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质染色体

合集下载

3,染色体

3,染色体

离心,去上清液(1000rpm/10 min)
重复固定三次
制片,染色,观察,染色体分析
一、人类中期染色体形态和类型
短臂q
着丝点 主缢痕 着丝粒
长臂p 副缢痕
端粒(telomere)
短臂( P )
着丝粒
随体
长臂(q )
中着丝粒染色 体1/2-5/8
亚中着丝粒染 色体5/8-7/8
近端着丝粒染 色体7/8-末端

Lyon假说:1961年,Marry Lyon提出 了X染色质失活的假说




(1)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两条染色体 中仅有一条在遗传上有活性;另一条在 遗传上是失活的,在间期核中异固缩为 X染色质; (2)失活发生在胚胎早期,如人类大约在 妊娠的第16天; (3)X染色体的失活是随机的. (4)一旦某一特定的细胞内的一个X失活, 那么由此细胞而来的所有细胞保持相同 的失活特点。
一、荧光原位杂交FISH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1986年Pankel在原位杂交基础上,将放射性同位素 标记改用非放射性同位素即荧光素标记探针而建立了 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精确地把一DNA片段定位到 某条染色体的特定区带上。
利用FISH技术诊断Down综合征 图示:利用21号染色体 特异性探针对一位高龄妊 娠妇女进行产前诊断,未 培养的羊水细胞进行荧光 原位杂交, 显示所检测的 细胞均 有3个杂交信号, 经选择性人工流产后确诊 为Down综合征患儿。
兼性异染色质

含有一系列重复序列 的 DNA , 在 某 些 细 胞类型或一定的发育 阶段, 原来的常染色 质聚缩, 并丧失基因 转录活性, 变为异色 质,如X染色质

第十八章 染色质和染色体

第十八章 染色质和染色体
• Others belong to gene family, which encode proteins with similar but nonidentical amino acid sequences.
• ß-like globins gene family: Contains 5 functional genes
Tandemly repeated genes encoding rRNAs, tRNAs, snRNAs, and histones
Repetitious DNA Simple-sequence DNA Interspersed repeats
Unclassified spacer DNA
Copy Length Number
Chromatin and Chromosome
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徐朝阳
染色质和染色体形态差别很大
但他们的化学本质相同
染色体
DNA
蛋白质
染色质
染色体的组装过程很复杂
Chapter 01 Chromatin
1. 染色质的分类
异染色质(浓缩染色质、非功能性染色质)
• 高度螺旋和盘曲、染色深、功能上不很活跃。可分为结 构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两种。
X染色体
21
Y染色体
13号染色体
18号染色体 21号染色体
Clinical link
• Microsatellites occasionally occur within transcription units.
• Some individuals are born with a larger number of repeats in specific genes than observed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presumably because of daughter-strand slippage during DNA replication in a germ cell from which they developed.

染色质与染色体

染色质与染色体

18章染色质与染色体染色质与染色体有共同的组成成分,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功能阶段中所呈现的不同构象。

一,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 RNA。

其中组蛋白和DNA含量高且较为稳定,两者约占染色质化学组成的98%以上,非组蛋白和RNA的含量可随细胞生理状态不同而有很大变化。

基因组:真核细胞单倍染色体组中所含有的全部遗传信息称为1个基因组。

所含有的DNA量称为有机体的C值。

C值反应基因组的大小。

基因组中的遗传信息分为结构基因与调控基因两类:1结构基因:负责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大约占基因组的10%-15%;2调控基因:可以调控结构基因在不同细胞周期、个体发育不同阶段、不同组织细胞中表达的序列。

真核细胞的染色体DNA序列可分为三种———单一序列,中度重复序列,高度重复序列。

组蛋白是真核细胞特有的染色体基本结构蛋白,富含带正电荷的氨基酸,属于碱性蛋白质。

与DNA结合不要求特殊的核苷酸序列。

功能:1. 组蛋白在S期与DNA同时合成后,立即转移到细胞核内,与DNA装配成染色质。

2.参与染色体的构建,维持染色体结构;通过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调节DNA的复制和转录。

