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要点
水产养殖调水知识点
![水产养殖调水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f7aab4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96.png)
水产养殖调水知识点水产养殖是指通过人工的方式在水中养殖各类水产动植物,包括鱼类、虾类、贝类等。
调水是水产养殖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操作,它可以影响到养殖环境的水质、温度、氧气等因素,直接影响到水产养殖的收益。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的一些常见调水知识点。
一、养殖水质调节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是养殖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水质的调节包括调节水的酸碱度、溶解氧含量、温度等。
不同的水生动植物对水质的要求不同,因此合理调节水质非常重要。
1. 酸碱度调节:鱼类和虾类对水质的酸碱度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而言,鱼类适宜生长的酸碱度范围为pH值6.5-9.0,而虾类则适宜生长的酸碱度范围要更窄一些,为pH值7.0-8.0。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水生动植物来调节水的酸碱度。
2. 溶解氧含量调节:溶解氧是水生动植物进行呼吸的重要物质,对水产养殖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水中溶解氧含量过低,会导致鱼类和虾类缺氧死亡;而溶解氧含量过高,会导致水中其他有害物质的产生。
因此,在水产养殖中需要通过增氧设备、搅拌设备等方式来调节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3. 温度调节:水体温度是水产养殖中另一个重要的调控因素。
不同种类的水产动植物对水温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而言,大多数鱼类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为18℃-28℃,而虾类则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为25℃-35℃。
因此,在水产养殖中需要控制水温来满足水生动植物的需求。
二、养殖水量调节在水产养殖中,合理的水量调节对养殖环境的稳定和养殖效益的提高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水量的调节主要包括补水、放水和循环水。
1. 补水:在养殖过程中,由于蒸发和渗漏等原因,水质会不断减少,因此需要进行补水以维持一定的水量。
补水过程中需要注意水质的净化和调节,确保补入的水质符合养殖的要求。
2. 放水:放水是指将养殖池、池塘中的一部分水排出,目的是清除污染物和废弃物,净化水质。
放水过程中需要避免过度放水导致水质大幅度变化,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
3. 循环水:循环水是指将养殖池、池塘中的一部分经过处理后重新回流到养殖系统中,起到净化水质、保持水体稳定的作用。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管理要点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管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6cf6d1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e.png)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管理要点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水生生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合理的水质管理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管理要点。
一、监测水质1. 定期监测水质指标:水温、溶解氧、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水质指标是评估水质状况的重要依据。
养殖场应定期采集水样进行水质检测。
2. 调整水质参数:如发现水质指标偏离正常范围,可以通过调整下水道的位置、增加水量和增加水流动性等方式来调整水质。
二、控制饲料投喂1. 合理配比饲料:根据不同水生生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避免使用过高蛋白质或过高脂肪的饲料。
2. 控制投喂量:要根据水生生物的生长情况和饲料利用率来控制投喂量,避免出现过度投喂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三、保持水体清洁1. 定期清理底泥:底泥中积累的有机物会影响水质,应定期清理,防止底泥的过度富集。
2. 定期更换水体:水体中长期沉积的废弃物会导致水质恶化,应定期更换水体,保持水体清洁。
四、防止污染源进入水域1. 控制养殖区周边的污染源:如村庄、工业区等对养殖区的周边进行管理,防止废水、废弃物等对水质造成污染。
2. 控制养殖区内的污染源:养殖过程中要完善污染物的处理设施,避免饲料残留、粪便等物质直接进入水体。
五、维护水生物的健康1. 定期检查养殖生物的健康状况: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水生生物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2. 合理使用药物:在发生疾病时,可以进行适当的治疗,但要严格遵守药物使用规定,避免滥用药物。
六、增氧设备的应用1. 合理选择增氧设备:根据养殖区域和水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增氧设备,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
2. 定期检查和维护:增氧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水体缺氧。
七、合理养殖密度1. 避免过高密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高密度导致养殖环境过度拥挤,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健康。
2. 根据养殖环境选择适宜密度:根据养殖环境和水体条件,选择适宜的养殖密度,确保养殖水生生物的健康生长。
鱼塘水产养殖技术水质调控
![鱼塘水产养殖技术水质调控](https://img.taocdn.com/s3/m/1a74066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00.png)
鱼塘水产养殖技术水质调控
首先,鱼塘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需要保持水体的稳定性。
水体的稳定性是指水质参数的稳定性,如pH值、溶解氧、温度等。
保持水体的稳定性可以减少对鱼类的压力,促进其生长和繁殖。
水体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定期检测水质参数,并进行相应的调节来保持。
其次,鱼塘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需要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在养殖过程中,鱼类排泄物、饲料残渣以及养殖池周围的污水等都会造成水质污染,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控制。
常用的方法包括增加水体的曝气量,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同时使用过滤器和生物滤清器来净化水质。
此外,鱼塘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还需要控制水体中的有害微生物的繁殖。
在养殖过程中,水体中的有害微生物很容易繁殖,如细菌、寄生虫等会对鱼类产生威胁。
因此需要进行定期的消毒处理,如使用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以减少有害微生物的繁殖。
