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宝鸡回忆录之四:七一信箱前世今生的哪些老事情
陕西宝鸡:1941年,洋镜头里的宝鸡新街市与河南难民
陕西宝鸡:1941年,洋镜头⾥的宝鸡新街市与河南难民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为了实施“以空间换时间”的拖延战术,将上海、南京和武汉等⼤批企业撤往⼤后⽅,于是各种战略物资和⼯⼚设备开始西运,这些物资⼤多都要在宝鸡停留,使得这座静寂的古城突然变热闹起来。
1941年的宝鸡城墙因为⼤量⼈员物资的涌⼊,当时的公务机关⼲脆因陋就简在城外的城墙下设⽴了办公场所。
新修的城门1940年,宝鸡重新划分了区域,分为⽼城镇、新市镇、河滩镇和⼗⾥铺秦宝⼯业区。
图中的⼈们正通过新城门进⼊新市镇。
路边的建筑为当时的中⼤医院。
宽阔的⼤道街道宽阔平整,街边是整齐的商铺。
路边树⽊的⼤⼩说明了这是刚刚修起来的⼀条路。
马路中间有⼀座很醒⽬的军事设施,提醒⼈们现在正处于艰难的抗战时期。
新市镇街头的⼩贩新市镇属于新开发地段,这⾥主要有被服⼚、烟⼚、⽕柴⼚、⼤药房,旅馆饭店、粮⾷交易市场以及物资中转站等单位。
陇海饭店1937年3⽉1⽇,陇海线铁路修到宝鸡并正式运⾏。
铁路给这座⼋百⾥秦川最西边的城市带来了勃勃⽣机。
街头这家陇海饭店门脸不是很⼤,但从门旁川流不息的⾏⼈来看,应该是靠近⽕车站的⼀处路⼝。
街头的交通⼯具⼀棵枝繁叶茂的⼤树下⾯,有军车、独轮车和⼀头⼩⽑驴,构成了当年这条街道的交响曲。
路边有些残破的建筑前,正⾛过⼀名军⼈。
街边的⼤树依旧是那棵参天树,只不过换了⼀个⾓度,可见当年摄影师对这⼀处街景的喜爱。
从这个⼤树,我们⼤致可以推断这⾥是⽼城镇的街道。
陈仓公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句早在东汉时期便已经出现的成语被⼤家所熟知。
其中“陈仓”便是现在的宝鸡。
这⾥是⼀铁器加⼯场所,门前挂有“宝鸡县东开铁器⽣产合作社”的牌⼦。
难民区的窝棚1938年6⽉9⽇,国民党军为阻挡⽇军炸开河南郑州花园⼝附近的黄河⼤坝,导致89万百姓丧⽣,390万⼈流离失所。
很多河南⼈只好⼀路向西⾛来,涌进了当时只有五千⼈的宝鸡县城。
难民区的百姓从河南逃荒出去的难民前后有近百万⼈来到宝鸡。
宝鸡凤翔紫荆纪念馆文案
宝鸡凤翔紫荆纪念馆文案
1.宝鸡凤翔紫荆纪念馆是一座以纪念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发展历程为主
题的博物馆,坐落于陕西宝鸡市凤翔县。
2.纪念馆展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创立以来的伟大历程,通过珍贵文物、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多种方式,让观众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和
理想信念。
3.馆内设有多个展区,包括中国共产党成立历史区、共产党领导农村
革命斗争区、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区、解放战争与新中国成立区等,
全面呈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4.宝鸡凤翔紫荆纪念馆还设有交互式展示区和教育体验区,观众可以
参观互动展示,通过实地操作和模拟体验,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革命精神。
5.纪念馆建筑设计独特,采用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风格,外观充满
朝气和力量,内部空间布局科学合理,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6.导览员将为观众提供专业的解说服务,讲解历史背景和每个展区的
重要内容,为观众提供更加深入和全面的参观体验。
7.宝鸡凤翔紫荆纪念馆不仅是一座文化遗产,也是一座重要的爱国主
义教育基地,通过展览和教育活动,培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
命精神。
8.纪念馆周边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游客不仅可以感受到充满革命氛
围的展览,还可以欣赏自然风光,感受凤翔的独特魅力。
9.宝鸡凤翔紫荆纪念馆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见证地,也是一个引导观众
深刻思考和反思的场所,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当下和展望
未来。
10.欢迎各界人士前来宝鸡凤翔紫荆纪念馆参观学习,共同缅怀历史,感受红色文化的力量。
《来宝鸡告诉你50件事情,宝鸡人不可不知道的50件事情》
《来宝鸡告诉你50件事情,宝鸡人不可不知道的50件事情》1、周恩来最喜欢的酒,西凤酒。
是我国“八大名酒”之一,,唯以宝鸡市凤翔城西柳镇所生产的酒为最佳,声誉最高。
2、炎帝传说在宝鸡民间和官方流传经久不衰。
宝鸡市区和南郊常羊山建有炎帝祠、炎帝陵,海内外炎黄子孙每年清明节和农历七月七举行盛大祭祀纪念活动。
