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合集下载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名词术语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名词术语

第六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名词术语1.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Persistent toxic substances(PTS))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是指在全球普遍存在的、具有生物累积性、难以降解、可远距离传输、致癌致突变性和内分泌干扰等特性的一类物质。

这些化合物所引起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各国政府和民众的高度关注。

联合国UNEP制订的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PTS)目前包括27种有毒化学污染物:1.艾氏剂(Aldrin);2.氯丹(Chlordane);3.滴滴涕(DDT);4.狄氏剂(Dieldrin);5.异狄氏剂(Endrin);6.七氯(Heptachlor);7.六氯代苯(Hexachlorobenzene);8. 灭蚁灵(Mirex);9.毒杀芬(Toxaphene);10.多氯联苯(PCBs);11.二恶英(Dioxins);12.多氯代苯并呋喃(Furans);13.十氯酮(Chlordecone);14.六溴代二苯(Hexabromobiphenyl);15.六六六(HCH);16.多环芳烃(PAHs);17.多溴代二苯醚(PBDE);18.氯化石蜡(Chlorinated Paraffins);19.硫丹(Endosulphan);20.阿特拉津(Atrazine);21.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22.有机汞(Organic Mercury compounds);23.有机锡(Organic Tin compounds);24.有机铅(Organic Lead compounds);25.酞酸酯(Phthalates);26.辛基酚(Octylphenols);27.壬基酚(Nonylphenols)。

2.挥发性氯代烃(Volatile chlorinated hydrocarbons)指正常状态下(20 ℃,760 mmHg),蒸汽压大于0.1 mmHg以上的氯取代烃类化合物,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广泛的应用于化工、医药、制革、电子等行业。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第六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内容提要及重点要求:主要介绍了以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为代表的持久性有毒污染物(Persistent Toxic Substances, PTS)等典型污染物在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要求了解这些典型污染物的来源、用途和基本性质.掌握它们在环境中的基本转化、归趋规律与效应。

地球环境是一个由大气、水体、土壤、岩石和生物等圈层组成的多介质体系,建立描述污染物在多介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归趋规律,弄清化学污染物在这些介质中的浓度、持久性、反应活性以及分配的倾向,是研究污染物转归与效应的重要内容。

污染物在多介质环境中的过程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向:(1)水/气界面的物质传输:主要研究污染物从水中的挥发、大气复氧以及污染物在水体表面微层的富集行为。

(2)土壤/大气界面的物质传输:主要研究污染物从土壤的挥发和干、湿沉降污染物由大气向土壤的传输两部分。

(3)水/沉积物界面的物质传输:在多介质环境问题研究中,水/沉积物界面是比水/气界面更为复杂的界面,它是水体中水相与沉积物相之间的转换区,是底栖生物栖息的地带。

水/沉积物界面的物质传输,不仅涉及污染物的传输,而且还涉及水和沉积物本身的传输。

因此,污染物在该区域的积累和传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行为。

概括说来,水/沉积物界面的化学物质传输是通过沉降、扩散、弥散、吸附、解吸、化学反应和底栖生物的作用等过程完成的。

第一节重金属元素重金属是具有潜在危害的重要污染物。

重金属污染的威胁在于它不能被微生物分解。

相反,生物体可以富集重金属,并且能将某些重金属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重金属元素在环境污染领域中其概念与范围并不是很严格。

一般是指对生物有显著毒性的元素,如汞、镉、铅、铬、锌、铜、钴、镍、锡、钡、锑等,从毒性这一角度通常把砷、铍、锂、硒、硼、铝等也包括在内。

环境化学第6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环境化学第6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体内的许多器官产
生影响 。
2020/10/27
砷 中 毒 肾 病
砷中毒皮肤组织增殖细胞
第二节 有机污染物
大量的有机化学品以各种形式进入 环境,产生各种各样的环境效应,直接 或间接地危及人体健康。其中以对生态 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最大的难降解的、 有致癌、致突变作用的有机物的环境行 为最受人们关注。
2020/10/27
பைடு நூலகம்
3、甲基汞脱甲基化与汞离子还原 湖底沉积物中甲基汞可被某些细菌
降解而转化为甲烷和汞。也可将Hg2+还 原为金属汞。
CH3Hg+ +2H
Hg+CH4+H+
HgCl2+2H
Hg+2HCl
2020/10/27
4、汞的生物效应
甲基汞能与许多有机配位体基团结 合,如-COOH、 - NH2、 - SH、 - C S - C - 、 - OH等。由于烷基汞具有高脂 溶性,且它在生物体内分解速度缓慢(其 分解半衰期为70d),因此烷基汞比可溶 性无机汞化合物的毒性大10—100倍。
2020/10/27
卤代烃在大气中的转化
卤代烃的转化
对流层 含氢卤代烃与HO自由基的反应
2020/10/27
平流层
受到高能光子的攻击而被破坏
多氯联苯(PCBs)
多氯联苯的结构与性质
多氯联苯是一组由 多个氯原子取代联苯分子 中氢原子而形成的氯代芳 烃类化合物。
由于PCBs理化性质稳定,用途广泛,已成 为全球性环境污染物,而引起人们的关注。
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PCDD )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 是目前已知的毒性最大的有机氯 化合物。他们是两个系列的多氯 化物。其结构式为: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引言污染物是指那些不断通过人类活动排放到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包括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

