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政史地]《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43faa28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03.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匈奴的兴起1.1 教学目标:了解匈奴的起源、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
掌握匈奴在战国时期的发展和强大。
理解匈奴成为汉朝北方威胁的原因。
1.2 教学内容:匈奴的起源和生活方式:畜牧、狩猎、游牧文化。
战国时期匈奴的统一和强大:冒顿单于的统治。
匈奴与秦朝的冲突: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匈奴的起源和生活方式。
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匈奴的游牧文化。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匈奴为何能统一北方并成为汉朝的威胁。
第二章:汉朝的建立与匈奴的威胁2.1 教学目标:了解汉朝的建立和刘邦成为汉武帝的过程。
掌握汉朝初期匈奴对汉朝的威胁和汉朝的应对措施。
2.2 教学内容:汉朝的建立:楚汉战争、汉朝的建立。
匈奴的威胁:劫掠边境、汉朝的屈辱。
汉朝的应对措施:和亲政策、修筑长城。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汉朝的建立过程。
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匈奴对汉朝的威胁。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汉朝为何采取和亲政策和修筑长城的措施。
第三章:汉武帝与匈奴的和战3.1 教学目标:了解汉武帝的北伐政策和汉朝对匈奴的军事行动。
掌握汉武帝时期的和战策略和结果。
3.2 教学内容:汉武帝的北伐政策:派遣将领、设置郡县。
汉朝对匈奴的军事行动:卫青、霍去病的大战。
和战策略:和亲、战争、防御。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的北伐政策和军事行动。
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汉朝对匈奴的军事行动。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和战策略的效果和影响。
第四章:汉朝与匈奴的和亲政策4.1 教学目标:了解汉朝与匈奴的和亲政策的背景和原因。
掌握和亲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4.2 教学内容:和亲政策的背景:汉朝的北伐失败、国内稳定。
和亲政策的内容:嫁给匈奴单于、赠送礼物。
和亲政策的影响:边境和平、文化交流。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和亲政策的背景和原因。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和亲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d28fa0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d2.png)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过程及其与汉朝的和战历史;2. 通过分析匈奴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以及与汉朝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能力;3.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使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历史进步的重要条件。
二、教学内容1. 匈奴的兴起背景:地理环境、民族迁徙等;2. 匈奴的社会制度:游牧经济、社会组织、军事制度等;3. 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和亲政策、战争冲突、和平共处等;4. 匈奴与汉朝和战的影响:民族融合、文化交流、边疆安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匈奴的兴起过程、社会制度特点及其与汉朝的和战历史;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匈奴与汉朝和战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匈奴的兴起背景、社会制度特点及其与汉朝的和战历史;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匈奴与汉朝和战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历史事件,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历史资料;2. 教学PPT;3. 历史地图或图片;4. 教学视频或音频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匈奴的兴起背景,引发学生兴趣;2. 讲解匈奴的兴起过程:阐述匈奴的起源、发展及其社会制度特点;3. 分析匈奴与汉朝的和战:介绍匈奴与汉朝的和亲政策、战争冲突以及和平共处;4. 讨论匈奴与汉朝和战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和战对民族融合、文化交流、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影响;5. 总结课程内容:概括匈奴的兴起及其与汉朝的和战历史,强调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堂讲解,简述匈奴的兴起过程及其社会制度特点;2. 分析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原因及其影响;3. 结合历史地图,标注匈奴与汉朝和战的主要战役地点。
八、课后作业1. 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匈奴的历史文化;3. 参与线上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收获。
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讲解、讨论和练习中的表现;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2023最新-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优秀3篇)
![2023最新-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c260f8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e.png)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优秀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壶知道的精心为您带来了3篇《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壶知道给您的好友哦。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篇一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案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学习重点和难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本课重点。
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课堂导入:课前播放歌曲《天堂》,学生随唱,营造学习本课气氛,欣赏汉武大帝片尾曲《等待》师:在刚才的乐曲中,我们不仅感受到广阔、优美、和谐的草原风光,还听到了古代草原的金戈铁马和前方战士的奋勇拼杀。
让我们穿过历史的长河,共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边疆各民族的是是非非。
