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第三章行政体制
第3章工商行政管理体制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下设办公室、法制处、登记注册处、企业监督管理处(私营个体经济监督 管理处)、外商投资企业管理处、市场监督管理处、合同监督管理处、商标监督管理处、广告监督 管理处、消费者权益保护处、经济检查处(打击传销办公室)、特殊交易监督管理处、食品安全协 调处、食品安全监察处、市场经济秩序综合处、食品质量监督管理处、宣传处、计划财务处、人事 处等职能处室和机关党委(教育与基层建设处),纪检、监察机构按有关规定派驻。 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北京市工商局设置常设的北京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协调办公室。
工商行政管理概论(第四版) 21世纪工商管理系列教材
关键术语
工商行政管理体制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工商行政管理概论(第四版) 21世纪工商管理系列教材
复习思考题
1. 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工商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3.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主要职责有哪些? 4. 如何认识实行以垂直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 5. 如何认识停止征收“两费”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权限划分问题,指上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之间的管理权限划分问题。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权限和职责划分的主要原则是: 分层决策和分类指导原则。 属地原则。
第2节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1、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含义
是代表国家行使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管理工商行政管理事务的国家职能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序例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国家监管市场的一个重要部门,其具体形式是工商行 政管理局。
1998年,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以后,“两费”收入成为财政非税收入的主要 组成部分,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关心重视下,各级财政部门积极支持,为工商行 政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为了进一步减轻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税费负担,促进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和改进工商行政管理,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 发展改革委、国家工商总局三部门于2008年8月21日下发了《关于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 场管理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行政管理学第三章 行政职能
第三章行政职能第一节行政职能概述★行政职能的含义★行政职能的特点★行政职能体系★行政职能研究的意义一、行政职能的含义◆职能:是指一定的人员或组织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作用。
◆行政职能:是行政主体作为国家管理的执行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作用。
◆行政管理职责:即行政组织的职责在横向上拓展的广度,它表明行政职能涉及对象的界限以及行政作用影响的领域;◆行政管理功能:即行政作用的纵向深度,它表明行政组织在其职责范围内的哪些层次发挥作用,以及在不同层次发挥作用的强弱程度。
二、行政职能的特点◆公共性⏹政府职能是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实施管理时表现出来的职能,因而是一种公共性的职能。
⏹与之相对应的非政府的、非公共性的机构的内部管理也具有一定的职责和功能,但这种管理职能是个别领域的,“私人性”的。
◆执行性⏹古德诺(政治/行政);洛克、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行政权/立法权;行政机关(各级政府)是立法机关/权力机关(人大)的执行机关。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管理必须执行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执行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决议。
◆多样性⏹性质:政治统治/社会管理⏹范围:对内职能/对外职能⏹具体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服务⏹运行过程: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激励/沟通/监督⏹管理层次:高层/中层/基层◆动态性⏹行政职能不是静止不变的,它随着国家社会生活以及行政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开放系统组织:行政环境(行政生态学)。
⏹社会发生变迁,行政职能的主体、客体、范围、内容、方式、手段、作用、主次关系等发生相应的变化。
三、行政职能体系◆政治职能⏹政治职能是维护国家统治的一项基本职能,其核心在于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
它包括专政职能和民主职能两个方面。
⏹专政职能表现为国家行政机关必须运用职能机关,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和反社会分子,保障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行政管理学行政组织
• 行政组织是行政活动的主体,是行政管理活动得
以展开的物质承担者,行政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 行政组织为基础而展开的。得力的行政领导、合理的 人事行政、可行的行政决策、有效的行政监督、畅通 的行政沟通、合谐的行政协调,均依赖于科学合理的 行政组织。因此,行政组织始终是行政学的最基本问 题之一,并始终为各国政府及行政学研究所重视。本 章首先论述了行政组织的定义、特性、构成要素等基 本概念,分析了行政组织的体制类型。其次,论述了 行政组织的具体结构;最后,介绍了行政组织理论的 基本观点;全章从对行政组织的抽象描述逐步转化为 具体的论述。
(一)集权制、分权制与均权制
1、集权制,分权制与均权制的含义
• 集权制,是中央行政组织对地方行政组织有完全
的指挥监督权。法国较为典型的国家。
• 分权制,是地方行政组织对本地方事务有自主决
定权。美国是实行分权制的国家之一,其州政府 的自主权很大。
• 均权制,是中央行政组织与地方行政组织的权力
保持平衡。一种较为理想的组织体制,其理论依 据在孙中山先生的“均权”学说
谢谢大家!
