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结构类作用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散文理清结构思路类鉴赏++课件68张+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散文理清结构思路类鉴赏++课件68张+
现方式是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或是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或是哲理 散文的层层相递。
第二种是相并关系,主要是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一般通过并列 式和对比式展现内容。
第三种是相属关系,主要有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3、最后,掌握行文构思技巧及作用。
三、设问方式
(一)直接考查(明考型): 直接梳理文章思路
(2012·重庆高考)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 写作思路。 (2012·大纲卷)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
缘由:有些文章往往由一个故事(事件、人物)引出,然后围绕这 个事件(或人物)生发开去,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个引出见解的故事 或事件即为由头。
2020年全国III卷《记忆里的光》第9题 9.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2.梳理行文脉络
(1)从概括段意、划分层次入手 勾画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
(二 ) 线索解题方法
(五)定“神”看“线” 阅读文章时,先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视、把握文章的线索,这种方法适应范
围最广。 《藤野先生》 作者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之间的事,抒发了作者对于藤野先生 的怀念之情,也赞扬了藤野先生他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 高尚品质。 回忆藤野先生——追述自己当年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惜别)。 暗线: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其次,针对情绪变化,寻找表现心理变化的词语“心 里颇不宁静”“是个自由的人”“我什么也没有”,再从 中提炼心理词,加以组合即可。
02
高考散文
一、散文思路结构
散文思路结构类型
状物抒情 类散文
写景叙事 类散文

散文结构知识点总结

散文结构知识点总结

散文结构知识点总结一、散文的基本结构1.1、开端散文的文章开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需要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读者产生兴趣,愿意继续往下阅读。

因此,一个好的开端尤为重要,可以采用引言、排比、问句等方式来吸引读者的注意。

1.2、中间散文的中间部分是文章的核心,也是内容的主体部分。

在中间部分,作者可以展开对主题的思考,展示自己的见解和感悟,也可以通过叙述、描写等手法来给读者呈现一个生动的画面。

1.3、结尾结尾部分是文章的收尾部分,它需要给读者一个总结性的感觉,让读者对文章有一个清晰的印象。

在结尾部分,可以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也可以加以点题,或者以反问、寓言等方式来呈现文章的深意。

二、散文的写作技巧2.1、生动的描写散文可以通过生动的描写来展现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生动的描写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2.2、比喻和象征比喻和象征是散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生动,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3、语言的运用散文的语言需要优美、流畅,富有韵律感。

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夸张等,让文章更富有表现力。

2.4、情感的表达散文是一种情感性很强的文体,可以通过对情感的真挚表达,使读者产生共鸣,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2.5、逻辑和条理散文的写作需要有一定的逻辑和条理,需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和主题,不能随意跳跃,以免让读者感到迷茫。

三、散文的类型和风格3.1、抒情散文抒情散文以情感为主线,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宣泄,展现出作者的内心世界,让读者产生共鸣。

3.2、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以议论和辩证为特点,通过对社会现象、人生哲理等进行深入剖析和思考,展示出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3.3、散文随笔散文随笔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记录思想和感悟的文体,它突出了思想和情感的真实性和临时性。

3.4、散文小品散文小品是以某一事物或某一人物为中心,进行深入揭示和阐发的故事文学。

3.5、散文散句散文散句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散文形式,以短小精悍的句子展示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的结构思路》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的结构思路》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的结构思路》1. 不同散文的行文思路散文类型行文思路 写景状物散文 引出写作对象→写景咏物,时空拓展→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由自然之物延伸议论→抒情议论,升华主旨写人叙事散文 写作缘起→写人叙事→穿插场景、细节→抒发情感,总结感悟 议论说理散文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进行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2. 散文的“六大”线索类型阐释 作用或效果 时间(时线)时间的变化推移,如事情的发展等 (1)结构方面:①组织材料,贯串全文;②结构清晰;③使行文富于变化。

(2)思想内容方面:①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②揭示主题;③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

