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模式PPT课件
苏南模式的新发展
苏南模式的新发展一、比较发展模式的几个理论假说改革开放以来,以苏南、温州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其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被概括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
但是国内经济界对这两种模式的比较和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特别要注意的是,这种争论往往超出了这两种模式本身的范围。
过去强调公有制为主体时,以苏南模式压温州模式,现在强调私有化时又以温州模式批苏南模式。
我们认为,比较这两种模式不要夹入政治标准,不要简单地以公有还是私有作为评判标准,应该以生产力为唯一标准。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对比较发展模式先提出如下假说。
所谓“发展模式”,其基本涵义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的路子”(费孝通,1997),也就是对特定时空经济发展特点的概括。
根据此定义,我们的假说是要澄清以下问题:(1)模式是不变的吗?我们的回答是,发展模式都是特定约束条件下发展路径和机制的抽象概括,条件的可变性决定模式内涵的可变性。
(2)一种模式一定优于另一种模式吗?我们的回答是,根据存在就是合理的哲学思想,只要充分考虑相关约束条件,比较不同的发展模式首先地要看其是否符合当时当地的经济条件,是否最有利于当时当地的生产力发展。
离开这种客观性,先验地评判在不同区域不同阶段发展的模式的优劣是没有意义的。
(3)模式可以照搬吗?我们的回答是:对已有模式的宏观选择即整体移植是行不通的,除非可以规模经济地改善约束条件本身。
具体地说,不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还是其他模式,都是对发展条件差异的正常反应。
一种模式的有效性依赖于一定的条件,条件不同采用相同的模式未必都有效。
(4)模式差别永恒吗?我们的回答是,某种模式所依赖的条件本身是发展变化的从而发展途径也是发展变化的,发展的趋势是差异的日益缩小,即模式的淡化和趋同化。
二、苏南模式的起始阶段特征所谓“苏南模式”,通行的理解是指苏锡常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进行非农化的方式和路径。
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
机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产业升级,新苏南模式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如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未来发展方向:新苏南模式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趋势,如加强自主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等。
应对策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挑战,如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
新苏南模式的特点:开放型经济、外向型经济和创新型经济
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区域竞争加剧:国内其他地区也在快速发展,新苏南模式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人才短缺问题: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而人才短缺问题对新苏南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构成一定制约。
挑战:新苏南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如资源环境压力、人才短缺和国际竞争等。
特点:苏南模式以乡镇企业为主体,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为补充,以政府引导为辅助,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城市化建设为支撑,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
苏南地区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20世纪80年代初,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开始崛起,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汇报人:XX
经济发展方式:新苏南模式注重创新驱动和内需拉动,苏南模式依赖投资和出口
PART FOUR
产业升级: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
创新驱动: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区域协同: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绿色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CONTENTS
苏南苏中苏北24页PPT
苏北地区:P231
(1)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产业层次欠合理
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优势产业效益较差
(2)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体系尚不完善
起步晚、城市之间处于半封闭状态、非农业人口规模较小
(3)人口老龄化现象初显,性别结构失衡
人口年龄构成类型已经完成了从年轻型、成年型到老 年性的转变
三区未来发展定位
苏南地区:P194
(3)交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①长江过江快捷通道;②铁路交通 ③公路交通 ;④港航交通
苏北地区:P219
(1)以平原为主的过渡性自然景观
平原为主北部及西南部有低山丘陵分布;淮河——苏北灌溉总渠 分界线穿行苏北
(2)发达的水系
洪泽湖、骆马湖、白马湖、高邮湖
(3)独特的自然资源
煤炭为主的矿产资源、丰饶的海岸带资源、种类齐全的旅游资源
(4)重视县城经济、外向型经济
积极吸引外资
苏中地区:P203
(1)发展水平中等,发展速度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基本保持快速、协调发展的趋势
(2)优势特色产业初步确立
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蓬勃发展的开发园产销互动的特色市场