(二)首长制、委员会制与混合制
1、首长制、委员会制与混合制的含义及其特征 (2)委员会制(合议制),
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由两个以上人员组 成的集体或委员会所执掌的一种行政组织体制。 特征:行政组织的决策是由两个以上的地位平等的 委员所负责,行政组织的最高决策权属于全体委员, “少数服从多数” 。瑞士是典型国家。
能式结构)
•三、行政组织纵向、横向结构
的统一
四、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
• 1、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重要意义 • 2、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基本原则 • 精干原则 • 统一原则 • 编制立法原则
行政管理学教学大纲
《行政管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政府管理科学化、高校化的学科。
主要研究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设置、运转规律及对国家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管理与改革。
它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重点随着行政管理实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完善。
它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基础,在公共管理系的教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教学的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娴熟掌握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具备必要的操作技能。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导论教学要求:了解行政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及我国行政管理学的历史与现状;基本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重点掌握行政管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目的、方法与特点。
第一节行政管理学概述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二、行政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三、行政管理学的特点第二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一、我国行政管理学的意义二、我国行政管理学的现状三、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原则第二章西方行政管理学的演进教学要求:了解行政学做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与规律,以及学科的特点等,基本掌握西方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几个不同时期主要特点及各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
第一节形成时期的西方行政学一、西方行政学产生的原因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三、主要特点和简要评价第二节行为科学时期的西方行政学一、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二、主要特点和简要评价第三节多元发展时期的西方行政学一、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二、主要特点和简要评价第四节公共管理时期的西方行政学一、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二、主要特点和简要评价第三章行政体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行政体制的基本概念与类型;理解行政权责体系,组织结构体系;理解并掌握行政体制改革的作用和内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
第一节行政体制概述一、行政体制的含义二、行政体制的功能第二节行政体制的类型和模式一、行政体制的类型二、行政体制的模式第三节行政环境与行政体制一、行政环境述要二、行政环境与行政体制的互动第四节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沿革二、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原则三、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第四章行政职能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行政职能的基本概念,明确其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西方行政职能理论的演化;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以及政府行为与角色的转换;了解政府实现其基本职能所采用的主要手段。
2015.9.7.13年7月《行政管理学》(本科)补修课(网考复习)(闭卷)—多项选择题
《公共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本科)补修课网考复习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题2分,共32分)第一章绪论1.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三种权力。
A.立法B.监察C.行政D.考试E.司法2.提出政治与行政分离观点的公共行政学代表人物是()。
A.法约尔B.古德诺C.泰勒D.威尔逊E.韦伯3.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
A.西蒙B.怀特C.汤姆森D.孟德斯鸠E.斯密斯堡4.传统公共行政时期,也有人称为()。
A.科学管理时期B.静态公共行政学时期C.人际关系时期D.动态行政学时期E.X理论时期5.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他们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观点。
A.韦伯B.法约尔C.威尔逊D.古德诺E.泰勒6.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完成的。
A.怀特B.魏劳毕C.泰勒D.韦伯E.费富纳7.行为科学时期的公共行政学有人称之为()。
A.动态行政学时期B.静态公共行政学时期C.行为科学时期D.Y理论时期E.X理论时期8.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
A.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B.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C.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D.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E.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9.公共行政的特点是()。
A.公共性B.民主性与公平性C.政治性与法制性D.系统性E.高效性10.公共行政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A.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B.是对国家的治理C.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D.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E.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ACE 2.BD 3.ABCE 4.ABE 5.CD 6.ABE 7.ACD 8.ABCDE 9.ABCE 10.ABCDE第二章行政环境1.一般公共行政环境包括()。
公共行政学第三章公共行政体制
中央政府体制
定义
○ 中央政府体制是指一 个国家的最高国家行
○ 政权力和职能的划分、 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 等
○ 制度的总称。
类型
○ 主要包括议会制、总 统制、半总统制、委
○ 员会制、部长会议制、 国务院体制。
○ 上学期《政治学原理》 中讲过了,就不重复 了!
二、地方政府体制
(一)定义
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
我国大多数省、直辖市、自治 区都实行市管县的行政建制。
3、特殊型行政区划体制
由于政治需要、经济发展需要或社会发展需要,或者由于管理需 要和某种特殊需要,或者由于顾及历史因素以及其它复杂的因素 而摄制的特殊行政区域。
如民族自治区、州、县、乡,特别行政区,开发区、免税区,自 然保护区。
(三)我国的 行政区划体制
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 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二)类型
行政区划体制
传统型 发展型 特殊型 行政区划体制行政区划体制行政区划体制
传统型行政区划体制
依据历史行政区域的建制而 进行行政区域的划分。
发展型行政区划体制
以城市为主要代表的发展型行 政区划类型。市的行政区划建 制是带动周围地区发展的一种 理想的区划建制。
导,执行党委的决定 和制定的决策。
上学期《政 治学原理》 中讲过了, 就不重复了 !
