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琵琶教学中的美感培养
琵琶教学对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
琵琶教学对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
琵琶,又称弹拨乐器,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其悠久的历史沉淀和丰富
的音乐内涵使得琵琶教学成为音乐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琵琶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
音乐审美情感,更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热爱,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积
极的推动作用。
琵琶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
音乐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欣赏和表现都离
不开审美情感的培养。
中国传统音乐中,琵琶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通过琵琶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古老而优美的乐曲,感受到琵琶独特的韵味和情感表达。
在学琵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练习和表演,慢慢感受到曲调的情感变化,培养对音乐的敏感度和理解力,进而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情感。
而这种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也会在学生的日常生活
中体现出来,使他们更加热爱音乐,更加关注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内涵,进而丰富自己的精
神世界。
琵琶教学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
通过琵琶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琵琶的音乐形式和演奏技巧,从而认识到古代音乐对
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宗教和思想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学习琵琶,学生还可以了解到中国
古代音乐家的成就和贡献,明白古代音乐对当时社会的意义,进而对中国传统音乐和文化
产生更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这种认同感和自豪感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
习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促进中国传统音乐的传统和发展。
琵琶教学中美感的培养策略探讨
琵琶教学中美感的培养策略探讨琵琶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在演奏技能的培养之外,美感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美感的培养不仅仅是对琵琶演奏者本人的要求,更是对广大学生的期望。
针对琵琶教学中美感的培养策略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和探讨。
美感的培养要从琵琶演奏者的外在形象入手。
演奏者的仪表仪态、服饰搭配、动作姿势等都会直接影响观众对音乐表演的美感体验。
在琵琶教学中,需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外在形象意识,让他们懂得如何穿着得体、举止文雅,从而提升自身的美感表现。
美感也与琵琶演奏的音乐表达息息相关。
在琵琶教学中,学生需要不断强化对音乐理论的学习,从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全面理解琵琶演奏的技巧,通过对音乐的解构和理解,能更好地将美感融入琵琶演奏中。
只有把握了音乐的本质,才能更好地表达音乐的美感。
美感的培养还需要通过琵琶演奏的表现力来体现。
学生需要刻苦练习琵琶演奏技巧,同时还要注重音乐的表现力,通过对音乐情感的发挥,去诠释音乐的内涵,从而感染观众的心灵。
只有演奏者自身对音乐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才能真正传达出美感。
在琵琶教学中,培养美感还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下功夫。
老师需要有敏锐的审美意识,对学生的琵琶演奏进行定期的审美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对自身演奏的不足之处有清晰的认识,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感表现能力。
老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与美感相关的知识和技巧,比如舞台表现技巧、音乐表现技巧等,让学生多方面地接触和理解美感。
琵琶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多参与一些琵琶演出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琵琶演奏,增加对美感的感知和理解。
参与演出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更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增进对美感的认识。
琵琶教学中美感的培养策略探讨,不仅关乎琵琶演奏者自身的修养,更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通过琵琶教学对美感的培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更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未来的音乐道路上更具优势。
希望通过对琵琶教学中美感培养策略的深入探讨,能够为琵琶教学提供更多的启发和帮助,让学生在美感方面有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琵琶教学的美感修养
琵琶教学的美感修养【摘要】琵琶教学的美感修养对于学习琵琶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美感修养不仅可以提升琵琶演奏的技巧和表现水平,还可以帮助琵琶演奏者更好地表达情感。
在琵琶教学中,培养美感需要不断的练习和感悟,同时也需要注重琵琶演奏与美感修养的结合。
美感修养不仅仅是琵琶技术的提升,更是内心境界的升华。
通过对美感的修养,琵琶演奏者可以更好地体会音乐的魅力,表达情感,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
本文将探讨美感修养在琵琶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美感修养与琵琶演奏技巧、情感表达的关系,最终阐述美感修养对琵琶教学的促进作用和心灵升华的价值。
【关键词】琵琶教学,美感修养,琵琶演奏,技巧,情感表达,提升方法,促进作用,心灵升华1. 引言1.1 琵琶教学的美感修养的重要性琵琶教学的美感修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美感修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琵琶演奏技巧,更可以启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和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琵琶音乐的内涵和魅力。
通过培养美感修养,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琵琶演奏中的音乐情感和表现要求,使演奏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美感修养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琵琶音乐的美学价值和审美标准,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欣赏水平和能力。
琵琶教学中注重美感修养的培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演奏水平,更可以让他们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到美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1.2 美感修养对琵琶教学的意义美感修养对琵琶教学的意义非常重要。
在琵琶教学中,除了学习琵琶的演奏技巧外,培养美感修养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美感修养可以让学生更加敏锐地感知音乐的美,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通过培养美感修养,学生可以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使琵琶演奏更加动人和具有感染力。