最后,鱼塘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还需要控制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
悬浮颗粒物会影响水体的透明度,降低光合作用的效率,同时还会影响鱼类的视觉和呼吸等功能。
因此需要使用过滤器和澄清剂等方法进行去除。
常用的方法包括使用活性炭、陶瓷过滤器、布袋过滤器等,以去除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
总之,鱼塘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通过保持水体的稳定性、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以及控制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等方法进行调控。
只有保证水质的优良,才能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和繁殖,提高养殖效益。
养鱼的水质调控要点
![养鱼的水质调控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1b7826a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b.png)
养鱼的水质调控要点鱼类是一种对水质要求比较敏感的生物。
合理调控水质不仅可以提高养鱼的效益,还可以防止鱼类发生疾病,保证养鱼场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介绍养鱼的水质调控要点。
一、水温调控水温是鱼类生长和繁殖的重要环境因素,合理的水温可以促进鱼类新陈代谢,提高其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在养鱼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水温调控:1. 选址合适的养殖场地:光照充足、地势平坦且通风良好的地方,有利于水温的稳定。
2. 利用遮阳措施:在夏季高温时,可以利用遮阳网、遮阳棚等措施,减少阳光直射,降低水温。
3. 利用加热设备:在冬季低温时,可以使用加热设备,如加热棒、加热器等,提高水温。
二、水质检测水质是养鱼的重要指标,对鱼类的生长和繁殖有着直接影响。
养鱼场应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以确保水质稳定。
1. pH值检测:鱼类对不同酸碱度的水质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超出一定范围时会影响鱼类的生存。
一般来说,淡水鱼喜好酸性水质,海水鱼喜好碱性水质。
2. 溶氧量检测:鱼类需要充足的溶解氧来维持呼吸作用,较低的溶氧量会导致鱼类窒息甚至死亡。
因此,定期检测溶氧量,并采取相应的增氧措施保持水质中的溶氧量。
3. 氨氮和亚硝酸盐检测:水质中过高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会对鱼类产生毒害作用。
可以通过加强水质处理、增加水流等方式来有效控制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
三、水质调理1. 合理投饵:饲料的选择和投喂量需要根据鱼类品种和生长阶段来确定。
过度投饵会导致水质变差,产生过多的代谢废物,影响养殖环境。
2. 定期换水:定期进行部分换水有助于保持水质的稳定。
一般建议每周换水一次,换水量不宜超过总水量的1/3。
3. 水体搅拌:通过增加水流、装置气泵等方式,可以有效搅拌水体,提高氧气的溶解度,促进水质的循环。
四、病虫害预防1. 观察鱼类行为:密切观察鱼类的行为和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2. 防治寄生虫:定期对鱼类进行药浴或者投药处理,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的侵袭。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调控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调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02c1e6c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2.png)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调控方法水产养殖是一种常见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在水体中养殖各类水生生物,如鱼类、虾类等,以满足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
然而,水质是水产养殖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养殖水质调控方法,旨在提高水产养殖效益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1. 水质监测与评估了解水质状况是进行养殖水质调控的前提。
因此,养殖场应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定期检测养殖水体的溶解氧、pH值、温度、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物等指标。
通过对水质指标的评估,可以及时掌握水体的问题,并对其进行针对性调控。
2.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养殖密度是指在单位水域面积内放养的养殖生物数量。
过高的养殖密度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增加养殖动物的疾病传播风险。
因此,合理控制养殖密度是调控水质的关键措施之一。
根据养殖生物的种类和大小,结合水质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养殖密度,以保证养殖动物的生长和健康发展。
3. 改善水体通气条件鱼类等水生生物需要充足的氧气来维持生命活动,因此改善水体通气条件是调控水质不可或缺的方法。
可以采用增氧装置,如喷雾增氧、曝气增氧、溶氧增氧等方式,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
此外,及时清除水体中的杂质和污泥,保持水体的通畅,促进气体交换,也有助于改善水体通气条件。
4. 控制养殖废水排放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养分,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过度繁殖,造成水质恶化。
因此,控制养殖废水的排放是水质调控的重要环节。
可以采用人工湿地、生态滤池等方式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减少养分的输入,保护周边水体生态环境。
5. 使用生物调理剂生物调理剂是一种利用某些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对养殖水体进行调理的方法。
可以通过投喂益生菌、生物酶和微藻等,促进水体中的有益微生物生长,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改善水质。
选择合适的生物调理剂,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投放,可以有效地调控水质,提高养殖效益。
6. 建立生态养殖系统生态养殖是一种注重生态平衡和循环利用的养殖方式。
养殖池塘水质管理技术
![养殖池塘水质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6d3c12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60.png)
养殖池塘水质管理技术池塘养殖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质的管理。
合理的水质管理可以提高养殖池塘中生物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同时也可以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养殖池塘水质管理的技术,希望对大家进行水产养殖时有所帮助。
一、水质监测对养殖池塘的水质进行监测是水质管理的第一步。