三、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 (一)定义 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是指有关中央政府和地 方政府权力划分与机关设置的制度规范的总
称。 (二)类型 主要包括分权制和集权制。
四、行政区划体制
(一)定义
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
第三章 公共行政体制
第一节 公共行政体制概述 一、公共行政体制的内涵 二、公共行政体制的作用
第三章国家行政制度
▪ (6)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民族 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 由此,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家行政制度已经初步形成。
▪ (7)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即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为最高国 家行政机关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管理
除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行 政机关对社会事务的管理。
我们这里使用的是狭 义的“行政” 概念。
▪ 1.现代学术界,一般将“行政”定位于国家对社 会事务的管理。
▪ 马克思对“行政”的定义: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 动。
▪ 该定义明确了:
▪ 第一,行政是一种国家活动,而不是个别人或一 般社会组织的行为,这就使行政区别于企业管理、 商业管理等非国家的管理活动;
▪ 4.委员会制:一元模式与二元模式的混合
▪ (1)选民产生议会,议会产生政府(7名委 员)
▪ (2)议会无权改组政府,政府无权解散议会
▪ (3)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合二为一(7人委 员会合议决策)
▪ (4)7名委员轮翻充任国家元首和政府代表
中国的政府形式
▪ (一)历史 ▪ 1.苏维埃的执行委员会模式(合议制) ▪ 2.陕甘宁边区的“二权半”模式(参议
会、政府、法院) ▪ 3.建国初年的中央人民政府及政务院模
式 ▪ 4.1954年宪法所确定的人民代表大
会模式
▪ (二)现行模式:人民代表大会模式
▪ 1.人民选举代表大会,代表大会产生政 府
▪ 2.代表大会有权改组政府,但政府无权 解散代表大会
▪ 3.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常委会代行立法 和监督权,但常委会不享有实质性的倒阁 权,政府也无权解散常委会
行政管理学_中南财经政法大学_3 第三章——行政组织_(3.7.1) 编制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一)编制管理的原则编制管理工作,除了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还要遵循编制设计的基本原则。
1.职能决定原则,即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都是以职责和功能为依据。
对行政机构的职能进行科学分类、逐步分解,使之成为协调的职能体系。
2.职位设置原则是指以职位分类为基础,设计职位的种类和职数。
在设计编制时,要保证每一个职位的人员工作任务饱满,同时,还要保证每一个职位的责任与权力相称。
3.协调平衡原则是指编制既要保持行政部门之间、行政层级之间、部门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协调平衡,也要保持行政组织外部与国家财力的平衡。
4.动态调整原则是指编制管理要兼顾稳定性和变动性,即不仅每隔几年要根据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变化,对编制进行全面的调整,而且还需要随时对编制进行局部的、个别的微调。
5.法制管理原则是指编制管理必须法制化,即帮助的确定、执行、监督、控制都需要以法律为依据,以保证编制管理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二)法制方法法律方法是指运用法律规范,对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等进行调控的方法。
近些年我国加强了有关编制管理的立法、执行和监督。
继1997 年颁布《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后,2007年国务院又先后颁布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等法规。
这些文件规定,政府机构的设置以职能的科学配置为基础,做到职能明确、分工合理、机构精简,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
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行政机构;但是,在一届政府任期内,政府组成部门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政府机构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事先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评估和论证。
政府组成部门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方案,经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由行政首长提请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提请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政府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和政府组成部门管理的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方案,报本级政府决定。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行政管理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编号:适用专业: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授课对象: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本科生教学目标:《行政管理学》是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行政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在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本科教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通过讲授《行政管理学》,旨在使学生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娴熟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具备必要的操作技能。
行政管理学,又称公共行政学、行政学、公共事务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等,其英文名称为Public Administration。
行政管理学以政府即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
