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中的运用研究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中的运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f98ff6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e.png)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中的运用研究一、本文概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中的运用研究》是一篇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与发挥的文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指导我们认识社会、理解社会、改造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系统阐述,结合具体实践案例,分析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情况,以期对提升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实践水平,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进行概述,包括其历史背景、理论框架和核心原则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各个领域中的实践应用,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
通过对这些领域中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文章将揭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独特优势和有效性。
本文还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运用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社会实践问题不断涌现,这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运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文章将对这些挑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推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中的运用研究》旨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系统阐述和实践分析,为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们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
它认为,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因此,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紧密结合实践,从实践中获取第一手资料,以此为基础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学习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b772e3a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3.png)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学习心得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门重要的理论学科,在我个人的学习过程中,对于我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我深刻理解到了其对于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以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
下面将结合我的学习心得,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分享。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则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学习对于深入理解这两个基本理论是至关重要的。
在学习过程中,我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参与学术讨论,逐渐理解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全面性、矛盾性和发展性,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这些理论为我认识和分析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思路。
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学习与实践1.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理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种系统的、科学的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论体系,对于正确进行社会科学研究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社会科学方法论,我认识到科学研究应该具备客观性、系统性、历史性等基本要素。
同时,系统地学习了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如问题提出、调查研究、数据分析、结论推理等,为我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2. 实践中的应用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理论上的认识,更是为了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应用。
通过参与实际的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学会了如何制定合理的研究目标和问题,如何设计科学的调查方法和实施方案。
在实际研究中,我学会了如何搜集和整理大量的数据,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以及如何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等。
这些实践经验对于提高我在社会科学研究上的能力非常有帮助。
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应用前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重要的学科与思想体系,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c20ce617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1f.png)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经过实践经验的科学方法论。
把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及社会矛盾分析法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旨在探索高中语文教师教学与高中生学习的更好路径,使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运用更加广泛与深入。
通过举例分析,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高中语文教学是有帮助的。
它不仅可以促进教师的教,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高中语文教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汲取前人智慧、与时俱进、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科学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广大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个体的进步,都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与极强的普适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椎(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1]语文课程中的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
因此,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是适用的。
一、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现实的人’构成的,社会历史是‘现实的人’的活动过程,要研究社会,就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
”[2]。
由此可知,社会主体研究方法要求我们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把人置于研究的中心位置。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离不开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与社会主体的发展息息相关。
语文教育是“社会主体——人”的教育,具有育人的优势。
因此,社会主体研究方法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案、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在设计教案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进行设计,即要考虑到学生当前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进行学情分析。
进行学情分析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3df62ba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f.png)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科学的、系统的、实践的研究方法,对于指导社会科学研究,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复杂化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和挖掘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当代价值,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本文首先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进行概述,包括其历史背景、理论来源、主要内容和特点等。