在琵琶教学中,美感修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演奏水平,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美感修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情感和意境,从而更好地演绎出作品的精髓。
美感修养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注重细节,提高演奏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使演奏更加精准和动人。
分析琵琶教学的美感修养
分析琵琶教学的美感修养伴随我国音乐课程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 教师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音乐作为艺术学科,在教学活动中,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提升其美感修养, 使其对音乐艺术有着更为深刻的认知和强烈的情感。
特别是琵琶教学中,以美感修养培养视角出发,不仅能够推动音乐教学改革的全面贯彻和落实, 而且使演奏中在演奏过程中尽情释放情感,与音乐融为一体,激发受众共鸣感。
基于此,琵琶教学活动能够得以深入开展。
一、琵琶教学中的问题现阶段,音乐艺术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并且以教育形式而传承。
就琵琶教学而言,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教师未能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全部学生采取同样的教学方式。
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比较传统单一的讲授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琵琶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最后,尤为关键的问题是,琵琶教学中,教师未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美感修养,导致琵琶演奏中缺少情感,降低了演奏效果,是琵琶教学中的一大憾事。
二、琵琶教学中培养学生美感修养的必要性在琵琶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美感修养的培养十分必要。
首先,通过培养学生美感修养,有助于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改变传统讲授法的单一教学模式, 能够推动琵琶教学的发展进程。
其次,通过培养学生美感修养,能够使学生在琵琶演奏过程中融入自身的情感,将情感与音乐相结合,能够有效传递强烈的音乐情感,给人以思想启迪。
最后,通过培养学生美感修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琵琶学习兴趣,促进琵琶艺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由此可见,琵琶教学中培养学生美感修养具有必要性。
三、琵琶教学中美感修养的内容(一)基于艺术的美感修养琵琶乐曲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 能够给人以艺术美感。
因此,在琵琶教学中,艺术修养是美感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且地域辽阔,使各地区音乐艺术形式存在明显差异。
许多琵琶曲以地方戏曲而改编,具有浓厚的地域性色彩。
在美感修养培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不同民族风格有着深刻的认知,而且可以掌握更多琵琶演奏特色,为学生创新琵琶音乐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
琵琶教学中美感的培养策略探讨
琵琶教学中美感的培养策略探讨琵琶,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乐器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现代音乐的发展,许多人对琵琶这一传统乐器产生了兴趣,特别是在学习琵琶的过程中更是深受许多人的喜爱。
对于琵琶教学的发展和提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美感的培养。
美感的培养对于琵琶教学来说非常关键,因为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表演水平,还能够增强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本文将就琵琶教学中美感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一、美感培养的重要性美感是对审美对象进行感性认识和感受的能力,它是一种情感和理性相统一的审美体验。
在琵琶教学中,美感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琵琶音乐的内涵和情感表达,从而更好地演奏出琵琶的魅力。
在琵琶演奏中,美感的培养也是提升演奏技巧和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美感可以使学生更加注重音乐的细节和内在情感,在演奏时更加注重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从而使演奏更加动人和引人入胜。
在音乐艺术的学习中,美感的培养也是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关键。
通过培养美感,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意境和内涵,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
二、美感培养的策略探讨1. 教学内容的优化在琵琶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优化是培养美感的关键。
在琵琶教学中,可以通过选取富有表现力和内涵的曲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意境和内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感。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和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和情感表达,从而提升美感的培养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摩大师的演奏视频,学习他们的演奏技巧和表现艺术,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感。
2. 情感表达的培养在琵琶教学中,情感表达是提升美感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演奏出琵琶音乐的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音乐的情感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和情感。
琵琶教学对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
琵琶教学对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琵琶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音乐教育中,琵琶教学对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琵琶是一种既适合演奏古典曲目,又适合演奏现代曲目的乐器。
在琵琶教学中,老师会让学生听一些名家演奏的精彩琵琶曲目,并通过亲自演奏、解析乐曲、分析曲式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
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可以逐渐习得欣赏琵琶音乐的技巧和方法,逐渐增强对音乐的敏感度,提高对音乐的欣赏水平。
同时,学生在不断学习琵琶演奏技巧的过程中,也可以进一步理解琵琶文化的内涵。
琵琶有着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因此在琵琶教学中,老师会引导学生通过演奏琵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学生需要通过琵琶演奏来表现曲目所蕴含的感情、描绘曲目所描绘的画面,或者展现自己的唯美情感。
通过这样的表演,学生可以逐渐完善自己的表现技能,提高在音乐表演中的自信心,并在琵琶演奏中获得快乐。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琵琶教学是一种集体的活动,学生需要和同学们一起演奏琵琶,共同为音乐表演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琵琶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会合奏的技巧和合作精神,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合奏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文化传统,琵琶教学可以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这种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综上所述,琵琶教学对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学习琵琶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成为一个熟练的琵琶演奏者,还可以培养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艺术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增强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和社交能力。