(3)特殊方面:①物线有象征、呼应作用,丰富了文章内涵;②情线有使情感浓厚、深化主题的作用。

地点(地线) 地点的转移,如游记散文的移步换景等 物象(物线) 赋予某个物象以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围绕此物象行文人物(人线) 以人物的变化或人物之间的关系发展行文感情/心理(情线) 以情感的脉络或心理状态的变化来行文事件(事线)以某个事件为中心行文3. 散文的“八大”结构形式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写人叙事散文多按此种结构展开,重点突出时间因素,按时间顺序层层铺开,条理清晰,叙事完整。

按空间位置变化组织材料文化游记散文多按此种结构展开,不突出时间因素,只突出空间位置的变化。

按事物性质、类别组织材料有些议论说理散文往往按事物性质展开,有时还把感受分成几类写,便于安排结构。

以中介物组织材料把中介物作为串联作者思想感情和材料的媒介。

所谓的中介物,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问题、概念、思想等。

以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脉 有些散文往往是按照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脉络来写的,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围绕“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行文,写出了自己络组织材料内心的情感变化,使文章意蕴丰富。

以双线结构(复调)行文,分明线和暗线明线,即作品中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如时间线或空间线;暗线,即作品中未直接描述或间接呈现出来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的线索,如作者的情感变化。

【阅读理解】散文类阅读的读文方法,解题技巧总结

【阅读理解】散文类阅读的读文方法,解题技巧总结

【阅读理解】散文类阅读的读文方法,解题技巧总结散文阅读的读文方法第一步初读文本,明确类属根据散文阅读的经验,先初步明确散文属于哪种类型,如下:(1)写人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2)写景状物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属抒情散文。

(3)哲思散文:这类散文表现作者某种哲思。

它也注重情感的抒发,但更重于理智。

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

(4)文化散文:主要是一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创作的、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

第二步抓住文眼,理清思路——关于文眼一般说来,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总是有表征可循的。

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语句。

从表达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注意那些发表议论的语句。

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语句等。

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等。

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

“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

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

点出文眼的主要方法有:1、找概括强的语句或词语。

比如,文中的总结句往往有文眼。

如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特别地来的清,来的静,来的悲凉。

”这“清”“静”“悲凉”,便是故都北平的秋在作家意念上的总投影,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

这种“清、静、悲凉”正是故都秋的特色,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东西。

一片飘零的槐叶能打动情意,几声秋虫的哀鸣更足以牵动心魄,这种深远的忧思和孤独者的冷落之感,正是郁达夫当时的心境。

《散文阅读结构思路之—句段作用》学案(无答案)

《散文阅读结构思路之—句段作用》学案(无答案)

散文阅读结构思路之—句段作用1、了解锤炼语言的一般考查方式2、剖析诗歌语言锤炼类题型的一般解题方法二、知识链接(自主完成部分)1.[写景状物类散文思维建模](外在特点)特点123(景和人合二为一)(内在特点,象征意味)三、例题展示月出龙门山 王飞①伊河向龙门奔涌过来,从对峙的两山间穿流而过时,多了万千的从容与虔诚。

远古的伊水流逝了曾经的历史烟云,漾潆的水气中似乎又隐含着曾经步履蹒跚的文明。

我在岸上临流而坐,感受到今天的这条河流似乎是以一种朝圣的心态与我们对话。

②两千余座石窟、十万余尊佛像从北魏开始启程一路逶迤走到唐的时空廊坊。

一代复一代的工匠勒绳搭架在山崖钎凿锤打,劳作的汗渍在衣衫上形成片片云图,他们湿漉漉的发髻几近浸透了半个洛阳城。

诸佛、菩萨、罗汉、力士、夜叉、飞天或立或坐或卧,姿态万千,神情自若,既悲又悯,俯视世间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佛的目光要把这一切包容了,无论你是谁,从哪里来,在智慧与光明的化身面前,多舛的肉身就如一粒尘埃。