3、宝鸡铁路很方便,始发车和路过车的车次都很多,要去宁夏、四川、陕北等地的自助旅游者最好选择乘火车,安全、便捷。
4、乘4路、9路公共汽车可到炎帝园,乘8路、17路、10路、41路公共汽车可到青铜器博物馆,乘8路、10路、17路公共汽车可达人民公园,乘2路、6路、39路公共汽车可达炎帝陵山脚下(宝桥)。
5、国贸大酒店,位于经二路中段、宝鸡火车站对面。
三星级宾馆,可以俯视火车站。
相对而言交通方便。
6、宝鸡东十里处的陈仓峪,传说为韩信渡渭河后的藏兵之处。
附近有韩信“马刨泉”和“点将台”遗迹。
这一带出土的秦汉兵器甚多。
7、宝鸡人看得报纸:华商报,宝鸡日报,宝鸡电视报,三秦都市报(垄断高考信息),还应该有人民日报。
8、光绪时期,宝鸡岐山挂面名声大振,陕西官吏把它当作地方名产向清皇室进贡.民国时期,岐山挂面的信誉与质量达到鼎盛时期, 1931年岐山"顺天成"挂面飘洋过海,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万国博览会".这个东西在全国各大超市有销售.9、豆花泡馍凤翔县的小吃,在西府是很有名的,外地人初去看见了觉得那样的东西怎么下咽呢?因为看起来碗里白花花的,可是吃了一次后就放不下了。
10、岐山擀面皮这是宝鸡小吃里最有名气的,走遍了全国,到处都有,北京那也有,不过在北京你吃了觉对感觉不出那是擀面皮,因为那已经不是擀面皮了。
11、臊子面是陕西关中地区的一种传统特色面食,有其悠久的历史,尤以岐山臊子面最为著名。
岐山臊子面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
12、腊汁肉加膜,人们称赞它是:“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渣满嘴油。
侦破间谍案缴获克格勃密电码
侦破间谍案缴获克格勃密电码作者:来源:《文萃报·周五版》2020年第02期1960年,公安機关破获一起苏联间谍案,轰动一时。
此案创造了中国反特工作的许多第一:第一次在内地发现克格勃间谍;第一次在野外缴获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特务专用通讯器材和计算机精确编制的密电码;第一次获取和破译了科技含量极高、制作复杂的压缩物和读视工具。
1969年8月8日晚,一名举止怪异的年轻男子在陕西宝鸡的火车站落网。
这名自称周铜山的男子大热天穿着外套,带着暖水瓶。
公安人员在他身上还搜出两只盛着奇怪液体的黄色玻璃瓶和一根圆柱玻璃体。
周铜山交代,他原籍北京,生父病逝后,母亲嫁给了一个叫李佐臣的苏联人,婚后,李佐臣带他们去了苏联。
他不习惯苏联的生活,最近终于有机会回国。
回来后,他怕被人当成特务,就在乌鲁木齐买了“迁徙证”等假证件。
陕西省“革委会”随即派出两路人马前往新疆和北京核实。
新疆方面很快有了反馈:周铜山拿的户口“迁徙证”,是1962年苏联特工从塔城县公安局窃走的,已经过期作废;北京的外调则显示,北京确有一个名叫周铜山的人,是个孤儿,正在王府井饭店做杂工。
随后的调查显示,李佐臣是苏联情报人员。
此案汇报到北京后,惊动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
在大量证据面前,假周铜山终于交代,他叫王常玉,俄文名字叫彼德,是苏联克格勃派到中国的间谍。
他的任务是了解:中国是否准备打仗;中国民兵训练频率及指挥者;军用装备及部队移防去向;太原、兰州、宝鸡等工业城市驻部队种类、番号及具体编制、装备情况;核工厂的具体地址等。
为避免安全机关检查,克格勃专门制定了一套明文暗语或明文夹密写,还有广播对“777”的呼叫,表示有指令给王常玉。
王常玉交代了接头暗语。
他还交代,他在北京月坛北路一根电线杆上做了记号,请示可不可以去北京卧佛寺取“泥石包”——克格勃特制的一个密封容器。
办案人员顺藤摸瓜,起获一部电台和“泥石包”中的密码,并给苏联情报机关留下了记号。
9月27日下午,专案组果然等到了一封北京寄来的信。
不一样的“西迁”——宝鸡申新纱厂抗战工业遗址的背后
特稿不一样盘繭圮宝鸡申新纱厂抗战工业遗址的背后•文/本刊记者张静它是抗战的"幸运儿”。
因为抗战,使得它不得不远离老家,在异地求生存;因为抗战,使得它不得不从一无所有开始再起炉灶;也因为抗战,使得它得以在现有的条件下缔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奇迹。
它是幸运的,幸运的是战争并没有摧毁它的生命;它又是不幸的,可怕的战争让它不得不一次次与困境作斗争;而最终,它不仅打赢了长达八年的战役,还谱写出了一曲曲抗日赞歌,并缔造出了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
它就是位于宝鸡长乐嫄的宝鸡申新纱厂,2017年12月22日它成为国家首批工业遗址中的一员,这也是西北唯一一家上榜的工业遗产。
有人甚至说,没有申新纱厂就没有宝鸡这座城市!它为什么这么被肯定,它又创造了什么样的奇迹?带着满满的好奇心,笔者终于忍不住决定去探寻它。
WEST CHINA万知/DEVELOPMENT*I%唄申新纺织厂1944年外景申新办公大楼笔者乘坐由西安幵往宝鸡的高铁,一路向西,朝着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一一宝鸡”不断前行,脑海中突然浮现一个问题:当年抗战时申新纱厂的“西迁”是否也经过这条路呢?谈起"西迁”,大家很容易第一时间就想到交大的西迁。