水质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池塘中水体的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常规的水质监测项目包括溶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养殖池塘水体的营养状况、氧气含量、有毒物质的积累情况等。
通过定期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池塘水质异常的问题。
二、合理投喂养殖池塘中的投喂量应该根据池塘水质和养殖对象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整。
投喂过多会导致池塘水体中有机物负荷过重,从而引发水质恶化,滋生藻类,影响水产的生长。
而投喂不足则会导致水产缺乏养分,生长速度慢,养殖效益低下。
养殖者应该根据养殖池塘的实际情况,合理控制投喂量,避免造成水质问题。
三、定期换水定期换水是保持养殖池塘水质清洁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定期换水,可以有效地减少有机物和氨氮等有害物质的累积,同时还可以补充新鲜水体,提高水质的氧气含量。
一般来说,每周至少换一次水,根据池塘水体的情况,可以适当增加换水的次数。
换水时应该注意控制水温和PH值的变化,避免对养殖对象造成不良影响。
四、安装水质处理设备对于规模较大的养殖池塘,可以考虑安装一些水质处理设备,如曝气设备、过滤设备、杀菌器等。
曝气设备可以有效提高池塘水体的氧气含量,过滤设备可以过滤掉池塘中的悬浮物和有机废物,杀菌器可以杀灭水体中的有害细菌。
这些设备的安装可以有效地改善养殖池塘的水质,提高水产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五、防治水质病害养殖池塘的水质病害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如藻类水华、赤虫病等。
藻类水华会占据大量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影响水产的生长,甚至造成水质恶化。
赤虫病则会导致水产的大量死亡,影响养殖效益。
如何有效管理水产养殖场的水质
![如何有效管理水产养殖场的水质](https://img.taocdn.com/s3/m/9ff7cf7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63.png)
如何有效管理水产养殖场的水质水质管理对于水产养殖场的正常运营和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水质不仅能提高养殖效益,还能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如何有效管理水产养殖场的水质,从源头控制、水质监测和调节、环境改良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源头控制水质管理的首要任务是从源头进行控制,确保进入养殖场的水源质量良好。
以下是一些源头控制的方法:1. 合理选择水源:养殖场应选择清洁、无污染的水源,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水源,如含有重金属、农药等。
2. 净化水源:对于水源中存在的悬浮物、有机物和杂质,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过滤、沉淀或消毒处理,确保水源的清洁度。
3. 控制养殖规模:合理控制养殖规模,防止水质过度负荷;避免养殖密度过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氧气不足。
二、水质监测和调节水质监测是管理水产养殖场水质的重要手段,通过监测,及时调节水质参数,以保持合适的水质环境。
下面是一些水质监测和调节的方法:1. 监测关键水质指标: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如水温、溶解氧、pH 值、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等,确保水体的生理适宜性。
2. 合理投喂和控制饲料污染:控制饲料的种类、投喂量和投喂频率,避免过度投喂导致碳氮比失衡,降低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3. 定期换水:定期更换一定比例的水体,可有效降低养殖场水质污染物的浓度,提高水体的稳定性。
4. 使用水质调节剂:根据监测结果,适时添加调节剂,如维持适宜pH值的碱剂、氨氮和亚硝酸盐转化的硝化细菌剂等。
三、环境改良通过改善养殖场的环境条件,可以有效提升水质的质量,提高养殖效益。
以下是一些环境改良的措施:1. 注重养殖系统设计:合理设计养殖系统,采用分区、循环水等系统,减少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高水质利用效率。
2. 加强底泥处理:定期清除养殖池、塘的底泥,减少底泥中的有机废物积累,防止底质贫化和异味的产生。
3. 植物修复:引入适宜的水生植物,如水稻、水葱等,利用其对养分的吸收和转化作用,提高水体的稳定性。
水产养殖的节水与水质保护技术
![水产养殖的节水与水质保护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9d29e27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68.png)
水产养殖的节水与水质保护技术水产养殖业是农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海产品。
然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节水和水质保护技术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水产养殖中常用的节水和水质保护技术。
一、节水技术1. 水循环利用技术水循环利用是一种重要的节水技术,它通过收集和处理废水,将其重新利用于养殖活动中。
养殖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可以被再次利用,以减少对清洁水源的需求。
常见的水循环利用技术包括废水处理设备的安装和利用灌溉系统灌溉周围的植物。
2. 优化养殖密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也是一种节水的方式。
合理的养殖密度可以减少池塘或池水的使用量,减轻排水压力,降低废水的排放量。
养殖密度的调整需要考虑鱼类的品种、生长阶段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并确保鱼类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3. 喷洒系统的优化喷洒式养殖系统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养殖方式,但它也消耗大量的水。
优化喷洒系统的设计可以减少水的浪费。
例如,合理设置喷洒喷头的数量和位置,以确保水雾充分覆盖养殖区域,同时尽量减少水的流失。
此外,使用高效的喷洒设备,如微喷头,也可以减少水的使用量。
二、水质保护技术1. 水质监测与调控水质监测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水质问题,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
常见的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
根据不同种类的养殖物种,合理调控水质指标,保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2. 生物滤池的应用生物滤池是一种常用的水质保护技术,它通过利用生物和化学反应降解有害物质,改善水体质量。
生物滤池中的微生物可以将养殖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无害的硝酸盐。
在养殖系统中合理设置生物滤池,可以有效地净化水体,并提高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益。
3. 光合细菌的应用光合细菌是一种新型的水质保护技术。
通过添加光合细菌,可以提高水体中氧气的含量,同时抑制有害细菌的滋生。
光合细菌还可以分解废鱼饲料和鱼粪等有机物,减少废物对水质的污染。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调控与优化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调控与优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b1eb8e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19.png)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调控与优化技术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养殖方式,通过人工养殖的方式获得各类水产动植物。