光明使所有的物象透明空盈,苦思冥想日日追求的重如泰山的名利权势,在此且放下。

因为,你在佛的面前永远是孩子。

③中华山河表里形胜,自然的奇迹似乎是顽皮的山鹿率性奔跃之后留下的斑驳蹄印。

在龙门西山的半山崖上,有一个露天摩崖大佛龛,寺里住着卢舍那大佛。

这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尊佛像,通高五丈一尺多,单一只耳朵就长达两米。

卢舍那是佛的报身像,表示证得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

卢舍那大佛的双眼向下俯视,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仰视,都感觉与她的目光恰好交汇,似乎在启示碌碌众生,世间无数的争端纷扰,在历史面前,都将如同眼前的伊水,随着岁月的流逝,滚滚而去。

④卢舍那的美丽无以伦比,是中国雕塑史上的一个标志,那极具魅力的微笑,用任何华丽的语言来形容它都会显得平淡而苍白,一双微笑的慧眼,直将你逼到心灵的湖底,你只有深深地去悟。

在这样的微笑面前,蒙娜丽莎也要退而却步。

⑤今天的雕艺师提到唐代的圆刀刻法,往往会说到佛像衣纹流畅飘逸,力士夜叉突起的肌肉,充满了雄壮的气势和奔放的力量。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专题 散文线索思路及结构作用专项练习一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专题     散文线索思路及结构作用专项练习一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专题散文线索思路及结构作用专项练习一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28分)耳边杜鹃啼罗琅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

近来醒来常听见悲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娥》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

年年二月起,它的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

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各种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半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

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

三月份姹紫嫣红的“山踯躅”,有人叫“映山红”,更多人则叫它为杜鹃花。

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

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

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

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到其他鸟类出去觅食,剩下空巢,它就把卵偷偷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育。

这自然不是一位好母亲所为。

想来小鸟孵出来后,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毛翼丰满,能自行觅食为止。

这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同情,所以有说它是杜宇望帝的化身,使“蜀人悲子鹃鸟鸣”哩!据说逆旅中的游子,听到这种啼声,常动起思家归心,唐代无名氏《杂诗》云: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声。

有家归不得时,整天却听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心中的烦躁牵挂之情可以想象。

杜鹃啼声凄厉悲切,古今公认,但它的声音大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附会。

有人听出它是“姑姑,姑姑”,也有人听出是“姑乎,姑乎”,而潮州人则听出是“姑虎,姑虎”,且凭这啼声,编织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姑嫂鸟》,潮州家喻户晓,还在舞台演出。

潮州旧历四月盛产杨梅,到了端午便过时。

杨梅开花在初春,也正是杜鹃启啼之时。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一、思路结构类试题1.要求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或结构〕答题思路:这类题的答案绝不是各段落大意的简单累加,而是把文章各层次的层意概括进行组合。

答题程序应该是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格式一般为:第一部分〔先〕写了什么,第二部分〔然后〕写了什么,第三部分〔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描写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要点:因这类题涉及的内容皆在文中,所以考虑它的作用,要注意两点:一是它身处文章中间.第一就要考虑它与前后文之间的结构关系,甚至是全文的各个部分的关联。

一般为承上启下〔或前后呼应,或自然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作用。

答题思路:“作用〔如:承上启下〕+分析〔它是怎样承上启下的〕〞结构形式,绝不能仅只回答“承上启下〞“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一定要有作用分析。

3.开头有什么作用〔“开头为什么要从…写起〞〕答题要点:因这类题型的特点是先言其他,再引起文章主要内容〔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它在文章中的位置决定了这类题答题有四个要素:一是与文题是否照应;二是是否能够自然引出下文主体内容,为下文作铺垫;三是与结尾是否照应;四是与主体内容是否形成反衬。

4.文中某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或在开头,或在中间〕答题要点:有四个要素,一是景物本身的自然环境特征;二是对人物的烘托作用;三是对社会环境的暗示〔这一点要视情况而定,不要生拉硬扯〕;四是在结构上为下文铺垫。

二、内容要点概括类试题1.全文内容要点概括第一种:概括某些原因答题要点:很多散文,作家都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结尾的“果〞〕从何〔“因〞〕而来?那就是前面的叙事、描写、回忆等等。

