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一
操作系统安全实验1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安全实验1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7157ab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d.png)
操作系统安全实验1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安全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深入了解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一些常见的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和防护方法,提高对操作系统安全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10 和Linux(Ubuntu 2004),实验设备为个人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Windows 10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1、账户管理创建新用户账户,并设置不同的权限级别,如管理员、标准用户等。
更改账户密码策略,包括密码长度、复杂性要求、密码有效期等。
启用账户锁定策略,设置锁定阈值和锁定时间,以防止暴力破解密码。
2、防火墙配置打开 Windows 防火墙,并设置入站和出站规则。
允许或阻止特定的应用程序通过防火墙进行网络通信。
3、系统更新与补丁管理检查系统更新,安装最新的 Windows 安全补丁和功能更新。
配置自动更新选项,确保系统能够及时获取并安装更新。
4、恶意软件防护安装并启用 Windows Defender 防病毒软件。
进行全盘扫描,检测和清除可能存在的恶意软件。
(二)Linux(Ubuntu 2004)操作系统安全配置1、用户和组管理创建新用户和组,并设置相应的权限和归属。
修改用户密码策略,如密码强度要求等。
2、文件系统权限管理了解文件和目录的权限设置,如读、写、执行权限。
设置特定文件和目录的权限,限制普通用户的访问。
3、 SSH 服务安全配置安装和配置 SSH 服务。
更改 SSH 服务的默认端口号,增强安全性。
禁止 root 用户通过 SSH 登录。
4、防火墙配置(UFW)启用 UFW 防火墙。
添加允许或拒绝的规则,控制网络访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Windows 10 操作系统1、账户管理成功创建了具有不同权限的用户账户,并能够根据需求灵活调整权限设置。
严格的密码策略有效地增加了密码的安全性,减少了被破解的风险。
账户锁定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止暴力破解攻击。
实验报告总结(20篇)
![实验报告总结(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7f7df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29.png)
实验报告总结(20篇)实验报告总结篇1在本学期,自然实验室的工作仍旧在以往的基础上,继续以省实验小学的标准来严格要求。
本学期,实验室能做好各项工作:能按实验小学的要求规范存放各类仪器,并对实验器材进行保养和维修;按要求来配备自然仪器,每学期都会增添必要的实验用品;及时做好实验室的各项资料备查等等。
一学期下来,工作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也存在这一些问题以及要改善的设想,为将工作做的更好,特分如下四个方面来总结。
一、实验教学开展情景1、本学期,各年级都能按照实验计划执行,上好开足实验课,教师和学生均能记好实验记录。
同时,在实验中,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参与探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本事和科学的学习、实验态度。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师生的实验水平都有所提高。
据统计,本学期开足学生分组实验课和教师演示实验课,完成了计划任务。
2、在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同时,结合自然实验教学向全体学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注重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本事,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室活动1、在期初,实验室即制订了全年级的实验计划、周日程安排表,组织成立了自然备课组,在每个星期二组织开展活动,对实验教学的`目标、要求进行了详尽的研讨,使每个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本事获得了提高。
2、实验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以举办科学知识和小实验等竞赛来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三、成绩方面1、本学期,自然教师科研兴教意识较强,能经过平时每周一次备课组活动和空余时间认真学习科研理论方法,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本学期,实验教师撰写自然学科论文2篇,分获市级二、三等奖。
2、本学期,实验教师认真辅导学生参加了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学生们在比赛中努力为学校争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
3、本着勤俭节俭的原则,收集了很多塑料瓶杯等其它可代用品用于教学,小的维修则自我动手,为学校节俭开支。
科学实验报告15篇
![科学实验报告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61b701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f.png)
科学实验报告15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实验报告1今天上午,我去参加小记者活动,科学实验之染色工艺。
活动开始了,老师先告诉我们什么叫染色工艺。
染色工艺就是在布上染色,在布上不好染,所以我们今天要学习一下。
老师拿来三个盒子,她给我们介绍里面的东西,里面有三个空塑料小瓶子,还有捣蒜时用的捣棒、扣子、茶杯、夹子、冰糕棍等等。
老师还告诉我们染色工艺有许多种手法,我们今天要学习扎染和夹染。
老师拿出三袋颜料,分别是红、黄、蓝,她拿出小勺子挖了两勺放在小瓶子里,又倒了两厘米的水,再一晃就行了。
我们先试了试扎染,扎染就是把一张纸或是一块布折三折,像一个扇子样,然后再用皮筋扎起来,在两边扎一下,中间扎一下,然后再染色。
出来的形状是条条形的,非常美丽。
我们又试了夹染,这时冰糕棍或者扣子就派上用场了,夹染就是用夹子把扣子或者冰糕棍夹起来。
染色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滴太多了颜料,只能滴那么三四滴,滴多了就不好了。
滴完后,让颜料在纸上或布上蔓延出来,再把用夹子夹着的冰糕棍、扣子去掉,打开看一看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做出来的手绢上面印有扣子的形状,非常漂亮。
