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竞赛辅导教材讲义(高一适用)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竞赛讲义-专题三 弹簧问题,惯性力

高一物理竞赛讲义-专题三 弹簧问题,惯性力

高一物理竞赛讲义 三、弹簧问题,惯性力【概念与规律】1、大小:弹簧类在 弹性限度内遵从胡克定律F=k ·x 。

非弹簧类弹力大小应由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

2、方向:轻弹簧受力,有压缩和拉伸形变,既能产生拉力,又能产生压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

3、特点:绳子的拉力、桌面对物理的支持力等弹力是与微小形变有关的力。

当外界因素发生变时,此类弹力立即发生变化,而弹簧的弹簧与弹簧的明显形变有关,当外界因素发生变化时,弹簧的弹力瞬时值不变,此后随着形变量的逐步变化,弹力也逐步变化,4、弹性势能:对于弹簧,一般取弹簧无形变时的位置为零势能点,当弹簧被拉长或者压缩一段长度x 时,其弹性势能为2kx 21=E 5、惯性力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系,为使牛顿第二定律能应用于非惯性系,可假想一个惯性力-ma f 1=,负号表示惯性力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反。

由此可得,在非惯性系中牛顿第二定律依然成立,只要在实际力系中加一惯性力1f 即可,m a f 1=+F ,惯性力是一种假想的力,它没有施力物体,也不存在反作用力。

静止在匀速转动的参照系'S 中的物体,在惯性系S 看来它具有向心加速度,必受到其他物体的作用力,若物体位于过原点并垂直于转轴的平面内,离转轴的距离为r ,转动参照系的角速度为ω,则物体必受F 的作用,其大小r m 2ω=F ,方向指向圆心,但在转动参照系看来它是静止不动的,为了在形式上能用牛顿定律解释物体的运动,必须认为物体不仅受真实力F 的作用,而且还受虚拟力f 作用,f 刚好与F 相平衡,其大小f=r m 2ω=F ,方向背离圆心,我们称f 为惯性离心力,简称为惯性力。

【例题与习题】1.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

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A.B.C.D.2.S1、S2表示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的两根弹簧,k1>k2;a和b表示质量分别为m a和m b的两个小物块,m a>m b,将弹簧与物块按图所示的方式悬挂起来,现要求两根弹簧的总长度最短,则应使()A.S1在上,a在上B.S1在上,b在上C.S2在上,a在上D.S2在上,b在上3.图中a、b、c为三个物块,M、N为两个轻质弹簧,R为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它们连接如图并处于平衡状态()A.有可能N处于拉伸状态而M处于压缩状态B.有可能N处于压缩状态而M处于拉伸状态C.有可能N处于不伸不缩状态而M处于拉伸状态D.有可能N处于拉伸状态而M处于不伸不缩状态4.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结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A .g m kl 1μ+B .()g m m kl 21++μC .D .gm m mm k l 2121⎪⎪⎭⎫⎝⎛++μ5、质量分别为1m 和2m 的两滑块A 和B 通过一轻弹簧水平连接后置于水平桌面上,滑块与桌面间的摩擦系数均为μ,系统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匀速运动,如图所示,如突然撤销拉力,则刚撤销后瞬间,二者的加速度B A a a 和分别为 ( )A. aA=0,aB=0B. aA>0,aB<0C. aA<0,aB>0D. aA<0,aB=06.如图所示,物体A 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 的左边固定有轻质弹簧,与A 质量相同的物体B 以速度v 向A 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A 、B 始终沿同一直线运动,则A 、B 组成的系统动能损失最大的时刻是( )A .A 开始运动时B .A 的速度等于v 时C .B 的速度等于零时D .A 和B 的速度相等时7.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一块指令不计的薄板,竖直固定于水平面上,在薄板上面放一重物,保持平衡状态,现用力往下压重物,使弹簧再压缩一段,然后突然撤去压力,重物即被弹簧弹射起,则在弹射起的过程中重物的运动情况是( )A . 一直加速运动B .一直减速运动C .先加速后减速D .先减速后加速8.粗糙水平面上,一个小球向右运动,将弹簧压缩,随后又被弹回直到离开弹簧.则该小球从接触到离开弹簧这个过程中,加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A .先增大后减小B .先减小后增大C .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D .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9.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弹簧上端固定在框架上,下端栓一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单出现了框架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的瞬间,则此时小球的加速度为速度;当小球的加速度恰好为零的瞬间,框架对地面的压力为。

高一物理竞赛讲义

高一物理竞赛讲义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力学部分目录第一讲:力学中的三种力第二讲: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第三讲:力矩、定轴转动物体的平衡条件、重心第四讲:一般物体的平衡、稳度第五讲: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第六讲:相对运动与相关速度第七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第八讲:抛物的运动第九讲:牛顿运动定律(动力学)第十讲:力和直线运动第十一讲:质点的圆周运动、刚体的定轴转动第十二讲:力和曲线运动第十三讲:功和功率第十四讲:动能定理第十五讲:机械能、功能关系第十六讲:动量和冲量第十七讲:动量守恒《动量守恒》练习题第十八讲:碰撞《碰撞》专题练习题第十九讲:动量和能量《动量与能量》专题练习题第二十讲:机械振动《机械振动》专题练习第二十一:讲机械波第二十二讲:驻波和多普勒效应第一讲:力学中的三种力【知识要点】(一)重力重力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

一般来说,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静止在地球表面的物体,其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充当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但向心力极小。

