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组织行为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从 与反 抗权 威的 条件 试验 (续)
实验证明:权威并非法力无边,而是随着 “实验助手”被惩罚程度的增加而减弱。 随着电击强度的增加,有些“被实验者” 拒绝对“实验助手”实施更强的电击。 通过实验米尔格拉姆得出如下结论: 1. 当“被实验者”和“实验助手”在同一 房间时,服从的程度减小,而且,如果是 由“被实验者”亲自操纵电击按钮对“实 验助手”直接进行电击惩罚,则服从程度 进一步减弱。 2. 当实验者(主持人或权威)不在场时,服 从程度急剧下降。 3. 当被实验者发生团体抗衡情况时,服从 程度下降。 4. 当被实验者仅仅通过助手而不是由他亲 自实施电击时,服从程度增强。
⑴组织行为学的萌芽阶段(18世 纪中期到20世纪30年代 )
2. 组织 行为 学的 发展
组织行为学的萌芽阶段的大致时间为 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30年代。组织 行为学的萌芽阶段主要体现在两个 方面: 一是对人性的认识; 二是对组织理论的研究。
组织 行为 学的 萌芽 阶段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 亨利·法约尔十四项管理原则和 五种管理要素:计划、组织、 指挥、协调、控制; 马克斯·韦伯则提出了“理想的 行政管理组织体系” ; “人事管理之父”英国空想社 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倡导重视 人力资源投资,重视人的地位 和作用。
新 厂 长
托比·巴特菲尔德(Toby butterfield)在蒙特克莱(Montclair) 公司发展得一直很顺利,但是做到设在伊利诺伊州工厂 的厂长助理后就没再提升过。终于,晋升的机会来了。 休斯顿的工厂一直不能完成预算和生产定额,公司将巴 特菲尔德调去当厂长,任务是让休斯顿的工厂“扭转局 面”;巴特菲尔德很有抱负,崇尚权力。他认为解决问 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强控制,做出决策,并利用自己的 权威来付诸行动。经过初步调研之后,巴特菲尔德下令 所有部门削减5%的预算。一个星期后,他下令所有部 门到下个月产量要提高10%。他要求下属提交新的报告, 并对生产保持密切注视。第二个月末他解雇了3位没能 完成生产定额的主管,另有5名主管提出辞职。巴特菲 尔德坚持现有的规定和预算必须遵守,绝不通融。 巴特菲尔德的努力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劳动生产率很快 超过标准的7%,5个月后,工厂的预算得到控制。由于 他的成绩如此出类拔萃,他在当厂长的第二年末就被提 升到了纽约总部。他走后不到一个月,休斯顿工厂的生 产率就跌到标准以下15%,预算又失去了控制。
⑵人 群关 系学 说阶 段 (20 世纪 30~5 0年 代
霍桑试验进行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24年11月至1927年5月, 主要是在美国科学委员会的赞助下进 行的; 第二阶段是1927年至1932年,主要由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约主持进行研究。 最初的目的是对该厂的工作条件和生产 效率的关系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尽 管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率有影响,但是 人际关系对生产效率产生重要的影响。 所以,人群关系学说的人性观称为 “社会人”。
1.1 组织 行为 学的 内涵
引导案例:王军的困惑 1.1.1 组织与组织行为学 1.组织 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 系统安排。 组织的特点 ⑴特定的目标。 ⑵组织成员。 ⑶清晰的边界。
2. 组织 行为 学
案例:约翰·帕金斯的转变 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 Behavior, OB) ——是系统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 心理和行为的规律和组织行为 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 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 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一门科学。
霍桑 试验 中的 照明 实验
