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科研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第二次反思。将丰富的调查材料进行“综合—— 分析——综合”整理的反思。
7、理论突破(提出假说)第二次理论性探讨。这次 探讨“不是为了符合某些现成的结论”,而是“要删除同 一性结论,寻求差异,寻求发展,进行理论突破,建新理 论假说,这是科研中最关键的步骤,关键是又在于寻求差 异。”
8、第三次回到实践(科学实验)这是科研的完成阶 段。理论假说只是实验的理论指导,要变成实践,应制定 实验方案(具体计划、对比、控制、效果鉴定、可行性论 证等项目);实验研究工作(一批有志有胆有识的志愿 兵);实验中的资料积累;适时调整计划;到最后做出实 验报告。
大连78中学:“提高课堂教学德育实效性研究”// 研究内容:教学的教育性范畴,学科德育因素挖掘、师生关系
指导:以语文组各年级老师承担任务为例; 1、备课时找出教材中直接表现的或间接地蕴含的品德
内容点,以及具体的段落、语句、情境等,还有隐含在教材 语义中的只可意会的那些德育内容点。
备课时还要设计出将这些内容点教育渗透的方法。 2、在授课中,将这些内容点按照一定的方法(如暗示、 明示、体验、情境、感悟等)施加于学生,,观察学生的 反应,以及课后延续反应,以此确定本课内容点和方法的 科学性和可行性。关注效果与过程的一致性。 3、课后,教师要做好使用内容点、方法的收获与感悟, 做好记录,做作为以后撰写论文、案例、成果的基础性素 材。
9、理论验证、效果鉴定。 10、做出科学结论。
“Z”表示我国教育科研必须有正确的方向性和现实性, 是我国科研路线所应当具有的特色。
我国搞教育科研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三个面向 (特别是现代化建设),教育方针,同时,也不能不受社 会需求和条件的制约。
个人选题要根据研究机关的统一规划,而研究机关的 统一规划又要根据方向指导和社会制约所规定的需要与可 能来拟定。
4、教育科研:“入地”
⑴从大连本地的特级教师、优秀教师身上挖掘经验, 总结提炼成模式。
⑵研究必须紧密结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 ,把“求 真”与“求用”相结合,求用与工作相结合。
⑶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 ,以应用为主。 ⑷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解决为主要目的。 ⑸学校科研室要为校长决策出理念、思路。
开始
问题识别 问题判断
分析:资料分析与说明 规划:规划改善行动
评估和反思: 评估并重复行动研究
行动:采取行动
项目成功 项目失败
进一步规划和新问题的识别
凯密斯(Kemmis.S.)教育行动研究
考察 反思 行动 计划
考察 反思 行动 计划
考察 反思 行动 计划
教育行动研究的程序,以凯密斯提出的实施程序影 响最大。 凯密斯认为,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发展过程, 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四个相互联系、依赖的 环节。
1、教育科学研究的普遍现象
(1)悬空,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离实际越来越远。 (2)玄虚,离教育生活越来越远 (3)玄乎,表达方式越来越让人听不懂。 (4)低效,投入产出效率越来越低 (5)虚假,做秀、造假、应付、装潢、包装
——《上海教育》曾经发表两篇文章,不能赞成教师 搞研究,认为不具备研究素养。
2、理论和实践结合问题(根本问题)
一所学校的发展离开科研不行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 命线,教育科研是学校的水平线。
教育科学研究要寻找搭建最方便的沟通平台
让学校得到最简明的操作要领 让校长成为最积极的科研倡导者 让教师成为最快乐的行动研究者 让学生成为最直接受益者
经济学对教育科研的的启示:
⑴教育科研能否为政府的决策做贡献(影响决 策)
——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严重脱节 缺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和“舟” 移“头”不移“脚”,只“移”不“植”
—— 教师要学习、要发展,谁来帮助?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盲目、被动 没有专家引领的改革:低水平重复
崇尚、移植国外理论,缺 “改造”、“转换”过程。
只“移”不“植”
海
——改造。没有对外学科的观点、方法
工作在先研究在后, 工作同时积累资料; 工作之后研究启动, 工作研究同步进展.