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分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还将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当代的价值体现,包括在指导社会实践、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当代社会的应用进行实证分析,以进一步验证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要义,进一步推动其在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为构建更加科学、全面、深入的社会科学研究体系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内容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一观点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即要深入剖析社会现象背后的物质利益关系,理解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理解社会历史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工具,强调了社会科学的阶级性和历史性。
阶级分析方法:阶级是马克思主义分析社会结构和社会变革的基本范畴。
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我们从阶级的角度去分析社会现象,理解不同阶级的利益诉求和社会地位,揭示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这一方法对于理解当代社会的阶级结构、阶级关系以及阶级斗争的新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观点:马克思主义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附: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b2641e6f1ed9ad51f01df259.png)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概述引言:要概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就必须搞清楚社会科学的含义、范围及其界定等;就必须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性质,内容及其意义等;就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应用于历史的具体的中国实际;就必须客观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评价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理论。
本论文将针对以上四个方面分别论述。
一、关于社会科学的认识科学是人类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具有客观性、系统性、普遍性、实证性、开放性等特点。
英美强调三分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强调两分法: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在中国社会科学的范畴指广义的人文科学。
(一)社会科学的性质及界定社会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各学科总体或其中任一学科。
如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主要是当代),政治学研究政治、政策和有关的活动,经济学研究资源分配。
广义的“社会科学”,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统称。
社会科学大体上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
在20世纪晚期,行为科学这一术语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人们称之为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
那些喜欢采用这个术语的人之所以这样做,部分是因为可以把上述这些学科与一些也属于探讨人类行为的学科像体质人类学和语言学等更为密切地联系起来。
[1](二)社会科学的特点社会科学的特点,我采用的是百科收录的观点,其他不同之处略有补正。
1、复杂性。
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社会事物(或社会历史现象)一般都是非常复杂的,它们受众多自然和社会变量的制约,而这些变量之间往往又是彼此相关的、非线性的关系。
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一般都具有自我组织、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能力;社会事物的产生往往由偶然的事件或个别人物作为导火索,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模糊性.2、依赖性。
一般社会事物都是建立在众多自然事物的基础之上,或者与众多自然事物相联系,因此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往往涉及众多自然科学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状态。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65d8e9123169a4517723a3c4.png)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实践指导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在方法论上的体现。
它不仅仅体现在哲学层面也深深融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
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观察、研究、处理社会历史问题及现实问题,会为研究者提供唯物辩证的正确判断。
经过一段时间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学习,我也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发现许多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包含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发放以及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
以上方法集中起来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实践基础、辩证思维、主题活动、世界眼光。
以下分述这四方面的对于我实际工作和学习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实践基础”的实践指导意义“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
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也就是说“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和主体,正如我说学习的专业——企业管理,这也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主体也是对企业发展过程产生的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提炼出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的管理理论,升华成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
简而言之,也就是人们在长期的企业管理实践活动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找出客观规律,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再将这些经过实践得来的宝贵理论财富返回到实际企业管理工作中,去解决存在的问题,然后周而复始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
在工作中,“实践”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
我目前从事的教学管理工作,除了许多常规工作可以从既有的教学管理政策和文件中,找到规范的工作流程以外,更要面对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情况。
教学不是死板的“填鸭工程”,随着我国高教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以及社会进步所需的知识体系和人才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要不断地更新改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社会培育出适合社会的人才。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农村养老服务的运用研究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农村养老服务的运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7dbc52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12.png)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农村养老服务的运用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养老服务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解决农村养老服务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农村养老服务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本文首先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概述,阐述其在我国农村养老服务研究中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养老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如养老资源匮乏、养老服务质量不高、农村老人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等。