(二)弹力1.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又发生非永久性形变的物体之间(或发生非永久性形变的物体一部分和另一部分之间),两物体间的弹力的方向和接触面的法线方向平行,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上.2.弹力的方向确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3.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能计算,只能根据平衡法或动力学方法求得.但弹簧弹力的大小可用.f=kx(k 为弹簧劲度系数,x 为弹簧的拉伸或压缩量)来计算 .在高考中,弹簧弹力的计算往往是一根弹簧,而竞赛中经常扩展到弹簧组.例如:当劲度系数分别为k 1,k 2,…的若干个弹簧串联使用时.等效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倒数为:nk k k 1...111+=,即弹簧变软;反之.若以上弹簧并联使用时,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k 1+…k n ,即弹簧变硬.(k=k 1+…k n 适用于所有并联弹簧的原长相等;弹簧原长不相等时,应具体考虑) 长为0L 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则剪去一半后,剩余2L 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k (三)摩擦力1.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超级完整版)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超级完整版)

最新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目录最新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 (1)第0部分绪言 (5)一、高中物理奥赛概况 (5)二、知识体系 (5)第一部分力&物体的平衡 (6)第一讲力的处理 (6)第二讲物体的平衡 (8)第三讲习题课 (9)第四讲摩擦角及其它 (13)第二部分牛顿运动定律 (15)第一讲牛顿三定律 (16)第二讲牛顿定律的应用 (16)第二讲配套例题选讲 (24)第三部分运动学 (24)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24)第二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相对运动 (26)第四部分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28)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28)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30)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38)第五部分动量和能量 (38)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38)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40)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53)第六部分振动和波 (53)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53)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57)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66)第七部分热学 (66)一、分子动理论 (66)二、热现象和基本热力学定律 (68)三、理想气体 (70)四、相变 (77)五、固体和液体 (80)第八部分静电场 (81)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81)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84)第九部分稳恒电流 (95)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95)第二讲重要模型和专题 (98)第十部分磁场 (107)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107)第二讲典型例题解析 (111)第十一部分电磁感应 (117)第一讲、基本定律 (117)第二讲感生电动势 (120)第三讲自感、互感及其它 (124)第十二部分量子论 (127)第一节黑体辐射 (127)第二节光电效应 (130)第三节波粒二象性 (136)第四节测不准关系 (139)第0部分绪言一、高中物理奥赛概况1、国际(International Physics Olympiad 简称Ipoh)① 1967年第一届,(波兰)华沙,只有五国参加。

高一物理竞赛培训教材(有讲解和答案)

高一物理竞赛培训教材(有讲解和答案)

第1讲-----运动学专题『本讲要点』:深刻的理解相对运动、最佳参考系的选取方法『重点掌握』:图象法解决复杂问题1.隧道长550米,一列火车车厢长50米,正以36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车厢中某乘客行走的速度为1米/秒,当列车过隧道时,乘客经过隧道的时间至少为()A.5A.8:7A.455.Aback is 0.6hit a在B=2v1为匀10.在一静水湖的南北两岸,有两只船同时相向开出,各以其速度垂直于湖岸匀速驶向对岸。

两船在离北岸800米处迎面相会,相会后继续驶向对岸。

靠岸后立即返航,两船又在离南岸600米处迎面相会。

若不计两船靠岸时间,求湖宽。

homework:9.提示用图像法40m/s10.1800m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追击专题『本讲要点』:各类追击问题及其变形,掌握四种方法:公式法图像法二次函数法相对运动法『本章知识点概括』:匀变速直线运动的5个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加1个量______,前5量任取3个可求另外两个123度为**4**5汽车的初速度是21v v <,此时汽车开始减速,加速度大小为2a 。

为了避免发生碰撞,摩托车也同时减速,求其加速度至少需要多少?『课后作业』:*6练习(追击问题变形)摩托车初速度为0,最大速度为30m/s,这辆摩托车以恒定的加速度追前方100m 处的汽车,汽车匀速运动,速度为20m/s.摩托车恰好用180s追上,求摩托车的加速度.7练习(追击问题变形):火车A速度为30m/s,正常刹车需要450m才能停下.火车司机突然发现前方100m 处有火车B在向前匀速行驶(AB同向),求B的速度至少为多大,两车才不相撞?(AB视为质点)高中思维训练《高一物理》第3讲-----自由落体-----双物体下落专题、1秒专题『本讲要点』:熟练掌握双物体下落过程两物理的位置、时间和速度的联系1例有一种测量楼高的方法:用一根长为L的绳,两端各系一个铁球.一个人手拿其中一个铁球(另一个球自然下垂),从楼顶让其自由下落,两铁球落地的时间差为t.求:(1)请用L,t,g表示出楼高h?(2)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哪里?图:自己画2例小球A从高H处自由下落,与此同时,在小球A正下方的地面上,B小球以初速度V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设V=40m/s,g=10m/s2.求:⑴若要在B小球上升时两球相遇,则H的取值范围各是多少?⑵若要两小球在空中相遇,则H的取值范围又是多少?【方法一】先来看看B能上升多久,也就是在多少时间之内它的速度变为0,很显然:v=V0-gt,v=0,V0=40m/s,∴t=4s。

高一物理竞赛讲义

高一物理竞赛讲义

谢谢!
高一 物理竞赛 讲义
例1:如图所示,在河 岸上使用定滑轮使小船 靠岸,拉绳速度为v0 , 当船头的绳索与水平面 夹角为θ时,船的速度 是多少?若是匀速拉绳 的,那么小船的运动状 态如何?是加速还是匀 速还是速度启动.同时,一只壁 虎以v2 =0.2m/s的速度在货车壁上匀速 爬行.试求: ⑴经过2秒,地面上的人看到壁虎的速度 大小和方向; ⑵经过2秒时壁虎相对于地面发生的位移;
⑶壁虎做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
例3: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m2>m1)的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 另一质量为m的物体通过不可伸长的细绳及滑轮系统与m2和m1相连, 如图3所示.忽略绳与滑轮的质量以及轴承处的摩擦. ⑴若m1和m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桌面光滑,求m1与 m2之间无相 对滑动的条件; ⑵若各接触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求m1与 m 运动而m2保持静止 的条件.

