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学——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一、 课程说明授课对象:普通高等院校三年制专科生总 学 时:36学时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等后修课程:中国旅游地理、旅游法规等考核形式:开卷考试二、 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介绍旅游相关文化知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激发学生对于祖国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进一步陶冶身心。
三、学时分配章节 内容 课时第一章 旅游文化概述 2第二章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的文化意蕴 4第三章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6第四章 中国园林文化 6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4第六章 中国民俗文化 4第七章 中国饮食文化 4第八章 中国其他艺术文化 4总复习 2课时总计36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教材:《中国旅游文化》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6年1月版参考书目:《中国文化概念》 李宗桂中山大学出版社《现代旅游文化学》 马 波 青岛出版社《旅游与中国文化》 沈祖祥 旅游教育出版社《旅游美学新编》王柯平 旅游教育出版社《山水美学研究》范阳、黄贯群 广西人民出版社 五、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 旅游文化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初步了解旅游与文化的相互关系,了解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其含义,掌握文化以及旅游文化的含义,了解旅游文化的特征和结构,了解我国历史文化和旅游的关联以及中国历史文化的旅游价值。
教学重点: 旅游文化的定义与特征教学难点: “文化”的渊源及其含义[教学内容]:第一节 旅游文化的基本定义1. “文化”的渊源及其含义2. 旅游文化的定义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特征和结构1. 旅游文化的特征2. 旅游文化的结构第二章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的文化意蕴[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山水所具有的美的价值,认识到自然山水为什么能在人们心目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并能得到旅游相关部门的重视。
教学重点: 自然山水的审美价值教学难点: 中国人山水观赏的美学体验[教学内容]:第一节 自然山水的审美价值1. 自然山水的形象美2. 自然山水的色彩美3. 自然山水的静态美和动态美4. 自然山水的朦胧美5. 自然山水的音响美第二节 中国人的山水审美意识1. 先秦——汉魏六朝2. 唐宋时代3. 元明清时代第三节 中国人山水观赏的美学体验1. 初级阶段:观赏山水景观的形式美2. 中级阶段:情景交融3. 高级阶段:天人合一4. 最高阶段:艺术创造第三章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从旅游文化学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讨论了古城建筑、宫殿建筑、陵寝建筑、军事建筑、桥梁建筑等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古代建筑,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形制的演变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建筑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关系。
《旅游文化学》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学》教学大纲学时:54 学分:3制订者:丁晓蕾审核者:杨旺生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从文化和文化学的角度掌握《旅游文化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相关知识和体系。
为学习理解其他课程知识打下坚实基础,为将来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工作积淀知识底蕴。
要求:1.掌握旅游文化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理论框架与体系,对旅游文化的概念界定、旅游文化学学科的核心理论和研究前沿有所了解。
2. 能够在对旅游文化主体与旅游文化客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识旅游主体是文化的负载体,从文化的角度对旅游主体的旅游动机和消费行为进行认识,掌握旅游文化尤其是我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掌握中国旅游文化客体的构成。
3. 从旅游管理者开发者的角度掌握旅游文化交流与传播、旅游跨文化扩散与涵化、旅游跨文化整合与转型过程中的变化与规律,认识文化震惊与文化冲突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4. 把旅游文化学的知识与理论灵活运用到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把握旅游业服务与管理的文化内核。
三、教学内容:上篇:旅游文化学学科理论体系框架第一讲旅游文化的概念和理论(9学时)第一节旅游文化概念第二节旅游文化的结构第三节旅游文化特点第四节旅游文化的研究历程、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讲旅游文化学学科定位及其核心理论(6学时)第一节旅游文化学的理论构成及其定位第二节旅游文化学的支撑学科中篇:旅游文化主体与旅游文化客体第三讲旅游文化主体(9学时)第一节旅游主体文化研究的内容第二节旅游主体的旅游动机第三节旅游主体的消费行为——文化性行为第四节旅游主体的旅游审美第五节中国古代自然美学第四讲旅游文化客体(12学时)第一节旅游客体文化的研究内容第二节旅游目的地聚落文化生态系统第三节中国旅游文化客体构成及其审美特征第五讲中国旅游文化历程与旅游传统(9学时)第一节中国旅游文化历程第二节中国旅游文化传统第三节中国旅游文化的传承下篇:旅游文化交流与文化冲突第六讲旅游文化交流与传播(3学时)第一节旅游跨文化扩散与涵化第二节旅游跨文化整合与转型第七讲文化震惊与文化冲突(6学时)第一节旅游主体的文化震惊第二节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影响第三节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变迁对其生命周期的影响第四节旅游在我国民族地区产生的影响。
“旅游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使用专业:旅游管理参考学时:72制定时间:2011年8月1日第一部分总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合肥财经职业学院2011级“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计划要求编写的。
