体内容,就可以得到整个弯起钢筋的下料长度了。
三、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这个公式其实是很笼统的,个人感觉有些耍流氓,因为单纯看这个公式根本不知道具体该怎么算。
我们索性抛开这个公式,具体分析一下。
首先,箍筋的详图一般是下面这样的:
也就是箍筋的周长有两种:一种是外皮周长=2(a+b);一种是内皮周长=2(c+e)。
然后,根据规范和标准图集的要求,箍筋的基本情况如下:
(1)箍筋一般为光圆钢筋,弯弧内直径可取箍筋直径的2.5倍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2)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度,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应为135度(这个是大部分的情况)。
(3)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可取不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可取箍筋直径的10倍。
明确了以上的要求,再结合我们上面探讨过的弯曲调整计算方法,就可以得到不同情况下的箍筋下料长度。
有一位前辈对此做了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如下(d为箍筋直径):
抗震结构:135度弯钩箍筋的下料长度= 2(c+e)+26.5d 或2(a+b)+18.5d。
一般结构:135度弯钩箍筋的下料长度= 2(c+e)+16.5d 或2(a+b)+8.5d。
我觉得这个分析结果还是比较准确的。
以上就是不同情况下钢筋计算的基本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熟悉图纸和规范以及标准图集,严谨认真,算无遗漏,才能准确无误的做好钢筋下料计算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