非组蛋白是染色体中除组蛋白以外的所有蛋白质的统称,富含酸性氨基酸带负电荷,可与特异的DNA序列结合。

功能:①帮助DNA分子折叠,以形成不同的结构域,从而有利于DNA的复制和基因的转录;②协助启动DNA复制;③控制基因转录,调节基因表达。

组蛋白与非组蛋白的比较:第二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亚微结构一级结构后: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一个组蛋白核心和200bp左右的DNA。

是染色质包装的一级结构,将DNA分子长度压缩1/7。

二级结构:螺线管是染色质的二级结构,6个核小体缠绕一圈形成的中空性管. Φ外30nm; Φ内10nm,组蛋白H1位于螺旋管内侧。

将串珠状小体长度压缩5/6;DNA分子长度压缩1/42,螺旋管即为30nm的染色质纤维。

人类染色体及染色体病---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人类染色体及染色体病---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人类染色体及染色体病1.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

●染色质:存在于细胞周期的间期,DNA的螺旋结构松散呈细丝状,形态不规则,弥散在细胞核内。

●染色体: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折叠而缩短变粗,形成条状或棒状。

组成成分:DNA、组蛋白、非组蛋白、RNA。

●从DNA到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DNA→核小体→螺线管→超螺线管→染色单体●人的46条染色体中,23条来自父亲,23条来自母亲,为23对染色体,称为二倍体(2×23),精子和卵子称为单倍体。

●人类染色体的结构:主要结构包括染色体臂,着丝粒,初级缢痕,次缢痕,核仁组织区(异染色质区),随体,端粒。

2.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细胞周期:细胞从前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所经历的全过程。

●有丝分裂期的染色体行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体细胞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1次,得到2个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的子代细胞。

●减数分裂期的染色体行为Ⅰ:Ⅱ:减数分裂过程中,精原细胞或卵母细胞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2次,最后形成4个精子或1个卵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3.人类染色体分析技术●人类染色体研究常用技术的发展:低渗法制片技术:1952年,美籍华人徐道觉(T.C.Hsu);使细胞遗传学进入低渗时期。

秋水仙素处理法:1956年,华裔学者蒋有兴(Tjio J.H)和Levan A应用秋水仙素和压片技术,在流产胎儿肺组织中发现人类染色体数是2n=46条,标志着现代细胞遗传学的诞生。

目前国际认可的三大细胞遗传学技术共存:染色体显带技术、FISH、ACMG &ISCA 共同推荐芯片技术。

●人类染色体检测技术: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CGH)4.核型分析●核型(Karyotype):指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染色质、染色体、基因和基因组

染色质、染色体、基因和基因组
染色体:
细胞分裂过程中,棒状结构,有利于 平均分配
一、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
(一)染色质
间期核中,染色质以两种状态存在: 常染色质(enchromatin):
位于核中央,伸展开的呈电子透亮状态, 一定条件下可活跃的复制转录。
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 一般是卷曲凝缩状态。
一条染色体有常染色质,也有异染色质。
人类NOR位于13、14、15、21、22号 染色体短臂的次缢痕上。
6、端粒(telomere):
端粒为染色体端部的特化部分,位于染 色体的端部,由端粒DNA与端粒蛋白构成。 功能: 与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保证DNA的完全复 制和染色体在核内的分布有关。
在同源染色体配对时,端粒能结合在核膜上; 端粒长时,细胞能分裂和存活;端粒短时, 细胞不能分裂甚至不能存活。这与端粒酶的 表达与否有关。
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染色质和染色体 纺锤体 细胞周期 植物细胞减数分裂 与世代交替
第一节 染色质和染色体
染色质(Chromatin)和染色体 ( Chromosome)是细胞核内同一物 质(遗传物质)在细胞增殖周期中不 同阶段的存在形式。
染色质:
间期细胞,网状不规则,有利于复制 和表达
Eucaryotic Cell Cycle
细胞分裂间期(interphase):
包括G1期、S期和G2期;
主要进行DNA复制、中心粒复制、 细胞体积增大等准备工作。
纺锤体有四种微管结构:
①极间微管(polar mt)两极间的微管, 在纺锤体中部重叠,重叠部位结合有分子 马达 。 ②着丝点微管(kinetochore mt),是从 着丝点到另一极的微管; ③星体微管(astral mt),由中心粒放射 出来的微管。植物没有中心粒和星体,其 纺锤体称无星纺锤体。 ④ 中间微管,不与两极和着丝点相连。