认识和了解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
第十五课《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时间:__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经济发展:________________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1.条件:______________2.时间:_____________战役: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三、昭君出塞1、呼韩邪单于归汉:时间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2、昭君出塞: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1、与当时匈奴强盛相比,西汉初年的经济状况是怎样的?什么是和亲政策?西汉对匈奴为什么要采取和亲政策?2、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哪三次战役?(识图p78页西汉和匈奴战争示意图)3、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4、回顾前两课内容,结合本课,想一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精讲点拨:1、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模板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901b10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3.png)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匈奴的历史背景和兴起过程。
2. 使学生掌握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关系及其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匈奴的起源和发展:讲解匈奴的起源,了解匈奴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以及与中原地区的交流。
2. 汉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讲述汉朝与匈奴的和亲政策、战争冲突以及边界地区的稳定。
3. 匈奴与汉朝和战的影响:分析匈奴与汉朝和战对双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匈奴的兴起过程、汉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分析匈奴与汉朝和战的原因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匈奴的起源、发展和与汉朝的和战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匈奴与汉朝的和战情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匈奴与汉朝和战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匈奴的历史图片和文物,引发学生对匈奴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匈奴的起源、发展和与汉朝的和战关系,引导学生关注匈奴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匈奴与汉朝的和战情况。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匈奴与汉朝和战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 总结:总结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关系,强调其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他们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作业和测验: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和测验成绩,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历史文献:使用《史记》、《汉书》等古代文献,提供关于匈奴与汉朝和战的详细资料。
2. 图片和文物:展示匈奴时期的图片和文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七年级历史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7675e300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1.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匈奴的兴起过程;(2)掌握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关系;(3)了解卫青、霍去病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匈奴的兴起原因;(2)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梳理匈奴与汉朝的和战过程;(3)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深入了解卫青、霍去病等历史人物在对抗匈奴过程中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3)培养学生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团结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匈奴的兴起过程;(2)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关系;(3)卫青、霍去病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
2. 教学难点:(1)匈奴的兴起原因;(2)卫青、霍去病等历史人物在对抗匈奴过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匈奴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匈奴的历史地位;(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匈奴吗?他们为什么能兴起?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匈奴的兴起过程;(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解答疑问。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探讨话题: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关系是怎样的?(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匈奴与汉朝的和战过程;(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卫青、霍去病等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2)学生分析这些历史人物在对抗匈奴过程中的作用;(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敬仰这些历史人物。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关系。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匈奴的兴起过程;2. 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匈奴能兴起?他们的和战政策对汉朝有什么影响?3. 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卫青、霍去病等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上册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七年级上册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最终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ac46c3b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b.png)
