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之山行》(优课教资)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古诗三首《山行》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古诗三首《山行》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87a4dfe2e3f5727a5e962fb.png)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4古 诗三首 《山行 》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4古 诗三首 《山行 》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4古 诗三首 《山行 》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理解古诗 白云生处有人家 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生”“有人家”分别说明了什么?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4古 诗三首 《山行 》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4古 诗三首 《山行 》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理解古诗 停车坐爱枫林晚 “坐”字在这句诗中是什么意思?和 现在的“坐”的意思一样吗? 这句诗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 你体会到了什么含义?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4古 诗三首 《山行 》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4古 诗三首 《山行 》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4古 诗三首 《山行 》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4古 诗三首 《山行 》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4古 诗三首 《山行 》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4古 诗三首 《山行 》人教 部编版 ppt课 件部编 版课件
古诗三首《山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
![古诗三首《山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354dc6c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cd.png)
古诗三首《山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山行》说课稿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山行》说课稿第4课《山行》教案一、教材简析《山行》是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
古诗描写生动,语言凝练,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习,陶冶情操,丰富想象,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教学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一、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三、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古诗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Q“掌握方法”,“欣赏意境”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价值理念。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难懂字词,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意思的目的。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四、学情分析学生喜爱诵读古诗,但他们生活经验有限,对诗句中凝练的语言难以理解,深远的意境不能深刻感受。
如何激发学生美的想象,感受诗歌意境是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五、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诗中绚丽的秋景转化成栩栩如生的动态画面,引入悠扬动听的古典音乐,渲染诗意课堂氛围,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
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法、民主交流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感受诗歌意境美,从而加深美的体验,引发美的想象。
六、教学过程针对教材,针对目标,《山行》这首诗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202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202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e2e62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66.png)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下面是整理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杜牧《山行》诗歌鉴赏篇一江苏省宜兴市万石实验小学张建峰邮编214212教材简析:《山行》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通过对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的描写,勾画出了一幅绚烂的山林秋色图。
教学的过程中,我在识字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理解诗句,从中体会到诗人那不同一般的情感,让学生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感受到这是一首秋的赞歌。
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径”“枫”“霜”,能说出诗句中“坐”、“于”的意思。
3体会诗中所描写的秋色以及诗人对秋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体会诗中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学习生字、了解秋天。
1用换部首的方法学习生字。
经()枫()雪()径()疯()霜()指导学生观察上面一行与下面一行字有什么异同,然后再教学书写方法,最后指导学生读音上的区别。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板书:秋天)3对啊!“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橙黄橘绿时” 指的就是绚烂的秋天。
4你觉得秋天什么最美?(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可以描述,可是吟诗,也可以歌唱)二、设计情境,导入古诗。
1在这绚丽的秋天,正是登山的好季节,我们不妨跟着作者一起到山中去行走一下,感受秋天的美吧!(板书课题:山行)2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
3初步说说,读了这首诗,你发现秋天的山上怎么样?或问秋天的山上都有些什么?三、品读古诗、感悟秋天。
(一)远上寒山石径斜1师:深秋时节,当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山上爬行,此时你看到满山枯黄的树枝杂草,你会有一种什么感觉?生:一种荒凉的感觉。
生:看到树木枯黄了,光秃秃的山,让人感觉冷嗖嗖的。
《山行》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课件
![《山行》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f50214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9.png)
杜牧
部编版语文优秀课件
作者
作家名片:杜牧(803—852),唐代 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其诗豪放、旷达、俊逸,后人称杜 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主要作品:《阿房宫赋》《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 等。
吟古诗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
山 行mù jìnɡx[i唐é]杜牧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s,hu白ā云nɡ生 处 有 人 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手舞足蹈吟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平仄吟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石人 径家
枫霜 林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想画面吟
石人 径家
枫霜 林叶
吟诗唱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下一课再见!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c3640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11.png)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4古诗三首第1课时:研究《山行》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4.培养研究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教学准备: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XXX,诗人XXX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XXX写的古诗《山行》。
2、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研究,了解词义。
注意“径、斜”的读音,理解“石径、坐、霜叶、红于、XXX”等字词的含义。
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
真了不起呀!实在,这每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地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三、再读感悟,背诵古诗1.边放课件,边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
(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
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
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XXX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
诗人不禁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
”)2.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秋季的景色,你有什么感触感染?你能把这感触感染读出来吗?(齐读)诗人写得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来。
(自由背)四、指点写字1.“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2.“车”字的下横要写得伸展。
五、拓展活动1.填字,涂色,说说你眼中的秋天。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ecbe78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7.png)
【导语】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第4课的三⾸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描绘的是秋之⾊,展现了⼀幅动⼈的寒⼭秋⾊图;《赠刘景⽂》写的是秋末的景⾊,让⼈从残败中看到⽣机、看到希望,寄意深远,让⼈回味⽆穷;《夜书所见》写诗⼈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抒发了⼀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以及客居他乡、归⽆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第4课《古诗三⾸》课⽂原⽂ ⼭⾏ 【唐】杜牧 远上寒⼭⽯径斜, ⽩云⽣处有⼈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花。
赠刘景⽂ 【宋】苏轼 荷尽已⽆擎⾬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灯明。
【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第4课《古诗三⾸》教案1 教学要求: 1.⾃主学习本课⽣字,能⼯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课时 ⼀、说话训练,进⼊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句或⼏句描写秋天景⾊的句⼦吗?(⽣说话练习) ⼆、故事导⼊,揭⽰课题:介绍杜牧、岳麓⼭。
1.下⾯请同学们先听⼀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位⽂学家,他从⼩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
他的诗⽴意新奇,优美隽永,⾻⽓雄劲,在当时⽂坛别具⼀格。
他⼜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武全才。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 山行(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 山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d0d84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76.png)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山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山行》。
(2)理解诗句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了解作者杜牧及创作背景,感受古诗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2)运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感受古诗的美。
(2)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培养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珍惜时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描写秋天山景的诗歌。