说到底,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所以这类题设题要求的跨度一般较大,涉及全文。

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因〞的数量找全.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

散文阅读之结构方式与行文思路

散文阅读之结构方式与行文思路

散文阅读之结构方式与行文思路李顺富1、结构方式及简要分析【解题分析】结构方式是就文章的结构特点设题,所以首先要在浏览全文的基础上思考文章的结构特点,如:总分总、先抑后扬、逐层递进等。

然后追寻行文的思路和内容、表达方式及作者情感的变化,逐层理出文章层次,思考并概述说明。

【规范答题】1.先说明行文结构特点。

2.分层具体概括文章内容并扣住结构特点解说。

3.组织答题顺序:说明行文结构特点十具体解说。

如:《朦胧的敬慕——悼念鲁迅先生》(萧乾)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①②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

③-⑩段分写:其中③-⑤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⑥-⑩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⑾⑿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文章常见的结构方式:结构方式通常是固定的,不外乎以下的基本格式——①纵向结构:(时间、事件先后)如《西溪的晴雨》,《荷塘月色》。

②并列式结构:(横向)(性质分类,各个侧面,空间),如《故乡的榕树》《泰山很大》,《泊》。

③纵横交错结构(网状结构):如《山屋》。

④层进式结构(观察、认识的过程):如《泰山之思》,《感谢生命》。

⑤流动式结构(作者情感的变化):如《雾》⑥对比式结构:《马缨花》⑦总分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如《雅舍》。

2、行文思路及简要分析【解题分析】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思路有不同层面,对全篇而言有总体思路,对具体段落或层次而言就是局部思路。

常见的行文思路有:从古到今、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

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组材顺序、线索、过渡、伏笔与照应、段落层次等方面,判断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把握思路的流程:追寻行文的思路和内容上的变化、作者情感的变化,思考“开头(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再逐层概括揭示文意,理出各层的内在联系,并作简要评析。

散文阅读:结构类作用

散文阅读:结构类作用

4.本文以“雾”为线索,请具体分析 文章的行文思路。(6分)(2008湖北 卷《雾》) 答:1、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 2、来到加德满都后,作者开始 “喜欢”“欣赏”“赞美”加德满都的 雾景。 3、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 4、作者最终“陶醉”在雾景的幻 想之中。
7.(09年重庆卷《瓷器的意味》) 文章是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的, 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 答:1由“现实生活中瓷器的雅” 引出话题 2追溯瓷器从俗到雅德历史过程 3点出做人如瓷器尽自己本色的 境界
②结构上前后勾连,环环相扣。如文 章的标题是“忆刘半农”,文章第一 段“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紧扣标题;接下一段,“这题目并不 出得过分”,又与上段紧密衔接起来, 以后各段大致都如些。全文在形式上 前后勾连,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而自 然。
③前后呼应。本文末段与开头互相呼 应,各个部分在内容上也呈响应之态。 如前面谈到刘半农活泼、勇敢,是一 个战士,后面行文中多次照应这一点, 并在结尾呼应。前面谈到刘半农的 “浅”,后面则指出,作为战士,刘 半农即使“浅”,“却于中国更为有 益”,等等。
2010年11月醴陵一中浏阳一中联考试卷
《是那片古趣的联想?》
16、文章开头“剑城的冬天真不好受” 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答:1、引出下文,引出对剑桥冬天的 冷艳之美和春天欢悦景象的描写。 2、欲扬先抑,使文章行文有波澜。
《考一本》P167——《彩色的荒漠》
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 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 用意?
1.句子所处位置及其结构上的作用
在文首段: 开篇点题,开门见山,照应题目 总领全文,提挈全篇,提纲挈领 渲染气氛,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 设置悬念,制造波澜。
牛刀小试5——《寒冷的味道》

专题07 散文阅读(结构思路)-【口袋书】高考语文备考(复习思维导图+必备知识手册)

专题07 散文阅读(结构思路)-【口袋书】高考语文备考(复习思维导图+必备知识手册)