因此,琵琶教学是非常有价值的教育课程。
琵琶教学中美感的培养策略探讨
琵琶教学中美感的培养策略探讨在琵琶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技巧的讲解和演示,还应该注重对音乐美感的培养。
音乐美感是指对音乐所体现的审美价值的感受和理解,它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一、选择合适的曲目选择合适的曲目是培养学生音乐美感的第一步。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音乐基础和经验,选取适合学生水平的曲目,如让初学者弹奏旋律简单、曲调优美的小曲或民间歌曲,让高年级学生弹奏曲式复杂、音乐表现性强的曲目。
同时,选择的曲目应当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对音乐美感的认识。
二、注重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的综合在琵琶教学中,技巧的讲解和演示虽然重要,但又不应该只关注琵琶的技能方面,而应该注重琵琶演奏艺术中的音乐性、表现性。
教师应该通过分析每个学生演奏时的弹法、指法、换弦以及琴音音色等细节,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表现音乐内涵与情感。
应该注重音乐表现,使演奏不只是“弹琴”,而是一种艺术表现。
三、注意细节把握细节把握是音乐表现艺术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美感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演奏中注重细节、把握整体。
例如,在演奏中要注意音乐节奏的把握,避免出现节奏不准的现象;在弹奏中要注重音符的连贯,避免出现单调、未饱和的演奏情况;在换弦、变调时要注意变换的自然顺畅,避免出现杂音等,这些注意点都是琵琶演奏艺术中的细节要点,只有把握好细节方能使整体达到更加优美的效果。
四、注重音乐鉴赏在琵琶教学中,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美感的关键步骤。
音乐鉴赏是通过欣赏音乐作品,领悟音乐的内涵和表现,并产生共鸣和情感的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经典琵琶曲目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创作背景、曲目名称、结构特点、演奏技巧等,让学生掌握鉴赏的方法,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总之,在琵琶教学中,注重技巧的教学同时也要注重音乐美感的培养,通过选择合适的曲目、注重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的综合、注意细节把握、注重音乐鉴赏等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技能水平。
琵琶教学中对学生美感的培养策略分析
琵琶教学中对学生美感的培养策略分析琵琶是我国的一种乐器,它不仅外观精致,还能发出动听的声音。
但想弹奏出动听的声音不仅需要很高的技巧,还需要美感的衬托。
所以,在琵琶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感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把握好整个教学过程中美感培养的重点,才能够帮助琵琶教师掌握好整个琵琶教学的主体,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根据当前琵琶教学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关于琵琶教学中培养学生美感的策略,具体分析如下:(一)细节上着力,给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审美观琵琶演奏时通常会选择双排琴弦和音区跨度较大的演奏方式,这就导致了琵琶演奏在发音上不可避免地带有噪音、泛音等杂音。
由此可见,琵琶教师在教授琵琶时,必须做到仔细,使学生的耳朵能够更好地接受知识。
因此,在琵琶课堂教学中,琵琶教师必须做到细心。
例如,在讲解乐曲旋律特征时,必须准确地将每一个音符都呈现给学生,并且通过声音示范讲解每一个音符的特征;当讲解各种手型时,也应该采取较为细心的态度。
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也应该采取及时、细心的指导。
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琵琶音乐的美产生更强烈的共鸣,形成积极正确的审美观。
(二)内容上拓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艺术知识。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美术、音乐等艺术领域的学习者,必须深入到生活当中,了解自己生活的社会,然后寻找与之相关的艺术素材,这样才能更加完善自己的创造力,激发出潜藏在自身的艺术感觉,帮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艺术知识,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
例如,琵琶教师在上课时,应该注意音乐与语言的结合,给学生播放与乐曲同名的电影或电视剧,引起学生对乐曲情节的好奇心,让学生对乐曲背后的故事有初步的认识,从而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在这一过程中,琵琶教师既可以讲解乐曲背后的故事,也可以介绍乐曲的起源。
通过这些,让学生对琵琶演奏艺术的发展有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琵琶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
(三)学生间互评,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学生的美感,必须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真正体会到琵琶演奏的美妙之处。
琵琶教学中对学生美感的培养策略分析
琵琶教学中对学生美感的培养策略分析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人们对美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然而,在琵琶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美感培养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要想达到上述目标,笔者结合多年的琵琶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1。
抓住课堂第一分钟,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愉悦的氛围,充分利用第一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欣赏一段优美动听的旋律,或优雅的节奏型,为课堂奠定基调。
比如,在上《海青拿天鹅》这一课时,先由老师示范,通过优美的琴声和富有表现力的舞姿把天鹅演绎得栩栩如生。
当然,也可以将《天鹅湖》、《月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曲,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使学生产生愉悦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注意发挥“头脑风暴”的作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自我探索能力3。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美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是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
作为一种具有形象思维特点的艺术门类,音乐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尤其是现代社会各种信息化媒体日益普及的今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音乐更应该将音乐与生活紧密相连。
为此,笔者常常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比如,《天鹅湖》中三只天鹅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难道每只天鹅都要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吗?每当回答完毕,教室里就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学生会说,正是因为其它天鹅的名字好记,所以它们排列的顺序才是这样的。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就折射出学生们对音乐美的感知能力和鉴赏水平。