1、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认识本专业内涵层次的一门重要课程,对该课程的学习会使得学生认识到更多旅游文化内涵。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旅游客体文化——历史、宗教、园林、建筑、服饰、饮食、民俗、艺术等的概念、分类、特征、具体内容及有关鉴赏知识。
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认识、介绍、欣赏、开发文化景观资源和理解分析各种旅游文化现象,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奠定基础。
3、与相关课程的分工和联系本课程学习需要具备一些条件,如旅游学概论、导游业务、旅游法规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需要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作为旅游管理类等专业的课程,先期课程有:中国历史、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学、导游业务、旅游法规等。
二、课程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全面了解“旅游文化”的基本知识,认识到旅游客体文化是旅游文化的基础和根本;掌握旅游客体文化的分类、特征和具体内容,理解、认识、介绍、欣赏、开发文化景观资源,为今后从事旅行社、景区管理与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2、能力目标:让学生全面掌握旅游文化的基本组成、基本内容、相关知识和文化内涵,提高以后从事导游服务于管理的工作能力。
3、素质目标:旅游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人类制造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过程和结果,学习旅游文化是培养提高学生旅游审美性、观赏性的过程,也是开展德育教育,爱岗敬业,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
三、建议课程学时分配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全程化考核,平时作业、课堂提问与二次参观观后感30%,闭卷考试70%。
五、建议选用教材:《旅游文化》尹华光主编高教出版社2008年4月二版(本书中“旅游民俗文化”、“旅游文学”二章因同时已开设“中外民俗”和“旅游文学”课,故略去不讲。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Tour Culture )一.《旅游文化》是一门面向《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以中国旅游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文化审美意识和技能为目的的公共选修课。
它探讨的是旅游过程中的文化现象,包括主体文化现象、客体文化现象等等,核心的问题是各种文化现象间的相互区别与联系及其发展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旅游文化的相关知识,拓展视界,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情趣,增强文化审美意识,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和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旅游文化概述1、教学内容:(1)文化的内涵(2)旅游的内涵(3)旅游文化的形成和发展2、:教学要求了解文化、旅游、旅游文化的基本内涵,掌握其基本概念,并了解旅游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第二章山水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名山(2)秀水(3)世界遗产2、教学要求:了解我国主要的名山和秀水,掌握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基本标准。
第三章聚落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历史文化名城(2)名镇(3)现代旅游城市2、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情况,掌握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现代旅游城市的特点。
第四章建筑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古代建筑概述(2)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2、: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类型,并理解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
第五章中国园林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中国园林概述(2)中国古典园林的组织要素及构景手法(3)中国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4)现代主题公园 2、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古代园林的产生、发展过程,掌握我国古典园林的组织要素和构景特点,了解园林建筑手法与宫殿建筑的差异。
第六章宗教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佛教文化(2)道教文化(3)伊斯兰教文化(4)基督教文化2、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
第七章民俗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民俗概述(2)中国少数民族民俗2、教学要求:了解、理解并掌握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旅游文化学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和目标1.掌握旅游文化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2.理解旅游行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3.掌握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4.具备旅游文化解读与传播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时程安排1.旅游文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2周)-旅游文化学的定义与意义-旅游文化学的学科特点与研究方法-旅游文化学的发展历程与研究领域2.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研究(2周)-旅游与文化的定义与内涵-旅游行为对文化的影响与变革-文化对旅游行为的塑造和限制3.旅游目的地文化特色(4周)-旅游目的地文化的概念与特点-旅游目的地文化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旅游目的地文化特色的表达与传播4.旅游文化解读与传播(4周)-旅游文化解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旅游文化的传播形式与策略-旅游文化解读与传播的案例分析5.旅游文化与旅游市场(2周)-旅游文化的市场价值与影响-旅游市场对文化的需求与反哺-旅游产品的文化定位与开发6.旅游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周)-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文化可持续发展对旅游的影响与倡导-旅游文化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传承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