工作是研究的基础,研究是工作的发展; 工作是数量的积累,研究是质量的提升。
工作与研究的区别
工作与研究的区别//班主任工作/学生早恋问题
工作状态: 找学生本人谈话,思想教育,言明问题的利害 强行斥责早恋的不正当性,换座位阻隔 向家长反映情况,放学接学生回家。
—— 教育科研与日常工作等同 —— 以常规工作代替科研工作 —— 以工作计划代替研究计划 —— 以工作总结代替研究报告 —— 以工作成绩代替研究成果
摆正工作与研究的关系
研究与工作相交织,互为存在互为发展; 工作之中蕴涵研究,研究本身也是工作。
研究以工作为载体,工作以研究为水准; 工作不能代替研究,研究不是简单工作。
属于要探索两种现象之间的关系,而不属于对某些教 育实践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问题,所以,不能用经验总结 法,更不能采取实验法。
对此,需要用调查法。 通过调查,摸清中学生早恋的现状、掌握有早恋现象 的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一定的方法科学地分析出早恋 对学习的影响程度,在这些客观事实和结论的基础上,进 一步分析早恋的原因,提出实施教育的建议。
教师的发展不仅在于知识能力的变化,而且在于从根本 上形成原创能力和创新意识 。
随着行动研究不断深入 ,逐步可反映出教师本身所蕴 藏的巨大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也表明科研向实践的方法 论的转向。
特别是当理论知识比较单纯 、概括和简化,并无法与 教育实践对接时 ,教育实践需要教师解决错综复杂的实际 问题。
4、理论研究(提出课题)。第一次理论研究以课题 为中心,掌握前人成果、参照不同学派观点,以我为主, 独立进行,个人选定课题。“最佳的选题应当是既有理论 价值又有实践价值,而且是选题者所能胜任的课题。”
5、第二次回到实践(开始正式科研工作)。“实践” 不是个人的实践,而是调查研究群众(干部、师生)的实 践。即调查有关课题的内容实质、各种因果关系、各种不 同的认识和态度、各种不同的作法和效果。还应做些测验、 问卷、个案研究和数理统计以及社会调查。
3、教育科研:“上天”
研究要向写建议、报告、议案、提案转变; 注重实验研究 ,现在有突破性的高水平的研究
不多,实验研究要花精力时间,才能出精品。没 有创新的理论研究不要搞 。
注重调查研究 ,多出调查研究报告和分析报告。 高水平的调查研究报告、分析报告是一篇高水平 的论文。
向大众化的表达方式转变,不要说别人听不懂 的话,不要说自己也听不懂的话。
4、在初中全六册完成之后,将每位教师备课本上的 资料提取出来,另纸摘写备用,也可在日常过程中随时摘 写。当一个循环结束时,也可将甲老师的研究的资料移交 给乙老师继续验证。
教师行动研究
教师行动研究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一种研究方式。 ——起点是对自身实践的不满意和反思 ——对象是现实中出现的具体真实问题 ——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是为了改善现实的实践 ——结果是切实改变了现状
行动研究法 研究对象:只限于本校、本单位个人。
研究目的: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 问题,不在于理论创新和发展。
——有课题,少问题 ——有研究,少应用 ——有叙事,少提炼 ——有定性,少定量 ——有工作,少研究 ——有广度,少深度
(三)基础教育科研的走势
1、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发展趋势
1、学习基础理论,重视应用研究 2、学科知识交叉,重视综合研究 3、加强横向联系,重视情报搜集 4、多种方法综合,重视行动研究 5、强调个性特色,重视本土研究 6、组织团队协作,重视共同研究
书斋科学
思考 A、提出问题
D、选定假设 E、推理
H、得出结论
经验 B 野外科学
观察 C
F 观察 G 实验科学
冷冉:“MZ型科研模式” (1984 )
方向指导 :四项基本原则、三个面向、教育方针
①理论学习 (素质准备)
④理论研究 (提出课题)
⑦理论突破 (提出假说)
⑩科学结论
③第1次反思
⑥第2次反思
——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目的 ——以培养教师实践智慧为中心 ——以“研训一体”为理念 ——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为重点 ——教师教育以“校本研修”为主要形式 ——以“大连教师网”为载体 ——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广与教师现代信息意识培养为 抓手 ——教师要成为实践者与研究者于一身的专家型人才
(二)基础教育科研的问题