专题07散文阅读结构思路专题07散文阅读结构思路一、行文思路(一)纵向式1.时间顺序:这种思路主要适用于写人记事散文和文化历史散文,写人记事散文特点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写人记事,文化历史散文特点是追叙史实、联系现实来抒发感慨和思考。

这类散文内部结构一般为相承式。

示例:《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作者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思考“一个消逝山村”的“前世今生”。

(也可参考古代散文《登泰山记》)2.空间顺序:这种思路主要适用写景类散文和场景变换类叙事散文,写景类散文以移步换景、景变情迁为特点,其内部结构关系一般为相并关系。

场景变换类以在场景变换中进行叙事为特点,其内部结构一般是相属式。

示例:《荷塘月色》作者的游踪是出家门—去荷塘—观荷塘—回家门(空间顺序)《故都的秋》作者通过“破院赏秋”“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凉闲人”“秋日红枣”五幅画面来表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

3.逻辑顺序:这种思路主要适用于抒情说理类散文。

作者以情感抒发或哲理思考统率全文,最能体现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逻辑顺序通常从事物事理的不同方面展开,彼此之间没有前后关系,有主次联系、因果联系、递进联系、总分联系,或没有明显的时空联系,都可以看作是逻辑顺序。

示例:《荷塘月色》情感变化:不静——求静——得静——出静《故都的秋》紧紧围绕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展开描写《记念刘和珍君》无论是“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还是“无话可说”,都饱含着鲁迅先生的“悲愤”。

(也可参考古代散文《赤壁赋》)(二)横向式1.总分式:这种思路多适用于情理类散文。

一般结构是开门见山点明主旨(或是感情基调、或是观点态度),然后从不同的维度、层面展开论述或抒情。

示例:《故都的秋》文章开篇将故都的秋与江南的秋进行对比,点明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然后整篇文章是以“清、静、悲凉”为中心层层递进,逐步刻画了故都的清秋景色。

2.对比式:这种思路多适用于抒情类散文。

一般结构是通过时空对比来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感悟。

散文阅读:结构类、作用类、好处类题型

散文阅读:结构类、作用类、好处类题型

散文阅读:结构类、作用类、好处类题型散文阅读1:结构类答题一、知识积累1.句子所处位置及其结构上的作用(1)在文首段:1开篇点题,开门见山2照应题目3总领全文,提挈全篇,提纲挈领4渲染气氛5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6设置悬念,制造波澜。

(2)在文中段:1承上启下(过渡)2总领下文3总结上文(3)在文末段:1画龙点睛,点明中心2升华感情,深化主题3照应开头,首尾呼应,结构严谨4言有尽而意无穷2.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

(物线、情感线索、游踪线索、人物线索)3.篇结构特点: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网状结构1起承转合,曲折有致2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3总分得当,层层深入4以小见大5点面结合,以点带面6倒叙、插叙二、高考试卷出现的提问方式1.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结构作用、内容作用)2.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3.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4.简析文章的结构特征或者文章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三、典题示例1.“窗子”在全文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

(3分)(09湖北卷《书房的窗子》答: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

②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

2.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

(8分)(2008四川卷《我爱水》)答:(1)一开始写“我爱水”,照应了标题,并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

(2)一开始写“我爱水”,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对故都之水——什刹海的描写,使行文自然巧妙。

3.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6分)(2008江西卷《朦胧的敬意》)答:1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21、2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的心理感受。

3到10段分写:3、4、5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6到10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11、12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表达敬意,照应标题。