第二节染色质与染色体

第二节染色质与染色体

第二节.染色质与染色体
1.概念:染色质:间期细胞核中由DNA和组蛋白构成的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遗传
信息的载体。

染色体:细胞进入分裂期时,染色质高度螺旋折叠变粗,成为染色体。

常染色质:处于功能活跃呈伸展状态的染色质纤维。

异染色质:功能惰性呈凝缩状态的染色质纤维。

组成性异染色质:由高度重复的DNA构成的凝缩异染色质。

兼性异染色质:生物体的某些细胞类型或一定发育阶段凝固失活,其他时期松散为常染色质的异染色质。

着丝粒:位于主缢痕内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连处中心的异染色质。

动粒: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存在于着丝粒两侧的圆盘状结构。

主缢痕:两姐妹染色单体的连接处,存在一个向内凹陷的缢痕,即主缢痕。

次缢痕:某些染色体的长短臂上可见凹陷缩窄区,称为次缢痕。

随体:人类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短臂的末端可见的球状结构。

端粒:染色体两臂末端由高度重复的DNA序列构成的结构。

核型:指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形态大小顺序排列成的图像。

染色质与染色体名词解释

染色质与染色体名词解释

染色质与染色体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吗?染色质和染色体啊,这可真是生物学里超级重要的一对“好兄弟”呢!
染色质呀,就像是一团还没被好好整理的线团。

比如说,就像你那乱七八糟堆在抽屉里的耳机线!它存在于细胞不进行分裂的时候,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

这些 DNA 呢,就包含着生物体的遗传信息,那可是超级重要的宝藏啊!
而当细胞要开始分裂啦,嘿,这时候染色质就会来个大变身,变成染色体!就好像一个普通人突然穿上了超级英雄的战衣一样酷炫。

染色体有着特定的形态和结构,它们可以被清楚地看到和研究。

你想想看,这是不是很神奇呢?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那可真是紧密得很呐!它们相互转换,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这不就像是白天的你努力工作学习,晚上好好休息,第二天又精神饱满地继续奋斗一样吗?它们对于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细胞的分裂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你说,要是没有染色质和染色体,那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细胞还能正常分裂和生长吗?生物还能一代代延续下去吗?
所以啊,染色质和染色体真的是太重要啦!它们是生物学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生命的奥秘所在!我们一定要好好去了解和研究它们呀!。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组成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组成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组成
染色质是细胞核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DNA、蛋白质和一些其他的分子组成的。

