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及当代启示_孙美晖

合集下载

当代哲学走向: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

当代哲学走向: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

当代哲学走向: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
刘放桐
【期刊名称】《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年(卷),期】2000(000)001
【摘要】本文认为,研究当代哲学走向最重要的就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的走向。

因此,本文主要考察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真实所是,特别是二者的产生在西方哲学史上的真实意义;还要重新考察二者一百多年来在各自的发展中遇到的不同性质的问题和困难,二者能否以及怎样去克服它们,以及二者是否还有或在什么条件下还具有生命力。

【总页数】17页(P161-175,339-340)
【作者】刘放桐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 [J], 刘放桐;
2.重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对把"比较研究"当作"相提并论"的回应 [J], 刘放桐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力作——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研究》 [J], 吴青芳
4.当代哲学走向:马克思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 [J],
5.沟通与对话: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笔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 [J], 欧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启蒙现代性到新现代性: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历程、差异、地位

从启蒙现代性到新现代性: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历程、差异、地位

从启蒙现代性到新现代性: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历程、差异、
地位
王文东
【期刊名称】《甘肃理论学刊》
【年(卷),期】2007(000)003
【摘要】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正引起学界的极大关注,但学界却很少从思想史视域作一考察.本文认为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经历了理性主义和人本唯物主义的启蒙现代性思想,经实践观特别是交往实践观而走向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现代性,而马克思的科学现代性思想与启蒙现代性在现代性观、现代性的根基、思维方式、对待现代性的态度、价值目标和历史趋势及视域等方面都存在重大差异.对马克思的两种现代性思想的定位是区分启蒙现代性和马克思新现代性的前提,也是发现马克思新现代性在现代性思想史上地位的锁钥.
【总页数】4页(P53-56)
【作者】王文东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哲学系,江苏,苏州,2151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1
【相关文献】
1.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对当代中国新现代性建构的启示 [J], 张恒
2.从资本现代性到社会现代性——基于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视域 [J], 王成华
3.从启蒙现代性到资本现代性——马克思现代性批判之实质要义 [J], 刘雄伟
4.两种启蒙现代性:差异与冲突的立场--评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 [J], 李应志
5.运用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剧本演示中国现代性故事——《马克思现代性思想探析》评说 [J], 孙来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逻辑及其当代启示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逻辑及其当代启示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逻辑及其当代启示蒲婷婷(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乌鲁木齐830000)摘要: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兴起推动了西方现代性进程,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现代性危机,引起了一系列的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的社会思潮。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经历了从启蒙理性批判到资本批判的逻辑转变,从以往哲学中的理性反思现代性到深入社会经济现实中的批判,极具深刻性与前瞻性。

同时,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中国也正面临着现代性建构问题,所以,理解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为建构中国现代性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现实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启蒙理性;资本;现代性批判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094(2019)04-0001-04Marx's Critical Logic of Modernity and Its 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PU Tingting(School of Marxism,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Urumqi 830000,China)Abstract :The rise of the Renaissance and Enlightenment promoted the process of Western modernity,and at the same time produced a serious crisis of modernity,which led to a series of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s of re-flection and criticism of modernity.Marx's critique of modernity has undergone a logical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critique of Enlightenment rationality to the critique of capital,from the rational reflection of modernity in the past philosophy to the critiqu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reality,which is very profound and forward-looking.At the same time,China,standing in the forest of the world,is also facing the problem of modernity construc-tion.Therefore,understanding Marx's critical thought of modernity will provide important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enlighten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modernity.Keywords :Marx ;Enlightenment rationalism ;capital;criticism of modernity 当今世界,人们的生活充满着“现代性”,可以说,现代性很早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对时代总概括的概念,人们的生活、社会关系全部沐浴在现代性的阳光普照之下。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义运动的发展。
启示危机应对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对资本主 义经济危机的分析和批判, 为西方国家应对经济危机提 供了重要启示。
对发展中国家影响与启示
要点一
指导现代化进程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为发展中国家实现 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借鉴,有助 于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要点二
揭示全球化陷阱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对全球化进程中的 资本主义扩张和剥削进行了深刻批判 ,为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化陷阱提供 了重要启示。
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马克思指出,现代性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 然结果,具有客观性和规律性。
现代性的进步性
马克思肯定了现代性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促 进社会进步方面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揭示 了其内在的矛盾和危机。
共产主义与现代性超越
扬弃私有制
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扬弃私有 制、实现共产主义,才能从根本 上解决现代性的困境,实现人的 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逻辑下的现 代性困境,即资本追求无限增 殖的本性导致了对自然、社会 和人的全面异化。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 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 的阶级斗争是现代性的主要矛 盾,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 能实现现代性的超越。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现代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马克思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现代性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由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所决定的。
形成过程与发展阶段
0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初步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 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异化本质,为其现代性思想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
02 03
《德意志意识形态》
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 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为 其现代性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与当代诠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与当代诠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与当代诠释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由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构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时代就初步形成,随着历史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发展和壮大,涌现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