那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从上海内迁至西安的一场教育意义上的"西迁”;而申新纱厂的西迁则是在抗战时期,从武汉前往宝鸡的一场关于工业的“西迁”,二者虽是两个时间跨度,不同主题的“西迁”,却又在各自所在的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笔。
尤其是申新纱厂,它的"不一样”又体现在哪里呢?笔者初次造访,就见到了长乐嫄管委会特聘专家、原申新纱厂子弟冯驱(以下简称“冯老师”)等熟知申新纱厂历史的老师们,和他们一起边参观边聊天,申新纱厂的面纱慢慢被拉开。
枪林弹雨中被迫迁厂我们把视线转回到1937年,这一年抗日战争爆发,我国沿海沿江地区的工业遭到严重的摧残。
为了避免后期出现更加不堪设想的后果,1938年前后,上海、武汉等地许多民族工业不得不实现自救,开始向内地迁徙,史称“迁厂运动”。
讲述宝鸡的红色资源简洁明了。
讲述宝鸡的红色资源简洁明了。
宝鸡位于关中西府,1926年建立了中共岐山党小组,是宝鸡地区最早的党组织。
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曾经发生了麟游起义,在宝鸡凤县策划了两当兵变。
解放战争时期,西北战场投入兵力最多、规模最大、歼敌最多、战果最辉煌的一次战役发生在宝鸡扶风、眉县一带,史称扶眉战役。
从宝鸡走出了李达将军,1955年授予解放军上将。
宝鸡最早的党组织,是依附于中共三原特支成立的。
宝鸡岐山青年学生李琦、曹永丰在三原读书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宝鸡最早加入共产党组织的革命青年。
1926年夏,军阀刘镇华围攻三原县城,学校被迫停课,学生陆续回家。
李琦、曹永丰携带《新青年》等刊物回到岐山。
选定了周公庙职业学校作为立足点,传播马克思主义。
1926年7月创立中共岐山党团小组,隶属于中共三原特支领导。
这是宝鸡地区最早的党组织。
两当兵变虽然发生在甘肃两当,但它是由中共陕西省委直接领导的,其准备、酝酿、策划,都是在陕西完成的。
宝鸡凤县凤州镇,为两当兵变的策源地,建设了凤县革命纪念馆。
展现了习仲勋、刘林圃、吕剑人等两当兵变领导人于1931年10月至1932年4月期间,在凤县开展兵运、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等革命活动事迹,纪念馆以丰富的历史文物、详实的文史资料,全面再现了发生在凤县的革命历史事件。
扶眉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西北战场双方投入兵力最多、规模最大、歼敌最多、战果最辉煌的一次战役。
在这次战役中,我军指战员英勇杀敌,浴血奋战,为夺取胜利伤亡4700余人,其中3000余人壮烈牺牲。
为了永远纪念在扶眉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1953年在宝鸡眉县常兴镇修建了扶眉战役纪念馆,安葬着2160名烈士的忠骨,是国务院命名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命名的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被列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纪念馆采用高科技手段,通过大批珍贵资料、历史文物、烈士遗物数和部分领导人、参战将军的题词,让参观者再次目睹扶眉战役雄伟壮观的场面,领略革命烈士的壮丽人生和英雄气概。
老英雄的心事
老英雄的心事
邓天发
【期刊名称】《中国民政》
【年(卷),期】1995(000)003
【总页数】1页(P31-31)
【作者】邓天发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8
【相关文献】
1.英雄无老时常怀报国志r——记中国石油管道三公司抗战英雄侯茂义 [J], 张亚茹
2.英雄无老时常怀报国志——记中国石油管道三公司抗战英雄侯茂义 [J], ;
3.治沙老英雄的新风采---记国土绿化突出贡献人物、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 [J], 叶梓
4.老英雄淡出新英雄走上前台——全明星赛:表演的舞台 [J],
5.战功赫赫英雄“无名”--记“七一勋章”获得者、抗美援朝老英雄孙景坤 [J], 王晓;范奇飞;鲍明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5819998_回忆父亲彭敏:在西南三线铁路建设的日子
>>>>>>>>>69回忆父亲彭敏:在西南三线铁路建设的日子彭倍勤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和苏联敌视中国,国际形势紧张。
毛主席提出了要加快内地基础工业和交通建设,使之成为初具规模的战略后方。
毛主席将战略后方称之为“三线”。
1964年8月,党中央制定了加快内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决策,即后方基地以攀枝花钢铁公司为中心,铁路通道以成昆铁路为中心的三线建设大会战。
1964年9月,遵照中央指示,成立了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
毛主席看了周总理送去的关于三线铁路建设的报告后问道:“那个修武汉长江大桥的人呢?”毛主席的提醒,使周总理等中央领导立刻想到了我父亲彭敏。