染色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起到了维持和传递遗传信息的重要作用。

DNA是染色质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

它是由包含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的核苷酸链所构成。

这些碱基的顺序编码了细胞合成各种蛋白质所需的遗传信息。

蛋白质是另一个重要的染色质组成成分。

它们以不同的方式与DNA相互作用,帮助维持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

其中一些蛋白质形成了一种钩状的结构,将染色质紧密地包裹成一个紧凑的结构。

其他蛋白质可以识别和结合特定的DNA序列,以控制基因的表达。

除了DNA和蛋白质外,染色质中还包含了一些其他的分子。

组蛋白修饰酶可以修饰染色质上的蛋白质,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

还有一些RNA分子被发现与染色质相互作用,参与调控基因表达和染色质结构的形成。

染色体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时的可见形态。

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质会经历一系列的复制和压缩,形成可辨识的染色体结构。

每个染色体都由两个相同的染色单体(亚染色单元)通过横向连接而成。

人类的细胞核中共有46条染色体,其中包括22对体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

体染色体决定了一个人的遗传特征,而性染色体则决定了一个人的性别。

第二章 染色质、染

第二章 染色质、染

16S
七个重复 大肠杆菌的rRNA基因的七个拷贝
五、真核生物基因特征
I. 基因不连续性 II. 基因家族 III. 重复基因结构
基因的不连续性
1、相关概念 2、内含子的特点
基因的不连续性(interrupted)
不连续基因(discontinuous genes):在 DNA分子上基因的编码序列是不连续的,被 不编码的序列所隔开的基因 外显子(exon):编码成熟mRNA某一部 分序列的DNA区域
卫星DNA、隐蔽卫星DNA、小卫星
DNA和微卫星DNA
卫星DNA (satelite
DNA)
卫星DNA:在蔗糖或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
中的浮力密度曲线图上观察到的位于DNA主 带旁边的小带DNA
富含AT
主带
隐蔽卫星DNA
碱基组成与主体DNA碱基组成相差不大,
可以用复性的手段把该DNA分离出来, 该DNA也串联集中分布,这样的DNA叫 隐蔽卫星DNA

六、细胞器基因
大多数动物只有线粒体,植物细胞中既有线粒 体又有叶绿体
线粒体基因 细胞器基因
叶绿体基因
线粒体DNA
遗传方式:母性遗传 含有两条链:重链(H)和轻链(L) 人类的mtDNA有16 569bp,其中有2个rRNA、22 个tRNA和13个蛋白质编码序列 特点: 1、mtDNA比核DNA重复性小,信息密度高,不含 内含子 2、mtDNA的部分区域呈基因重叠 3、mtDNA的突变频率高于核DNA,并缺乏修复功 能
ε 2
γ 1 γ 2 Ψβ 1
δ
β
重复序列

按出现的频率分
低度重复序列 中度重复序列 高度重复序列
重复序列

染色体

染色体

第二章遗传的染色体基础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是以与蛋白质相结合成染色质的形式存在于间期细胞核中,它具有贮存遗传信息、准确地自我复制、转录和调控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等功能。

通过精卵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受精,遗传物质又以染色体的形式由亲代传给子代。

因此,生殖细胞是联系亲代与子代的桥梁,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是复杂的遗传与变异现象的细胞基础。

第一节染色质和染色体1882年Flemming将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称为染色质(chromatin)。

电镜下,间期核内的染色质呈细微纤丝状,当细胞进入分裂时期,细微纤丝状的染色质经过盘绕折叠成高度凝集的染色体(chromosome)。

因此,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不同形态结构表现。

一、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单位(一)染色质的化学组成通过对多种细胞的染色质进行分析,证明染色质的主要组成成分是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的RNA。

DNA和组蛋白的含量比较稳定,非组蛋白和RNA的含量常随细胞生理状态的不同而改变。

1.DNA 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就蕴含于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之中。

因此,DNA就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DNA的结构性质稳定,不会因细胞的分化而丢失,在同种生物的各类细胞中其含量恒定,生殖细胞中DNA的含量是体细胞的一半。

人类一个体细胞内的DNA重约7.0×10-8g,总长度约2m。

一个基因组的DNA分子大约3×109个碱基对。

真核细胞的DNA总是和大量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染色质或染色体的形式存在,每条染色单体只含一个DNA分子。

这类DNA分子中含有单一序列(unique sequence)和重复序列(repetitive sequence),重复序列又按其重复程度分为中等重复序列和高度重复序列。

2.组蛋白(histone)组蛋白是染色质中富含精氨酸和赖氨酸等碱性氨基酸的蛋白质,带正电荷。

根据其所含精氨酸和赖氨酸的比例不同而分为5种类型:即H1、H2A、H2B、H3、H4。

《染色质与染色体》课件

《染色质与染色体》课件
染色质的变化与疾病
染色质上的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变化,可能影响基因 的表达,与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 关。
05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研究意义
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机制,从而揭示遗传信 息的传递和表达规律。
通过研究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变异和异常,可以探究人类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为遗传性疾 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等生 物技术的进步,为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推动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染色质与染色体》PPT课件
目 录
•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 • 染色质的结构与组成 • 染色体的结构与组成 •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功能 •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研究意义
01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联系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 期的两种表现形式。
染色质和染色体都承载着遗传信息, 是基因的载体。
染色体中的蛋白质组成
染色体中的蛋白质主 要是组蛋白和非组蛋 白。
非组蛋白则与DNA 的复制、转录和修复 等过程相关。
组蛋白与DNA紧密 结合,维持染色体的 结构。
染色体的结构模型
染色体的结构模型通常采用螺 旋模型或折叠模型来描述。
螺旋模型描述了DNA双螺旋结 构与组蛋白的结合方式。
折叠模型则描述了染色体的三 维空间结构,包括各种不同的 折叠和包装层次。
染色质的结构模型对于理解染色质的 形成、功能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03
染色体的结构与组成
染色体的DNA组成
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负责储存 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生物学课件染色质和染色体