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和文献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和参考书目1.主教材:《旅游文化学导论》2.参考书目:-《旅游文化与旅游学概论》-《旅游与文化:旅游学基础教程》-《旅游与地理文化》-《旅游目的地文化景观》-《旅游文化传播与解读》-《旅游文化与可持续发展》-《旅游文化资源与开发》五、教学评估1.平时成绩占比:30%-课堂表现与参与度:10%-小组讨论与报告:10%-作业与项目:10%2.期中考试占比:30%-题型: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3.期末考试占比:40%-题型:综合题、分析题、论述题六、教学团队与资源本课程由旅游学院专业教师授课,学院配备多媒体教室、实地考察资源等教学资源,可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和实践机会。
旅游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概论教学大纲旅游文化概论教学大纲导言:旅游文化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旅游、文化、地理、历史、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旅游文化概论作为旅游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对旅游文化的整体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旅游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化的整体认识和理解能力,包括旅游文化的定义、特点、分类等基本概念;2. 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化与地理、历史、社会等相关学科的关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3. 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旅游文化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4. 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化发展趋势和挑战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对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旅游文化的定义和特点:介绍旅游文化的概念、内涵和特点,引导学生对旅游文化的整体认识;2. 旅游文化的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旅游文化,如自然旅游文化、历史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旅游文化的特点和魅力;3. 旅游文化与地理、历史、社会的关系:探讨旅游文化与地理、历史、社会等相关学科的交叉关系,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4. 旅游文化的地域特色:介绍不同地域的旅游文化特色,如中国的丝绸之路文化、欧洲的文艺复兴文化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旅游文化的独特之处;5. 旅游文化的跨文化交流:探讨旅游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6. 旅游文化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分析旅游文化发展的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引导学生思考旅游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旅游文化的理解和认识;2. 小组讨论与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和启发,通过展示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3. 实地考察与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旅游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旅游文化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旅游文化学新大纲
《旅游文化学》教学大纲大学财经学院旅游公共管理系二○一一年七月课程编号:430701052课程名称:《旅游文化学》课程学分:3课程学时:32学时讲课:32 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选修先修课程:旅游资源学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四年制本科开课年级及学期:二年级第四学期开课院(系)及教研室:财经学院旅游管理系酒店管理教研室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一、本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选修课。
本课程通过对旅游文化各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从文化和文化学的角度掌握旅游文化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体系框架,把握旅游业服务与管理的文化内核,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习理解其他课程知识打下坚实基础,为将来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工作积淀知识底蕴。
二、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1.掌握旅游文化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理论框架与体系,对旅游文化的概念界定、旅游文化学学科的核心理论和研究前沿有所了解。
2. 能够从文化的角度对旅游主体的旅游动机和行为进行认识,掌握中国旅游文化景观的构成。
3.掌握旅游文化交流与传播、旅游跨文化过程中的交流与冲突,认识文化震惊与文化冲突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4. 把旅游文化学的知识与理论灵活运用到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把握旅游业服务与管理的文化内核。
三、本课程的内容第一章绪论 2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旅游文化的概念、结构、特点和功能。
2.教学内容(1)旅游文化的概念(2)旅游文化的结构和特点(3)旅游文化的功能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旅游文化的概念、结构、特点。
第二章旅游文化的价值与收益 2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旅游文化具有的价值以及旅游文化的收益。
