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正截面受弯实验报告讲解
钢筋混凝土梁试验报告
4).继续加载,当所加荷载约为破坏荷载值的60%~70%时,用读数放大镜测读最大裂缝宽度和用直尺量测裂缝间距并记录。
1.了解钢筋混凝土梁受力的全过程。
2.了解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试验研究的方法。
3.得到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试验的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
4.通过试验验证混凝土梁的正截面受弯性能。
三、试验梁加载简图;
四、试验量测数据内容;
1.各级荷载下支座沉陷与跨中的挠度。
2.各级荷载下主筋跨中的拉应变及混凝土受压边缘的压应变。
当试件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注意观察试件的破坏特征并确定其破坏荷载值。规定:当发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认为该构件已经达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破坏)。(3)测量梁实际跨度、截面尺寸、加载点位置、混凝土应变片位置等。(4)预加载实验(按破坏荷载的20%考虑,)。按1~3级预加载(0-2kN-3kN-4kN),测读数据,观察试件、装置和仪表工作是否正常并及时排除故障。预载值的大小,必须小于构件的开裂荷载值。然后卸载至0。(5)仪表调零或读仪表初值并记录。画记录图、表,作好记录准备。(6)正式加载实验。
3.各级荷载下梁跨中上边纤维,中间纤维,受拉筋处纤维的混凝土应变。
4.记录、观察梁的开裂荷载和开裂后在各级荷载下裂缝的发展情况(包括裂缝的Wmax)。
五、试验仪器及设备;
1.TS3860静态电阻应变仪2.百分表或电子百分表
3.千分表(备用)4.手持式引伸仪(标距25cm)
5.千斤顶(Pmax=320kN,自重0.3kN/只)
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构件 正截面承载力实验
有技术、技术秘密、软件、算法及各种新的产品、工程、技术、系统的应用示范等。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第四条科技成果转化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市场规律,遵循自愿、互利、公平、诚实信用的厚则,依照合同的约定,享受利益,承担风险,不得侵害学校合法权益。
第二章组织与实施第五条学校对科技成果转化实行统一管理。
合同的签订必须是学校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校内研究机构,否则科技成果转化合同的签订均是侵权行为,由行为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六条各学院应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并在领导班子中明确分管本单位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负责人。
第七条学校科学技术处是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归口管理部门,是科技成果的申报登记和认定的管理机构,负责确认成果的权属并报批科技成果转化合同。
第八条学校科技成果可以采用下列方式进行转化:(一)自行投资实施转化;(二)向他人转让;(三)有偿许可他人使用;(四)以该科技成果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五)以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者出资比例;(六)其它协商确定的方式。
第九条不论以何种方式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都应依法签订合同,明确各方享有的权益和各自承担的责任,并在合同中约定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产生的后续改进技术成果的权属。
第十条对重大科研项目所形成的成果,或拟转让的、作价入股企业的、金额达到100万元的科技成果,应先到科学技术处申请、登记备案,并报请学校校长办公会审核、批准、公示后才能进行。
第十一条科技成果转让的定价主要采取协议定价方式,实行协议定价的,学校对科技成果名称、简介、拟交易价格等内容进行公示,公示期15天。
第十二条对于公示期间实名提出的异议,学校科学技术处组织不少于3人的行业专家进行论证,并将论证结果反馈至科技成果完成人和异议提出者,如任何一方仍有异议,则应提交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并以评估结论为准。
混凝土正截面受弯试验报告
目录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设备: (1)三、实验成果与分析,包括原始数据、实验结果数据与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曲线 (1)3.1实验简图 (1)3.2少筋破坏: (2)3.3超筋破坏: (3)3.4适筋破坏: (4)四、实验结果讨论与实验小结。
(6)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实验报告纸(院、系)专业班组课学号姓名实验日期教师评定实验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大小、挠度变化及裂缝出现和发展过程;2、观察了解受弯构件受力和变形过程的三个工作阶段及适筋梁的破坏特征;3、测定或计算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验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二、实验设备:1、试件特征1)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14.3N/mm2,=1.43N/mm2,=3.0×104N/mm2,f tk=2.01N/mm2),纵向受力钢筋强度等级HRB335级(=300N/mm2,=2.0×105N/mm2),箍筋与架立筋强度等级HPB235级(=210N/mm2,=2.1×105N/mm2)。
2)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5mm,试件尺寸及配筋如下图所示。
3)少筋、适筋、超筋的箍筋分别为φ8@200、φ10@200、φ10@100,保证不发生斜截面破坏。
