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合集下载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教案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教案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掌握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典章制度。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夏商西周2.第二单元:春秋战国3.第三单元:秦汉时期4.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5.第五单元:隋唐时期6.第六单元:五代辽宋夏金元7.第七单元:明清时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典章制度。

2.教学难点: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历史有哪些重要时期吗?这些时期有哪些重要事件和人物?(二)新课教学1.第一单元:夏商西周(1)讲述夏商西周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

(2)分析夏商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第二单元:春秋战国(1)讲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

(2)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发展。

3.第三单元:秦汉时期(1)讲述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

(2)分析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4.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1)讲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

(2)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5.第五单元:隋唐时期(1)讲述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

(2)分析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6.第六单元:五代辽宋夏金元(1)讲述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

(2)分析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7.第七单元:明清时期(1)讲述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

(2)分析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三)课堂小结2.强调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典章制度。

(四)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做好笔记。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教案5篇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教案5篇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教案5篇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教案1收复新疆教学重点:左宗棠收复新疆教学难点: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以及为此付出代价的必要性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以及最终的结果和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阿古柏侵占新疆学生阅读11页“导入框”和本目课文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根据13页地图,标明阿古柏入侵新疆的路线。

(“浩罕国”→喀什噶尔→天山以南→[北疆]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2、有人说阿古柏“一仆二主”。

请问他的“二主”是哪两个?(英、俄)其中哪个国家直接出兵占领伊犁?(俄)设疑过渡:如果你是清朝的官员,面临着新疆地区这么严重的危机,你会考虑怎么办?(先让学生合上课本,在小组里自由表达,然后要他们打开课本看看当时实际上是怎样处理这场危机的。

)左宗棠收复新疆学生阅读12——14页本目课文、“自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1、请学生扮演“李鸿章派”和“左宗棠派”,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主张及其理由。

2、如果你是左宗棠,你将怎样打败阿古柏?怎样收复新疆?(允许自由发挥)3、左宗棠打败阿古柏后,怎样处理伊犁问题?(没有直接与俄国交战,而是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同时在哈密设立“抗俄司令部”支持曾纪泽的外交斗争。

)1、他这样处理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正确。

首先,他根据不同的形势、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

对于较弱的浩罕国,取胜的把握比较大,就果断动武;对于较强的俄国,就尽量避免直接交战,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军事实力。

其次,伊犁是新疆的大门,如果不收回来,整个新疆就无安全可言。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悠久传统,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2.掌握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重点知识点,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2.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史3.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4.第四单元:世界古代史5.第五单元:世界近代史6.第六单元:世界现代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的重点知识点。

2.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的一些复杂问题,如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人物的评价等。

四、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讲解重点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2.采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脉络,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性。

(2)讲解重点知识点: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中国古代史的认识和感悟。

2.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史(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脉络,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性。

(2)讲解重点知识点: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和感悟。

3.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现代史的基本脉络,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性。

(2)讲解重点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土地改革、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历史事件。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中华文明的起源、夏商西周的更迭、春秋战国的纷争、秦汉的统一与发展等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文明的起源、夏商西周的更迭、春秋战国的纷争、秦汉的统一与发展。

2.教学难点: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华文明起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中华文明的起源(1)讲述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地的文明发展。

(2)分析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如农业文明、文字的出现等。

3.夏商西周的更迭(1)介绍夏商西周的建立与发展,包括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分析夏商西周的更迭原因,如政治腐败、民族矛盾等。

4.春秋战国的纷争(1)讲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如诸侯割据、战争频繁等。

(2)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包括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主张。

5.秦汉的统一与发展(1)介绍秦朝的统一与秦朝的政治制度,如中央集权、郡县制等。

(2)讲述汉朝的建立与发展,包括文景之治、汉武帝的改革等。

6.课堂小结7.作业布置(1)熟记本节课的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遗迹。

2.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邀请历史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

重难点补充:1.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教师展示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等遗址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从这些图片中发现什么共同点?”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有这么多的思想流派出现吗?”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补充:“这是因为那个时期诸侯割据,各国君主为了富国强兵,需要各种思想来指导治国,这就促进了思想的多样性和活跃性。

中华书局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 原始社会 教案

中华书局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 原始社会 教案

第1课原始社会氏族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教学难点人类怎样从猿到人进化而来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原始社会知识目标:知道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代表、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知道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特点。

技能目标:理解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的原因及后果。

情感目标:科学地看待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导学预习5分钟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人类起源神话,比如我们中国流传女娲造人说,而西方盛行所谓的上帝造人说。

