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课文结构分析
藤野先生课文的赏析
![藤野先生课文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d7bf3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ac.png)
藤野先生课文的赏析藤野先生课文的赏析《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店铺收集了藤野先生课文的赏析,欢迎阅读。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紧扣藤野先生来刻划,行文缜密,结构严谨。
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时的中国,正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中国人民也在水深火热之中,一些国志士,为了拯救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远渡重洋,赴先进国家,他们先进的东西,以便学成归来好振兴自己的祖国。
这就是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当鲁迅先生怀着救国救民的愿望,抱着“我以我血荐轩辕”之志向,远渡东瀛,来到了东京,目睹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有着说不出的厌恶和心痛。
这些“清国留学生”,全然忘却了灾难深重,困苦不堪的祖国,却在异国风花雪月,安逸享乐。
他们分明是一群附庸风雅,思想腐朽,不学无术的败家子,真是家门不幸。
看到这些人,鲁迅先生就很痛苦,很愤懑,无法安下心来求学。
后来,他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同时,为了自己能潜心求学,学得真本领好报效祖国,就决定到别地地方去,“眼不见心不烦”。
文章开头部分运用了衬托手法,用“清国留学生”来反面衬托鲁迅先生,突出了鲁迅先生可敬可贵的爱国精神。
而正是这爱国的精神,才赢得了藤野先生的关爱与尊重,同时,这又为鲁迅先生到仙台见藤野先生作了铺垫。
在去仙台的路上,鲁迅先生只记得两个地名。
一个是日暮里,一个是水户。
这是为呢?因为“日暮里”这地名,让鲁迅先生很自然地想起唐代诗人崔灏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也就让鲁迅先生想到了风如磐,任人宰割的祖国,想到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兄弟姐妹,他忧虑,不安,痛苦,也许他还会想到那群不肖子孙和败家子的“清国留学生”,愤激之情充盈于胸际。
而“水户”是明末遗民朱舜水客死的地方。
朱舜水对明王朝一片丹心,誓死效忠明王朝,他这样做,是忠君爱国的体现。
朱舜水的爱国思想,引起了鲁迅先生内心的共鸣,所以,他能记得“水户”这了不起眼的地名。
(完整版)藤野先生知识点
![(完整版)藤野先生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9dc42bce2bd960590c677c4.png)
《藤野先生》一、课文分析本文是一篇回忆散文,记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有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住情况,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这些看来似乎是十分零散的生活片断,却都是有机地统一在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中。
如文章开头第一句就写“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是紧接《朝华夕拾》中的前篇《琐记》的。
在《琐记》中,作者写到在南京求学时一片“乌烟瘴气”,什么也学不到,“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本篇由东京写起,觉得“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接着以讽刺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庸俗不堪的生活,反衬出作者寻求革命真理的热切心情;描写作者回忆起“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描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同时交织着对自己的责备和对老师感激心情,巧妙地突出了作者为祖国而刻苦学习的精神;描写看电影受到刺激,决定“弃医从文”,目的就是为寻找救国的道路。
总之,鲁迅与藤野先生相见、相处、相别的过程,也正是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不断发展的过程。
他只身到仙台学医是出于爱国主义激情,后来也正是由于作者怀着炽烈的爱国主义,才与藤野先生结成深厚的友谊,最后也正是由于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他毅然离开了藤野先生。
本文内容丰实,笔意纵横,形散神凝,错落有致,一条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线索贯串了全文,使每个看来似乎是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二、结构分析三、中心思想《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散文,记叙了作者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断。
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表述了作者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和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
全篇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四、难句解析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藤野先生课文分段
![藤野先生课文分段](https://img.taocdn.com/s3/m/5be628bd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8.png)
藤野先生课文分段《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该文记录了鲁迅在日本的留学经历,以及他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感人故事。
以下是《藤野先生》的段落划分:段落一:1-13自然段这一段主要描述了鲁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包括对清朝留学生的丑恶嘴脸的讽刺,以及他决定去仙台的决定。
这一段中,鲁迅通过描述自己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暗示了清朝留学生的丑恶嘴脸和思想腐朽,为下文叙述前往仙台的动机做了铺垫。
段落二:14-18自然段这一段描述了鲁迅在仙台的所见所闻,包括对日本学生的友好态度和对藤野先生的初步印象。
鲁迅通过描绘藤野先生的外貌和行为举止,展现了他朴实无华、待人诚恳的形象,同时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段落三:19-30自然段这一段主要描述了鲁迅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深入交往,包括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和帮助,以及鲁迅在藤野先生门下学习的经历。
这一段中,鲁迅通过描述自己与藤野先生之间的交往过程,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在仙台的学习经历和成长过程。
段落四:31-35自然段这一段主要描述了鲁迅在藤野先生门下学习的感受和体验,包括藤野先生对鲁迅的严格要求和关心帮助。
鲁迅通过描述自己在藤野先生门下学习的感受和体验,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
段落五:36-46自然段这一段主要描述了鲁迅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鲁迅通过描绘自己离开仙台后的生活状态和思想变化,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深怀念和感激之情。
这一段中,鲁迅还通过描述自己对藤野先生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强调了藤野先生对他人生道路的影响和启示。
段落六:47-50自然段这一段主要描述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评价和感激之情。
