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教案1.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合集下载

政治教案-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政治教案-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政治教案-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在《前言》中,已经知道了中学生学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很有用,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就能取得较大的进步;用它去观察和分析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就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用它来分析人生的重大问题,就能指导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前进。

因此,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复习提问(l)什么是世界观?(2)什么是哲学?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从第一课起,我们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人们都在不断地关注和处理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关系。

那么外部世界是怎样的呢?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还是神或者是人创造的呢?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该以什么为出发点?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一课。

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介绍本课地位和逻辑结构:本课是全书理论的逻辑起点和基点。

第一,从哲学的基本问题来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所有哲学遇到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本课则首先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人手,阐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以后又讲了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

第二,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大基本派别,必须划清其界限,而这正是本课在理论上要划清的根本界限。

第三,从对世界的本质、状态、规律的认识顺序说,首要问题是认识世界的本质,才能谈论世界的状态和发展规律问题,所以作为教材第一课,理当奠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根基。

而状态、规律是二、三、四课的内容。

第四,从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人的活动来说,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问题是要明确人们活动的立足点、出发点问题,即想问颧、办事情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还是从人们的主观愿望出发。

总之,本课的基本内容就是从哲学的基本问题人手,讲述世界的本质,明确办事情的出发点,从实际出发,所以学好本课对全书学习起着打好根基的作用。

本课共三节。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高二政治教案.doc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高二政治教案.doc

上大致了解这一课要学习哪些知识。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节中第一框的内容。

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板书)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板书)人们在处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仅关注自己同周围事物的关系,而且把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作为自己智慧追索的对象。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开头的楷体部分,这段楷体字反映了什么问题:再阅读课文第4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

(学生阅读后,教师概括。

)反映了人们很早就开始关注宇宙的起源、世界的本原问题。

关于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历史上进步的思想家,在其所处的条件下,就世界的本原问题提出过许多合理想象。

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本原的问题提出过许多合理想象。

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关于本原的观点不断地被证明是正确的。

下面,请大家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世界的本原问题传说及哲学理解》)从这段视频我们看到古今中外有着各种各样的关于天地万物起源的传说,但它们都只是对于世界起源问题的不科学的说法。

这些传说逐渐被科学的证明所取代。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观上明白地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

为什么说自然界是客观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教师讲解、理顺线索。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板书)(l)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板书)(播放视频《宏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这是我们从宏观天体的形成所得出来的结论:每一天体都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规律而形成的,有着自己的起源与变化过程;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已经证明宇宙间不存在“天国”,也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天地的活动,各个天体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不仅如此,微观上的物质的产生也是客观的。

(播放视频《微观物质是客观的》)通过上面两段视频我们明白了不仅宇宙间的天体产生是客观的而且微观物质也是如此,那生命又是怎样产生的呢?(2)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高二政治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知识精讲 人教版

高二政治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知识精讲 人教版

高二政治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知识精讲人教版一. 本周教学内容:《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第一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第二框: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二. 重点、难点:1. 重点:“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是第一框的学习重点。

这是因为:第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来说,突出这一点才能显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唯物又辩证的性质。

第二,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看,人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其基础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和服从自然规律,这正是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之一。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是客观的”是第二框的学习重点。

这是因为:第一,这对说明社会的客观性最为重要;第二,这一观点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2. 难点:“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但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是第一框的难点。

难就难在理解这一观点需要较高的辩证思维能力,而初学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者目前尚不具备此种能力。

“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以及对“物质”概念的把握是第二框的学习难点。

前者是因为生产力是人类自身与自然相处的一种能力,言其客观性则难以接受。

后者是因为“物质”概念的哲学意义极为抽象,而学生通常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用具体的形态来认识“物质”的,这显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相去甚远。

三. 具体内容:(一)学习目标:第一框:运用“自然界是客观的”原理,懂得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必须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

第二框:识记“物质”概念并通过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客观性的解释,明确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二)学习提纲:第一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①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

②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③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2. 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

①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腐性与规律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高中政治1.1.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学案(旧人教版必修2)

高中政治1.1.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学案(旧人教版必修2)

第一框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学法指导】重点: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识记: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理解: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导学检测】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①而存在。