2.教学内容(1)旅游文化的价值(2)旅游文化的收益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旅游文化的价值,旅游文化的收益。
第三章旅游主体文化 4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影响旅游者消费行为的根本因素,掌握中外旅游主体消费行为中的文化表现;熟悉旅游景观的社会审美文化内涵,从审美文化的三项比较中把握不同旅游消费主体的审美文化特征。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1. 课程简介旅游文化教学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文化特色和相关背景知识,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旅游体验和观察力。
2. 课程目标2.1 掌握各地旅游资源及其特色2.2 了解旅游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2.3 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欣赏能力2.4 发展研究和分析旅游文化的能力2.5 培养旅游规划和指导的能力3. 课程内容3.1 旅游资源介绍3.1.1 自然景观3.1.2 人文景观3.1.3 特色旅游项目3.2 旅游文化历史与传统3.2.1 文化背景3.2.2 文化符号和象征3.2.3 传统节日与庆典3.3 旅游文化的演变与发展3.3.1 旅游产业的兴起3.3.2 全球旅游趋势3.3.3 旅游文化与经济发展3.4 跨文化交流与旅游素质3.4.1 跨文化交际与旅游礼仪3.4.2 语言与文化表达3.4.3 文化冲突与解决3.5 旅游规划与指导3.5.1 旅游规划原理3.5.2 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5.3 导游服务与旅游指南4. 教学方法4.1 课堂讲授4.2 实地考察4.3 小组讨论4.4 个人研究5. 评价方式学生的评价将根据以下方面进行考核:5.1 考试5.2 作业和报告5.3 课堂参与和讨论5.4 实地调研和观察6. 参考教材6.1 "旅游资源与规划",李华,2018年6.2 "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张明,2019年6.3 "跨文化交流与旅游素质",刘佳,2020年7. 授课进度安排第一周:课程介绍与概述第二周:旅游资源介绍第三周:旅游文化历史与传统第四周:旅游文化的演变与发展第五周:跨文化交流与旅游素质第六周:旅游规划与指导第七周:复习与期末考试通过本旅游文化教学大纲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及其特色,了解旅游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欣赏能力,并发展研究和分析旅游文化的能力。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范文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旅游文化课程代码:XXXXXX授课教师:XXX授课班级:XXX授课时间:XXX学时安排:XXX课时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旅游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2)掌握旅游文化的基本要素,如旅游资源、旅游者、旅游活动等;(3)熟悉我国主要旅游目的地及其文化特色;(4)了解国际旅游文化的发展趋势。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旅游文化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旅游策划、管理和营销能力;(3)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2)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旅游文化概述1. 旅游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2. 旅游文化的功能与作用3. 旅游文化的学科体系第二部分:旅游文化要素1. 旅游资源及其分类2. 旅游者及其心理需求3. 旅游活动及其类型第三部分:中国旅游文化1. 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渊源2. 中国主要旅游目的地及其文化特色3. 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四部分:国际旅游文化1. 国际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2. 国际旅游市场的特点与趋势3. 国际旅游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第五部分:旅游文化与旅游产业1. 旅游产业的概念、分类与特点2. 旅游产业与旅游文化的互动关系3. 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第六部分:旅游文化策划与管理1. 旅游文化项目的策划与实施2. 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3. 旅游文化产业的营销与推广第七部分:旅游文化与跨文化交流1. 跨文化交流的概念与特点2. 旅游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3. 跨文化交流中的旅游文化问题与应对策略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旅游文化的基本概念、要素和发展历程;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旅游文化现象;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角色扮演法:模拟旅游活动,让学生体验旅游文化;5. 现场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点,实地感受旅游文化。
文化旅游 教学大纲
文化旅游教学大纲文化旅游教学大纲导言:文化旅游是一种结合了旅游和文化交流的活动,它能够让人们在旅行的同时,深入了解并体验不同地区的文化。
文化旅游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文化旅游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一、文化旅游的概述1. 文化旅游的定义和特点文化旅游是指以文化为主题,以旅游为手段的一种旅游方式。
它通过参观文化遗产、体验传统习俗和参与文化活动,让游客了解和感受不同地区的文化内涵。
2. 文化旅游的意义文化旅游有助于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同时,它也能够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二、文化旅游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应该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历史背景和传统习俗,掌握相关的历史、地理和艺术知识。
2. 技能目标学生应该能够进行文化旅游的规划和组织,包括选择旅游目的地、制定行程计划和预算,以及安排交通和住宿等。
3. 情感目标学生应该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心态,增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三、文化旅游教学内容1. 文化遗产的介绍学生应该学习不同地区的文化遗产,包括世界遗产、国家级和地方级的文化遗产。
他们应该了解这些遗产的历史和价值,并能够进行相关的解读和讲解。
2. 传统习俗的体验学生应该参与不同地区的传统习俗活动,例如传统节日的庆祝、手工艺品的制作和民俗表演等。