鲁迅通过描绘自己对藤野先生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强调了藤野先生对他人生道路的影响和启示。
同时,鲁迅也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敬仰和感激之情,认为他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以上是《藤野先生》的段落划分。
《藤野先生》回忆录分析
![《藤野先生》回忆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efc67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18.png)
主旨分析
《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留学期间遇到了一位医学导师“藤野先生”,他在鲁迅留学日本期间给了鲁迅先生很大的帮助和鼓舞,所以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尊敬、怀念了一生的人生导师。
本文通过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的相识、交往的生活片段的回忆,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先生深切怀念。
并在文中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全文共38个段落,可分为三部分,其中第二部分可分为三层。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见到藤野先生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4—35)自然段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
其中第一层是(4—5)自然段,写仙台途中所见和仙台受到的优待;第二层是(6—23)自然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并通过写藤野先生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的高贵品质;第三层是(24—31)自然段,写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第四层(32—35)自然段,写与藤野先生告别。
第三部分是(36—38)自然段,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本文在写作技巧应用上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作者选取了几个典型事例,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来突出人物性格,用具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语言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尊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本文学习的重点是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理清作者思路,理清文章线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本文学习的难点是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学习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快乐教学,一点即通!。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之课文结构和线索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之课文结构和线索](https://img.taocdn.com/s3/m/203545195727a5e9856a619a.png)
鲁 迅
藤 野 先 生
藤野先生, 名叫藤野 严九郎, 是鲁迅在 仙台学医 时的先生.
鲁迅(1881—1936) 生于浙江绍兴,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 自第一篇小说《狂 人日记》开始用鲁 迅作笔名。
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bù )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 《朝花夕拾》《呐喊》 《彷徨》《华盖集》 《坟》等。本文选自 散文集《朝花夕拾》。
本课重点
1、脉落分明,记叙有序,按照表现人物品质的需要组织材 料。 2 、抓住特征和选取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描绘人物,突出人物 品质。 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表现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添改讲义, 表现其工作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表现其对学生要求严格; 关心解剖实习,表现其热情诚恳;了解女人裹脚,表现其求实 精神。 抓住特征。 写藤野先生,写他的“黑瘦”、“八字须”、 “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睛,挟着一叠大大小小 的书”、衣着“模胡”,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 者形象。写“清国留学生”,抓住盘辫子、学跳舞等细节反映 他们庸俗的思想本质。清末,仁人志士以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 决裂,而这些留洋学生既要赶时髦,又要表示忠于腐朽的清王 朝,只有盘起辫子。
在仙台
爱国
在仙台 匿 名 信 事 件 看 电 影 事 件
弃医从文的原因
心受 看 受极 电 到大 影 严震 事 重动 挫︐ 件 伤民 族 自思 尊想
——
爱 国
到人匿 侵与名 犯祖信 国事 的件 尊 严 受个
——
在东京所见所闻----憎恶至极 日暮里、水户-----敬仰忧国
匿名信事件----愤慨心酸 看电影事件----悲愤震动 弃医从文----忧国忧民
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是以 日本人的心理来写,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 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的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 因个人的人格遭受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 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话中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 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1、《藤野先生》知识梳理
![1、《藤野先生》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9ffec94a804d2b160b4ec0e9.png)
1、《藤野先生》知识梳理1、双线结构: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2、课文如何描写初见藤野先生的形象?目睹印象——治学严谨,耳闻亲见——生活俭朴,学者形象3、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添改讲义——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尊重科学关心解剖实习——真诚关怀、正直无私、热情了解裹脚——认真求实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4、“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首先是感激、怀念,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5、(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描写了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流露出作者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绪.反衬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6、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原因是“物以稀为贵”,句中的“大概”的理解?