接着,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等角度,对农村养老服务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系列解决农村养老服务问题的策略,包括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加强农村老人精神关爱等。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农村养老服务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农村养老服务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借鉴。
本文旨在通过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为我国农村养老服务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路径,以促进农村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提高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方法和原则。
它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科学的客观性。
它认为,社会科学研究必须遵循客观事实,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农村养老服务的研究中,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农村养老服务的实际情况,把握其发展的客观规律,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注重社会矛盾分析。
它认为,社会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系统,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农村养老服务的研究中,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关注农村养老服务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为改善农村养老服务提供科学的依据。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6da368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9.png)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和操作指南。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是指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观、方法论和实践理论运用到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指导人们进行科学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的活动。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世界的认识和改造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是有局限性的,受主观能动性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需要通过实践不断地改造和完善认识,以求对客观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认识可以促进对客观世界的改造,通过改造世界来证明认识的正确性。
这就形成了认识和改造相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的。
唯物史观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规律的整体,其发展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
辩证唯物主义从方法论上要求我们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善于分析和发现具体问题的本质和矛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明确问题的全貌,把握问题的本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强调历史的发展是由人民群众在不断的斗争和实践中逐步改造和创造出来的。
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实践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使我们认识到只有不断的参与社会实践,才能真正发展我们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以上理论基础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的方法和途径。
(一)科学实践和实践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通过实践不断地检验和修正认识,才能使我们的认识更加科学和真实。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现实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bdf303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f.png)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旨在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思想指导。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种独特的科学研究方法,其现实意义不仅在于理论方面,更在于实践方面。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要求我们研究社会现象时,必须全面而深入地剖析社会现象中的各个方面,从而把握本质规律,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这对于我们认识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运行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人类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巨大系统,其中亿万个人在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通过社会形式的思想,帮助我们辨识出不同社会现象的本质,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指导社会科学研究,通过反复的实践和理论创新,揭示出人类社会的规律性。
2、在理论上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方法,使我们辩证地看待社会现象,并在从容面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挑战时能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在思想上保持坚定,并为合理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帮助。
3、在学术领域中揭示研究的内在规律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科学方法论的必要性和实践性,使研究者对研究的目的、对象、方法和结论的关系更加明确,从而有效地揭示出研究的内在规律。
在学术研究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可促进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术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二、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论意义为实践提供了指导,而实践则进一步验证和丰富了理论。
这种辩证关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实践意义。
1、提高社会科学研究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实践的根本性和观察的重要性,鼓励研究者要深入实践、熟悉实践、把握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学术工作的实际指导意义,提高社会科学研究的实用价值,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支持。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及现实运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及现实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cfa74f1684254b35effd3475.png)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及现实运用摘要:随着中国的国门越开越大,人们的经济条件不断提高,文明程度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提升。
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在不同的时期,人们的认识是不同的。
马克思主义为人们提供了认识社会历史的正确的方法论,理解掌握该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对人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原则一、前言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都离不开方法。
在当今这个复杂的世界里,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有些问题是史无前例的,没有解决办法供人们参考,此时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去着手解决具体问题。
[1]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方法论,是个多义词,它总共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主要解决“该怎么办”的问题,是一种工具,更可以称之为一门技巧和学问。
[2]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其中有许多具体的方法。
[3]这个科学的方法论的运用包含着五种基本原则,每一种基本原则都是领导集体以及所有公民所不能忽视的。
(一)客观性原则所谓客观性原则,就是要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理解事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主要的标准就是实践,做任何事情要去坚持这一原则。
普罗泰戈拉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
这种掺杂着主观的成分去看待万事万物乃至整个宇宙,必定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
(二)主体性原则人们在考察事物时,要遵循万物的本质。
但是要从主体的角度去考察社会客体,从人本身的真善美的要求出发。