细胞生物学课件染色质和染色体

为异染色质。
X小体
X染色质
兼性异染色质的总量随细胞类型 而变化;
一般胚胎细胞含量少,高度分化 的细胞含量较多,说明随着细胞分化, 较多的基因渐次以聚缩状态而关闭。 因此,染色质的压缩折叠可能是关闭 基因活性的一种途径。
常、异染色质的区别
常染色质 异染色质
第二节 染色质和染色体
(Chromatin & chromosome)
概念: 染色质与染色体是由DNA、组蛋
白、非组蛋白及RNA等组成的核酸和 蛋白质的复合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 中所表现的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
※ 染色质是细胞间期核内伸展 开的DNA蛋白纤维。
※ 染色体是高度螺旋化的DNA 蛋白纤维,是在细胞分裂期看得见 的可用染料染色的条状结构。
存在于核心颗粒,形成 核小体
核小体结构图解
3.组蛋白的化学修饰
乙酰化:可改变赖氨酸所带的电荷, 降低组蛋白与DNA的结合, 调节转录的进行。
磷酸化:同乙酰化
甲基化:可增强组蛋白和DNA的相互 作用,调节转录活性
(三)非组蛋白
非组蛋白是染色体上与特异 DNA序列结合的蛋白质,能识别特 异的DNA序列,识别信息存在于 DNA本身。
1.特 性:
① 酸性蛋白质,带负电荷,富含 天门冬AA,谷AA等酸性AA
② 种类多
③ 具有种属和组织特异性
④ 整个周期都能合成
2.非组蛋白的功能
① 参与构建染色体 ② 启动DNA的复制 ③ 调控基因的转录
组蛋白与非组蛋白的比较
非组蛋白 有种属和细胞特异性 活动的染色质中含量高 整个细胞周期中都能合成 与DNA结合对基因 表达起正调控作用
1.在细胞周期中(除复制期外)都呈浓 缩状态,由高度重复的DNA序列构成。

第二章染色质和染色体总结

第二章染色质和染色体总结
成有关。
4.随体:从次缢痕到短臂末端有一种圆形或略呈长形的
染色体节段。可作为鉴定标志之一。
5.端粒(telomere):末端特化的着色较深部位。 由端粒DNA和端粒结合蛋白(TBP)组成。富含G 的高度重复的短序列组成,末端形成t环。


1978年Blackburn E.B.在研究四膜虫的rDNA 时发现染色体末端有6nt的串联重复:5`— G4T2—3`,重复几十次, 总长度为:370-520bp, Cn(A/T)m, n>1,m1~4 单链长14-16nt



(三)非组蛋白(non-histone)

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特性:
• 带负电,富含天冬氨酸、谷氨酸,属酸性蛋白。
种类多达数百种,含量少
主要为结构蛋白和酶类
具有种属和组织特异性
• 整个细胞周期都合成,组蛋白只在S期合成。
(三)非组蛋白(non-histone)

1.
功能:
参与染色体的构建:帮助染色质纤维的 进一步折叠、盘曲 启动基因的复制 基因表达调节、基因产物转运、核内信 息传递,细胞周期中核亚微结构的变化
2. 3.
p39,表2-1
(四)RNA和酶


含量极少,与同源DNA高度杂交 调节基因表达 染色质是多种酶的底物
三、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功能
是遗传信息贮存、传递及表达(蛋白质) 的物质基础 (一)染色质在遗传中的作用 1、有丝分裂 2、减数分裂