⑵教育科研能否让公众承认(影响大众) ⑶教育科研能否媒体传播(影响媒体) ⑷教育科研是否具有国际对话的能力(影响同 行) ⑸教育科研能否引起社会强烈需求(影响生活) ⑹教育科研能否解决实际问题(影响质量)
(四)教育科研的“新流派”—— 地派
日本人类文化学家川喜田二郎:“W型图解”
—— 研究工作的步骤
研究状态: 了解情况:班级里早恋的学生占多大比例?发展到何种状况? 分析原因: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出发研究其中的各方面原因 解决问题:采取策略的多种方式进行耐心的工作 后续研究:对问题解决的反思,做个案记录分析,归纳出整个过程中 的带有规律性的经验或结论,形成研究报告
“中学生早恋对学习的影响”课题的研究
教育科研发展的趋势的具体表现
(1)回归实践、回归教师 (2)理论与实践结合 (3)教育行动研究 (4)由“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的转变 (5)问题——课题的转换、选择、确定 (6)追求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 选题讲究实效 —— 过程讲究实效 —— 结果讲究实效
行动研究是回归教师、回归实践的研究
中小学教育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什么?是教师的发 展。这才是有强大生命力的、深层次的发展,它能带来教 育的持续发展,带来学生发展的最大化。
4、具体问题
申报课题时抓不准问题, 不开题进行研究 研究过程中脱离方案 研究主持人更换,研究流失 研究不能持之以恒,过程中出现跑题 过程资料没有,不记录 不善于、不会总结提炼 研究方法不规范 填写表格上的问题 基本概念(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前测与后测;实验组与控
制组等)
研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张民生)
基础教育科研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基础教育科研的现状
(一)基础教育科研的成绩
1、重视科研,提高意识,营造氛围
—— 学校、教师教育科研意识增强 建立科研室、设科研专干 校校搞科研,人人有课题
——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科研是学校的水平线
—— 课题牵动成为促进学校工作的动力 ——“十五”科研成果丰硕
2、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任务与科研的紧密联系
工作与研究的区别//教学工作/教学方法问题
工作状态: 采用一种方法进行教学,一成不变的“老一套”; 或更换一种方法教学,目的性不强,为什么更换?
研究状态: 有意识地选用教学方法;使用方法过程中要观察学生的反 应和效果,收集过程资料;用后要善于进行对比分析,进 行理性概括,得出结论。否则就仍然停留在工作的水平。
归
移“头”无“脚” 进行“教育学化” 的改造,照搬照抄。
派
理
——转换。没有完成从外学科的“实践
论
基础”向“教育实践”基础转换。
研
究 的
“半截子工程”——只翻译,不造“舟”和“桥”。
致
命
——忽略从本国教育实践土壤里的挖掘;
错 误
——忽略从中国教育实践的角度进行甄别和改造,
3、学校教育科研简单化倾向问题
2、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的一体化
教育行动研究是行动参与者(教师等)在教 育或社会情景中,共同参与,从事的自我反省研 究,以增进教育活动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其特点是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的一体化。
校本教研制度 → 校本研修
——目标 使研究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职业特征
——关键 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 问题来源于教师的日常教学过程 目的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⑨鉴定验收
②个人工作 实践
⑤调查群众 实践
⑧科学控制 实践
社会制约 :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的现实
冷冉:《教育科学研究的路线和方法》
1、理论学习(素质准备)。研究人员在基层(3-5年) 的“亲身的实践经验”是头等重要的;
2、第一次到实践——个人工作实践(自己的教育实 践和受教育的实践);
3、第一次反思。选题前“对自己的实践(自己的教 育实践和受教育的实践)”进行反思;
研究策略:自然环境下边行动边研究,在实际中发现 问题,研究问题,调整计划,完善行动。