同时不能忽视真理与价值之间的内在关系,充分体现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三)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要求人们考虑事物一定要兼顾全体,赋予社会宏观背景。
目前为止,马克思给出了比较完美的解决两者之间矛盾的办法:把集体放在第一位,集体能保障公民利益的集体。
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都不容忽视,各个发展进程要去有效的联系起来,运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变化。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案例分析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3aa2f1d4431b90d6c85c7b8.png)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案例分析经管院管理科学与工程摘要:学会阅读、学会思考是培养研究能力的开始。
培养学生学会阅读能力,是从“借用竞赛、图片、地图、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组织互动教学,培养学生认读、解读能力”两个层面来形成。
通过兴趣产生机制分析,“双主作用”对兴趣培养作用的理解,通过互动教学对培养学生认读、解读能力的意义分析,以及结合教学案例的实践来初探“组织互动教学,培养学生认读、解读能力”的观点。
从而说明了培养学生学会阅读的观点。
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是以“创设情景,推崇批判思维,让学生学会质疑”和“营造安全性的教学环境、多采用质疑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解惑能力”两个层面来形成。
通过对学习过程的认识,提出“创设情景,推崇批判思维”对学会质疑的作用,并运用教学案例实践说明它的合理性。
结合安全保证的教学环境理论对培养学生解惑能力情感的作用分析,以及用其他教学案例来进一步证明;接着,通过对质疑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理解及它们对培养学生解惑能力的影响分析,再结合实际情况来佐证。
关键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案例分析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与习惯,而不是光学会死记硬背,也不是“以读代答”、“以抄代答”,不作任何的思维加工的做无用功的学习。
因此,学生的学习方法需要发生质的变化,其中学会阅读,学会思考是社会学科适应开卷考试、适应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学习方法,它们贯穿于学生终身学习的过程之中。
基于这种认识,进行了初一社会学科的学会阅读,学会思考的学习方法指导的探索。
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社会科学研究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是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学习之母。
曾经有人统计,人生学习时间的90%都是用于阅读。
一个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对他各方面的学习会有重大的影响,一个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其学习能力也应该是较强的。
据心理学阅读能力理论表明,阅读并非生来就会,而是要经过训练才能形成和提高。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对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对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b439da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1c.png)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对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研究社会发展及社会问题的学科。
它不仅具有理论深度和革命性,而且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对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突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发展演变而来的,社会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规律。
阶级斗争则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推动力,社会矛盾的激化促进了社会变革的发生。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原理1. 阶级分析原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过对社会阶级结构的分析,揭示了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它指出,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变革的原因。
因此,要实现社会进步和发展,就必须处理好阶级关系,减少阶级矛盾,推动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实现。
2.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之一。
它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变化,而社会关系的变化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确定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实践基础原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强调实践基础原理,认为实践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为检验的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指导作用1. 社会批判和社会改革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过对社会的批判,揭示了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原因。
它从经济基础、阶级关系、意识形态等方面剖析社会问题,为社会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思想指导。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批判,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和推动。
2.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强调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浅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中国画中的应用
![浅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中国画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e8fc2b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ac.png)
浅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中国画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起到了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强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矛盾运动规律和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在中国画的创作中,艺术家们通过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注重描绘社会矛盾和历史发展的规律。
他们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入研究,在作品中体现社会中存在的矛盾,传达出对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期待。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中国画的社会批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强调对社会现象和社会制度的批判性分析,通过揭示社会的本质和矛盾来促进社会变革。
在中国画的创作中,一些艺术家用犀利的笔触展现社会的丑陋和不公,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引发观众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反思,促使社会意识的觉醒和社会进步的推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中国画的社会实践中起到了引导和推动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的真理来自于实践,强调理论要贴近实际。
在中国画创作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其中一项重要原则。
通过与社会实际情况的结合,中国画创作者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框架和思考方式,使中国画的社会意义得以更好地体现。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中国画的审美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审美活动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审美是一种文化现象。
在中国画的创作中,艺术家们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念,强调中国画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
他们注重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汲取充分的艺术灵感,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创造出更具有社会价值和艺术魅力的作品。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中国画的应用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在创作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在社会批判中发挥作用、在社会实践中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以及在审美实践中发挥作用。