4。
加强实践环节,引导学生自主体验,提升学生美感素质琵琶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乐器,同时也是一门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掌握的乐器。
因此,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认真聆听、用心体验,必要时还需付诸行动。
在琵琶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在弹奏练习中,还是在学习曲目时,都可以结合自己所熟悉的曲子开展实践活动,比如,在进行《彝族舞曲》的弹奏时,笔者会请学生结合课本上的图片,表演身穿民族服装的人跳民族舞蹈。
琵琶教学中美感的培养策略探讨
琵琶教学中美感的培养策略探讨琵琶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因其优美的音色和艺术价值而备受推崇。
在琵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文将探讨琵琶教学中美感的培养策略。
一、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首先需要掌握琵琶的音乐理论知识,包括基础乐理知识、音乐编配、演奏技巧等方面。
只有深入理解琵琶的音乐语言,才能更好地打造音乐艺术的美感,感受和表达琵琶音乐的魅力。
二、音乐精品欣赏学生需要多听琵琶音乐,了解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琵琶曲目,领略其风采。
可以挑选优秀的琵琶曲进行欣赏,不断发掘琵琶音乐的精品之处,培养对琵琶音乐的敏锐感觉和欣赏能力。
三、表现形式的培养通过学习演奏技巧和表现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琵琶音乐的美感。
在琵琶演奏中,应该注意音色的塑造、节奏的起伏、音乐情感的表现等方面,让琵琶音乐更富有感染力,更容易打动人心。
四、教学方法的创新老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另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媒介如图片、录音等加深对琵琶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五、培养琵琶成长态度学生应该意识到琵琶艺术的价值和魅力,积极参加琵琶音乐比赛、演出等活动,锤炼琵琶实战能力。
同时,还要保持对琵琶音乐的热爱,不断地对琵琶音乐进行探究和发掘,让自己在琵琶音乐中不断地成长。
综上所述,琵琶教学中美感的培养策略主要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音乐精品欣赏、表现形式的培养、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培养琵琶成长态度等方面。
只有在这些方面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培养琵琶演奏者的美感。
最终实现琵琶艺术的推广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享受琵琶音乐的美好。
琵琶教学的美感修养
琵琶教学的美感修养【摘要】琵琶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其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演奏技巧,更应注重美感修养的培养。
本文将从琵琶演奏与美感修养的关系、琵琶教学中注重美感修养的方法、美感修养对琵琶演奏的提升作用、琵琶演奏中的美感表达技巧以及培养学生美感修养的琵琶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加强琵琶教学中的美感修养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使学生在演奏过程中更加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和内涵传达。
总结琵琶教学中美感修养的重要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琵琶音乐的艺术魅力,为其未来的音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琵琶教学的美感修养意义重大,探讨琵琶教学的美感修养重要性对于整个中国音乐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琵琶教学, 美感修养, 演奏, 方法, 提升, 表达技巧, 实践, 培养,学生, 加强, 总结1. 引言1.1 琵琶教学的美感修养意义琵琶是中国古典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琵琶演奏过程中,美感修养是至关重要的。
美感修养不仅仅是指外在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更应该包括内在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意识。
琵琶教学中的美感修养意义重大。
美感修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琵琶演奏,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和情感的传达,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
美感修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他们在演奏中更加动人和感染力。
美感修养可以加强学生对琵琶音乐的理解和掌握。
美感修养不仅包括对音乐美学的理解和感悟,还应该包括对琵琶曲目的表现技巧和演奏技巧的掌握。
只有通过对美感修养的培养,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表现琵琶音乐的内涵和情感。
1.2 探讨琵琶教学的美感修养重要性在琵琶教学中,美感修养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美感修养是琵琶演奏中的灵魂,更是提升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重要因素。
通过琵琶教学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琵琶演奏感受、表达和传达美的力量,提高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美感修养不仅仅是琵琶演奏技巧的展示,更是表现琵琶曲目的深度和内涵。
琵琶教学中对学生美感的培养策略分析
琵琶教学中对学生美感的培养策略分析(一)学生在弹奏琵琶的过程中,要注意力集中,专心致志地进行练习。
其中可以运用分解练习法和节拍练习法,也就是把整首曲子分成若干个部分进行练习,这样既可以保持手型的正确,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每个音符的起止时值,从而为后面的整体演奏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可以让学生多听一些钢琴曲和轻音乐,尤其是贝多芬的作品,他的《命运》和《月光》,《欢乐颂》和《田园交响曲》等,这些优美的旋律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身心放松,而且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
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给学生播放这类轻音乐。
二、要加强合作交流,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如果单纯依靠教师讲授,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练习,例如让学生相互轮换弹奏相同的曲目,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也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想一想:如果曲子由自己来演奏,应该怎样弹才更能体现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呢?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演奏作业,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提高练习的兴趣,而且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各种技能。
比如,在练习十面埋伏的时候,学生可以多想一想,自己是否能够弹得像古代武士那样霸气;在练习彝族舞曲的时候,可以设想一下彝族姑娘跳舞的场景;在练习五首琵琶曲的时候,学生可以大胆的展开联想,然后将自己想象成为战士或者是天上的白云,用一种轻快明朗的节奏演奏出来……总之,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力争做到举一反三。
(三)学生也可以把想象的内容记录下来,并找老师进行探讨和交流。
三、教师应让学生经常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三、教师应让学生经常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走出教室,积极投入到校园、社区的文艺活动中去,要尽量多创造机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平台。