高一全国物理竞赛内部讲义第4讲

高一全国物理竞赛内部讲义第4讲

1. 相变,饱和蒸汽计算2. 小量法在热力学中应用知识点睛一.相变相以及相变的概念比较复杂,这里我们仅仅是引入这个概念用以取代初中课本上的物态变化而已,随着我们同学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大家会逐渐的领会。

相变产生时具有两个共同特点:第一:物质发生相变时,体积要发生显著的变化。

例如,在一个大气压下,1kg 的水沸腾而变成蒸气时,体积由1.043× 10-3m 3变为1.673m 3。

对大多数物质来说由液相变为固相时,体积要减小,但也有少数物质体积增大(如水、锑等)。

第二,相变时,伴有相变潜热(latent heat )。

所谓相变潜热是指单位物质由1 相转变为2 相时所吸收的热量。

例如但当1kg 冰溶解成水时,要吸收3.36×105J 的热量(溶解热)对潜热的解释:根据分子运动论,固态溶解为液态时体积增加,即分子间距增加,这样就需要反抗分子间的引力作功,从而使分子的势能增加。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吸收的潜热使分子势能增加,又热力学第一定律知道,吸收的热量等于内能的增加和克服外界压强作功之和。

因此,相变潜热l 等于单位质量物质的内能的增量 (U 2- U 1) . 和克服外界压强作功p ( v 2- v 1) . 之和, 即:)()(1212υυ-+-=p U U l式中第一部分称为内潜热;后一部分是相变时克服外界压强作的功,称为外潜热。

式中v 2与v 1为单位质量(或者摩尔量)的体积,即比容(或体积度)。

二.饱和蒸汽计算:气液相变 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转化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在一定压强下,单位质量液体变为同温度气体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为汽化热,一般用L 表示;相应的一定压强下,单位质量的气体凝结为同温度液体时所放出的热量称为凝结热,数值也是L ,在汽化和凝结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Q=mL液体的汽化 ①蒸发在密闭的容器中,随着蒸发的不断进行,容器内蒸汽的密度不断增大,这时返回液体中的蒸气分子数也不断增多,直到单位时间内跑出液面的分子数与反回液面的分子数相等时,宏观上看蒸发现象就停止了。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教材(高一级使用)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教材(高一级使用)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教材(高一级使用)目录第一讲:力学中的三种力第二讲: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第三讲:力矩、定轴转动物体的平衡条件、重心第四讲:一般物体的平衡、稳度第五讲: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第六讲:相对运动与相关速度第七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第八讲:抛物的运动第九讲:牛顿运动定律(动力学)第十讲:力和直线运动第十一讲:质点的圆周运动、刚体的定轴转动第十二讲:力和曲线运动第十三讲:功和功率第十四讲:动能定理第十五讲:机械能、功能关系第十六讲:动量和冲量第十七讲:动量守恒《动量守恒》练习题第十八讲:碰撞《碰撞》专题练习题第十九讲:动量和能量《动量与能量》专题练习题第二十讲:机械振动《机械振动》专题练习第二十一:讲机械波第二十二讲:驻波和多普勒效应第一讲:力学中的三种力【知识要点】(一)重力重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

一般来说,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静止在地球表面的物体,其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充当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但向心力极小。

(二)当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时,其内部产生的反抗外力作用而企图恢复形变的力叫弹力。

胡克弹力的大小由F=k△x确定。

(三)摩擦力1、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

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且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由公式f=μN 计算。

3、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可变化的,无特定计算式,一般根据物体运动性质和受力情况分析求解。

其大小范围在0<f≤f m 之间,式中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其值为f m =μs N ,这里μs 为最大静摩擦因数,一般情况下μs 略大于μ,在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可以认为μs =μ。

4、摩擦角将摩擦力f 和接触面对物体的正压力N 合成一个力F ,合力F 称为全反力。

在滑动摩擦情况下定义tgφ=μ=f/N ,则角φ为滑动摩擦角;在静摩擦力达到临界状态时,定义tgφ0=μs =f m /N ,则称φ0为静摩擦角。

高一物理竞赛讲义第2讲.教师版精编版

高一物理竞赛讲义第2讲.教师版精编版

⋯⋯⋯⋯⋯⋯⋯⋯⋯⋯⋯⋯⋯⋯⋯⋯⋯⋯⋯⋯⋯⋯⋯最新料介绍⋯⋯⋯⋯⋯⋯⋯⋯⋯⋯⋯⋯⋯⋯⋯⋯⋯⋯⋯第 2 讲相对运动和匀变速运动温馨寄语变速运动的研究是高中物理课本的开始,也是我们训练童鞋们高中物理比赛能力,必不行少的一步。

这个地方的难点主要在于,对于加快度观点的理解,和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诸多公式的娴熟运用。