然后,我还染了一个商标牌,因为商标牌没法折,所以我是用夹染制作的。
最后,老师送给我了一个小手绢,我非常喜欢这个小手绢,因为这个小手绢里的颜色非常丰富饱满。
这次的活动真有意义!科学实验报告2实验内容 12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实验地点室外实验目的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实验器材温度计、黑色纸袋实验步骤1、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按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
2、看哪个升温快。
实验现象和阳光接触面集越大升温越快实验结论和阳光接触面集越大升温越快备注实验人实验时间科学实验报告3一、创意说明:实验是科学之母,才智是实验之子。
大学生实验报告(一页版)
![大学生实验报告(一页版)](https://img.taocdn.com/s3/m/87a9a54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5.png)
实验成绩汇总表
学生实验守则
一、按实验课表时间和管理要求进入实验室,按学号入座,禁止大声喧
哗,有事举手请示指导教师或管理人员处理;
二、实验前要预习相关内容,做好实验准备,实验时要遵循操作要领,
根据实验项目的内容,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进行操作;
三、遵守实验课堂纪律和作息时间,注意室内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
扔纸屑和垃圾,配合管理人员做好实验室各项教学和管理工作;
四、爱护实验设备及实验器材,注意安全,不乱动电器开关、不私自带
走实验室物品;
五、认真思考,勤学苦练,开拓创新,完成实验后,要做好有关实验记
录,填写实验报告,交给指导教师;
六、做好实验前后的实验器具交接、检查、管理工作,确定好实验器材
管理责任制;
铜陵学院公共管理系实验(实训)报告
20 至20 学年第学期
姓名:学号:
系别:班级:
课程:课程类型:
指导教师:实验地点:
实验项目名称(1):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实验学时:实验组别:
实验项目名称(2):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实验学时:实验组别:。
实验一-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实验报告
![实验一-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330189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d.png)
实验一-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设计一个生态缸,观察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实验原理
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
三、实验材料
(1)器材:一个长20cm,宽、高10cm的生态缸;
一块长10cm宽5cm的硬质棉花;
保鲜膜和透明胶布
(2)生物:两条小金鱼、两颗小青菜、一株水草、一个仙人掌一抔菜地土壤和鱼缸里的水
四、
(1)将土堆在缸的一侧成一个长方形,青菜、仙人掌植入其上,水草
植入其下;将棉花放在土壤一侧,防止水变浑浊.
(2)取鱼缸内的水,注入生态缸,直至高5cm;
(3)放入金鱼
(4)于1月13日,用保鲜膜和透明胶布在教室封缸,开始观察1月13日晴金鱼很有活力青菜未有变化
1月14日晴金鱼很有活力青菜未有变化
1月15日阴金鱼游动频率下降青菜微微泛黄
1月16日阴周六未观察
1月17日雨周日未观察
1月18日阴金鱼表面开始有白色物质脱落类似蜕皮
可能发炎青菜已有部分变黄
1月19日晴金鱼白色物质脱落严重青菜泛黄面积增大
1月20日晴金鱼、青菜全员生还解封
五实验结论
恰当的组成成分,可以使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维持自身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六注意事项
(1)保持水质较为清澈,不能太过浑浊
(2)生态缸要放置于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
(3)不能暴晒
(4)缸内生物并非越多越好,要根据缸的大小,和缸内植物决定。
实验报告范文模板3篇
![实验报告范文模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0112762cc58bd63086bd1e.png)
实验报告范文模板3篇Experimental report template编订:JinTai College实验报告范文模板3篇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实验报告范文模板2、篇章2:实验报告范文模板3、篇章3:实验报告范文模板篇章1:实验报告范文模板例一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格式(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
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h2c2o4+2naoh===na2c2o4+2h2o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
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 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实验报告总结(15篇)精选范文
![实验报告总结(15篇)精选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b9e8e263186bceb18e8bb4e.png)
实验报告总结(15篇)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实验报告总结第1篇:课程学习和实验的操作诚然是一门专业课必须要去做的, 能够使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桌面GIS的功能与菜单操作以及对地形分析等等的实验操作的提升, 同时又是一门辩思课, 给了我很多思, 给了我莫大的空间。
同时, 设计专题地图和数据处理让我感触很深。
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
经过这次课程实验学习, 我掌握了专业软件件的简单运用;掌握了地图专题制作的不一样方法, 地图匹配, 属性修改, 数据处理, 地形分析, 缓冲区分析和网络分析以及如何提高地图质量, 地图美观, 也掌握了制图方法和技术, 也懂得了很多的专业术语和知识。
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与应用的实验资料主要包括专题地图的制作, GIS的矢量化分析, 数据误差校正, GIS数据格式转换, 空间内插等等。
每一步都需要大家仔细的揣摩研究, 并且需要有清晰的思路, 思路确定了, 也就在整体上把握住方向, 接下来, 就是把它细化, 一步一步完成每一个实验模块。
可是这个过程曲折可谓一言难尽。
整个半天都是对着电脑, 不然就是翻阅书本。
再此期间我失落过, 因为自我不懂的地方还很多。
在做GIS实验的点点滴滴让我回味无穷, 好多数据都是一边做一边为后面的操作打基础的, 如果出现误差或者错误, 就会导致后面的一些实验操作无法正常的开展和完成, 这更是使我体会到了仅有耐心细心和恒心, 才能做好事情。