此外,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尽量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要善于利用音乐为舞蹈伴奏,以增加其美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琵琶教学对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
琵琶教学对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
琵琶是我国古代的传统乐器之一,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琵琶教
学以其独特的音色、技巧和表现力,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音乐的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
提升他们的音乐审美情感。
琵琶教学可以通过教授一些优秀的琵琶曲目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琵琶曲目
丰富多样,涵盖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各种风格和情感。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如《阳关三叠》、《十面埋伏》等,通过对这些曲目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琵琶独
特的韵味和情感表达,提高对音乐的欣赏水平。
琵琶教学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琵琶演奏技巧来提升他们的音乐理解能力。
琵琶是一种
技巧要求较高的乐器,学生需要掌握琵琶的演奏技巧才能更好地表达音乐情感。
在琵琶教
学中,教师可以重点讲解琵琶的演奏技巧,如指法、换弦、拨弦等,通过反复练习和指导,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演奏技巧,更好地理解和演绎音乐作品。
琵琶教学还可以通过参与集体演奏和演出等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琵琶教学中,学生需要和其他乐器进行合奏,共同演奏一首曲目。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
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创造出美妙的音乐。
在集体演出中,学生还可以
锻炼自己的舞台表演能力,提高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琵琶教学中美感的培养策略探讨
琵琶教学中美感的培养策略探讨琵琶是一种古老而优美的乐器,在古代以及现代都受到广泛的喜爱和欣赏。
在琵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美感的感知和理解至关重要。
下面将探讨几种培养学生琵琶美感的策略。
教师应该注重琵琶音乐的基本元素。
美感是建立在对音乐的基本元素的理解和运用之上的。
在琵琶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琵琶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
通过理解这些基本元素,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琵琶音乐的美感。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美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琵琶曲目,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和欣赏其中的美感。
教师还可以结合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琵琶音乐的美。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琵琶演奏的个性化表达。
美感是个人感受和表达的结果,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和表达都是不同的。
在琵琶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个性,通过琵琶演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
这种个性化的表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琵琶美感,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琵琶技巧和表演水平。
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演出机会。
演出是培养学生音乐美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琵琶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音乐会、比赛或者社区的演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琵琶演奏成果,与观众分享美感。
通过演出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还可以感受到音乐给人带来的美的力量和影响。
培养学生琵琶美感是琵琶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注重琵琶音乐的基本元素、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以及提供演出机会等策略来培养学生的琵琶美感。
这些策略的运用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琵琶技巧和表演水平,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琵琶音乐的美。
琵琶教学中对学生美感的培养策略分析
琵琶教学中对学生美感的培养策略分析提及到美感,人们可以想到艺术、音乐、法律或者一些文字的结合来表达有形的东西,而琵琶教学恰恰是能够让学生仿佛踏入艺术世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对美的感知能力。
因此,培养学生的美感也成为琵琶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安排以及课堂环境的改造,从而使学生从中获得全新的情感体验。
教室的设计可以加入自然的色彩,以营造一种非常放松、舒适的气氛,这样学生们可以完全投入到学习中去。
其次,可以通过教学安排让学生们了解到诸如科学、历史等看似枯燥无趣的内容,但是在琵琶乐上使用似乎和文学、历史无关了。
拉大鼓在木吉他上的演示,就能让学生们知道乐曲背后具有多层次的内容,这样才能够让琴艺而不是琴谱成为学生们最深刻的印象。
最后,在课堂中可以将琴艺与自然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刺激。
同时,琵琶教学中也有许多可以调动学生美感的方法。
首先,注重学生作品的审美性。
在每个作品完成之后,也可以进行更形式正式的审核,以便学生们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从而加深对琵琶美感的掌握。
其次,让学生参加有关琵琶的特殊活动或比赛,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有机会与其他同学角逐琵琶高手的荣誉,增加学生参与美感教育的兴趣。
最后,强调琵琶的实用性,把工艺与场景结合起来,通过探求琵琶演奏中不同嵌入艺术元素的合理组合,从而形成独特的教育体验。
要培养学生美感,琵琶教学除了要在教学环境中充分发挥外,也要结合活动、比赛等各种形式,让学生们有机会参与,这样才能够在适当的情境中拓展学生们对于美感的意识。
而有了良好的环境,和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学生美感的培养必将有着较大的提高。
琵琶教学中美感的培养策略探讨
琵琶教学中美感的培养策略探讨琵琶是一种古老而优美的乐器,它的音色柔和动人,是中国传统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琵琶教学中,除了技术的培养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于美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琵琶教学中美感的培养策略,包括美感的内涵、培养美感的方法和实践操作等方面,希望能够为琵琶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美感的内涵美感是指人对美的事物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是人类在感知、认知和理解美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心理和情感状态。
在琵琶教学中,美感的培养不仅包括对音乐美的欣赏,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于琵琶音乐的表达和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琵琶这一媒介去感知、理解和表达美。