在水产养殖中,养殖水质的良好调控与优化是确保水产养殖成功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调控与优化技术。
第一部分:水质调控的重要性水质是水产养殖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适宜的水质条件有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高养殖效果。
然而,如果水质条件不理想,水生生物的健康状况会受到影响,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水质调控是水产养殖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第二部分:常见的养殖水质参数在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养殖水质参数包括溶氧量、水温、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
这些参数对水产养殖生物的生理代谢以及养殖环境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第三部分:养殖水质调控与优化技术1. 水质监测与控制技术定期监测水质参数是水产养殖中水质调控的基础。
通过使用水质监测仪器,可以实时了解水质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和控制养殖环境。
同时,合理使用水质调控设备如曝气设备、过滤装置等,能够有效提高水质。
2. 养殖水体的处理技术对于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常常需要进行处理以提高水质。
例如,通过饲料处理技术,可以减少饲料残留物在水体中的积累,降低水质污染。
此外,采用生物滤池、植物修复等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
3. 水质调理剂的应用水质调理剂在水产养殖中起到重要作用。
不同的水质调理剂适用于不同的水质问题。
例如,使用活性炭可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使用硫酸铜可以控制藻类生长。
合理使用水质调理剂,可以调节养殖系统中的水质参数,减少病害发生的风险。
第四部分:养殖水质调控的挑战与展望虽然现有的养殖水质调控与优化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如何在养殖高密度的情况下保持水质的稳定性,如何减少养殖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等。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更加高效、环保的养殖水质调控与优化技术。
结论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调控与优化技术对于确保养殖效果、提高产量至关重要。
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
![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2fca9a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1c.png)
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形式,在满足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水质调控的难题。
水质是水产养殖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科学的水质调控技术对于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水质调控的重要性水质是影响水产养殖的关键因素之一,包括水体的化学物质浓度、温度、溶解氧、氨氮浓度、pH值等因素。
若水质不稳定或超过一定范围,会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免疫力、生长、繁殖能力,甚至引发疾病暴发,导致养殖损失。
因此,科学的水质调控技术是保障水产养殖行业稳定发展的必要手段。
二、水质调控技术的措施1. 滤池系统:通过滤池系统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固体、有机物和部分溶解物质,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和质量。
滤池系统包括生物滤池、机械滤池、化学滤池等不同类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滤池来提高水质。
2. 循环水利用系统:通过建立循环水利用系统,可以避免养殖过程中废水的直接排放,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同时,循环水利用系统还可以提供养殖环境中的氧气,改善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
3. 生物滤池:生物滤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废物的技术,通过降解有机废物来改善水体的质量。
选择适当的微生物种类和优化滤池的工艺参数,可以有效降解水中的氨氮和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4. 水体通气技术:水体通气技术是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的一种方法,在水产养殖中广泛应用。
通过增加溶解氧含量,可以提高水生生物的免疫力,促进其健康生长。
5. 配置良好的饲料:科学合理地配置养殖饲料,可以降低水质污染的风险。
合理控制饲料量和种类,使其能够在养殖系统中充分消化吸收,减少废料的堆积和水体的污染。
6. 定期监测水质:建议养殖户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及时了解水体中关键因素的变化。
一旦发现水质参数超出正常范围,应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防止疾病发生和养殖损失。
三、水质调控技术的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鱼虾养殖水质控制技术
![鱼虾养殖水质控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a249bc0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09.png)
鱼虾养殖水质控制技术一、引言鱼虾养殖业是一项重要的水产养殖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经济潜力。
然而,水质是鱼虾养殖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疾病发生率以及产品质量。
因此,合理控制养殖水质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鱼虾养殖水质控制技术,以供养殖技术撰写者参考和借鉴。
二、水质参数的调控1. 温度控制水温是鱼虾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不同种类的鱼虾对水温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因此,在养殖水体中保持适宜的水温对于提高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水温应根据鱼虾的需求进行合理调控,常用的调控方法包括使用加热或降温设备,合理调整养殖水体的水温,确保处于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内。
2. 溶解氧控制溶解氧是鱼虾生活的必需物质,对于维持鱼虾的新陈代谢、呼吸以及免疫功能都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保持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是非常关键的。
一般来说,要增加养殖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可以采取增氧设备、加强水流曝气以及提高水体的整体通气性等方法。
