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骨骼与肌肉系统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学-骨肌系统-骨骼

医学影像学-骨肌系统-骨骼
医学影像融合技术
医学影像融合技术可以将不同模态的医学影像数据进行融 合,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有助于医生对骨骼病变的综 合分析。
新兴技术在骨骼病变诊断中应用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深度学习等方法对医学影像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和识别,辅助医生进行骨骼病变的诊断, 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医学影像组学
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对 人体骨骼进行投影成像, 常用于骨折、骨肿瘤等骨 骼疾病的初步诊断。
特殊X线检查
包括放大摄影、切线位摄 影等,用于观察骨骼的细 微结构和病变。
X线造影检查
通过引入造影剂,增加骨 骼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 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CT检查技术
常规CT检查
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 对人体骨骼进行横断面成 像,可清晰显示骨骼的内 部结构和病变。
骨骼重塑
在人的一生中,骨骼不断进行着重塑过程 ,即旧骨吸收和新骨形成的动态平衡。这 有助于维持骨骼的强度和稳定性。
骨骼生长
出生后至青春期前,骨骼生长速度较快, 主要通过骨骺的生长实现。青春期后,骨 骺逐渐闭合,骨骼生长速度减缓。
02 常见骨骼病变影像学表现
骨折与脱位
骨折
指骨骼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常见于外伤。影像学表现为骨折线、骨碎片和 周围软组织肿胀。根据骨折线的方向和形态,可分为横行、斜行、螺旋形、粉 碎性等类型。
对患者功能的影响。
患者随访建议
1 2
定期随访
建议骨骼病变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以便及 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病情恶化。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保持适当的运动、均 衡的饮食、避免过度劳累等,以促进骨骼健康。
3
心理支持
对于因骨骼病变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的患者,应提 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生活 质量。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及软组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及软组织)
缺点:
1、只有断层图像; 2、不适合显示较广病灶; 3、金属伪影重。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检查技术:
平扫(常用) 增强 造影 必要时同时具有骨窗和软组织窗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腰椎间盘突出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骨盆CT三维重建
各种检查技术的特点
X线(首先)
CT可发现平片上不能发现的隐匿骨折。 但当骨折线与CT扫描平面平行时,则可能
漏掉骨折, 因此不能单凭CT就排除骨折,一定要结合
平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MR
优点:
1、良好的区分正常和异常骨; 2、良好显示关节结构(韧带、软骨); 3、良好的显示脊柱和脊髓; 4、良好的显示软组织和病变; 5、对微骨折和骨髓挫伤敏感。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骨骼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一)骨质疏松
骨质密度减低 骨小梁稀疏 骨皮质变薄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㈤骨膜增生
骨骼增粗 不规则隆起 多种形状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㈥骨质坏死
早期 无变化 晚期高密度 块状或条状 死骨

医学影像学课件:骨骼与肌肉系统

医学影像学课件:骨骼与肌肉系统

骨骼变形的X线表现
塑形过度:骨端增大而骨干变细。
如类风湿、成骨不全等。
塑形不足:骨干较粗,失去骨干略
凹的轮廓。如骨纤等。
骨轴线及轮廓异常:如外伤等。
骨骼变形:塑形不足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塑形过度
成 骨 不 全
10、软组织改变
软组织肿胀 软组织肿块 软组织内钙化 软组织内气体 溃疡及瘘管

组成
织 肿
变。
影像学表现:
骨质破坏的X线表现
早期:哈氏管扩大呈筛孔状,皮
质表面呈虫蚀状缺损。
中晚期:局部骨质密度减低,骨
小梁稀疏或缺损,其中无骨质结构。
形态:筛孔状、斑片状、片状、
大片状、囊状等。
溶骨性骨质破坏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膨胀性骨质破坏
骨囊肿
浸润性骨破坏
恶性骨肿瘤
骨质破坏的影像学表现
骨质破坏的影像学表现
股头缺血性坏死CT表现
股头缺血性坏死MR表现
8、矿物质沉积
某些物质进入体内与骨质结合后不 被破骨细胞吸收而沉积于骨内。形 成致密带
9、骨骼变形
Bone deformity
定义:因骨塑形异常或轴线及轮廓
的变化而引起的改变。
原因;先天性、代谢性、、遗传性、
外伤、炎症肿瘤性或肿瘤样病变等。
X线表现:
骨皮质:变薄分层,模糊。 骨骼:变形弯曲,假骨折线。
骨质软化
Vit D 缺乏佝偻病
骨质软化症:男,17岁
骨盆轻度变形 骨皮质边缘模糊 骺线增宽
骨质软化症: 假骨折线
3、骨质破坏 destruction of bone
定义:正常骨组织被病理组织代替,骨
结构的消失。