本次的这些实验加强了我们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本事, 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了我对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提高了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知识和对知识的加强理解。
培养了我查阅资料的本事和独立思考, 解决问题的本事。
经过实际操作, 应用软件的分析方法, 并培养了严认真的工作作风, 在制作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有些问题不是很理解, 但当我做完了这些实验后, 有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实验一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7a9175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b.png)
实验一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实验室基本操作流程和实验室安全常识,并对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有初步认识和了解。
实验器材:- 试管- 显微镜- 称量器具- 实验药品实验原理:在本实验中,我们将探究实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规律。
通过加热、冷却、搅拌等操作来观察物质的相变过程,并记录相应的实验数据。
同时,我们还将借助显微镜,对微观世界的变化进行观察和研究。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
2.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实验物质,并记录初始质量。
3. 借助称量器具,精确称量实验物质的质量。
4. 加热试管中的实验物质,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5. 在加热过程中,不断观察实验物质的变化,记录是否发生相变及相应的温度。
6. 冷却实验物质,继续记录温度变化和是否发生相变。
7. 利用显微镜观察实验物质微观结构的变化,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果:1. 实验物质在加热至一定温度时发生了相变,由固态转变为液态。
2. 随着继续加热,液态物质再次发生相变,由液态转变为气态。
实验数据处理:1. 统计实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质量变化情况,并作图表示。
2. 计算相变过程中的温度差异及质量差异,并绘制相应的变化曲线。
实验结论:1. 实验一的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物质可以从固态转变为液态,再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2. 通过显微镜的观察,我们还进一步认识到在微观层面上,这些相变过程是由分子或原子的运动引起的。
实验心得:本次实验中,通过亲身操作和观察,我对物态变化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过程中,我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要求进行操作,并注意实验室安全。
通过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我对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有了初步掌握。
在以后的实验中,我将更加注重实验细节和数据的准确性,以期取得更加准确和有意义的实验结果。
实验改进方向:1. 在实验过程中,应更加细致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相变情况,以便进行更加详细的数据分析。
实验报告总结及体会(3篇)
![实验报告总结及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eba6d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7.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实验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实验的过程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本次实验课程。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实验过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实验方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1. 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2. 培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3. 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实验原理及设备介绍;2.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3. 数据记录与分析;4. 实验结果讨论。
四、实验过程1. 实验原理及设备介绍: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了解了实验的原理和所使用的设备。
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2.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同时,我们还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实验环境的整洁,防止实验事故的发生;(2)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规程,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3)实验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及时与同学和老师沟通,共同解决。
3. 数据记录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认真记录了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验证了实验原理的正确性。
4. 实验结果讨论:在实验结束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1)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实验方法的改进与优化。
五、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严谨、规范地操作,培养了良好的实验习惯;3. 通过数据记录与分析,我们提高了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了实验任务。