3. pH值调控水质中的pH值是指酸碱度的浓度,它对于鱼虾的生理代谢和消化吸收能力有着直接影响。
不同种类的鱼虾对养殖水体中的pH值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根据鱼虾种类的不同,要合理调控养殖水体的pH值,确保处于适宜的范围内。
4. 氨氮和亚硝酸盐控制氨氮和亚硝酸盐是水质中常见的有害物质,它们会对鱼虾的健康和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控制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
可以通过增加水体的通气,减少饲料投喂量,合理调整水质的循环和处理设施等方法来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浓度。
三、水质管理措施1. 水质监测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水质监测是合理控制水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水质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养殖水体的水质状况,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从而保障鱼虾的健康和养殖效益的提高。
常用的水质监测参数包括温度、溶解氧、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等。
2. 水质净化水质净化是指通过物理、生物和化学手段清除或降低养殖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浓度,以保证养殖水体的清洁和适宜性。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调控与优化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调控与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34037ea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2f.png)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调控与优化在水产养殖业中,养殖水质的调控和优化是保证养殖环境和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
合理调控养殖水质可以提高鱼类生长速度、减少病害发生率,并提升产品的质量。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调控与优化的方法和重要意义。
一、了解养殖水质的基本参数在进行水产养殖前,必须了解和掌握养殖水质的基本参数,包括温度、pH值、溶解氧含量、氨氮含量和亚硝酸盐含量等。
这些参数对鱼类的生长和繁殖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合理调控这些参数是保证养殖水质优化的基础。
二、养殖水质调控的方法1. 温度调控温度是养殖水质中最为重要的参数之一,不同种类的鱼类对温度有着不同的适应性。
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鱼类的生理特点和需要,调整养殖水体的温度。
通过合理的温度调控,可以促进鱼类的新陈代谢和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2. pH值调控pH值是描述养殖水体酸碱程度的参数,合理调控pH值可以控制养殖水体的酸碱平衡。
不同种类的鱼类对pH值有不同的适应性,应根据鱼类的需要和生态环境来调整pH值,以保持养殖水体的稳定性。
3. 溶解氧含量调控溶解氧是维持养殖水体生态平衡和鱼类正常呼吸的重要指标。
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受到水温、水流、光照等因素的影响,通过调整这些因素可以提高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为鱼类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4. 氨氮含量和亚硝酸盐含量调控氨氮和亚硝酸盐是养殖水体中的有害物质,高浓度的氨氮和亚硝酸盐会导致鱼类中毒和病害的发生。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排除废物,并采取合理的水质循环系统,保持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三、养殖水质优化的重要意义1. 提高养殖效益通过合理调控养殖水质,可以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减少病害的发生。
良好的养殖水质可以为鱼类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鱼类的养殖效益。
2. 保护生态环境养殖水体中的废物和污染物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通过优化养殖水质,可以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的水质控制和废水处理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的水质控制和废水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ab20997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d6.png)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的水质控制和废水处理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通过养殖水体中蓄养鱼类、贝类等水生动物来实现农业经济的增长。
然而,养殖过程中的水体质量对于养殖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养殖水体的水质控制和废水处理方法,以确保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与发展。
一、水质控制1. 养殖水体的水质衡量指标水质的好坏对水生动物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养殖水体的水质控制需要考虑多个指标,如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等。
针对不同的养殖对象,水质指标也有所不同,饲养不同种类的鱼类或贝类时需要了解其最适宜的水质环境。
2. 水体养殖系统的建设养殖水体的水质控制需要借助恰当的养殖系统。
常见的养殖系统有流水养殖、静水养殖和循环养殖系统。
流水养殖通过水流彻底刷新水体,保持水质的稳定性;静水养殖利用加氧设备保持水体内的氧气含量;循环养殖系统则通过生物滤池等装置将废水进行处理,再利用。
二、废水处理1. 废水来源及污染物水产养殖的废水主要来自于养殖活动,包括饲料残渣、养殖动物的排泄物、养殖设备清洗等。
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氨氮、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如果不进行处理,将对周围的水体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2. 废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常用的废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
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过滤、沉淀等手段分离水体中的固体颗粒;生物处理则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如利用好氧处理池和厌氧处理池等设备;化学处理则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
三、养殖水体的环境保护1. 合理养殖密度养殖水体的水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合理的养殖密度。
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养殖水体中废物和有害物质的积累,对鱼类和贝类的生长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科学计算和监测,确定合理的养殖密度,能够减少水质污染,提升养殖效益。