现在,经过长时间的积淀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理论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认为历史发展是由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引起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均受制于经济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变化和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

2.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辩证的整体,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辩证唯物主义重视矛盾的普遍性、复杂性和多样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1.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支撑。

当前新时代,中国正面临着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多方面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思想武器去应对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

2.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维度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思想,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维度发展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提出了关于价值观念、社会意识、人的本质等方面的理论,对于我们推进文化创新和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诠释1.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诠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如今不少学者已经开始从世界历史和人的文明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认为要有效地推进人类的全面发展,我们需要融合吸纳并发展各种不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时还要推动本土化进程,为不同国家和社会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路线。

论马哲在当代社会中的反映

论马哲在当代社会中的反映

论马哲在当代社会中的反映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在现在这个时代仍不失其意义,并且时时刻刻还有着它的真实反映。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它的产生和发展也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另外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是不可代替的,它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以及现在的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这些思想都是我们国家的指导思想,那么在当今具体中中是怎样体现的呢,这就是我要分析的。

首先,我们先说“微博问政”,微博一般理解为“微型博客”或者“一句话博客”。

博主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手机短信或彩信发布消息或上传图片,也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写成一句话,或发一张图片,通过电脑或者手机随时随地分享给朋友。

这样,微博就成了一个快速传播信息,进行信息互动的平台。

与博客相比,微博具有短小、快速、方便、随时随地,所得即所见等一系列新功能。

它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并且现在已有不少官员也开起了微博,这就为网络问政提供了新的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及其启示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及其启示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及其启示一、本文概述本文将深入探讨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马克思作为19世纪的思想巨擘,他的理论对现代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马克思的思想进行深入挖掘,我们将理解现代性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从中获取对当今社会的独特启示。

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将对“现代性”这一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随后,我们将回顾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性分析,包括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对异化现象的揭示以及对人类解放的追求。

通过对这些观点的梳理,我们将展示马克思如何诊断现代性的病症,并指出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

在分析了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之后,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这些理论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我们将关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如何克服异化现象以及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动社会公正与和谐。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们将揭示马克思理论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价值和实践意义。

我们将总结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强调马克思理论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理解和应对现代社会的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为构建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基本诊断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是深刻而独到的。

他观察到,现代性在推动社会进步的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他认为,现代性的核心问题在于其以资本为主导的逻辑,这导致了社会的全面异化。

马克思指出,现代性的发展加剧了劳动的异化。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者与其劳动产品相分离,劳动本身成为了获取利润的手段,而非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这种劳动的异化不仅使劳动者失去了对工作的热情和创造力,还加剧了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冲突。

马克思认为现代性导致了人的全面异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简化为金钱和物质的关系,人的本质被扭曲和异化。

他强调,人的本质应该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在现代性的冲击下,人们往往被束缚在物质利益的追求中,失去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自我价值的实现。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研究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研究
对辩证唯物主义进行重新审视,以应对后现代主义对马克思现代 性思想的质疑。
分析后现代主义的观点
了解后现代主义的观点,以更好地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探讨后现代社会的特点
探讨后现代社会的特点,分析其对马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加剧与解决方案
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加剧
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全球气候变化
马克思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刻的思 考。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需要各国共 同努力解决。
解决方案
采取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鼓 励可再生能源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加强国际合 作,共同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实现全球 可持续发展。
反思全球化时代的政治问题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提醒我们全球化时代政治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 性,我们应该加强对全球政治治理的研究和合作。
反思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问题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提醒我们全球化时代文化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 性,我们应该加强对全球文化治理的研究和合作。
04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在当代的挑战与回应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的挑战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哲学史和思想史的发展,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共产 主义运动的发展。
02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核心概念
现代性
总结词
现代性是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核心概念 之一,指涉的是一种社会形态的转变和 发展。
VS
详细描述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现代性是指从封建社 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所形成的 一种新的社会形态。这一概念涉及到经济 、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揭示了资本主 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
重新审视历史唯物主义
01

