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商场和超市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场和超市业态比较
近几年来,百货商场和超市(主要指大超市)的“联姻”,已引起业内外专业人士的关注。这种异乎寻常的业态延伸或称作业态变异,是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作用,还是这两个业态自身发展的内部规律所致?这两个业态的“联姻”,是否会产生有别于两者本身而又体现了两者本身的新的业态来呢?无论从理论或实践的意义上说,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去年末,首届中国零售业十大风云人物评选揭晓:深圳的徐刚和武汉的汪爱群,因成功实现了百货与超市相结合的零售模式而荣膺大奖。这项大奖的获得,再度引起业内人士对商场与超市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联姻”现象的关注。
一、商场和超市两种业态的比较
(一)百货的特性
百货商场是以经营时尚品、个性品为主的大型卖场,在英语中一般用“department store”来表示。意思是:不同类别的商品部门集合在一起的商店。现代百货主要经营钟表、服饰、珠宝等中、高档商品,由此决定了人们对百货的经营结构、购物环境、服务举措等方面都会有较高的要求。具体来说,百货商场应做到“五卖”,即:卖时尚、卖品牌、卖信誉、卖环境、卖功能。作为都市窗口的大型百货商场在领导潮流、引导示范、给予购物享受、改变消费观念等方面,具有其它零售业态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超市的特性
超市通常经营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购买周期相对较短的生鲜食品、日化用品等。在英语中,超市表述为“super market”,意味着顾客可以直接自由地选取所要地商品。采用开架式售货,开架、自选、便利、快捷是超市购物的主要特征。由于不断缩减经营成本,让利消费者,使得超市经营的大路商品的售价明显低于其它业态。“质优价廉”,是其赢得竞争的另一要旨。现在,超市已成为城镇居民选购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主要场所。
(三)百货与超市的不可替代性
由上可知,百货与超市在购物环境、产品范围、服务功能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百货提供的是时尚品位,超市给予的是物美价廉;百货倡导的是贵族式营运,超市则力主平民化经营;百货追求的是享受型购物体验,超市适应的是方便快捷的购物需求……如此种种,百货与超市在满足人们消费需求方面,是截然不同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既然如此,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百货与超市互相融合的局面呢?
二、商场与超市融合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一)百货在转型期进行的探索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百货商场在应对超市的大举进攻时,在对超市的优势进行分析后,一些颇具革新意识的百货商场在原有的卖场内部,划出一定区域,将原有的食品、日化、家
电部直接改造成超市模式继续经营。这种典型的“拿来主义”,在当时适应了消费者普遍认同超市开架式购物心理的需求。这种举措的推行,是我国传统百货在零售业发展的特定时期,进行积极探索、大胆尝试的明证。
(二)超市为获取更高的利润,进行品类延伸
“平价”一直是超市宣扬的最大卖点。当超市发展到一定阶段,超市间的竞争加剧,导致利润趋低。为了获取更高收益,超市将一些利润率较高的百货类商品引入店中进行销售,如服装、鞋帽、寝室用品等。虽然在超市销售的这些商品数量不多,但带给他们的利润却是相当丰厚的。
(三)为满足个性化经营的需要
当商业竞争上升到白热化阶段,百货与百货,超市与超市间的定位相同、品类趋同,商品组合雷同的现象,不断困扰着经营者们。如何使自己的卖场与其它同类企业区别开来,更好地吸引消费者呢?经营者们都在寻找可以实现个性化经营的要素。于是,无论是定位明晰的现代百货,还是人气旺盛的超市,纷纷开始尝试对原有业态的突破,它们利用自己较大的场地优势,引入其它业态。如专卖店、专业店等的引进,使原卖场的经营变得丰富多彩。