物以稀为贵”,包含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7、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的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受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话中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8、“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的“何尝”是什么意思?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9、“良心发现”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指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正人君子”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10、文章的结尾有何作用?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精神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课后习题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藤野先生》课文讲解
![《藤野先生》课文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5c241a65e45c3b3567ec8b7e.png)
《藤野先生》课文讲解【课文讲解】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意为“只,不外乎”,“这样”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这表达出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不满之情,引出下文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为下文鲁迅离开东京埋下伏笔。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运用比喻的修辞和环境描写,把“樱花”比作“绯红的轻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樱花的美丽、上野环境的优雅。
)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作者将“清国留学生”头上盘着的辫子把学生制帽顶得高高耸起的形态比作“一座富士山”,还把还把潘得平的辫子说成是“小姑娘的发髻”,这些都突出了“清国留学生”打扮的怪异、庸俗。
并且,他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更突显其滑稽可笑。
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以游逛为务、附庸风雅行为的厌恶和嘲讽。
)实在标致极..了。
(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标致”就是丑陋的意思,强烈地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憎恶之情。
)(辫子已经成为清朝臣民愚昧、落后象征,这些留日学生有的依偎于新思潮和旧势力之间,用帽子遮挡自己的辫子,却又不肯真正剪掉;有的更是招摇过市,丑态毕露。
作者抓住辫子这个细节,用夸张手法、揶揄的口吻,对他们盘辫子进行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麻木的本质,也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随文探究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下文哪些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相呼应。
这感慨良多的一句话里包含了作者失望、痛苦、厌恶等复杂的感情,反衬出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之情。
②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侧面描写,“咚咚咚地响得震天”“满房烟尘斗乱”,写出了留学生会馆的乌烟瘴气,从侧面烘托出这些留学生的不务正业。
《藤野先生》课文详解(含课后习题)
![《藤野先生》课文详解(含课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68963332cc58bd63086bdd3.png)
《藤野先生》课文详解一、作品背景1902年,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
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作此文予以怀念藤野先生。
二、作者简介《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代表作小说集《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散文集《朝花夕拾》。
三、主题概述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沉的怀念,同时追忆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线索结构1、线索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爱国情2、结构第一部分(1~3):写“我”在东京的见闻感受,交代转到仙台学医的原因。
第二部分(4~35):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处的经过以及弃医学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36~38):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
五、重点字词畸(jī)形不逊(xùn)绯(fēi)红发髻(jì)芦荟(lúhuì)驿(yì)站教诲(huì)芋梗(yùgěng)汤杳(yǎo)无消息油光可鉴(jiàn)抑扬(yìyáng)顿挫六、鉴赏品读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描写了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流露出作者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绪,反衬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藤野先生》文本解读
![《藤野先生》文本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d7d47bafe4733687f21aa5d.png)
《藤野先生》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1906年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
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
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开始从事文学活动,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
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起义,维护在中国的利益,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政治体制的进步,但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发展,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实权,所以这种所谓的民主体制实际上只是地主阶级为扼制革命而采取的自救措施.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继续陷于苦难的深渊。
这篇课文是回忆性散文。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文章,就是在这时期写的。
藤野先生课文精讲
![藤野先生课文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6fd7dab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4e.png)
藤野先生一、章节划分《藤野先生》全文共3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东京见闻,交代见藤野先生的缘由。
其中,第1-3自然段写了“我”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以及为何离开东京前往仙台。
第二部分(第4-35自然段):写在仙台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