七年级上册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最终定稿)第一篇:七年级上册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匈奴的兴起及贡献(2)匈奴与两汉关系(包括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两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教学方法:问题研讨法、讲解法、图片资料展示法等。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分析资料等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渗透点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树立科学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网站资料。
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背景音乐、长城画面,在我国北方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万里长城,提问:谁修筑的;用来抵御哪一少数民族的。
(学生回答)教师设问:万里长城真的能有效阻止匈奴的进攻吗?秦汉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怎样?古今文人笔下的昭君出塞给汉匈两族关系带来了什么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2.讲授新课:(四边互动)图片展示:内蒙古大草原,提问:今天的内蒙古大草原在古代史上是哪一个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学生答)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互动1秦时,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修筑长城,遏制了匈奴的南下。
但是到了秦末中原战乱,匈奴崛起。
请思考:冒顿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图片回答)展示冒顿统一蒙古图。
历史教案参考: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历史教案参考: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https://img.taocdn.com/s3/m/02eaaa1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9.png)
历史教案参考: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一、教学目标1.了解匈奴的兴起、发展及其与汉朝的关系。
2.掌握汉朝对待匈奴的政策及其影响。
3.分析汉朝与匈奴和战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重点1.匈奴的兴起及发展。
2.汉朝对待匈奴的政策。
3.汉朝与匈奴和战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难点1.匈奴的社会制度及文化特点。
2.汉朝与匈奴战争的原因及影响。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匈奴历史资料、汉朝历史资料、相关图片、视频等。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课文,了解匈奴和汉朝的基本情况。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匈奴和汉朝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提问:谁知道匈奴?匈奴是如何兴起的?它与汉朝有何关系?2.学习匈奴的兴起(1)介绍匈奴的地理位置、民族特点、社会制度等。
(2)分析匈奴兴起的原因,如气候、地理、民族融合等。
(3)展示匈奴的扩张过程,让学生了解匈奴在草原地区的统治地位。
3.学习汉朝对待匈奴的政策(1)介绍汉朝初期的匈奴政策,如和亲、通关、互市等。
(2)分析汉朝和亲政策的背景及意义。
(3)讲述汉朝与匈奴的战争,如白登之战、马邑之战等。
(4)讨论汉朝对待匈奴政策的转变,如由和亲到战争的原因。
4.学习汉朝与匈奴的和战(1)介绍汉朝与匈奴和战的过程,如汉武帝时期的北伐、汉宣帝时期的和亲等。
(2)分析汉朝与匈奴和战的原因,如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
(3)讨论汉朝与匈奴和战的影响,如对汉朝边疆安全、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等。
(2)引导学生关注汉朝对待匈奴的政策,思考如何处理国家与民族的关系。
(3)布置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关于匈奴和汉朝的其他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六、教学反思1.在讲解匈奴和汉朝的历史背景时,要尽量简洁明了,避免过多冗余。
2.在分析汉朝对待匈奴政策时,要引导学生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思考,避免现代观念的干扰。
4.课后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反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难点补充:1.匈奴的社会制度及文化特点在讲述匈奴的兴起时,我会特别强调其游牧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结构。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模板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cfbf3b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94.png)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匈奴的起源、兴起和发展过程。
2. 掌握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关系,以及其对汉朝历史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匈奴的起源和兴起1.1 地理位置和民族构成1.2 匈奴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1.3 匈奴的兴起过程2. 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关系2.1 汉朝初期与匈奴的和亲政策2.2 汉武帝时期的反匈战争2.3 汉朝与匈奴的和战交替3. 匈奴对汉朝历史的影响3.1 促进汉朝的统一和强大3.2 推动汉朝的军事变革和边疆政策的调整3.3 影响汉朝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匈奴的起源、兴起和发展过程,以及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匈奴对汉朝历史的影响,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匈奴和汉朝和战关系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匈奴起源、兴起和与汉朝和战关系的理解。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论文或研究报告,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等有关匈奴和汉朝和战关系的章节。
