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笔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年论文(设计)
(本科)
系(院) 美 术 学 院 专 业 美 术 学 年 级 姓 名
论文(设计)题目 浅谈中国画笔墨 指导教师 职称
成 绩
学号: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一、中国画的外在形式—笔墨语言 (2)
(一)笔墨是画家人格的具体襄理 (2)
(二)笔墨是中国画语言的承载者 (3)
二、中国画的笔墨内涵 (3)
(一)气质内美 (3)
(二)笔墨意境 (4)
三、中国画笔墨的发展 (6)
参考文献 (7)
浅谈中国画笔墨
姓名:李姗学号:20075171039
美术学院美术学
指导教师:李小滨职称:讲师
摘要:中国画是世界画坛艺术之林中一座自成体系的艺术高峰,浓缩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与哲理思考的内涵,从而构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特征和美学价值,而这一切又都是通过中国画独特的外在形式——“笔墨”呈现和完成的。

中国画笔墨语言作为中国画的外在“形式”与它的内在“内容”的概念变得日益难分。

就我们今天的认识而言,“笔墨”既是中国画语言的承载者,又具有其特殊的笔墨内涵,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丰富壮大。

黄宾虹说:“画中三昧,舍笔墨无由参悟。

”没有笔墨,就无由谈论中国画。

中国画的魅力也在于笔墨之美,舍弃了这一点,就等于舍弃了中国画的命脉和灵魂。

关键词:中国画;笔墨;气质;内美;发展
一、画的外在形式——笔墨语言
(一)笔墨是画家人格的具体襄理
中国画是世界画坛艺术之林中一座自成体系的艺术高峰,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反映了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与思考,是民族精神的艺术结晶。

它以笔墨语言为中心,又与中国书法同源又同道的艺术理念,充分展示作者心灵世界最真切的个性宣泄。

中国画强调有笔有墨,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现代黄宾虹认为:“论用笔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以笔出”。

黄宾虹主张“六法通八法,”即以书法入画,并在总结前人笔墨的基础上提出了“平、圆、留、重、变”的著名五笔法。

这无疑为他以后的画风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他在实践中提出了“浓、破、泼、淡、焦、积、宿”七墨法,着重在用墨上追求层次的变化,以表现山川的浑厚之气,达求法备气至、元气淋漓的境界。

晚期将“五笔法”与“七墨法”并用,提出水法、溃墨法等技法,并创章法之真。

黄宾虹用笔用墨的“五笔法”和“七墨法”,可谓“笔精墨妙;神韵贯通”。

他的山水画创作,无论是用笔还是用墨都达到了“尽其灵而足其神”之境地。


的用笔沉厚凝重,刚健劲遒,自然天成,极呈光鲜之气,并在千变万化的笔墨运转中,透逸出物象自然及主体心境浑然一体的境界。

在黄宾虹看来,中国画的笔墨并不全是技法,实是包含了情景、个性、学养、思想的集合体,是人格化的表现。

因此,笔墨就需强调力,气韵就需有气接,这“力”,这“气”,又全在于画家本人,在于画家自身的整体素质。

(二)笔墨是中国画语言的承载者
笔墨是中国画语言的承载者,是画学精神的体现者。

笔墨随着文人画的发展,至明清已经形成了有着严格自律性的范式。

今天,笔墨仍然是作用于当代中国画创作与研究的最为宝贵的传统资源。

文人画发展至清末,其独特的笔墨语言体系,已经完成了由“再现”到“表现”的转换过程。

在文人画的创作实践中,题材和内容仅只起到媒介作用,而蕴涵于笔墨之中的丰富的人文信息,已在绘画的意境营造、意旨表达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由笔墨的丰富变化传递出的多样的审美感动,已使文人画的笔墨语言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这使得文人画的笔墨形态更加贴进绘画艺术的语言本体意义。

因此,我们说,“笔墨”不仅是中国画语言的承载者,同时又是一种精神载体,是一种能够敏锐记录创作者情感意绪,准确传达其审美判断的精神载体,这与西方绘画由“表现”至“抽象”的现代历程有颇多相似之处。

不同于西方抽象绘画的是,文人画的发展始终不曾偏离“中庸”、“中和”的传统文化轴线,因此,在强化笔墨语言本体功能的同时,文人画未曾完全抛开具体的物象,而是将笔墨的表现功能,始终依附于具体的物象之上,只是对笔墨语言精神功能的开发,远大于对具体物象的物性描摹。