2.人类产生之后,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②。

无论是利用自然物, 还是改造自然物。

其基础、前提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③。

【考点达标】常考考点:人们改造自然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的客观性为前提1、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向自然索取,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人类有意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是承认()A.自然界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B.人类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C.人的意识对自然界具有相当大的影响D.人具有改造自然界的能力2、从“天大旱,人大干”到“风雨中生命至上”折射出的是对人的生命的关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从哲学的角度看,科学的态度是()A.自然力量是无法抗拒的B.自然规律是可以改变的C.以人为本实事求是D.困难何惧人定胜天3、天人合一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富有积极意义的遗产。

遵循这一思想要求我们()A.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B.统筹经济社会发展C.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D.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4、“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A. 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5、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这提醒我们:()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6、盆景艺术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巧妙结合。

它以特有的艺术魅力美化人的生活,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感受。

政治教学设计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政治教学设计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政治教学设计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政治教案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在《前言》中,已经知道了中学生学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很有用,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就能取得较大的进步;用它去观察和分析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就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用它来分析人生的重大问题,就能指导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前进。

因此,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复习提问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哲学?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从第一课起,我们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人们都在不断地关注和处理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关系。

那么外部世界是怎样的呢?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还是神或者是人创造的呢?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该以什么为出发点?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一课。

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介绍本课地位和逻辑结构:本课是全书理论的逻辑起点和基点。

第一,从哲学的基本问题来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所有哲学遇到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本课则首先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人手,阐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以后又讲了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

第二,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大基本派别,必须划清其界限,而这正是本课在理论上要划清的根本界限。

第三,从对世界的本质、状态、规律的认识顺序说,首要问题是认识世界的本质,才能谈论世界的状态和发展规律问题,所以作为教材第一课,理当奠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根基。

而状态、规律是二、三、四课的内容。

第四,从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人的活动来说,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问题是要明确人们活动的立足点、出发点问题,即想问颧、办事情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还是从人们的主观愿望出发。

总之,本课的基本内容就是从哲学的基本问题人手,讲述世界的本质,明确办事情的出发点,从实际出发,所以学好本课对全书学习起着打好根基的作用。

第一章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案示例三 人教版.

第一章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案示例三 人教版.

第一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案示例三〖重点〗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难点〗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但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素质要求〗知识方面:识记: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理解: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能力方面:⑴分析能力:教材分析“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这一命题的思路也是从教材分析其他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哲学命题的思路,通过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去分析“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这一命题培养学生分析哲学命题的能力。

⑵辩证思维能力:在理解自然界的客观性时,既要承认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界,又要承认自然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辩证思维中理解自然界的客观性。

以此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坚持无神论,反对宗教思想和迷信思想。

面对自然界我们既不能凭其摆布,又要承认其客观性,和谐地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重点解决办法】l、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是论述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性的重点。

(其中第二部分 "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但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更为重要,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之所以是重点是因为:第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看,突出这一点才能显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唯物又辩证的性质,在承认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中指出自然界的客观性就超出了旧唯物主义的理解,真正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二,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一一间题本身的意义说,重要的是人与人产生之后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人们能利用自然界、改造自然界,但其基础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和服从自然规律,人与自然界和谐发展,否则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第三,把这一部分作为教学重点,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在讲解这个问题时,可分为两层:一是"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讲解时抓住"人们利用自然物的根本前提则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只是自然物的本身属性规律”、“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来进行举例说明;第二层"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讲解对抓住"人们改造自然物活动的基础,只能是由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而这些则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人的意识活动只是改变了自然物的结构和具体形?quot;这两段课本中的话,讲解时,可采取以退为进的方式说明:“是的,人们可以创造许多自然界没有的东西,但是……"另外,还可通过一些例子分析以突破重点。

第一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案

第一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案

第一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案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nature is a n objective teaching plan第一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案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

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

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第一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一、新课导航学习重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学习难点: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学法指导:提出论点:自然界是客观地;指出方法论意义: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二、课前自学序号内容了解理解运用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与自然的关系ü2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们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ü3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ü1如何理解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大量的科学材料表明,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有自己产生的,人类是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

自然界既不是什么的产物,也不可能是的产物。

自然界本来就是的。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为什么是客观的?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人只能自然物本身的与去有意识的利用。

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人类有意识地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是人们肯定并服从自的结果。