2. 参考书目:提供相关研究的书籍和论文,供学生深入研究。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如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进程1. 导入:简要介绍匈奴的起源和兴起,激发学生对匈奴历史的兴趣。
2. 主体讲授:详细讲解匈奴的起源、兴起和发展过程,重点阐述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匈奴对汉朝历史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匈奴和汉朝和战关系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强调匈奴与汉朝和战关系的历史意义。
七、教学活动设计1. 观看视频:播放与匈奴和汉朝和战关系相关的视频,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
七年级历史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159eca9c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e.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匈奴的兴起和扩张过程。
(2)掌握汉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3)认识卫青、霍去病等历史人物在汉匈战争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匈奴的兴起原因。
(2)运用地图和时间线索,梳理汉朝与匈奴的和战过程。
(3)以案例分析法,深入了解卫青、霍去病等历史人物在汉匈战争中的贡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2)树立民族自豪感,认识中华民族的伟大。
(3)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匈奴的兴起原因及其扩张过程。
2. 汉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3. 卫青、霍去病等历史人物在汉匈战争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匈奴的兴起原因及其与汉朝的关系。
2. 卫青、霍去病等历史人物在汉匈战争中的贡献。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 辅助材料:历史地图、图片、案例分析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简要介绍匈奴的神秘色彩,引发学生对匈奴的好奇心。
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匈奴吗?他们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环节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匈奴的兴起原因。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环节三:合作探讨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汉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是怎样的?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环节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卫青、霍去病等历史人物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他们在汉匈战争中的作用。
2. 学生分享分析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环节五:课堂小结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环节六: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关系。
2. 选择一位历史人物,深入了解其在汉匈战争中的贡献,下节课分享。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优秀4篇】-最新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优秀4篇】-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394089c6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a.png)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4篇《《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冒顿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是对中国历史做出的贡献,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观察和分析民族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大量史料讲述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及其意义,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讲述匈奴族统一开发蒙古草原作出的贡献,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2)通过学习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教学工具幻灯片。
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万里长城图片)教师:从浩瀚的外太空向下看,我们会看到人类伟大的建筑之一万里长城,那么同学们回忆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学生:春秋战国时期。
老师:大家想一想长城修建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是为了抵御匈奴。
教师:那么匈奴是什么样的民族?汉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二)讲授新课1.匈奴族的兴起教师:匈奴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哪位同学告诉我匈奴族生活在什么地区,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学生:(阅读课本回答)教师:(讲述)蒙古草原;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
教师:秦汉之际他们杰出的首领是谁?他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学生:展开讨论,积极发言。
(学生可以发表各自的观点)教师:冒顿。
冒顿励精图治,治军有方;秦末,中原战乱(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匈奴崛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9b8a53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0.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匈奴的起源和迁徙2. 掌握汉朝与匈奴的战争和和平时期的情况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4. 培养学生的思辨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学重难点】1. 必须明确匈奴与汉朝之间的军事冲突是个长时间的过程,不是短暂的一段历史。
2. 理解匈奴对中国的侵略对中国的历史影响【教学过程】第一步:课前预习1. 学生预习相关内容,翻译以下单词和短语。
预习时间为15分钟。
- 伏羌之变:指汉武帝时期对匈奴进攻没有成功后进行的政治改革。
- 右北平:今天的河北保定市。
- 徐福:汉代著名的航海家,他曾经率领船队访问东南亚,为后世中国与东南亚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 东胡:是中国古代民族的一支,居住在今天的吉林、辽宁等地区。