六、体会1. 实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2. 实验过程中,我们要严谨、规范地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团队协作在实验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共同完成任务;4. 实验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我们要敢于尝试,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实验报告范文(通用1)3篇
![实验报告范文(通用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3ee9b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f.png)
实验报告范文(通用1)实验名称:甲醇水溶液粘度的测量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粘度的测量方法和粘度与浓度的关系,了解甲醇水溶液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原理:当两层液体隔有无限小距离,外层静止不动而内层沿着内壁缓慢流动时,内层流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随高度而不同,最靠近内壁时速度最小,离内壁越远而速度越大,因此液体内部各层之间存在相对运动。
这种相对运动为内摩擦力,内部层与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分子内部之间的不规则活动所引起。
液体粘度的大小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分子排列的紧密程度有关。
实验仪器:粘度计、甲醇、蒸馏水、容量瓶、移液管、计时器、温度计、实验台等。
实验步骤:1. 用甲醇和蒸馏水配制出5%、10%、15%、20%、25%五种不同浓度的甲醇水溶液。
2. 将各种浓度的溶液分别取一定的量,称重记录质量。
3. 将溶液倒入粘度计中,注意勾兑均匀。
4. 将粘度计放置于恒温水浴中,控制温度为25℃,20分钟后进行测量。
5. 用移液管用力吹两下,将移液管中的空气全部排出,将粘度计倾斜成一定的角度,记录滑球上升的时间。
6. 对每种浓度的溶液分别进行5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数据。
实验结果:浓度/% 时间/s5 11.1310 8.3215 6.7320 5.8925 4.96数据处理:1. 利用测量数据绘制出甲醇水溶液浓度与粘度的曲线。
2. 利用测量数据计算出甲醇水溶液的相对粘度和黏度,并绘制出相对粘度和黏度随浓度的变化曲线。
实验结论:由实验结果可知,甲醇水溶液随着浓度的增加,其粘度不断降低。
此外,相对粘度和黏度也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这些结果说明甲醇水溶液的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浓度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这一点为甲醇的应用提供了一些参考。
最新检测实验一实验报告
![最新检测实验一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3d6b5c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44.png)
最新检测实验一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最新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通过对特定样本的检测,评估该技术在识别和分析目标物质方面的表现。
实验材料:1. 待测样本:包括液体、固体和气体样本,每种样本均含有预期检测的目标物质。
2. 最新检测设备:具备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检测仪器。
3. 对照样本:不含目标物质的样本,用于对比分析。
4. 数据记录工具:用于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5. 实验室基本设备:包括实验台、手套、护目镜等安全防护设备。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确保实验室环境符合安全标准,检测设备校准完毕,并准备好所有实验材料。
2. 样本处理:按照操作手册,对待测样本进行适当的前处理,以适应检测设备的要求。
3. 检测操作:开启检测设备,按照操作指南进行样本的检测。
记录设备的读数和分析结果。
4. 数据对比:使用对照样本进行检测,以验证设备读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结果分析:对比待测样本和对照样本的检测结果,评估新技术的检测性能。
6. 结论撰写: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总结新技术的优势和可能的局限性。
实验结果:实验数据显示,最新检测技术在目标物质的识别和定量分析方面表现出色。
与对照样本相比,待测样本的检测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重复性。
此外,新技术在检测速度和操作便捷性方面也展现出明显优势。
结论:最新检测技术在本次实验中证明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该技术的应用有望提高相关领域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为未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然而,为了进一步优化该技术,建议进行更广泛的样本测试和长期稳定性评估。
实验一_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_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14e313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9.png)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前言】1、实验目的①了解一些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化合物的绿色合成方法,力求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培养学生在从事科研与生产活动中绿色、环保理念。
②掌握用微型合成装置合成、提纯二茂铁的操作技术。
③学会通过熔点的测定、红外光谱等手段来分析鉴定二茂铁。
2、意义由于二茂铁及其衍生物具有广泛的用途,特别是在航天及军事工业上的应用,因而发达国家发展迅速。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二茂铁,但生产和衍生物的开发应用方面均较落后,年产量约2kt,而国内年需求量约为7.5kt,产不足需。
随着二茂铁在石油、石油切割气、汽油、柴油等方面的应用,二茂铁的特殊作用逐渐被国人所认识,其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
另外,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的不断发展,C5来源也不断增加,以环戊二烯为原料制备二茂铁,进而开发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利用途径,对于合理利用石油化工的C5资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将推动金属有机化工产品在我国的开发和利用。