4)梁的受压区配有两根架立筋,通过箍筋与受力钢筋扎在一起,形成骨架,保证受力钢筋处在正确的位置。
2、实验仪器设备1)静力试验台座、反力架、支座及支墩2)20T手动式液压千斤顶3)20T荷载传感器4)YD-21型动态电阻应变仪5)X-Y函数记录仪6)YJ-26型静态电阻应变仪及平衡箱7)读数显微镜及放大镜8)位移计(百分表)及磁性表座9)电阻应变片、导线等三、实验成果与分析,包括原始数据、实验结果数据与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曲线3.1实验简图少筋破坏-配筋截面:加载:=13.3kN=16.8kN适筋破坏-配筋截面加载:=15.3kN=91.7kN =99.6kN超筋破坏-配筋截面加载:=35.5kN=224.9kN 3.2少筋破坏:(1)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理论计算:=440-30=410mm =0.0033=0.0033×3.00×=99.00N/mm x===4.348mm =x(-0.5x)=1.0×14.3×250×4.348×(410-0.5×4.348)=6.339kN·m开裂荷载:F cr ===5.283kNx===13.17mm =x(-0.5x)=1.0×14.3×250×13.17×(410-0.5×13.17)=18.99kN·m屈服荷载:F u ===15.83kN破坏荷载:F 破=1.5F u =1.5×15.83=23.75kN混凝土自重:F 自==6.188kN模拟实验的数据为开裂荷载为:F cr =13.3kN破坏荷载:F 破=16.8kN本次实验数据对比,误差存在,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有三点:1实验时没有考虑梁的自重,而计算理论值时会把自重考虑进去;2.计算的阶段值都是现象发生前一刻的荷载,但是实验给出的却是现象发生后一刻的荷载;3.破坏荷载与屈服荷载的大小相差很小,1.5倍不能准确的计算破坏荷载;4.整个计算过程都假设中和轴在受弯截面的中间。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实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试验方法及其原理。
2.了解和分析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抗弯性能。
二、实验原理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是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施加弯矩和观察其变形情况,来探讨受弯梁的抗弯性能。
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取决于混凝土的强度和钢筋的数量和位置,弯曲时内力的分布,以及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情况等因素。
梁的抗弯性能可以通过计算梁的截面惯性矩和抗弯强度进行预测,也可以通过对梁进行试验来直接测量。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
设备:
1.标准试验机。
2.测量仪器和设备。
材料:
1.钢筋混凝土梁。
2.配重器。
四、实验步骤
1.将钢筋混凝土梁垂直放置在试验机上,并安装好测量仪器和设备。
2.通过试验机施加一个单调增加的弯矩,每次增加的力矩值不超过梁的承载能力的70%。
并记录每个阶段的弯矩和梁的变形。
3.进行试验后,获取试验数据,包括弯矩和位移等记录数据,然后计算梁的截面惯性矩和抗弯强度,并将结果进行分析。
五、注意事项
1.试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梁破裂或其他安全事故。
2.试验结果的精度取决于试验的准确性,因此操作人员必须非常小心和专业。
3.在试验后,应对设备进行彻底清洁和维护。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大小、挠度变化及裂缝出现和发展过程
2.观察了解受弯构件受理和变形过程的三个工作阶段及适筋梁的破坏特征
3.测定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验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2.主要仪器设备
1.静力试验台、反力架、支座及支墩
2.手动液压千斤顶
3.荷载传感器
4.比尺
5.百分表
3.实验加载示意图
4.实验结果
(1)绘制f M --曲线图,描述该曲线的特征。
M /M p a
f / mm
(2)绘制w M --曲线图。
-1012345678 B
M /M p a
w/mm
(3)绘制梁破坏形态图,判定梁的破坏类型。
适筋梁破坏
(4)描述梁正截面破坏过程及其特征,确定梁的开裂荷载和破坏荷载。
随着荷载增加,梁中部纯弯段薄弱截面的裂缝进一步向上发展,中和轴上移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减少,混凝土的压应力和压应变迅速增加,当混凝土压应变达到极限压应变时,混凝土被压碎,梁破坏。
开裂荷载4.97KN,破坏荷载18.02KN 。
钢筋混凝土正截面受弯实验报告.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专业12 级1班姓名学号二零一四年十月二十六号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目录1.实验目的: (2)2.实验设备: (2)试件特征 (2)试验仪器设备: (2)3.实验成果与分析,包括原始数据、实验结果数据与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曲线等。
(2)实验简图 (2)适筋破坏-配筋截面: (3)超筋破坏-配筋截面 (3)少筋破坏-配筋截面 (3)3.1 适筋破坏: (11)(1)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
(11)(2)绘出试验梁p-f变形曲线。
(计算挠度) (11)(3)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
(计算裂缝) (12)(4)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展开的过程与机理。
(12)(5)简述配筋率对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的影响。
(13)3.2 超筋破坏: (4)(1)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
(4)(2)绘出试验梁p-f变形曲线。