告诉大家个窍门:就是自己推公式。

这是记着公式,并且能够灵巧运用的不二法门。

另一方面,童鞋们也会侧重的接触物理比赛运动学的精华之一:相对运动知识点睛一:运动的合成分解:因为位移、速度、加快度与力相同都是矢量。

是分别描绘物体运动的地点变化运动的快慢及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的。

因为一个运动能够当作是由分运动构成的,那么已知分运动的状况,便可知道合运动的状况。

比如轮船渡河,假如知道船在静水中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以及河水流动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应用平行四边法例,便可求出轮船合运动的速度v(大小方向)。

这类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

相反,已知合运动的状况,应用平行为四边法例,也能够求出分运动和状况。

比如飞机以必定的速度在一准时间内斜向上飞翔一段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为 30 ,我们很简单求出飞机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位移:这类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

合运动分运动是等时的,独立的这一点一定切记。

以上两例说明研究比较复杂的运动时,经常把这个运动看作是两个或几个比较简单的运动构成的,这就使问题变得简单研究。

在上例轮船在静水中是匀速行驶的,河水是匀速流动的,则轮船的两个分运动的速度矢量都是恒定的。

轮船的合运动的速度矢量也是恒定的。

所以合运动是匀速直线的。

一般说来,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运动,其实不必定都是直线的。

在上述轮船渡河的例子中假如轮船在划行方向是加快的行驶,在河水流动方向是匀速行驶,那么轮船的合运动就不是直线运动而是曲线运动了。

由此可知研究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也是为了更好地研究曲线运动作准备。

掌握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合运动与分运动等时性原理也是解决曲线运动的重点。

新版高一物理竞赛讲义

新版高一物理竞赛讲义

实验报告和答案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结论等部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 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
答案:针对新版讲义中的练习题和思考题,提供详细的解答过程和思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THANK YOU
汇报人:XX
适用人群:高一物理竞 赛参赛者
适用范围:涵盖新版高 一物理竞赛的全部知识 点
内容结构和特点
内容结构:新版讲义分为几个章节,每个章节涵 盖不同的物理知识点,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 系统性。
知识深度:新版讲义在知识深度上有所加强,更 加注重对物理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旨在提高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建议:建议学生先掌握高中物理中的力学基础,再学习本章节
光学基础
光的本质和传播 光的干涉和衍射 光的偏振和全反射 光学仪器及应用
原子物理基础
原子结构与组成 原子光谱与能级 原子核与放射性 原子在物理领域的应用
新版讲义的习题解析
习题分类和难度
基础题: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提升题:在基础题的基础上,增加难度和复杂度,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 力 难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 A. mgl B. Fl C. mgl(1 - cosθ) D. mgl(1 + cosθ)
• 题目: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光滑地面上加速运动,前进一段距离之后停下来,再沿原路返回,假设物体通过 位移的正中间时速度大小为v,则在此过程中外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为() A. 0 B. mv^2 C. Fv D. 2mv^2
重点讲解牛顿运动定律和 万有引力定律
介绍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定 理的应用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力学部分专用讲义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力学部分专用讲义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力学部分目录第一讲:力学中的三种力第二讲: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第三讲:力矩、定轴转动物体的平衡条件、重心第四讲:一般物体的平衡、稳度第五讲: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第六讲:相对运动与相关速度第七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第八讲:抛物的运动第九讲:牛顿运动定律(动力学)第十讲:力和直线运动第十一讲:质点的圆周运动、刚体的定轴转动第十二讲:力和曲线运动第十三讲:功和功率第十四讲:动能定理第十五讲:机械能、功能关系第十六讲:动量和冲量第十七讲:动量守恒《动量守恒》练习题第十八讲:碰撞《碰撞》专题练习题第十九讲:动量和能量《动量与能量》专题练习题第二十讲:机械振动《机械振动》专题练习第二十一:讲机械波第二十二讲:驻波和多普勒效应第一讲: 力学中的三种力【知识要点】(一)重力重力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

一般来说,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静止在地球表面的物体,其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充当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但向心力极小。

(二)弹力1.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又发生非永久性形变的物体之间(或发生非永久性形变的物体一部分和另一部分之间),两物体间的弹力的方向和接触面的法线方向平行,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上.2.弹力的方向确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3.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能计算,只能根据平衡法或动力学方法求得.但弹簧弹力的大小可用.f=kx(k 为弹簧劲度系数,x 为弹簧的拉伸或压缩量)来计算 .在高考中,弹簧弹力的计算往往是一根弹簧,而竞赛中经常扩展到弹簧组.例如:当劲度系数分别为k 1,k 2,…的若干个弹簧串联使用时.等效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倒数为:nk k k 1...111+=,即弹簧变软;反之.若以上弹簧并联使用时,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k 1+…k n ,即弹簧变硬.(k=k 1+…k n 适用于所有并联弹簧的原长相等;弹簧原长不相等时,应具体考虑) 长为0L 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则剪去一半后,剩余2L 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k (三)摩擦力 1.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