学分与学时:学分3,总学时54二、课程目的、任务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学员正确地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我国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了解,提高行政管理的实际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范围比较广泛的应用性学科,课程教学时,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本课程采用以文字教材为主的教学方式,辅之以录音教材和必要的面授的教学基本方法和形式。
第二部分媒体的使用、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一学期开设。
二、文字教材用主、辅教材合一型。
文字教材是《行政管理学》,包括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和教学辅导内容,是整个教学的基础,也是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其中多媒体教学课件有机配合文字教材,充分利用声音、图象作用于听觉、视觉的优势,侧重讲重点、难点,讲思路,同时讲一些答题的方法。
2013行政管理学笔记(选择题)
行政管理學第一章概述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名词解释】行政管理: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物及其内部事物管理的总和。
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府包括立法机关(国会)、行政机关(内阁及其领导的部门)和司法机关(法院)中国的政权机关由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行政机关(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组成【单选】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单选、多选】行政管理的对象为社会公共事物和政府内部事物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或执行政策的活动【单选】行政管理是行政管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行政管理学即属于管理学科的分支学科,又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的综合运用学科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单选】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为伍德罗.威尔逊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派的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古典学派的代表人:威尔逊、古德诺、怀特、法约尔、韦伯和泰罗1887年威尔逊《行政研究》孟德斯鸠提出来“三权分立”或“分权制衡”原则1900年古德诺继威尔逊后《政治与行政》,提出“两分法”1926年怀特《行政学导论》第一次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行政管理学体系1927年魏洛《公共行政原理》1916年法约尔发表的《工业管理及一般管理》提出管理应拥有的五大基本功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德国韦伯提出了官僚制组织理论:魅力权威、传统权威和理性权威美国人泰罗开创了管理科学的新时代标准化二是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等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派行为科学学派早期研究的重点是组织结构和程序,理论的逻辑起点“经济人”假设梅奥的“霍桑”实验,提出了“社会人”的理论假设,依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样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多层次需要组成决策学派西蒙管理就是决策被称为有限理性决策理论系统学派奥地利贝塔朗菲创立了一般系统论,雷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卡斯特的权变理论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和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新公共管理理论英国撒切尔后现代行政理论的核心概念:“公共能量场”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政管理理论共同的特征是崇尚市场力量、市场作用和市场机制第三节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方法和意义【单选】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方法【多选】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规范方法、经验方法(也称实证方法)、案例方法、比较方法第二章行政环境第一节行政环境的特点和类型【名词解释】行政环境:处于特定行政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和情势的总和【多选】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包括:复杂性、相关性和综合性、层次性、动态性【多选、简答】行政环境的类型1.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可划分为自然行政环境和人造行政环境2.据对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和影响层次,可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种3.以行政区划或者说一国政府的管辖区域可划分为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单选】与行政系统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关系最为密切、影响最为直接的行为环境类型为人造环境或者说是社会环境。
行政管理学(含公共政策学与公共管理学)章节题库(行政组织)【圣才出品】
第三章行政组织一、概念题1.无缝隙组织(东财2009年研)答:无缝隙组织是拉塞尔·M·林登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公共部门革命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适应顾客社会、信息时代要求的新的政府组织架构。
无缝隙组织是以市场为导向,行动快速并且能够提供品种繁多和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使市场满意的组织。
林登将无缝隙组织定义为可以用流动的、灵活的、弹性的、完整的、透明的、连贯的等词语来形容的组织形态。
对于那些和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和事物来说,无缝隙组织提供了一种流畅的、真正的不费气力的经验。
无缝隙组织的顾客与服务提供者直接接触;两者之间不存在繁文缛节、踢皮球,或者是诸多遁词。
顾客的等候时间大大缩短。
无缝隙组织以一种整体的而不是各自为政的方式提供服务。
并且,无缝隙组织的一切都是“整体的、全盘的”,它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无论是对职员还是对最终用户而言,它传递的都是持续一致的信息。
无缝隙组织的特点主要在于:①以通才取代专才;②加强内外部沟通,推倒部门间“柏林墙”,填补组织缝隙;③从专注规范各个管理环节内部行为向注重外部整体效应转变。
2.管理幅度(华南理工2016年研;中山大学2011年研;厦门大学2011年研;东财2009年研)答:管理幅度又称控制幅度,指一名主管人所能够直接领导、指挥和监督的下级人员或下级部门的数量及范围。
科学合理的管理幅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它取决于管理机构的合理程度以及物质设备和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并与管理层次密切相关。