其中,第4-5自然段写了“我”在仙台的生活情况,第6-23自然段描述了“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第24-28自然段叙述了匿名信事件,第29-31自然段则是看电影事件,第32-35自然段则是与藤野先生道别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36-38自然段):离开仙台,叙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这部分主要写了“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深深怀念以及相应的行动。
《藤野先生》的章节划分主要依据文章的内容和情节发展,展示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以及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
二、文章赏析《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对藤野先生的描写和回忆,表达了作者对这位恩师的深深怀念和敬意。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一、思想内容深刻,情感真挚文章以作者在日本的留学生活为背景,通过叙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展现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一视同仁,这些优秀品质深深地影响了作者。
同时,文章也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对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的关切,以及对科学救国的探索和精神追求。
二、人物形象鲜明,刻画入微藤野先生是文章的主人公,作者通过对他的外貌、语言、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正直热忱的好老师形象。
同时,文章也通过对比手法,将藤野先生与其他日本学生和中国留学生的形象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君子风度。
三、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语言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但却能够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灵。
他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藤野先生的真诚和善良;通过对自己内心感受的叙述,让读者体会到了作者的爱国之情和对恩师的怀念之情。
《藤野先生》课文笔记
![《藤野先生》课文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106ee2e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6.png)
《藤野先生》课文笔记及解析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 -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二、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26 年10 月12 日,当时作者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回忆性散文通过对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的回忆,特别是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从学医救国到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生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驿站(yì)-教诲(huì)-不逊(xùn)-匿名(nì)-诘责(jié)-杳无消息(yǎo)-深恶痛疾(wù)2.解释下列词语-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鉴,照。
-标致:漂亮。
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
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不逊:无礼。
逊,谦逊。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
匿,隐藏。
-诘责:质问并责备。
-托辞:借口。
-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适值:正好遇到。
-正人君子:指品行端正的人。
现多作讽刺的用法。
四、文章结构与内容解析1.第一部分(1 - 3 段):在东京的所见所闻-内容:作者在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他们不学无术,整天沉醉于玩乐之中,作者对此感到厌恶和失望,这是他离开东京前往仙台的原因之一。
-解析:通过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如“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运用了比喻、反语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藤野先生》课文剖析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藤野先生》课文剖析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83f7debf18583d048645907.png)
课文剖析藤野先生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这样”指代下文作者所描写的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丑行。
全句表达了作者对他们丑恶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这也正是作者离开东京的原因,总领全段。
]上野(日本东京的一个公园,以樱花著名。
)的樱花烂熳(通常写作“烂漫”,熳,màn)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鲜红。
绯,fēi)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指当时新到日本、先在东京弘文书院速成班学习日语的中国留学生。
当时还是清朝,称“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日本最高的山峰,山体像圆锥,在日本岛中南部)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顶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
鉴,原意是镜子,这里作动词用)宛如(好像)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作者用辛辣的语言描写出清国留学生赏樱花时的丑态:他们或盘辫或散辫,或结队出入于上野公园的樱花丛中,以游逛为务,以丑为美。
作者巧妙地抓住盘辫子的细节,用夸X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对他们盘辫子进行明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麻木、不学无术的思想本质,也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实在标致(漂亮。
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极了。
[“实在”表示强调的作用。
“标致”本义是指相貌、仪态美丽,而且多用于形容女人,这里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便是一种讽刺了,表现了他们外表华美、精神空虚的特点,用“实在”修饰“标致”,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朝统治的“遗少”,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之情。
]这一段主要描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作者怀抱救国救民之心来到东京,看到的却是清国留学生的麻木、空虚、无聊,对此他深为憎恨,并对东京充满了失望之情。
恰当的比喻、精彩的白描手法、辛辣的反语讽刺,活画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真是入木三分,痛快淋漓。
中国留学生会馆(旧时同乡或同业的人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机构,主要供同乡或同业的人聚会和住宿。