最新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目录最新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 (1)第0部分绪言 (5)一、高中物理奥赛概况 (5)二、知识体系 (5)第一部分力&物体的平衡 (6)第一讲力的处理 (6)第二讲物体的平衡 (8)第三讲习题课 (9)第四讲摩擦角及其它 (13)第二部分牛顿运动定律 (15)第一讲牛顿三定律 (16)第二讲牛顿定律的应用 (16)第二讲配套例题选讲 (24)第三部分运动学 (24)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24)第二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相对运动 (26)第四部分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28)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28)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30)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38)第五部分动量和能量 (38)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38)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40)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53)第六部分振动和波 (53)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53)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57)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66)第七部分热学 (66)一、分子动理论 (66)二、热现象和基本热力学定律 (68)三、理想气体 (70)四、相变 (77)五、固体和液体 (80)第八部分静电场 (81)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81)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84)第九部分稳恒电流 (95)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95)第二讲重要模型和专题 (98)第十部分磁场 (107)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107)第二讲典型例题解析 (111)第十一部分电磁感应 (117)第一讲、基本定律 (117)第二讲感生电动势 (120)第三讲自感、互感及其它 (124)第十二部分量子论 (127)第一节黑体辐射 (127)第二节光电效应 (130)第三节波粒二象性 (136)第四节测不准关系 (139)第0部分绪言一、高中物理奥赛概况1、国际(International Physics Olympiad 简称IPhO)① 1967年第一届,(波兰)华沙,只有五国参加。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一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一

受力分析是高中物理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包含常见力的性质,平衡力的规律两大基本内容。

本讲我们从常见模型一点点的入手逐步巩固的复习。

第一部分:常见力知识点睛1.弹力的性质以及规律弹力是由于形变长生的力,具体的体现在弹簧,接触面,杆,绳等。

弹簧弹力:胡克定律F kx =.轻绳:弹力方向沿绳且指向绳收缩方向轻杆:与轻绳不同,轻杆的弹力可以指向任意方向 面和面:弹力垂直于接触面 球和球:弹力沿两球球心连线难点:轻杆的弹力,可以自由转动的轻杆只有两个受力点时,弹力一定沿杆方向,可以是拉力也可 以是压力。

对于多个点受力的轻杆,必须用力矩平衡与力平衡规律联立分析。

2.判断弹力有无:①消除法:去掉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看研究对象能否保持原状态,若能则说明此处弹力不存在,若不能则说明弹力存在.如图:球A 静止在平面B 和平面C 之间,若小心去掉B ,球静止,说明平面B 对球A 无弹力,若小心去掉C ,球将运动,说明平面C 对球有支持力.②假设法:假设接触处存在弹力,做出受力图,再根据平衡条件判断是否存在弹力.如图,若平面B 和平面C 对球的弹力都存在,那么球在水平方向上将不再平衡,故平面B 的弹力不存在,平面C 的弹力存在.③替换法:用轻绳替换装置中的轻杆,看能否维持原来的力学状态,如果可以,则杆提供的是拉力,如果不能,则提供支持力.3.判断摩擦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①滑动摩擦力:N F F μ=,μ是动摩擦因数,与接触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的知识模块本讲导学第2讲 静力学复习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2高一·物理竞赛秋季班·第2讲·教师版大小无关.N F 表示压力大小,可见,在μ一定时,N F F ∝.②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引起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有关,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求出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max F 之间,即max 0F F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N F 无关,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N F 有关.③方向: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在接触面粗糙,两物体接触且互相挤压的条件下,可使用下列方法假设法:假设没有静摩擦力,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对运动,若发生,则存在相对运动趋势,存在静摩擦力.反推法:根据物体的状态和受力分析推出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4.摩擦角与自锁当物体与支持面之间粗糙,一旦存在相对运动趋势,就会受静摩擦力作用,设最大静摩擦因数为μ(中学不要求最大静摩擦因数跟动摩擦因数的区别),则最大静摩擦力为fM =μFN 。

高一物理竞赛讲义第2讲教师版

高一物理竞赛讲义第2讲教师版

高一物理竞赛讲义第2讲教师版第2讲相对运动和匀变速运动温馨寄语变速运动的研究是高中物理课本的开始,也是我们训练童鞋们高中物理竞赛能力,必不可少的一步。

这个地方的难点主要在于,对于加速度概念的理解,和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诸多公式的熟练运用。

告诉大家个诀窍:就是自己推公式。

这是记住公式,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的不二法门。

另一方面,童鞋们也会着重的接触物理竞赛运动学的精髓之一:相对运动知识点睛一:运动的合成分解:由于位移、速度、加速度与力一样都是矢量。

是分别描述物体运动的位置变化运动的快慢及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的。

由于一个运动可以看成是由分运动组成的,那么已知分运动的情况,就可知道合运动的情况。

例如轮船渡河,如果知道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动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

相反,已知合运动的情况,应用平行为四边法则,也可以求出分运动和情况。

例如飞机以一定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斜向上飞行一段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为30,我们很容易求出飞机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位移:这种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

合运动分运动是等时的,独立的这一点必须牢记。

的大小和方向,以及河水流动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应用平行四边法则,就可求出轮船合运动的速度v(大小方向)。

这种已知分运以上两例说明研究比较复杂的运动时,常常把这个运动看作是两个或几个比较简单的运动组成的,这就使问题变得容易研究。

在上例轮船在静水中是匀速行驶的,河水是匀速流动的,则轮船的两个分运动的速度矢量都是恒定的。

轮船的合运动的速度矢量也是恒定的。

所以合运动是匀速直线的。

一般说来,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运动,并不一定都是直线的。

在上述轮船渡河的例子中如果轮船在划行方向是加速的行驶,在河水流动方向是匀速行驶,那么轮船的合运动就不是直线运动而是曲线运动了。

由此可知研究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也是为了更好地研究曲线运动作准备。

掌握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合运动与分运动等时性原理也是解决曲线运动的关键。

运动合成、分解的法则: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是指位移的合成与分解及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高一物理竞赛班学生版讲述高端的真...

高一物理竞赛班学生版讲述高端的真...