原来西南三线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拟定的领导名单上没有彭敏,因他已调到国家科委工作,不在铁路系统。
中央即刻决定把彭敏从国家科委借调出来,任命他为西南三线铁路建设副总指挥兼总工程师,负责全面技术工作。
也许是1956年5月31日毛主席在视察武汉长江大桥建设时,时任铁道部大桥局局长的彭敏给毛主席留下了一个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的深刻印象吧,毛主席在此时想起他,那是多么大的荣誉!而彭敏则是感到重任在肩,舍命也要修好西南三线铁路,决不敢有丝毫懈怠。
推动“设计革命”在总指挥部下设立西南铁路建设工地指挥部(简称“西工指”),西南铁路建设技术委员会(简称“技委会”),西南支援铁路建设委员会和总指挥部办公室。
1964年9月,彭敏先跟着第一副总指挥吕正操(总指挥是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和副总指挥刘建章沿着川黔铁路、滇黔铁路从成都到安顺视察工地。
吕正操对此段铁路的设计不满意:“此铁路的设计是小半径、陡坡度、短隧道、大站场,是小脚女人的凑合思想,现在要彻底改变!”我国解放初期,由于国家的经济力量弱、技术设备落后、运营量小,绝大多数线路以快修为主,标准较低。
彭敏也有深刻体会:“若沿用原有的定型设计和施工方法,远远不能适应成昆铁路艰巨任务和紧迫工期的需要”。
老战友聚会感言(8篇)
老战友聚会感言(8篇)(篇一)相聚共享心灵圣宴——与我连老战友聚会感言红一连老战友聚会感怀离别四十余年后,感恩赵公聚战友。
久别最爱忆往昔,一连并肩竟风流。
论及当今诸多事,几多欢喜几多愁。
杯中难照当年影,唯以康乐慰白头。
10月29日受老战友赵国正邀请,红一连的武金生、冯景堂、付玉章等一行7位老战友在晋风饭店欢聚。
过去朝夕相处的战友几十年不见,面容都已大变,相见难以相识,还需互相介绍才恍然。
互相牵手问好,有说有笑。
笑得最灿烂的是冯景堂(见照片)。
他虽已变老变瘦变得耳聋,两鬓斑白,但他淳朴厚道的秉性却一点没变。
因我俩工作性质相近,故印象很深。
他吃苦耐劳、踏实为连队种菜的精神,一直感动并鞭策着我这位炊事班烧火的。
老战友们聚会在一起,都很激动。
说不尽的战友情,道不尽的相思梦。
回想起当年,战友们都还是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在红一连里一起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
同吃一锅饭,同穿一样的绿军装,同唱一首歌,同在一个哨位上轮流站岗,同在一起摸爬滚打,朝夕相处,一起经历风风雨雨。
尤其武政委,我入伍时他已是名扬北京军区的学习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和思想红、作风硬、技术精的老排长,也是我心中的偶像与榜样。
在二七机车车辆厂、送变电公司支工和在南小街支农以及延庆打坦克训练过程中,他都给我以极大的鼓舞和极好的印象。
在他形象引领和老同志们的帮助下,1968年8月我在二七厂军宣队入了党。
根据毛主席“野营训练好”的批示,1970年1月我们随全师进行长达3个月的野营拉练,从北京出发,徒步历经河北、山西等地,行程2000多里。
在拉练路上新老兵、指战员一起踏着冰雪进行野外生存、技术战斗训练。
参观了下花园、大同等日寇屠杀中国同胞的万人坑等,受到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爱国主义教育。
正是这些爱国主义教育、“两忆”(忆阶级苦、忆民族恨)、“三查”(查立场、查斗志、查工作)教育和运用“两本账”(旧社会苦难账和新社会幸福账)进行忆苦思甜教育以及开展“一帮一,一对红”、“三帮一带”等活动,逐步形成了红一连“思想红、作风硬、技术精”的连魂,形成了“爱民如玉”、“敢打硬拼”和比武永创第一的精神动力,形成了红一连代代相传的优良作风与光荣传统。
兴修七〇渠回忆录
兴修七〇渠回忆录我的父亲是个老党员,生于民国初期,建国初期入党,家庭出生贫寒,一生生活艰辛,思想进步,热爱集体。
也是我父亲的百年诞辰。
要是父亲还健在,入党也有80年了。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追忆我的父亲跟随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回顾老父亲的点点滴滴,让父亲革命的故事和精神,传承给民工们下一代,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好日子,是由千千万万我们的父辈们用生命和艰苦卓绝的斗争换来的,也通过此文,深深怀念我亲爱的老父亲。
我们细巷镇原属红寺公社,1961年12月,始建细巷公社。
1970年初,静宁县红寺人民公社响应党中央“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伟大号召,召开两公社群众动员大会,西起红寺张峡水库,东至细巷郭尹大队,声势浩大的“七〇渠”开工了。
骄阳似火、热浪滚滚的七月下旬,民工们顶着炎炎烈日到渠上去劳动。
任务就是:渠道两边渠台上的杂草全部清除干净,渠道里边的杂草、淤积也一并彻底清除。
农业学大寨,以三战狼窝掌的精神,恢复渠道往日的美观、整洁。