典型的污染物主要包括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水体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和土壤中的农药等物质。

这些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和对环境的影响备受关注。

本文将重点讨论这些污染物在不同环境圈层中的转归和效应。

大气中的典型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燃煤、石油等燃烧过程,通过大气向土壤和水体传播。

在大气中,二氧化硫易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硫酸等强酸性物质,导致酸雨的形成,对植物和建筑物造成损害。

此外,二氧化硫还参与臭氧和颗粒物的生成,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氮氧化物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工业排放,对大气和水质均有影响。

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挥发性有机物反应形成臭氧,对人类健康影响较大。

此外,氮氧化物还是水体中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引起水华的产生,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

水体中的典型污染物重金属重金属是水体中的重要污染物之一,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

重金属如铅、镉等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具有较大危害。

它们在水环境中具有很强的持久性和蓄积性,易被生物富集,加重水体污染。

有机物有机污染物包括各类化学品,如农药、兽药和工业化学品等。

这些有机物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危害较大,有些有机物还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它们在水体中转移速度较慢,易富集在生物体内,引起食物链中毒现象。

土壤中的典型污染物农药农药是影响土壤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来源于农田施用。

农药中的有机氯、有机磷等成分易残留在土壤中,并渗入地下水和河流中造成污染。

农药对土壤生物和植物生长产生危害,也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总结与展望不同环境圈层中的典型污染物具有不同的转归和效应,但它们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以上是关于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的讨论,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第六章 污染物转归

第六章 污染物转归
对流层中有些卤代烃 (如CH2Cl2)在大气中的寿命 非常短,容易被分解。而被卤素完全取代的卤代烃 (如CFC-113)虽然占卤代烃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由 于它们具有相当长的寿命,所以它们对平流层氯的积 累贡献不容忽视。
卤代烃在对流层中的含量
(2)主要卤代烃的来源:
除少数天然源外,主要来源于其被大量合成用 于工业制品等过程。
3.甲基汞脱甲基化与汞离子还原
在某些细菌作用下,湖底沉积物中甲基汞可发生 如下反应:
CH3Hg++2H→Hg+CH4+H+ HgCl2+2H→Hg+2HCl
4.汞的生物效应
甲基汞能与许多有机配位体基团结合,因此它 非常容易和蛋白质、氨基酸类起作用;
烷基汞具有高脂溶性,在生物体内分解缓慢, 比无机汞毒性大;
们在对流层中消除的主要途径。如氯仿: CHCl 3+HO→H 2O+CCl 3
CCl3+O2 →COCl2(光气)+ClO ClO+NO →Cl+NO 2 Cl+CH4 →HCl+CH3
②平流层中的转化: 进入平流层的卤代烃,都受到高 能光子的攻击而被破坏:
CCl 4+hv→CCl 3+Cl CCl3+O2 →COCl2+ClO
ClO+NO →Cl+NO 2 产生的Cl不直接生成 HCl,而是参与破坏臭氧的链 式反应:
Cl+O3 →ClO+O 2 O3+hv →O2+O O+ClO →Cl+O 2
在上述链式反应中除去了两上臭氧分子后,又再 次提供了除去另外两个臭氧分子的氯原子。此循环将 继续下去,直到氯原子与甲烷或其他的含氢类化合物 反应,全部变为 HCl为止: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概述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概述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概述一、引言污染物的释放已经成为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各种污染物经过排放后会进入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圈层,对生态系统及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

本文将探讨典型污染物在环境中的传播、转移和效应,以及可能的应对措施。

二、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大气是典型污染物传播的重要介质之一,大气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和颗粒物等。

这些污染物通过空气传播,对空气质量和气候产生影响,加剧全球变暖等问题。

三、水体环境中的污染物水体是另一个容易受到污染物侵袭的环境圈层,水中的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化学物质等。

这些污染物会对水质产生影响,损害水生态系统,威胁人类饮用水安全。

四、土壤环境中的污染物土壤是污染物的另一主要殖身之所,土壤中的化学污染物如农药、重金属等会经过降解或迁移导致土壤退化,影响农作物生长,还可能转移至水体和植物中造成进一步危害。

五、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效应部分污染物会在环境中富集,并通过食物链逐级向上转移,最终积累到高级食物链中,造成食物链中生物的富集,例如水中生物体内富集的汞会对食肉动物和人类造成毒害。

六、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危害是综合而复杂的,除了直接影响生物生长繁衍外,还可能破坏物种的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

七、应对污染物的措施为了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采取有效的污染物控制和治理措施至关重要。

这包括加强污染源监管、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实施循环经济等举措,共同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八、结论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传播和效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应对污染物,以保护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NSAttributedString以上是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的概述,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第六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一、名词解释表面活性剂二、填空1、PAH在紫外光照射下很容易光解和氧化。

也可以被微生物降解。

2、气相汞的最后归趋是进入土壤和海底沉积物。

3、无机砷可以抑制酶的活性,三价无机砷可以与蛋白质的巯基反应。

4、含氢卤代烃与OH-自由基的反应是它们在对流层中消除的主要途径。

5、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机理主要是烷基链上的甲基氧化(ω氧化)、β氧化、芳香环的氧化降解和脱磺化。