这些应用使中国画能够更好地传达社会信息和观念,促进社会变革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67f187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14.png)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和途径的总结和概括。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文将结合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原理,探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其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方法,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认识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具有批判性、历史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征,是一种全面的、系统的、辩证的认识方法。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主张对社会现象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历史的分析,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现象,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注重对社会现象进行历史发展的分析,坚持把社会现象放在其历史发展的背景下来研究。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和改造的实践活动。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要求我们对社会现象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中,我们要根据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现象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深入了解社会矛盾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要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认识社会现象。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中,我们要根据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社会现象进行历史的分析和研究,发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科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注重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中,我们要注重实践对理论的指导和检验,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从实践中获取认识和理论,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b399ad93a5e9856a5712605e.png)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实践指导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在方法论上的体现。
它不仅仅体现在哲学层面也深深融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
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观察、研究、处理社会历史问题及现实问题,会为研究者提供唯物辩证的正确判断。
经过一段时间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学习,我也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发现许多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包含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发放以及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
以上方法集中起来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实践基础、辩证思维、主题活动、世界眼光。
以下分述这四方面的对于我实际工作和学习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实践基础”的实践指导意义“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
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也就是说“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和主体,正如我说学习的专业——企业管理,这也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主体也是对企业发展过程产生的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提炼出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的管理理论,升华成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
简而言之,也就是人们在长期的企业管理实践活动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找出客观规律,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再将这些经过实践得来的宝贵理论财富返回到实际企业管理工作中,去解决存在的问题,然后周而复始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
在工作中,“实践”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
我目前从事的教学管理工作,除了许多常规工作可以从既有的教学管理政策和文件中,找到规范的工作流程以外,更要面对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情况。
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百三十二
![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百三十二](https://img.taocdn.com/s3/m/370172ba4b73f242326c5f0b.png)
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社会主义科学方法论作为社会描述和说明、社会预见、社会理解、社会反思、社会批判和规范、社会创新和变革的工具。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者和践行者,我们要明白它既是论方法,也是方法论,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应该这样践行:
1.尊重客观性:我们在认识社会、学术研究以及从事行政时应赋予万物存在的价值,以客观的角度认识问题、对待问题、解决问题;
2.坚持具体性:始终贯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念,不能凭借经验主义,一概而论地处理所有问题——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活的灵魂;
3.弘扬发展性:在践行途中不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理论,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使方法论维持先进性。
4.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现今社会发展进程加快,人心也越来越浮躁,这对于践行方法论时不利的,但精神基础不是教义,而是方法,社会应起到践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人文教化的带头作用,营造良好的外界环境氛围;
5.正确对待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我们的践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不应对其他的方法论有排斥心理,而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浅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浅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23b478f0a32d7375a5178059.png)
浅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摘要: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一直以来都是指导着我们党走正确路线的思想理论,其中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在社会实践中经常被运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继承人类社会认识史上的一切积极成果,克服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根据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而加以变革,开启了科学认识社会的新时代,坚持客观性、具体性、整体性、发展性、主体性原则。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实践1.前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在汲取了传统的社会研究方法论的基础之上产生的,但它又高于一般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它的社会实践观是以往任何一种社会科学方法论都不具备的。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本质的特征,而实践又是历史的、社会的活动,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物质活动,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社会实践理论基础。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基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发展起来的,它完全继承了人类在社会认识史上积极成果,成功地解决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中遗留的历史问题,并且能够根据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加以创新变革,对于科学认识社会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对人类的发展,也是向前迈了一大步。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第一,要坚持遵守客观性、具体性、整体性、发展性、主体性原则。