早上九点多一开完会,同志们立即积极响应号召,以时不待我的急切心情匆匆赶赴各自包干渠道,想着能提前完成任务就尽量提前,免得大热天在无一荫凉地的渠上遭受太阳狠毒无情的攻击。
谁料想欣欣然赶到渠上,却一下傻眼了,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十分罕见,无比状观的景象。
渠道两边两三米宽的渠台上绿草如织,如天然铺就的绿地毯,齐刷刷一眼望不到头。
渠里的草也不甘示弱,长势异常凶猛,浓绿浓绿的,仿佛在和渠台两边的草比赛一样。
一棵棵昂首挺胸,傲视群雄,似乎在说:“别看我长在渠里,处的位置比你们低,可真要比起个头来,你们还不是我的对手呢!”看这等威武阵势,连久经沙场,从未言过苦的老同志心里也不免直打哆嗦,更别提新来的两位60后小同事了。
不知是民工们来的时间不对还是天气太热,渠道两边大片大片的田地里竟然空无一人,找不到结伴的同盟,只好孤军作战。
偶有村人路过,纳闷不解的眼神盯的你直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可能人家还以为你大热天没事干在这锄草锻炼身体呢!任务很重,劳动很苦,干活更累,其中滋味难以言说。
771安全和邮票的事
771安全和邮票的事翻开笔者集邮藏册,细品那些展现“七·七事变”烽火岁月邮票,方寸之间记录和见证了中国人民艰苦抗战、夺取胜利的光辉历程。
1947年7月7日,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发行“七七抗战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4枚,分有齿、无齿两种,面值分别是东北币10元(橘黄)、30元(绿色)、50元(灰蓝)、100元(棕色)。
该套邮票的主图为战士巨手高举钢枪,表现全民团结一致誓死抗战的决心。
邮票左上方阳光四射,明亮处有立体字“7.7”。
邮票上部飘带内为“七七抗战十周年纪念”字样。
这是解放区发行最早的“七七抗战”邮票,现已成为宝贵的现代文物和收藏中的珍邮。
1952年7月7日,正值“七·七”事变十五周年,原邮电部发行了《抗日战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一套4枚。
其中邮票的第一枚图案为“卢沟桥风云”。
画面展现了卢沟桥上空风云漫卷,象征着暴风雨的来临;桥身两侧护栏望柱的小石狮严整有序地并行排列,好像守卫山河的忠诚战士;桥身下静静流淌的永定河水,寓意中国人民面对灾难的从容镇定与无穷力量;远处连绵起伏巍然屹立的太行群峰,宛若全民族抗战的钢铁长城,给人以强大的鼓舞和信念。
画面动静、远近结合,布局精妙,虽未画一人,却以简约画风勾勒出雄浑的历史意境。
1985年9月3日发行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纪念》邮票的第一枚,图案为“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抗日”。
该枚邮票的主图以表现人物为主,以“卢沟晓月”和桥上庄严的石狮为背景,用木刻画的形式,再现了第29军士兵前赴后继抗击侵略者的英雄群像。
画面上头戴钢盔、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奋勇冲锋的士兵,给人以排山倒海的动感,与右前方猎猎飘扬的大旗相互映衬,象征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华民族一致对外、浴血抗战的感人情景。
1995年9月3日发行的《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50周年》纪念邮票一套8枚。
其中第一枚邮票的图案为“七七战火”。
邮票主图以黑白照片资料取舍加工,以反映静态为主,定格了中国守军在卢沟桥头严阵以待、抗击日寇的历史场景。
宝鸡长乐源抗战工业遗址介绍信
宝鸡长乐源抗战工业遗址介绍信尊敬的XXX:
您好!我写信是为了向您介绍宝鸡市长乐源抗战工业遗址。
长乐源抗战工业遗址位于陕西宝鸡市境内,这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工业遗址,也是中国抗战时期工业发展的见证。
该遗址是抗战时期国共合作的一个重要成果,在抗战胜利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长乐源抗战工业遗址建于1939年,由国共两党合作而建。
在那个困难的时期,这里成为了生产军火和抗战物资的重要基地,为中国人民抵御外敌入侵和保卫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长乐源抗战工业遗址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纪念遗址,其中包括多个建筑物和设施,如工厂、生产线以及防空洞等。
这些建筑和设施保留了当年的样貌,让人们可以感受到抗战时期人民勤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长乐源抗战工业遗址具有重要的教育、纪念和研究价值。
它不仅向我们展示了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发展历程,也提醒着我们珍惜和铭记那段艰难岁月中的付出与努力。
如果您对长乐源抗战工业遗址感兴趣,我们欢迎您前来参观学习。
如需更多信息,可以通过相关渠道了解详细信息。
再次感谢您对长乐源抗战工业遗址的关注和支持,期待您的光临!