2. 养殖水体的定期检测为了确保养殖水体的水质不受到污染,养殖者应定期进行水体水质监测。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调控与管理技巧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调控与管理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ab4aa2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e.png)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调控与管理技巧水产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水质的调控与管理技巧至关重要。
合适的水质能够提高养殖生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并且减少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从水质调控与管理的原则、常用的技巧以及优化水质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水质调控与管理的原则在养殖水质调控与管理过程中,有几个原则需要遵守:1. 保持水质稳定:水质稳定对于养殖生物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
过大的水质波动会造成生物的适应性下降,增加疾病发生的概率。
因此,保持水质稳定是调控与管理的首要原则。
2. 适宜的水质参数:不同的水产养殖物种对水质参数的要求有所不同。
合理控制溶解氧、温度、pH值、氨氮和水质浑浊度等指标,能够更好地满足养殖生物的需要。
3. 合理的饲料投喂: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投喂是导致水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过量的饲料投喂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质恶化。
因此,根据养殖生物的需要和饲料的品质,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十分重要。
二、水质调控与管理的技巧为了实现水质的调控与管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常用的技巧:1. 定期监测水质:通过定期监测水质参数,可以及时了解水质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常见的水质参数监测包括溶解氧、温度、pH值、氨氮和水质浑浊度等。
2. 运用生物过滤技术:生物过滤技术是一种有效改善养殖水质的方法。
通过在水体中引入一定数量的有益微生物,利用其降解有机物质和氨氮等,以净化水质。
常见的生物过滤技术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袋等。
3. 循环水系统的应用:循环水系统是一种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方法。
通过建立循环水系统,可以降低水质对环境的污染,并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水耗。
4. 控制饲料投喂量: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是保持水质稳定的关键。
根据养殖生物的需要和饲料的营养成分,科学计算饲料投喂量,避免过量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三、优化水质的方法除了常规的水质调控与管理技巧外,还有一些方法可以优化水质,提高养殖效果和增加产量:1. 水质处理:通过使用适当的水质处理方法,如活性炭吸附、生物处理等,可以有效净化水质,去除有害物质和重金属,提高水质的稳定性。
养殖池塘水质调节六种常用方法
![养殖池塘水质调节六种常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ea7c0c7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f.png)
养殖池塘水质调节六种常用方法1、适时适量进行追肥。
无论饲养何种鱼的静水池塘,都应保持一定种群数量的浮游植物并能维持良好的生活状态。
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溶氧,并可吸收氨氮以降低对鱼类的危害。
追肥一般使用化肥,追肥量以少量多次为好,并要特别注意对磷肥的使用。
在鱼类的生长旺季,一般每7一10天追一次肥,每亩可追施尿素0.5一1㎏,磷肥0.5一1㎏,在高温季节也可单独施用磷肥,每次每亩1一2㎏。
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2、经常加注新水。
向池塘经常注人新水,是改善池塘环境、保持良好水质最有效和最主要的措施。
春季池塘浅注水,秋季加深池水,还是提高池塘水温和延长鱼类生长期的措施。
向池塘加注新水,不仅可以增加溶氧、营养盐类及微量元素,冲淡代谢毒物的浓度,还可扩大鱼类的生活空间,相对较低鱼类的密度,防止池水的老化。
在早春和晚秋,一般每15一20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20一30㎝,但在鱼类生长旺季每7一10天就要注水一次,每次可注水10一20㎝。
具体的注水时间和注水量,还要根据池水的肥度、鱼类浮头情况和池塘水位的变化等,灵活掌握。
凡是有条件的池塘应多注几次新水,对调节池塘的水质和提高养鱼的产量起很大的作用。
3、使用增氧机调节水质。
增氧机的类型虽很多,但都是通过搅水、曝气等作用造成池水对流,提高溶氧和散发水中的有毒气体。
为了充分发挥增氧机的作用,消耗较少的动力,而收到较大的效果,要正确掌握开机时间。
晴天每天可从中午12时到下午3时开机2一3小时。
但阴天的白天不要开机,以免破坏浮游植物的表层利用弱光进行光合作用,阴天可在清晨开机,缓和浮头的加重。
连阴天池水中氧量较低,可在半夜开机,避免因严重浮头死鱼。
晴天的傍晚一般不要开机,避免搅动底泥增加耗氧,延长低氧的时间。
4、利用潜水泵调节水质。
在池塘的中央或一端,安装一4寸潜水泵,用支架将胶管立起,管口固定一锥型瓷碗,抽吸底层水通过环线缝隙把水喷向空中,使水雾化后落入池中,可一池使用,也可几个池塘相互循环,以达到提高池水溶氧,加快氨氮的硝化过程。
养殖鱼塘水质调控措施
![养殖鱼塘水质调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0d544c4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7.png)
养殖鱼塘水质调控措施鱼塘水质调控是养殖管理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水质是保障鱼类健康生长的基础。
为了保持鱼塘水质的稳定和优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调控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养殖鱼塘水质调控措施:1.鱼塘水的源头调控鱼塘水的源头主要是来自自然的水源、做为养殖鱼塘的用水。
在选择水源时,应选择水质较好、富含氧气的源头。
同时,定期检测水源的水质,并进行适当的处理,以提高水源的质量。
2.鱼塘水质监测定期对鱼塘的水质进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监测项目包括水温、酸碱度、溶解氧含量、氨氮含量等指标。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持水质的稳定。
3.鱼塘水质调节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水质调节。
例如,如果水温过高,可以增加水体的曝气设备,提高溶解氧含量;如果酸碱度过高或过低,可以用适量的化学药剂进行调节;如果氨氮含量超标,可以加大换水量,或者添加纤维素化合物等,以促进水中氨氮的降解。
4.鱼塘水体氧气供应水中溶解氧对鱼类的生长非常重要,因此要确保鱼塘水体中的氧气供应。
可以通过增加曝气设备,提高鱼塘水体的氧气含量。
此外,可以加强水体的循环,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促进氧气的溶解。
5.加强底质管理鱼塘的底质对水质有直接影响。
积聚的底泥会带来不利于鱼类生长的有毒物质,并消耗水体中的氧气。
因此,要定期清除底泥,保持鱼塘底质的洁净。
6.控制饲料投放量过量的饲料投放会导致过度营养,使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升高。