细胞周期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 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 纺锤体呈现典型的纺锤样。 • 位于染色体两侧的动粒微管长度相等, 作用力均衡。
赤道板

第十章 染色质与染色体

第十章 染色质与染色体
在果蝇发育的某个阶段,多线染色体的某些带区变得疏松膨大而形成胀泡。胀泡是基因活跃转录的形态学标志。
(二)灯刷染色体
存在动物的卵母细胞中。其中两栖类卵母细胞的灯刷染色体最典型,在植物中也有报道。
灯刷染色体 是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停留在双线期的染色体,它是一个二价体,包括4条染色单体 。
DNA--核小体--螺线管--环--微带--染色体
染色体包装的骨架—放射环结构模型示意图:
上述两种关于染色体高级结构的组织模型,前者强调螺旋化,后者强调环化与折叠 。以(图8-14)作为融两种机制在内的染色体包装模型。
四﹑常染色质的异染色质
染色质可分为常染色质的异染色质。
1﹑ 常染色质
配对结构域:
②次缢痕
除主缢痕外,在染色体上其他的浅染缢缩部位称为次缢痕,它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③ 核仁组织区(nucleolar organizing region, NOR)
位于染色体的次缢痕部位,但并非所有次缢痕都是NOR.细胞分裂结束时,核仁总是出现在次缢痕处,它是rRNA的基因所在部位.与间期细胞核仁形成有关。
(二)染色体的骨架----放射环结构模型
直径2nm的双螺旋DNA与组蛋白八聚体构建成的核小体串珠结构,其直径10nm.然后盘绕成30nm的螺线管。由螺线管形成DNA复制环,每18个复制环呈放射状平面排列,结合在核基质上形成微带。微带是染色体高级结构的单位.大约106个微带沿纵轴构建成子染色体。
Z-DNA:也是B-DNA的变构形式,是左手螺旋DNA。
三种构型DNA中,特别是大沟的特征在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此外沟的深浅及宽窄也直接影响调控蛋白对DNA信息的识别。

对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对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对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染色质是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化学成分完全不同
C.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D. 染色质和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答案:
B
分析:
试题分析:染色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故A正确。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故B错误。

它们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故C正确。

染色质和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评价:
【答案】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着丝点 复 制
2条姐妹染色单体
1条染色质 1个DNA分子
1条染色质 2个DNA分子
注意:染色质(染色体)的计数是以着丝点为标准 的,有几个着丝点,就有几条染色体。
前期
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体出现 纺锤体出现
染色体散乱排列
螺旋化
中期 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 清晰,着丝点整齐的排 列在赤道板上。
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中期






你能画出: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1条染色体 上的DNA数量变化曲线图吗?
课外 巩固
下节 任务
•回顾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特征 •步步高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异同点 •无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 •作业反思,查缺补漏
谢谢!
2.请尝试绘制高等植物细胞分裂期各时期的细胞分裂 图像(设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条)。
3.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 有何规律性变化?
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规律性变化 (设体细胞染色体数2N)
数量
4N
染色体 2N
0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时间
数量 4N
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规律性变化 (设体细胞染色体数2N)
DNA
2N 0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时间
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规律性变化
数量
(设体细胞染色体数2N)
染色 中期 后期 末期
时间
数 量8
bc a c
( 个 )
6 4
ac a
2



请判断abc分别代表什么结构或物质?
a 染色体 b 染色单体 c DNA
ac Ⅳ

一、细胞周期
1.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 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两个阶段:
分裂间期 90%~95%
A
B
分裂期 5%~10%
染色质
DNA
蛋白质
染色体
染色质
[丝状]
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 染色体
解螺旋
[杆状]
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
间期
主要完成染色质复制 (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 的合成) G1期:蛋白质等物质的合 成 S期: DNA复制 G2期:蛋白质的合成
后期
着丝点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形成染色体,并向两 极移动。
末期
染色体消失, 纺锤体消失, 核膜、核仁出现, 细胞板延伸成新细胞壁。
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 染色体 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 细胞,保持了亲代和子代 遗传性状 的稳定性。 对于生物的 遗传 有重要意义。
1.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说 明原因? 核糖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