此致
敬礼!XXX敬上。
犹忆当年土记者
犹忆当年土记者作者:高仲伦来源:《中国收藏》2015年第02期在我珍藏的老照片中,有一张44年前,即1971年1月14日,我上山下乡当知青期间参加陕西省宝鸡县广播站“土记者学习班”时的合影留念照片。
当时,那期学习班只有来自基层公社的三人参加,除了我来自山区龟川公社张家崖大队外,还有一名是来自汘河公社的社企员工陈志亮,另一名是来自蜀仓公社的电话员朱培君。
学习班结束前,我们三人相约在当时的宝鸡县革委会所在地虢镇的县照相馆拍下了这张留念照片。
说起“土记者”这个词,今天的青年人可能不熟悉,甚至不知道也不了解它。
“土记者”这个名词是指在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期,各地基层县广播站在城乡设定的不脱产“记者”。
他们在所属公社、大队或者厂矿、单位有本职工作,兼职当“土记者”,除了采写本公社、本大队、本单位的新闻稿件外,也可以根据需要由县里、公社统一组织去采访当地一些重点新闻稿件。
我大约记得,当县里组织集中采访时,每人每天按规定发给7角钱伙食补贴。
而农民身份的我外出采访时,生产队不给记工分,也没有收入。
如果要记工分,可以按规定每天交生产队4角钱,队里再按原先给你个人评定的工分标准记上工分。
有工资收入的“土记者”脱产外出集中采访时,有上级通知证明,则不影响工资收入,发给的钱就用作个人伙食补助了。
今天的人听了可能会觉得补贴太少了,但是当时1斤米或者面粉才1毛多钱的物价水平,山区生产队1天的工分值才几毛钱,因此这样的补贴是与那时的经济水平基本相适应的。
记得我们那期“土记者”学习班,起初大多是跟着县广播站的编辑兼记者一起下乡共同采访录音、编写稿件。
后期因为工作熟悉了,有时也会派我一人或三人一起下乡去公社、大队、生产队采访。
在采访时,我们有时乘坐长途公交车,有时骑自行车,有时步行,有时还要乘坐渡船过渭河去南岸采访。
采访的地方有渭北高原的生产队、渭河两岸的平原公社,也有秦岭山中的十八盘大队。
采访的对象有公社的书记、大队书记、队长,也有生产队长、会计和普通社员以及插队知青。
追忆年华神秘的信箱工厂
追忆年华神秘的信箱工厂展开全文渭阳柴油机厂宝鸡始有“信箱”工厂是1950年12月,它是从上海迁来虢镇新建的企业,前身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汽车修理厂。
迁来后转行生产坦克发动机,为全国仅有的3个同类型工厂之一。
按照从古至今“山南、水北为阳”的传统,起名为“国营渭阳柴油机厂”——一个和金戈铁马并不搭边的儒雅厂名,对外也称为“51号信箱”,行业内部编号“615厂”,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第一厂名——“虢镇坦克发动机厂”。
一座工厂有如此之多的称谓,产品又是群众轻易见不到的坦克发动机。
从气派的厂大门出入的人员必须验证放行,警卫森严,兵工企业涉秘,“信箱”工厂很自然涂染上一层神秘色彩。
渭阳柴油机厂(现为陕西北方动力有限责任公司)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重点投资及其后续项目在宝鸡的建设,更多的信箱工厂“38”、“43”、“41”、“52”出现在宝鸡,远离市区的武功县还有“5702”。
“三线建设”时期外地搬迁来的新建企业和省属项目在宝鸡落户后,又有一批“信箱”工厂加入了宝鸡。
秦川机床厂——“68”,第九冶金建筑公司——“69”,宝鸡叉车厂就是“70”信箱,有色金属加工厂即今天的宝钛集团,“71”信箱的称呼至今还没被人们改口。
“47”就建在石羊庙。
岐山、宝鸡等县周围则集中着编号“22”、“24”、“26”、“39”、“93”、“94”、“523”、“4401”、“067”、“7107”的“信箱”,市区周围还增添了“48”、“81”、“88”、“169”一系列的“信箱”。
“信箱”工厂领导资格老,行政级别高;设备精度高,产品检测要求严,工厂还专设军种、兵种驻厂军事代表室。
职工整体文化水平较高,由于来自全国各地而见多识广,职工薪金普遍高出地方企业同级别工人,对能够进入“信箱”工作的人员政治审查更严格。
这些“信箱”占地面积大,上下班时各厂广播站均播放军营的号声。
宝成仪表厂(38信箱)“信箱”工厂壮大了宝鸡工业的实力,也丰富了所在地的社会生活。
宝鸡解放日防空警报作文
宝鸡解放日防空警报作文
7月14号早上9点18分,宝鸡上空响起了一声悠扬的防空警报声,这是对宝鸡市防空警报系统的一次考验。
经过一系列的宣传,很多人都知道,今天是宝鸡解放周年。
今天,让我们回顾一下宝鸡的历史,向那些为宝鸡解放作出杰出贡献的革命烈士们,铭记他们的城市记忆。
七月十四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宝鸡,宝鸡县的市长是陕甘宁宝鸡分区委任的,他带领着一支军队,在宝鸡大街上迎接人民。
获得解放的城镇和农村的人们欢天喜地地涌上街头,他们击鼓、歌舞、扭秧歌、放爆竹,迎接和慰问人民的子弟兵。
宝鸡市政府于七月十六日成立,宝鸡四区,虢镇区和蔡家坡区均归宝鸡市管理。
七十年来,宝鸡市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
全国百强城市,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林城市,中国十大生态宜居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品牌经济城市,中国双拥模范范城市,中国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