这项实验在霍桑工厂共进行了两年半时间,实验 是在被挑选出来的两组绕线工人中间进行的。一 组是“实验组”,另一组是“参照组”。在实验 的过程中,“实验组”不断地增加照明的强度, 从24、46、76烛光逐渐递增,而“参照组”的照 明度始终保持不变。 研究者起初打算考察照明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找 出一种理想的照明度,在这种照明度下工作,能 使工人的生产效率达到最高标准,但实验结果出 乎研究者的意料之外,两组的产量都在不断提高。 后来他们又采取了相反的措施,逐渐降低“实验 组”的照明强度,还把两名“实验组”的女工安 排在单独的房间里劳动,使照明强度一再降低, 从10烛光、3烛光一直降到0.06烛光,几乎和月光 差不多的亮度。这时候,也只有在这时候,产量 才开始下降。 研究者的结论是,工作场所的灯光照明强度只是 影响生产的一种因素,而且是一种不太重要的因 素。除照明之外一定还有什么其他因素影响产量。
1.1.2 组织 行为 学的 产生 与发 展
1.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对雇员需求的关注,可以追溯到 1800年左右的威尼斯工厂主罗伯 特·欧文 。 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泰勒。 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霍桑试验” 才真正导致人群关系学说的诞生, 并为行为科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案例:霍桑试验
霍桑 试验
第1 章 导 论
教学提示: 本章将介绍组织的概念、组织行为学的内涵,并 对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介绍,以此来说 明组织行为学的意义,以及在研究组织行为学中 使用的一些方法和本书致力于培养的七种能力的 概念。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一下知识点: 理解组织和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了解组织行为学 的目的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及各个阶段的 大致时间和特点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组织行为学培养的七种能力
1.2.1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意义
1.2 组织 行为 学的 研究 意义 与方 法
1.通过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研究, 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 2.有助于团队建设,提高团队绩效 3.有助于改善组织行为,提高组织的 绩效
1.2.2 组织 行为 学研 究的 种类
⑴以应用广度为原则的分类: 理论性研究 应用性研究 服务性研究 活动性研究 ⑵以研究目标为原则的分类 描述性研究 因果性研究 预测性研究
1924年,美国科学院组织在霍桑 (Hawthome)工厂进行试验,最初的 目的是对该厂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 率的关系进行考察。在试验持续的8 年里,试验小组进行了照明试验、 继电器装配试验、大规模访谈试验、 继电器绕线机组的工作室试验。试 验小组发现工作场所的灯光照明、 生活福利等物质条件并不是提高产 量的主要原因。试验的结果得到这 样一个概念,即组织是一个社会系 统,组织中存在派系,即小群体, 属于各个群体的雇员之间相互制约、 相互影响的人际关系对生产产量有 着重要的影响。
服从 与反 抗权 威的 条件 试验
每次实验有三人参加:“被实验者”、“实验者” 和“实验助手”。各自分工如下: “被实验者”负责提问和控制电击按钮; “实验助手”负责回答问题; “实验者”负责监督——在“实验助手”回答 “被实验者”提出的问题出现错误时,要求“被 实验者”对“实验助手”实施电击惩罚。电压从 15伏特到450伏特,共有30个档次。 为了使“被实验者”体验设备的威力,在开始实 验之前,在45伏特档位,把“被实验者”电击一 下。 实验开始后,“实验助手”被绑在电椅上。按照 预定计划,“实验助手”做了很多错误的回答, “被实验者”就开始实施他认为的越来越强烈的 电击惩罚。实际上,“实验助手”根本没受电击。 随着名义电压升高,“被实验者”听到了越来越 强烈的要求停止电击惩罚的呼叫声。实际上,这 些喊声是根据电压档位不同事先录制的。如果喊 声使“被实验者”产生恻隐之心,使他对继续实 施电击惩罚犹豫不决时,实验者就命令他继续实 施电击惩罚。 “被实验者”必须在互不相容的两 个要求中做出选择,执行命令,继续对“实验助 手”实施更强的电击惩罚;或者违抗命令,满足 “实验助手”的乞求。