(3)跨江联动、江海联动格局初步形成
滨海临江,发挥各自优势,寻求开发战略的“联动”
江 苏 行 政 区 划 图
苏南地区发展概况:
苏南地区原指位于江苏省长江以南的苏
州、无锡、常州3个地级市计算管辖的昆山、常
熟、张家港、太仓、吴江、江阴、宜兴、金坛、
溧阳9个县级市所组成的特定区域。“十五”以
后,苏南地区的范围出原来的苏锡常之外,也将
南京、镇江以及所管辖的高淳、溧水、扬中、丹
阳、句容等县市全部纳入。
(4)海岸带开发成效显著,海洋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苏南模式的特点
苏南模式的特点“苏南模式”形成背景名称来源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提出了“苏南模式”。
苏南地区位于太湖之滨、长江三角洲中部,人多地少,但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
苏南地区毗邻上海、无锡和常州等发达的大中工业城市和市场,水陆交通便利。
苏南地区的农民与这些大中城市的产业工人有密切的联系,接受经济、技术辐射能力较强。
同时,苏南地区还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祥地。
早在计划经济时期,苏南地区就有搞集体经济的传统和基础,为发展乡镇企业积累了宝贵的经济和必要的资金。
苏南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走的是一条先工业化,再市场化的发展路径;温州模式则通过发展个体私营企业,通过市场化来促进工业化。
两种路径的形成各有其主客观原因。
在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苏南各地在集体副业基础上办起了一批社队企业,主要为本地农民提供简单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到20世纪70年代,这些小型社队企业逐渐发展成为农机具厂,为集体制造一些农机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社队企业发展的明确支持,促使社队企业步入了一个大发展的阶段。
它们利用这一地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抓住市场空隙,迅速壮大起来。
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大量技术工人节假日到苏州、无锡等地,给苏南带来了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
因此,历史上的积累和接受上海的辐射为苏南地区工业化的起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当时的短缺经济,以及一些偶然因素,如80年代中期的信用扩张,对工业化的发展也起了推动作用。
至1989年,苏南乡镇企业创造的价值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已经占到了60%。
苏南模式,通常是指江苏省苏州、无锡和常州(有时也包括南京和镇江)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
由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提出。
其主要特征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
苏南模式是“地方政府公司主义模式”、“能人经济模式”和“政绩经济模式”,本质上是“政府超强干预模式”。
_苏南模式_的演进及其对创新发展模式的启示
实现科学发展需要创新发展模式。
苏南地区率先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是以“苏南模式”的三方面创新为基础的:一是体制上的创新,在外资、民资和上市公司充满活力的基础上率先建立起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二是增长方式的创新,率先转向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三是地方政府作用的创新,率先建立起市场管经济发展,政府管社会发展的调节结构。
一、体制创新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苏南地区抢先抓住了市场化、国际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机遇,实现苏南乡镇企业的制度创新。
(一)抓住了市场化的机遇。
以乡镇集体经济为主的传统的发展模式,逐渐为苏南地区自身的发展所扬弃。
集体产权特别是政府产权成为改革的目标。
与乡镇政府产权主动退出和集体经济的改制相伴,民营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
可以说苏南地区在世纪之交迅速发展起来的民营经济大部分是原来以集体经济为主的乡镇企业改制过来的。
(二)抓住了国际化的机遇。
上个世纪末沿海发展外向型经济给苏南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90年代初的浦东开发,苏州新加坡工业园的设立,大大提升了这一区域的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
苏南地区建立了多个以国家级开发区为领头的各种类型的开发区引进外资,提升经济的国际化程度,这个区域成为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台资企业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经济开放的同时也成为这一区域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强大推动力。
苏南地区在发展外商投资企业和推进企业改制时,虽然也有相当部分企业完全改制为私人企业,但大部分企业是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等混合所有制企业。
即使是农民自主创业也采取合作方式。
因此,新“苏南模式”的所有制可以用混合所有制经济来概括。
与此相应,改制后的企业的总体规模不是小型化,而是进一步扩大规模。
这样,在开放基础上外资、民资和股份制经济充满活力的所有制结构成为新“苏南模式”的主要内容。
而别具特色的是这里的企业结构以混合所有制和规模企业为主体。
(三)抓住了城市化的机遇。
苏南模式一开始就包含了城市化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是就地发展小城镇。
《苏南苏中苏北》课件
Economic Development
Manufacturing, high-tech industries, and logistics
Su Bei (North Jiangsu)
1
Cities and Districts
Su Bei includes the cities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ttractions
for agriculture, renewable energy, and
tourism.