灵宝人尘封的记忆,关于新卫厂的那些事
灵宝人尘封的记忆,关于新卫厂的那些事时光荏苒,云卷云舒。
当秦岭的脊梁在远古造山运动中挺立,当秦岭的温柔在岁月轻抚中氤氲,谁可曾知晓,五亿年后,在这里,中航工业郑飞(代号为国营一二四厂)的前身——灵宝新卫机械厂和一个神秘的地址“河南灵宝2号信箱”悄然诞生。
在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的上世纪六十年代,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精英心怀航空报国的同一个梦想相聚在这豫西边陲的大山里,他们踏碎凌晨霜,划破寒夜雾,默默无闻为祖国铸造利剑神弓,他们凭着山一般永不弯曲的脊梁,顽强拼搏,激情奋进,在这里守候了三十年,战斗了三十年。
然而,工厂地处深山,山洪、滑坡、塌方等自然灾害频发,水资源缺乏、水质差,导致大骨节病等疾病发病率持续攀升,直接影响员工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
远离城市、厂区分散,运输费用居高不下,与外界的经济合作更是难上加难。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军品任务减少,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致使民用产品开发困难重重,人才外流,加之恶劣的自然环境,严重制约了工厂的发展,特别是1984年,原定在郑飞公司研制生产的某重点项目因工厂位置偏僻、地质环境恶劣等因素被迫取消,对企业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真正的危机不仅是一种动力,更是一次新生。
郑飞人痛定思痛,必须变“危”为“机”,经过深思熟虑,形成了“搬迁谋求发展”的广泛共识。
十余载艰辛搬迁路1986年,一抹曙光照进了这个已身心疲惫的深山。
9月16日《关于扶持三线企业发展生产稳定职工队伍的调查报告》明确提出一二四厂搬迁是人心所向。
随后,经过严密的调查、论证,最终于1987年12月至1988年1月航空工业部、国务院三线办、国家计委相继下文批准了工厂搬迁建设立项,决定迁至河南省会郑州,与郑州市建材厂合并,充分利用建材厂土地优势和一二四厂技术设备优势,组建“郑州航空机械设备制造总厂”,工厂代号沿用“国营一二四厂”。
至此,郑飞拥有了破晓的羽翼,只待腾飞。
搬迁的过程困难重重,为了搬迁,全厂职工万众一心,舍小家顾大家。
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宝鸡市政府坚持十年开办广播热线节目为民服务的思考
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宝鸡市政府坚持十年开办广播热线
节目为民服务的思考
谢一民;南忍孝
【期刊名称】《新闻知识》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在陕西省宝鸡市,许多群众一遇到"难事",或者对政府某项工作有意见时,就会想到拨打市人民广播电台的"市长热线"、"行风热线"去诉说、去反映.老百姓对广播的感情这样执著,宝鸡市广播电台热线节目愈办愈热,这在现代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一"奇迹"是怎样产生的呢?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谢一民;南忍孝
【作者单位】宝鸡人民广播电台;宝鸡人民广播电台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融媒环境下广播政风行风类节目转型的四个维度——关于佛山市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的实践思考 [J], 宋秀辉
2.坚持与时俱进加快广播发展--纪念宝鸡人民广播电台45周年 [J], 谢一民;雷明德
3.当好“把关人”——浅议广播直播热线节目中“导播”的重要性 [J], 李媛;张坤
4.融媒体时代民生热线节目创新发展思考——以吉林广播电视台《916阳光热线》
节目为例 [J], 李延大
5.贴近群众的重要渠道——平顶山晚报经营读者热线十年的思考 [J], 李建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宝鸡回忆录之四:七一信箱前世今生的哪些老事情
前序:宝鸡中国西部一个重要的节点城市,无论是从久远历史的西周王朝还是到今天的承东启西的重要地位都是
中国有着影响力的一坐城市,尽管只是一坐三线城市,可依然不可忽略宝鸡的存在。
老宝鸡回忆录之系列回忆文章的目的只有一个,尽我们的力量用情用意用心的将老宝鸡的每一处旧有的历史回忆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在今日头条,让更多的后来者,获知更详细的中国城市变迁中的一部分之宝鸡的发展历史。
或许,我们做的不尽人意的完美,但这就是做与不做之所在的区别。
在宝鸡,许多人都知道宝钛集团,最早对宝钛的认识是一九七六年夏天的时候,那时候位于宝鸡市红旗路商业局家属楼南侧的一幢层灰色青砖楼就是我对宝钛
的全部认识。