6、水中PCBs浓度为10-100ug/L时,便会抑制水生植物的生长;浓度为0.1-1.0ug/L时,会引起光合作用减少。

7、PCBs在环境中的主要转化途径是光化学分解和生物转化。

三、多项选择1、下列PCBs中,最不易被生物降解的是 D 。

A、联苯B、四氯联苯C、三氯联苯D、六氯联苯2、表面活性剂含有很强的 B ,容易使不溶于水的物质分散于水体,而长期随水流迁移。

A、疏水基团B、亲水基团C、吸附作用D、渗透作用3、氟利昂主要来源于ABCD 。

A、制冷剂B、飞机推动剂C、塑料发泡剂D、火山爆发四、简答题1.砷在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化学形态有哪些?其主要转化途径有哪些?2.为什么Hg2+能在人体内长期滞留?举例说明它们可形成哪些化合物?3.简述多氯联苯PCBs在环境中的主要分布、迁移与转化规律。

4.表面活性剂有哪些类型?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什么?5.根据多环芳烃形成的基本原理,分析讨论多环芳烃产生与污染的来源有哪些?6.试述PCDD是一具有什么化学结构的化合物?并说明其主要污染来源。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精品PPT课件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精品PPT课件
倍以上。
❖土壤中PCBs的损失
– 生物降解和可逆吸附都不能造成PCBs的明显减少, – 挥发过程是引起PCBs损失的主要途径。
• PCBs的挥发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随着土壤中粘土 含量和联苯氯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17
③PCBs在水体中的迁移
❖水体中PCBs的来源
– 主要通过大气沉降和随工业、城市废水向河、 湖、沿岸水体的排放等方式进入水体。
– Poster等人研究表明: 雨水中只有9% 的PCBs 处于真正溶解状态,80%是束缚在亚微粒上的 吸附态。
15
① PCBs在大气中的迁移
❖大气中PCBs的损失途径
– 直接光解和与OH、NO3 等自由基及O3 作用。
• 全世界每年约有0.6%的PCBs由于OH 基反应而消失。
– 雨水冲洗和干、湿沉降。
❖水体中PCBs的存在形态
– 除小部分溶解外,大部分附着在悬浮颗粒物上, 最终沉降到底泥。
– 底泥中的PCBs含量一般要较上面的水体高 1~2数量级。
• 它是继1987年《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和 1992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之后,第三个具有 强制性减排要求的国际公约。
• 2004年6月25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 议批准公约;
• 2004年8月13日,我国政府向联合国交存了批准、 接受、核准和加入书。
5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斯德哥尔摩公约 2004年11月11日起对我国生效
• 根据公约规定,缔约方须在公约对缔约方 生效当日起计的两年内制定国家实施方案 并尽快组织实施。
• 我国需要采取必要的法律和行政措施
– 禁止和消除有意生产的POPs的生产和使用, 并严格控制其出口;
– 促进包括最佳可行技术和最佳环境实践的应用; – 查明并以安全、有效和对环境无害化方式处置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C
OO As O O-
O
1-砷-3-磷酸甘油酯
因为它的性质与磷相似,所以砷会干扰某些有磷参 与的生化反应。
磷参与重要产能物质ATP的生物化学合成。
ATP生成的关键步骤是用3-磷酸甘油醛进行,1,3-二 磷酸甘油酯的酶的合成。
高浓度的砷化物会使蛋白质凝固,可能是因为砷与 蛋白质中的二硫键反应。 对砷常用的解毒剂是含有巯基基团并能与砷酸根结 合的化合物。如BAL(2,3-二巯基丙醇),可从蛋白质 中去除砷酸根,并恢复正常的酶功能。
二、砷
1、来源 ① 自然存在的矿物 ② 工业排放 ③ 农业使用砷酸铅、砷酸钙
2、环境中As的迁移转化 在一般的pH和Ea范围内,As主要以+3,+5存在。 水溶性部分:AsO43-、HAsO42-、H2AsO4-、AsO33-、 H2AsO3-只占5~10%。 因为: A. 水溶性As易与土壤中Fe3+、Al3+、Ca2+、Mg2+ 等离子生成难溶性砷化物(与PO43-相似)。 B. 土壤中As大部分与土壤胶体相结合,呈吸附 状态,且吸附牢固,呈现为AsO43-、AsO33-阴 离子。
(5)食品污染,食物链的生物富集、纸包装材料的迁移和意外事故引起食品污染。
国际对POPs的控制:禁止和限制生产、使用、进出口、人为源排放,管理好含有POPs废 弃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长距离迁移能力和高毒性,因此 能够对人类和野生动物产生大范围、长时间的危害,造成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破 坏生殖和免疫系统,并诱发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为解决持久性污染物这一全球性 问题,2001年5月22日国际社会通过了斯德哥尔摩公约。
远距离迁移而不会全部被降解,但半挥发性又使得它们不会永久停留在大气层中