第二,纵观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实践,实践是一个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这就要求人们在对社会进行研究时,必须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本的中心点,通过实践的手段,展现出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通过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理论,达到实践的具体与历史相统一的目的,同时还能做到反对所有离开实践活动研究历史的个人主观主义思想。
当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参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实践观,除了向我们展示如今社会发展的本质以外,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观察整个社会,并能够预见社会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初探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99d951e06294dd88d0d26b13.png)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初探班级: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班学院:材料学院姓名:学号:时间:2011年11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初探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班科学方法论常常被定义为使科学研究得以正确进行的理论,它应该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成就基础上的理论思维”。
由于自然科学方法及社会科学方法发展的交叉与渗透趋势。
长期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直进行着彼此间的渗透和结合。
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门稍低于哲学层次的统一的科学方法论正在成为独立的学科。
科学方法论和社会科学各种理论的发展,是一种“互为体用”的关系。
各种社会科学理论的发展,成为科学哲学家们反思的材料;科学哲学的发展,又可以回过头来引导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方向。
社会现象涉及的因素极多,尤以偶然性因素为多,呈现为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状态,因而难以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严格的实验、精密的测量和数学计算,揭示因果联系,获得规律性的理论认识,并能做出科学的预测。
与自然科学相比,社会科学所面对的各个难题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研究者不可能摆脱人的价值观念。
因此,社会科学有其独特的性质:一、个体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二、说明性与理解性的统一。
三、批判性、规范性与建构性、创新性的统一。
四、真理性与可错性的统一。
五、价值中立性与非中立性的统一。
正是社会科学有以上几个独特的性质,确定了它在科学体系中的独特地位。
从实践角度来看,社会科学之不可取代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能科学的认识和理解社会现象的实质和规律,合理的评价其价值和意义,正确的预见和规划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过程,从而能够有效的指导人们的行动,追求最佳的效益。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具体的方法论,既不同于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也不同于作为一般哲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具体化,是在积极扬弃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其核心是具体的社会实践观)为基础,通过融合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中人文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方法论整体主义建构而成的,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与中国发展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与中国发展实践相结合](https://img.taocdn.com/s3/m/f91f6f7327284b73f2425041.png)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与中国发展实践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来发展中国的是指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应用于当代中国的实践,提出许多新的理论观点,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它构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基本实践。
我们要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双百方针”,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和繁荣文学艺术,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继续发展。
1.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涵和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方法的使命,是引导思维沿着正确的途径去认识客体、把握客体。
认识的方法,只有体现认识对象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时,才是科学的。
实践的方法,也只有合乎实践对象本身所具有的客观规律时,才是行之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
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第一,客观性原则。
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
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须的。
第二,主体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第三,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实质上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第四,具体性原则。
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对社会工作实践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对社会工作实践的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92c60e7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8.png)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对社会工作实践的指导|理论纵横|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对社会工作实践的指导文/焦鹏摘要:在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相关学习中学习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工具手段及相关内容,客观系统的讲述了文献收集的几种渠道以及社会调查原则、社会调查前后逻辑、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等。
联系到我的社会工作实务专业最近正在论证的社区老年社会工作的课题,决定采用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堂上讲授的方法撰写一篇有关于X社区老年社会工作的工作计划报告,报告内容经相关社区同意,允许面向社会公开。
文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需求评估、课题目标、课题可行性分析、课题指标量化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工作实践文献收集社会调查社区老年社会工作一、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学习感受马克思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知识模块对社会工作实践工作的指导意义是巨大的,对于本知识模块的学习需要阅读的内驱力和求知欲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以前也有尝试读一些这方面的书籍了解发现根本读不下去,自己归纳总结后发现主要原因有二:1、专业知识有限,有时候对于一些词汇的词义正确理解都很吃力。
2、对于书中知识做不到理论联系实际去延伸思考,对这种类别的知识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指导意义理解有限,所以读起来是索然无味。
我通过马克思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知识的学习认为学好且真正能够提高文献搜集和社会调查的能力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帮助是深刻且长远的,联系到最近机构让我们做的一份关于社区独居老人社会工作的课题,决定结合新学习到的这些知识来作为这项工作的指导,这也是对新知识的运用和考察。
伴随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传统意义上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打破了传统上的三代人甚至四代人同居的家庭模式。
同时现代社会中老人和子女都要求有自己的“自由空间”因此纯老家庭和独居老人的社会现象成为社会各届关注的焦点。