(计算挠度) (4)(3)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
(计算裂缝) (6)(4)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展开的过程与机理。
(6)(5)简述配筋率对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的影响。
(7)3.3 少筋破坏: (7)(1)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
(8)(2)绘出试验梁p-f变形曲线。
(计算挠度) (8)(3)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
(计算裂缝) (9)(4)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展开的过程与机理。
(9)(5)简述配筋率对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的影响。
(10)4.实验结果讨论与实验小结,即实验报告的最后部分,同学们综合所学知识及实验所得结论认真回答思考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存在的问题。
(13)(院、系)专业班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实验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1.实验目的:①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大小、挠度变化及裂缝出现和发展过程。
2011混凝土实验指导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试验指导书及报告土木教研室编制建筑工程系实验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实验指导一、实验目的通过对适筋梁、超筋梁和少筋梁的实验,加强对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的认识,比较适筋梁与超筋梁的破坏形态及破坏荷载和挠度情况,了解正截面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验证平截面假定和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1、观测适筋梁、超筋梁和少筋梁的裂缝出现和开展过程、挠度变化以及破坏特征,并记下开裂荷载实测值(P0cr)和破坏荷载实测值(P0u) (M0cr 和M0u)。
2、量测超筋梁在各级荷载下的跨中挠度值,绘制梁跨中的荷载(内力)-挠度曲线(M-f曲线)。
3、量测适筋梁在纯弯区段沿截面高度的平均应变,绘出沿梁高度的应变分布图形,验证平截面假定。
4、通过在主筋上测定的应变,验证钢筋屈服与梁破坏之间的关系。
5、观察和描述破坏情况和特征,比较适筋梁与超筋梁的破坏形态及破坏荷载。
6、根据规范方法计算理论值,并与实验值比较。
三、试件设计与制作1、为确保梁正截面强度破坏,在剪弯区段所配箍筋已加强,纵筋端部锚固足够可靠。
图1-1和表1-1、1-2给出了L-1(适筋梁)、L-2(超筋梁)、L-3(少筋梁)的配筋详图及截面参数。
设计时,混凝土采用C20,纵向受力筋为HRB335级,不带弯钩;HPB235级钢筋带弯钩。
2、试件制作试件采用干硬性混凝土、振捣器振捣、蒸汽养护或自然养护28天、制作试件同时预留混凝土立方体试块(150×150×150mm3)和纵向受力钢筋。
试件承载力以测得混凝土和钢筋的实际强度计算,所用钢筋不得冷拉。
表1-1 实测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6 12 20表1-2 弯曲梁数据表12 6@100AAAAAA20 6@100 26@1002-21-16-65-5L-2超筋梁L-3少筋梁图1 试件尺寸和配筋图555图1-1 试件配筋图注:混凝土采用C20,保护层厚度取为20mm,制作时预留混凝土立方体试块(150×150×150mm3)。
受弯构件实验报告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受弯构件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土木工程系结构实验室二OO四年实验一短期荷载下单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强度试验一、实验目的通过适筋梁的试验,加深对受弯构件正截面三个工作阶段的认识,并验证正截面强度计算公式。
二、试验内容和要求1、试件在纯弯曲段的裂缝出现和展开过程,并记下抗裂荷载P s cr(M s cr)量测试件在各级荷载下的跨中挠度值。
绘制梁跨中挠度的M-f P s cr(M s cr)图。
2、测试件在纯弯曲段沿截面高度的平均应变,绘制沿梁高度的应变分布图形。
3、观察和描述试件破坏情况和特征,记下破坏荷载P s p(M s u)。
验证理论公式,并对试验值和理论值进行比较。
三、试件和试验方法1、试件试验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试件尺寸和配筋如图1-1所示。
2、试验设备及仪器①千斤顶及加荷架②百分表③手持式应变仪 ④电阻应变仪 ⑤电阻应变片 ⑥读数显微镜3、 试验方法①用千斤顶和反力架进行二点加载。
②用百分表测读挠度。
③用手持应变仪沿截面高度的平均应变。
④电阻应变计计录受拉钢筋应变值。
仪表布置如图1-2所示图24、试验步骤①在未加荷前用百分表及手持应变仪读初读数,检查有无初始干缩裂缝。
②加第一级荷载后读手持式应变仪,以量测梁未开裂时,沿截面高度的平均应变值。
③电阻应变计记录受拉区应变,判断有无开裂。
④估计试验梁的抗裂荷载,在梁开裂前分三级加荷,如仍未开裂,再少加些,直到裂缝出现,记下荷载值P scr (M scr ),每次加荷后,持荷五分钟后读百分表,以量测试件支座和跨中位移值。
⑤试验梁出裂后至荷载之间分二次加荷,每次加荷五分钟后读百分表,至使用荷载时读应变仪,用读数放大镜读取最大裂缝宽度。
⑥使用荷载理论值M u之间分三次加荷。
百分表每次都读,至第二次加荷后读应变仪,读后拆除百分表。
如第三次加荷后仍不破坏,再酌量加荷直至破坏。