这些都终归是神话传说,没有科学根据,那么科学的人类人类起源论是什么?我们学习了第一课人类的形成就清楚了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随堂检测、35分钟2.自主学习10分钟(用10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一、人类的起源1、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使用天然石块、木块做工具,还属于,其生活地点是。

2、正在形成中的人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最终与猿类分道扬镳,出现了完全形成的人,人类大约是在前形成。

3、我们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哪四个进化阶段?我们中国的元谋人,北京人,丁村人和山顶洞人分别属于哪个进化阶段?4、当今世界上的黄、白和黑种人这三大人种是在什么进化阶段出现的?形成的原因是?二、氏族社会: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分为氏族和氏族两个时期。

其共同点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公有制。

不同点是:。

2、父系氏族后期,由于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出现了制和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3、合作交流15分钟完成教材P3的“思考与讨论”精点点拨:1、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为古猿学习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大脑发育提供了可能,是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而火的使用是古猿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变之后产生的,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并非决定性变化。

2、氏族社会的解体可利用图示去理解:4.随堂检测10分钟1、广袤富饶的非洲大陆是黑人的故乡,也是人类的发祥地,约300万年前,生活在这里的早期人类是:A、印尼爪哇人B、南方古猿C、尼安德特人D、克罗马农人2、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是:A、原始人群B、氏族社会C、奴隶社会D、封建社会3、人类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A、使用天然工具B、能直立行走C、会制造工具D、能采集果实4、世界三大人种不包括:A、白色人种B、黄色人种C、棕色人种D、黑色人种5、导致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B、进化阶段不同C、体貌特征不同D、封建社会生活习俗不同6、材料一:人类的生产工具十分原始,物质匮乏,人们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

初中历史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原始社会》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原始社会》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原始社会》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大致了解人类的形成历史,包括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等相关史诗。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上各个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好坏之分。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起源地,中国也是其中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培养学生的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学情分析
本课从科学角度分析了现代猿类和现代人类有一个共同的祖先,那就是古猿。

人类是通过劳动和自然进化由类人猿发展来的。

不同人种是在人类起源后,在迁徙过程中随着环境的变化逐步形成的。

人类最早出现的社会组织是母系氏族社会,以后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人类不断向前发展。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类的起源、人种的形成
教学难点:氏族社会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故事导入:1、女娲造人
2、上帝造人
2【讲授】一、人类的起源
1、南方古猿。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5篇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5篇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5篇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美国独立后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南北战争的性质、意义。

2、识记《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了解林肯的主要活动3、分析美国内战的爆发是两种经济制度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4、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与内战爆发的关系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明标出示美国诗人惠特曼写的一首诗篇《啊,船长!我的船长啊》,这首诗用以悼念美国的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总统,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他为什么会受到美国人民如此高的评价?教师板书,学生阅读学习目标。

(1、知道美国独立后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2、识记《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3、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自学质疑(学生自学课文,填写下列问题,不会的问题注意标记。

也可参考自主测评)1、1860年11月,主张的共和党候选人当选总统。

2、内战初期,北方屡屡失利,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扭转了战局,加速了北方军事胜利的进程。

3、年7月,联邦军在东线取得的胜利,1865年4月,联邦军攻陷,南方军投降,持续年的内战宣告结束。

4、经过内战,美国废除了,解决了,维护了,为扫清了道路,并为奠定了基础。

(三)交流、展示、点拨(组内交流,师生互动;每小组推一名代表竞答,其他组同学修正、补充,教师点拨。

)1、与小组同学一起尝试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要求:每人提出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困惑;对于同学提出的问题,小组其它成员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请与小组同学共同讨论下面的问题:(出现历史背景教师必须讲清)⑴美国两种经济制度在哪些方面存在矛盾?(学生能找出五方面的矛盾,但不能理解原因)⑵如果历史允许假设,那么假设1860年林肯落选,没有成为美国总统,你觉得美国南北战争还会发生吗?黑人奴隶制度又是否会被废除呢?(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选择战争不会爆发,说明没有理解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⑶林肯为什么成为美国人民爱戴的总统?3、展示点拨:1、南北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2、可参考导学案的知识链接,再做解释3、无论林肯是否当选,战争依然会发生,黑人奴隶制度也一定会被废除。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模板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模板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模板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知道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欧庄园的管理情况、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等基本史实。

一起看看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欢迎查阅!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知道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欧庄园的管理情况、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等基本史实过程与方法:通过西欧庄园里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以及庄园的管理,分析西欧庄园的特点;通过小组讨论,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接受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西欧庄园的特点教学难点: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农奴阿布拉黑的一天(片断)在领主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

