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研究汇编
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理论与实践问题综述

关键 词:工业 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 ;模式 中图分类号:F 0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0 (0 60 .0 60 0 83 920 )20 2 .5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 出 “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在新世纪头 2 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走新型工业 O
一
、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及其特征
‘
(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深刻而丰富,范围极其广泛,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 的就是党的十 六大报告提出的,即 “ 坚持以信 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 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 ” 广义
维普资讯
第 1 卷第 2 9 期
V l 9 No 2 o , 1
温
州 大
学
学 报
20 0 6f e z o iest o r a n h uUn v ri oW y
中国走新型工业 化道路 理论 与实践 问题综 述
的新工业 化 是既 要搞清 楚狭 义 的 内涵 ,还 要跳 出就 新 型工 业化 研 究新 型工 业化 ,从更深 层 面上探
索走 新型工业化 的本质,在体制 、机制和增长方式 、发展战略上根本解决新型工业化发展面临的
问题 。t 2 1
( )新 型 工业 化 的特征 二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是与发达国家工业化 、我国经历的传统工业化相比较而言的,具有许
多 “ ”意,深刻理解这些 “ 新 新”意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新型工业化的特征。 有学者认为,新型工业化的基本特征包括:第一,新型工业化是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 的 工业化 。 第二 ,新型工业化是建立在科技进步基础上 ,科技含量高的工业化。第三,新型工业化 是 以经济效益好 ,增长质量高为标志的工业化。第 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经济 、人 1、环境 、资 2 1
【资料】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研究汇编

●我国工业化“通病”的特殊“致病基因”
▲“污染病”的 “致病基因”:自然禀赋较为 脆• 6弱5%的国土面积为山地丘陵
• 33%的国土面积为干旱区荒漠区 • 70%的国土面积每年受东亚季风强烈影响 • 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 35%的国土面积经受土壤侵蚀和荒漠化 • 30%的耕地面积为PH值小于5的酸性土壤 • 20%的耕地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盐渍化或海水入侵 • 17%的国土面积构成了世界屋脊 • 中国大陆平均高度是世界平均高度的1.83倍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过程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 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 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 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 工业化路子。
——党的十六大报告
两化关系 增长方式转变 以人为本 发挥比较优势
▲党的十七大对新型工业化道路认识的提升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 使“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相
在工业化模 式上的集中 体现;是工 业化一般规 律与中国工 业化实践的
义 得益彰的工业化道路
有机结合。
中与 国传 特统 色工 新业 型化 工道 业路 化的 道区 路别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克服传 统工业 化道路 的弊端
克服四个 “通病” 走出四个 “误区”
▲5大类国家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程 ▲全国185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所面临的问题
▲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仍很严重 ▲工业大而不强仍很突出 ▲传统优势不断趋于下降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压力较大 ▲“两化”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 强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五高五低”: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_调研报告完整篇

**走新型化道路的思考_调研报告分,其结构体现了全国乃至全球的分工状况,其体系的完善须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来实现.由于不存在国界的限制,也由于国内市场更趋统一,省际之间的生产要素和商品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的结构往往,不需要也不可能自成体系,省域所的不平衡等缺陷可以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来弥补.因此,**结构调整战略的选择,一定要立足于统一的全国和全球的大市场,从在国内和国际的分工地位出发,坚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不应把着力点放在填补空白,拉长短线,过于追求地方体系的自我完善上。
这种有着浓厚色彩的思路,**在前走了很长的弯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后也曾有过一些不应轻易忘却的教训。
如年代末针对轻领先增长,抓缺门、攻短线,上了一些原材料大项目,最后大都成了包袱而不是动力.鉴于**长期以来保持轻形主导的结构出于拉长短线、完善地方体系的潜意识,容易产生重化的情结.主张将重化作为**结构调整方向的,一个主要理由是重化的关联度大于轻,重化可以拉长链,带动省内更多企业。
从经济学析,关联度强弱与否,主要看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这两个指标.下面给出了**主要制造业这方面的数据.可能出乎许多人的预料,实际上而不是理论上,多数重化的关联度还不如纺织业。
务必立足要素禀赋,重在特色优势ﻭ按照区域经济规律区域结构须与区域的要素禀赋条件相适应,并与市场需求相协调.要素禀赋包括自然**、人力**和、技术**等.区域结构合理与否,主要是看区域较为丰富和便宜、具有比较优势的**是否得到重点开发,相对应的是否得到重点。
如区域比重较大的在相关**上并不具备相对优势,或者相互错位,这样的结构一般来说是不合理的.ﻭ培育基于要素禀赋、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专业化分工地位的特色优势,是区域和结构调整的关键.以来,**迅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按照区域要素禀赋,在较大程度参与国内外分工和竞争中,了一批特色优势。
没有特色优势,就没有区域经济的优势。
强调培育特色优势,不论轻重,只要有可能成为特色优势的都要重点支持。
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探讨]
![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b7fb5e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d.png)
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探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条前无古人的崭新的工业化道路,本文试图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概括,以期对实践有所裨益。