破坏时,仔细观察梁的破坏特征,并记下破坏荷载P s p(M s u)。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实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实验报告一、实验记录结果表应变与挠度记录表测点荷载钢筋应变混凝土应变με挠度mm荷载级数荷载值1 2 1 2 3 4 1 2 3 4 5 KN με预载0 -1 1 0 1 0 0 0.0030000.003 4 13 13 21 6 -3 -12 0.0030.1770.007-0.230.017 8 41 41 64 19 -8 -32 -0.060.3630.007-0.06012 98 83 141 46 -10 -59 -0.1530.5570.0070.10.017标准加载14 129 107 190 65 -9 -72 -0.1970.680.0070.20.013 16 162 130 224 89 -5 -83 -0.2370.80.0070.310.023 18 195 156 289 116 -3 -98 -0.2530.920.0070.4270.023 20 232 183 351 144 2 -112 -0.273 1.040.0130.5270.023 22 270 214 417 179 9 -127 -0.283 1.1630.0130.7670.017 24 311 245 497 224 19 -147 -0.31 1.30.090.7870.02 26 349 275 570 263 30 -155 -0.333 1.4370.2170.9730.023 28 386 305 643 300 37 -169 -0.36 1.5570.34 1.0270.017 32 450 368 769 361 51 -198 -0.38 1.820.583 1.270.017 34 487 401 838 395 56 -215 -0.37 1.940.727 1.407-0.007破坏加载38 552 475 964 459 68 -245 -0.38 2.217 1.043 1.68-0.013 42 618 540 1078 524 80 -275 -0.383 2.547 1.327 1.937-0.01 46 685 584 1208 610 96 -306 -0.38 2.783 1.637 2.237-0.007 50 750 655 1386 687 115 -335 -0.38 3.393 1.943 2.543-0.007 54 817 714 1510 776 139 -367 -0.38 3.403 2.273 2.88058 886 783 1645 853 153 -405 -0.38 4.2 2.74 3.413-0.00362 949 864 1781 928 164 -439 -0.39 4.757 3.42 3.973-0.003 66 1011 914 1895 991 172 -475 -0.3979.373 3.913 4.503-0.00370 1180 2487 2113 1133 273 -500 -0.4037.057 4.51 5.230.003二、实验现象描述及裂缝分布图如图,随着荷载的逐渐增大,梁逐渐出现裂缝并变大,且裂缝成斜向分布。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试验报告
5.随着试验的进行注意仪表及加荷装置的 粘贴好手持式应变仪的脚标,装好百分表
在标准荷载作用下持续时间不宜小于30min
在达到标准荷载以前,每级加载值不宜 大于标准荷载值的20%;超过标准荷载 值后,每级加载值不宜大于标准荷载值 的10%。
加载到达开裂荷载计算值的90%以后, 每级加载值不宜大于标准荷载值的5%。
加载到达破坏荷载计算值的90%以后, 每级加载值不宜大于标准荷载值的5%。
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不应小于10min 在标准荷载作用下持续时间不宜小于
混凝土表面应变测点:纯弯段混凝土表面电阻 应变片测点为每侧四点(压区顶面一点,受拉 主筋处一点,中间两点),并在应变片测点处 对应地布置手持应变仪测点。
挠度测点布置:在跨中一点,支座各一点及分 配梁加载点各一点安装百分表。
进行1~3级预载,测读数据,观察试件、 装置和仪表工作是否正常并及时排除故 障。预加载值不宜超过试件开裂荷载计 算值的70%
将标准荷载下应变及挠度的计算值与实 测值进行比较
对梁的破坏形态和特征做出评定
六、虚拟演示
1、变形图(正视图) 2、变形图(轴测图) 3、位移图(正视图) 4、位移图(轴测图) 5、SZ应力图(正视图) 6、SZ应力图(轴测图) 7、MISE应力图(正视图) 8、 MISE应力图(轴测图)
试件材料的力学性能:钢筋和混凝土的 实测强度,钢筋和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根据实测截面尺寸和材料力学性能算出 梁的开裂荷载和破坏荷载,以及标准荷 载下的应变和挠度值
试验一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破坏试验
混凝土结构原理试验指导书及试验报告班级:学号:组别:姓名: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二零零六年六月目录试验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试验实验二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试验试验三矩形截面对称配筋偏心受压柱正截面破坏试验试验一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试验一、试验目的:1.通过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试验,熟悉钢筋混凝土受弯钩件正截面破坏全过程。
2.进一步学习静载试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1.量测试件在各级荷载下的跨中挠度值,绘制梁的f M --图。
2.量测试件在纯弯区段沿截面高度的平均应变和受拉钢筋的应变,绘制沿梁高的应变分布图和M ——s σ。
3.观测试件的裂缝出现和开裂过程,记录开裂荷载tcr P (tcr M ),并与理论值比较。
4.观察和描绘梁的破坏情况和特征,记录破坏荷载tu P (tu M ),并与理论值比较。
三、试件、实验设备及仪表:1.试件试件为钢筋混凝土适筋梁,试件尺寸和配筋如图1所示。
图2 加载示意图图1 配筋图2.仪器设备(1)加载设备一套;(2)百分表及磁性表座若干; (3)压力传感器; (4)静态应变仪两台; (5)电阻应变片及导线若干; (6)刻度放大镜; (7)千斤顶一台。
四、试验方法和试验步骤:1.试验方法:(1)用千斤顶和反力架进行两点加载。
(2)用百分表量测试件的挠度,用应变仪量测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变。
(3)仪表及加载点布置如图2所示。
2.试验步骤:(1)安装试件,安装仪器仪表并连线调试。
(2)预载,在正式施加荷载试验前,应进行预载,将已就位好的试件,施加少量的荷载(相当于一级荷载),以检查各仪表的工作情况及试验测读人员的操作和读数能力,并消除试件的构造变形。
发现不正常情况,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进行解决。
如全部正常,即可开始正式试验。