环境化学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环境化学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表面活性剂旳降解机理
• (1)甲基氧化:主要是疏水基团末端旳甲基氧化为羧基旳 过程
• (2) β氧化:在辅酶A旳作用下,羧基被氧化,使末端旳第二 个碳键断裂.
• (3)芳香族化合物旳氧化:苯酚\水杨酸等化合物旳开环 反应,经二羧酸降解
• (4)脱磺化过程:氧化过程中伴随脱磺酸基旳反应
五.表面活性剂对环境旳污染与效应
(4)表面活性剂疏水基团对其性质旳影响: 假如表面活性剂旳种类相同,分子大小相同则一般有支链构造 旳表面活性剂有很好润湿、渗透性能。 具有不同疏水性基团旳表面活性剂分子其亲脂能力也有差别, 大致顺序为:脂肪族烷烃>环烷烃>脂肪族烯烃>脂肪族芳烃 >芳香烃>带弱亲水基团旳烃基。
三.表面活性剂旳起源、迁移与转化
• 砷旳生物甲基化过程:与产甲烷菌,L-甲硫氨酸-甲基-d3 等反应可发生生物甲基化.厌氧条件下主要产生二甲基 胂,好氧条件产生三甲基胂.

氧化
• 二甲基胂, 三甲基胂甲胂酸 [难于降解]
甲胂酸
还原为胂 与硫化氢及巯基链烷烃作用
(三)砷旳生物效应
无机砷可克制酶活性,三价无机砷可与蛋白质旳巯基反应
2有机污染物
②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带有支链和直链旳烷基酚乙氧基化合 物属于很硬和硬两类,而仲醇乙氧基化合物和伯醇乙氧基化 合物则属于软和很软两类。生物降解试验表白:直链伯、仲 醇乙氧基化合物在活性污泥中旳微生物作用下能有效地进行 代谢。
③阳离子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因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 杀菌能力,所以在研究此类表面活性剂旳微生物降解时必须 注意负荷量和微生物旳驯化。
一.表面活性剂旳分类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与憎水基相连旳亲水基 是阴离子,其类型为:羧酸盐,磺酸盐,硫酸酯盐,磷酸 酯盐 (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与憎水基相连旳亲水基 是阳离子,主要类型是有机胺旳衍生物,常用旳是季胺盐, 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戴树桂《环境化学》(第2版)考研真题精选(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圣才出品】

戴树桂《环境化学》(第2版)考研真题精选(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圣才出品】

第六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一、选择题1.20世纪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河北大学2015年研] A.CdB.HgC.PbD.As【答案】B【解析】1953年在日本熊本县水俣湾附近的渔村,发现一种中枢神经性疾患的公害病,称为水俣病。

经过10年研究,于1963年从水俣湾的鱼、贝中分离出CH3HgCl结晶。

并用纯CH3HgCl结晶喂猫进行试验,出现了与水俣病完全一致的症状。

1968年日本政府确认水俣病是由水俣湾附近的化工厂在生产乙醛时排放的汞和甲基汞废水造成的。

2.20世纪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西南大学2012年研;河北大学2014年研;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研]A.CdB.HgC.PbD.As【答案】A【解析】1955年首次发现于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是积累性镉中毒造成的。

发现是由于神通川上游锌矿冶炼排出的含镉废水污染了神通川,用河水灌溉农田,又使镉进入稻田被水稻吸收,致使当地居民因长期饮用被镉污染的河水和食用被镉污染的稻米而引起的慢性镉中毒。

3.下列()工业活动不是铬污染的主要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研]A.冶炼B.制革C.电镀D.造纸【答案】D【解析】电镀、皮革、染料和金属酸洗等工业均是环境中铬的污染来源。

对我国某电镀厂周围环境的监测结果发现,该电镀厂下游方向的地下水、土壤和农作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六价铬的污染,且离厂区越近,污染越严重。

电镀厂附近居民的血、尿、发中的六价铬水平均超过了正常水平。

4.下列()化合物不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研]A.滴滴涕B.六六六C.敌敌畏D.氯丹【答案】C【解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指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

国际公约中首批控制的12种POPs是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滴滴涕(DDT)、氯丹、六氯苯、灭蚁灵、毒杀芬、七氯、多氯联苯(PCBs)、二噁英和苯并呋喃(PCDD/Fs)。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条件下会释放出来,造成不可估量的污染
19
空气
土壤
水 水生生物
动物 肉蛋奶等
人类
植物
PCBs在环境中的转移路线
20
④ PCBs在环境中的转化
PCBs在环境中的转化降解非常缓慢 光化学分解
Safe等人研究了PCBs在波长280-320nm的紫外光下的光化学分 解及其机理,认为由于紫外光的激发使碳氯键断裂,而产生芳 基自由基和氯自由基。
• 1968年日本米糠油事件
– 油生产过程中,作为传热介质的PCBs造成油污染 – 22人死亡,1800多人受害
• 对水生植物的效应
– PCBs 10-100μ g/L时,抑制水生植物的生长; – PCBs 0.1-1.0μ g/L时,引起光合作用减少。
• 对各种动物的效应
– 大多数鱼种对PCBs都很敏感。 – 鸟类吸收PCBs后可引起肾、肝的扩大和损坏,内部出血,脾脏衰弱 等。 – PCBs可使水中的家禽的蛋壳厚度变薄。 – PCBs对哺乳动物的肝脏可诱导腺瘤及癌症的发展。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 的转归与效应
第一节 重金属元素
一、汞、砷 二、汞、砷
第二节 有机污染物
一、有机卤代物
1.有机卤代物 2.多氯联苯(PCBs) 3.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呋喃(PCDD/PCDF)
二、多环芳烃(PAHs) 三、表面活性剂
1
一、有机卤化物 2.多氯联苯(PCBs)
• PCBs曾被作为热交换剂、润滑剂、变压器和电容 器内的绝缘介质、增塑剂,以及阻燃剂等重要的 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工业、塑料加工业、 化工和印刷等领域。 • PCBs是目前国际上关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之一。