医学影像学骨骼和肌肉系统

医学影像学骨骼和肌肉系统

(一)骨的结构与发育
1、骨的结构:
骨的分类:人体骨骼因形状不同而分为长 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密质骨-主要由哈氏系统组成。X线片显 影密度高而均匀。
松质骨-由骨小梁组成。X线片显影密度 比密质骨低,且可见骨小梁呈交叉排列。 骨小梁间充以骨髓。
(一)骨的结构与发育
2、骨的发育:包括骨化()与生长()。 骨化:①膜化骨-颅面骨。②软骨内化骨 -躯干、四肢、颅底骨、筛骨。③锁骨和 下颌骨兼有两种形式的骨化。 生长:以成骨和破骨的形式进行。
(三)脊柱
脊柱( )由脊椎()和椎间盘( )组成。 椎间隙( )
骨 肉 瘤
椎 间 盘 层 面
椎 间 孔 层 面
(四)软组织
包括肌肉、血管、神经、关节囊、 软骨等
二、基本病变表现
1.骨质疏松() 2.骨质软化() 3.骨质破坏( ) 4.骨质增生( ) 5.骨膜增生( )
二、基本病变表现
(一)骨的结构与发育
3、影响骨发育的因素:钙磷代 谢紊乱、内分泌失调、维生素缺 乏。
(二)长 骨
1、小儿骨骼 2、骨龄 3骼:小儿骨骼的主要特点 是骺软骨( ),且未完全骨化。可 分为: 骨干()
干骺端()
骺()
骺板( )、骺线
(二)长 骨
2、骨龄( ):二次骨化中心出 现和骺与干骺端完全结合的年龄。 3、成人骨骼:只有骨干和骨端 组成。
第一节 检 查 技 术
一、X线检查 摄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常规摄正侧 位。②包括周围的软组织及邻近的关节。 ③ 必要时在同一条件下摄双侧X片。 二、检查 包括平扫、增强和造影检查
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二、基本病变表现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医学影像学》骨骼与肌肉系统教案

《医学影像学》骨骼与肌肉系统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医学影像学》骨骼与肌肉系统教案适用课程:医学影像学适用年级:本科三年级教学目标:1. 掌握骨骼和肌肉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2. 能够识别和分析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常见疾病;3. 了解医学影像技术在骨骼和肌肉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骨骼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2. 肌肉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3. 骨骼和肌肉系统常见疾病的特点及影像学表现;4. 医学影像技术在骨骼和肌肉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骨骼和肌肉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2. 常见疾病的影像学特点。

教学难点:1. 骨骼和肌肉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 医学影像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骨骼和肌肉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及常见疾病的特点;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病例,提高学生对疾病的识别和分析能力;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医学影像技术在骨骼和肌肉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医学影像学》相关章节;2. 课件:骨骼和肌肉系统影像学表现及疾病案例;3. 病例资料:骨骼和肌肉系统疾病病例。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骨骼和肌肉系统的正常影像学图像,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讲解骨骼和肌肉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包括骨骼的形态、密度、关节等,肌肉的厚度、信号等。

3. 案例分析:展示骨骼和肌肉系统疾病病例,让学生分析病例中的影像学特点,提高识别和分析能力。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医学影像技术在骨骼和肌肉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影像学特点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骨骼和肌肉系统影像学表现及疾病特点的掌握程度;2.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分析能力;3.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骨骼和肌肉系统疾病诊断的整体掌握程度。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影像学表现及疾病特点。