当时周围的人们称呼着幢小楼为七一转运站,做为学生的小孩子当时最为稀罕的是那幢小青砖楼里的神
秘“下脚料” 锆合金丝狀废弃物,就因为那种东西用火柴一点非常明亮好看的不得了。
后来大人们说那是贵金属锆合金,是非常稀缺的战略物资。
由于是街坊“邻居”,小孩子的我们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和七一转运站的工人师傅们熟悉了,这才知道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建设工程从1965年元月开钻勘探到1976年初办理工程移交手续,是属于三线工程内迁而建的信箱单位902信箱。
而这些工程技术人员基本上都是来沿海发达的东北地区的
人们。
当时这些建设者们在“一切为军工”的目标下,在没有同类企业借鉴的条件下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科学求实的
态度,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安装调试,本着“边设计、边基建、边科研、边生产”的方针,经过十一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第一个初具规模的稀有金属材料加工科研、生产基地初步建成,这是自力更生搞现代化建设的一次实践。
“九O二”工程于1976年初进行工程移交。
经设计、施工、加工厂三方确认,按原设计方案总投资尚缺4000多万投资的续建、收尾项目由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组织实施。
自此,位于下马营东南的洪水沟里诞生了中国钛工业的长子宝鸡有色金属
加工厂。
由于保密的原因当时的工厂一部分建在秦岭坮塬沟壑相对开阔的地方而主要的冶炼部分都建在了六公里长的
秦岭峡谷内,工人们上下班都是靠厂内班车接送转运的。
七一的生活区位于马营镇温泉村南,整个工厂连通生活区都处在秦岭北麓黄土沟壑和浅山取地带。
过去的老七一就是一个独立封闭的小而全的社会体系,一切工厂的生产生活都和外部的社会没有任何关联。
而现在的生活区虽然筒子楼还在,只是没有了往日兴盛热闹的那种景象氛围了。
老筒子楼的房子有很多都闲置着,据了解,单位吧房子分配给职工,而年轻的工人都选择在高新区生活,因此这些房子不是空置着就是被很廉价的出租出去。
没有人气的老生活区大都是老人们
再次生活,一天到晚也看不到有什么你想要看到的热闹。
前不久,一次意外的机缘受邀来第一次正式进入平生没得几乎进入的秦岭峡谷内的厂区,见到了哪些老式厂房有些依然在现实生产中运转着,而有些已经成为了工业遗迹了。
随同的朋友介绍说,1983年以后,市场经济的浪潮席卷着大中
国的每一寸土地,而宝钛的人们思想也在发生着极大的改变。
处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工厂的科研研发、精度加工、业务销售,民品开发等部门都已经搬迁到宝鸡高新区了,留在秦岭里的是污染比较严重的原料初加工高炉冶炼部分。
2017的
夏天很热,然而走在七一位于秦岭厂区的公路上,我们感受到的是夏日难觅的阴凉。
抬眼望着郁郁葱葱的巍峨秦岭的山脊,满眼都是绿色。
我们认识到的工厂生产的样子在这里很难和传统印象认识的一致,由于是山区所有的厂房多式顺山而建,厂房就在公路边,这回我们看到的有院墙的工厂很不一样,虽然在山里但很开放,觉得还是释义。
随着工厂生产任务的转移,大多过去的厂房都处在闲置中,这些工业“遗产”如果能被再次利用用于旅游开发,应该是很好历史印记。
但我们在老七一厂区内感受到的是浓厚的历史回味中略显
沧桑还带有丝丝叹息,看着这些已经老旧的厂房设备,心中不免有种凄凉的感觉。
实在想不出就是这样老旧的工厂,依然在担负着具有战略物资属性的钛合金生产任务,而且还是中国最大的钛合金生产企业。
当然。
我们看到的是老旧厂区
的一部分,而全新的工厂已经在宝鸡高新区建成了。
宝钛在中国钛材市场的地位几乎是一统天下,可以说宝钛集团在中国的龙头老大的地位是很稳的。
自2004年以来,宝钛集团销售收入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递增;2010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8亿元;2012年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72.6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13年将向175亿元的目标迈进。
宝钛集团目前主要从事钛及钛合金材料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是中国最大、全球知名的钛材生产企业,是国内钛业生产的龙头骨干企业,核心产品以海绵钛及各类钛材为主,是国内第一大钛材加工企业,在国内航空和军工钛材等高端领域处于绝对垄断的地位。
为全球前三强的世界级一体化钛业公司。
公司的军工钛材的供应量占军工总需求95%以上,航空钛材供应量占国内采购的100%。
做为宝鸡人。
我们希望宝钛集团的未来能够有一个更加宏大的发展,要知道,宝钛可是宝鸡唯一具有世界级重要地位的稀缺资源研发生产能力的前沿工厂,它可是宝鸡的名片啊!原创者:秦岭山人、编辑:惜缘摄影:王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