一、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一)工业化 1.工业化的概念及其特点对于狭义的工业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的定义,该辞典认为工业化是一个过程,是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及其就业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广义的工业化定义,有代表性的是张培刚提出的定义,他将工业化定义为“一系列基本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不仅包括工业部门的发展,也包括“工业化了的农业”的发展,这与一般只强调工业自身现代化的工业化定义明显不同。
工业化一般有以下特点。
第一,技术革命和机器大生产促进了生产方式的转换。
机器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越来越广泛使用,取代手工生产方式,不仅工业,而且农业、服务业等逐步采用先进的机械化、电动化、信息化的机器设备从事生产。
传统工业化的标志是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
第二,不断追求高效率和高效益。
追求高效率和高效益是工业化的灵魂,是工业化的精神动力,无论是技术的革新还是市场的开拓、企业规模的扩大,无不是在这一动力的推动下实现的。
第三,专业化分工日益深化,促进结构不断升级。
在工业化阶段,同类产品的生产不断集中,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和拓展,新的产业相继涌现;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动,产业结构沿着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第三产业的方向依次升级。
生产集约化程度沿着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等几个阶段依次演进;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也往往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而产生变迁。
第四,普遍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重要的硬约束。
发展的条件不同,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约束的途径和方式不同,必然产生了工业化道路选择的模式差异,带来了不同的发展影响和增长绩效。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分析论文(全文)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分析论文一、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谓工业化,一般认为工业化是指从传统的以农业和手工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向以现代的以先进工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转变的历史过程。
这一概念包含了工业化的三大特性:一是过程性,工业化不是一个时刻概念,而是一个时期概念;一个GJ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往往要化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比如英国从18世纪30年代工业革命发生到19世纪40年代它基本实现工业化经过了100多年的时间,比如我国从建国后即推进工业化的进程,经过50多年的努力,至今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艰巨的历史任务;二是先进性,强调的是以先进工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的转变,先进具有相对和动态的含义,相对是对传统来讲的,动态是说先进本身也具有一个进展演变的过程,比如机器化工业与手工业相比,是现代工业,而电气化工业与机器化工业相比是现代工业等等;三是体系性,强调的是整个经济体系的转变,而不单单是工业的进展;不仅工业要用先进技术武装,而且其他产业也要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改造,从而实现整个经济体系的的现代化,包括价值观念的更新、生产方式的变迁、经济组织方式的演变,经济结构的演进、经济体制、制度的改革等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工业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不同历史阶段含义不同。
工业化是经济进展的必定阶段,是一个GJ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由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这是生产力进展的一般规律,工业化作为承上启下的阶段不可逾跃。
道理很简单,只有工业化,才可能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装备,知识经济才能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比如信息产业、计算机产业、基因工程等产业的关键设备如芯片等都是工业经济的产物。
工业化也是一个GJ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现代化作为一个社会进展概念,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人的进展等多方面的内容,工业化是一个GJ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核心和前提,是经济现代化的体现。
道理同样并不深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工业化,才能用先进的工业化去装备和改造农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才能装备和支撑强大的国防,实现国防现代化,才能推进技术的更大进步去实现工业化的升级,经济的现代化才能建立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和这一基础上,政治的现代化、文化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等才能最终建立起来,离开了经济的现代化,一个社会的现代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实现路径研究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实现路径研究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战略则是我国在新常态下实现工业化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
它强调以高端装备制造和智能制造为主要方向,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进步,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然而,实现这一目标却不是易事,本文旨在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战略实现的路径和思路。
一、聚焦产业结构升级,注重技术创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战略提出了以高端装备制造和智能制造为主要方向,这也是实现工业化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
高端装备制造涉及到诸多国家战略性的领域,如军工、核电和新能源等,这些领域对技术创新的要求极高,所以实现高端装备的制造需要加速核心技术的突破和重大科研项目的攻关,从而推动整个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向上提升。
智能制造是新工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手段,能够有效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质量水平。
实现智能制造需要建设智能化的生产场所、提高生产系统自动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这需要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发挥市场作用,集中社会资源,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动智能制造全面落地。
二、实现创新型企业,促进企业管理能力提升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战略要求企业必须实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技术创新方面,企业需要注重科技研发,加速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在管理创新方面,企业需要不断优化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国家应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营商环境,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和投入力度,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