医学:骨肌系统医学影像学

医学:骨肌系统医学影像学
CT检查的局限性在于辐射剂量相对较大,不适用于频繁或重复检查。
CT检查
MRI检查
MRI检查即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产生信号,通过重建图像来显示人体内部结构。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能够清晰显示肌肉、肌腱、韧带等结构,对于肌腱损伤、肌肉炎症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MRI检查的空间分辨率相对较低,且检查费用较高,时间较长。
医学骨肌系统医学影像学
骨肌系统医学影像学概述 骨肌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骨肌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骨肌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骨肌系统医学影像学的未来发展
contents
目 录
01
骨肌系统医学影像学概述
定义
骨肌系统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通过医学影像技术来研究和诊断骨骼和肌肉系统疾病的学科。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超声检查利用高频声波显示人体组织结构,具有无创、无辐射、实时动态等优点。
超声检查适用于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检查,尤其对于浅表部位的骨肌系统病变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超声检查的局限性在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对检查结果的影响较大。
超声检查
核医学检查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能够显示人体内部的功能代谢情况。
肌肉疾病
04
骨肌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结词
通过医学影像学检查,如X线、CT和MRI,可以对骨折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结词
骨折的鉴别诊断需要区分新鲜骨折与陈旧骨折,以及不同类型的骨折。
详细描述
新鲜骨折的骨膜反应较明显,而陈旧骨折则骨膜反应较弱或消失。此外,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和移位程度,可以鉴别开放性骨折与闭合性骨折,以及稳定性骨折与不稳定性骨折。

医学影像学骨骼和肌肉系统

医学影像学骨骼和肌肉系统
• 正常骨膜均不显 影.
MR
(三)脊柱
脊柱由脊椎和其间的椎间盘所组成。颈椎7 个,胸椎12个,腰椎5个,骶椎5个和尾椎4 个。除第1颈椎外,每个脊椎分椎体及椎弓 两部分。椎弓由椎弓根、椎弓板、棘突、 横突和关节突组成 。
颈 椎 正 侧
斜 位
第1、2颈椎张口位
颈椎MR T1WI
T2WI
腰椎前后位
纤维软骨
三、基本病变表现
1.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 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 都减少,但骨内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 量比例仍正常。 X线表现主要是骨密度减低。
在长骨可见骨松质中骨小梁变细、减少、间隙增宽,骨皮质 出现分层和变薄现象。在脊椎,椎体变扁,其上下缘内凹, 而椎间隙增宽,呈梭形,致椎体呈鱼脊椎状。
腰 椎 MRI
二 正常影像学表现
• 骨的结构 因形状 不同而分长骨、短 骨、扁骨和不规则 骨四类。按其结构 分为密质骨和松质 骨两种。
短骨
• 泛指体内细小 的骨骼,如腕 骨、跗骨等
扁骨
• 指扁薄而宽阔的骨骼。
异状骨
• 形状不规则且功 能多样,有些骨 内还生有含气的 腔洞,叫做含气 骨,如构成鼻旁 窦的上颌骨和蝶 骨等。
• 疑有椎管受累时,可向硬膜囊内注射非离子型 有机碘对比剂,再作CT扫描,即脊髓造影 CT(CTM)。
二维重建
三维重建
鼻骨骨折
先天性颅骨缺损
髋关节
SSD
(三) MRI检查
MR对各种正常软组织如脂肪、肌肉、韧带、 肌腱、软骨、骨髓等,病变如肿块、坏死、出 血、水肿等都能很好显示。但是MRI对钙化和 细小骨化的显示不如X线和CT。
腰椎侧位

医学影像学骨骼和肌肉系统

医学影像学骨骼和肌肉系统

9.骨骼变形 骨骼变形多与骨骼大小改变并存,可累及一骨, 多骨,或全身骨。如: 骨肿瘤——局部膨大、变形。 脑垂体功能亢进——全身骨骼增大。 垂体或甲状腺功能减退——肢体骨变小。 骨软化症和成骨不全——全身骨骼变形。
成骨不全
佝偻病
10.周围软组织病变: 外伤、感染——软组织肿胀,密度增高, 模糊不清。 肿瘤——软组织块影。
骨 软 骨 瘤 病
骨 肉 瘤
7.骨质坏死——死骨 定义: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骨质坏死而形 成。主要原因是血液供应的中断。
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
常见病:慢性炎症(骨髓炎) 骨缺血性坏死 骨折后
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条块状影。 四周为透亮区。
8.骨内矿物质沉积 某些矿物质如铅、磷等,可进入人体沉积于干 骺端。 X线表现为多条横行相互平行的带状致密影。 骨质密度增高。
摄片:正、侧、斜、轴、切线。 注意点: 须包括一端关节, 须包括周围软组织, 必要时加摄一些特殊位置, 有些病侧征象轻微,须加摄健侧对比片
颈 椎 正 侧
斜 位
膝 关 节 正 侧 位