他驾着一队耕牛稳步行走,把土地梨成整齐的田垄、田沟。

春光明媚,令人神清气爽,但阿布拉黑头脑中经常出现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会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

阿布拉黑脑海里也会浮现修道院长和其手下僧侣的形象,他们穿戴着干净的衬衣、衬裤、兜帽、长袜、暖袍和羊皮手套。

僧侣每年都领取新衣服,而阿布拉黑却没有衣服可换,依旧穿着污迹斑斑的长上衣和绑腿,甚至它们破旧不堪。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西欧庄园》,走近西欧中世纪的庄园生活。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1.展示:《庄园图解示意图》2.教师讲述:“典型的庄园”包括着一个农村和周围的田地。

但是普通的庄园,并不如此整齐。

较大的庄园往往包括着几个农村,小的庄园有的只占着一个农村的一部分。

庄园的土地是封建领主所有,而直接生产者的农民通过各种地和形态,从封建领主的手中取得占用一部分土地的权利,进行个体生产。

3.学生自主学习:在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人在庄园里土地是如何划分的提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历史中华书局九年级上册《古代东西方的冲突和交往》教学设计

历史中华书局九年级上册《古代东西方的冲突和交往》教学设计

第8课古代东西方的冲突和交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希波战争的历史,了解希腊取胜的原因;了解亚力山大东征的过程及影响;学习马可波罗在中国的生活和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战争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训练学生全面认识历史和评价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积极维护人类和平的愿望,并能对战争的后果做出比较客观的价值判断。

教学重点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马可波罗来华。

教学难点东西方之间的战争和和平交往对世界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当今世界上最盛大的运动会吗?你知道其中有一项重要的体育比赛叫马拉松长跑吗?你知道它的长度吗?你知道他的来源吗?一、自主学习1、公元前年,波斯帝国入侵希腊。

爆发,它是古代东西方之间的第一次大冲突。

战争前期,希腊先后在和中以少胜多打败波斯军队。

公元前449年,和波斯帝国签订和平协定,成为地中海霸主。

2、当希腊城邦衰落之际,希腊北部的强大起来,公元前334年,率部开始东征,灭亡了波斯帝国,侵入河流域。

公元前325年,建立地跨、、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

3、约1271年,威尼斯人随同他的父亲和叔父前往中国,在受到元世祖的盛情款待。

此后他侨居中国10多年,访问了许多城市和地区,回国后口述著成《》一书,介绍了当时中国的情况,该书是第一部向西方介绍中国的著作,从而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与向往。

4、古代发明了表达数字的0-9十个符号和定位计数的十进位法,改进和推广了印度人的数字系统,并把它传到了欧洲,被人们称为。

二、合作探究1、(课本)就实力而言,希腊城邦与波斯帝国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为什么希腊人能取得希波战争的胜利?(结合史实分析)(理解)原因:希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军队组织优越,更主要的是希腊进行的这场战争是正义的解放自己的战争。

2、假如你是亚历山大大帝手下的一名将军?地跨亚非欧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建立后,请你下一篇战争回忆录。

中华书局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中华书局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中华书局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教案,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大学教案、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教案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lesson plan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junior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university lesson plans, other lesson plan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lesson plans, stay tuned!中华书局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历史的教学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考查历史思维能力,淡化纯知识、纯记忆的内容。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教案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教案

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一起看看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教案!欢迎查阅!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教学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代埃及。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1.展示国际空间站拍摄地球夜景:尼罗河岸灯火通明2.材料展示:古代埃及诗歌《赞美尼罗河》: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你滋润了太阳神赋予的土地,养育着所有的人民,让我们在干涸的沙漠里畅饮!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3.教师提问:(1)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

提示:尼罗河是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

(2)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提示: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

(3)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提示:便于航行。

4.教师小结: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而其平缓的河水以及盛行风又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这些有利条件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希腊和罗马教案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希腊和罗马教案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希腊和罗马教案第一篇: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希腊和罗马教案第3课古代希腊和罗马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爱琴文明;斯巴达和雅典;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全盛时期的雅典);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及国家性质;布诺战争;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罗马帝国的建立;罗马兴衰; 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比较斯巴达和雅典的不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

(2)罗马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和罗马帝国的演变。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的繁荣是建立在奴隶制经济的基础上的。

(2)罗马帝国建立后,由于内战停止,政局稳定,出现了“罗马和平”时期。

说明社会安定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评价任务任务1:在《古代希腊》地图上找到爱琴海和克里特岛。