Comparison and Contrasts
Similarities
All three regions boast unique cultures, vibrant economies, and rich historie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Jiangsu province.
Cities and Districts
Nanjing, Zhenjiang, Changzhou
Historical and Cul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ural Attractions
The Nanjing Massacre Memorial Hall, Jinshan Temple, Changzhou Tianning Temple
Geographic Location
Jiangsu is located on the eastern coast of China, bordering the Yellow Sea to the east and Shanghai to the southeast.
Brief History of the Region Natural Landscapes
苏南模式以昆山为例浅谈新苏南模式发展31页PPT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苏南模式以昆山为例浅谈新苏南模式 发展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
漫谈苏南模式与长三角的崛起ppt(共59页)
北京大学 光华管理学院 章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9.08.2019
1
问题的提出
• 一、在外企工人技术素质方面,为什么 长三角(苏南农村)会强于珠三角?
• 二、为什么苏南农村开发区的土地价格 如此低?
09.08.2019
2
一、在外企工人技术素质方面, 为什么长三角(苏南农村)会
强于珠三角?
09.08.2019
15
情况一产生的问题(续三)
• 既然企业无权大量解聘工人,那就只有 寄希望于工人自愿离职。
• 但是,苏南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特征, 在地域上是本地就业,在职业选择上是 以工为主。
• 因而在本地农村劳动力和外地农民工之 间,不可能大量出现因本地农村劳动力 主动退出而带来的个人选择型就业岗位 转移。
09.08.2019
09.08.2019
22
对策二的利弊
• 利: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 率,从而既满足本地农民工增加工资、
• 当地农村劳动力有了选择工作的可能。
• 80年代末的乡镇企业工人开始计较工时、 劳动强度和收入高低。
•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这种计较的后果, 必然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利润的下降。
09.08.2019
9
情况一产生的问题(续)
• 如果同样的计较发生在80年代末的珠三 角,那么,无论它发生在外资企业还是 民营企业,企业的反应肯定是用外来农 民工替代本地农村劳动力。
• 但是,在当时的苏南,这种做法肯定行 不通。这是因为:
09.08.2019
10
苏南模式影响之一
• 作为地域性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苏南 乡镇企业有义务解决本集体(乡、村、 组)剩余劳动力的就业。
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比较
经济推动力不同。
投资、外贸、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苏州投资和出口的主体是外 资企业。目前,世界500强企业有118家落户苏州,苏州已成为国际商家在中 国大陆投资的首选城市之一。同时,由于国内经济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人民收 入水平较低,消费长期不足,大量外资投资形成的过剩生产能力必然向海外寻 求市场,从而扩大了出日贸易反过来,这此大量的出日又造成了贸易顺差,刺 激资本市场对苏州投资的进步扩大。从具体的贸易模式看,苏州外资企业是一 种“子公司承接国外订单”、“两头在外”的模式,处在高新技术产业链中的 低端,主要从事的是出日加工贸易。2007年苏州外贸依存度高达240%以上。 温州模式是一种典型的依靠民间资本发展的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温州的民营经 济以小商品生产为主,但温州远离大城市消费市场,本地消费需求严重不足, 温州人被迫走出去在境内外开办企业,构建商业网络,不断从世界各地为本地 企业带来信息和订单,从而促进了温州民营资本的不断壮大和对外投资的日益 扩大。与苏州比较而言,过去温州的出口贸易一直对经济拉动小够明显,但近 几年来出日额有了很大提高。
形成背景
• 一.主要差异
• 1.经济地理环境的差别。 – 苏南地区位于太湖之滨、长江三角洲中部,农业生 产条件得天独厚。该地区毗邻上海、苏州、无锡和 常州等大中城巾,水陆交通便利,接受经济、技术 的辐射能力较强。并且,苏南地区位于沪宁铁路和 长江航道一侧,交通便利,信息发达。而温州地区, 只有温州一个中等商业轻工业城市,没有铁路,公 路建设也很差,距最近的大城市上海有四百多公里 之远,交通和通讯都不方便。温州虽然濒临大海, 也有口岸,但海运业长期没有得到发展,主要靠公 路维持与内陆联系,因而受城市工业的影响很小。
财富积累主体和方式不同。在苏南,由乡镇集体支配资源, 他们同时也是则富积累的主体。而在温州,由个人积累则富 和支配资源,但他们也通过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方式实现 资源共享,只不过这种资源共享的前提是个人财富的积累。 财富积累主体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激励效果,这正是苏南经济 增长乏力,而温州经济增长势头强劲的根本原因。 政府职能的定位和作用不同。苏南模式是“地方政府公司主 义模式”“能人经济模式”和“政绩经济模式”,本质上始 ‘政府超强干预模式”。温州模式被概括为“市场解决模 式”“自发自生的发展模式”和“自组织模式”,核心是自 发和内生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温州模式的形成中,市场机制 发挥着广泛的作用,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制度环境和 公共产品上,管理职能相对弱化。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1. 引言1.1 苏南模式的定义苏南模式是指苏州和南京两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在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种发展模式。