谈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论文-哲学论文

谈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论文-哲学论文

谈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产生至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发展历史, 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是在批判地继承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马克思曾把任何真正的哲学喻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 这个比喻精辟地显示了哲学的人类性与时代性的不可割裂的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仅是反映和表达自己时代的时代精神, 而尤为重要的是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

面向新世纪, 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的使命与价值就是用文明的活的灵魂塑造和引导新世纪的时代精神。

从中国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效果来看, 它指导中国一步步走向强大, 成为中国不断前进的重要理论指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时代精神,指导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 需要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点是对于时代性问题的解决, 因而其走向成熟的标志是科学地解答和阐释时代问题以及新世界观。

马克思认为, 作为时代精神的哲学, 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 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来说, 都要在当下时代与现实世界产生互动。

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已的问题。

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

问题也是时代表现自身精神状态的最直接的口号。

我国继承、发展马克思生义哲学的历程, 虽然经历了许多挫折和考验, 但最终走进了一个研究马克思的新时代。

目前我国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不同, 但目标一致, 都想要展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现代社会仍具有很大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具有的性和实践性, 决定它在时代的发展中散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因而我们必须正确理解马克思, 联系我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发展马克思。

1、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价值体现在长期资本主义制度的环境影响下,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研究第一章:引言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社会对文化领域的更高追求、深刻思考和理论探讨日益增强,哲学也在这个背景下展开了新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的理论源泉,是我们重要的思想武器。

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及现实意义,对于推进我国建设中国特色哲学、提高中国哲学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哲学繁荣,意义深远。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2.1 价值的继承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继承人类哲学思想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是继承人类哲学成果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门哲学理论体系,通过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归纳出了一些适合于人类社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这些原则和方法具备长期历史的积淀,现代社会仍然具有较高的适用性与当代价值。

2.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中国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系统总结,整理并发表于1949年6月17日的一篇长篇哲学著作。

该著作是毛泽东同志的智慧结晶,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辩证法思想。

辩证法思想是通过倡导"实事求是"的原则来达到更好地理解世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法则性。

现在,我们仍应当深入贯彻体现辩证法思想为重要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变化。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3.1对社会问题的深度思考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及其兴衰成败是多方面多层面的,我们需要有一种理论,来深层次的理解这些规律以及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透析社会现象的深度思考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各个方面的发展态势,并更好地展开实践和改革。

3.2 推动哲学的国际影响力随着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逐步提高,中国哲学更应开展国际交流与学术研究,在推广中国哲学的同事,向世界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人类社会思想发展的历程、逻辑和规律。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启示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启示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启示现代性并不是一个纯学理性的问题,而是现实社会发展提出并迫切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

如何理解和把握现代性,直接关系到如何构建现代社会,如何推进现代化进程。

因此,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现代性问题日益为学界所关注。

在现代性问题的讨论中,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也受到了高度关注,成为研究的一大视点和重点。

一方面,马克思这一思想的理论价值在对现代性的回应和讨论中得到了充分的阐释和彰显;另一方面,通过对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深入理解,又深化了对现代性的认识和把握。

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现代性”的概念,但是基于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深入研究,还是具体阐发了有关现代性的重要思想,并对现代性作出了独特的、实质性的理解。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现代性的哲学,而主要是一种关于现代性的社会理论。

尽管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历史语境和面临的问题与今天不同,但其考察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仍是非常重要的,是富有当代价值的。

对于我国今天的现代性建构来说,马克思有关这样一些重要问题的基本观点尤其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现代性的载体与主体考察现代性,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固然是必要的,但在具体分析、建构时,无论如何不可绕开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所谈的现代性,究竟是谁的现代性,何种性质、类型的现代性?这就涉及现代性的载体和主体。