石涛的“不似之似”、齐白石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当是对文人画笔墨形态的精确定义。

二、中国画的笔墨内涵
(一)气质内美
中国画秉承着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不仅是画家心灵情愫的宣泄与民族精神文化内涵显现,也是笔墨气质的体现。

它以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手段、独特技法去审视,去描绘、表现,与此同时充分真切展示宣泄作者的心灵世界。

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传达的心灵声音最真切,能熨贴和抚慰人们的心灵,能使人们获得可
贵的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的“世界”,从而使人们从中得到精神的寄托与审美的满足。

而笔墨气质也具有特殊性,笔墨成为感情真实流露的痕迹,正如绘画大师潘天寿所说:“笔墨取于物,发于心,为物之象,心之迹”。

虽然中国画的笔墨气息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怀为终极目标境界,但也会体现出时代发展的流变,在流变之中,也有不变的东西存在,中国人的为人品性与艺术准则相一致,都讲求中庸之道的“文质彬彬”,对笔墨的要求也是如此:笔墨如太柔弱,就会显出功夫不够,笔墨表现不到位;如太粗野,笔墨表现过头,越位了,则又习气太重,两者都有偏颇。

明代沈周临倪瓒的山水被评为笔力太过,董其昌和黄宾虹都对其持批评态度;潘天寿早年过分迷恋写意,用笔太快,吴昌硕告诫道:“只恐荆棘丛中行太速,一跌须防坠深谷。

”这当中,便蕴含着笔墨品评的微妙处。

气象高华壮健,韵味的融液腴美,笔墨的变化多方三者,是古代大名家所共有的微妙出,也是高级笔墨品评的共同标准。

在这三条标准中,“韵味的融液腴美”和“气象高华壮健”关乎笔墨气息。

对于笔墨气息的品析,“韵味的融液腴美”所指为气息融于内之浑融,“气象高华壮健”所指是气息发乎外大气。

“韵味的融液腴美”所反映的,乃是笔墨内在的一种一以贯之、相对不变的气质美,它是一种浓缩的精华美。

内行评论中国画,常以画中气息之醇厚或疏薄为褒贬,“韵味的融液腴美”正是笔墨气息醇厚的一种内在状态。

这种笔墨气息醇厚的内在状态,不是仅从外在形态上就能辨别出来的。

正如前人论诗有云:“所谓厚者,以其神厚也,气厚也,味厚也。

”“皴擦不可多,厚在神气,不可多也。

气愈清则愈厚。

”所谓气清则厚,也就是说,画家在下笔之时,要对各种理念进行陶熔,使之既单纯而又丰富地推动笔墨气息的运行。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韵味的融液腴美”的境界。

画家描绘的对象不同,风格迥异,然其一种气象的高华壮健,笔墨的变化多方,韵味的融液腴美,三者相同同,毫无异样。

笔墨在独特的宣纸上所造成的美感是别的绘画媒介所不能替代的,它具有特殊气质内美。

(二)笔墨意境
笔墨意境是中国画意境的基础,笔墨在没有完全组合、构成物象之前,其自身已经具有味素。

也就是笔墨自身显现出来的抽象意境。

从中国画的用笔分析:
有笔势、笔形、笔力、笔气、笔格、笔韵、笔调、笔素、笔意等;用墨有墨形、墨迹、墨势、墨素、墨意、墨韵、墨质、墨趣、墨品等。

上述笔墨元素在诞生过程中由于受画家品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笔墨意境”时常会出现无法预料的效果。

如:有的笔墨呈气韵生动状,元气茫茫、雄奇高古、老辣纵横、淋漓痛快,也有的直率稚拙、婉劲含蓄、简远恣肆、仙风道骨、飘逸洒脱,诸如此类,由笔墨自身味素引发而导致画家大发感慨的词汇不胜枚举。