一般说来,决定组织管理幅度宽窄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性格、知识、专业、技能、才干、精力、经历、经验、习惯、性别、年龄、动机、作风等;②组织的正式规定,如规章、制度、规划、计划、程序、纪律、责任、待遇、惯例以及技术设备、氛围、人际关系、权力的集中程度等;③社会的总体发展水平、社会对组织的需求、社会道德风尚及意识形态以及与组织有关的家庭或家族意志等。
第三章地方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第三章地方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第三章地方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是指国家在地方行政管理方面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方式,包括地方行政机构设置、权力划分、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内容。
地方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地方政府的执行效能和行政管理水平,因此对于一个国家的地方行政体制进行科学和合理的设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1.地方行政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地方行政机构是指各级地方政府根据职能需要而设立的各类机构,包括地方政府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的行政组织等。
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应当根据具体地方的情况和发展需要,合理划分专业职能,确保行政管理的协调性和效率性。
地方行政机构的主要职能有:(1)政策制定和决策执行:地方行政机构通过研究、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法规和规划,确保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
(2)公共服务提供:地方行政机构负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
(3)经济发展和管理:地方行政机构负责区域经济发展和管理工作,包括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经济规划等。
(4)社会管理和公共安全:地方行政机构负责社会管理和维护公共安全,包括社会治安、消防安全、文化娱乐管理等。
(5)资源和环境管理:地方行政机构负责区域内资源和环境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包括土地管理、自然保护等。
2.地方行政体制运行机制的建立地方行政体制运行机制的建立主要包括规范制度建设、优化管理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确立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的机制,提高地方行政管理的水平。
(1)规范制度建设:地方行政体制的运行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包括组织机构设置、权责划分、决策程序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地方政府应当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体系,确保各项行政工作的有序进行。
(2)优化管理流程:地方行政管理需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流程和工作程序。
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行政管理流程的研究和优化,提高管理效率。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流程和工作程序,能够有效地规范行政行为,提高管理效能。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的行政管理
行政官员的管理
(一)官员的录用和考核 “唯才是举”的选官原则: 是各割据政权实行的选拔官员的原则,其选官不论出身、门第、甚至在道德上也不求全责备,奉行“唯 才是举”的选官原则,尤以曹操为典型。 “唯才是举”的选官原则,仅是三国初期的几个开明皇帝个人行为,并未成为制度。 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巩固门阀政治的工具,是从汉代察举制演变而来,只不过将荐举之权从中央和地方各 级长官转移到专职举士的中正官。其具体方法是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担任原籍地的大中正或中正,负责考察本 州士人,综合他们的门第和德才定出品和状。 品主要依据家世官位和资历,分为上上到下下九品,状是根据士人德才行为下的一个简短评语,品、状 均呈报吏部作为政府选官依据。
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
2、侨州郡县设置的作用及其弊病:东晋初年,北方士族率领大量依附人口南渡,东晋政府为了维护统治 秩序和保护南迁士族的政治、经济利益,便在人流集中的地方按他们的原籍的名称侨置州、郡、县。 一方面照顾了各大家族的利益,为他们做官增加了位置,也使其控制大量依附人口成为合法, 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稳定统治秩序的作用。但侨州郡县与原州郡县并置一处,也造成了地方行政管理的 混乱。 3、左郡县: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各政权在蛮族地区建立的一种侧重内部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体制。左 郡县长官由中央政府选派或由各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凡由各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长官的左郡县基本上依据各 少数民族传统进行治理。 (四)基层行政组织 基本沿袭秦汉时乡里亭制度。 宗主督护:北魏初年,北方各政权以游牧入主中原,在入主中原的过程中,面对各地豪强聚众以宗族为 单位结坞自保,北魏只得承认既成事实,任命坞主为宗主督护,让他们行使基层政权职能。 三长制:为地方基础行政组织,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 三长负责核查户口,征收赋役,并办理一般民事诉讼。
行政管理学资料1(填空题集)1
行政管理学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 2.美国早期的政治家和政治学家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这是公共行政学产生的主要推动力。
3.威尔逊在《行政之研究》和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都主张政治与行政二分法.4.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这是公共组织与其他私营部门的主要区别之.5.我国的公共行政与其他国家的公共行政的最大区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也决定了我国公共行政的独自特点.6.第一位试图建立公共行政学体系的是怀特。
7.行为科学时期的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最大贡献是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但是最大的弱点是不重视效率,太重视人际关系。
8.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第一种取向就是管理取向,也就是企业管理取向。