同时,企业也应该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更长远、更优秀、更稳定的发展。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战略要求人力资源具有更高质量、更创新、更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
因此,在实现该战略的过程中,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成为关键路径。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论文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论文摘要: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数量大、人均资源不足、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突出。
加快推进中国工业化,既不能重复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也不能走我们以往的重工业、轻农业的发展道路,而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走一条有时代特点、符合客观规律和中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人口增长、资源消耗与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不断加剧,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进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至关重要。
一、科学发展观与新型工业化的丰富内涵(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一,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这里的发展,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发展,而是科学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第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把人作为社会主体和中心,一切以人为目的,摒弃传统的把人作为工具和手段的物本主义倾向,在社会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第三,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体;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综合要求。
第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它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思想方法。
即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全面地协调各种利益群体和各方面利益关系,使之能达到相对平衡。
(二)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一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而不是先工业化后信息化;二是强调科技含量和集约发展,而不是不计代价的粗放型发展;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先发展后治理;四是充分发挥中国人力资源优势,不过度追求产业链高端和自动化。
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现状,问题,未来

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现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党和国家在我国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新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肩负着实施这一战略决策的历史使命。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要求,努力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途径。
一、深刻理解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
2007年,全国工业实现增加值10736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3.5%;原煤、钢、水泥、化肥、微型计算机、彩电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以及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用户数均居世界第一;轻工、纺织、机械、家电、成品油、乙烯、部分有色金属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航空、航天、船舶等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工业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一是工业大而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受制于人。
200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只占工业产值的8%,发达国家为40%左右;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4%,发达国家平均为2.5%,美国为3.2%;服装类产品占世界服装贸易的25%,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只占1%。
二是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突出,工业发展方式迫切需要转型。
2007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至1.16吨标煤,但仍是发达国家的3至4倍;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不到7%,但消耗的煤炭、钢铁和水泥却占世界的30%、26%和50%;化学耗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量位居世界前列。
三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任务繁重。
工业生产技术整体水平不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较低,众多传统产业急需利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进行改造提升,大量落后产能亟待淘汰。
四是工业行业管理分散,一些行业管理弱化、缺位,严格的市场规范和诚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形势要求我国工业化不能再走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老路,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求索新的发展模式。
中国工业化道路

“中国工业化道路”资料合集目录一、中国工业化道路及其选择分析二、中国工业化道路及其选择分析三、对建国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历史考察四、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回顾与前瞻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作五、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及其现实意义六、毛泽东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经验教训与启示七、毛泽东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及启示中国工业化道路及其选择分析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辩证统一。