高一物理竞赛课程1-6次课讲义1. 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2. 液体的表面张力,浸润非浸润3. 分子运动论,理想气体的压强,温度4.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知识精讲一.固体的热膨胀几乎所有的固体受热温度升高时,都要膨胀。

在铺设铁路轨时,两节钢轨之间要留有少许空隙,给钢轨留出体胀的余地。

一个物体受热膨胀时,它会沿三个方向各自独立地膨胀,固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各个线度(如长、宽、高、半径、周长等)都要增大,这种现象叫固体的线膨胀。

我们把温度升高1℃所引起的线度增长跟它在0℃时线度之比,称为该物体的线胀系数。

线膨胀系数α的意义是温度每改变1K 时,其线度的相对变化。

即:t l l l a t 00-=式中a 的单位是1/℃,0l 为0℃时固体的长度,t l 为t ℃时固体的长度,一般金属的线胀系数大约在510-/℃的数量级。

上述线胀系数公式,也可以写成下面形式:)1(0at l l t +=对于各向同性的固体,当温度升高时,其体积的膨胀可由其线膨胀很容易推导出。

为简单起见,我们研究一个边长为l 的正方体,在每一个线度上均有:T al l ∆=∆)331()1()1(33223333T a T a T a l t a l l V t ++∆+=∆+=∆+=因固体的α值很小,则T a T a T a ∆∆∆3,33322与相比非常小,可忽略不计,则)31(3T a l V t ∆+= 即:T aV V ∆=∆3 第一讲 物质的热性质知识体系介绍D外F随着每一个线度的膨胀,固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也发生膨胀,其面膨胀和体膨胀规律近似是)1(0t S S t γ+= )1(0t V V t β+=考虑各向同性的固体,其面胀系数γ、体胀系数β跟线胀系数α的关系为γ=2α,β=3α。

例题精讲【例1】 有一摆钟在0℃时走时准确,它的周期是1s ,摆杆为钢质的,其质量与摆锤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仍可认为是单摆。

当气温是25℃时,摆钟周期如何变化?一个昼夜24小时误差多少?已知钢的线胀系数 5102.1-⨯=a ℃-1。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

最新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目录最新高中物理竞赛讲义(完整版) (1)第0部分绪言 (5)一、高中物理奥赛概况 (5)二、知识体系 (5)第一部分力&物体的平衡 (6)第一讲力的处理 (6)第二讲物体的平衡 (8)第三讲习题课 (9)第四讲摩擦角及其它 (13)第二部分牛顿运动定律 (15)第一讲牛顿三定律 (16)第二讲牛顿定律的应用 (16)第二讲配套例题选讲 (24)第三部分运动学 (24)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24)第二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相对运动 (26)第四部分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28)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28)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30)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38)第五部分动量和能量 (38)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38)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40)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53)第六部分振动和波 (53)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53)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57)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 (66)第七部分热学 (66)一、分子动理论 (66)二、热现象和基本热力学定律 (68)三、理想气体 (70)四、相变 (77)五、固体和液体 (80)第八部分静电场 (81)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81)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 (84)第九部分稳恒电流 (95)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95)第二讲重要模型和专题 (98)第十部分磁场 (107)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 (107)第二讲典型例题解析 (111)第十一部分电磁感应 (117)第一讲、基本定律 (117)第二讲感生电动势 (120)第三讲自感、互感及其它 (124)第十二部分量子论 (127)第一节黑体辐射 (127)第二节光电效应 (130)第三节波粒二象性 (136)第四节测不准关系 (139)第0部分绪言一、高中物理奥赛概况1、国际(International Physics Olympiad 简称IPhO)① 1967年第一届,(波兰)华沙,只有五国参加。

高一物理竞赛讲义第3讲.教师版

高一物理竞赛讲义第3讲.教师版

第 3 讲运动的关联温馨寄语前面我们讨论了物理量以及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变化率变化量的关系。

我们还学习了非常牛的几个方法:相对运动法,微元法,图像法。

然而,物理抽象思想除了物理量之外,还有一大块就是模型,而各种模型都有自己的一些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决定了这些模型的运动学性质。

探究这些性质就成了我们今天的主要任务。

知识点睛一、分速度和合速度首先速度作为矢量是可以合成和分解的。

但是同样的作为矢量,速度的合成和分解,和力这个矢量有一点不同。

这个不同在于,两个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力,可以直接合成。

但是同一个物体,已经知道在两个方向上的速度,最后的总速度,并不一定是这两个速度的矢量和。

( CPhO选讲)例如:(这里面速度是通过两个速度各自从矢量末端做垂线相交得到的)第二个原则就是:合速度=真实的这个物体的运动速度矢量。

高一·物理·竞赛班·第 3 讲·教师版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1这里力和速度的区别是:我们看到的多个力,不见得是“合力”在各个方向上的投影;但是我们看到的多个速度,就是“合速度”在各个方向上的分速度。

所以,当且仅当两个分速度相互垂直的时候,合速度等于两个分速度的矢量和。

这个东西大家可以这样想。

遛狗的时候,每个狗的力是作用在一起的,所以遛狗越多,需要的力越大。

但是每个狗都有个速度,最后遛狗人的速度和狗的速度大小还是差不多的,不会因为遛狗个数越多就速度越快 ,,二、体现关联关系的模型1.绳(杆)两端运动的关联:实际运动时合运动,由伸缩运动与旋转运动合成。