因此,在投喂饲料时,要合理控制投放量,以免对水质造成负面影响。
7.种植水生植物适当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水体中的过多养分,减少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并能增加水质中的溶解氧含量。
此外,水生植物还能提供鱼类的避风和栖息地。
总之,养殖鱼塘水质调控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对水质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调节,以保持水质的稳定和优质。
通过合理的措施,可以提高水质的稳定性,促进鱼类的健康生长,达到养殖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管理与调控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管理与调控](https://img.taocdn.com/s3/m/161cf0c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8.png)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管理与调控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然而,由于环境污染和水体污染等因素的存在,水质的管理和调控成为了水产养殖的一项关键任务。
本文将就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管理与调控进行探讨,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措施。
一、水质对水产养殖的影响水质是水产养殖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养殖的水生动物的生长和繁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质直接影响着养殖水体中溶解氧、温度、PH 值、营养物质和有毒物质的浓度等指标,同时也会间接地影响养殖水体的生态系统。
因此,合理管理和调控水质对水产养殖非常重要。
二、常见的水质管理与调控方法1. 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养殖者可以通过定期监测水体溶解氧、温度、PH值等重要指标的方法,了解养殖水体的实时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现代科技的进步使得监测设备的使用更加方便和准确。
2. 控制投喂量:过度投喂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合理控制饵料的投放量,避免过量的投喂,能够减少养殖废弃物和氨氮的产生,从而维持良好的水质。
3. 水体曝气和通风:通过水体的曝气和通风,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提高水质的氧化性。
对于需要大量氧气的水生动物,如虾类和鲤鱼等,保持充足的溶解氧水平是确保它们正常生长的关键。
4. 过滤和循环系统:安装过滤和循环系统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废物和废气等,并保持水体的循环,从而提高水质。
合适的过滤介质和循环设备的选择与配置对于水质的管理非常重要。
5. 使用生物和化学处理方法:通过引入适宜的微生物,如好氧和厌氧微生物等,可以有效分解养殖废弃物和有机物质,并提高水体的稳定性和净化效果。
此外,一些化学药剂可以用于调节水质,如pH调节剂和抗菌剂等,但使用时需要慎重考虑,避免对水生物体造成不良影响。
6. 积极防治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是导致水产养殖水质退化的一个主要原因。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减少化学品的使用、合理处理养殖废弃物和废水、加强饲养管理等,以减少水体污染的发生。
水产养殖中的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管理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30b8fc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58.png)
水产养殖中的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管理技术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管理技术水质是水产养殖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关系到养殖环境的良好与否,也会影响到养殖产能和养殖品质。
因此,养殖户需要采取科学的水质管理技术,以确保水质的良好并提升养殖效益。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管理技术。
一、水质检测与监控水质检测是水产养殖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通过定期检测水质参数,养殖户能够及时了解养殖水体的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管理措施。
常见的水质参数包括水温、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
通过测量这些参数并进行分析,养殖户可以判断水体的有害物质浓度,及时采取措施来调整水质,以确保生物的生长和健康。
二、养殖水体的净化与循环为了维持水体的良好状况,养殖户需要采取一些净化措施来去除有害物质。
常见的净化措施包括机械过滤、生物过滤和化学处理等。
机械过滤主要是通过过滤网、过滤器等设备去除悬浮物,以保持水体的清澈。
生物过滤利用一些生物材料,如生物圈滤材、填料等,去除水中的有机废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化学处理一般利用消毒剂等化学药剂来杀灭细菌和病毒,保证水体的卫生状况。
循环装置是养殖中常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循环装置,水体可以进行循环流动,从而保持水质的均匀和稳定。
循环装置一般包括水泵、水箱、水管等设备,可以将养殖水体经过过滤和净化后再次回流到养殖池中,起到循环利用的作用。
通过循环装置,可以让养殖水体获得更多的氧气,并带走废物和有害物质,从而保持水体的清洁和卫生。
三、饲料管理与节水措施饲料管理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饲养量和饲料投放方式可以减少养殖废料的产生,降低水质污染。
养殖户应根据鱼类的生长状态和需求,合理控制饲料的使用量和投喂频率,避免过量投喂导致的饲料残留和废料的积聚。
此外,选择优质的饲料,提高其利用率也是减少水质污染的重要手段。
节水措施也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管理技术之一。
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水消耗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 的 耐 盐 限 度 , 如 鲢 的 耐 盐 限 度 , 种 期 盐 度 为 5 6 成 鱼 期 盐 度 鱼 ~,
一
为 8 1 ;草 鱼鱼苗期 盐度 为6 8 ~0 ~, 成鱼盐度为 l~ 2 盐度过高 , 0 l。 影响
鱼 类 与 饵 料 生 物 生 长 , 盐 碱 地 池 故 塘 盐 度 应 在 5 下 ,最 好 在 3 下 。 以 以 盐度过高鱼池可采用 :1 ( )经 常 弓 l 淡 排 咸 。池 塘 进 排 水 严 格 分 开 , 引 入淡水 , ̄{ 水。( ) 有机肥 。 - ;成 Ht 2施
才能独立操作 各种水质 调控技术 有较强的针对性 ,综合使用时 , 要 考虑各种调控方 法之 问的影响 。 水产养 殖水 质调控 的技 术依 托单位 是 上海水产 大学 和中 罔水 产科学 研究 院淡水 渔业研 究 中心 ( 系地 址 : 10 1 联 24 8 汀苏 省无 锡市 漆溏村 l ) 耱 号
疏松土壤 ,破坏 盐碱 土层 毛细管 , 防止下层盐碱随毛细管 上泛 ( ) 4 高水位压盐 为防止地下 水渗入池 内, 养殖期 间 , 应保持 池 内水 位高 于 外 河 水 位 ;冬 季 十塘 清 整后 , 应
立即加满淡水 , 以防 止 地 下 盐 碱 水 大量渗入 : 三、 注意 事 项 使 用 简 易 水 质分 析 器 , 须 通 必 过 当地 水 产 技 术 人 员 的技 术 培 训 .