初二藤野先生课文总结归纳
![初二藤野先生课文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1773901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93.png)
初二藤野先生课文总结归纳初二语文教材中的藤野先生课文主要围绕着一个叫藤野先生的老师展开,通过描写他的生活和教学来展示他的真实与魅力。
本文将对初二藤野先生课文进行总结归纳,从不同角度分析藤野先生的特点以及他对学生的影响。
藤野先生是一位用心教育的老师,他对学生关心备至。
在《藤野先生的成功之道》这篇课文中,我们了解到藤野先生对待每个学生都十分细致。
他会用心观察每个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需求,并根据情况给予指导和鼓励。
他还和学生们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使得学生们在藤野先生的指导下取得显著的进步。
藤野先生用行动告诉我们,只有真心对待学生,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教育者。
此外,在《藤野先生的幽默哲理》这篇课文中,我们看到了藤野先生幽默风趣的一面。
他能够用生动有趣的方式给学生们讲解知识,使得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有趣。
通过藤野先生的教学,我们深刻认识到幽默不仅能够增强教学的效果,还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起活泼愉快的教学氛围。
同时,藤野先生也是一位积极向上的榜样。
《藤野先生的生活态度》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藤野先生对待生活的积极正面态度。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他总能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坚持不懈地努力。
藤野先生的正能量影响到了他的学生们,使得他们在生活中也能够面对困难并勇敢地攀登高峰。
此外,《藤野先生的成长之路》这篇课文描绘了藤野先生的成长历程。
藤野先生从一位毫不起眼的教师逐渐成长为备受尊敬和崇拜的榜样。
这个过程中,藤野先生付出了许多努力和汗水,但他从不放弃追求自己的理想。
这让我们明白,只有付出努力,并坚持追求梦想,才能取得真正的成长。
总结起来,初二藤野先生课文通过描写藤野先生的生活和教学,展示了他作为一位老师的真实与魅力。
藤野先生用心教育的态度和对学生的关怀,成为了学生们心目中的楷模。
他幽默风趣的教学方式使得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藤野先生的积极正面生活态度以及他的成长之路更加彰显了他的魅力和影响力。
藤野先生内容教学讲解
![藤野先生内容教学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c10ddcc5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5f.png)
藤野先生一.教材分析《藤野先生》是八年级下期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生活侧面,揭示人生意义.《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鲁迅深切感受到毫不受恶劣空气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鲁迅原来想走“学医救国”的道路,但“匿名信风波”和“电影事件”极大地伤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鲁迅认识到要拯救国家,就要医治国民的麻木、愚昧,这就需要用文艺唤醒沉睡的国民.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这一举动正是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表现.我们也知道初中的学生也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青春叛逆时期,让他们了解名人、伟人的经历,理解他们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可以唤起学生内心美好的情感,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追求.二.学情分析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教学需要2个课时.如果讲课时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突出重点、难点.在这篇文章的两个重点中,和藤野先生的交往是叙事线索,学生比较好把握,所以应把攻克“感受藤野先生高贵品质”当做重点,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易到难地掌握本文的两个重点.而课堂要真正地成为学生的课堂,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我设计一中心“问题”促使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法,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对课文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但要领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感,课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的词语、句子,就必须让学生通过多种朗读获得体验.三.教学目标1、100%的学生把握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2、85%体会鲁迅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3、80%学会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留学日本的情况、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写作背景.2.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课前准备1.可引导学生课下观看中央10套的8集电视专题片节目《先生鲁迅》2.整理学过的鲁迅先生的作品.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感情调节: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我们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访《藤野先生》吧!(板书课题)任务一:预习检测,夯实基础(一)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1.学生交流预习时标注出的难字难词.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绯(fēi)红:鲜红. 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瞥(pīe)见:很快地看一下. 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状. 遗民:a.留下的在国外的人;b.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c.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二)检查作家作品掌握情况:1、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 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1936年病逝于上海.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社戏》.2、《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滋味的小品,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我们前面提到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都是选自这一本集子.任务二:了解作者的留学目的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10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过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任务三:自学,整体感知,理清结构1.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 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2.注意: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3.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任务四:回顾知识,即时检测订正作业中配练第一大题答案,巩固基础知识结束语: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有关的基础知识,理清了结构,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研讨本课的主题,深入了解一下藤野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作者为什么对他充满了敬意.。