通过亲身体验,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些传统习俗的内涵。
3. 文化交流的实践学生应该参与跨文化交流活动,例如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参观当地学校和社区组织等。
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互动,他们能够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文化旅游教学方法1. 实地考察学生应该到不同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和体验当地的文化氛围。
他们可以参观博物馆、古迹和艺术展览等,以及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
2. 课堂讲解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他们可以使用图片、视频和实物展示等多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必修或选修)选修总学时: 36 学时其中讲授学时实验学时习题学时总学分: 3 开课学期: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先修课程:后续课程:大纲执笔人:张圆刚参加人:大纲审核人:编写时间:(一)、课程简介旅游文化是人类文化在旅游中的普遍显现。
对旅游文化进行分析,可从三个层面,即旅游的精神层面、旅游的制度层面、旅游文化的物质层面。
“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来看,旅游文化又包括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中介体(旅游制度和企业)、旅游客体(旅游对象)和旅游社会环境四环节的文化”。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的精神层面、旅游的制度层面、旅游文化的物质层面,了解和掌握旅游文化意义和价值,为增加旅游文化知识打下基础。
此本课程的教学力求突出可操作性,将重点介绍旅游在经济与文化的综合性产业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文化、策划工作打下基础。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本课程的任务是系统地讲授旅游的精神层面、旅游的制度层面、旅游文化的物质层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对旅游文化意义和价值、基础理论、项目创意、可行性分析等内容有一个较为全面认识和深入的了解。
(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侧重基本理论的理解,把握旅游文化意义和价值这个难点概念体系、基础理论、基本模式、主题定位、项目创意、可行性分析等内容进行重点掌握。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应注意同企业文化、世界旅游地理以及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等课程分工合作,互相配合。
(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第一章绪论1、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旅游文化”的概念的基本概念、旅游文化系统、结构及其特征,同时掌握国外旅游文化研究概述。
2、教学内容:作为绪论,本章主要介绍旅游文化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以及国内外学术界在旅游文化领域的不同的研究视角、思维方式与主要成果。
重点要求学生理解旅游文化的系统、结构及特征。
第一节旅游文化的基本概念与研究范畴第二节国内旅游文化研究概述一、“旅游文化”的概念二、“旅游文化学”的界定三、旅游文化系统、结构及其特征第三节国外旅游文化研究概述一、研究视角二、热点问题三、主要成果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旅游文化”的概念旅游文化系统、结构及其特征(2)一般了解国外旅游文化研究概述4、实践教学环节5、本章思考题1、旅游文化学的界定和旅游文化系统、结构及其特征?2、国外旅游文化的研究视角?第二章旅游者文化1、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旅游资源学原理的分类原则,同时了解与旅游资源学基础学科的种类。
2、教学内容:本章简要介绍文化旅游者的动机与类型,重点要求学生理解旅游运转过程与旅游者文化身份的基本概念,并能对旅游者的文化感知和文化对旅游者的影响进行了解。
第一节文化旅游者的动机与类型一、文化旅游者的动机二、文化旅游者的类型第二节旅游运转过程一、旅游的流转环节二、旅游者行为特征第三节旅游者文化身份一、文化身份的基本概念与构成要素二、刻板印象:文化身份特征的概念化、偏执化第四节旅游者的文化感知一、感知视角二、感知对象第五节文化对旅游者的影响一、背景文化对旅游者的影响二、旅游经历对旅游者的影响三、社会评价对旅游者的影响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文化旅游者的动机与类型;旅游运转过程2、一般了解旅游者文化身份;旅游者的文化感知;文化对旅游者的影响4、实践教学环节5、本章思考题1、文化旅游者的动机与类型?2、旅游资源学的地域分异规律?3、旅游者的文化感知?第三章旅游地文化1、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聚落与旅游地文化,掌握旅游地文化中介与旅游地文化的传播。
2、教学内容:本章从聚落的角度把旅游地文化分为村落、集镇和城市三大类型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旅游过程中,目的地文化传播的途径、方式和影响。
第一节聚落与旅游地文化一、村落文化二、集镇文化三、城市文化第二节旅游地文化中介与旅游地文化的传播一、文化中介的类型二、旅游地文化的传播方式与途径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聚落与旅游地文化;旅游地文化中介与旅游地文化的传播2、一般了解旅游地文化的传播方式与途径4、实践教学环节5、本章思考题1、聚落与旅游地文化?2、旅游地文化中介与旅游地文化的传播?第四章旅游跨文化交流1、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旅游的过程文化扩散与文化涵化,理解文化震惊与文化冲突。
2、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旅游过程中的跨文化交流现象,要求学生领会并识记文化扩散、文化涵化、文化休克的基本概念,了解文化整合与文化冲突的具体表现,并能结合自身的旅游体验加以分析和探讨。
第一节概述一、跨文化交流的内涵二、机制与结果第二节旅游的过程文化扩散与文化涵化一、文化扩散二、文化涵化三、文化涵化的优势法则四、旅游文化整合的表现第三节文化震惊与文化冲突一、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差异二、旅游者的文化震惊三、旅游者文化震惊的心理过程四、文化震惊产生的心理障碍及其克服途径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跨文化交流的内涵旅游的过程文化扩散与文化涵化2、一般了解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差异旅游者的文化震惊旅游者文化震惊的心理过程4、实践教学环节5、本章思考题1、旅游资源分类的研究现状?2、旅游资源分类的意义、原则?3、旅游资源分类的依据、方法和主要方案?第五章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影响1、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旅游过程主客接触的特点,了解旅游对目的地影响的具体表现,理解并能运用旅游影响机理理论与反馈理论。