2. 诗歌内容:全文共四句,描绘了诗人在秋天行走在山间,欣赏美景的情景。
3. 生字词:掌握“远”、“上”、“斜”、“白云”、“深处”等词语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4. 诗歌意境:感受秋天山间的宁静、美丽,体会诗人的愉悦心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山行》。
(2)理解诗句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了解作者杜牧及创作背景,感受古诗的意境。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部分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诗歌意境的深入感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视频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秋天的山景,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诗歌: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语气、语调等,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理解诗句:逐句解析诗句,解释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感受意境: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秋天山间的宁静、美丽,体会诗人的愉悦心情。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句中的生字词,分享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6. 诗歌背诵:学生分组背诵古诗,互相纠正,提高背诵效果。
第4课古诗三首《山行》教案
![第4课古诗三首《山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589f5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a.png)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山行》这首古诗。首先,通过提问生活中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诗句的意义和诗歌手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也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困难。
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不够扎实,这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对诗句的理解。因此,我决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生字词的复习,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另外,对于诗歌手法的识别和应用,学生们普遍觉得有点难以理解。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更多地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和运用这些手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文化自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的朗读与背诵: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语气,熟练背诵全诗。
-生字词的掌握: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远、山、石、径、斜、白云、人家”等,理解其在诗中的意义。
-诗句含义的理解:解读诗句的意义,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等,理解诗人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诗歌手法的分析:识别并理解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等,体会其艺术效果。
举例解释:
-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寒山”与“石径斜”所形成的意境,感受诗人的行走体验。
-生字词“白云深处有人家”,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白云”与“深处”的意象,理解诗人通过这些词汇传达的深意。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朗读他们挑选的诗句。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山行》中的自然美”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山行》(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山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179899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a.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山行》,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和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山行》,使学生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山行》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行走时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和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谈论对大自然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山行》,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和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 探究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欣赏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1. 《山行》2. 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 词语解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山行》。
2. 用自己的话描述《山行》中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搜集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山行》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山行》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37bfd1f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8.png)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三首-山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曾经被某个美丽的景色所吸引?”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山水景色的魅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可以是诗句创作或对自然美的感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山行》中的山水美景,学习了如何通过古诗来感受和表达自然美。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尝试了自己创作和表达。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种美的感悟和表达方式带入日常生活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山行》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古诗三首-山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学习并理解古诗《山行》的作者、背景及诗歌大意;
2.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如“远、上、寒、石、径、斜”等;
3.领悟诗中描绘的深秋山林景色,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4.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培养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5.通过朗读、背诵,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增强语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山行》,让学生感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2.提高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能力,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 :山行》 优课课件_0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 :山行》 优课课件_0](https://img.taocdn.com/s3/m/ca6556f350e2524de5187ea0.png)
我会写
我 会 写
我会写
我 会 写
径
正 确 规 范
整
寒洁
斜 霜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业: 1.画:画一幅画,画出秋天的美景,在图 画中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写: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日记,用自己的 亲眼所见和亲身感受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 爱之情。 3.找:另找一首描写秋天的诗,试着理解, 体会作者的情感。 4.学:收集杜牧的诗,借助有关资料进行 自学。
4 古诗三首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诗人,
字文集》。
注释 ————————— [寒山] 深秋时节的山。 [生]产生,生出。
注释 ————————— [坐] 因为。
[简 析] 这是一幅山林秋色图,让诗人更动 心的是深秋的枫叶生机勃勃,旺盛 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 爱、赞美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 情。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山行》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山行》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8e1554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3.png)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山行》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字。
2.背诵、默写古诗《山行》。
3.理解诗歌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的思想感情。
4.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字。
2.背诵、默写古诗《山行》。
难点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一、整体读——感知美1.激情导入。
有人说“秋”是美的,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有人说“秋”是萧瑟的,秋风乍起,落叶飘零。
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景物会有不同的感受。
在你眼中秋天是怎样的呢?(指名说) 2.今天,让我们走进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山行》一诗中,去看看他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
3.师配乐读。
4.揭题解题。
板书:山行。
谁能用“行”字组一个词语?读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5.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诗人?(指名说)6.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的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唱。
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自读,读到朗朗上口为止。
二、理解读——领略美1.“扶”学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的手段突破“远上”“寒山”“斜”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寒山:用“借助注释”法。
斜:用“简笔画演示”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注意调整说话的顺序。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2.“半扶半放”学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____的地方。
用补充句子的方式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
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
(2)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合作学习第三、四句。
在学习小组中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做上记录,请教老师和同学。
4.请一个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串起来讲一遍。
(师纠正补充)三、反复读——品味美1.想象意境。
(1)师: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深秋的美景,但是全诗却没有一个“秋”字。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 山行 课件(共27张PPT)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 山行 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c64ae3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a.png)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品读释疑 白云生处有人家
描写诗人所看到的远处的风光,在白云漂浮 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白云生处”和“白云深处”哪一个更好?