因此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生产和应用开发在国内将会有一个突破性进展,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3、文献综述与总结二茂铁(FcH)又名双环戊二烯基铁,学名二环戊二烯基铁,属于金属有机化合物,它是由两个环戊二烯基阴离子和一个二价铁阳离子组成的具有夹心形状的化合物(见图),其分子式为(C5H5)2Fe。
二茂铁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醚、石油醚、汽油、二氯甲烷、苯等常用有机溶剂,溶于浓硫酸,在沸腾的烧碱和盐酸溶液中不溶解、不分解;二茂铁具有高度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耐辐射性;二茂铁具有芳香性,100℃以上能升华,不容易发生加成反应,易发生取代反应;此外二茂铁还有低毒性,在溶液中两个环可以自由旋转等特点。
正是基于二茂铁的这种稳定性、芳香性、低毒、亲油性、富电性、氧化还原性和易取代等特点,使得自二茂铁出现以来就引起了广大科研工作者极大的兴趣,对于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和应用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大家所关注的热点。
检测实验一实验报告
![检测实验一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5fd5b8c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e.png)
检测实验一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检测实验一的主要目的是对具体样品名称的具体检测指标进行测定,以评估其质量和性能,并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二、实验原理本次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详细阐述实验所基于的科学原理和理论基础。
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和技术手段,对样品中的检测指标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一)实验仪器1、仪器名称 1:仪器型号 1,用于仪器的主要用途 1。
2、仪器名称 2:仪器型号 2,用于仪器的主要用途 2。
3、(二)实验试剂1、试剂名称 1:试剂规格 1,生产厂家 1。
2、试剂名称 2:试剂规格 2,生产厂家 2。
3、四、实验步骤1、样品制备对具体样品进行采集和预处理,如研磨、溶解、过滤等操作,以获得适合实验分析的样品形态。
2、实验操作流程按照标准操作程序,依次进行具体实验步骤 1、具体实验步骤 2等操作。
在每个步骤中,准确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实时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测量值、观察现象等。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一)实验数据记录将实验中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如下表所示:|实验编号|样品名称|检测指标|测量值 1 |测量值 2 |测量值 3 |平均值|||||||||| 1 |样品 1 名称|检测指标 1 名称|具体数值 1 |具体数值2 |具体数值 3 |平均值 1 || 2 |样品 2 名称|检测指标 1 名称|具体数值 4 |具体数值5 |具体数值 6 |平均值 2 || 3 |||||||(二)数据分析1、对平均值进行计算和分析,评估数据的离散程度和稳定性。
2、通过与标准值或参考值进行对比,判断样品的质量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三)结果讨论1、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如实验误差、样品不均匀性等。
2、探讨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应用前景,为后续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六、实验结论本次检测实验一的结果表明:1、具体结论 12、具体结论 23、综上所述,本次实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和参考。
实验一线性表操作实验报告
![实验一线性表操作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cf90cb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09.png)
实验一_线性表操作_实验报告实验一:线性表操作一、实验目的1.理解线性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包括插入、删除、查找等。
3.通过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线性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数据结构,它包含零个或多个数据元素,相邻元素之间有前后关系。
线性表具有以下特点:1.元素之间一对一的顺序关系。
2.除第一个元素外,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直接前驱。
3.除最后一个元素外,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直接后继。
常见的线性表有数组、链表等。
本实验主要针对链表进行操作。
三、实验步骤1.创建链表:首先创建一个链表,并给链表添加若干个节点。
节点包括数据域和指针域,数据域存储数据,指针域指向下一个节点。
2.插入节点:在链表中插入一个新的节点,可以选择在链表的头部、尾部或中间插入。
3.删除节点:删除链表中的一个指定节点。
4.查找节点:在链表中查找一个指定数据的节点,并返回该节点的位置。
5.遍历链表:从头节点开始,依次访问每个节点的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创建链表结果:我们成功地创建了一个链表,每个节点都有数据域和指针域,数据域存储数据,指针域指向下一个节点。
2.插入节点结果:我们成功地在链表的头部、尾部和中间插入了新的节点。
插入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1),因为我们只需要修改指针域即可。
3.删除节点结果:我们成功地删除了链表中的一个指定节点。
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n),因为我们可能需要遍历整个链表才能找到要删除的节点。
4.查找节点结果:我们成功地在链表中查找了一个指定数据的节点,并返回了该节点的位置。
查找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n),因为我们可能需要遍历整个链表才能找到要查找的节点。
5.遍历链表结果:我们成功地遍历了整个链表,并访问了每个节点的数据。
遍历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n),因为我们可能需要遍历整个链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线性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了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包括插入、删除、查找等。