其特点是立足于江苏省经济重要地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升级为主线,全面推进城市转型和经济发展。
苏南模式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被视为一种成功的经验和发展路径。
苏南模式的基本特征包括:强调产业优化与升级、注重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进、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特征使得苏南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苏南模式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种适应性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
通过深入挖掘其内在逻辑和关键要素,可以为其他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1.2 苏南模式的重要性苏南模式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实践,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苏南模式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和国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苏南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苏南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探讨苏南模式的重要性不仅有助于完善中国的经济制度和政策,也有助于提升中国的整体经济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字数:134】2. 正文2.1 苏南模式的第一转型路径:产业结构优化苏南模式的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在苏南模式中,产业结构优化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
苏南地区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注重挖掘和发展核心竞争优势产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通过引进、培育和扶持重点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和创新合作,形成产业生态圈和产业集群效应。
苏南模式的特点
苏南模式的特点“苏南模式”形成背景名称来源 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提出了“苏南模式”。
苏南地区位于太湖之滨、长江三角洲中部,人多地少,但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
苏南地区毗邻上海、无锡和常州等发达的大中工业城市和市场,水陆交通便利。
苏南地区的农民与这些大中城市的产业工人有密切的联系,接受经济、技术辐射能力较强。
同时,苏南地区还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祥地。
早在计划经济时期,苏南地区就有搞集体经济的传统和基础,为发展乡镇企业积累了宝贵的经济和必要的资金。
苏南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走的是一条先工业化,再市场化的发展路径;温州模式则通过发展个体私营企业,通过市场化来促进工业化。
两种路径的形成各有其主客观原因。
在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苏南各地在集体副业基础上办起了一批社队企业,主要为本地农民提供简单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到20世纪70年代,这些小型社队企业逐渐发展成为农机具厂,为集体制造一些农机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社队企业发展的明确支持,促使社队企业步入了一个大发展的阶段。
它们利用这一地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抓住市场空隙,迅速壮大起来。
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大量技术工人节假日到苏州、无锡等地,给苏南带来了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
因此,历史上的积累和接受上海的辐射为苏南地区工业化的起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当时的短缺经济,以及一些偶然因素,如80年代中期的信用扩张,对工业化的发展也起了推动作用。
至1989年,苏南乡镇企业创造的价值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已经占到了60%。
苏南模式,通常是指江苏省苏州、无锡和常州(有时也包括南京和镇江)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
由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提出。
其主要特征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
苏南模式是“地方政府公司主义模式”、“能人经济模式”和“政绩经济模式”,本质上是“政府超强干预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谢谢!
14
4
苏南模式的优越性
第一,乡镇企业可以从不多的社区积累中获取原始 资本,并可以依靠“政府信用”从银行取得贷款, 还可以无偿或低成本占用社区内的土地资源,廉价 使用社会区内的劳动力 ;
第二,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其身份和信誉,为企业取 得计划外的原料,促进产品销售和处理商务纠纷, 并帮助管理人员规避来自于财产转移和国家政策歧 视方面的风险
8
如何转型?