深:浓厚,浓郁 生: 生出,存在 “生处”和“深处”都给人有点朦胧飘渺,产生超越世俗
的神往之感,都是很动人的。但“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 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 的动态感。应当是“生”字好于“深”字 。
课堂练习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练一练
1、“行”有两个读音:① háng ②xíng 人行道( ② ) 银行( ① ) 步行( ② )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寒”表明此刻处于深秋时期; “远”写出山路的绵长; “斜”照应“上”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说明坡度不大;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 读古诗。
2、背诵整 首古诗。
3、当小导 游介绍古诗 中的美景。
《古诗三首》《山行》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秋天的雨》
《听听,秋的声音》
层林尽染
品读释疑
远上寒山石径斜
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
伸至深秋的山巅
白云生处
有人家
在白云升起的地方隐隐约约 有几户人家。
学习任务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①找近义词或者反义词 ②结合生活经验 ③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 ④想想画面 ⑤借助注释或者查看插图 ⑥查字典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山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山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6f2029f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1b.png)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山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山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寒、径、斜"等生字,会写“寒"字。
2.借助拼音、注释,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学习利用注释、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说出诗句的意思。
4.利用诗中景物的特点,借助插图,发挥想象,感受诗人对秋天美好景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利用注释、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说出诗句的意思。
2.感受诗人对秋天美好景物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任务导入,读题解题1.师:请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季节(板书秋)看到这个秋字,你的脑海中有怎样的景象例如老师想到了金秋时节五彩缤纷,层林尽染。
预设:金秋还有别样的天气,秋高气爽,秋风习习。
还有丰收的喜悦,秋收冬藏,果实累累。
师:当秋走进古诗当中,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意境呢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踏古寻秋迹,多面解秋意,穿越时空,看一看古人是怎样寻找秋天,感怀秋天的。
2.请同学们一起齐读课题《4.古诗三首》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同学们很棒。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山行》(板书山行)读古诗,从诗的题目中我们就能获取很多信息,谁来说一说“行”的意思。
预设:“行"就是行走。
那山行呢山行就是在山间行走。
接下来就让我们和诗人一起行走在山间的小路上。
二、自主学习,初读古诗1.请同学们端起课本,自己读读这首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生字寒径斜生读生领读识字方法: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他们呢谁来说说看3.不光要记住它们,还要会写它们,看,我们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寒”字生交流师范写,生书空,同桌互相评价,出示评价标准。
4.会读会写生字,那你诗读好了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2名学生读诗)5.听朗读,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在读古诗时,我们不仅要读得准确流利,还要读出诗的节奏来。
拿出笔来,注意听朗读,在停顿的地方,用斜线标出。
部编版《山行》优质教案
![部编版《山行》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22d1d631126edb6e1a100b.png)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4 古诗三首山行《山行》说课稿汉中市陕飞一小皇甫莉一、说教材:杜牧的《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赏析诗画艺术,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巧妙构思构图,体现古诗意境。
2.激发学生参与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更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想象绘画能力,体现诗情画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古诗配画,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说教法、学法:1.话激趣,营造气氛。
2.握方法,主动学习。
3.味想象,欣赏意境。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香山枫叶的录像)师:你们欣赏完有什么感受?用学过的词语来形容枫林的美。
这么美的景色,若是让画家看到了他会怎么做?让诗人看到了——(生:作一首非常有诗意的诗。
)师:对,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著名诗人,他在上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山行。
你们想读一读吗?引导学生自读。
3.读完古诗把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第二步: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组词认读。
3.课件出示生字果树一棵,测试认读情况。
第三步、指导学法。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诗词,你认为应该怎样学习古诗比较好?(自由说)2、出示学习指导:①读一读:读准诗中的多音字或古今音义字。
②动一动: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③想一想:诗人在山上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请画出这些景物。
4古诗三首《山行》(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山行》(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8cb59bc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b.png)
4古诗三首《山行》(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山行》。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诗句的含义。
3.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学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描述。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对古诗的语感和朗读技巧。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3.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 学生通过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对自然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3. 学生通过诗歌的学习,激发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诗歌背景介绍- 介绍《山行》的作者、时代背景等相关知识。
诗歌内容解析- 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诗句的含义。
- 讲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诗歌朗读与背诵- 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等。
-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背诵。
诗歌情感体验- 通过观察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情感。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山行》。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学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描述。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和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想象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背景和图片)- 古诗《山行》的文本资料- 学生笔记本和文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山的景色,引导学生谈论对山的感受。
二、诗歌背景介绍- 介绍《山行》的作者、时代背景等相关知识。
三、诗歌内容解析- 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诗句的含义。
- 讲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四、诗歌朗读与背诵- 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谷风课件#
21
这是课后习题1哦!