在马克思的视野里,现代性的载体就是资本主义社会。

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出现,使人类社会发展划了一个时代,它同以往任何社会相比,都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现代性”色彩。

正因如此,马克思在谈到“资本主义社会”时,常常与“现代社会”、“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代文明”等交替使用。

与此相对应,现代性的主体自然是资产阶级,现代社会与现代世界乃是资产阶级按其需要创造出来的。

作为现代性的主体,资产阶级与资本是完全一致的。

资产阶级不过是资本的人格化,而资本则在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具有“主体化”的性质。

所谓“主体化”,主要指资本对社会各种现象和关系有着“主体”般的支配和主宰作用,资本由此变为主体性资本。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伟大的思想体系,它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来反思和实践社会变革。

在当前的现代社会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和实践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为我们提供了理性和深度思考的思想武器,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理论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是完整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和客观的,思想反映物质世界。

历史唯物主义则指出,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因此,历史上所有的社会形式都是因为矛盾和斗争而产生和消亡。

在现代社会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仍然有着独特的理论价值。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变,社会矛盾也日趋复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为我们分析和认识现实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和方法。

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更好地把握社会变革的大方向,并且找到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适宜方法。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实践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而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在社会变革中的实践。

作为新的社会兴起的伟大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曾在俄国、中国等地的革命实践中得到充分的验证。

这些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准确地指导了对社会矛盾、根本矛盾的认识,并总结了一系列革命实践的经验。

即便是在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推动社会公正和人类解放的实践仍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二,是在个人思想解放中的实践。

个体的思想解放与全面的人类解放同样意义重大。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个体可以深刻反思社会现实问题,不断扩大自己的认识界限,进而更好地理解自我存在意义,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尊严,成为自由而有尊严的人。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为我们提供了理性和深度思考的思想武器,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现代性思想研究

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现代性思想研究

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现代性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现代哲学的一支重要流派,自问世以来便在全球哲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尤其是马克思提出的“阶级斗争”、“资本主义剥削”的理论,让他的名字成为了左翼政治和哲学圈子中的代表。

然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其对现代性思想的研究同样也是非常密切的。

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探讨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现代性思想。

一、现代性思想的主要内涵现代性思想通常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 现代性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现代性通常指的是工业化、城市化、文明社会、现代化国家等一系列现代化理念和形态;它是人类历史中一种新的现象,起源于欧洲16世纪末期,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今天的样子。

2. 现代性的特征及其影响。

现代性的特征包括理性、科学、工业、进步、自由、个性、平等等;同时,现代性也给社会带来了种种影响,如科技革新、社会变革、思想启蒙等。

3. 现代性的危机和反思。

现代性带来的影响并不全都是正面的,它也带来了种种负面后果,如环境问题、社会分裂、人类灵魂的枯萎等;为此,现代性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反思和否定。

二、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现代性思想1.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马克思是一位哲学家、经济学家、政治理论家,他尝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重新诠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他认为,资本主义阶段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同时也是最具矛盾性的阶段。

而资本主义的核心问题,就是资本和劳动之间的矛盾问题。

为此,马克思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他认为,无产阶级是历史的“先锋队”,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才能真正实现人类历史的进步。

2. 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思想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思想的集成,也是一种影响力非常广泛的政治理论。

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而且也是对现代性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认为,现代ity的核心问题,就是对人、自然和社会的异化。

马克思主义批判现代ity的根本问题,在于它使人类个体的创造性得不到发挥,进而导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失衡。

论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应用论文

论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应用论文

论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应用论文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与自然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而无视自然规律,疯狂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

人类试图主宰,控制整个自然,因此遭到了自然无情地报复。

所以,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马克思哲学的形成马克思哲学思想创立后,自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和思想家们就开始了对其深入的研究,寻找马克思主义思想适合中国国情的部分。

随着中国领导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不断钻研和分析,开启了马克思中国化的篇章。

在共产党的革命事业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始终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紧密结合。

在不断的发展中,中国社会的解放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也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作用。

最初少数知识分子开始学习,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全民都开始普及这种思想。

总之,中国领导者与知识分子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中国使用这个过程中做了很多努力,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进一步在实践中得到了丰富与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中国化[3],它总结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凝结了中国共产党智慧的结晶,包含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