(3)正式加载前读取百分表和应变仪的初始读数,用放大镜检查有无初始裂缝并记录。
(4)在估计的开裂荷载前分三级加载,每级荷载下认真读取应变仪读数,以确定沿截面高度的应变分布。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编班级:姓名:学号:河南理工大学2018 年9 月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
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
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
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
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
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
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
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
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
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
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
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
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
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
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6—分配梁固定铰支座;7—集中力下的垫板;8—分配梁;9—反力横梁;10—千斤顶; 图1 钢筋混凝土梁受弯试验装置图0.25P(b )弯矩图(kN·m)P /2 P /2100 1005 005 00 5 0017 00( a )加载简图( kN , mm )( c )剪力图( kN )P /2图 2 梁受弯试验加载和内力简图图 1 为本课程进行梁受弯性能试验采用的加载装置,加载设备为千斤顶。
钢筋混凝土正截面受弯实验报告讲解
钢筋混凝土正截面受弯实验报告讲解
一般来说,钢筋混凝土正截面受弯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抗弯性能,以确定相应的结构要求。
实验包括拉力设备,试件,传感器等组成。
实验步骤如下:
1)首先,按照规定的混凝土比例,制备试件混凝土,均匀混合,细化,压实,养护;
2)然后,根据试验要求,安装相应的力学测试仪器,检查,校准力学测试仪器的误差;
3)接着,测量试件的长度、离心重。
安装试件,测量试件受力后的变形和曲率;
4)然后,安装拉力设备,按照设计要求的应力和速度,施加应变和力;
5)最后,测量施加和去除力后的变形,绘制力应变曲线,分析失效模式,获得施加
力时变形以及载荷容量。
钢筋混凝土正截面受弯实验结果,首先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支持应力与受力曲线,然后
根据曲线计算出软化荷载、完全变形和最大荷载,最后计算各规格试样的弯矩强度和变形
特性等。
这些数据可以有效地确定混凝土正截面受弯的抗弯性能,并估算钢筋混凝土受弯
构件的正式设计要求。
本钢筋混凝土正截面受弯实验主要由混凝土配合比的筛分、试样的制备、测量受力前
变形及离心重、施加和去除力后的变形和曲率、施加力后的变形以及力应变曲线等组成,
以有效获得变形和载荷容量,确定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抗弯性能,从而实现结构规范的标准
化要求。
钢筋混凝土正截面受弯实验报告word精品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___________ 专业12级1 班姓名 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二零一四年十月二十六号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目录1.实验目的: (2)2.实验设备: (2)试件特征 (2)试验仪器设备: (2)3.实验成果与分析,包括原始数据、实验结果数据与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曲线等。
(2)实验简图 (2)适筋破坏-配筋截面: (3)超筋破坏-配筋截面 (3)少筋破坏-配筋截面 (3)3.1 适筋破坏: (11)(1)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
(11)(2)绘出试验梁p-f 变形曲线。
(计算挠度) (11)(3)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
(计算裂缝) (12)(4)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展开的过程与机理。
(12)(5)简述配筋率对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的影响。
(13)3.2 超筋破坏: (4)(1)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
(4)(2)绘出试验梁p-f 变形曲线。
(计算挠度) (4)(3)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
(计算裂缝) (6)(4)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展开的过程与机理。
(6)(5)简述配筋率对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的影响。
(7)3.3 少筋破坏: (7)(1)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
(8)(2)绘出试验梁p-f 变形曲线。
(计算挠度) (8)(3)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
(计算裂缝) (9)(4)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展开的过程与机理。
(9)(5)简述配筋率对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的影响。