散文文章结构解析

散文文章结构解析

领悟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文章主旨。
散文 阅读 写什么 关注 关键 怎样写 理清 思路 抓住 关键 为何写
抓住 由头
把握 情感
领悟 主旨
一、句段作用
常见设问方式: 1.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效果、目的、用 意、妙处等)? 2.说说画线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句)? 4.某段(句)删去行不行?为什么? 5.简析某段在文中的作用? 6.作者在文中写到了某件事,有何作用?
如何读懂?
1、关注标题,抓住由头 “标题”一般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 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2、理清思路,专注关键 ① 概括段意、划分层次 ② 捕捉“线索”:核心事件、某种感情、具体物件、 时空变化 ③ 分析某些表达技巧的作用
3、把握感情、领悟主旨
抓住散文描写的景物、刻画的形象,流露的情感、
发人深省、催人想象、回味不尽、想作用+读者角度
三、不同位置的句段作用
(一)首句、首段的作用 1、开篇点题:总括全文,点名题旨 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情感(奠定情感基调) 2、开篇未点题: ① 引出下文 ② 与下文形成对照 ③ 为下文作铺垫
3、景物描写式开篇: ① 从结构上看,有铺垫的作用 ② 从景物描写上看,起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 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作用
宁古塔
2、文中写顾贞观设法营救老友吴兆骞的事情有何作用? (4分) 答:侧面写出被流放文人处境的艰难,(1分,与上文流 放文人处境的艰难相呼应 ) 承接上文流放者间的友谊, (1 分 ) 体现了苦难中友谊的珍贵和人格的高贵, (1 分 ) 自然引出作者关于东北人性格与流放者们精神遗留有
关联的联想。(1分,“流放创造了味道浓厚的精神世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2——结构思路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2——结构思路

高考文学类(散文)文本阅读 2 ——结构思路+例题分析【知识梳理】散文的结构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内容的外在体现。

通常包括文章整体结构、段落结构、段与篇的逻辑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等。

主要题型分四大类:整体——把握文章组织材料的线索,分析散文线索的类型和作用;梳理文章的思路脉络;文章谋篇布局思路。

局部——分析句段在文中的作用(需了解散文结构组织的技巧)。

一、题型1——行文线索分析(一)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脉络。

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

它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

文章中所用的各种材料,犹如一粒粒散珠,只有用线索把它们串起来,才能成为光彩照人的珠链。

(二)散文常见的线索类型及作用:(三)分析线索作用的思路第一步——“定线索”第二步——“两个角度”分析线索作用二、题型2——行文思路的分析(一)分析散文结构思路主要涉及分析综合能力,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只有首先梳理清楚作品结构思路,才能理解散文内容。

行文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

高考考查行文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又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考查(即明考型),梳理行文思路;二是间接考查(即暗考型),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二)行文思路行文思路是作者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

(三)行文思路分析的思路1.划分层次法——给全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梳理出明确的结构思路。

(先写……再写……接着写……最后写……)。

2.寻找线索法——先找出文章线索,再按照线索归纳梳理。

(文章紧扣……展开叙事,先写……再写……最后写……)3.心理词(感情词)组合法——结合文本的层次或线索,以心理(感情)变化为突破口,用心理词(感情词)串起合理的先后顺序。

有的心理词(感情词)可从原文中检索,有的则需要自己概括加工。

散文高效复习03:分析构思特点和作用

散文高效复习03:分析构思特点和作用

散文高效复习03:分析构思特点和作用复习任务 1.能够在梳理思路的基础上分析整体构思的特点和作用。

2.分析段落作用,尤其要全面分析末段的作用。

活动一分析构思特点和作用散文的构思就是散文的谋篇布局。

它是高考考查的热点,考查既可以从整体上分析其特点,又可以进行诸如“线索”“选材”“段落”等方面的专项考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北京雨燕以及行者李敬泽北京雨燕,是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野生鸟类。