初中语文说课稿《藤野先生》(优秀5篇)
![初中语文说课稿《藤野先生》(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56fff0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8.png)
初中语文说课稿《藤野先生》(优秀5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次为您整理了初中语文说课稿《藤野先生》(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藤野先生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藤野先生》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频繁跟换篇目的语文教科书里,能一而再、再而三被保留的,便是名篇中的名篇,鲁迅的《藤野先生》便是这样的经典。
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还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还要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
" 这篇回忆录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大纲》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将本课教学目标拟订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了解鲁迅先生中青年时代的心路历程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品味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3,情感目标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贵品质;体会鲁迅先生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
从而培养自己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
如果讲课时不分巨细、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
所以我设计的本课重点为:。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难点为:品味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四、说教学课时安排这篇课文我设计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第一个课时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了解鲁迅先生中青年时代的心路历程,第二课时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品味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并进行比较阅读五、说教法新课程的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藤野先生课文结构
![藤野先生课文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91b8b6b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0.png)
藤野先生课文结构《藤野先生》这篇课文的结构很有特点呢。
一、在东京的见闻感受这部分就像是一个故事的开场铺垫。
作者先写了自己在东京的生活场景,描绘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那些留学生们啊,整天不务正业,把头发弄得油光可鉴,还扭着脖子学跳舞,看着就觉得滑稽可笑。
作者在这里其实是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状态的不满和厌恶,他觉得这些留学生们没有把心思放在正经的学习和救国图强上,所以他才想要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
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如果对一个环境不满意,就会想要寻找新的出路一样。
二、在仙台的学习经历1. 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到了仙台之后呢,作者得到了一些优待。
不过他自己心里也明白,这优待背后可能有着复杂的原因。
一方面是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毕竟中日两国在文化上有着很多的渊源;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自己是外国人,比较稀罕。
但是这种优待并没有让作者沾沾自喜,他反而有着清醒的认识,这就很了不起啦。
2. 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这可是课文的重头戏哦。
藤野先生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老师。
他给作者修改讲义,那可是超级认真的。
连血管移了一点位置这样的小细节都不放过,还会用红笔仔细地改过来,并且写上批注。
他还关心作者的解剖实习,担心作者因为是中国人,怕中国人敬重鬼而不肯解剖尸体。
他的这种关心是很纯粹的,没有任何歧视的意味。
藤野先生还向作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这并不是一种不尊重,而是出于对不同文化的好奇和探索。
藤野先生就像一个温暖的长者,在异国他乡给了作者很多的鼓励和帮助。
三、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这是一个很大的转折呢。
作者在看了一场电影之后,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看到中国人被日本人杀头,而周围的中国人却麻木不仁地当看客,这时候他意识到,医学并不能拯救中国人的灵魂。
他觉得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从思想上唤醒民众,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
这就好像一个人本来在一条路上走得好好的,突然发现这条路不能到达自己真正想去的地方,然后果断地换了一条路。
这种转变其实是很痛苦的,因为他要放弃自己之前在医学上的努力,但是他为了更大的理想,还是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分析】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这一部分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从“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到“将走的前几天”这一部分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这一部分,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品德,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到“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写往仙台途中所见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
第二个层次到“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记与藤野先生相识和相处的几件事,写出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第三个层次到“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写弃医从文的原因。
第四个层次到“将走的前几天”,写与藤野先生告别。
第三部分,从“我离开仙台之后”到结束,这一部分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结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