二、培养美感的方法1. 多听优秀琵琶演奏:学生在琵琶教学中,应该多听一些优秀的琵琶演奏,包括古典琵琶曲、现代琵琶演奏等,通过不断地欣赏和倾听,使学生对琵琶音乐的美感有所感悟和领悟。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美感的培养离不开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需要了解琵琶音乐的基本知识、演奏技巧等。
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去感知和表达美。
学生应该多参加一些表演和演出活动,通过实际的演奏和表演来培养自己的美感。
3. 多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琵琶音乐与舞蹈、戏曲、绘画等艺术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可以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去感受和表达美。
比如可以通过与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的结合,去表达琵琶音乐所蕴含的美感。
三、实践操作1. 主题式教学:在琵琶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主题式的教学活动,比如选取一些经典的琵琶曲目,让学生通过学习和表演这些曲目,去感知并表达其中所蕴含的美感。
通过主题式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琵琶音乐的美。
2. 演奏与表演结合:在琵琶教学中,可以加强演奏与表演的结合,让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注重表现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和美感,使学生能够通过琵琶演奏表达自己对音乐美的理解和感悟。
3. 评比活动:可以组织一些琵琶音乐演奏比赛或评比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示自己对琵琶音乐美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琵琶教学对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
琵琶教学对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琵琶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音乐教育中,琵琶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和乐感,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
本文将从琵琶教学的角度探讨如何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
一、通过音乐作品的选择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在琵琶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
优秀的音乐作品具有高度的美感和艺术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美的力量。
同时,优秀的音乐作品也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能够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和特点。
在选择音乐作品时,教师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和音乐水平,选择适合学生的作品。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多样性和差异性,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风格和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以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和审美情感。
演奏技巧是琵琶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掌握琵琶技能和音乐审美情感的基础。
通过演奏技巧的训练,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和艺术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演奏技巧:1. 重视基本功训练:学生需要掌握琵琶的基本演奏技巧,包括指法、换弦、掌法、左右手配合等。
教师应该注重对基本功的训练和巩固,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演奏基本功。
2. 强化音乐表现:演奏技巧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琵琶技能,还要求学生能够表现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
教师可以通过细致的音乐指导,引导学生在演奏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演奏中感受到音乐的美。
3. 注重创新和个性:琵琶演奏是一项创造性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演奏中发挥个性和创造力,注重个性差异,让学生在琵琶演奏中获得自我认同和成就感。
音乐欣赏是琵琶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有效途径。
通过音乐欣赏的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音乐作品,了解和感受不同的音乐文化和风格,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欣赏能力。
琵琶教学对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
琵琶教学对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琵琶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还可以促进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发展。
下面从几个方面探讨琵琶教学如何对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
一、传递音乐情感琵琶演奏不仅要求技巧的精湛和音乐构思的独具匠心,更要求演奏者能够传递音乐情感。
琵琶演奏既能传递悲伤的情感,也能表现快乐的情感,每一首曲子都有其所要表达的情感,演奏者需要透过琵琶与听众分享这些情感,使其感受到音乐的美丽和魅力。
在琵琶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琵琶演奏的技能和琵琶曲目的情感表达,鼓励学生多思考琵琶曲目的情感内涵,让学生在琵琶演奏中能够精确而自如地表达情感,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增强音乐欣赏能力在琵琶教学中,教师应该将琵琶曲目的历史背景、人物故事和曲目演奏风格等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这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琵琶曲目的情感内涵,增强对琵琶音乐的欣赏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演奏家的演奏风格和表现力,让学生能够发现不同演奏家在琵琶演奏中的不同表现方式和个人特色,由此对琵琶音乐产生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了音乐的欣赏能力。
三、培养音乐情感的自我感知琵琶演奏需要获取音乐技能后通过个人情感的表达来传送音乐情感,需要演奏者对自我的情感有很好的自我感知,这个自我感知不仅促进了演奏者的音乐表演,更有助于学生尝试从自我角度去认识琵琶音乐,去感受琵琶音乐,让学生能够提升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培养音乐情感的自我感知。
总之,琵琶教学对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教师应该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从琵琶音乐的表达、历史背景、演奏风格等方面了解琵琶曲目的情感内涵,并培养学生具有对音乐情感的自我感知和表现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琵琶音乐,增强个人音乐素养的同时,提高整体的音乐美感。
琵琶教学中对学生美感的培养策略分析
琵琶教学中对学生美感的培养策略分析美育教学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因为美育教学与德育、智育和体育等相比,它更加侧重于学生精神领域的发展,同时又具有启迪心灵的功能。
因此,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把美育纳入教育的范畴之中。
琵琶艺术也不例外,琵琶本身就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形式,弹奏起来不仅需要手指、手腕、手臂等各个部位的配合,而且对整体音色的掌控也非常考验学生。