研究范围:教学过程中引进新的改革措施,使之创新; 作为职业训练手段,提高能力和意识;对以确诊的问题 加以补救;小规模的研究与改革。
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行动-研究过程(罗杰·A·哈特 2000)
7、理论突破(提出假说)第二次理论性探讨。这次 探讨“不是为了符合某些现成的结论”,而是“要删除同 一性结论,寻求差异,寻求发展,进行理论突破,建新理 论假说,这是科研中最关键的步骤,关键是又在于寻求差 异。”
8、第三次回到实践(科学实验)这是科研的完成阶 段。理论假说只是实验的理论指导,要变成实践,应制定 实验方案(具体计划、对比、控制、效果鉴定、可行性论 证等项目);实验研究工作(一批有志有胆有识的志愿 兵);实验中的资料积累;适时调整计划;到最后做出实 验报告。
大连78中学:“提高课堂教学德育实效性研究”// 研究内容:教学的教育性范畴,学科德育因素挖掘、师生关系
指导:以语文组各年级老师承担任务为例; 1、备课时找出教材中直接表现的或间接地蕴含的品德
内容点,以及具体的段落、语句、情境等,还有隐含在教材 语义中的只可意会的那些德育内容点。
备课时还要设计出将这些内容点教育渗透的方法。 2、在授课中,将这些内容点按照一定的方法(如暗示、 明示、体验、情境、感悟等)施加于学生,,观察学生的 反应,以及课后延续反应,以此确定本课内容点和方法的 科学性和可行性。关注效果与过程的一致性。 3、课后,教师要做好使用内容点、方法的收获与感悟, 做好记录,做作为以后撰写论文、案例、成果的基础性素 材。
9、理论验证、效果鉴定。 10、做出科学结论。
“Z”表示我国教育科研必须有正确的方向性和现实性, 是我国科研路线所应当具有的特色。
我国搞教育科研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三个面向 (特别是现代化建设),教育方针,同时,也不能不受社 会需求和条件的制约。
个人选题要根据研究机关的统一规划,而研究机关的 统一规划又要根据方向指导和社会制约所规定的需要与可 能来拟定。
4、教育科研:“入地”
⑴从大连本地的特级教师、优秀教师身上挖掘经验, 总结提炼成模式。
⑵研究必须紧密结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 ,把“求 真”与“求用”相结合,求用与工作相结合。
⑶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 ,以应用为主。 ⑷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解决为主要目的。 ⑸学校科研室要为校长决策出理念、思路。
开始
问题识别 问题判断
分析:资料分析与说明 规划:规划改善行动
评估和反思: 评估并重复行动研究
行动:采取行动
项目成功 项目失败
进一步规划和新问题的识别
凯密斯(Kemmis.S.)教育行动研究
考察 反思 行动 计划
考察 反思 行动 计划
考察 反思 行动 计划
教育行动研究的程序,以凯密斯提出的实施程序影 响最大。 凯密斯认为,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发展过程, 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四个相互联系、依赖的 环节。
1、教育科学研究的普遍现象
(1)悬空,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离实际越来越远。 (2)玄虚,离教育生活越来越远 (3)玄乎,表达方式越来越让人听不懂。 (4)低效,投入产出效率越来越低 (5)虚假,做秀、造假、应付、装潢、包装
——《上海教育》曾经发表两篇文章,不能赞成教师 搞研究,认为不具备研究素养。
2、理论和实践结合问题(根本问题)
一所学校的发展离开科研不行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 命线,教育科研是学校的水平线。
教育科学研究要寻找搭建最方便的沟通平台
让学校得到最简明的操作要领 让校长成为最积极的科研倡导者 让教师成为最快乐的行动研究者 让学生成为最直接受益者
经济学对教育科研的的启示:
⑴教育科研能否为政府的决策做贡献(影响决 策)
——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严重脱节 缺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和“舟” 移“头”不移“脚”,只“移”不“植”
—— 教师要学习、要发展,谁来帮助?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盲目、被动 没有专家引领的改革:低水平重复
崇尚、移植国外理论,缺 “改造”、“转换”过程。
只“移”不“植”
海
——改造。没有对外学科的观点、方法
工作在先研究在后, 工作同时积累资料; 工作之后研究启动, 工作研究同步进展.