《环境化学》第6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环境化学》第6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6-2
《环境化学》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 中的转归与效应
第一节 重金属元素(Heavy Metals)
一、汞
Mercury
二、镉
Cadmium
三、铬
Chromium
四、砷
Arsenic
6-3
《环境化学》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 中的转归与效应
一、汞 (Hg) Mercury
1. 环境中汞的来源、分布与迁移
6-22
《环境化学》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 中的转归与效应
第一节 重金属元素(Heavy Metals)
一、汞
Mercury
二、镉
Cadmium
三、铬
Chromium
四、砷
Arsenic
6-23
《环境化学》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 中的转归与效应
三、铬 Chromium
1. 来源与分布
1953年在日本熊本县水俣湾附近的渔村,发现一种 中枢神经性疾患的公害病,称为水俣病。经过十年研究 于1963年从水俣湾的鱼、贝中分离出CH3HgCl结晶。并 用纯CH3HgCl结晶喂猫进行试验,出现了与水俣病完全 一致的症状。1968年日本政府确认水俣病是由水俣湾附 近的化工厂在生产乙醛时排放的汞和甲基汞废水造成的。 这是世界历史上首次出现的重大重金属污染事件。
6-11
《环境化学》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 中的转归与效应
甲基钴氨素的再生:水合钴氨素(H2OCoB12+)被辅 酶FADH2还原,使其中钴由三价降为一价,然后辅酶甲 基四氢叶酸(THFA-CH3)将正离子CH3+ 转移给钴,并从 钴上取得两个电子,以CH3-与钴结合,完成了甲基钴 氨素的再生,使汞的甲基化能够继续进行。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典型污染物包括空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土壤污染物,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空气污染物是指大气中存在的有害物质,例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颗粒物等。

这些污染物通常在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和能源生产过程中释放出来。

一旦排放到大气中,空气污染物会通过大气循环和沉降作用进一步传播和沉积。

在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可以受到气候、地形和风向等因素的影响。

空气污染物的转归与效应在大气层中主要表现为光化学反应和气溶胶形成。

光化学反应是指太阳辐射和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等有害物质。

臭氧对人体健康有害,可以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颗粒物,它们对能见度、气候变化和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对人体呼吸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水体污染物是指排放到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盐等。

这些污染物通常来自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

一旦进入水体,水体污染物会通过水流和沉积作用进一步传播和沉积。

在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可以受到水流速度、水体深度和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水体污染物的转归与效应在水体圈层中主要表现为生物富营养化和生物毒性。

生物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盐过剩,导致蓝藻和水华等有害生物过度繁殖。

这些有害生物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生物毒性是指水体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可能通过生物累积,进而影响整个食物链。

土壤污染物是指排放到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农药和化学物质等。

这些污染物通常来自工业废弃物、农业施肥和城市垃圾等。

一旦进入土壤,土壤污染物会通过土壤颗粒的吸附和水分的迁移进一步传播和沉积。

在土壤中,污染物的传播和沉积受到土壤组分和pH值等因素的影响。

土壤污染物的转归与效应在土壤圈层中主要表现为土壤质量下降和农产品安全问题。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人类对汞的使用
• 氯碱工业 • 电力工业 • 汞合金牙填料 • 金矿开采 • 绘画 • 农业 • 药品
汞的挥发和其主要性质
氯碱 电力 牙汞合金 金矿开采 农业 药品
金属 +++ ++ +++
无机物 + +
+ + ++
烷基
+ +
环境水平Ⅰ
空气(ng/m2) 水(ng/l)
• 随着自然的演化,环境的各个因素中都可能含有汞,形成汞的天然本底。 汞的本底对判断环境中的汞污染程度很有意义。
• 自然界中的汞往往以天然状态存在,地壳中汞的含量为2.7×10-8。 • 地壳中汞平均丰度为0.08ppm, 土壤为0.03~0.3ppm。 • 大气中汞的本底浓度为0.1~1.0ppt。雨水中汞的平均浓度为0.2ppb。 • 水中汞的本底浓度:

来源:造成汞环境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天然释放和人 为两个方面。
天然来源:地壳气体的排出、火山喷发、水自然态 中的蒸发
人为污染是非常重要的。汞的人为来源与以下几个 方面有关;汞矿和其他金属的冶炼,氯碱工业和 电器工业中的使用以及矿物燃料的燃烧。其中由 于煤炭燃烧造成全世界每年从煤炭中逸出的汞占 人类活动所释放汞的较大部分,据统计,全球每 年向大气中排放的汞的总量约为5000吨,其中 4000吨是人为的结果。
– 内陆地下水为0.1ppb; – 海水为0.03~2ppb; – 泉水可达80ppb以上; – 湖水、河水一般不超过0.1ppb。 • 在多数地区,汞的本底浓度并不构成对人体的危害。