这就是笔墨生发出来的笔墨意境,品味不尽又难以用准确的语言去形容和表达。

笔墨意境内蕴丰富,小而无内,大而无外。

笔墨初始,气化万象,受画家自身修养、情绪、状态的影响,产生不同品位、不同味素的笔墨形态。

笔墨形态各异,笔墨意境也呈五彩缤纷状。

它所营造出来的无形的、抽象的、朦胧的味素,就是个性化笔墨意境。

所以,中国画的笔墨是一个很复杂的哲学问题。

抽象的笔墨在深层面蕴藏着一个永远看不透,也不能看透;永远说不清,也不能说清的人文哲学命题。

人之初,性各异。

有善恶之分,刚柔之距,聪愚之差。

内性通过外象显示出来,就是气质。

不同气质的人,所写所画,其笔墨形态、味象各有不同。

如吴昌硕的金石气、齐白石的憨真气,黄宾虹的文哲气,傅抱石的鬼才气,潘天寿的雄霸气等,都是客观存在于笔墨之中的象外之气。

笔墨意境玄妙神奇,“见用于神,藏用于人”(石涛语)。

笔墨意境,“本根”在于笔墨。

石涛在《画语录·画章》曰:“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

法于何立,立于一画。

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

”何为“本”“根”?《庄子》云“昏然若亡而存,油然无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谓之本根,可以观于天矣。

”得“一画”之道,笔墨自然精神,笔墨意境顿时生活。

“化一而成氤氲,天下之能事毕矣”(引自《石涛画语录》),“一字不加画……文彩已彰”(引自《五灯会全书》)。

笔墨意境有四大特点:形、势、气、韵。

通过“形”、“势”、“气”、“韵”展示出无限的生命力。

同时“形”、“势”、“气”、“韵”的象征性,趣味性,符号性,虚寓性,抽象性,也给笔墨意境增添了玄妙的神秘感。

审美意识,情感表现以及与物象的和谐统一,才能使“笔墨意境”跃然生辉。

然“笔墨意境”小乘之道,画面意境,大乘也。

犹如一个人,如果没有学识和修养,就不
可能展示出良好的气质。

“形”、“势”画之内功,“气”、“韵”画之外功。

内外功之修养直接影响“笔墨意境”。

只有铸炼笔墨,意境才会有一个好的归宿。

三、中国画笔墨的发展
中国画是以笔墨为中心的,换言之,没有笔墨便没有传统的中国画。

绘画都有个“语言”问题,画种不同,语言不同,语言决定了造型观念。

西方油画用光、色、体面、交点透视等语言来造型。

中国画的造型观使用点、线笔墨来表现的。

有人说得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中国画要想立足世界画坛之林,就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画独立体系的价值和中国画笔墨的独特审美价值。

中国画要使自己的传统发扬光大,一定要坚持以笔墨为中心,以保持这一体系的特色与优势。

但是,中国画的独立体系和它的笔墨技法、结构与笔墨情趣内在之美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死传统,它只有大体的法则而不是僵硬不变的条条框框。

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

”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丰富、拓展。

笔墨在每个人手中也带有个性特色。

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艺术家都以自己的实践探索追求,为中国画笔墨体系增添某些新的因素。

它以五代徐熙为滥觞,唐代王维为启蒙,宋代石恪、梁楷、法常为开山祖,至明季陈淳、徐渭出,则更臻成熟。

八大山人以轶世之才,于笔墨集先贤之大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达到剖裂玄微、匠心独运的绝妙手段,观于象外,得之寰中的高远境界,为后来者广拓视野。

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近、现代大师们坚守继承中国画笔墨传统的基础上又推动着向前迈进,作出了世人瞩目的成绩。

曾经受过西画训练的画家如李可染、傅抱石等人,在自己的创作中或多或少地吸收了西画的技巧,但他们是在立足中国画传统基本立场上,坚持基本创作路线属于传统范畴的。

在“中西融合”型的艺术家中,也涌现出徐悲鸿、林风眠、蒋兆和等使我们感到骄傲的大师巨匠。

他们都程度不同的对中国画笔墨表现技法拓宽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又出现了张立辰、贾又福、李伯安一大批艺术家在中国画笔墨技法表现和结构上添花增彩,深化和提高了笔墨内含的容量和质量,他们运用中国画笔墨创作出来的足可以传世的艺术杰作向世人证明:作为中国画灵魂的笔墨语言形式,历代以至今后均有辉煌的发展,现今其笔墨美的创造并不像有人认为的那样,“已经过时了”,“没有发展空间了”。