2.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哲学的主要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世界观和哲学。

其中包括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哲学的两个方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以及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根源和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通过把实践作为精神和物质关系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一种哲学精神,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与人类的物质。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者简介:杨金洲(1967—),男,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中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副教授。

现代性问题、现代性思想成了当前理论界的热门话题。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凸现马克思对近代哲学、特别是对德国古典哲学实现的革命变革与终结的历史意义的同时,忽视了马克思与近现代哲学的历史与理论关联,忽视了它们共同的历史语境和出场路径———“现代社会”,这种状况使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被淹没、被遮蔽了,马克思甚至不被看作一个现代思想家。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化问题的突出,人们日益认识到,马克思的思想从其产生之时就已被深深地嵌入现代性运动之中。

本文以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为依据,立足中国的新型工业化实践,探讨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一、何谓现代性?从内容上看,现代性内生于现代化的运动和结果之中首先,现代化是一场理性运动。

黑格尔指出:现代性首先是一个决心与传统断裂的概念,它告别中世纪的愚昧,面向理性之光。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反对经院哲学、反对教会的神权统治,主张用自己的感官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意志充塞生命,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世界,而这就与神灵、神性、神权相对立。

资产阶级对封建主义的胜利其实就是理性对神权的胜利。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在其思辨的抽象的逻辑推演过程中,极大地发挥了人的理性的能动性思想。

从康德哲学所实现的“人为自然立法”的哥白尼式革命,到费希特的行动的“自我”产生“非我”所体现的创造精神,最后到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永恒外化及回归,无一不体现了近代以来人类在科技和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所获得的理性的胜利。

马克思在1841年的博士论文中更是用哲学(理性)对神学的毫不妥协的战斗精神宣称:“老实说,我痛恨所有的神。

这是哲学的自白,它自己的格言,借以表示他反对一切天上和地上的神,这些神不承认人的自我意识具有最高的神性。

”[1](p188-190)现代化就是一个摆脱迷信、愚昧、专制而踏入理性、科学、自由的过程。

论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应用

论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应用

论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应用【摘要】,格式等。

在当代社会,马克思哲学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探讨了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重要性以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接着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现实意义,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当前社会问题的关联,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然后探讨了马克思哲学对当代思想的启迪,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

最后总结了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重要性,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优势,以及推动社会发展和改革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应用,认识到其对于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和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应用、现实意义、社会问题、理论与实践、思想启迪、中国发展、社会改革、理论优势、社会发展。

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基础,它认为世界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阶段性的发展完成的。

辩证法强调相互关系、矛盾运动和对立统一的观点,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基础,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历史进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变革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将这两个基本原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

在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

1.2 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重要性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对于当代社会变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哲学强调了人类对于社会历史的主观能动性,提倡人民群众的参与和主体地位,对于解决当代社会问题具有积极的启发作用。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作者:卢月辉曹京华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1年第3期卢月辉,曹京华(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沙 410081)摘要:我们长期以来受“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影响,因而没有完全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貌和全貌,加之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哲学创新势在必行。

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理论。

对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新发展中图分类号:B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1)06-0201-0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其所关注的问题因时代不同而不同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开放性的哲学,是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哲学。

正因为如此,中国社会实践的深刻变化,从根本上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新时期的变革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创新的必要性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受“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影响,因而没有完全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貌和全貌,加之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哲学创新势在必行。

[1]我们沿用多年“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历史唯物主义》不能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貌和全貌,没有吸收当时已经发表和尚未发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许多重要著作中哲学思想,更没有吸收20世纪初发生物理学革命和其他自然科学成就。

由于对斯大林个人崇拜和对这本过分通俗化、简单化小册子的吹捧,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封闭、僵化和教条化。

在沿用了半个多世纪之后,它更显陈旧,而且误导广大人民群众以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本”,甚至以为这就是全部哲学。