独立自主的工业技术攻坚战略也为对外开放奠定了较为完备的工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发展逐渐融入全球发展的进程,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深度参与国际资源配置,弥补国内资本和技术缺口,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同时借鉴发达国家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的经验教训,注重协调发展,避免经济“脱实向虚”和产业“空心化”,始终把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作为工业化的主要任务,不仅提升了本国的工业化发展水平,也促进了全球工业的发展。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工业,一方面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国际竞争与全球价值链中,另一方面需更加注重独立自主的核心技术创新,实现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迈进。
中国工业化道路及其选择分析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辩证统一。
独立自主的工业技术攻坚战略也为对外开放奠定了较为完备的工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发展逐渐融入全球发展的进程,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深度参与国际资源配置,弥补国内资本和技术缺口,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同时借鉴发达国家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的经验教训,注重协调发展,避免经济“脱实向虚”和产业“空心化”,始终把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作为工业化的主要任务,不仅提升了本国的工业化发展水平,也促进了全球工业的发展。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工业,一方面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国际竞争与全球价值链中,另一方面需更加注重独立自主的核心技术创新,实现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迈进。
对建国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历史考察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但在建国后,中国开始了现代化的征程。
毛概论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世界上最早开始和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是英国。
英国的工业化大概用了100年时间,从18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世纪70年代完成。
接着是欧洲大陆的主要国家和美国,大体上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开始,也用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
到了20世纪初期,主要欧美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到20世纪末,全世界200多个国家中,有60-70个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其人口不到全球总人口的20%。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早期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一般被称为传统的工业化。
与现代工业化相比,这种传统工业化道路大体上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技术革命和机器大生产带动了工业部门的迅速扩张。
工业生产基本上是粗放型或资源消耗型的,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建立在资源高投入的基础之上。
第三,工业化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一、我国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呢?传统工业化道路虽然是我国工业得到了发展,但却付出了超常的代价。
在新的历史时期,传统工业化道路很难在培养出新的竞争优势。
如果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们原有的竞争优势可能会逐步丧失,所以必须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什么是中国特色新型化工业道路呢?十六大报告中曾做了概括的描述,这就是:资源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三、中国特色,“特”在哪里首先,它以科学发展为指针。
以集约增长为基础和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永续发展。
其次,它以与信息化融合为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这是我们党在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和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得出的必然结论,指明了我国工业化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中国的实践和研究

PART FIVE
选择标准:具 有代表性、创 新性、可推广
性
案例概述:选取 不同行业、不同 地区的典型案例 进行分析,如制 造业、服务业、 高新技术产业等
案例分析:从 技术、管理、 市场等方面进 行深入分析, 探讨成功经验
和存在问题
案例启示:总 结案例中的经 验和教训,为 新型工业化道 路的发展提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绿色化:环保、节能、低碳等理念 将推动工业绿色化发展
国际化:全球化趋势下,工业发展 将更加注重国际合作与竞争
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新型工业化 道路的发展趋势
创新驱动: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 级
绿色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 发展
国际化: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国际竞争 力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素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政策引导,优化政策环境
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 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 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汇报人:
实践背景:中国 政府提出新型工 业化道路,旨在 实现经济可持续 发展
实践历程:从改 革开放初期的探 索,到21世纪初 的深化改革,再 到现在的全面深 化改革
实践成果:中国 新型工业化道路 取得了显著成就, 成为全球最大的 制造业国家之一
0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
03
21世纪初,中国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社会需求多样化, 需要满足人民日益 增长的美好生活需 要
中部山区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探析

中部山区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探析——以江西省全南县为例对于大多数地区,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中部山区县经济发展不够,说到底是工业化发展不够。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部山区县要实现崛起,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走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本文以江西省全南县为例,对中部山区县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要性、优势与障碍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新型工业化”概念的提出,合乎中国当前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对底子薄、基础差的中部山区县而言,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市场机制逐渐成为资源配置的主导机制,生产要素按照市场信号的导向自由流动,不断流向边际生产率较高的地区。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致使东部发达地区对优质高效生产要素更具有聚集效应,而中部面临的是资金转移、人才流失的严酷现实。