(10)4.实验结果讨论与实验小结,即实验报告的最后部分,同学们综合所学知识及实验所得结论认真回答思考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存在的问题。
(13)- 1 -—(院、系) 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班—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学号姓名实验日期2014年10月16日教师评定实验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1■实验目的:①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大小、挠度变化及裂缝出现和发展过程。
钢筋混凝土梁试验报告
受弯构件试验报告
年级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结构工程实验室 2010 年 12 月
目录
1 受弯构件正截面性能试验报告 2 受弯构件斜截面性能试验报告 3 受弯构件正截面性能试验指导 4 受弯构件斜截面性能试验指导
1
1 受弯构件正截面性能试验报告
钢筋直径d=
mm ;
钢筋面积 As = 截面配筋率 ρ =
mm2 ; ;
8、电阻应变仪读数与荷载传感器转换关系
mm; mm; a=
钢筋强度
f
T y
=
mm; N / mm 2 ;
2
1KN~
με 。
二、试验结果记录与整理
1、记录并整理试验过程上各级荷载作用下电阻应变仪读数、千分表读数和百分
表读数及裂缝宽度等,填写在表 1 中。
15
试验装置如图 3.1 所示。
图 3.1 试验装置示意图
试验设备包括试验台座、反力架、千斤顶、分配梁、荷载传感器、电阻应 变仪、千分表、百分表、放大镜、读数放大镜及电筒、直尺等。
试验梁支承于台座上,通过千斤顶和分配梁施加荷载,用荷载传感器和电 阻应变仪量测荷载,用千分表量测试验梁纯弯段的截面应变,用百分表量测试 验梁跨中挠度,用放大镜观察裂缝的出现,用读数放大镜量测裂缝宽度,用直 尺量测裂缝间距。 3.4 试验步骤
6
上绘制试验梁
(M T
/
M
T u
)
~
f
T
曲线。
图6
试验梁
(M
T
/
M
T u
)
~
f
T
曲线
5、将试验梁裂缝分布情况绘制在图 7 上。
抗弯报告(2016)
浙江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钢筋混凝土实验实验类型:基本型实验项目名称: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组号:实验地点:实验日期:年月日浙江大学土木水利实验教学中心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通过实验初步掌握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实验的实验方法和操作程序。
2)通过实验了解钢筋混凝土梁受弯破坏的全过程。
3)通过实验加深对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力特点、变形性能和裂缝开展规律的理解。
4)通过实验了解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梁的受弯性能。
二、主要仪器设备1)NI数据采集系统2)力传感器3)电子百分表4)裂缝观测仪5)高压油泵全套设备6)千斤顶(Pmax=30T,自重0.3kN/只,已悬挂)7)工字钢分配梁(自重0.1kN/根)三、实验内容和原理(6分)(对实验原理、方法和内容的概括,请勿抄实验步骤)四、材料性能测试结果计算(5分)1. 主筋的σ~ε曲线:(1)数据: 钢筋直径φ: mm ; 钢筋面积A s : mm 2(2)σ~ε曲线图2. 梁混凝土立方试块的强度值(1)数据: 立方体边长: mm ; 截面面积A : mm 2(2)平均压力值:f cu ,k = (3)计算下列各值:ck f = tk f =五、试验梁极限承载力P u、正常使用荷载P k、开裂荷载P cr、初始等效荷载P eq的计算(10分):六、荷载分级(5分)注:开裂情况一栏中,如无裂缝则写无,有裂缝则写:有缝,条数,W m a x 三个内容。
、梁加载中各量测数据记录(6分)注:P =F +P e q跨中挠度实测值f 0i =(g 中i -g 中0)-0.5×|g 左i -g 左0+g 右i -g 右0|修正值X i =X 0i + X 01*P e q /F 1 (X 代表修正值,X 0代表实测值,i 为级数)八、数据整理(6分)九、画出曲线图(考虑自重、分配梁等荷载的影响修正)(6分)M -εc 曲线在各级荷载下,截面的应变沿高度的分布δ-H 曲线十、实验结果与分析(12分)1. 曲线图分析2. 裂缝开展规律分析(附上裂缝开展照片)十一、思考题(36分)1. 该梁的变形规律如何,分析纵向钢筋和混凝土是如何发挥抗弯作用的?2. 平截面假定是否成立,以及平截面假定的适用条件?3. 假定在正常使用荷载下该梁的短期效应挠度限值为l0/200,最大裂缝宽度限值检测值为0.25mm,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该梁是受强度破坏控制,还是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控制?4. 该梁的破坏形态,并解释产生这种形态的破坏的原因?5. 该梁达到极限承载状态的标志是什么,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并分析原因?6. 计算该梁的抗裂校验系数和承载力校验系数,分析实验值与理论值存在差异的原因?十二、心得体会与建议(8分)1. 本实验课的安排是否合理,哪些方面需要改进?2. 对本实验课的考核方法有何体会,是否需要改进?3. 本实验课的互动式上课模式对学习是否有帮助,是否需要改进?4. 提高学习效果的其他建议。
钢筋混凝土及钢结构实验报告
试验一 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梁弯曲试验1 试验教学目的和要求1.1 了解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梁在短期静荷载作用下,正截面的破坏现象及发展过程。
1.2 了解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梁在受力过程中,正截面上应变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包括砼和纵向受力钢筋〉,挠度变化情况,裂缝开展情况〈包括开裂时荷载、各条裂缝出现的先后次序、裂缝间距毛裂缝宽度、裂缝长度〉。
1.3 比较不同配筋时正截面的破坏及发展过程的差异。
1.4 熟悉工程结构物的科学实验方法,掌握最基本的测试手段。