体最适p 值为7 .,清晨 ̄IH H . 85 5 [ p
升 ,表示水中受大量有 机物 污染 , 而精养 池塘 在夏秋 季节则往 往超
过 此 值 ,通 常 总 氨 为 0 — 毫 克/ . 4 5
使“ 生塘” 熟塘 ”施有 机肥料使 变“ , 盐碱地塘底尽快铺 } 一层塘泥 , 塘 泥 中的腐殖质镶嵌在土壤间隙 中, 使池水与盐碱土壤基本隔绝 3 、( ) 改 造 盐 碱 水 质 与 改 造 土 质 同 步进
2喂 给 原 配 方 饲 料 , . 逐 机 :3使 用微 生物 制剂。 () 由多种活 渐 过 渡成 新饲 料 : 的微生物制成的微生物制剂 , 可促 3药物预 防 , . 防止病菌 进有机物分解 , 具有改善水体微生 乘 机 侵入 , 在 喂 料 中加 人 可 ( 轮捕 。 捕捞达到 抗 应 激药物 氨基 多维 或 多 态平衡的作用 。4) 商 品规 格的鱼虾 ,降 低水体 容纳 维素。 ( ) 以鱼 养 水 ” 减 少 投 饵 和 草 : 4注 意观察 , 时处理 量 : 5 “ . 及
必须在早晨 日 前测定其低峰值。
夏秋季节 , 如果预测次 日清晨鱼虾 是 否 浮 头 , 应 在 半 夜 或 翌 日2 3 则 - 时测 定 ; 盐度 、 氨氮 和亚硝 态氮在 晴天或多云上午9 时测定 : 二 、 采取 的措 施 应
1 控 D 值 一 般 淡 水 养 殖 水 . 调 H
行 。在 改 造 盐 碱 水 质 的 同 时 , 池埂 上 种 植 田菁 等排 碱绿 肥 , 田菁 等 不 仅 是 制 造 塘 泥 的优 质绿 肥 , 且 可 而
在仔猪转群时 , 不论转 升 , 亚硝态氮为01 04 . .毫克/ ; ~ 升 水 到 的 地 方 好 坏 都 会 产 生 应 质 较 好 的 池 塘 总 氦 不 超 过 2 克 / 毫 激, 抗病力降低 。 以, 所 在转 升 , 亚硝态氮不超过02 . 毫克/ , 升 特 群后 吃 、 、 三点定 位必 拉 睡 种水产品养殖 池总氨应控制在 1 毫 须在三天内完 成: 为确保转 克/ 以下 ,亚 硝 态 氮 应 控 制 在01 升 .
群顺 利需要做 到 : 毫克/ 以下 。具体可采用 : 1水 升 () 1 小温差 , 可能使 . 缩 尽 生植物 脱氮 。淡 水水 体种植水 草 原 环 境 温 度 和 新 环 境 温 度 如: 轮叶黑 藻 、 金鱼藻 、 苦草 、 乐 伊 接近 , 特别是在冬春季相 当 藻等 ; 海水水 体种植海 藻如 : 江蓠 重要 。 等 。( ) 注新 水 , 理使用增 氧 2加 合
静静 黪
做 到及时调控水质 , 而且测试技术 容易掌握 , 养殖户可以随测 随用 。 3测定的时间。p 、 . H值 溶解氧
影 响。通常家鱼溶解氧下降到 1 毫 克/ 升开始缺氧 浮头 ,而特种水产
品通常在2 毫克/ 升开始浮头 ; 总氨 和亚硝态氮是有机物分解而成 , 水 质 越 肥 , 中 有 机 物 越 多 , 氨 和 水 总 亚硝态氮也越高 ; 总氨和亚硝态氮 对水生动物是有毒的 , 轻则影响生 长, 重则危及生 存 , 当总 氨超过05 .
(5 5 0 云 南 省 盐 津县 农 业 局 量过高 ,对许 多淡水鱼生长不利 , 670 甚至危及鱼类 生存 ? 各种况 。仔猪混 群后 , 常 现 互 咬现 象 , 至 出现 咬 甚 死 情 况 , 以对 一 些 应 激 大 所 的猪 群 , 群 时 必 须 注 意 防 转
范。盛
涂 云凤
食性鱼类 , 放滤食性 鱼类 、 增 杂食 性鱼类 和食腐 屑性鱼类 。( 冬季 6)
整 塘 、 塘 , 除过 多 淤 泥 。 ( ) 清 清 7 铺 设塑料隔膜 , 阻隔底泥巾有害物质 的释放。 3盐碱 地 池塘 调 控 盐度 。 盐 . 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