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之道在于悟 教之道在于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
“观特级教师课堂之思考”——曲晓媛
从教18年,上过的课、听过的课也有万节了,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可以说是步步提高,也有自己的独特想法。

可是近期的北京之行,让我对“数学教学、数学课堂”有了一种顿悟,恰如面纱揭去之后的豁然开朗。

名师们的课上下来,如行云流失一般,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其自然、水到渠成,是真正的思维过程的展示。

这次学习我们听了三节课,分别是:北京第十九中学的刘云霞老师、江苏南京汇文学校的朱敏龙老师、首师大附中特级教师的张文娣老师,应该说这三节课是各有特色,每一节课都很优秀、都值得借鉴,但是带给我震撼的是后两节课(朱敏龙的《概率》、张文娣《旋转》),尤其是朱敏龙的《概率》。

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谈一谈本次学习听课的体会:
一、让学生在“巧妙的导入”中“悟”
本节课,朱老师运用了一个古代抽“生、死”签的故事导入新课,巧妙的是没有给出故事的结果,而是留给学生猜测,这就是说开始就在渗透“随机事件的偶然性”、事件的结果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悄无声息之中渗透概率统计的思想、获得实践活动的经验。

特别要指出的是,朱老师的课后讲座中,也是对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进行了重点的讲解,根据实际创设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科学计数法》一节的导入——“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
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火箭点火升空24分钟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成功分离,“嫦娥一号”卫星进入近地点205 000米,远地点50 930 000米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据了解赤道长约为40000000米,月球距离地球平均为384 401 000米,月球的质量约是7 340 000 000 000 000万吨.”。

朱老师让学生来读这段话,渐渐发现有些数没法读,让学生感悟到科学计数法的必要性,并激发学生迫切获取知识的愿望。

二、让学生在“玩”中再“悟”
应该说这节课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思维过程的展示。

一节课中没有现成的、老师给出的概念,也没有老师直接总结的问题,全部是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悟”出知识、规律,归纳结果。

比如说,朱老师让学生做游戏,“与你的同桌玩6次“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并记录你赢的次数.”,游戏的结果中有的同学连赢6次,老师问:“对连赢六次的同学来时,'赢'是不是必然事件?”,由此让学生进一步感悟随机事件的偶然性。

而且,朱老师上课给出的问题往往只有题干,没有结论或问题,而是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再来解答。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示清晰明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真正擦出了思想的火花。

三、教师的“度”适时而发
朱老师的讲座中提到,“要先让自己有激情,才能期望学生有激情。

”,想想我们平时的授课,一个毫无激情的老师的课堂永远都有是平淡无味的,所以当我们埋怨学生上课走神的时候,真的应该反思一
下自己的问题。

都说数学课是乏味的,缺乏感情渲染,可是在借班上课的情况下(特别是上课之初,学生还有些散漫),朱老师引领学生达到轻松自然、积极向上的状态,积极思考、积极展示。

朱老师用故事引入、用游戏解疑,不断地变换方式但一直带领学生在生活中、在现实中感悟数学,他用自己的激情“度”每一位学生。

经常我们会说,学生的审题有问题。

这次听课中朱敏龙和张文娣老师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在课堂上设置小陷阱,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二是,课后都留了“拓展讨论题”。

可以看出,对于基础常规他们将功夫下在每时每刻,而对于学优生他们又适时的搭建平台,“度”他们可以走得更高更远。

总之,此次学习听课,我获益非浅。

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课堂,还是有差距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深刻领悟“教之道在于‘度’”,不断反思怎样才能做的更好,怎样做才是真正的思维教学。

相信只要教师“度”得巧妙,学生就会“悟”得透彻。

我也会不断“悟”出此次学习的内涵,从而提升自己课堂的质量,让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层次,做一个课堂上的“桥梁专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