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音乐读书笔记4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音乐读书笔记4篇
今天我读了《不来梅的音乐家》这本故事,这是一本介绍4只小动物因为年龄都大了,而被自己的主人嫌弃。就打算到不来梅城去,那是一个城市音乐家的地方。在那里没有谁会嫌弃它们,所以它们决定一起去不来梅城……
在路上它们结伴而行,到了晚上它们就来到一片树林,打算在那里休息一晚。公鸡就飞到树梢上,突然看见远处有灯,就说:“在这里睡觉实在太糟糕,要不我们就到前面有灯的地方去,也可以暖和一点。”
说完它们就出发了,到了屋前往窗户里一看,看见里面有一伙强盗正在吃饭。想到这里它们的肚子也饿了,就想了一个办法。驴子把前蹄放到窗台上,狗跳到驴子的背上,猫爬到狗的身上,公鸡飞到猫的头上。摆动了姿势,就一起奏乐吓跑了强盗。强盗们因为是什么怪物出现,就赶紧跑了。它们看见强盗们跑了就看见桌上的美味,快快活活的吃上。
吃完以后,它们就按照自己的习惯找地方睡下了。到了第二天,它们醒了以后,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错,就住下了。过的自在极了,也不再往别的地方去。
读完这个故事,我发现在故事里的主人公们,以它们的聪明才智战胜了强盗们,好厉害啊!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2017音乐读书笔记(2)| 返回目录
一、达尔克罗兹的生平
著名的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爱弥尔·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 jaques
—dalcroze1865—1950)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但他的国籍是瑞士。达尔克罗兹6岁开始学习弹钢琴7岁曾写过进行曲在维也纳居住了十年。中学在日内瓦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曾应邀到北非接触过阿拉伯音乐。1889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进入福雷作曲班并师从著名作曲家德里布。完成学业后回日内瓦音乐学院教授音乐史、和声、高级视唱练耳等课程也从事大量的音乐创作活动。他一生中创作了一千首左右的歌曲多部歌剧和钢琴曲、小提琴协奏曲、室内乐等是一个多产作曲家。
1893年发表第一部歌曲集;1894年出版了视唱练耳教科书《实用音准练习》;19XX年出版由五个部分组成的《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1919年发表《节奏、音乐和教育》;1930年发表《体态律动、艺术和教育》等著作。
达尔克罗兹的整体教学方法既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也受到了激烈的反对有些人难以接受他给传统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达尔克罗兹为此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先在国外获得承认最后瑞士政府也不得不承认。达尔克罗兹逝世后他的教育体系进一步得到发展为后来的音乐教育家树立了典范也影响到奥尔夫教学法和柯达伊教学法的形成具有创新和先导的意义。
我认为达尔克罗兹的成功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首先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局限性束缚了当时教育的发展音乐教育必须更具人性化、科学化、理论化这时就出现了滋养新观念、新方式的温床;其次他同绝大多数音乐家作曲家一样具有一定的音乐天赋并从小开始接触学习音乐;再次他后天的努力、坚定的信念、勇于抗挣的性格等等都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最后综上所述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请给我不成功的理由?另外这里还给予我很大的启示:人的发展与社会、家庭环境、后天努力的联系犹为密切。特别是家庭教育既然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若能适时给孩子灌输音乐知识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让孩子学习一些音乐技能提高孩子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这种启蒙式的音乐教育是非常有益的。孩子
往往可以在这过程中逐渐获得一种特殊的能力这种能力甚至可以受用终生。
二、达尔克罗兹教育理论的形成
* 达尔克罗兹体系的最终确立经历了三个阶段。它开始于视唱练耳的教学改革后来是长时间的方法探索、构建“体态律动”的理论基础最后以即兴创作教学的引入为标志确立了一个完整的、新的音乐教育体系。
* 把节奏作为教育中的一种特殊力量把人体的运动看作是节奏的外在表现。
* 律动教学是从音乐入手先让学生去聆听音乐引导学生通过身体运动去接触到音乐的各个要素。
* ……强调即兴创作是基础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是全面培养音乐家素质的重要环节。
* 达尔克罗兹体系的实践过程中第一个要素就是集中注意力……第二个要素是智力……第三个是敏感性……最后才是身体运动。
* 体态律动教学方法正是以其全部力量去填补了极端专业化音乐教育的一个空白。
达尔克罗兹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探索是达尔克罗兹体系形成的重要环节之一由此可见音乐教学实践的必要性。没有经过实践的理论是空洞而苍白无力的缺乏理论指导的教育实践也是茫然而徒劳的。音乐教育须将二者结合起来以便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达尔克罗兹的基本观点
* 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旋律优美动听(形式美)仅能给予人听觉上的舒适感而优秀的音乐作品中所蕴涵的情感往往更容易感染人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从听好听的音乐提升为感受音乐的美。
* 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才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这里强调了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的重要性是唤起、培养、获得其它音乐能力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 音乐教育既不是单纯的技术练习更不应该是脱离音响的理论知识和规律的传授它首先应该是对音响运动和情感的体验。
在我看来“单纯的技术练习”“脱离音响的理论知识和规律的传授”都是现今音乐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如:许多学习乐器的学生只是一门心思苦练于技术对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从不问津甚至有些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也是浑然不知的;而学习理论的就常出现后一种情况。所幸的是有很多人已意识到此类问题的严重性并在不断努力改进、完善。
*……把音乐当作一种“人性化的力量”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
* 要“遵循自然法则”对儿童进行教育也就是应该根据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养儿童本来具有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感受能力。
我非常赞同。回想小时侯一些环境、事件、人物等常会把原先具有的一些能力给抹杀掉与此同时多半会有另一种能力的崛起。但似乎这些新崛起的能力更多时候是为了迎合某些观念。
* 音乐课的最重要的作用是唤醒儿童的音乐意识这不仅是音乐学习的需要更是儿童的本能需要。
四、达尔克罗兹体系教学实践的三个组成部分与教学目标
* 达尔克罗兹体系的教学实践是由体态动律、视唱练耳和即兴的音乐活动三部分组成。
* 音乐学习应遵循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听→动作→感受(情感体验)→感觉→分析→读谱→写谱→即兴创造→(表演)。
我觉得还是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的但大体总的方向还是一致的。
五、体态动律
第四至第六章主要是以介绍音乐教学的具体方法为主并举了实例。其中许多教学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与配合这对我今后的教学实践是十分有帮助的。但这些课程、活动似乎都是以着重训练学生的体态动律、节奏、力度等为主始终未提及音乐的美这是否与我们音乐教育的主旨——音乐审美相偏离了呢?又或许这都是音乐审美的多个切入点试图利用这些方式最终达到审美的目的?我还是有些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