3为什么说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

三、课堂互动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客观过程,人类是自然界。

第一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案

第一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案

第一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案第一一切从实际动身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第一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一、新导航学习重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学习难点: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学法指导:提出论点:自然界是客观地;指出方式论意义: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成心识地处置人与自然关系的大体前提。

二、前自学序号内容了解理解运用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与自然的关系ü2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们成心识地处置人与自然关系的大体前提ü3在熟悉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正确处置人与自然的关系ü1如何理解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大量的科学材料表明,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有自己产生的,人类是发展到必然阶段才出现的。

自然界既不是什么的产物,也不可能是的产物。

自然界本来就是的。

2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为何是客观的?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人只能自然物本身的与去成心识的利用。

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人类成心识地改造自然所取得的功效,首先是人们肯定并服从自的结果。

3为何说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

三、堂互动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客观进程,人类是自然界。

自然界既不是什么神的意志的产物,也不可能是人的。

自然界本来就是。

二、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想一想】如何正确理解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1)人们利用自然物的根本前提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是。

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只能按照利用自然物。

(2)人们可以成心识地改造自然物的具体形态、属性,可是并未改变。

因为,人们只有以自然物的客观性为前提、为基础,才能产生某种愿望,也只有符合自然物客观性的意愿才有可能变成现实。

再进一步来看,能不能改造某个自然物、如何改造改造某个自然物,还要以。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实例入手,分析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及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两个主要内容。

主要采用了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客观性”,理解自然界的客观性。

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听取教师讲解和议论等途径,学习哲学理论对示例分析的方法,从而体会怎样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的思维。

情感目标旗帜鲜明地进行无神论教育教学重点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特别是“以改造自然物”来看。

教学难点: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但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人们既然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物的形态、属性,这和自然界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是否矛盾。

教学媒体板书或投影教学过程上节课,我们在《前言》中,已经知道了中学生学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很有用,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就能取得较大的进步;用它去观察和分析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就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用它来分析人生的重大问题,就能指导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前进。

因此,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复习提问(l)什么是世界观?(2)什么是哲学?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从第一课起,我们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人们都在不断地关注和处理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关系。

那么外部世界是怎样的呢?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呢?还是神或者是人创造的呢?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该以什么为出发点呢?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一课。

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板书)同学们先粗读一下第一课的引语、节标题、框标题。

从总体上大致了解这一课要学习哪些知识。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节中第一框的内容。

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板书)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板书)人们在处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仅关注自己同周围事物的关系,而且把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作为自己智慧追索的对象。

第一章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案示例二 人教版.

第一章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案示例二 人教版.

第一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案示例二一、看与做—你的目标更明确思路更清晰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屈原在《天问》中道:柳宗元在《天对》中答道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意大利的布鲁诺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为基础,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在自然观上明确指出: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1)科学材料说明,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

——天体起源(2)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

——生命起源生命是由形成的。

(3)人类的产生也是。

——人类起源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由、由向前发展;总之,科学材料表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议一议:1996年10月24日,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不得不说:“(天主教)信仰并不反对生物进化论。

”但又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

”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2、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人类的意识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有巨大影响,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的印记。

但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然是客观的(1)人们利用自然物,只能去有意识地利用。

(2)人们改造自然物活动的基础,只能是。

例如人们利用甘蔗、植物造纸;利用木料做桌椅家具;提炼矿石生产各种生产和生活用品。

破解基因遗传密码,克隆已灭绝的玛塔尼亚虎等。

这些自然物的人工化的前提与基础是,而不是人的意识。

(3)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人类怎样面对大自然?(正面)(反面)因此,人类不能随心所欲,要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

可见,人类既要认识、利用、改造自然,又要合理开发、保护和节约资源,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们有意识地利用、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是人们承认自然的客观存在和服从自然的结果。

根据你所知道的事实,说明人处理自身同自然界的关系,首要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说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四、练一练---你的能力有提高一、不定项选择1、下列说法,符合唯物主义根本观点的有()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存在即被感知,心外无物D、气者,理之依也2、目前,人们已造出了基因鱼、基因猪等新型物种,将来还会有意识地创造出更多的物种。

《身边的哲学》教学设计: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合集五篇)

《身边的哲学》教学设计: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合集五篇)