它在民间有一个诨号,叫“无脚鸟”。

它的四趾全部朝前,只适合抓住高处的树枝或梁木,所以有脚等于无脚,落到地上既不能走也不能飞,被风雨或伤病打落在地,那就是死亡。

北京雨燕的神奇在于它日复一日毫不停歇地飞,它在飞翔中睡觉,在飞翔中捕食飞虫,在飞翔中俯冲下去,掠取大河或大湖中溅起的水滴。

北京雨燕的一年中,除了雌鸟必须孵育雏鸟的两三个月,它们一直在天上,一直在飞。

如果用一种鸟来形容来比喻我理想中的作家,那么他就是北京雨燕。

在北京,你沿着中轴线走过去,那些宏伟的建筑都在召唤着我们,引领我们的目光向上升起。

安定门、正阳门、天安门、午门、神武门、钟鼓楼,城楼拔地而起,把你的目光、你的心领向天空。

北京雨燕把你的目光拉得更远,如果它是一个作家,它就是将天空、飞翔、远方、广阔无垠的世界认定为它的根性和天命。

它心怀天下,抗拒着、承担着来自大地之心的引力,不让大地把它拘禁在此时此地、此身此心。

比如曹雪芹。

他是望着天上的人,是往天上放飞了一只又一只飞燕风筝的人,他的命里有天空、有永远高飞而不落地的鸟,那就是北京雨燕。

这样的一个作家有一种奇异的尺度感,他把一切都放入永恒大荒,并痴迷于不断超越中的飞翔。

这样一个北京雨燕式的作家,会本能地拒绝在地性。

他成长于北京,《红楼梦》是北京故事,但是,在书中,他从未确切地描述过这座城市。

我们可以推导出贾府和大观园的空间分布图,但在这部书中,你对整座城市的地理空间毫无概念。

他让大观园飘浮在空中,让飘浮在空中的大观园映照和指涉着广大世界、茫茫人间。

散文结构的特点及作用

散文结构的特点及作用

散文结构的特点及作用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它以故事性和抒情性为特点,通过文字表达作者的感受、思考和观点。

散文的结构在表达内容和影响读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散文结构的特点如下:1. 灵活性:与其他文学形式相比,散文的结构更加灵活自由。

它可以没有固定的章节划分,也可以没有明确的起承转合,而是根据作者的目的和想法来安排各段内容。

灵活性:与其他文学形式相比,散文的结构更加灵活自由。

它可以没有固定的章节划分,也可以没有明确的起承转合,而是根据作者的目的和想法来安排各段内容。

2. 个性化:散文的结构往往与作者的个人风格和思维方式有关。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散文结构,体现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思考方式。

个性化:散文的结构往往与作者的个人风格和思维方式有关。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散文结构,体现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思考方式。

3. 多样性:散文结构可以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主题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

常见的散文结构包括记叙结构、议论结构、抒情结构等,每种结构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效果。

多样性:散文结构可以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主题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

常见的散文结构包括记叙结构、议论结构、抒情结构等,每种结构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效果。

散文结构的作用有:1. 引导读者:散文结构可以引导读者的阅读和思考。

通过合理的结构组织,作者可以将重要的观点和信息呈现给读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引导读者:散文结构可以引导读者的阅读和思考。

通过合理的结构组织,作者可以将重要的观点和信息呈现给读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2. 提升表达效果:散文结构的选择和安排能够提升作品的表达效果。

不同的结构形式可以营造不同的氛围和效果,让读者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故事或思考中。

提升表达效果:散文结构的选择和安排能够提升作品的表达效果。

不同的结构形式可以营造不同的氛围和效果,让读者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故事或思考中。

3. 增加艺术性:散文结构的合理运用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性。

小说、散文作用类题型答题模板

小说、散文作用类题型答题模板

一、作用类考点:试用文体:小说、散文1.某句话、段落的作用:(情节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其他类型段落的作用)。

2.标题的作用:(小说标题/散文标题)除一下涉及到的点之外,还可点明修辞手法结构上的作用:(1)文首:①照应题目/开篇点题②总领下文/为下文作铺垫③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激发读者思考(2)文中:①照应题目②总结上文/呼应③照应上文/开头④承上启下⑤领起/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⑥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激发读者思考(3)文末:①照应题目/前文/开头②总结全文③点明/揭示/深化主旨④画龙点睛⑤言有尽而意无穷⑥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4)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1)-(3)】适用于某句话、段落的作用【(4)】适用于某句话、段落的作用/标题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1)对人物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社会环境,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②揭示人物心境③表现人物性格④为刻画人物做铺垫⑤点明人物的身份/地位/心理特征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和思想⑦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①】适用于标题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①-⑥】适用于环境描写的作用 /其他类型段落的作用【⑦】适用于情节的作用(2)对情节的作用:①推动情节进一步发展②使情节波澜起伏③丰富故事情节④暗示故事情节⑤交待了/概括小说情节。