- 丝绸之路:隋唐时期,连接中国与中亚以及欧洲的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
- 单于:中亚草原上的民族首领。
- 汉武帝:汉朝的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时期扩大了中国领土,推崇儒学,开创了“霸权”时代。
2. 翻译预习查缺补漏,请同学互相帮助。
第二步:课堂探究1. (10分钟)引入通过学生的预习和课程介绍,介绍匈奴的兴起,及其与汉朝的和战。
让学生大致了解匈奴侵略中国的历史、情况和影响。
同时,老师引发学生们的好奇心,让学生们自由讨论汉朝的军事与政治。
启发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
2. (10分钟)讲授相关知识用图像和简单的文字,向学生解释匈奴的兴起、发展和对汉朝的影响。
3. (10分钟)讨论在教导学生相关历史事件之后,可以让学生讨论:- 为什么汉朝与匈奴之间发生了这么多战争?- 匈奴对中国的发展和影响如何?4. (10分钟)交流和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组长来陈述小组的观点和看法。
分享历史思考和想法。
同时,让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提高信息的交流、取舍和评估的能力。
第三步:课后扩展1. 让学生查找和了解更多与汉朝有关的历史事件;增长对历史文化的知识以及理解能力。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3c065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8d.png)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匈奴的起源、发展和衰落过程;(2)掌握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关系及其对两国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分析匈奴的兴起原因;(2)运用历史地图和相关史实,探讨匈奴与汉朝的和战过程及结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历史素养;(2)认识民族团结与和平共处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匈奴的起源、发展和衰落过程;(2)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关系及其对两国历史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匈奴的兴起原因及其与汉朝的和战过程;(2)如何评价匈奴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地图集》等;2. 教学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匈奴的起源和发展背景;(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匈奴为何能兴起。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匈奴的兴起原因;(2)组织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匈奴的兴起原因。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匈奴的兴起过程及其与汉朝的和战关系;(2)分析匈奴与汉朝和战的影响,如对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4.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战役,如漠北之战,让学生了解战役过程及影响;(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评价战役,如军事、政治、民族关系等。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过程;2. 思考问题:如何评价匈奴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举例说明。
3. 推荐阅读:为学生提供相关书籍、文章,加深对匈奴历史地位的理解。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1)让学生对比分析匈奴与汉朝的军事特点和战术;(2)探讨匈奴在与汉朝战争中采取的战术及其效果。
2. 文化交流:(1)介绍匈奴在文化、艺术、风俗等方面的特点;(2)探讨匈奴与汉朝在文化交流中的相互影响。
七年级历史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8944d38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cc.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匈奴的兴起1.1 学习目标:了解匈奴的起源、生活方式以及其与中原地区的联系。
1.2 教学内容:匈奴的起源和发展: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介绍匈奴的起源地、生活方式以及其逐渐成为强大的游牧民族的过程。
匈奴与中原地区的联系:通过史实和文献记载,探讨匈奴与中原地区的交流和影响,特别是与秦朝和汉朝的关系。
1.3 教学活动:观看地图和图片,了解匈奴的地理位置和生活方式。
阅读史实和文献记载,分析匈奴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和影响。
第二章:汉朝的建立2.1 学习目标:了解汉朝的建立背景、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以及汉朝初年的政治制度。
2.2 教学内容:汉朝的建立背景: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介绍秦朝的衰落和农民起义的爆发。
刘邦建立汉朝:通过史实和文献记载,讲述刘邦起义、攻占咸阳和建立汉朝的过程。
汉朝初年的政治制度:介绍汉朝初年的封建制度和郡县制度,探讨其对国家统治的影响。
2.3 教学活动:观看地图和图片,了解秦朝的衰落和农民起义的爆发。
阅读史实和文献记载,了解刘邦起义、攻占咸阳和建立汉朝的过程。
讨论汉朝初年的政治制度对国家统治的影响。
第三章:汉朝与匈奴的和战3.1 学习目标:了解汉朝与匈奴的和战过程以及其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汉朝与匈奴的和战: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介绍汉朝与匈奴的和战过程,包括和亲政策、战争和和平协议等。
和战对两国关系的影响:分析汉朝与匈奴的和战对两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以及和战对两国边境地区的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观看地图和图片,了解汉朝与匈奴的和战过程。
阅读史实和文献记载,了解和亲政策、战争和和平协议等。
讨论和战对两国关系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影响。
第四章:汉朝的边疆政策4.1 学习目标:了解汉朝的边疆政策以及其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和管理。
4.2 教学内容:汉朝的边疆政策: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介绍汉朝对边疆地区的政策和措施,包括设置郡县、派遣将领和修筑长城等。
匈奴的兴起和汉朝的战与和教学设计
![匈奴的兴起和汉朝的战与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10c9d8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75.png)
匈奴的兴起和汉朝的战与和教学设计《匈奴的兴起和汉朝的战与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解并描述的是两汉时期同少数民族匈奴族的交往关系改变,秦汉之际,匈奴族出色的首领冒顿单于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匈奴国家。
随着这个强大的匈奴国家的开展,他们同汉朝的交往也发生了不同的改变。
汉与匈奴在和战的过程之中也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开展,少数民族的开展进步,谱写了中华民族开展史上的一段佳话。