《身边的哲学》教学设计: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合集五篇)第一篇:《身边的哲学》教学设计: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身边的哲学》教学设计: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客观性”一词的含义有所体会,能初步感受到“客观性”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意思;使学生体会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主要是在自然观上的分歧;初步知道宗教神学的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2.能力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哲学理论对事例分析的方法,从而体会怎样进行哲学抽象的思维。

3.觉悟方面: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上引导学生消除有神论的影响。

[教学重点]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教学难点]人们能够有意识的改造自然,但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教学方法]学生交流、辩论[教具准备]多媒体、互联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前言的学习,从概念上了解了什么是哲学。

在哲学史上,古代希腊被认为是哲学的发源地。

在那个时期,哲学家们所研究的是宇宙的生成和自然的本原问题。

关于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历史上进步的思想家,在其所处的条件下,提出过许多合理的想象。

(多媒体显示):1.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原。

”2.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3.毕达哥拉斯:自然万物的本原是“一元”,从“一元”产生“二元”,从完满的“一元”和不完满的“二元”中产生出各种数目,从数目中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水、火、土、气四大元素,产生出一切物体。

4.柏拉图:“理念说”5.中国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简单介绍上述思想的意思)以上1、2是唯物主义观点,3、4、5是唯心主义观点。

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本原的观点不断被证明是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观上明确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教案(1.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1。

1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识记: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理解: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能力方面:⑴分析能力:教材分析“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这一命题的思路也是从教材分析其他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哲学命题的思路,通过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去分析“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这一命题培养学生分析哲学命题的能力。

⑵辩证思维能力:在理解自然界的客观性时,既要承认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界,又要承认自然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辩证思维中理解自然界的客观性。

以此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和迷信思想。

面对自然界我们既不能凭其摆布,又要承认其客观性,和谐地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教学重点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教学难点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但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教学方法采用提问与讲述相结合的方法。

在叙述方法上,把归纳与演绎结合起来,运用逻辑推理的力量增强说服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在《前言》中,已经知道了中学生学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很有用,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就能取得较大的进步;用它去观察和分析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就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用它来分析人生的重大问题,就能指导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前进。

因此,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复习提问(l)什么是世界观?(2)什么是哲学?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从第一课起,我们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人们都在不断地关注和处理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关系。

那么外部世界是怎样的呢?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还是神或者是人创造的呢?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以什么为出发点?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一课。

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介绍本课地位和逻辑结构:本课是全书理论的逻辑起点和基点。

第一,从哲学的基本问题来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所有哲学遇到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本课则首先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人手,阐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以后又讲了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

第二,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大基本派别,必须划清其界限,而这正是本课在理论上要划清的根本界限。

第三,从对世界的本质、状态、规律的认识顺序说,首要问题是认识世界的本质,才能谈论世界的状态和发展规律问题,所以作为教材第一课,理当奠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根基。

而状态、规律是二、三、四课的内容。

第四,从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人的活动来说,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问题是要明确人们活动的立足点、出发点问题,即想问颧、办事情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还是从人们的主观愿望出发。

总之,本课的基本内容就是从哲学的基本问题人手,讲述世界的本质,明确办事情的出发点,从实际出发,所以学好本课对全书学习起着打好根基的作用。

本课共三节。

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第二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这两节讲的是世界观的道理。

第三节主要讲的是方法论——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意识,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因此教材的逻辑起点,即第一节首先讲“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这个最基本的观点,世界是由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三部分有机构成,因此第一节的一、二框就分别讲“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和“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在此基础上概括出第一节的中心观点: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那么意识是什么呢?从而引出第二节的内容:意识的本质和作用,第一框题“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既说明了意识的起源和本质,又进一步完善了第一节的内容“世界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第二框题“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正确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为了较完整表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教材第三框题阐述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因此,第三节前两个框题讲的就是方法论。

第一框题“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是最一般的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

而对青年学生来说,坚持“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最重要的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这就是第二框题,它是第一框题的深化和具体要求。

第三框题则带有总结的性质,从世界观上概括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和观点。

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们在处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仅关注自己同周围事物的关系,而且把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作为自己智慧追索的对象。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段思考:这段文字反映了什么问题?再阅读课文第6页第2自然段。