它可以分为传统管理取向和新公共管理取向.9.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第二种取向是政治取向产生于美国罗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对公共行政脱离政治的批判。
第二章行政环境一、填空题1.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2.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和制约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
同时,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能动作用,它可以影响和改造公共行政环境.3.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4.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5.1961年里格斯发表了《公共行政生态学》,这是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开以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的风气之先河.6.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是1961年里格斯发表的《公共行政生态学》,它开以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的风气之先河。
7.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其中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8.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组织文化是形成组织规范、工作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人际关系准则的源泉。
9.在我国,为人民服务是公共组织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是由马列主义的意识形态决定的。
《行政管理学》第3章要点
第三章行政权力(行政管理的实质是什么?--行政管理过程本质上是行政权力的运用的过程。
)第一节行政权力的产生及其来源一、行政权力的含义1、权力:权力主体对权力客体进行影响和控制的一种力量。
2、权力的分类:(1)从特性看:可分为本原性权力和从属性权力。
(2)以主体及其目的分类:公共权力、私人权力。
(3)以作用领域分类: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社会权力等。
3、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从属性权力、政治权力),指行政机关或被授予行政权的组织,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能力和力量。
4、行政权力的特征:(1)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非政府组织。
(2)行政权力的客体是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的公民及由公民组成的社会组织。
(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意志。
(4)行政权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强制力。
二、行政权力的产生与发展1、行政权力产生与发展概况: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组织分工,萌芽于原始社会的管理权。
随着国家的出现,原来的管理权力演变为行政权力:即在执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同时,也在行使政治统治职能。
在历史进程中,行政权力的自主性呈不断扩大和加强的趋势。
2、传统的行政权力(1)含义:是指与传统农业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行政权力。
(2)特点:其合法性建立在“遗传下来的(‘历来就存在的’)制度和统治权力的神圣的基础之上”,与宗法等血缘关系、宗教迷信等交织在一起。
(3)传统行政权力缺乏法治,表现为:1.缺乏相应的行政体制,行政人员无明确的职权范围;2.上下级间等级制度不合理,权限不明确、不固定;3.没有基于契约自由的任用制度和法制化的晋升、奖惩规则;4.行政人员缺乏专门技术训练,任用不是根据其实际能力;5.薪金不采用固定的货币形式支付。
3、现代行政权力(1)含义:是指与现代工业社会相适应的行政权力。
(2)特点:1.行政权力的自主性增强(与政治权力相对分离,开始与宗教权力、宗法权力、迷信权力相分离);2.不仅同外部权力相分离,而且作用范围日益广泛,内部功能也日趋分化;3.现代行政权力属于法理型权力(建立在合理性的法律和有技术专长的官吏基础之上)。
精华版-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
绪论第一节行政管理学概说一、概念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学科。
二、行政与政治、管理的关系:一)行政与政治的关系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两分法二)行政与管理的关系区别/联系三、研究方法:理论/案例/系统/历史/比较四、现代行政现象1、行政职能的扩展中国公民:生育/户籍/教育/就业/纳税/社保/婚姻/交通/邮政/旅游/护照/医疗/殡葬企业经营者:开办设立、年检年审/企业纳税、工商管理/质量检查、安全防护/劳动保障、职业资格/商务投资、外贸与交流/企业资质、环境保护/破产注销外国人:出入境、移民定居、旅游观光、婚姻、文化教育、在华就业、商务投资、知识产权2、不良行政现象(1)帕金森定律19世纪英国著名学者帕金森在《官场病》一书中指出:对于一个不称职的官员,他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退职,将位子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任用两名水平低的助手。
对于这位不称职的官员最有可能选择第三条路。
能力差的下级又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
如此恶性循环,就会形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行政管理体系。
(2)彼德原理美国学者彼德提出,在层级组织中,每位员工都将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阶层。
这是因为由于层级组织的结构性特性,员工将必然会晋升到不能胜任为止。
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行政管理学产生的原因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二)政府职能发展和体制改革三)其他学科的发展和支持二、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西方:1、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史坦因:最早提出行政学概念的学者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行政学学科的开端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二分法2、传统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管理过程之父马克思·韦伯:组织理论之父厄威克、古立克:系统整理古典管理理论3、成长阶段(20世纪30-60年代):梅奥:霍桑试验的新结论巴纳德:组织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西蒙:决策理论之父4、科学化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贝塔朗菲:系统理论高斯:最早运用生态观点来研究公共行政现象雷格斯:生态行政学之集大成者二)中国:古代现代当代(三)行政管理学的未来发展1、新公共行政学(20世纪70年代)主*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是政府基本的价值标准之一;主*改革的、入世的、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共行政学;主*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主*"公共”性质和**行政2、新公共管理运动(20世纪80年代)三E运动: Economy、Efficiency、Effectiveness3、21世纪发展趋势1)突破传统学科界限2)新的研究主题3)公共管理实践研究第三节行政环境分析一、行政环境的涵义行政环境是指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而存在的,各种直接或间接影响行政活动的客观因素的总和。