又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开放性的哲学;其所关注的问题因时代不同而不同,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是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哲学。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性对现存性的超越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性对现存性的超越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性对现存性的超越
孙强
【期刊名称】《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00)003
【摘要】马克思从现实性的视角批判了以往旧哲学,并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他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建立起自己的新世界观.在马克思眼中,现实与现存是两个截然相反的范畴概念.在他那里,现存意味着是一种当下的存在状态,而现实性则意味着一种处于变动中的、革命性的状态.在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分析和批判后,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消灭了现存状态的现实运动.他的现实性视角同样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页数】4页(P42-45)
【作者】孙强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1
【相关文献】
1.也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性"和"现实性"--与穆南珂先生商榷 [J], 郝贵生
2.超越学术性与现实性的对立--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J], 高峰
3.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性与超越性 [J], 李哲懿
4.现实性·合理性·现存性 [J], 聂昭;
5.学术性与现实性的游离与耦合——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三种叙事 [J], 张立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及当代启示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及当代启示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及当代启示
孙美晖
【期刊名称】《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过程中,提出马克思哲学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问题有特殊意义.中国的现代性和现代化虽受西方的影响与之有相似之处,但中国现代性和现代化与西方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性形成中有塑造作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有指导作用.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内的社会主义现代性,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就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体现出不可估量的价值.
【总页数】3页(P1-3)
【作者】孙美晖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3
【相关文献】
1.后现代性哲学的激荡与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 [J], 李晓南
2.从"首位哲学"到"现代性的新生"——沃尔夫冈·豪格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新
理解 [J], 孙秀云;任美娜
3.当代西方现代性批判及其对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启示 [J], 张时佳
4.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的当代呈现——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史》 [J], 吕世荣
5.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当代建构:一种现代性的分析路径 [J], 任东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09-11-14[作者简介] 孙美晖(1978-),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硕士,黑龙江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阶段性成果(11544132)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及当代启示孙美晖(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 要]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过程中,提出马克思哲学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问题有特殊意义。

中国的现代性和现代化虽受西方的影响与之有相似之处,但中国现代性和现代化与西方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性形成中有塑造作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有指导作用。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内的社会主义现代性,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任务。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就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体现出不可估量的价值。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启示[中图分类法]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21(2010)01-0001-03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开放性,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性,使它有别于以往那些封闭性的体系化哲学,也使其具有无法比拟的思想魅力与时代感召力。

在人类社会走进新世纪的今天,在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是最具有活力的思想学说,以至于有人称,“马克思是我们的同时代人”[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现代性的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建设也必将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传统现代性的超越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哲学家们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这一实现了哲学上变革的话语同样也适用于对现代性出路的分析。

现代性从诞生之日起就有其固有的矛盾性。

如何摆脱这种困境?不同的哲学家给出不同的答案,例如:哈贝马斯认为,现代性是一项未完成的事业,需要通过克服其缺陷加以改进,并提出新的“交往理性”,把“交往理性”作为现代性重构的基础;齐格蒙特·鲍曼从道德出发,分析现代性境遇下人的道德困境,他提出的拯救之途是在任何情况下,个体都应该无条件地承担起他的道德责任来。

笔者认为,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研究现代性问题,更有利于我们把握现代性的实质。

以前我们往往更多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形态来理解,突出的是马克思与西方传统之间的断裂,忽视了马克思与西方传统特别是近代德国传统之间的传承和发展关系。

如果我们承认马克思的思想也是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来现代性话语的一部分,马克思理论研究的整个问题域就会发生根本的转变。

正如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哲学教授凯尔纳所言:“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将有助于促进民主、自由、正义和平等,并能够同仅仅促进富豪权贵利益的保守思潮相抗衡。

只要巨大的阶级不平等、人类痛苦和压迫还存在,就有必要存在马克思主义这样的批判理论和它的社会变革思想。

”[3]人们谈起现代性,总是会把它同现代化和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正是现代化的进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现代性的形成。

翻开哲学辞典,现代性是这样被解释的,现代性指现代思想特点,现代哲学(指法国笛卡儿以后的哲学)的特点是以主体性为中心,否定人自身与外在事物的联系,发扬个人的自主性,反对神对人的神圣性,反对迷信与神话;提出物质与精神、客体与主体的对立,鼓吹启蒙思想的进步意义;强调个人利益的道德规范,反对压制个人利益的说教,认为这种现代精神适合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向上发展。