• 汞是室温下唯一的液体金属。汞的熔点低为 -38.87。汞在熔化时即开始有蒸发,故在 0℃时就有一定的汞蒸气,温度越高,蒸气 越多,在20℃时,汞蒸气压就达到 0. 0013mmHg柱,因此具有较大的挥发 性。由于汞蒸气的重量是空气的7倍,并且 表面张力很大,汞易形成小滴,多沉积在厂 房和实验室下部,汞蒸气吸入会危害人体健 康,使用汞时要防止溅洒出来。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二恶英类
(7)焚尸炉 (8)机动车辆,特别是使用含铅汽油的车辆 (9)动物遗骸的销毁 (10)纺织品和皮革染色(使用氯代醌)和修整(碱萃取) (11)处理报废车辆的破碎作业工厂 (12)铜制电缆线的低温燃烧 (13)废油提炼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
POPs物质一旦通过各种途径进人生物体内 就会在生物体内的脂肪组织、胚胎和肝脏等器 官中积累下来, 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对生物体造成 伤害。而且可以肯定的是:POPs物质对人体造 成损害,一般不是某一种或某一族的POPs单独 作用,而是某几族POPs相互协同的结果。
H3 AsO4 2e H3 AsO3 C H3 CH3 AsO(OH )2 2eCH3 As(OH )2 C H3
CH
3
2
AsO(OH
)
2eCH
3
2
As(OH
)
C H3 CH
3

3
AsO
2eCH
3

3
As
三价无机砷毒性高于五价砷 溶解砷比不溶性砷毒性高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性
持久性 生物蓄积性 半挥发性和长距离迁移性
高毒性
持久性
POPs 半衰期较长,同 时具有高脂溶性和低水 溶性,容易在生物体内 富集而难以排出体外。
生物蓄积性
POPs易溶于脂肪,可通过 食物链(网) 在生物体内蓄 积并逐级放大,对人体健
康造成严重危害。
生物蓄积性
不同的POPs在不同的生物体内蓄积程度存在 较大差异,影响POPs在生物体内蓄积因素主 要有: (1)化合物氯取代的位置和氯取代的多少。 (2)生物体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别越高,其 体内的生物蓄积量相应越大。 (3)生物体代谢特征的差异会导致POPs在不同 生物体内的滞留时间有较大的差异。