跟骨 轴位


怀疑一侧病变时 加照对侧比较
(二)CT检查
• 骨与软组织疾病一般 先用X线检查以发现病 变,估计病变性质与 范围。当临床和X线诊 断有疑难时可选用CT 作进一步检查。对软 组织病变和骨骼解剖 较复杂的部位,如骨 盆和脊柱,也可首选 CT。
同的高信号。
归纳
骨质密度减低——骨质疏松、骨质软化、 骨质破坏
骨质密度增高——骨质增生硬化、骨内与软 骨内钙化、骨质坏死、矿物质沉积
比较影像学
X线仍是首选 CT敏感性高,显示清晰 MRI对软组织检查较优越,可任意平面成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2)软骨化骨
* 间充质细胞演变为软骨雏形,其 中心的软骨细胞肥大,基质钙化, 软骨膜血管侵入软骨细胞囊中,成 骨细胞成骨,形成原始骨化中心, 以后在骨干两端还出现继发骨化中 心,骨化中心不断扩大,最后全部 骨化完成骨骼的发育。
* 躯干、四肢骨、筛骨和颅底骨为 软骨化骨形成。
23
2. 骨的生长和成型 • 长骨的纵径生长:在骺板软骨中进
成人长骨
骨髓腔 骨松质 关节间隙
27
小儿长骨的构成
• 骨干:长骨中部,骨皮质、骨髓腔组成 • 干骺部: 为骨干两端较粗大的部分,由松质骨
组成。
• 骺:长骨未完成发育的一端。多为软骨,有化 骨 功能。其中已骨化部又称骺核或骨骺。
• 骺板:骨骺与干骺端之间的软骨。
28
29
三、关节
滑膜关节在X线片上可见: ①关节间隙 是两个骨端的骨性关节面之间的透亮间隙, 是关节软骨、关节盘和关节腔这些软组织密 度结构的投影
15
平扫
增强扫描
16
正常影像表现
17
一、骨的结构与发育
18
(一)骨的形态
• 1、长管状骨:四肢骨的大部分
• 2、短管状骨:形状与长骨相似,但非常短细, 手足骨
• 3、扁骨:颅骨、肩胛骨、胸骨、髂骨
• 4、异形骨:形状不规则,脊柱骨、颞骨、腕骨 和跗骨
19
(二)骨的结构
• 密质骨和松质骨 ①密质骨:由多数哈氏系统组成。结 构密实,X线片显影密度高而均匀。 ②松质骨:由多数骨小梁组成。 X线 片显影密度低于密质骨,可见多数骨 小梁交叉排列。 20
解是否为对称 性。)
R
L
桡尺远侧关节半脱 位
正常
9
2. 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CT)
能清晰显示软组织器官,图象逼真,清晰, 解剖关系明确,对病变定位更准确。
• 螺旋CT的三维图象可以立体地多角度展现 骨骼与其相邻结构的解剖关系,精确病变的 范围和程度。
• 对骨骼解剖较复杂的部位如骨盆和脊柱, 可首选CT。
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两类: *局限性骨质疏松多见于肢体失用、炎症、 肿瘤。
46
骨质疏松
*全身性骨质疏松主要由于成骨减少,原因:
• 先天性疾病 • 内分泌紊乱 • 医源性:长期使用激素 • 老年及绝经后 • 营养性或代谢障碍性疾病:坏血病 • 酒精中毒等
• 对部分软组织的显示较MRI差。
10
平扫
增强扫描
11
12
13
14
3.磁共振成像(MRI)
• 对骨关节系统解剖结构(特别是软组织)显 示非常逼真、清晰,在此基础上再显出病变 影像,使得病变同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更 明确。
• 可获得人体任一断面图像,有利于病变的 三维定位。
• 对钙化或细小骨化显示较差。
②骨性关节面
30
③关节囊:一般平片上不显影。 ④韧带:某些大关节的韧带可在脂肪组织 的衬托下显示,如髌韧带。 ⑤关节内外脂肪层。