1.5 了解量测仪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2 试件和实验设备2.1 钢筋混凝土适筋梁、少筋梁、超筋梁的几何尺寸和配筋见图1、图2、图3。
Φ6@200架力筋图1 钢筋混凝土梁几何尺寸及适筋梁配筋图图2 钢筋混凝土少筋梁配筋图图3钢筋混凝土超筋梁配筋图2.2试验仪器设备①电阻应变仪;②荷载传感器,液压千斤顶;③数字百分表、数字千分表;④数据采集仪;⑤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测定仪;⑥数字式回弹仪;⑦裂缝读数显微镜;⑧钢筋锈蚀仪;⑨氯离子渗透率仪;⑩反力槽道、电阻应变计、接线端子、502胶、电烙铁、荷载配梁等。
3试验方法3.1 加荷方法利用液压斤顶通过配梁对实验梁加荷,通过荷载传感器测定荷载大小。
试验梁中段处于纯弯状态,见图4。
图4 钢筋混凝土梁加载图3.2 应变测定在试验梁跨中截面的上缘、下缘、一个侧面粘帖8个电阻应变计,用以测定混凝土的应变值。
见图5。
16234 5图5 应变计位置图(尺寸单位:cm )为了测定钢筋混凝土梁中的钢筋的应变,在每根受拉钢筋的跨中各贴1片电阻应变计。
3.3 挠度测定在实验梁的1/4跨径处、跨中、支座处各安装一个数字百分表,用以测定梁的挠度。
3.4 裂缝开展观测利用裂缝读数显微镜观察裂缝的产生、开展,测记裂缝宽度、长度。
4 试验步骤 4.1 准备工作4.1.1 按图1~图3对钢筋下料,主受力筋贴应变片部位除锈、贴片、封片、测量浸水后的绝缘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土木工程专业10级3班姓名学号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目录一、实验目的: (2)二、实验设备: (2)2.1试件2.2实验仪器设备三、实验成果与分析,包括原始数据、实验结果数据与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曲线 (3)3.1实验简图23.1.1实验简图3.1.2少筋破坏-配筋截面3.1.3适筋破坏-配筋截面3.14 超筋破坏-配筋截面3.2 少筋破坏: (3)3.2.1 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3.2.2 绘出试验梁p-f变形曲线3.2.3 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3.2.4 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展开的过程与机理3.3 适筋破坏: (6)3.231 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3.3.2 绘出试验梁p-f变形曲线3.3.3 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3.3.4 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展开的过程与机理3.3.5 简述配筋率对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的影响3.4 超筋破坏: (9)3.4.1 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3.4.2 绘出试验梁p-f变形曲线3.4.3 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3.4.4 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展开的过程与机理四、实验结果讨论与实验小结。
(12)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实验报告纸城市建设学院 (院、系) 土木工程 专业 103 班 11 组 混凝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课实验一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1.实验目的:①. 了解受观察了解受弯构件受力和变形过程的三个工作阶段及适筋梁的破坏特征。
②. 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大小、挠度变化及裂缝出现和发展过程。
③. 测定或计算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验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2.实验设备:试件特征(1)根据试验要求,试验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k f =16.7N/mm 2,tkf =1.78N/mm 2,2/9.11mm N f c =, c E =2.8×104 N/mm 2),纵向受力钢筋强度等级HRB335级(极限抗 拉强度标准值为2/335mm N f yk =),箍筋与架立钢筋强度等级 HPB300级(屈服强度标准值为y f =300N/mm 2)(2)试件为b ×h=210×525 mm 2,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为20mm 。
少筋、 适筋、超筋的箍筋分别为 Ф6@200、Ф6@200、Ф8@150,保证不发生斜截面破坏。
(3)梁的受压区配有两根Ф10的架立筋,通过箍筋与受力筋绑扎在一起,形成骨架,保证受力钢筋处在正确的位置。
试验仪器设备:(1)静力试验台座、反力架、支座与支墩 (2)手动式液压千斤顶 (3)20T 荷重传感器(4)YD-21型动态电阻应变仪 (5)X-Y 函数记录仪(6)YJ-26型静态电阻应变仪及平衡箱 (7)读数显微镜及放大镜(8)位移计(百分表)及磁性表座 (9)电阻应变片、导线等3.实验成果与分析,包括原始数据、实验结果数据与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曲线等。
实验简图少筋破坏-配筋截面: 加载:(注明开裂荷载值、纵向受拉钢筋达到设计强度fy 时的荷载值、破坏荷载值)加载:KN F 6.6cr = KN F 6.9u =适筋破坏-配筋截面 加载:(注明开裂荷载值、纵向受拉钢筋达到设计强度fy 时的荷载值、破坏荷载值)加载:KN F 9.7cr = KN F 3.52y = KNF 56u =超筋破坏-配筋截面 加载:(注明开裂荷载值、纵向受拉钢筋达到设计强度fy 时的荷载值、破坏荷载值)加载:KN F 4.13cr = KNF 8.110u =3.1 少筋破坏:(1)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