环境化学第六章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

环境化学第六章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
(4)表面活性剂疏水基团对其性质的影响: 如果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相同,分子大小相同则一般有支链结构 的表面活性剂有较好润湿、渗透性能。 具有不同疏水性基团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其亲脂能力也有差别, 大致顺序为:脂肪族烷烃>环烷烃>脂肪族烯烃>脂肪族芳烃 >芳香烃>带弱亲水基团的烃基。
三.表面活性剂的来源、迁移与转化 由于它含有很强的亲水基团,不仅本身亲水,也使其他不溶 于水的物质分散于水体,并可长期分散于水中,而随 水流迁移。只有当它与水体悬浮物结合凝聚时才沉入水底。 四.表面活性剂的降解 表面活性剂进入水体后,主要靠微生物降解来消除。但是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对生物降解有很大影响。 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其微生物降解顺序为
(4)汞的生物效应
无机汞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一般容易排泄。但当汞与生物体内的 高分子结合,形成稳定的有机汞络合物,就很难排出体外。其 中半胱氨酸和白蛋白与甲基汞和汞的络合物相当稳定。 由于烷基汞具有高脂溶性,且它在生物体内分解速度缓慢(其分 解半衰期约为70d),因此烷基汞比可溶性无机汞化合物的毒性 大10-100倍。 水生生物富集烷基汞比富集非烷基汞的能力大很多。
2 寿命
(3)卤化物在大气中的转化①对流层中的转化:含氢卤代 烃与HO自由基的反应是它们在对流层中消除的主要途径。 卤代烃消除途径的起始反应是脱氢。 CHCl3十HO•→H2O十•CCl3 •CCl3自由基再与氧气反应生成碳酰氯(光气)和ClO•: •CCl3十O2→COCl2十ClO• 光气在被雨水冲刷或清除之前,将一直完整地保留着, 如果清除速度很慢,大部分的光气将向上扩散,在平流层 下部发生光解;如果冲刷清除的速度很快,光气对平流层 的影响就小。 ClO•可氧化其他分子并产生氯原子。在对流层中,NO 和H2O可能是参与反应的物质: ClO •十NO →Cl+ NO2 3ClO •十H2O →3C1 •十2HO •十O2 多数氯原子迅速和甲烷作用: Cl•十CH4→HCl+ •CH3 氯代乙烯与HO基反应将打开双键,让氧加成进去。如全氯 乙烯可转化成三氯乙酰氯: C2Cl4十[O] →CCl3COC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杀虫剂和有机氯农药 工业产品 二恶英类
杀虫剂和有机氯农药
1、灭蚁灵对防治蚂蚁、白蚁有特效 2、滴滴涕(DDT)广谱、高残留杀虫剂 3、毒杀芬(氯化莰)广谱、高残留杀虫剂。 4、氯丹主要用于建筑物白蚁预防。 5、七氯主要用于防治害虫。 6、狄氏剂主要用于防治害虫、白蚁、蚂蚁等。 7、异狄氏剂曾用于控制玉米、稻谷、棉花、甘蔗等农作 物害虫及鼠类。 8、艾氏剂曾用于防治仓库、农林害虫及白蚁等。 9、六氯(代)苯杀菌剂,常用于防治农作物真菌病。
重金属中毒机理
生物机体中含巯基(-SH)的酶与外来重金 属的反应:
2R − S − H + M →R − S − M − S − R
(酶分子) (金属配合物)
破坏和中断了某些正常的代谢进程,引发 中毒,这一过程与实验室里向含有重金属离子 的水溶液中通H2S,产生金属硫化物沉淀相似。
一种药物解毒的方法 例如: EDTA、二巯基丙醇 CH2 (OH)CH(SH)CH2 (SH) 等对重金属有强烈亲合力,并与之形成 溶解度较大的化合物后排除体外。
生物蓄积性
不同的POPs在不同的生物体内蓄积程度存在 不同的POPs在不同的生物体内蓄积程度存在 较大差异,影响POPs在生物体内蓄积因素主 较大差异,影响POPs在生物体内蓄积因素主 要有: (1)化合物氯取代的位置和氯取代的多少。 (1)化合物氯取代的位置和氯取代的多少。 (2)生物体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别越高, (2)生物体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别越高,其 体内的生物蓄积量相应越大。 (3)生物体代谢特征的差异会导致POPs在不同 (3)生物体代谢特征的差异会导致POPs在不同 生物体内的滞留时间有较大的差异。
1、砷在环境中的来源与分布(天然源和人为 、砷在环境中的来源与分布( 源) 2、砷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 3、砷的毒性与生物效应 、
砷的甲基化 (Methylation of Arsenic)
H3 AsO4 →H3 AsO3 CH3 AsO(OH)2 →CH3 As(OH)2 → →
5、表面活性剂对环境的污染与效应 、
(1)使水的感观状况受到影响; (2)使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磷; (3)表面活性剂可促进不溶性有机物的 乳化、分散,增加废水处理的困难; (4)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一定的杀菌 能力,在浓度高时,可能破坏水体微生物 的群落。
定义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简称POPs ) 是指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 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并通过各 种环境介质(大气、水、土壤等)能 够长距离迁移并对人类健康和环 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 成的有机化合物.
一、汞 (Mercury) 1、环境中汞的来源、分布与迁移 2、水俣病和汞的甲基化 3、甲基汞脱甲基化与汞离子还原 4、汞的生物效应
CH3CoB12 + Hg2+ + H2O
H2OCoB12 + CH3Hg+
水合钴氨素
二、砷 (Arsenic)
砷的化学性质与磷相似 砷的三种主要生物化学效应 (1)蛋白质的凝固 ) (2)与辅酶的络合 ) (3)对ATP合成的抑制 ) 合成的抑制
甲醛
具刺激性,溶于水和醇,重要的工业 原料之一。 此外, 汽车尾气在紫外线照射下 产 生甲醛, 是大气光化学烟雾的组成之一。
40%甲醛(福尔马林)作杀菌剂、防腐剂, 甲醛化工业原料吊白粉(含甲醛次硫酸钠)工 业上作还原剂。甲醛进入人体后,体内的甲醛 在骨髓造血组织中被富集,通过去甲基作用和 葡萄糖醛酸反应而将其转化,解毒。 而对先天、后天解毒能力不足者,诱 使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等发生。