31
CT能很好的显示关节骨端和骨性关节 面,关节软骨常不能显示。
MRI能较好的显示关节的各种结构
32
骨皮质 股四头肌腱
髌骨 髌下脂肪垫
胫骨
• 正常膝关节矢状位MRI表现
骨骼与肌肉系统
(第一部分)
主要内容
• 了解骨、关节影像检查方法 • 掌握骨、关节正常的影像表现 • 掌握骨、关节异常的影像表现 • 掌握骨、关节外伤的影像表现
2
定位:股骨下段 定性:粉碎性骨 折,移位
3
检查方法
4
1. X线照片
X线照片-是骨关节首选检查方法
• 正位和侧位 • 包括邻近关节及所有软组织 • 四肢照片应包括邻近的一个关节 • 必要时双侧对比
5
X线照片
• 正侧位照片 从相互垂直的两个 方位全面观察骨关 节结构及其病变
6
X线照片
• 四肢照片包括邻近 一个关节 以便确定病变位置、 范围及骨折的移位情 况等
7
X线照片
• 包括全部软组织
8
X线照片
• 双侧对比 (对称骨关节,
当一侧病变有
疑问时,可摄
对侧片比较,
以确定是否为
先天变异;若
为病变,可了
• CT能显示软组织结构的横断面,并可分辨 密周围的肌肉、脂肪和纤维组织间隔 在MRI上均可清晰显示。
42
43
基本病变表现
44
骨骼基本病变
45
一、 骨质疏松
定义: 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 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都减少,但1g骨内有 机成分和无机成分含量比例正常。
25
(二)骨端
❖ 横径大于骨干,皮质较薄且多光滑锐 利,可见到较清晰的骨小梁。
❖ 以骨窗显示的CT图像上,骨皮质显示 为致密线状或带状影,骨小梁显示为 细密的网状影。骨干的骨髓腔因髓内 脂肪成分而表现为低密度。
❖ MRI骨组织缺乏氢原子核,骨皮质表现 为极低信号影
26
骨干 骨皮质
骨端 骨性关节面
• 骨外膜和骨内膜:为软组织,X线片不显 影。
• 骨髓腔:X线片显示为无结构的半透明区
21
(三)骨的发育
• 骨起源于中胚层,骨的发育包括骨化及生 长和成型两个过程。
1. 骨化:膜内化骨和软骨内化骨 (1)膜内化骨
* 间充质细胞分化为纤维膜, 膜内出现一个或多个
骨化中心,再逐步扩大,完成骨的发育。 * 面骨和颅盖诸骨为膜内化骨形成。
行 • 长骨横径的增长:骨外膜的成骨细
胞,髓腔内的破骨细胞共同作用 • 在骨的纵、横径增长的同时,骨也
在改建和塑型
24
二、长骨
成人长骨
(一)骨干 骨膜:正常骨膜和周围软组织相同,X线上不
显影。 骨皮质:密质骨,密度均匀致密,内缘与骨松
质延续,外缘光滑,在肌腱附着处可出 现凹凸不平。 骨髓腔:因皮质及小梁的遮盖显示不清,骨干 段可显示为边界不清,较为透亮的带状区。
椎板:(左右两侧)椎弓除椎弓根外的其余部分。 棘突:两侧椎板向后方中线联合形成 横突 : 上下关节突:构成椎间关节
• 椎间隙 • 椎间孔
36
37
正 常 腰 椎 正 侧 位 片
38
腰椎CT图像
39
40
41
五、软组织
• 软组织缺乏天然对比,X线片上无法显示, 仅通过较低密度的脂肪组织的衬托显示轮 廓。
半膜肌 股骨
骨骺 腓肠肌
33
34
成人关节与儿童关节区别
成人膝关节间隙: 包括关节软骨、软骨间
间隙、少量滑液和关节间 软骨(如膝关节的半月板)。
儿童膝关节间隙: 除以上结构外,骨端还有
骺软骨,二次骨化中心尚未 出现或很小,故显得很宽。
35
四、脊柱
腰椎正侧位片:
椎体 椎弓 椎弓根:椎弓与椎体连接部,左右各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