它的发展空间仍然是广阔的。


国五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大自然、壮美河山是其植根的丰厚土壤。

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深入到传统中去挖掘、研究,深入到生活中去发现,并能将其素养、个性融化其中去进行探索创造。

中国画的传统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艺术体系,作为绘画观念的物化形式的传统中国画笔墨,也将随着中国画向现代化发展而走向世界,更显现出它的独特民族艺术特征和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陆俨少. 山水画的变法[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2]孙冰. 中国画构图发展与创新[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3]范曾. 吟赏丹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谢锦华. 范宽的笔墨与意境[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5]徐士苹. 宋代山水画的创新和发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学年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
信阳师范学院本科学年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论文(设计)题目:浅谈中国画笔墨
指导教师(签名)学生(签名)
目录
第一章总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项目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 承办单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 项目建设地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报告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研究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承办单位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项目提出背景及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 项目提出的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项目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1 建设地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2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3 项目投资与效益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市场分析及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绿色农产品市场分析及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生产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 市场前景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花卉市场分析及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产品市场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市场需求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中药材产品市场分析及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 产品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 产品分布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3 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4 市场需求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项目的方向和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建设规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产品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1 优质高产粮食作物种植基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2 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 中药材种植基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4 花卉种植基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建设场址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建设场址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厂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建设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 气象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 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4 交通运输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5 水源及给排水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6 电力供应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7 通讯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其他有利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 农产品资源丰富.................................................................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 劳动力资源充沛.................................................................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3 区位优势明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种植基地建设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种植基地运营模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 种植基地生产执行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3000亩优质高产粮食作物种植基地建设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 品种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 耕作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3 种植基地建设内容和产量预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2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建设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1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2 无公害蔬菜质量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3蔬菜栽培与田间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4 种植基地建设内容和产量预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2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1 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2 GAP基地建设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3选择优良品种......................................................................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4金银花栽培与田间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5 种植基地建设内容和产量预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 2000亩花卉种植基地建设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1 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2技术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3 种植基地建设内容和产量预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田间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3000亩绿色粮食作物种植基地灌溉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6.2.1总体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2设计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3灌溉制度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4渠道衬砌工程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 2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灌溉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1总体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2 设计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3主要设计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4灌水器选择与毛管布置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5 滴灌灌溉制度拟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6 支、毛管水头差分配与毛管极限长度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7 网统布置与轮灌组划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8 管网水力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9 水泵扬程及选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 2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灌溉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1设计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2设计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3 喷头选型和布置间距.........................................................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4 灌溉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5 取水工程规划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6 管网水力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7 机泵选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 2000亩花卉种植基地灌溉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1 设计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2 微灌主要设计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3 微灌灌水器选择与毛管布置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4 微灌灌溉制度拟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5 微灌支、毛管水头差分配与毛管极限长度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6 微灌网统布置与轮灌组划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7 微灌管网水力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8 水泵扬程及选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6 田间道路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7 灌溉工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7.1 机井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7.2 提灌站改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6.8 沟道治理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9 田间配套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6.9.1仓储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9.2 农业技术培训中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节能、节水......................................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 研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 能耗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 节能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环境与生态影响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 环境影响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1 建设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2 运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8.3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8.3.1 采用的依据和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8.3.2 建设期对环境的保护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8.3.3 运营期对环境的保护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8.4 环境影响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公司体制及组织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9.2劳动定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3人员来源及培训........................................ 错误!未定义书签。

9.3.1人员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9.3.2人员培训................................................................................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 基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 项目组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3 项目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4 建设周期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风险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 风险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 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程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 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投资估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1投资估算的编制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2投资估算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3投资估算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总投资估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4 资金筹措.................................................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5 资金使用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三章财务经济评价及社会效益评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 产品成本和费用估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1项目计算期及基准收益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2 财务评价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3产品成本及费用估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4营业收入和税金..................................................................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5利润及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财务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1盈利能力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2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3清偿能力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不确定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财务评价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四章环境及社会效益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1 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收入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2 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3 项目对所在地区农民素质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 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1 与固始县的发展理念和建设构想相适应.........................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3 项目环境效益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4 社会评价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1 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1.1 项目目标、内容明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1.2 技术方案可行.....................................................................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1.3 估算合理准确,财务评价可行.........................................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1.4 社会、生态效益明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1.5 组织管理可行.....................................................................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2 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