全南县作为中部较为落后的山区县,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其独特的自然资源、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甚至由人口总量决定的市场规模,这些工业经济时代最大的比较优势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必须改变原有的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
另外,我国加入WTO后,按照世贸规则,中国的市场开放度将大大高于过去,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将大大削减,各种地方保护主义的行政措施也将全部取消,以前靠地方行政保护的行业将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在这一新形势下,全南县的工业唯有变革老的工业化模式,适应加入WTO的需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经济——社会”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其实质是通过更广泛意义上的新发展方式而体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曹立)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央党校经济部副教授曹立(根据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仅供教学参考)曹立:同志们,下午好,非常高兴我们能够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之后,对中国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可能面临的一些经济发展当中的问题,我们做一些思考和探讨。
大家知道我们国家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就是1952年编制1953年开始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中国开始大规模化的工业化战略,所以说从“一五”计划开始,我们就开始了工业化的探索,也开始了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十二五”被认为是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因为在2020年我们预计要实现工业化,所以“十二五”是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们工业化推进的关键时期。
说到底中国现在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模式的转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其实是我们工业化道路的一个选择问题。
所以这样的话,我们探讨工业化觉得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想下午我们主要是讲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对工业化演进规律及其再认识做一个梳理。
工业化从18世纪开始到现在,作为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肯定有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做一个梳理。
这个梳理工业化的目的是什么?是再认识,所谓再认识就是之前不清楚,我们现在再认识就是再梳理一下,也许你过去认识有偏差,我们也做一个再认识,相当于对认识的深化,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
二、中国工业化在推进过程中我们的特殊性和我们面临的挑战。
三、新型工业化道路与现代服务业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四、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径选择。
我们想从四个方面对工业化做一个思考。
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工业化演进的规律及其再认识,我们说工业化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时尚的定义,说它古老是因为从18世纪中期英国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带动性,英国就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发达国家是走完了工业化走向现代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纷纷取得了民族独立也开始工业化。
我们知道如果要对发展经济学有所了解和研究的话,我们就知道发展经济学家曾经讲过,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就等同于工业化。
关于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

关于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一、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特点我国的工业化具有自身的特点,存在产业结构偏差,人均GDP或GNP的增长,就业结构与工业结构的转换滞后。
这样一种格局的形成,与较长时期内,我国选择了一条传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是密切相关的。
1952年,当我国基本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任务即将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之际,如何进行工业化建设这个具体而又紧迫的问题就摆到了中国人民面前。
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人到经济学界,都在探索中国经济建设的道路。
经过1952年7月到1953年底一年半的经济建设实践和理论探索,我国终于选择了以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为标志的前苏联工业化模式。
这个模式由于在执行中暴露了一些问题,所以,过了几年,也就是在1956年党的“八大”前后,毛泽东同志开始对前苏联的工业化模式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研讨,试图寻找一条既适合中国国情又能够避免前苏联所走过的弯路的工业化道路。
但由于当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没有取得重大突破,这次探索并没有在实践上突破前苏联的模式,即便是提出了一些变革思想,最终也没有完全坚持下来。
党的“八大”以后,我国的工业化并没有走出一条新路子来。
所以,从“一五”时期到改革开放前夕,我国的工业化一直走的是一条传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1.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的是单一的公有制,限制甚至排斥个体、私有经济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的经济结构既包括公有制经济,也包括私有制经济,当时私有经济是占主导地位的。
在私有经济中,当时政府主要区分了两种形式,一种是私人小手工业者,一种是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当时,私人手工业企业约800万户,从业人员2000万人,加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12.3万户,从业人数164万人,私人工业企业数是812.3万户,从业人数达2164万人,占到整个工业产值的83.2%;私人商业企业约408万户,销售额占到批发商业机构中的76%,零售占85%(1950年)。
浅析我国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浅析我国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作者:刘济瑞来源:《速读·上旬》2015年第07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现阶段我国已进入工业化的后期,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针对我国经济道路以后怎样发展,提出了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为什么我国要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工业化;发展;道路一、我国工业化的现状(一)工业化的定义工业化是指第二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工业发展是工业化显著的特征,工业化不能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为依托的。