(检测学习目标1)任务2:模拟伯利克里时代的生活历程。

(检测学习目标2)任务3:在《罗马帝国》地图上指出迦太基,地中海,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

(检测学习目标3)3重点难点学习重点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帝国的兴衰学习难点罗马帝国兴衰的过程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导言框中的“木马计”故事导入,增强趣味性。

讲授新课:一、古代希腊1、开始讲授新课时,先出示《古代希腊》地图,扼要介绍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点明亚非文明古国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是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腊文明发源于海洋,是一种海洋文明。

2、爱琴文明教材用小字作了简单介绍,让学生阅读,指出爱琴文明是希腊文明的发源地。

3、希腊城邦的出现,讲清二点:(1)希腊奴隶制国家的形式是出现一系列城邦国家,城邦是以城市为主体形式的国家,这与古代亚非奴隶制国家不同。

(2)雅典是古代希腊城邦国家中的典型代表。

结合雅典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分析雅典城邦共和国的特点:境内多山,气候温润,不宜经营农业而适于种植橄榄、葡萄等经济作物;邻近海洋多天然良港,海上贸易发达,这使雅典的工商业发达,由此还可适当联系亚非文明古国发源于大河流域,因此以农业经营为主,这说明在古代地理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方式影响重大,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明类型。

中华书局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范文

中华书局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范文

中华书局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范文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中华书局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中华书局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教堂,学生要知道西域的地理位置;了解张骞通西域、班超经营西域;丝绸之路对中外交往的作用;汉与日本朝鲜交往的史实。

通过观察书中的《张骞通西域路线示意图》、《丝绸之路示意图》,在看图中引导学生注意图例的运用、识别地理方位、线路走向等,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的技能。

2.通过学生设计汉武帝招聘勇赴西域人才的诏书、结合《张骞出使西域图》设计情景对话、比较张骞班超共同点等活动锻炼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整理、归纳技能和运用材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从张骞、班超的经历可以看出有作为的人都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面对困难锲而不舍的顽强斗志。

教育学生只有有信心、恒心才能取得成功。

通过秦汉中外交往的史实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我们应该为辉煌的中华文明骄傲自豪。

教学重点: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丝绸之路教学难点:丝绸之路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导入:出示《汉初疆域》〈汉强大时的疆域〉让学生比较两副图在领土范围上的不同。

为什么到汉朝中期西汉疆域扩大了,而且主要集中在北方和西方。

这就是今天要了解的内容。

讲授新课:一、张骞出使西域1.汉初的西域汉朝玉门关、阳关往西,今天新疆以及和新疆相邻的中亚各国,统称为西域。

这里有三十六国之多。

这些国家大多人数很少,最多的乌孙人口是36万。

这里的居民有的经营农业,有的从事畜牧业、各国语言不同、各自独立。

西汉初年,匈奴势力伸展到西域,征服了西域各国。

2.张骞出使西域提问(1)匈奴是如何统治西域各国的?举例说明。

(2)西汉初年西汉政权与匈奴关系如何?(3)匈按控制西域对西汉有什么影响?(4)西汉与西域是否存在共同的利益?匈奴贵族在征服西域的过程中,对待当地人民十分残暴。

中华书局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模板

中华书局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模板

中华书局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模板历史学研究的对象——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等,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历史运动事实和过程,——作为历史存在,是客观实在的东西,它不以历史认识者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具有客观实在性和真实性。

一起看看中华书局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欢迎查阅!中华书局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雅各宾派专政;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法典》等基本史实过程与方法: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综合起来,培养学生独创、灵敏的思维品质;从多种角度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历史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法国大革命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重大意义和历史作用;通过对拿破仑帝国败亡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明确战争的性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人权宣言》;拿破仑帝国教学难点:雅各宾派专政的特点与作用;对拿破仑的评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也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双城记》?《双城记》描写的是法国大革命前后发生在巴黎和伦敦的故事,它展现了法国大革命在历的进步性,同时也反映出法国大革命的进程是激进的,很多无辜的人受到伤害。

历史真如《双城记》描述的那样纷繁复杂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去探寻它的真相,看看法国大革命究竟是一场怎样的革命?它又带来了哪些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法国大革命的背景1.革命背景分析:(1)革命前尖锐的阶级对立——政治原因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比英国革命要晚大约一百五十年,当英国已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并开始工业革命的时候,法国还处于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时期,阶级关系处于十分尖锐的对立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书局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历史学研究的对象——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等,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历史运动事实和过程,——作为历史存在,是客观实在的东西,它不以历史认识者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具有客观实在性和真实性。