(学生阅读回答后,教师概括。

)反映了人们很早就开始关注宇宙的起源、世界的本原问题。

关于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历史上进步的思想家,在其所处的条件下,就世界的本原问题提出过许多合理想象。

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本原的观点不断地被证明是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观上明白地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

提问:为什么说自然界是客观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6页第4自然段,教师讲解、理顺线索。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出示天体起源与变化的图片:天体形成有其固有规律(l)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天体运动有其固有规律科学材料说明:每一天体都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规律而形成的,有着自己的起源与变化过程;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已经证明宇宙间不存在“天国”,也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天地的活动,各个天体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宇宙间的天体产生是如此,那么生命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多媒体显示: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展示图从无机物中可以生成有机物(学生阅读第7页第3、4段和看《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展示图》,教师引导得出。

)(2)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通过阅读上述材料,我们对生命的起源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人类又是怎样产生的呢?(由学生阅读第7页第 6自然段和第7页第1、2自然段得出。

)(3)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议一议”(课文第7页)请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出一名代表发言,要求结合所学观点分析材料。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这则材料说明:神学与科学的对立,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观点不断得到证明,神学逐步失去了它的领地,在生物进化论面前,罗马教皇不得不承认人的产生过程是进化的结果。

但由于神学是以世界是上帝或神创造的为理论依据,因而总想干方百计地为自己的理论寻找借口。

生物进化论已指出入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有了人和人脑这个客观的物质条件,才有人的精神或意识。

而罗马教皇的言论是违背科学的,荒唐的。

也充分反映了神学的理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因而是站不住脚的。

总之,大量的科学材料表明,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有自己产生的客观过程,人类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才出现的。

自然界既不是什么神的意志的产物,也不可能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自然界本来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已经懂得了在人和人的意识产生之前,自然界就客观存在。

那么,自从有了人和人的意识以后,有了人改造自然的创造性活动以后,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能否说明自然界是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类想怎样就怎样呢?(同学们阅读课文第8页第3、4自然段后,归纳回答。

) 人的意识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人类经过长期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生产劳动,使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

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然是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是论述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性的重点。

其中第二部分“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但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更为重要,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提问:为什么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然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呢?(学生看书回答后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

)(l)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一种自然物能不能被人利用,怎样被人利用,同人的实践活动水平、人的需要、人的意识是密不可分的。

但人们利用自然物的根本前提则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是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和规律。

例如:铁矿石能炼铁、煤能燃烧、水能种养农作物、养鱼、行船、放木排、发电等。

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人们不仅能够利用自然物,而且能够改造自然物。

(2)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克隆羊“阳阳”XX年2月27日,陕西的克隆羊“阳阳”成了863计划十五周年成就展上的明星。

“阳阳”的外表和普通山羊没有任何不同,它是由一只成年母山羊的体细胞克隆诞生的,体细胞就采自这只山羊的耳朵。

“1997年以来,人类在生物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英国科学家采用体细胞核移植这种无性繁殖技术,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

我国的克隆技术也颇有成就,80年代末,我国克隆出一只兔,1991年西北农业大学发育研究所与江苏农学院克隆羊成功,1993年中科院发育生物研究所与扬州大学农学院共同克隆出一批山羊,1995年华南师大和广西农大合作克隆出牛,接着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于1996年克隆牛获得成功。

1998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培育出具有生物医药产业价值的转基因羊,可望实现构建“动物药厂”的梦想。

而美国的克隆猴取得成功,日本科学家也声称他们繁殖出200多头“克隆牛”。

以上所述的克隆动物,都是用胚胎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而获得成功的。

目前,克隆技术在英国又有了新的进展,他们把这一技术应用于人类造血事业。

克隆技术的前景不可估量。

将来还会有意识地制造出更多的物种。

这是否意味着新的物种的出现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不依赖于物质呢?回答是否定的。

这是因为,如果没有业已存在的物种,没有遗传物质染色体的基因,没有掌握基因的变化规律,或者人类不把这些客观因素作为基础,只根据自己的意志行事,“克隆羊”“转基因羊”等新物种是不可能创造出来的。

因此,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要,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意识地制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

但人们改造自然物活动的基础,只能是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而这些则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

人类有意识地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是人们承认自然的客观存在和服从自然的结果。

在自然面前人是不能随心所欲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与自然界应该是和谐的朋友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