【①-③】适用于情节的作用【④】适用于环境描写的作用 /其他类型段落作用【⑤】适用于小说文体中的具有概括性的段落的作用/小说标题的作用(3)对环境的作用:①暗示社会环境②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和展示社会的世态风情③奠定小说/文章的情感基调。

④渲染气氛【①-③】适用于环境描写的作用/标题的作用【④】适用于环境描写的作用(4)对主旨的作用:①暗示主旨 /紧扣主旨②揭示/深化/主旨③画龙点睛④言有尽而意无穷/增添小说意味⑤点明主旨⑥更能突出主旨【①】适用于文首、文中段落作用 /适用于环境描写的作用 /适用于情节的作用/标题的作用【②-④】适用于文末段落作用【⑤】适用于任何位置段落/标题的作用【⑥】适用于情节的作用【(1)-(4)】适用于某句话、段落的作用/标题的作用(5)对读者的作用: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激发读者思考②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意【①】适用于文首、文中段落作用【②】适用于任何位置段落(6)对作者的作用:①表明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②深化作者情感【①】适用于文首、文中段落作用/适用于任何位置段落【②】适用于任何位置段落【(5)-(6)】适用于某句话、段落的作用。

散文阅读要点

散文阅读要点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思路﹙要点归纳﹚整理王坤一、熟悉文体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由实到虚,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第二类:状物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的突出特征上进行人生道理的隐喻。

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第三类:议论性散文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二、储备基本知识1.表达方式①叙述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还没考过)②描写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景物、环境描写:突出环境特点,烘托人物,渲染氛围,烘托主题。

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主体事物。

正面描写、渲染: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③叙述人称的技巧: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便于心理描写,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④议论技巧:在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在中间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第一节 散文阅读 专题三 题型一 结构作用分析题

第一节 散文阅读 专题三  题型一 结构作用分析题

题型一结构作用分析题——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构建解答结构作用分析题的知识体系一、整体分析结构思路作品的结构是指作者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指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谋篇)、行文线索以及段落间(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与安排。

1.整体构思(布局谋篇),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文章在结构上有三种层次关系。

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材料组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身;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构思篇章的技巧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2.行文线索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

复杂的文章,线索不止一条。

抓线索,一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

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为线索。

阅读时抓住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立意,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

三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四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线索不明的文本,往往直接考查思路。

理清思路,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写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散文含义+主旨题

散文含义+主旨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散文小说三、写哲理类散文阅读结构类型一:总分总结构总分式结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提出文章要论述的问题是什么(总)分析问题(本论)---摆事实讲道理论述为什么是这样(分)解决问题(结论)---论述怎么样做到和会出现怎样的情况(总)【例题】论诚意朱自清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

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

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

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帐。

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

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

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作伪的时候。

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的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

这就是态度。

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

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

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

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

但是一般人用这几个词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

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

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

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

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

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那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

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

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

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

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

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

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

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

即使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

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

散文阅读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一、分类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二、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三、概括文章主题1、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2、方法:(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3、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四、找文章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1、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2、方法(1)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2)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3)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3、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

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五、重要句子深刻含义1、重要句子指:(1)题目;(2)开头;(3)结尾;(4)过渡句。

2、重要句子的特征:(1)含蓄深刻;(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重要句子的作用:(1)题目的作用——揭示中心(对象);形象含蓄,激发兴趣。

(2)开头的作用——揭示中心(点题);引出话题(下文);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3)结尾的作用——总结上文;揭示(突出)主旨;语言含蓄深刻,留有余味。

(4)过渡句的作用——承上启下。

解答技巧:(1)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

(若是比喻句,找出本体代入句中;)(2)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即感受词句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回答时注意紧扣文章或段落中心。

)(3)如果句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先弄清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然后根据这种修辞的特征、功能,结合具体语境,琢磨句子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