实际运动 =旋转运动 +伸缩运动【例】吊苹果逗小孩儿有两种逗法,一种是伸缩,一种是摆动。

不难总结:一段不可伸长的细绳伸缩运动速度相等——沿绳(杆)速度相等,转速无论多大不可改变绳子长度。

2.叠加运动的关联先举个例子:如图的定滑轮,两边重物都在竖直运动,并且滑轮也在竖直运动,设两边重物位移分别沃为x1x2,轮中心的位移为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的合成与分解5、如图所示,有一河面宽L=1km ,河水由北向南流动,流速v=2m/s ,一人相对于河水以u=1m/s 的速率将船从西岸划向东岸。

(1)若船头与正北方向成α=30°角,船到达对岸要用多少时间?到达对岸时,船在下游何处?(2)若要使船到达对岸的时间最短,船头应与岸成多大的角度?最短时间等于多少?到达对岸时,船在下游何处?(3)若要使船相对于岸划行的路程最短,船头应与岸成多大的角度?到达对岸时,船在下游何处?要用多少时间?(1)船头与正北方向成15°角,船到对岸花多少时间?何处?(2已知水流速度 V =2m/s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 V`=S =1千米=1000米(1)当船头与正北方向成15°角时,把静水中的航速V`正交分解在平行河岸与垂直河岸方向,垂直河岸方向的速度分量是 V`1=V`*sin15°=1.5*sin15°=1.5*根号[(1-cos30°) / 2 ]=0.388m/s平行河岸方向的速度分量是 V`2=V`*cos15°=1.5*cos15°=1.5*根号[(1+cos30°) / 2 ]=1.45m/s船过河所用时间是 t1=S / V`1=1000 / 0.388=2575.8秒=42.93分钟 在沿河岸方向的总速度是 V 岸=V -V`2=2-1.45=0.55 m/s在这段时间内,船向下游运动距离是L1=V 岸* t1=0.55*2575.8=1416.7米=1.42千米即船到达对岸的位置是在出发点的下游1.42千米远的对岸处。

(2)要求时间最短,船头的指向必须与河对岸垂直,即船头与河岸应90度。

最短时间是 t 短=S / V`=1000 / 1.5=666.67秒=11.11分钟在这段时间内,船向下游运动的距离是 L =V* t 短=2*666.67=1333.33米=1.33千米即船到达对岸的位置是在出发点的下游1.33千米远的对岸处。

北东【例题1】如图所示,两个边长相同的正方形线框相互叠放,且沿对角线方向,A 有向左的速度v ,B 有向右的速度2v ,求交点P 的速度。

【例题2】一人以7m/s 的速度向北奔跑时,感觉风从正西北方向吹来,当他转弯向东以1m/s 的速度行走时,感觉风从正西南方向吹来,求风速。

以自学伽利略变换系,很简单的,主要因为这些都是向量运算,高中阶段可能不好理解,我以坐标系的坐标式表示 第一次人的速度(0,7),风相对人的速度为(b,-b) 推得风速为(b,7-b)第二次 人的速度为 (1,0)v2vABP风相对人的速度为(a,a) 推得人的速度为(1+a,a) 解方程组就行了,可得(4,3) 风速大小就是5了,方向为arctan(3/4)【例题3】 一人站在到离平直公路距离为d=50m 的B 处,公路上有一汽车以v 1=10m/s 的速度行驶,如图所示。

当汽车在与人相距L=200m 的A 处时,人立即以v 2=3m/s 的速率奔跑。

为了使人跑到公路上时,能与车相遇。

问:(1)人奔跑的方向与AB 连线的夹角θ为多少?(2)经多长时间人赶上汽车?(3)若其它条件不变,人在原处开始匀速奔跑时要与车相遇,最小速度为多少?如图所示,一个人站在距离平直公路h=50m 远的B 处,公路上有一辆汽车以v 1=10m/s 的速度行驶.当汽车与人相距L=200m 的A 处时,为了使人跑到公路上时能与车相遇,人的速度至少为多大?此时人应该沿哪个方向运动?用α表示人看到汽车的视线与人跑动的方向之间的夹角,θ表示视线与公路间的夹角. 设人从B 处跑到公路上的D 处与汽车相遇,所用的时间为t , 对△ABD 有:AD=v 1t ,BD=v 2t ,AB=L ,∠ABD=α,sin θ= h Ld Aβv 1据正弦定理列式可得:ADsinα= BDsinθ,即v1tsinα=v2tsinθ,v2=sinθsinαv1=hv1Lsinα要使人的速度最小,sinα应该最大,即α=90°,v2=hv1L=50×10200=2.5m/s.人应该沿垂直AB方向运动.答:人的速度至少为2.5m/s,人应该沿垂直AB方向运动.【练习】1、一艘船在河中逆流而上,突然一只救生圈掉入水中顺流而下。

经过t0时间后,船员发现救生圈掉了,立即掉转船头去寻找丢失的救生圈。

问船掉头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救生圈?某传在静水中的速度为54KM\H,现在流速为5M\S的河水中逆流而上,在A处船尾的救生圈掉入水中,半小时被船员发现并立即掉头追赶,问追上时的地方离A处有多远?以河水为参照物,救生圈掉入水中半小时后被发现开始掉头追赶,由于船与河水的相对速度一定,所以掉头追赶的时间等于发现救生圈掉落掉头时的时间等于半小时。

这样,从救生圈从A 处掉落到船掉头追上累计用时:0.5+0.5=1小时1小时的时间救生圈随河水漂流的距离=v 河水*t=5*3600=18000米=18km答:追上时的地方离A 处18km2、平面上有两直线夹角为θ(θ<90°),若它们各以垂直于自身大小为v 1和v 2的速度在该平面上作如图所示的匀速运动,试求交点相对于纸面的速率和相对于每一直线的速率。