9
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10
新苏南模式的特点
一、新苏南模式的发展机遇:继乡镇企业异 军突起、浦东开发开放带动效应之后的国际 产业向沿江集聚,以式的路径特征:坚持“三个发 展”、“四个优先”,实现经济结构成功转 型。
三、新苏南模式的发展导向:科学发展观指 引下的高水平全面小康“三条标准”,全面 协调发展的特色更加鲜明。
“和谐苏南”和“平安苏南”建设不断 前进,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 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 一体的全面发展,推动着苏南向基 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阔6 步前进。
苏南模式带来的问题
1、在苏南模式中,经济形式单一、产权模 糊、政企不分、小城镇建设的弊端日益凸 显,苏南模式无论是企业规模、增长方式 和产品结构,还是“离土不离乡”的城市 化方式,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
第三,政府组织资源,企业规模一般比较大,可以 生产一些资本密集型的产品 ;
第四,在这个时期,人们的产权意识、竞争观念比 较淡薄,平均主义思想严重;此时兴办社区成员名 义所有、地方政府实际控制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社 会比较容易接受 。
5
苏南模式所创造的成就
2005年苏南有7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的前10名; 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城镇三大社会保 障和农村社会保险的覆盖率均达到99%以上,最低生活保障 覆盖率达到100%;各地对公共服务事业的投入大幅度增加, 公共服务事业全面发展;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 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14.7年,卫生 服务体系健全率为100%,广播电视数字化程度达75%, 村村开通了公交车;生态环境更加适宜人居,生态环境更加适 宜人居,在全国第一批6个生态市中苏南就占有4个 ;
苏南模式
1
2
政府超强干预模式——“苏南模式”
强政府弱社会
苏南模式,通常是指 江苏省苏州、无锡和 常州(有时也包括南 京和镇江)等地区通 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 非农化发展的方式。
主要特征是:农民依 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 镇企业;乡镇企业的 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 济为主;乡镇政府主 导乡镇企业的发展。
11
四、新苏南模式的体制框架:国资民资外资 三足鼎立、比翼齐飞的混合互补型经济格局, 成为苏南发展的强劲动力。
五、新苏南模式的文化支撑:“四千四万” 到“三创”精神发扬光大,熔铸并丰富了苏 南的先进文化特质。
六、新苏南模式的成长优势:生产发展、生 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三位一体,推动苏南迈 入和谐发展之路。
七、新苏南模式的实践之道:尊重基层实践、 鼓励群众创造和借鉴他人之长三管齐下,新 苏南模式在兼收并蓄中走向成熟。
12
未来的展望
1、推进产权结构创新,即扬弃单一集体经 济,实现三足鼎立竞相发展。
2、推进产业发展创新,即抛弃粗放的增长 方式,实现园区集中集聚发展。
3、推进社会结构创新,即打破城乡二元结 构,实现城乡互动统筹发展。
2、政企不分,加大了投资的风险,人们依 靠政府大肆举债;
3、没有改变市场化和政府主导的路径,整 个苏南地区基本上是“强政府弱社会”的 局面 ;
7
新苏南模式
新苏南模式 ,孕育萌发于苏南模式,但却 是在制度框架内的一种有方向、有目标的 实践,主要表现为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 根本性转变,体制方面的突破让苏南成功 地与市场和国际接轨,增长方式向又好又 快转型,让苏南的国际竞争力有了大幅跃 升。
3
“苏南模式”是指苏南地区以集体经济为主体,乡 村工业和小城镇建设为主导,市场调节为主要手段, 基层政府行政推动的发展模式。其孕育于20世纪70 年代,形成发展于80年代与90年代初、中期。在这 段历史期间,中国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 初期,以集体所有制为特征的苏南乡镇企业在新旧 体制的夹缝中获得了生存的空间。一方面由于社会 经济主要受供给的制约,坚持市场化方向发展的苏 南乡镇企业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在意识 形态方面,姓“资”、姓“社”仍然是一个敏感的 政治问题,以集体所有制为特征的苏南乡镇企业, 采用政企不分的制度安排,既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了 敏感的政治问题,也有利于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 因此,苏南乡镇企业在整个80年代得到了蓬勃发展, 推动了苏南乡村工业化发展和小城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