开裂弯矩、荷载:mm 94431-2550==h 2s mm 571A = 跨度为 mm 4502a =tk s c f A bx f =1α)2(0cr xh A f M s tk -=mm b f f A x c tks 1118.02109.110.178.11571=⨯⨯⨯==αM KN M cr ⋅=⎪⎭⎫⎝⎛⨯⨯=138.021118.0-49415778.1破坏弯矩、荷载:mm b f a A f x c syk 04.212109.1111573351=⨯⨯⨯==M KN M u ⋅=⎪⎭⎫ ⎝⎛⨯⨯=43.25204.21-494157335 25.4310.382.45u u M F KN a === 通过分析对比,实验数据跟理论数据存在着误差,主要原因: 1实验时没有考虑梁的自重,而计算理论值时会把自重考虑进去;2.计算的阶段值都是现象发生前一刻的荷载,但是实验给出的却是现象发生后一刻的荷载;3.破坏荷载与屈服荷载的大小相差很小,1.5倍不能准确的计算破坏荷载;4.整个计算过程都假设中和轴在受弯截面的中间。
(2)绘出试验梁p-f 变形曲线。
(计算挠度)KN a M F cr 056.045.2138.0cr ===注:在很小荷载的作用下,少筋梁即破坏,挠度无法计算(3)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
(计算裂缝)注:少筋梁在裂缝出现到破坏期间时间极短,裂缝难以计算。
(4)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展开的过程与机理。
①在荷载为0.4KN时,梁处于弹性阶段。
②在荷载达到6.6KN时,混凝土开裂,开裂截面,内力重新分布,开裂的混凝土一下子把原来承担的绝大部分拉力交给受拉钢筋,是钢筋应力突然增加很多,故裂缝一出现就有一定的宽度。
此时受压混凝土也开始表现出一定的塑性,应力图形开始呈现平缓的曲线。
③又因为配筋率少于最小配筋率,故一旦原来由混凝土承担的拉力有钢筋承担后,钢筋迅速达到的屈服。
受压区高度会迅速降低,以增大内力臂来提高抗弯能力。
同时,所提高的抗弯能力等于降低后的荷载引起的弯矩,受压区高度才能稳定下来。
在挠度-荷载曲线上就表现为荷载有一个突然地下降。
然后受压区高度进一步下降,钢筋历尽屈服台阶达到硬化阶段,荷载又有一定上升。
此时受压区混凝土仍未被压碎,即梁尚未丧失承载能力,但这是裂缝开展很大,梁已经严重下垂,也被视为以破坏。
(5)简述配筋率对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的影响。
配筋率越高,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越大,最大裂缝宽度值越小,但配筋率的提高对减小挠度的效果不明显。
3.2 适筋破坏:(1)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
理论计算:1tk 1486.5 1.78981.250.69891.011.92100.6989() 1.78981.25(486.5)0.8491220.84910.34662.45300981.25117.7971.011.9210o tk s c cr s o cr cr y s c y y s h f A x mm f b x M f A h KN mM F KNa f A x mmf b M f A αα=⨯===⨯⨯=-=⨯⨯-====⨯===⨯⨯=开裂时:开裂荷载:屈服时:1117.797()300981.25(486.5)125.87522125.87551.382.45335981.25131.541.011.9210131.54()335981.25(486.5)138.322138.3: 2.45o y y yk s c u yk s o u u x h KN mM F KNa f A x mmf b x M f A h KN mM F a α-=⨯⨯-====⨯===⨯⨯=-=⨯⨯-====屈服荷载:破坏时:破坏荷载56.5KN通过分析对比,实验数据跟理论数据存在着误差,主要原因:1实验时没有考虑梁的自重,而计算理论值时会把自重考虑进去;2.计算的阶段值都是现象发生前一刻的荷载,但是实验给出的却是现象发生后一刻的荷载;3.破坏荷载与屈服荷载的大小相差很小,1.5倍不能准确的计算破坏荷载;4.整个计算过程都假设中和轴在受弯截面的中间。
(2)绘出试验梁p-f 变形曲线。
(计算挠度)0178.05252105.025.9810686.05.48621025.981108.21025.48625.9814500=⨯⨯===⨯⨯⨯⨯=∙===te s te s c s E s A A bh A E E h A ρρα当构件开裂时,M KN M k /8491.0=mmB l M s f mm N h A E B f A h M K E s s s sqte tks K sq 52.010519.57350108491.08510519.50686.062.02.015.15.48625.98110262.015.12.0044.20178.078.165.01.165.01.1044.225.9815.48687.0108491.0132620213252060=⨯⨯⨯⨯==⋅⨯=⨯++⨯⨯⨯⨯=++==⨯⨯-=-==⨯⨯⨯==ραψψσρψησ取负数,以此类推,在不同的荷载下,可以得到相关的数据:)mmf (mm)实验得出的荷载-挠度曲线:(3)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
(计算裂缝)()[]mm d c E a W mm N A h M mm d bh A a te eq s s sq cr s k sqte eq s te cr 46.05.140408.06269.11023339.09.108.09.19.03330178.078.165.01.1/33325.9815.48687.0103.1385.14040178.0250178.05252105.025.9815.09.15max 260=⨯++⨯⨯⨯⨯=⎪⎪⎭⎫ ⎝⎛+==⨯⨯-==⨯⨯⨯=====⨯⨯===ρσψψησρρ最大裂缝:(4)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展开的过程与机理。
①当荷载在0.4KN 内,梁属于弹性阶段,没有达到屈服更没有受到破坏。
②当荷载在0.4KN 的基础上分级加载,受拉区混凝土进入塑性阶段,手拉应变曲线开始呈现较明显的曲线性,并且曲线的切线斜率不断减小,表现为在受压区压应变增大的过程中,合拉力的增长不断减小,而此时受压区混凝土和受拉钢筋仍工作在弹性范围,呈直线增长,于是受压区高度降低,以保证斜截面内力平衡。
当内力增大到某一数值时,受拉区边缘的混凝土达到其实际的抗拉强度和极限拉应变,截面处于开裂前的临界状态。
③接着荷载只要增加少许,受拉区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极限抗拉应变,部分薄弱地方的混凝土开始出现裂缝,此时荷载为7.9KN 。
在开裂截面,内力重新分布,开裂的混凝土一下子把原来承担的绝大部分拉力交给受拉钢筋,是钢筋应力突然增加很多,故裂缝一出现就有一定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