11(CCl3F),12-(CCl2F2),22-(CHF2Cl)
代表性的卤代烃: 代表性的卤代烃:
四氯化碳(CCl4)
人为排放,工业溶剂、灭火剂、干洗剂、 氟里昂的主要原料。
代表性的卤代烃: 代表性的卤代烃:
多氯联苯(PCBs)
一组由多个氯原子取代联苯分子中氢原 子而形成的氯代芳烃类化合物。 理化性质稳定,耐酸、碱,耐腐蚀抗氧 化,耐热绝缘性好,用途广泛,已有40余年 的使用历史,已成为全球污染物,引起广泛 的关注。
重金属的污染特点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
1、形态多变; 、形态多变; 2、金属有机态的毒性大于金属无机态; 、金属有机态的毒性大于金属无机态; 3、价态不同毒性不同; 、价态不同毒性不同; 4、金属羰基化合物常常剧毒; 、金属羰基化合物常常剧毒; 5、迁移转化形式多; 、迁移转化形式多;
天然源主要来自海洋,人为源主要来自城市 天然源主要来自海洋, 汽车尾气和聚氯乙烯塑料、农作物等废物的燃烧。 汽车尾气和聚氯乙烯塑料、农作物等废物的燃烧。
代表性的卤代烃: 代表性的卤代烃:
氟里昂: 氟里昂:
除火山爆发有少量释放外,主要是制冷剂、 飞机推动剂、塑料发泡剂等,它们已在大气 对流层中大量积累。 如,美国化工学会根据总产量计算出它们每年 的排放中量为2.7×105t和3.9×105t。它们在对 流层中不被分解,进入平流层后对臭氧层产生 破坏作用。
“ 全球蒸馏效应”,又称“蚱蜢跳效应” (Grasshopper Effect)
高毒性
POPs物质在低浓度时就会对生物体 POPs物质在低浓度时就会对生物体 造成危害,包括致癌性、生殖毒性、 神经毒性、内分泌干扰特性等。 例如二恶英类物质中最毒者TCDD的 例如二恶英类物质中最毒者TCDD的 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00倍以上, 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00倍以上, 只需几十皮克就可以使豚鼠死亡。
2e 2e
+ CH3 + CH3
(CH3 )2 AsO(OH) →(CH3 )2 As(OH) →(CH3 )3 AsO 2e→(CH3 )3 As
2e
+ CH3
三价无机砷毒性高于五价砷 溶解砷比不溶性砷毒性高
第二节
有机蒸汽毒物 烃类:
有机污染物 (Organic Pollutant)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性 持久性 生物蓄积性 半挥发性和长距离迁移性 高毒性
持久性
POPs 半衰期较长,同 时具有高脂溶性和低水 溶性,容易在生物体内 富集脂肪,可通过 POPs易溶于脂肪,可通过 食物链( 食物链(网) 在生物体内蓄 积并逐级放大,对人体健 康造成严重危害。
半挥发性和长距离迁移性
POPs物质具有半挥发性, POPs物质具有半挥发性, 它们能从水体或土 壤中以蒸气形式进人大气,并且在大气中存 在一段时间不被降解, 但由于其半挥发性, 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又沉降下来。这样反复 的挥发与沉降导致POPs分散到地球的各个地 的挥发与沉降导致POPs分散到地球的各个地 方。温度高的低纬度地区POPs的蒸汽压高, 方。温度高的低纬度地区POPs的蒸汽压高, POPs蒸发进人大气, POPs蒸发进人大气,,而低温的极地等高纬度 地区POPs蒸汽压低,POPs从蒸汽中分离而沉 地区POPs蒸汽压低,POPs从蒸汽中分离而沉 积到地球表面,从而导致全球范围的染传播, 表现出所谓的“ 全球蒸馏效应” 表现出所谓的“ 全球蒸馏效应” 和“ 冷浓 缩现象” 缩现象” 。
重金属的污染特点: 重金属的污染特点:
6、重金属的物理化学行为多具有可逆性; 、重金属的物理化学行为多具有可逆性; 7、在水体中的迁移以悬浮物和沉积物为主要载体; 、在水体中的迁移以悬浮物和沉积物为主要载体; 8、产生毒性效应的浓度范围低; 、产生毒性效应的浓度范围低; 9、生物摄取重金属是积累性的; 、生物摄取重金属是积累性的; 10、对人体的毒害是积累性的。 、对人体的毒害是积累性的。
一、有机卤代物
(Organohalogenated Compounds)
1、卤代烃 (Halogenated Hydrocarbon) 主要对大气污染有贡献。大气中 主要对大气污染有贡献。 的转化引起温室效应和大气臭氧层的 破坏。 破坏。
代表性的卤代烃: 代表性的卤代烃:
一氯甲烷(CH3Cl)
多氯联苯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Transpor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es in Environment)
转化途径主要是光化学分解和生物降解。
毒性和效应(Toxicity and Effect):
抑制水生生物的生长,改变物种的 群落结构和自然海藻的总体组成;动物 对其很敏感。 环境治理困难,目前唯一的方法是 焚烧,但又造成二次污染。
工业产品 多氯联苯( 多氯联苯(PCB) )
甲烷、乙烯、丁烷、丁二烯、二 氯乙烷
醛酮类:甲醛、丙酮 芳烃: 甲苯、乙苯、对氯二苯(防虫剂)
其他: 卤代烃、醇、酸、过氧乙酰基硝酸酯(PAN)
烟 雾 (Smog)
某种呈气溶胶状态的物质 空气中含有大量固态或液态的悬浮粒子, 与承载它们的空气介质(气体成分)组成气溶 胶体系。 危害性:引发酸雨、地面积尘、器物 腐蚀、人体疾病。 著名的美国洛杉矶和英国伦敦烟雾导致多 人死亡。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人体内毒物被吸收、 人体内毒物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的主要途径
呼 出 吸 入 摄 入 胃肠道 吸 收 皮肤
肺和肺泡
胆汁
肝 排泄物 (粪) 血液和淋巴系统
骨 脂肪 毒物贮存
肾、膀胱
尿
第一节 重金属元素
(Element of Heavy Metal) 重金属是具有潜在危害的重要污染物。 重金属元素一般是指对生物有显著毒性的 元素。
1、表面活性剂分类: 、表面活性剂分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两性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2、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和性质 、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依赖于化学结构, 即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团的性质及在 分子中的相对位置,分子中亲油基团(即 疏水基团)的性质等对其化学性质也有明 显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