2、教学内容:本章主要探讨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影响,要求学生了解旅游过程主客接触的特点,了解旅游对目的地影响的具体表现,理解并能运用旅游影响机理理论与反馈理论。
第一节、旅游活动中主客接触的特点一、主客接触的短暂性二、主客接触的限制性三、主客关系的不对等性第二节、解释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影响的基本理论一、旅游影响机理理论二、旅游影响反馈理论第三节、旅游对目的地影响的具体表现一、生活方式二、社会道德三、语言四、宗教五、传统工艺品六、民俗风情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旅游活动中主客接触的特点解释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影响的基本理论2、一般了解旅游对目的地影响的具体表现4、实践教学环节5、本章思考题1、旅游活动中主客接触的特点?2、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影响的基本理论?3、旅游对目的地影响的具体表现?第六章中国旅游文化源流1、教学目的和要求全面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缘起和形成,同时掌握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和中国旅游文化的转型与拓展。
2、教学内容:本章主要是从纵向角度描述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源流,要求学生了解发展脉络、主要阶段以及代表人物、重大事件和文化特征。
第一节中国旅游文化的缘起和形成一、先秦旅游文化二、秦汉旅游文化第二节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与演变一、隋唐五代旅游文化二、宋代旅游文化第三节中国旅游文化的转型与拓展一、近代旅游文化二、现代旅游文化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中国旅游文化的缘起和形成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与演变2、一般了解近代旅游文化现代旅游文化4、实践教学环节5、本章思考题1、中国旅游文化的缘起和形成?2、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与演变?3、中国旅游文化的转型与拓展?第七章文化资源介绍1、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古迹遗址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文化设施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文学艺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民俗风情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建筑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园林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饮食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风物特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2、教学内容:本章主要探讨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啊哟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文化知识、基本理论,能联系实际,对各类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式进行探讨。
第一节古迹遗址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一、古迹遗址资源的类型二、古迹遗址资源的开发方式第二节文化设施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一、文化设施资源的类型二、文化设施资源的开发方式第三节文学艺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一、文学艺术资源概述二、文学艺术资源的开发方式第四节民俗风情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一、民族民俗介绍二、民俗的类别三、民俗资源的开发方式第五节建筑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一、建筑文化概述二、建筑文化资源的开发方式第六节园林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一、园林文化概述二、园林文化资源的开发方式第七节饮食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一、饮食文化资源概述二、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方式第八节风物特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一、风物特产介绍二、风物特产资源的开发方式第九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一、文化遗产的概念、类别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古迹遗址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文化设施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文学艺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民俗风情资源及其开发利用2、一般了解建筑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园林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饮食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风物特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4、实践教学环节5、本章思考题1、古迹遗址资源及其开发利用?2、文化设施资源及其开发利用?3、文学艺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4、民俗风情资源及其开发利用?5、园林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6、饮食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7、风物特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8、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八)、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1、《旅游文化学》,李伟,科学出版社,2006年2、《旅游文化学》,刘郭荣,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九)、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平时:40%论文: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