工作是研究的基础,研究是工作的发展; 工作是数量的积累,研究是质量的提升。
工作与研究的区别
工作与研究的区别//班主任工作/学生早恋问题
工作状态: 找学生本人谈话,思想教育,言明问题的利害 强行斥责早恋的不正当性,换座位阻隔 向家长反映情况,放学接学生回家。
—— 教育科研与日常工作等同 —— 以常规工作代替科研工作 —— 以工作计划代替研究计划 —— 以工作总结代替研究报告 —— 以工作成绩代替研究成果
摆正工作与研究的关系
研究与工作相交织,互为存在互为发展; 工作之中蕴涵研究,研究本身也是工作。
研究以工作为载体,工作以研究为水准; 工作不能代替研究,研究不是简单工作。
属于要探索两种现象之间的关系,而不属于对某些教 育实践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问题,所以,不能用经验总结 法,更不能采取实验法。
对此,需要用调查法。 通过调查,摸清中学生早恋的现状、掌握有早恋现象 的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一定的方法科学地分析出早恋 对学习的影响程度,在这些客观事实和结论的基础上,进 一步分析早恋的原因,提出实施教育的建议。
教师的发展不仅在于知识能力的变化,而且在于从根本 上形成原创能力和创新意识 。
随着行动研究不断深入 ,逐步可反映出教师本身所蕴 藏的巨大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也表明科研向实践的方法 论的转向。
特别是当理论知识比较单纯 、概括和简化,并无法与 教育实践对接时 ,教育实践需要教师解决错综复杂的实际 问题。
4、理论研究(提出课题)。第一次理论研究以课题 为中心,掌握前人成果、参照不同学派观点,以我为主, 独立进行,个人选定课题。“最佳的选题应当是既有理论 价值又有实践价值,而且是选题者所能胜任的课题。”
5、第二次回到实践(开始正式科研工作)。“实践” 不是个人的实践,而是调查研究群众(干部、师生)的实 践。即调查有关课题的内容实质、各种因果关系、各种不 同的认识和态度、各种不同的作法和效果。还应做些测验、 问卷、个案研究和数理统计以及社会调查。
3、教育科研:“上天”
研究要向写建议、报告、议案、提案转变; 注重实验研究 ,现在有突破性的高水平的研究
不多,实验研究要花精力时间,才能出精品。没 有创新的理论研究不要搞 。
注重调查研究 ,多出调查研究报告和分析报告。 高水平的调查研究报告、分析报告是一篇高水平 的论文。
向大众化的表达方式转变,不要说别人听不懂 的话,不要说自己也听不懂的话。
4、在初中全六册完成之后,将每位教师备课本上的 资料提取出来,另纸摘写备用,也可在日常过程中随时摘 写。当一个循环结束时,也可将甲老师的研究的资料移交 给乙老师继续验证。
教师行动研究
教师行动研究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一种研究方式。 ——起点是对自身实践的不满意和反思 ——对象是现实中出现的具体真实问题 ——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是为了改善现实的实践 ——结果是切实改变了现状
行动研究法 研究对象:只限于本校、本单位个人。
研究目的: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 问题,不在于理论创新和发展。
——有课题,少问题 ——有研究,少应用 ——有叙事,少提炼 ——有定性,少定量 ——有工作,少研究 ——有广度,少深度
(三)基础教育科研的走势
1、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发展趋势
1、学习基础理论,重视应用研究 2、学科知识交叉,重视综合研究 3、加强横向联系,重视情报搜集 4、多种方法综合,重视行动研究 5、强调个性特色,重视本土研究 6、组织团队协作,重视共同研究
书斋科学
思考 A、提出问题
D、选定假设 E、推理
H、得出结论
经验 B 野外科学
观察 C
F 观察 G 实验科学
冷冉:“MZ型科研模式” (1984 )
方向指导 :四项基本原则、三个面向、教育方针
①理论学习 (素质准备)
④理论研究 (提出课题)
⑦理论突破 (提出假说)
⑩科学结论
③第1次反思
⑥第2次反思
——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目的 ——以培养教师实践智慧为中心 ——以“研训一体”为理念 ——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为重点 ——教师教育以“校本研修”为主要形式 ——以“大连教师网”为载体 ——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广与教师现代信息意识培养为 抓手 ——教师要成为实践者与研究者于一身的专家型人才
(二)基础教育科研的问题
⑵教育科研能否让公众承认(影响大众) ⑶教育科研能否媒体传播(影响媒体) ⑷教育科研是否具有国际对话的能力(影响同 行) ⑸教育科研能否引起社会强烈需求(影响生活) ⑹教育科研能否解决实际问题(影响质量)
(四)教育科研的“新流派”—— 地派