(二)我国新型的工业化工业化在中国还提出了新型工业化的概念,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有三个突出特点:第一,以信息化带动实现跨越式发展,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动力,注重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质优价廉的商品取得市场份额;第二,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供技术支撑,从而增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后劲;第三,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拥有众多的廉价劳动力。
(三)我国新型工业化的标准中国要实现新型工业化必须符合五个标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科技含量高,需要加快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提高产品的质量。
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由阶段,工业化为现代化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高度的工业化是现代化社会的有力象征。
近年来,我省作为新兴的工业大省,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工业规模和效益水平也已跻身全国前列。
我省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级阶段,但是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效益差,规模效益低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迫切需要我们探索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特别是具有中原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我省工业内部结构存在的矛盾1.我省工业化整体水平不高,仍以传统产业为主工业产业内部以行业增加值指标来看,我省2018年增加值最多的仍聚集在传统的产业上,当年总工业增加值为9546.08亿元:煤炭开采736.96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1146.65亿元,农副食品加工业966.02亿元。
而科技含量较高、污染较少的行业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等在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不到1%。
2.工业产业以化工业、煤炭业等资源消耗产业为主高消耗、高污染是我省工业化的特点,要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首先就是要实现低消耗、低污染。
自1978年到2008年的数据显示,我省最主要的工业产品聚集在平板玻璃、粗钢、原油、原煤、农用化肥、卷烟和纱上。
这一类产品在生产和使用中都会给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
其中煤和油还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此类工业产品的生产和消耗无疑是给子孙后代造成无法计量的灾难。
3.人力资源匮乏自建国以来我省的工业从业人数不断增长,2003年突破1000万人,但从业人数与同年的第一产业相比,当年的第一产业从业人数为3398万人,而第二产业仅为1038万人,仍有很大差距。
到了2020年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从业人数相比为1.8:1,虽然略有下降但是仍低于全国2008年的平均水平,我国同年的第一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比为1.45:1。
同时,与我国其他城市相比,我省也不占优势,以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为例,18年全国开发区企业共计52632个,从业人员共计7165307人,我省郑州市开发区591家企业,从业人员为87953人;洛阳开发区380家企业,从业人员为68176人。
关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若干问题

关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若干问题第1部分:判断题(共10题,共分; 默认单题分)1、1964年,.哈德首先提出用“自动化”一词来描述发动机汽缸的自动传送和加工过程的自动操作。
1952年,J.迪博尔德的《自动化》一书出版﹐他认为“自动化是分析﹑组织和控制生产过程的手段”。
分) 得分:0.0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1950年代在美国就诞生了第一台计算机绘图系统,具有简单绘图功能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2.5开始问世。
分) 得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53、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的开发、研制始于1960年代末的挪威。
分) 得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54、工业化进程是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过程,仅仅靠ICT是不够的。
分) 得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5、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从1950年代初在工程上开始应用,迄今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
分) 得分:0.0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6、信息技术已经走完了“发明”和“尝试”应用的阶段,进入了能够真正带来价值和财富的阶段,已经成2.5为“软性制造技术”的原动力。
分) 得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57、资源与环境既是发展的制约条件,又是发展的基本动力。
分) 得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电子数字计算机在经过了300年的酝酿之后,于1946年成功问世,引发了当代的信息革命。
1971年,美国第一台商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进入市场,被美国普查局购得,用于人口普查的数据处理。
分) 得分:0.0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59、主要发达国家生产服务业在已占到全部服务业的80%以上。
分) 得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5 10、2009年进入美国财富杂志500强企业中,接近60%的企业是服务业企业。
分) 得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第2部分:单选题(共10题,共分; 默认单题分)0.01、在园区上建立集群的优势在于()。
分) 得分:A可能需要数年或数十年的时间才有成效B在园区上发展集群是一种资源运用与体制创新优势的聚集C由地理相近的企业组成D包括企业、研发教育机构和支持性机构正确答案:B0.02、工业化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工业化“通病”的特殊“致病基因”
▲“污染病”的 “致病基因”:自然禀赋较为 脆• 6弱5%的国土面积为山地丘陵
• 33%的国土面积为干旱区荒漠区 • 70%的国土面积每年受东亚季风强烈影响 • 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 35%的国土面积经受土壤侵蚀和荒漠化 • 30%的耕地面积为PH值小于5的酸性土壤 • 20%的耕地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盐渍化或海水入侵 • 17%的国土面积构成了世界屋脊 • 中国大陆平均高度是世界平均高度的1.83倍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 研究
●本讲所要讲授的四方面内容:
▲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的背景及其认识上的深化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及特征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在实践中的进展及其现存问题
▲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几点对策性思考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 及其认识上的深化
● 分
▲对工业化含义具有不同的界定
析
该
发展的过程
问
题
的 工业化: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两
9
个
前 提
▲不同国家选择了不同的工业化道路
按占主导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划分
※自由市场经济下的工业化道路(英法美等) ※不完全市场经济下的工业化道路(德日等) ※高度集中体制下的工业化道路(前苏联等)
日本新干线
1765年英国人瓦 特改良的蒸汽机
苏联援建的长春
1964 年美元 1970 年美元
200—400
280—560
400—800
560—1120
800—1500
1120—2100
1500—2400
2100—3360
资料来源:根据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整理
●我国传统工业化道路面临的挑战
三农 ▲偿还历史欠帐的压力 消费
结构
▲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压力 ▲全球化趋势带来的压力 ▲新技术革命浪潮带来的压力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过程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 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 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 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 工业化路子。
——党的十六大报告
两化关系 增长方式转变 以人为本 发挥比较优势
▲党的十七大对新型工业化道路认识的提升
▲技术融合 ▲产品融合 ▲业务融合 ▲产业衍生
中与 国传 特统 色工 新业 型化 工道 业路 化的 道区 路别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克服传 统工业 化道路 的弊端
克服四个 “通病” 走出四个 “误区”
●世界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四个“通病”
▲“失业病” ▲“污染病” ▲“城市病” ▲“异化病”
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中 国
▲与信息化相融合、能够实现跨 ▲中国特
越式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色新型工业
特
化道路,实
色
▲坚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特色社会主
型
义道路的组
工
▲以人为本、能够充分发挥我国 成部分;是
业 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道路
科学发展观
化 道 路 的 涵
▲统筹兼顾、能够加快二元经济 结构转换的工业化道路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 使“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相
在工业化模 式上的集中 体现;是工 业化一般规 律与中国工 业化实践的
义 得益彰的工业化道路
有机结合。
中与 国传 特统 色工 新业 型化 工道 业路 化的 道区 路别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克服传 统工业 化道路 的弊端
克服四个 “通病” 走出四个 “误区”
“增长极限论”、“零增长”等困惑和反思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我国工业化“通病”的特殊“致病基因”
▲“失业病”的“致病基因”:人口基数 大
●我国工业化“通病”的特殊“致病基因”
▲“污染病”的 “致病基因”:自然禀赋较为 脆弱
目前我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国土面积的55%, 其中极度脆弱的占 9.7%,重度脆弱的占19.8%。我国耕 地和淡水人均占有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4。支 撑国民经济增长的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等重要 矿产资源, 人均储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11%, 4.5%,79%,42%。
迫切要 求探寻包 括新型工 业化道路 在内的发 展经济新 路子。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过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方针。 ▲1981年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 “走出一条速度比较实在、 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可以得到更多经济实惠的新路子。” ▲1982年,党的十二大:要 “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 实现“翻两番”、“物质文化生活”达到 “小康水平”。 ▲1987年,党的十三大:“ 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注重 效益、提高质量、协调发展、稳定发展的战略。归根结底,就 是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上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 ▲1992年,党的十四大:“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高度重 视农业,加快发展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 ▲1997年,党的十五大:“ 真正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 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
※进一步强调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中国特色” ※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由“结合”到“融 合” ※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小结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决不 是一时“心血来潮”的产物,也不是一 项 权宜之计,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 民根据形势的变化、经过长期探索所作 出的重要战略选择。
二、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 道路的内涵及特征
●我国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特点
▲工业化进程与特殊的体制转换过程相伴随 ▲工业化在较低的人均收入水平上强制性地推进 ▲工业化经历了特殊的原始积累过程 ▲完成工业化任务的时间被高度压缩
按照 H·钱纳里的“多国模型”,“工业 化和收入水平增长有着很高的相关关系”。
工业化 的阶段
1 2 3
4
收入变动范围(人均 GDP)
1888年福州船政局设计 制造的“平远”号军舰
第一汽车制造厂
按工业化的动力机制划分
※内源性工业化(英国等) ——主要依靠国内要素来推动
※外源性工业化(拉美国家等) ——主要依靠国外要素供给来推动
按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划分
※进口替代工业化(拉美国家等) ——用本国产品替代原先进口商品
※出口替代工业化(亚洲“四小”等) ——以鼓励出口为中心的发展战略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可行性
▲我国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比较坚 实的基础,具备了与工业化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 和更广范围相互促进的条件,迈入了与工业化进一 步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可行性
▲我国工业化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迫 切需要通过信息化改善结构,提高竞争力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