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我时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我带了六年,孩子在我的语文课堂上究竟学到了什么?是否还要老师一口口喂,等着老师的吩咐?如果是这样,我的教育教学就是失败的,成绩再高,讲得再好听,都是没用的。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是为了让学生会学,形成能力。课改也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怎样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能力,一种本领呢?我的做法是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入手。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做到多学少教,先学后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但放在课上,还延伸到课前,拓展到课后。课前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告诉学生具体从哪些方面进行预习,即预习的一般步骤。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是能学好语文的,布置预习作业时,我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分三个层次:基础型:“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不懂的查字典,或用其他方式解决。根据导读和预习的要求,一边读一边画。提高型:要求在“基础性”的基础上,解决预习和课后“思考练习”中的问题,边读边画,并且提出有价值的疑难问题,预习后进行自我调控。拓展型:除了完成以上两种类型中所包含的内容之外,还要找出与本篇课文相关的内容或背景材料,或有关人物介绍,或历史典故等。这三种不同层次的预习,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使每个学生在预习中各有所获。这样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使好学生的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学困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但并不是我们这样要求了,学生就能形成能力,形成本领。还需要我们定时定期检查考核,真正使学生养成好习惯。批阅学生预习本时,可以对学生选择作业的情况加以调控。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对选高的孩子加以表扬,对选低的孩子予以鼓励,使其做得更好。现在再看学生的预习本时,多数学生都能尽其所能:有对生字词进行归类、比较;有对闪光灵动的句子的批注圈点;有对文章进行积累赏析;有对文章深层次的思考……二、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告诉我们:“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应当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应当让学生自主的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也就是说,对语文知识的把握,要淡化教的意识,强化学的意识,语文知识主要不应靠老师的讲解获得,而要靠学生自己的感悟去获得。所以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例如:教学《詹天佑》时,通常是让学生抓住詹天佑的表现来体会其品质。而对这篇文章中提到的修筑铁路的背景的处理则会相对简单。或在学文前让学生介绍一下,或教师查找好了,让学生读一读,大致了解一下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来体会他的爱国情怀。这种学,就是一种被动的学,是教师领着学生学,体现的是教师的“教”。而现在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先读这一部分,提出问题。再让学生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了解到的写作背景,再读文本,学生自然就理解了课文内容,从而体会到詹天佑接受任务时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及其爱国情怀。整个教学过程是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的。变教师教知识为学生自主学。再如:教学《怀念母亲》一文时,设计的主线问题是你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两位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我先带学生学习重点部分作者悔恨没有伴随母亲和母亲常来入梦这一部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怀念之情。后面部分是写季老离开祖国在哥根廷留学时所写的四篇日记。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在交流时不是像以前那样可以自主交流,而是提出明确的要求,每人理解体会一篇日记,其他人及时补充。使得组内每个人都得动脑、动口,真正消除了课堂上的死角。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另外,教学时,我并没有把目光只停留在课本上,而是把课文作为例子、作为载体,让学生广泛阅读,感悟积累,思考。在教学新的一个组元课文之前,我通常会进行整组备课,提前对学生有所布置,有所安排。如:五年级在学习《走近毛泽东》这一组元时,就以课文为例子,引导学生收集毛泽东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生平、著作、贡献及相关的故事等。在教每一篇文章时会对这些布置进行回收落实。如在教学《七律长征》时了解毛泽东的诗词及其风格,红军长征的背景等;《开国大典》了解主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的意义;《青山处处埋忠
骨》要了解主席的家庭生活,了解他作为普通人的情怀;《毛主席在花山》要了解与主席有关的小故事。在学完这一组元的文章时后,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办小报、交流读书心得、演讲、讲名人故事、积累赏析毛泽东诗词等。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书中所讲的知识,收获了读书的喜悦,掌握了读书的方法,还对伟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真正做到把薄书读厚。
三、课后拓展中体现自主学习课堂上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就可以在课内外自主读书、自主运用,即所谓“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要使学生“会学”,就必须坚持课内外结合。这就必须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也就是知识联系的最佳点。五年级学习了《草船借箭》一文后,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掌握了分清文章前因后果的方法,掌握了从人物的言行体会其性格特点的方法。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为了进一步掌握这些方法,我告诉学生《三国演义》中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大家可以在课外读全书或读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章节。之后,我在班级中进行《话说三国》的专题汇报,汇报时要交代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来胧去脉,要交代清所涉及到的人物及其言行特点。自选章节进行阅读,给学生很大的自主空间。读自己喜欢的章节,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而且对他们在课堂上习得的“分清事情前因后果的方法”、“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得到运用的机会。读书是学习,运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会学”。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把你在课堂上学的东西全部忘记了,把你为考试背的东西全部忘记了,那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如果你什么也没剩下,就意味着你完全没有受教育。”那剩下的东西是什么,就是自主学习的能力。细细体味,豁然开朗,那么,就让我们做真正的教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