日本人类文化学家川喜田二郎:“W型图解”
—— 研究工作的步骤
研究状态: 了解情况:班级里早恋的学生占多大比例?发展到何种状况? 分析原因: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出发研究其中的各方面原因 解决问题:采取策略的多种方式进行耐心的工作 后续研究:对问题解决的反思,做个案记录分析,归纳出整个过程中 的带有规律性的经验或结论,形成研究报告
“中学生早恋对学习的影响”课题的研究
教育科研发展的趋势的具体表现
(1)回归实践、回归教师 (2)理论与实践结合 (3)教育行动研究 (4)由“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的转变 (5)问题——课题的转换、选择、确定 (6)追求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 选题讲究实效 —— 过程讲究实效 —— 结果讲究实效
行动研究是回归教师、回归实践的研究
中小学教育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什么?是教师的发 展。这才是有强大生命力的、深层次的发展,它能带来教 育的持续发展,带来学生发展的最大化。
4、具体问题
申报课题时抓不准问题, 不开题进行研究 研究过程中脱离方案 研究主持人更换,研究流失 研究不能持之以恒,过程中出现跑题 过程资料没有,不记录 不善于、不会总结提炼 研究方法不规范 填写表格上的问题 基本概念(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前测与后测;实验组与控
制组等)
研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张民生)
基础教育科研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基础教育科研的现状
(一)基础教育科研的成绩
1、重视科研,提高意识,营造氛围
—— 学校、教师教育科研意识增强 建立科研室、设科研专干 校校搞科研,人人有课题
——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科研是学校的水平线
—— 课题牵动成为促进学校工作的动力 ——“十五”科研成果丰硕
2、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任务与科研的紧密联系
工作与研究的区别//教学工作/教学方法问题
工作状态: 采用一种方法进行教学,一成不变的“老一套”; 或更换一种方法教学,目的性不强,为什么更换?
研究状态: 有意识地选用教学方法;使用方法过程中要观察学生的反 应和效果,收集过程资料;用后要善于进行对比分析,进 行理性概括,得出结论。否则就仍然停留在工作的水平。
归
移“头”无“脚” 进行“教育学化” 的改造,照搬照抄。
派
理
——转换。没有完成从外学科的“实践
论
基础”向“教育实践”基础转换。
研
究 的
“半截子工程”——只翻译,不造“舟”和“桥”。
致
命
——忽略从本国教育实践土壤里的挖掘;
错 误
——忽略从中国教育实践的角度进行甄别和改造,
3、学校教育科研简单化倾向问题
2、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的一体化
教育行动研究是行动参与者(教师等)在教 育或社会情景中,共同参与,从事的自我反省研 究,以增进教育活动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其特点是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的一体化。
校本教研制度 → 校本研修
——目标 使研究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职业特征
——关键 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 问题来源于教师的日常教学过程 目的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⑨鉴定验收
②个人工作 实践
⑤调查群众 实践
⑧科学控制 实践
社会制约 :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的现实
冷冉:《教育科学研究的路线和方法》
1、理论学习(素质准备)。研究人员在基层(3-5年) 的“亲身的实践经验”是头等重要的;
2、第一次到实践——个人工作实践(自己的教育实 践和受教育的实践);
3、第一次反思。选题前“对自己的实践(自己的教 育实践和受教育的实践)”进行反思;
研究策略:自然环境下边行动边研究,在实际中发现 问题,研究问题,调整计划,完善行动。
研究范围:教学过程中引进新的改革措施,使之创新; 作为职业训练手段,提高能力和意识;对以确诊的问题 加以补救;小规模的研究与改革。
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行动-研究过程(罗杰·A·哈特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