行政管理学 第三章 行政体制(一)
下一第三章 行政体制(二).ppt
第三章 行政体制(一)
• 一. 行政体制又称行政管理体制,主要是指一个国家行政系统中的权力划分、职能配置、组织结构、 运行方式等关系模式的总和。它由该国的基本的政治制度规定,受该国经济制度、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制约。 就行政体制各组成部分的地位和关系而言,行政体制的核心是行政权力的划分和行政职能的配置。 二. 行政体制具有如下特点: (1)行政体制产生的先导性; (2)行政体制存在的永久性; (3)行政体制对行政效率影响的全局性; (4) 三. 行政体制的功能可分为积极功能和消极功能。积极功能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1)对政府行政组织的框定、调控和制约作用; (2)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经济的促进、保证和保护作用。消极功能的作用常在行政体制功能失调的情况下 产生。行政体制功能失调的原因极其复杂,主要有: 第一,行政体制的惰性; 第二,行政体制缺乏合理性、科学性,引起行政管理的混乱和无序。 四.行政体制是由若干相关要素而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些基本要素主要有:行政权力体制;行政领导体 五.三权分立制是指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并建立相应的国家机构来分别行使这些权 力,同时三个权力机关又相互制衡的权力体制。三权分立制度是根据近代分权学说建立起来的。近代分权学 说由英国的洛克倡导,由法国的孟德斯鸠完成。它建立的根据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论基础是与社会契约 论相结合的近代自然法学说。三权分立制度建立实行首先在美国,后为绝大多数的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是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关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制度。但因各国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美国是实行三权分立最典 型的国家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行政体制学习要点一、行政体制的概念与特点1.行政体制的涵义、类型体制与制度的区别:制度是社会为人们规定的共同和根本的行为准则。
具有稳定、普遍的权威的特点。
体制是制度的具体的外在的表现形式和实施方式,是有关制度主体如政治组织、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具有不稳定的和可变的特点。
行政体制:又称行政管理体制,主要是指一个国家行政系统中的权力划分、职能配置、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等关系模式的总和。
它由该国的基本的政治制度规定,受该国经济制度、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制约。
行政体制的核心::就行政体制各组成部分的地位和关系而言,行政体制的核心是行政权力的划分和行政职能的配置。
就行政体制组成部分的存在状态而言,有表态的行政组织结构体制和动态的行政运行机制。
前者构成行政体制的硬件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沿袭性。
后者是对行政主休行为的方式、原则和程序的规范性约束,它影响行政管理的基本方向。
二者互相依存、互相影响。
2.行政体制的特点第一,行政体制产生的先导性。
一个阶级或社会集团,在取得统治地位后,就必须首先构建一系列相应的行政管理体制,以维护本阶级的统治。
第二,行政体制存在的永久性。
一个国家采取何种体制去行政,是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现实的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不会因某个人或某些人的主观好恶任意确定和随意更改。
第三,行政体制对行政效率影响的全局性。
第四,行政体制各构成要素的可变必性。
行政体制的某些构成要素诸如权力体制、领导体制等会隋着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和环境的变化而迟早地发生部分的甚至全部的改变,以适应新的基础和环境的需要。
二、行政体制的功能行政体制对行政系统乃至社会都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
这些功能可分为积极功能和消极功能。
积极功能:指它能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增加行政资源的作为,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体现在:第一,对政府行政组织的框定、调控和制约的作用。
第二,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经济的促进、保证和保护作用。
消极功能:指在特定时期或一定条件下,它能造成行政资源的无为或浪费,妨碍行政管理效率能的提高,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行政体制功能失调的原因表现在:第一,行政体制的惰性。
第二,行政体制缺乏合理性、科学性,引起行政管理的混乱和无序。
三、行政体制的构成要素行政体制是由若干相关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这些基本要素有:第一,行政权力体制。
它指国家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政党组织、群众团体等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的制度。
是衡量一个国家行政地位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中,行政权力体制主要有三权分立制议行合一制、军政合一制、党政合一制等。
第二,行政领导体制。
是一种运行机制,指行政权力体制的具体化和内在化。
第三,人事管理体制。
指国家选举、作用行政公务人员的具体形式及有关制度。
通常有选任制、孝任制、委任制、聘任制等到不同形式。
第四,行政监督体制。
有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种主要形式。
第五,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
主要类型有: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等。
第六,行政区划体制。
指国家依照一定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层次的区域系统并建立相应机关报制度。
四、行政权力体制现代国家行政权力体制常见类型有二种:三权分立制和议行合一制。
1.三权分立制三权分立制:指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并建立相应的国家机构来分别行使这些权力,同时三个权力机关又相互制约的权力体制。