笔者认为,应该从整体上把握“现代性”这一范畴,所谓“现代性”,是一个广义的文化概念,是指从文艺复兴特别是自启蒙运动以来的资本主义历史时代及其基本原则,在内容上包括两个基本的层次:一是—1—2010年第1期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No .1,2010(总第155期)Journal of M udanjiang Normal Univers ity T otal No .155DOI :10.13815/j .cn ki .j mtc (pss ).2010.01.005近代以来以西方社会及其理性主义文化为指导的脱离传统而形成的社会状况与特征;二是近代社会以来由启蒙、革命、解放事业的运动以及市场化、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发展而导致的对当代生活状况所构成的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与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实现现代化一直是中国的富国强民之梦。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历史任务。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过程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性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问题具有特殊意义。

我们要从当今中国的现实状况来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

应该说,马克思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与我们现在已不可同日而语,但马克思与我们可以说都生活在“现代化”过程之中,只不过马克思生活于现代社会的早期阶段,而我们处于现代社会蓬勃发展的阶段。

因此,尽管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的一些具体看法不一定适用于今天的发展现实,但其有关现代性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三、从中国发展的角度把握现代性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些学者认为,中国的现代性尚未生成,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现代性,只是中国的现代性还处在一个过程中,处于过程的中国现代性应该如何理解和建设?关于现代性当代命运的争论,衣俊卿教授曾认为,中国的现代性不是过头,而是还不够,因而不是存在取舍与否的问题,而是无法回避的命运。

即使现代性已经出现危机,也并非如此悲观,是可以用现代性来解决其带来的问题的。

20世纪东方社会展现出另一幅图景,以中国为代表的很多国家所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日益成长。

对于中国人来讲,现代性问题是一个迟到的问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现代性问题才在中国学术界明确提出来。

在此之前,尽管中国已有百余年的现代化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形成了种种不同的现代性构想,但对于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即现代性问题本身及其演变尚缺乏理论自觉。

由于现代性问题隐藏在现代化问题的背后,使得中国人对于现代化的社会运动的关注热情远远超过了对于现代化社会运动加以反思的现代性问题的关注程度。

从理性的视角看,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已经证明,走市场经济与现代化之路是一种必然选择,我们坚信中国现代化实践的历史必然性。

进入21世纪的中国,随着现代化实践的逐渐展开,现代化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文化问题也日益凸显,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一个全方位的历史文化转型过程。

现代性问题作为当代人类社会生活的突出主题,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现代人文内容和现代思想资源。

我们应努力在理性与价值之间保持张力,自觉地关注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发展,从而为当代和未来中国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邓小平作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实践和现实生活的首要意义的学说。

在全球化时代,重新设计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全球化时代全面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四、现代中国要更好地发挥现代性的革命品格现代性就其本质精神而言是革命的、批判的和建设性的,因此要特别重视和发挥现代性的革命品格。

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性的本质就是其革命性、建设性和进步性的,这是符合人类创造性本能的事情。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这种革命性做了非常深刻的揭示:“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

”[4]在马克思看来,生产的不断变革,引起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带来思想观念的不断变革,在变革中不断地发展社会,更新自我,提升境界,促使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促使着现代化走向全球化。

今天的世界尽管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现代性所带来的问题只有通过现代性的进一步调适加以解决。

现代性所倡导的变革、发展、创新的精神气质仍然有其特殊的价值,仍然是现时代精神的内在组成部分。

只有凭借着这种精神,并且大力地发挥这种精神,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才有可能变被动为主动,从落后走向先进。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批判性和建设性在很大的程度上来源于—2—现代性的革命品格,并借助于它们得到发展。

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现代性仍然是努力追寻的目标,积极地加入全球化是国家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

注释:[1]利奥塔.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利奥塔访谈、书信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61.[3]道格拉斯·凯尔纳.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终结.转引自《0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35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254.参考文献[1]邹广文.马克思的现代性视野及其当代启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5).[2]衣俊卿.现代性的维度及其命运[J].中国社会科学,2004, (4).[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4.[5]徐崇温.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学报,2002,(1).[6]赵景来.关于马克思哲学当代性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教学与研究,2001,(5).[7]利奥塔.利奥塔访谈·书信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8]道格拉斯·凯尔纳.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终结[M].转引自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35[责任编辑]何春雨—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