本课内容分为三目。
第一目:冒顿统一蒙古草原,讲解并描述匈奴族的兴起和开展;其次目:卫青、霍去病破匈奴,讲解并描述了汉朝政府同匈奴族之间发生的斗争及其带来的影响。
第三目:昭君出塞,讲解并描述了汉朝与匈奴的交往中涌现的一段和亲佳话。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步入初园,对于初中的生活一切都觉得别致,同样对于初中的历史也存在着诸多疑问与期盼,充溢了新奇。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历史学问贮备不是许多,尤其是对于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更是觉得生疏,所以在授课时要留意调动学生的课堂气氛,采纳大量的图片资料和影音资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加课堂教学的热忱,加强学生的干脆感官感受。
同时设计课堂探讨环节,通过层层提问与探讨,造就学生独立思索问题,分析问题的实力,加强学生的团结合作实力。
三、教学目标1、学问与实力:了解匈奴的兴起,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理解匈奴族在我国历史上的开展过程中所作出的奉献,卫青、霍去病能大败匈奴的缘由及其作用,昭君出塞在中华民族开展史上的作用。
为初步驾驭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相识古代民族关系打下根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索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造就正确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实力;通过思索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缘由,造就比拟和分析实力。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相识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中国的历史,民族友好开展是多民族国家开展的一个主流。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3c3555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2.png)
一、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匈奴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其与汉朝的和战关系。
2. 通过分析匈奴的兴起和与汉朝的和战,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能力。
3. 增进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的认识,提高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1. 匈奴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汉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3. 匈奴对汉朝的影响和启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匈奴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匈奴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匈奴的兴起和与汉朝的和战关系,包括重要战役和影响。
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匈奴的兴起和与汉朝的和战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影响,以及其中的启示。
4.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匈奴与汉朝和战关系的看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匈奴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与汉朝的和战关系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匈奴对汉朝的影响和启示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古代历史的认识和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的提升。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将匈奴与汉朝的和战与其他朝代的民族关系进行对比,探讨其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 文化交流:探讨匈奴与汉朝之间的文化交流,包括语言、风俗、艺术等方面的影响。
七、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研究匈奴与汉朝和战中的某一重要事件,如漠北战役,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匈奴和汉朝的角色,进行场景再现,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体验。
八、教学资源:1. 历史文献:利用《史记》、《汉书》等古代文献资料,为学生提供原始的历史资料。
2. 影视作品:推荐学生观看与匈奴与汉朝和战相关的影视作品,如《大汉天子》、《汉武大帝》等,以增加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
九、教学建议:1. 在讲解匈奴的兴起和与汉朝的和战关系时,注重引入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2. 在分析匈奴对汉朝的影响和启示时,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fb72b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2.png)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匈奴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与汉朝的关系;(2)掌握匈奴的畜牧经济、社会组织和军事制度;(3)分析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原因及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深入了解匈奴的历史背景;(2)运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分析匈奴的地理分布;(3)以案例分析法,探讨匈奴与汉朝的和战过程及结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认识和评价能力;(2)激发学生对民族关系、国家统一的关注和思考。
二、教学内容1. 匈奴的起源和发展(1)匈奴的起源地——蒙古高原;(2)匈奴的畜牧经济;(3)匈奴的社会组织和军事制度。
2. 匈奴与汉朝的和战(1)汉初的“和亲”政策;(2)汉武帝时期的“征伐”政策;(3)匈奴分裂与汉朝的“安抚”政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匈奴的起源、发展及其与汉朝的和战;(2)匈奴的畜牧经济、社会组织和军事制度;(3)汉朝对匈奴的政策及影响。
2. 教学难点:(1)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原因及过程;(2)汉朝对匈奴政策的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2. 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3. 讨论题、案例分析题等教学活动设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关系;(2)提问:你们听说过匈奴吗?匈奴与汉朝有什么关系?2. 授课:(1)讲解匈奴的起源和发展;(2)分析匈奴的畜牧经济、社会组织和军事制度;(3)讲述匈奴与汉朝的和战过程及原因。