实验一实验报告
![实验一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99ea93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f.png)
实验一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一探究某一现象的原理和规律,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实验器材和药品:1. 滴定管2. 烧杯3. 显色剂溶液4. 锂离子溶液5. 硝酸钠溶液6. 蒸馏水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请务必佩戴实验室必需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实验眼镜等,确保实验安全。
b) 检查相关实验器材的齐全性和完好性。
c) 预热实验设备,例如加热器等。
2. 实验操作:a) 将烧杯清洗干净,并使用蒸馏水冲洗至至少放下两滴水后停止。
b) 用滴定管将硝酸钠溶液逐滴加入烧杯中,同时用显色剂溶液滴入同烧杯中直至显色。
c) 记录滴定管中的硝酸钠溶液总滴数。
3. 实验数据处理:a) 将实验得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形。
b) 计算实验结果,例如平均值、标准差等。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随着硝酸钠溶液逐滴加入烧杯中,显色剂溶液的颜色逐渐加深。
通过统计实验数据,我们得出了硝酸钠溶液在该实验条件下的滴定滴数与显色剂溶液显色程度之间的线性关系。
实验讨论:1. 实验误差: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操作的精确度和实验设备的精度限制,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存在一定的误差。
我们应该通过增加实验重复次数和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来降低实验误差。
2. 实验改进建议:a) 使用更高精度的实验设备和试剂,以减少实验误差。
b) 进一步探究该实验现象的其他因素,例如温度、压力等的影响。
c) 加入对照组或进行对比实验,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结论:通过实验一我们验证了某一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实验结果表明硝酸钠溶液的滴定滴数与显色剂溶液的显色程度呈现一种线性关系。
在实验讨论中我们还提出了一些实验误差和改进建议,以期深入研究该现象并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1] 作者. 文章标题. 期刊名称,年份,卷号(期号):起始页码-终止页码.[2] 作者. 书籍名称. 书籍版本.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附注:本实验报告仅为示例,具体实验内容和格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人工智能实验1实验报告
![人工智能实验1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4352b8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2.png)
人工智能实验1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人工智能实验 1 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探索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潜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以下环境中进行:1、硬件配置:配备高性能处理器、大容量内存和高速存储设备的计算机。
2、软件工具:使用了 Python 编程语言以及相关的人工智能库,如TensorFlow、PyTorch 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数据收集为了进行实验,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本次实验选择了一个公开的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了大量的样本,每个样本都具有特定的特征和对应的标签。
(二)数据预处理收集到的数据往往存在噪声、缺失值等问题,需要进行预处理。
通过数据清洗、标准化、归一化等操作,将数据转化为适合模型学习的格式。
(三)模型选择与构建根据实验的任务和数据特点,选择了合适的人工智能模型。
例如,对于分类问题,选择了决策树、随机森林、神经网络等模型。
(四)模型训练使用预处理后的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调整了各种参数,如学习率、迭代次数等,以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五)模型评估使用测试数据集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评估。
通过计算准确率、召回率、F1 值等指标,评估模型的性能。
(六)结果分析与改进对模型的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模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根据分析结果,对模型进行改进,如调整模型结构、增加数据量、采用更先进的训练算法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和优化,最终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决策树模型的准确率为 75%。
2、随机森林模型的准确率为 80%。
3、神经网络模型的准确率为 85%。
(二)结果分析1、决策树模型相对简单,对于复杂的数据模式可能无法很好地拟合,导致准确率较低。
2、随机森林模型通过集成多个决策树,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因此准确率有所提高。
3、神经网络模型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和表示能力,能够自动从数据中学习到复杂的特征和模式,从而获得了最高的准确率。
实验报告总结(精选15篇)
![实验报告总结(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2a627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c4.png)
实验报告总结(精选15篇)实验报告总结(一):一个长学期的电路原理,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从最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此刻的略懂一二。
在学习知识上头,开始的时候完全是教师讲什么就做什么,感觉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跟理论也没什么差距。
可是之后就觉得越来越麻烦了。
从最开始的误差分析,实验报告写了很多,可是真正掌握的确不多,到最终的回转器,负阻,感觉都是理论没有很好的跟上实践,很多情景下是在实验出现象以后在去想理论。