第二题:经过时间t 以后,交点的竖直位移是v2t ,水平位移是合位移是s=t√(v2)^2+(v2/tanα+v1/sinα)^2。

下面算根号里边的部分: (v2)^2+(v2/tanα)^2=(v2/sinα)^2,所以根号里边的部分等于(v1/sinα)^2+(v2/sinα)^2+[2v1v2cosα/(sinα)^2], 所以交点速度v=s/t=√(v1/sinα)^2+(v2/sinα)^2+[2v1v2cosα/(sinα)^2]。

先算相对于L2的速度:因为L2是水平的,交点的水平位移是v2t/tanα+v1t/sinα,所以v2’=v1/sinα+v2/tanα=(v1+v2cosα)/sinα,根据对称性,交换一下v1和v2, 就是v1‘=v1/tanα+v2/sinα=(v1cosα+v2)/sinα。

3、如图所示,一辆汽车以速度v 1在雨中行驶,雨滴落下的速率v 2与竖直方向偏前θ角,求车后一捆行李不会被雨淋湿的条件。

1. 如图,一辆汽车以速度v 1与竖直方向偏前θHLθv θv v ≥cos sin 221-4、如图所示,AA 1和BB 1是两根光滑的细直杆,并排固定于天花板上,绳的一端拴在B 点,另一端拴在套于AA 1杆中的珠子D 上,另有一珠子C 穿过绳及杆BB 1以速度v 1匀速下落,而珠子D 以一定速度沿杆上升,当图中角度为α时,珠子D 上升的速度v 2是多大?A 1B 1纸上5、有A 、B 两艘船在大海中航行,A 船航向正东,船速15km/h ,B 船航向正北,船速20km/h 。

A 船正午通过某一灯塔,B 船下午两点也通过同一灯塔。

问:什么时候A 、B 两船相距最近?最近距离是多少?设灯塔点为O ,由斜边大于直角边可得,在12:00前,AB40的。

设当A 经过灯塔h 小时候,AB 相隔最近,S = 15h*15h + (20*2-20*h)*(20*2-20*h)的平方根。

现在就是求S 的最小值了。

最后解的h=1.28小时,S=24。

也就是当A 进过灯塔1.28小时候,即在13时16分48秒时,AB 相隔最近,相隔24千米。

没有画图软件,就不给出图形了,自己画一个就可以了6、一个半径为R 的半圆柱体沿体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在半圆柱体上搁置一竖直杆,此杆只能沿竖直方向运动(沿图所示),当半圆柱体的速度为v 时,杆与半圆柱体接触点P 与柱心连线(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求此时竖直杆的速度和加速度。

设竖直杆运动的速度为V1,方向竖直向上,由于弹力方向沿OP在OP 方向的投影相等,解得V1=V0.tgθ.7、在宽度为d 的街上,有一连串汽车以速度u 鱼贯驶过,已知汽车的宽度为b ,相邻两车间的间距为a 。

如图所示,一行人想用尽可能小的速度沿一直线穿过此街,试求此人过街所需的时间。

走一个斜线,假设穿过车队时间为t ,平行街道与车同向的速度为v1,垂直车道方向v2.则(u-v1)t=a.同时v2*t=b 。

则v1=u-(a/b)*v2合速度v=根号下v1平方+v2平方,将上式带进去得到v 与v2的表达式 对v2求导,导数等于0时v2=abu/(a^2+b^2),则v1=b^2*u/(a^2+b^2)。

可得合速度v=bu/根号(a^2+b^2)。

方向是与街道夹角为A ,tanA=v2/v1=a/b.8、一架飞机以相对于空气为v 的速率从A 向正北方向飞向B ,A 与B 相距为L 。

假定空气相对于地速率为u ,且方向偏离南北方向有一角度θ,求飞机在A 、B 间往返一次所需时间为多少?并就所得结果,对u 和θ进行讨论。

A-B 对地速度:v+ucosθ ∴tº=L/(v+ucosθ )同样 B-A t¹=L/(v-ucosθ ) ∴t=tº+t¹=2Lv/(v²-u²cos²θ ) 若 u>v 且 θ=0 t<0 既不能返回 若 u=v 且θ=0 t=∞ 既不能返回若 u<v 且 θ=0 t>0 返回时间=2Lv/(v²-u²cos²θ ) 若 θ=90º t=2L/v -------(和无风一样) 若 θ为任意角 需讨论v<=>vcosθ三种情况第七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要点】速度公式:at v v t +=0 ① 位移公式:2021at t v s += ② 推论公式:as v v t 2202+= ③平均速度:20t v v t s v +==④v方向为正上述各式,要注意用正、负号表示矢量的方向。

一般情况下规定初速度方向,a、v t、s等矢量与正方向相同则为正,与正方向相反则为负。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求解运动学问题,在熟悉题意的基础上,首先要分清物体的运动过程及各过程的运动性质,要注意每一个过程加速度必须恒定。

找出各过程的共同点及两过程转折点的速度、再根据已知量和待求量选择合适的规律、公式求解,尽管公式都是现成的,但选择最简单的公式却有很多技巧,解题中要注意一题多解,举一反三,以达到熟练运用运动学规律的目的。

【例题1】一小球自屋檐自由下落,在△t=0.2s内通过窗口,窗高h=2m,g=10m/s2,不计空气阻力,求窗顶到屋檐的距离。

【例题2】一气球从地面以10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4s末一小石块从气球上吊篮的底部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求石块离开气球后在空气中运行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