三权分立制是根据近代分权学说建立起来的。
近代分权学说由英国的洛克倡导,由法国的孟德完成。
它建立的根据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论基础是与社会契约论相结合的近代自然法学说。
三权分立制度首先在美国建立。
后来为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关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制度。
美国是三权分立体制的典型国家。
其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隋时设立的下级法院。
根据三种权力相互制衡原则,国会有权要求总统条陈政策以备审议,有权建议和批准总统对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的任命;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拥有有限的否决权,有特权,对最高法院法官的提名和任命权;最高法院法官在总统因弹劾案受审时担任审判庭主席;最高法院有权解释法律,有权宣布国会制定的法律违宪无效等。
三权分立制度在反对封建势力复辟、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斗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但是在实践中,由于政党政治的发展和影响,国家机关之间分权与制衡关系已经表现为执政党内部的权力分配与协作关系,以及各政党之间为争夺权力而进行的斗争与妥协关系。
由于行政权力的不断扩大,行政权对立法权和司法权的牵制力量隋之扩大,而立法、司法两权对行政权的牵制力量相应削弱,它们之间的相互平衡关系受到极大冲击。
尽管这样,它仍是资本主义国家机关进行组织与活动的一项基本制度。
三权分立制度对中国产生过影响。
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运用三权分学说,提出五权宪法理论,即立法、行政、司法、监察、考试五权。
建国后,我国否定了三权分立制度。
实行民主集中制和议行合一制。
2.议行合一制议行合一制:指立法权和行政权属于同一个最高权力机关,或者行政机关从属于立法机关,仅是立法机关的执行部门的政体形式和政权活动的原则。
现代议行合一制的雏形是巴黎公社。
原苏维埃制度,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形式,都有被认为是议行合一制度。
议行合一制的基本特点:第一,由人民直接或间接选举的代表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第二,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均由人民代表机关产生,各自对其负责并受其监督。
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处于最高地位。
它有选举权、决定权、罢免权。
议行合一制的理论依据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五、行政领导体制行政领导体制,按照参与最高决策事务的人数,可划分首长制和全议制;按照上下级组织享有决策权的大小,可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按照机关内部各级成单位之间的职权性质和工作范围,可分为层级制和机能制;按照行政领导是否统一,可分为完整制与分离制。
具体有美国的总统制,英国的内阁制,瑞士的委员会制,中国的国务员制等。
1.首长制与合议制1)首长制:指行政机关的最高决定权由行政首长一人执掌的体制,又称独任制。
优点:事权集中,责任分明,指挥灵敏,决策迅速,效率较高,易于保密,矛盾冲突较少。
缺点:机关工作好坏系于一人之身,行政首长难免有无法胜任或顾不过来之处,一人决策,经验、智力和了解的情况有限,易于失误,事权集中一人之手,缺乏监督就会发生以权谋私、个人专断。
首长制适用于速决性、执行性、技术性、军事性等。
采取措施:实行首长制,一要通过法律对行政首长的职、权、责作出严格规定;二要健全行政首长的选拔、录用、考核、监督、奖惩、罢免的制度、程序和方法。
2)合议制:又称委员会制,指行政机关最高决策权由两个以上的人员共同承担的体制。
优点:信息交流充分,分析评估全面;计划决策周密;能反映各方意见,避免专断。
缺点:易出现议而不决、争论不休,延误决策;易推诿扯皮,不负责任;行政权力较弱,效率不易提高。
合议制适用于立法性、政策性、讨论性、咨询性、战略性等。
2.集权制与分权制1)集权制:指行政决策权由上级行政机关掌握,下级行政机关依上级机关的指令处理政务的行政领导体制。
优点:力量集中营,易于统筹全局。
缺点:下级处自主权小,自主性少,难以做到因地、因时、因事制宜;如果分权不当,易于产生公散主义,政令不统一。
2)分权制:指行政决策权由上下级机关合理划分,下级机关在其权力范围内可以自主处理政务的行政领导体制。
3.层级制与机能制1)层级制:又叫直线制或分级制,指管理组织纵向划分为若于层次,各层次分别对其上一层次负责,每层所管的业务性质与下层完全相同,但其管辖范围隋层次降低而缩小。
优点:指挥统一,事权集中营,责任确定,命令易于贯彻,效率较高。
缺点:层级节制过严,上级容易包办代替,不足以发挥下级行政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级指挥命令多,下级贯彻执行多,不利于应付复杂多变的管理事务;各级领导忙于琐事,有时抓不着重点和分不清主次。
2)机能制:又叫职能制或分职制。
指为完成管理机关的总任务而横向设立平行的具体职能部门的一种体制。
优点:分工精细且专门化,各职能部门精通业务,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领导者的主要精力可以集中营在本职工作台的主要事务上。
缺点:分工过细,使得部门主管领导过多;各职能部门容易变分工为分家,机关领导协调困难;遇事互相扯皮和推诿,过多考虑部门的、局部的利益。
4.完整制与分离制1)完整制:又叫集约制,指同一层级的各机关或同一机关内的各部门单位只接受一个行政机关和一个行政首长的领导和监控。
优点:职权和职责集中,有利于统筹全局;便于各机关之间的协调合作,不致发生推诿扯皮现象;人员配备和机构设置比较精干,有利于集中专门技术人才和精简机构,便于避免各单位之间的工作重复,防止冲突,从而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缺点:易于使上级机关和领导的权力过大,出现专断和官僚主义;各部门自主权较少。
2)分离制:又叫独立制,是指各行政机关彼此独立,受两个以上领导机关的指挥和监控,不存在统一的领导。
优点:控制较松,不致使权力过于集中,有利于防止专权或滥用职权的现象发生;下级有较多的自主权,各独立单位还可保持相当的竞争性。
缺点:多头领导,政出多门,易产生权力冲突而无所适从;各自为政,自成一体,条块分割,易引起工作重复和人、财、物资源的浪费。
5.总统制、内阁制、委员会制1)总统制长处有:第一,这种制度把责任放在一个人身上,没有任何别的制度能使掌权者如此小心谨慎;第二,这种制度可以使一个有为的人果断决策;第三,这种制度是很有效率的。
这种制度是美国政局稳定的主要因素,但它并没有成为一些后起资本主义国家军事政变的障碍,反倒成为这些国家推行军人政治、一党专政的得力工具。
2)内阁制:长处有:第一,内阁制能使行政和立法能力合作;第二,内阁制是一种负责任的制度,内阁直接对议会或由人民选举出来的那个议院负责,间接对选民负责,掌握权力的人常常受选民和选民代表的左右和支配;第三,内阁制是一种有弹性的制度。
内阁制政局不常稳定。
3)委员会制。
好处有:第一,立法和行政便于协调,不会走向对立。
第二,行政机关可以容纳有多方面才干的行政管理人才,不像英国内阁那样不能容纳异党的管理人才,美国只能容纳少数异党的管理人才。
第三,可以保证政府的连续性。
六、行政区划体制1.行政区划的涵义行政区划:是享有立法权或委任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对地方政权所辖行政区域的划分。
按地域划分行政区而不依氏族划分部落,这是国家区别于氏族组织的一个基本特点。
2.社会主义国家行政区域的划分主要根据以下原则:第一,政治原则。
第二,经济原则。
第三,民族原则。
第四,综合考虑历史传统、人口分布、地理环境和国防需要等条件。
3.我国建国以来行政区划的历史和现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行政区划大体上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