一起看看中华书局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欢迎查阅!
中华书局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雅各宾派专政;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法典》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综合起来,培养学生独创、灵敏的思维品质;从多种角度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历史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法国大革命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重大意义和历史作用;通过对拿破仑帝国败亡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明确战争的性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权宣言》;拿破仑帝国
教学难点:雅各宾派专政的特点与作用;对拿破仑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也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
——《双城记》?
《双城记》描写的是法国大革命前后发生在巴黎和伦敦的故事,它展现了法国大革命在历的进步性,同时也反映出法国大革命的进程是激进的,很多无辜的人受到伤害。

历史真如《双城记》描述的那样纷繁复杂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去探寻它的真相,看看法国大革命究竟是一场怎样的革命?它又带来了哪些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1.革命背景分析:
(1)革命前尖锐的阶级对立——政治原因
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比英国革命要晚大约一百五十年,当英国已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并开始工业革命的时候,法国还处于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时期,阶级关系处于十分尖锐的对立状态。

它表现为:法国社会被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他们占人口总数不到1%,但却占有全国土地数量的2/3,并不承担任何纳税义务。

而广大的第三等级却承担着国家的赋税和其他封建义务,尤其是工人、城市平民和广大农民,生活困苦不堪,他们强烈要求改变生活状况。

尖锐对立的阶级关系,使法国社会如同到处堆满了干柴,随时都有爆发革命的可能。

(2)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专制统治的矛盾——经济原因(根本原因)
18世纪下半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很大发展,纺织业、冶金业和采矿业的发展最为迅速,其发达程度居欧洲大陆首位。

对外贸易也得到迅速发展。

但封建专制统治却成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其表现为:封建政府不断提高税收;全国各地关卡林立;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

对此,资产阶级十分不满,他们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取消封建特权,反对专制统治。

(3)启蒙运动的影响——思想原因
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出现和广泛传播,为法国大革命和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作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

综上所述,18世纪晚期的封建王朝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意识方面,都已经出现全面危机,专制统治已成为法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封建王朝的统治危机,使它无可挽回地陷入了绝境,这不仅削弱了它的统治力量,也为法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目标导学二:法国大革命的过程
1.导火线:财政危机引发的三级会议召开.
2.法国大革命的过程:
(1)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爆发):大资产阶级掌权;颁布《人权宣言》
①《人权宣言》体现了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自由”“平等”的口号,具有进步意义。

②《人权宣言》明确保障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本质。

(2)建立共和国(吉伦特派):处死国王
①法国一开始并没有废除国王,而是结束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保留了君主统治;
②法国革命是一个前进过程;
③人民群众是法国革命的主力军。

(3)巴黎人民起义(雅各宾派):法国大革命高潮
①雅各宾派在革命危急关头掌握政权,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稳定了法国的局势,把大革命推向了高潮。

但其政策存在负面作用,用恐怖政策消除异己,成为最终垮台的原因。

②雅各宾派统治被__只代表了法国大革命高潮的结束,而不是资产阶级的失败。

(4)拿破仑发动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3.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1)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2)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

(3)法国大革命的彻底性为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目标导学三:拿破仑与法兰西第一帝国
1.拿破仑的活动
初露锋芒——政变夺权——建立帝国——颁布法典,对外征战——远征失败,被迫下台
1799年——1804年——————————————————1814年
2.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性质——代表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利益的政权
3.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1)对内政策:颁布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将革命成果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2)对外政策:打击反法同盟——前期是具有正义性质的民族战争,后期变为军事侵略。

4.拿破仑帝国覆亡的原因
(1)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及战争使法国国内矛盾激化;
(2)欧洲大陆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产阶级力量。

5.评价拿破仑
(1)拿破仑保留了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成果,并通过战争的方式把法国革命的成果推广到欧洲其他地区,使资本主义文明得以在欧洲传播——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2)拿破仑后期战争变成了侵略性质,损害了其他国家人民的利益,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三、课堂总结
跌宕起伏的法国大革命已经过去200多年了,断头台成为酒吧的摆设,拿破仑长眠于荣军院,但《人权宣言》将永远铭记着自由、平等和民主,《法典》早已成为欧洲各国民法典的蓝本。

与其说拿破仑帝国是法国大革命的继续,不如说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脚步将永不停歇。

现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依旧充满着激情,但是面对欧债危机,法国该何去何从?我们将拭目以待。

板书设计
1.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2.法国大革命的过程
3.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4.拿破仑与法兰西第一帝国
中华书局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
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讨论: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初步培养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
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
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

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

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

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

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

这是日本武士崇尚
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

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
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
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