在实验这门课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必须要先弄清楚原理,在做实验,这样又快又好。
在养成习惯方面,最开始的时候我做实验都是没有什么条理,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
比如说测量三相电,有很多种情景,有中线,无中线,三角形接线法还是Y形接线法,在这个实验中,如果选择恰当的顺序就能够减少很多接线,做实验应当要有良好的习惯,应当在做实验之前想好这个实验要求什么,有几个步骤,应当怎样安排才最合理,其实这也映射到做事情,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当都要想想目的和过程,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成。
电原实验开始的几周上课时间不是很固定,实验报告也累计了很多,第一次感觉有那么多实验报告要写,在交实验报告的前一天很多同学都通宵了的,这说明我们都没有合理的安排好自我的时间,我应当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合理安排自我的时间,完成应当完成的学习任务。
这学期做的一些实验都需要严谨的态度。
在负阻的实验中,我和同组的同学连了两三次才把负阻链接好,又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在这个实验中,有很多线,很容易插错,所以要异常仔细。
在最终的综合实验中,我更是受益匪浅。
完整的做出了一个红外测量角度的仪器,虽然不是异常准确。
我和我组员分工合作,各自完成自我的模块。
我负责的是单片机,和数码显示电路。
这两块都是比较简单的,可是数码显示异常需要细致,由于我自我是一个粗心的人,所以数码管我检查了很多遍,做了很多无用功。
总结:电路原理实验最终给我留下的是:严谨的学习态度。
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争取一次性做好,人生没有太多时间去浪费。
实验报告范例1
![实验报告范例1](https://img.taocdn.com/s3/m/45e54a58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f.png)
实验一: TTL门电路外部特性的实验研究一、实验目的(1)掌握 TTL 与非门电路主要的外部特性参数意义, 掌握其测试原理。
(2)掌握 TTL 基本门电路的使用方法。
(3)理解 V iL和 V iH的物理意义。
(4)理解 0和 1的物理意义。
二、实验原理电压传输特性电压传输特性是研究输出电压 UO对输入电压 UI变化的响应。
通过研究门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 还可以从曲线中直接读出几个门电路的重要参数:(1) 阀值电压UT: 指传输特性曲线的转折区所对应的输入电压, 也称门槛电压。
UT是决定与非门电路工作状态的关键值。
UI>UT 时, 门输出低电平UOL, UI<UT 时门输出高电平 UOH。
(2) 关门电压 UOFF: 在保证输出为额定高电平90%条件下, 允许的最大输入低电平值。
(3) 开门电压 UON: 在保证输出为额定低电平时, 所允许的最小输入高电平值。
(4) 低电平噪声容限UNL:在保证输出高电平不低于额定值的90%的前提下, 允许叠加在输入低电平的噪声。
UNL=UOFF-UIL。
(5) 高电平噪声容限 UNH:在保证输出低电平的前提下, 允许叠加在输入高电平的噪声。
UNH= UIH-UON。
噪声容限是用来说明门电路抗干扰能力的参数, 噪声容限越大, 则抗干扰能力越强。
电压传输特性曲线测试电路如图1所示。
图中输入电压UI变化范围为0V~4.6V, 输出端接直流电压表。
调节10kΩ的可变电阻Rw变输入电压 UI, 即可得到相应的UO。
测试时可用示波器 X-Y方式直接测试出特性曲线, 也可以采用逐点测试法, 在方格纸上描绘出曲线。
测得的 UO=f(UI)的曲线如图2所示。
图1 测试电路图2 电压传输特性曲线(1)从电压传输曲线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2)AB段为截止区, 输入电压 UI <0.6V, 与之相对应的输出电压 UO=3.6V, UO的逻辑表现为“1”。
(3)BC段为线性区, 输入电压在 0.6V<UI <1.3V, 对应UO的输出线性下降, UO 的逻辑不能确定。
实验报告模板【18篇】
![实验报告模板【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8910c9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4c.png)
实验报告模板【18篇】实验报告模板(精选18篇)实验报告模板篇1一、实验目的及要求:本实例是要创立边框为1像素的表格。
二、仪器用具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2、安装windows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3、安装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mx;flashmx;fireworksmx)等网页设计软件;4、安装acdsee、photoshop等图形处理与制作软件;5、其他一些动画与图形处理或制作软件。
三、实验原理创立边框为1像素的表格。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在文档中,单击表格“”按钮,在对话框中将“单元格间距”设置为“1”。
2)选中插入的表格,将“背景颜色”设置为“黑色”(#0000000)。
3)在表格中选中所有的单元格,在“属性”面版中将“背景颜色”设置为“白色”(#ffffff)。
4)设置完毕,保存页面,按下“f12”键预览。
五、实验结果六、讨论与结论本实验主要通过整个表格和单元格颜色的差异来衬托出实验效果,间距的作用主要在于表现这种颜色差异。
表格的背景颜色和单元格的背景颜色容易混淆,在实验中要认真推断,一旦操作错误则得不到实验的效果。
“表格宽度”文本框右侧的表格的宽度单位,包括“像素”和“百分比”两种,容易混淆,要充分地理解这两种单位表示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进行选择,否则就不能到达自己想要的效果,设置错误就会严峻影响实验效果。
实验报告模板篇2一、演示目的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看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
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
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
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1、实验目的(1)、掌握利用各种数据类型声明局部变量的方法。
(2)、掌握为局部变量赋值的俩中方法。
(3)、掌握常用系统函数、运算符和表达式的功能和应用。
(4)、掌握 Transact-SQL 控制流语言的基本功能和分类。
(5)、掌握利用控制流语句实现基本的分支选择和循环处理功能。
(6)、了解其他控制流语句的功能和应用。
(7)、掌握 SELECT 各个字句的功能和检索数据的方法。
(8)、掌握 WHERE 字句中 LIKE 、 IN 、 BETEEN 、IS 等逻辑运算符的使用。