三、商场与超市结合的三种模式
(一)“商场+超市”模式,即:在现代百货商场内引入超市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包括两种方式:
1、百货经营管理的超市化。实行购销分离、集中采购、集中管理,是实现超市低成本运作的主要手段。它与我国传统百货的管理模式完全不同,在实践的运用中,确实有效降低了营运成本、提高了管理绩效。新兴的现代百货看到了这些优点,将之吸收到自己的管理体系中来,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现在相当多的百货商场已改用这套管理方式了。
2、百货经营模式的超市化。面对开得越来越多的超市,百货商场也开设了“店中店”式的超市,来扩大经营范围,以满足消费者同时拥有的多种购物需求。我们较为熟悉的深圳东门茂业、石家庄东购和武汉新世界百货,现在都是采用这种模式经营的。
(二)“超市+商场”模式,即:在超市里添加百货类的经营方式。如北京家乐福中关村店、上海的联华超市等。这种模式有三种表现形式:
1、品牌化经营。向消费者提供品牌推介,是现代百货的经营特色;如今,一些知名的化妆品牌相继在超市里了布下了展台。和百货的展台一样,品牌商还配备了自己的品牌导购小姐,对顾客进行商品讲解。
2、百货类商品经营。众所周知,传统超市以经营食品和日化用品为主;但是现在的大超市里,经营的百货类商品越来越多,其陈列区域越来越大。笔者在家乐福北京双井店看到,其主导的生鲜食品、日化用品的陈列仅为该店店面的1/3。
3、其它业态的补充。近年来,在超市中引入专业店、专卖店、休闲区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些以前在百货商场中常见的业态,现已堂而皇之地落户在超市。
(三)“综合商场”模式,即:直接将百货与超市,两种业态进行叠加。
在“综合商场”里,百货与超市分工不分家、各显本色地经营所属范围内的品类。这种模式可充分发挥出两大业态的优势。通过采用这种模式经营,武汉徐东平价广场和在西部地区实现成功连锁的湖南佳惠,都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四、百货与超市融合的适应性分析
(一)百货与超市融合的有利性
1、扩大消费需求。百货与超市的融合,扩大了原有业态的经营范围,满足了顾客多样化的购物需求,使它具有了类似购物中心的多种消费功能。
2、增加客流量。尤其是可以增加百货商场从周一到周五的客流量,以平衡一个星期的销售。
3、联动促销带动销售。百货与超市有着不同的促销周期和促销方式。在同一屋檐下的百货和超市,可以利用这种优势,扩大促销战果。
(二)百货与超市融合的警示性
1、百货与超市融合后必定带来经营品类的延伸,但如果原卖场经营场地有限,就可能导致经营品类“大而不全”、“品种单一”的局面。
2、百货与超市,两种业态本身的服务对象存在较大的差异。两者进行融合后,如不能很好地对两者的产品定位进行协调,会造成顾客定位不明,最终失掉成熟的目标顾客群。
3、百货与超市的并存,因两者的商品定价方式不同,因此,商家应尽量避免两者经营品类、品种的重叠,及由此引起的“同品同场不同价”的顾客投诉。
4、由于将百货与超市融合的商家越来越多,便有观点认为,此模式为业态发展的必然趋势。实则不然。近日有消息说,海南的乐普升就决定将其超市从商场内撤出。因此,企业对这种模式的吸收并用,应考虑到自身情况,因地制宜,不可照搬全抄。
(三)百货与超市融合的适应性
1、“综合商场”模式的适应性
(1)商业背景:适宜于设立在商业不发达地区。由于在这样的商业空白地带,商业竞争还未充分展开,当地或周边零售业还未实行对目标客户的细分(由于购买力有限,也不必进行过多的细分)。这种“综合商场”,现代百货的品质+品类商品的丰富+休闲娱乐的汇聚,可最大限度地汇聚人气。
(2)前期规划:应充分考虑经营场地、区域规划、业态设置等,相互之间的适应性问题。由于“综合商场”是将百货商场与超市的叠加,其商品的品类也应满足前两者的要求。现代百货的品牌应在200-300个;品类齐备的超市,其商品种类在5000-10000种;个性化的专业店、专卖店、休闲厅的设置等对经营面积有一定的要求。再加上各业态间的区域分割、业态组合等方面,“综合商场”的前期规划应考虑周全。
2、“商场+超市”或“超市+商场”模式的适应性
(1)商业背景:对商业区域的限制不高。无论是在竞争激烈的城区,还是商业不发达的市郊,这种模式都会有一定的市场。“商场+超市”或“超市+商场”模式的出现,都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