背诵课文。默写《山行》。 点拨:背诵课文,一定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的 最好。默写一定要注意写完整,包括题目、作者、 内容、标点符号。
谷风课件#
22
谷风课件#
15
诗的后两句: “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① 点明写傍晚之景。②傍晚晚霞和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格外美丽。 ③诗人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表达对红叶喜爱。④停车久,观 察细才能悟出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霜叶 红于二月花”,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深秋的枫叶形象生动,这 是全诗的中心句。 “红于”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 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诗人通过描写了一幅 秋景图,表达对红叶的喜爱之情,赞美秋天的美丽。
4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山行
[唐]杜牧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当堂检测
谷风课件#
1
谷风课件#
秋 季
2
这么美的景色,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领略一下吧!
谷风课件#
3
走近作者
杜牧 :(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 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 齐名,世称“小李杜”。
谷风课件#
20
课堂小结
《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 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作者 主要以秋天为主题,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 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 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激发了我们对 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大自然了解,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谷风课件#
4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1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重点) 2.背诵课文,默写《山行》。(重点) 3.初步感知古诗大意。(难点)
谷风课件#
5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
谷风课件#
6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谷风课件#
7
理解词语
【寒山】 【石径】
【生】 【坐】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产生,生出。“白云生处”指山的深处。 因为。 深秋时节的山。 石子小路。
谷风课件#
8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谷风课件#
9
我会写
hán
寒冷 寒
结构:上下
音序:H 部首:宀 组词:严寒 寒冬腊月 造句:今天的天气特别寒冷。
书写指导:余字第二笔捺变 为点,竖钩连接上横,下横 稍长,斗字的中竖要长。
谷风课件#
12
我会写
shuāng
霜冻 霜
结构:上下 音序:S 部首:雨 组词:盐霜 饱经风霜 造句:经过霜冻以后,这些树叶
都掉了。
书写指导:整体笔画多、要 写紧凑,雨字要写扁一些、 下框变为冖。
谷风课件#
13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谷风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6
这是课后第2题哦!
《山行》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从哪 些地方发现的?(核心问题)
《山行》这首诗写的是秋天的景物。从“寒山” “霜叶红于二月花”看出来的。
谷风课件#
17
积累:诗人杜牧写秋景的诗句还有:
_天__阶__夜__色__凉__如__水__,__卧__看__牵__牛__织__女__星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__夕__》___ _青__山__隐__隐__水__迢__迢__,__秋__尽__江__南__草__未__凋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__扬__州__韩__绰__判__官__》___
谷风课件#
18
课文结构
山行
寒山石径(斜) 枫林(红) 白云(生处)人家
热爱
谷风课件#
19
课文主旨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串珠问题1)
《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描写和赞美深秋 山林景色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 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景物, 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书写指导:上下宽中间窄, 中间是三横两竖,下边的 撇和捺要舒展。
谷风课件#
10
我会写
jìng
石径 径
结构:左右
音序:J 部首:彳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左边是
组词:径直 大相径庭
彳,右上边第二笔点在撇的下
造句:我沿着这条石径爬上山顶。 边中间位置、上边不交叉。
谷风课件#
11
我会写
xié
歪斜 斜
结构:左右 音序:X 部首:斗 组词:斜线 目不斜视 造句:这棵大树长得有些歪斜。
诗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 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 还要红。
谷风课件#
14
课文整体感知
诗的前两句: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 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 势。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 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 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