这不仅要求学生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够较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所以学习琵琶的过程中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演奏技巧,还要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和文化知识,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从而逐渐培养出一定的审美素养。
在琵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感,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让他们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虽然每一首曲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但只要仔细观察和分析,我们就能从中找出规律,例如在指法运用方面,有些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三个手指做半圆型的运动;有些是用大拇指和食指构成半圆;有些是由小指、无名指、中指构成圆弧线等等。
这样我们就能从简单的基本指法里得出对琵琶音色的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提升琵琶演奏的水平。
通过欣赏美好的音乐让学生对琵琶有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分析经典的曲目,不仅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例如:学习《十面埋伏》时,先给学生看一下《卧虎藏龙》的电影,再播放一下这首曲子,并让学生谈谈两者的区别。
最后给学生留出时间,结合自己所看过的电影,说说对这首曲子的理解。
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各自的感想,总结出共同的观点。
最终实现了共同创作的目的。
这种做法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加深了学生对琵琶的理解。
不但要多听,还要勤动手,这样才能使学生把琵琶演奏得更好。
在学生练琴前,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其保持良好的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做到全神贯注,集中注意力,学生只有带着热情去学习,才能发挥出百分之二百的效率,而一个冷漠的面孔或者随意的态度,很难让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学习效果肯定也会大打折扣。
琵琶教学中美感的培养策略探讨
琵琶教学中美感的培养策略探讨琵琶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琵琶教学中,除了技术和演奏技巧外,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感,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探讨琵琶教学中美感的培养策略。
一、注重音乐文化素养的培养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琵琶音乐也不例外。
在琵琶教学中,老师需要注重有关音乐的文化素养的培养,了解琵琶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艺术特点和演奏风格等。
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的认识和表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琵琶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准和欣赏能力。
琵琶音乐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可以表达多种情感和意境。
在琵琶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的表现,使其在琵琶演奏中产生情感体验和表现力。
例如,在演奏时可以表现出宁静、悠扬、激情、婉转等不同的情感,并通过强调音调、节奏、音符等方面,来实现情感的表达。
三、注重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在琵琶教学中,可以将琵琶与其他艺术形式融合,例如舞蹈、诗歌、绘画等。
这些艺术形式之间的互动能够创造出更丰富、更具有多样性和创造性的艺术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和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感。
四、注重身体语言的应用身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动作、姿态和面部表情等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
在琵琶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的身体语言来丰富琵琶演奏的内涵,例如,配合琵琶演奏的节奏来作出动作,调整姿势和面部表情,透过身体语言来展现音乐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综上所述,注重音乐文化素养的培养、注重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注重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以及注重身体语言的应用,是琵琶教学中培养学生美感的有效策略。
这些策略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开阔、审美水准提高,并且在琵琶演奏中体会到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享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琵琶教学中的美感培养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琵琶演奏技巧丰富。
适合表现各种音乐内涵,随着人们对琵琶和琵琶音乐喜爱的增加,对音乐的鉴赏和感悟能力的提高,面对越来越“专业”的观众群体,更加需要打动人心,贴近情感的演奏。
本文为大家介绍的是。
在教学中建立有关技巧的审美观念,从演奏状态、音色处理、听觉训练等方面入手加以培养与训练,把技巧中的美感培养与技巧训练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标签:琵琶教学;基本功训练;美感培养;培养基础;培养方法近年来在琵琶演奏家与作曲家们的共同努力下,琵琶作品不断出新,这些新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积累,阐释了作者的审美追求,展示了新时代的脉搏气息。
新音乐、新思想、新追求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对演奏技巧的更高要求。
例如,中国香港作曲家罗永辉先生创作的《千章扫》,对扫弦技术而言是一次全新的突破,乐曲所要求的力度、耐力以及爆发力在以往的扫弦运用中是很少见的。
演奏这首作品要求演奏者在扫弦技术上无障碍、无负担,才能较为自如的驾驭这首作品。
因此,基本功的训练是琵琶演奏者的每日之功,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为日后的乐曲学习作准备。
面对琵琶丰富复杂的演奏技巧,在基础功训练中既注重技巧训练又兼顾美感培养,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当然过分强调美感也会使弹奏流于形式,演奏技术上不去,美感的表现也就无从谈起。
另外美感的培养可能由于不同个体对美的不同理解而效果迥异。
中国古典美学讲究“出而神现”的境界,琵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全面的技术手段与高尚的艺术情操,通过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把乐曲所要表现的内容与情感生动地、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在琵琶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往往对于弹奏琵琶出现了一个误区,一味的追求速度,而忽视了对乐曲的情感把握。
例如《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中的快板主题,犹如大曲的人破,激情果断的轮扫和16分音符的快速弹奏,正如“银瓶乍破水浆进”,将诗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轮扫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快而准的弹奏,再加入自己对《琵琶行》这首诗的感情,这样才会赋予《诉》这首琵琶曲的生命感。
在弹奏一首琵琶曲作品时,我们要认真地对其细节进行处理,例如《十面埋伏》中很多细节的处理,会使整个作品充满活力。
有力度的弹奏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对于演奏者来说,更好的处理感情、思想等等才是对这首作品的完美诠释。
《十面埋伏》的第二部分写楚汉短兵相接、刀光剑影的交战场面。
它是乐曲的主体部分,音乐多变,节奏急促,在演奏上连续运用了弹、扫、轮、绞、滚、煞等手法,以描写激烈的撕杀、拼搏,惊天动地、动人心弦。
