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象最为深刻难忘,往往会改变人的看法。 5、投射(projection):将自己的特点归于其他人身上的倾向。把
别人假想成和自己一样,认为自己有的特质别人也有。 6、定型作用(社会刻板印象stereotype):类别化的产物
即人们常常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按照自己所设定的知 觉标准评估他人,对人群进行分类,形成固定形象。
• 知觉对象的颜色、形状、大小、声音、强度和高低、 运动状态、新奇性、重复次数等。
影响知觉的因素(情境)
• 适应(感受性提高或降低) • 对比(先后对比、同时对比) • 敏感化(感受性提高) • 感受性降低(适应之外的其他因素)
社会知觉中的若干效应
1、选择性知觉:任何人、物、事件的突出特点都会提高人们对其知 觉的可能性
面上,而会深化产生归因问题。
社会知觉的类型
——对人的知觉:通过对他人外部特征的知觉,借以了解其动 机、感情、意图的认识活动。
[动作语言]:体态语言信息 表情 手与手掌 手部 腿部 头部
——人际知觉: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交际行为:动作、表情、
态度、言语、礼节等。
——自我知觉:个人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对自己以及与周围事物关
系的认识。又称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情 感、自我意向。
——角色知觉:指与某种社会身份相称的行为规范的集合。
包括:角色期望、角色塑造、角色行为等
影响知觉的因素(主观)
(1)兴趣 人们常常把知觉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而其他事物
作为背景被排除在知觉之外。 (2)需要与动机
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符合人们动机的事物,常常被人们当 作知觉对象。 (3)个性特征
凯利(Kelly)的归因理论:也称“认知理论”。 心理学家凯利把知觉和被知觉者的心理和行为放在 同一系统中分析,归因结果比较客观全面。 • 其基本观点是: 归因的三个基本要素: 内因(知觉者本人的特点:态度、动机、兴趣、 经验、期望) 外因(知觉对象的特点:新奇运动、声音、大小、 背景、接近) 情景因素(时间、环境)
归因理论
韦纳(Weiner)关于成功和失败的归因
韦纳认为,人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四个因素,即
能力
努力
(可控因素)
任务难度
机遇
(不可控因素)
一般来说,员工本人在追求事业成功方面,应当在可 控因素上多下工夫,而管理者则应在不可控因素上,多创 造条件,为职工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外部环境,并客 观评价其成果。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本章内容提要
• 知觉与行为 • 态度与行为 • 价值观与行为 • 人格与行为 • 能力与行为 • 激励机制
一、知觉与行为
• 知觉的定义 • 物质知觉 • 社会知觉 • 影响知觉的因素 • 社会知觉中的若干效应 • 社会知觉中的归因理论 • 知觉与管理 • 个体决策
物质知觉的规律性
定型作用,往往使人们对他人的认识形成脸谱化,妨碍人 们对事物特殊性的理解,而导致偏见。 7、对比效应(contrast effects)
人们的知觉往往受到参照物的影响,使知觉产生失真现象。
台湾大学生对不同人种的刻板印象
人种 美国人 日本人
民主 善模仿
特 天真
爱国
征 乐观
尚武
友善
进取
热情 有野心
前苏联人
• 责任归因:内部的和外部的、稳定的和不稳定的
归因理论
归因于行为发动者(即马教授),如果: 一致性低(没有别的教授批评保尔) 恒常性高(马教授去年、前月都批评过保尔,上星期还批评过两 次) 特殊性低(马教授批评过班内所有学生) 结论:马教授是个脾气坏的人。 归因于行为的对象(保尔),如果: 一致性高(每个教授都批评过保尔) 恒常性高(马教授去年、前月都批评过保尔,上星期还批评过两 次) 特殊性高(马教授对班上其他学生友好) 结论:保尔应该受到批评。 归因于客观对象,如果: 恒常性低(马教授过去没批评过保尔)
2、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作用(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 由于人们在心理上存在认知上的惰性,所以在对待他人的知觉
方面,首次印象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产生心理定式作用。 3、晕轮效应(halo effect):(以点盖面)
人们往往用一些明显的品质和特点,去掩盖其他品质和特征, 以致影响对知觉对象本质的了解全面正确评价,产生偏见性。
狡猾 欺诈 有野心 残酷 唯物
印度人 黑人
迷信 懒惰 落后 折中 肮脏
耐劳 落后 肮脏 懒惰 好音乐
社会知觉中的归因问题
归因: 指通过人的外部表现或行为来推测人的 内在动机,意图和属性。可分两类:主观原因 和客观原因
正确的归因是了解人、分析人的行为的基础, 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归因理论
• 客观知觉 连续性,相似性,接近性,对称性,整体性等
• 错觉:歪曲的反映(如何让人觉得高?如何让人觉得宽? 如何让人觉得轻?如何让人觉得大?)
社会知觉
•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他人的外显行 为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心理的过程
社会知觉与知觉的关系:
➢ 知觉是社会知觉的基础,社会知觉是知觉的一部分。 ➢ 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它不仅仅停留在知觉的表
例如,心理学家描述某人有如下品质: 聪明,灵巧,勤奋,热情,坚定,求实。 若将热情改为冷酷,即: 聪明,灵巧,勤奋,冷酷,坚定,求实。 则某人的形象则会在人们的心目中发生根本变化。
社会知觉中的若干效应
4、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 近因效应是指对自己所熟悉的人,最近或者说最后所得到的
人们的个性、气质、性格特征都会对知觉产生影响,例如 多血质的人群对事物感知速度快,而抑郁质的人群则对事物 感知细致入微。 (4)经验
内行与外行对事物感知的深度有很大的差别。 (5)环境与文化
不同环境与文化背景,即使感知的同类事物,也会有不同 的评价。
影响知觉的因素(对象特征)
• 根据对象的特征进行组织、整合。 接近律、相似律、闭锁律、连续律
wenku.baidu.com因理论
• 我们对个体的不同判断取决于对其行为的原因所作的解释。 而这种判断取决于三个标准:即一致性、恒常性、特殊性, 并依照三个标准,对归因做出正确判断。
• 例“马教授批评学生保尔”(归因于行为发动者;归因于 行为的对象;归因于客观对象。见下页)
• 基本归因错误:评价他人行为时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 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