⑶行 为科 学阶 段 (20 世纪 50年 50年 代到 60~7 0年 代)
行为科学理论在三个重要的方面发展 了人群关系理论: 首先,它非常倚重经验研究资料, 强调要在正式科学调查基础上系统 论述人类行为的理论,而不是对人 们行为的原因和方式做出个人猜测。 第二,行为科学理论将该理论牵涉 到的所有内容集中到一个可以进行 检验的总体框架中。 第三,行为科学理论认为系统分析 是研究组织问题的唯一有意义的方 法。
组织行为学(第2 组织行为学(第2版)
张一纯等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书 内容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展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导 论 个性行为基础 价值观与态度 压力与挫折管理 职业生涯的规划、管理与发 群体行为基础 群体沟通 团队建设
本书 内容
第9章 群体冲突与对策 第10章 领 导 第11章 激 励 第12章 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与 发展 第13章 组织文化
1.3 组织 行为 学与 能力 培养
1.3.1 组织行为学的目标 1.组织行为学的目标 通常认为组织行为学的目标有三个: 解释、预测和控制。 2.组织有效性的决定因素 一方面,个人因素、群体因素、组 织因素存在着相互影响,在组织因 素与环境因素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 响。 另一方面,个人因素、群体因素、 组织因素、环境因素都对组织有效 性产生影响。
⑷组 织行 为学 的深 入阶 段 (20 世纪 80年 80年 代— —)
组织行为学又进一步分化和综合。 组织科学的四个组成部分 项目分 类 微观 宏观 理论性 应用性
组织行为 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理论 组织发展
组织文化理论的崛起带来了组织行为 学和管理理论研究中两个基本假设的 突破,即关于“观念人”及“生活组 织”两个假定的确立。
组织 有效 性的 决定 因素
组织有效性
员工因素
群 体 因 素
组 织 因 素
环 境 因 素
知识传授 个性行为基础 价值观与态度
场景模拟 能力训练 自我管理能力
个 人 能 力
1.3.2 组织 行为 学与 能力 培养
压力与挫折管理 群体沟通 群体行为 群体冲突与对策 领导 管理能力 领 导 能 力 知 组织 为 组织 组织 组织 与 与 管理 行 管理 能力 变 素 质 与 能力 度 态 管理能力 改 识 管理沟通能力 管理差异能力 素 质 态 度
个 人 绩 效 组织 绩效 群 体 绩 效
组织 行为 学与 能力 培养
1. 本书的目标读者和特点 2. 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 3. 各种能力的内涵
能力 的内 涵
自我管理能力 管理沟通能力 管理差异能力 管理道德能力 文化管理能力 管理团队能力 管理变革能力
推荐 课后 阅读 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北 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李剑锋.组织行为管理.北京: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 张德,陈国权.组织行为学.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 (新加坡)李秀娟.组织行为学.北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D·赫尔雷格尔,J·W·斯洛克姆, R·W· 伍德曼.组织行为学.上海:华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1.2.3 组织 行为 学的 主要 研究 方法
⑴现场调查 案例:霍桑工厂的大规模访谈 ⑵案例研究 案例:新厂长 ⑶现场研究 案例:霍桑试验中的照明实验 ⑷实验室研究 服从与反抗权威的条件试验
几种 研究 之间 的关 系
现场调查
案例研究
实验室研 究
现场研究
霍桑 工厂 的大 规模 访谈
在霍桑工厂进行的实验中,研究者 组织了谈话人次达到两万次以上, 时间超过两年的态度调查。第一次 设计的问题大都是直接了当地提出 如对工厂环境的看法等问题。尽管 调查者事先承诺对调查情况进行保 密,但是刚开始,被调查者总是心 存戒心,害怕受到厂方的报复。第 二次调整了问题的方式,改用“非 直接问题”,由被调查者自行选择 话题。员工的谈话反倒无所顾忌, 结果收集到了大量的有关员工态度 的资料。在事后的研究分析发现, 工人的工作绩效、职位和地位取决 于个人,又取决于群体。人际关系 是影响绩效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