当手指的力感和动作的连贯性熟练之后,手指动作依然要保持快速敏捷,富有爆发力。
触弦时,手指动作依然保持强劲的力感,并能体会到琴弦对指尖的阻力感觉,有了阻力的感觉才能体会到手指克服阻力而产生力的感觉,有了力的感觉,才能做到发音结实而清晰,富有颗粒性。
一、琵琶教学中美感的培育方法听众感受乐曲的美感,不仅通过听觉欣赏,还要通过视觉解读演奏者的“身体语言”,感受这种“表演”表现出来的情绪和风格。
所以琵琶的持琴要求演奏者和琴浑然一体,即“侧抱琵琶不遮面,眼观品相手应弦”长期以来,琵琶武曲一直为人们接受和喜爱,并成为琵琶音乐文獻中较具代表性的典范,它标志着我国古代琵琶艺术发展的辉煌,是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
(一)把握形态美人类在长期的审美与艺术实践中总结了许多形态美法则,艺术创造的过程中,艺术家不自觉地运用了多种形态美法则,使艺术作品符合普遍审美意识。
一件艺术家创造出的艺术产品要具有艺术美则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上和谐统一。
内容是艺术品中体现的艺术家的理想、思想和感情等;形态是艺术品的外部表现手法、技巧和法则等。
如果一件作品没有找到合适的形态来表达,作品的内容就是不确定的、模糊的,就仿佛一篇蹩脚的作文词不达意一样。
典型化的内容必须通过适当的完美形态表现出来,才能产生艺术美。
而艺术美离不开完美的艺术形式,创造完美的艺术形式,一方面需要艺术家自觉地运用形态美法则,另一方面又不能依照乱套僵死的“法规”,要求艺术家在具体的创造中寻找和发展形态美法则。
白居易的《琵琶行》里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如急雨”写出弦音的繁密、粗重而急骤;“小弦切切如私语”,“如私语”写出弦音的幽细、委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用大珠小珠落在于盘中的碰击声来摹写交错拨动粗弦细弦时发出的圆润之声;“间关莺语花底滑”,用黄莺的叫声从花丛里传出来比喻弦音的清脆宛转;“幽咽泉流水下难,凝绝不通声暂歇”,用冰下流泉的响声比喻乐声的哽咽吞涩,弦音的低沉入微仿佛停止了;“银瓶乍泼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用银瓶乍裂、水浆进出、骑兵冲杀、刀剑齐鸣的声音、比喻说去中间休止后的骤响,似千军万马驰骋,突出琵琶声的激越雄奇;“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于人心动之时戛然而止。
这些接连不断的比喻,新鲜、贴切、动人,能使读者体会到激扬、幽抑、喜乐、哀愁等情绪。
在诗人的笔下,音乐是看得见、听得清、摸得着的可感形态。
(二)体会声音美在基本技能训练时,掌握的音色层次变化越多,自己所拥有音色的调色板就越丰富多彩,在表现时根据具体作品所要求的风格、韵味、意境、情绪使用不同的色彩去描绘音色涉及到五个方面的因素,即击弦点的高低、指甲吃弦面的大小、触弦角度大小、击弦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大小。
如果改变其中一个要素,其它四个要素也要作相应的调整,方可达到音色与技法的协调一致。
因此可以从这五个方面分别练习,之后再综合到一起,方可收到最佳效果。
另外在琵琶文曲中,运用左手卓、注、压等技法,使弦长改变形成的各种滑音和装饰音,这些技法的难点在于使一个音自身的音色通过弹奏手法变化而有不同的效果,把音乐的韵味完全包含在这些指法的细微变化之中了。
在《琵琶行》里诗人重在从听觉效果上模拟声音,让人读起来感受到浓浓的韵味。
如诗中用叠音词——弦弦、声声、嘈嘈、切切和双声叠韵词——间关、幽咽。
这些词,要么直接模拟声音,要么使诗句增加音乐性和节奏感,加强了音乐的悦耳动听和韵律节奏。
这样准确地绘声拟音,就能给人以真切直观的听觉实感。
(三)提高想象力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演奏水平时,教师可以不再用讲解一示范—模仿一重复的固定模式进行教学,不用定量的技术尺度去限定学生,而是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演奏经验、知识积累和个性需要,自由地创造性地处理技巧训练中的乐曲,鼓励学生开放思维,展开想象,进行即时、瞬间的创造性演奏,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激情,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美的感受,使美感变成一种由内而发的抒情。
二、琵琶教学中修养的提高琵琶音乐的表现范围极广,尤其是在叙事咏情方面绘声绘色,惟妙惟肖,这些都离不开广博的文化知识。
演奏本身是一个综合的表演艺术,教师和学生都要在生活实践中加强对文学和美学的探索和研究,从中获得更多的关于“人”本身应该获得的在生活、艺术等多方面的修养,从而增强对琵琶音乐作品的诠释力度,提高感悟能力。
文化修养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人们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只有在意识到知识储备匮乏的同时,借助参加文体活动,读书特别是经典型的书籍,多阅读浏览新闻来增加社会阅历,才能提高文化修养。
(一)思想修养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影响着他对周围环境、现实社会和自然界的看法。
音乐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活动更加能够反映人的思想境界。
教学中教师要有总揽全局的能力,不能仅把目光局限在各段落的技术问题上,要引导学生站在一定高度统揽乐曲并能够以点及面,将此类乐曲做归纳总结,如《寒鸦戏水》《大浪淘沙》《大阳春》《飞花点翠》《天鹅》等,将其思想性作统一概括。
使学生能够在日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课堂上精准的语言、深刻的剖析和标准的示范,将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意境和心胸气度准确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能感受到琵琶乐曲的内涵,这其中无不体现着教师的思想修养。
“著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傅聪先生,在给学生解析作品时,经常以同类作品作类比,甚至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作品作类比,从而开拓学生的理解空间加强他们的分析能力。
这不仅体现了他对钢琴文献的熟悉,更重要的是他对很多名作的音乐都做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和深刻的思考,使作品的思想性得以彰显。
有了这个前提,才可能对每首教学作品有犀利、准确、形象的断语,给听者画龙点睛的感受。
思想修养与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密切相关。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都包含于世界观中。
世界观的核心是哲学观点,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部分是对人生的基本看法价值观是人生观的核心是对人生价值的看法审美观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审美活动的基本看法进步的审美倾向直接决定于进步的审美观。
思想实际上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观念的总和。
(二)艺术修养艺术修养的培养对于琵琶“教”“学”双方而言,在民乐教学中,对乐曲风格流派的学习和准确把握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琵琶教学亦如此。
琵琶乐曲中,有相当数量的地方风格性乐曲,曲调大多源自于当地民族民间音乐和戏益,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的全面掌握各个地方的民族民間音乐风格特点。
学生平时应当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广泛涉猎那些能使之产生艺术灵感的渊源。
演奏乐曲前要多读一些对乐曲有关的书籍与资料,了解一些与乐曲相关的时代背景。
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对乐曲意境的把握。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绘画、舞蹈、电影戏剧等艺术的广泛兴趣。
比如:音乐中的寓意、绘画中的色彩、书法中的顿与挫、武术中的刚与柔等等,这些艺术不是孤立的,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特别是电影、戏剧中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和刻画,表演时的想像与发挥,更能加深对乐曲意境的理解,从而使演奏者情感升华,使听众产生共鸣。
一次打动人心的演奏,并非是技术技巧的非凡展现,它往往妙在弦外,亦演奏者的个人情感与观众在心灵上的交流互动。
基础教学其实包括端正的学习态度、琵琶演奏的明确概念、独立理解和处理乐曲的能力,这其中无不包括音乐的美;作为学生,表面上是学习琵琶这件乐器,实质上是在接触音乐,不仅要提高演奏技法,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自身的音乐美感修养和音乐审美能力。
因此,教师要尽力将音乐最本质的东两展现给他们,通过引导、启发、比喻等手段去培养学生的美感修养,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能力,从而生动的、准确的、创造性的表达琵琶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