(9)、掌握 COMPUTE 语句和聚合函数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1、变量的应用declare@sno char(8),@name varchar(10),@sex nchar(12),@birthday datetime,@usually int,@final numeric(4,1)set @sno='32145467';set @name='哈哈 ';set @sex='男';select @birthday ='1989-03-09',@usually=90,@final=80 print @sno+@name+@sexprint @birthdayprint @usuallyprint @final2、运算符的应用A、比较运算符use teachinggo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birthday>'1989-01-01'select * from teacher where department<>'计算机学院 'B、逻辑运算符use teachinggoselect * from score where studentno like '09%' and final between 60 and 90------------------------select * from teacher where prof in('教授 ','副教授 ')C、“ +号”运算符:declare @a char(5),@b varchar(5),@c int,@d decimal(5,2)select @a='123',@b='456.5',@c=321,@d=564.4print @a+@bprint @a+@dprint @c+@dselect @a='数据库 ',@b='程序开发 'print @a+@bprint @a+@dD、位运算符declare @a int,@b intselect @a=5,@b=12select @a&@b,@a|@b,@a^@b,~@aE、数学函数select ceiling(16.3),ceiling(-16.8),ceiling(0.0)//向上取整select floor(16.3),floor(-16.8),floor(0.0)// 四舍五入select round(123.456,2),round(123.456,-1),round(173.456,-2),round(123.456,-4)//第二个数字是四舍五入的位数,当负数时是“.的”左边 selectround(175.86,0),round(175.86,0,1)F、时间日期函数declare @birthday datetimeset @birthday ='1989-08-21'select @birthday as 生'日 ',datediff(year,@birthday,getdate()) as 年'龄 'select getdate() as '当前日期 ',year(getdate()) as '年份 ',datepart(month,getdate()) as '月份 ',datename(day,getdate()) as 日'期 'G、转换函数declare @count int,@date datetimeselect @count=255,@date=getdate()print '变量 count的值为: '+cast(@count as varchar(5))print cast('2009-7-07' as smalldatetime)+100print convert(varchar(10),@date,102)H、字符函数declare @str as nchar(25)set @str='SQL SERVER 2005 数据库应用与开发 'select len(@str),charindex('库应用 ',@str),substring(@str,5,6),replace(@str,'开发 ','设计'),lower(@str),ascii(@str)3、编写程序,根据姓名查询 teaching 数据库中学生的基本信息和选课信息,学生姓名通过变量输入。
对于不存在的学生姓名输入值,打印提示信息。
use teachinggodeclare @sname nchar(8)set @sname=' 许海冰 'if exists(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sname) selectstudent.*,courseno,usually,final from student,score wherestudent.studentno=score.studentno and sname=@sname elseprint '提示:不存在姓名为 '+rtrim(ltrim(@sname))+' 的学生资料 '4、编写程序,查询所以学生选修课的期末成绩和对应等级,如学生末选修任何课程则输出提示信息。
use teachinggoselect student.studentno,sname,cname,final,casewhen final>=90 then '优'when final>=80 then '良'when final>=70 then '中'when final>=60 then '及格 'when final<60 then '不及格 'when final is null then '未选修任何课程 'end as levelfrom student left join score on(student.studentno=score.studentno)left join course on (course.courseno=score.courseno)5、编写程序,判断字符变量 @ch 中存放的是字母字符、数字字符还是其他字符,并输出相关的信息。
declare @ch charselect @ch='d'if upper(@ch)>='A' and upper(@ch)<='Z'print @ch+'是字母字符 'else if @ch>='0' and @ch<='9'print @ch+'是数字字符 'elseprint @ch+'是其他字符 '当@ch='3'时,当@ch='#'时,6、编写程序,判断某个年份是否为闰年,年份由变量输入。
declare @year intset @year =year(getdate())if @year%4=0beginif @year%100=0beginif @year%400=0print cast(@year as char(4))+'年是闰年 'elseprint cast(@year as char(4))+'不年是闰年 'endelseprint cast(@year as char(4))+'年是闰年 'endelseprint cast(@year as char(4))+'不年是闰年 '7、编写程序,输出在1~3000 之间能被 17 整除的最大数值。
declare @s int ,@i intselect @s=0,@i=3000while @i>1beginif @i%17=0beginprint '1~3000之间能被整除的最大数值为:'+cast(@i as char(4))breakendset @i=@i-1End8、查询所有课程的课程编号、课程号和学分use teachinggoselect courseno,cname,creditfrom course9、查询‘ 090501’班的所有学生的基本信息。
use teachinggo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classno='090501'10、查询 student表中所有年龄大于20 岁的男生的名字和年龄。
use teachinggoselect sname,datediff(year,birthday,getdate()) asage from studentwhere datediff(year,birthday,getdate())>20 and sex='男'11、查询计算机学院教师的专业名称。
use teachinggoselect distinct majorfrom teacherwhere department='计算机学院 '12、查询选修课程且期末成绩不为空的学生人数。
use teachinggoselect count(distinct studentno) as '选修课程学生的人数 ' from score where final is not null13、查询 Email 使用 126 邮箱的所有学生的学号、姓名和电子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