家庭养老的功能日益削弱,原来由家庭承担的老人赡养功能转向社会养老服务,独居老人成为一类社会问题而倍受关注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实践指导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在方法论上的体现。
它不仅仅体现在哲学层面也深深融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
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观察、研究、处理社会历史问题及现实问题,会为研究者提供唯物辩证的正确判断。
经过一段时间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学习,我也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发现许多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包含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发放以及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
以上方法集中起来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实践基础、辩证思维、主题活动、世界眼光。
以下分述这四方面的对于我实际工作和学习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实践基础”的实践指导意义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
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也就是说“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和主体,正如我说学习的专业——企业管理,这也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主体也是对企业发展过程产生的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提炼出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的管理理论,升华成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
简而言之,也就是人们在长期的企业管理实践活动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找出客观规律,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再将这些经过实践得来的宝贵理论财富返回到实际企业管理工作中,去解决存在的问题,然后周而复始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
在工作中,“实践”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
我目前从事的教学管理工作,除了许多常规工作可以从既有的教学管理政策和文件中,找到规范的工作流程以外,更要面对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情况。
教学不是死板的“填鸭工程”,随着我国高教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以及社会进步所需的知识体系和人才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
育方法也要不断地更新改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社会培育出适合社会的人才。
这也对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面对很多新的问题,解决很多新的问题。
那么“实践”的指导意义就变得尤为重要,每解决一个新的问题,再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过程中,总结出有用的经验,规避出现的弊端,将之思考汇总,在原有的政策文件基础上,形成新的适合新的形势要求的工作方法,这便是“实践基础”在实际工作中防止和克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主观主义的产生,用唯物辩证观点指导工作的重要指导意义。
这以上看出,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科学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的首要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二、“辩证思维”的实践指导意义
“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收惩罚的”——恩格斯。
社会是一个系统的存在,唯物主义世界观以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研究社会的诸多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系统的历史演变。
但社会也是矛盾的,研究社会就必须研究矛盾,社会矛盾分
析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再者,社会作为过程而存在,研究社会必须把它作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来研究。
从企业管理专业学习角度来看,“辩证思维”是研究的基本思想要素。
重视研究利益矛盾和阶级矛盾,是认识社会特别是阶级社会的中心线索。
“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阶级斗争“首先是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
每一个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每一项经营决策的时候,虽然经过了多方面的实践和多层次的研究,但是不能忽视的是每一项政策的执行,有有利的一面就必然存在不利的方面。
如何去取舍或者平衡,便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选择”是一门科学,“决策”是一门艺术。
而“辩证思维”在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方面,可谓是发挥了重要指导意义。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辩证思维”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上。
在面对任何事务和问题的时候,首先先用“辩证”的方法去考虑事务处理过程中将会面临和产生的优劣,以及面向不同受众将导致的结果,比如在教学工作量计算等各方面,如何才能做到科
学,在保证效果及教学成本最优最大化等方面,值得探讨地方还有许多;又如,在学生奖惩和学籍处理方面,如何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学生都会面临不同的状况,怎样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更好的保障学生的利益,避免产生冲突,也是需要深刻辩证思考的。
这样不难看出,坚持“辩证思维”,也就是坚持科学预见的方法,增强历史主动性,防止和克服被动型、盲目性。
三、“主体活动”的实践指导意义
社会历史过程是通过社会主体——人的活动而实现的,研究社会历史过程不能不研究社会主体的活动和作用。
企业管理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的管理。
如何创造最大最优的经济效益,最关键的也是在于企业内部员工的价值最大发掘。
让每一个岗位发挥最大的劳动价值,这便是企业管理的终极核心目标。
从社会发展的总体看,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这么说来,优秀的企业家是在企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让每一个企业员工在企业发展成长中一起发展,得到成长同时社会价值得到体现,是每一个优秀企业家的理想。
在教学管理中,首先从自身层面上讲,教学管理工作复杂而且工作量繁重,不免常常会有疲态,很容易产生怠懈情绪,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思考、主动发掘自身价值、在工作中找到实现感和成就感,就需要将自己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主体”来看待,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
其次我服务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如何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调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教师和学生,这个教学真正运作的根本“主体”能实现教学质量最优,是我工作的最终目的。
总体来说,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的活动,既包括认识活动,又包括价值活动,是追求真理和追求价值的统一,所以研究社会历史必须重视研究社会认知与社会评价方法,因而只有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才能真正做到事实求是的科学认知。
四、“世界眼光”的实践指导意义
在当代,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对外开放成为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当今社会企业的发展,不再局限在某一区域,一个企业想要长足的发展,必须在经济全球化的
背景中谋求自身发展,世界经济动向也是一个优秀企业家必须关注的,站在更宽广的视角是审视企业未来发展的轨迹是当代企业管理者的根本要求。
教学管理同样,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变革中经历着许多变革。
包括,不断地进行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新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推进教学研究力度,紧跟国内高等学府发展脚步,加强学习外国优质高等教育理念都是当代教学管理的思考课题。
社会科学研究必须以开阔的世界眼光观察社会及其历史发展,正确理解全球化和民族化的关系,历史过程中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等。
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指导自己走在变革的前沿,能更好的适应变革,或者成为变革的一部分,在变革中求发展。
以上是我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学习中,结合自身实践活动的一些体会以及在学习中得到的思考和收获。
不过正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还有许多值得深刻思考和深入学
习的地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也是不断发展和进化的科学方法论,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我也应当与时俱进,坚持学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指导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