3. 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原因及影响;(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案例分析。
(2)引导学生思考汉朝对匈奴政策的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3)提出问题:匈奴的兴起对后世有何影响?5. 布置作业:(1)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匈奴的历史;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匈奴与汉朝的差异与互补(1)经济形态:匈奴的畜牧经济vs 汉朝的农耕经济;(2)社会组织:匈奴的部落联盟vs 汉朝的封建制度;(3)军事制度:匈奴的骑兵战术vs 汉朝的步兵战术。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3f611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9.png)
一、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过程及其与汉朝的和战历史。
2. 通过分析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关系,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能力。
3. 使学生理解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中的合作与冲突,提高学生对民族问题的认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匈奴的兴起过程、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历史。
2. 教学难点:匈奴与汉朝和战关系的演变及其影响。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匈奴的兴起过程、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历史。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匈奴与汉朝和战关系的原因和影响。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匈奴与汉朝的和战情况。
六、匈奴的内部矛盾与分裂:讲述匈奴内部矛盾的起源、发展及其对匈奴兴起的影响。
七、汉朝的边疆政策:介绍汉朝边疆政策的演变,以及其对匈奴的态度。
八、第一次和战:详细讲述匈奴与汉朝第一次和战的起因、过程及结果。
九、和平时期的交流与合作:介绍和战期间匈奴与汉朝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十、第二次和战:讲述匈奴与汉朝第二次和战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十一、汉朝的应对策略:分析汉朝在第二次和战后的应对策略,以及其对匈奴的影响。
十二、匈奴的衰落:讲述匈奴在汉朝压力下的衰落过程及其原因。
十三、汉朝的统一边疆:介绍汉朝在匈奴衰落后对边疆地区的统一与发展。
十四、匈奴与汉朝和战的历史教训:总结匈奴与汉朝和战的历史教训,启示学生正确看待民族关系。
十五、拓展与思考:引导学生关注当代民族问题,提高学生对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认识。
六、匈奴的内部矛盾与分裂:讲述匈奴内部矛盾的起源、发展及其对匈奴兴起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匈奴的部落联盟体制及其内部矛盾。
2. 匈奴内部矛盾的激化及其分裂过程。
3. 匈奴分裂对匈奴兴起的影响。
七、汉朝的边疆政策:介绍汉朝边疆政策的演变,以及其对匈奴的态度。
教学内容:1. 汉朝边疆政策的演变过程。
2. 汉朝对匈奴的态度及其原因。
3. 汉朝边疆政策对匈奴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e8db1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1e.png)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匈奴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其与汉朝的和战历史;(2)掌握匈奴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匈奴的兴起原因;(2)运用史料对比、地图观察等方法,了解匈奴与汉朝的和战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2)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认识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
二、教学重点:1. 匈奴的起源、发展过程;2. 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历史;3. 匈奴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匈奴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的具体史实;2. 匈奴与汉朝和战过程中的策略和影响;3. 匈奴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的具体表现。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 参考资料:匈奴历史的相关书籍、论文、地图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匈奴的起源和发展背景;(2)引发学生思考:匈奴为何能兴起?其与汉朝的关系如何?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匈奴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学生通过史料对比,分析匈奴的兴起原因。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匈奴与汉朝的和战过程及其影响;(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课堂交流。
4. 地图观察:(1)引导学生观察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地图;(2)分析匈奴在汉朝时期的活动范围和影响力。
5. 课堂小结:(1)总结匈奴的兴起原因及其与汉朝的和战历史;(2)强调匈奴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6. 课后作业:(1)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匈奴的历史地位;(2)请学生思考:匈奴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如何评价匈奴的历史作用?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比较匈奴与汉朝的和战过程,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2. 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思考当前国际形势下,我国如何应对类似的历史挑战;3. 文化探讨:介绍匈奴在文化、艺术、风俗等方面的特点,拓宽学生视野。
第15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案
![第15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511b7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1.png)
第15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案第一篇:第15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案第15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案第15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案学习目标:、能准确说出:匈奴统一的时间、人物、作用;卫青、霍去病破匈奴的史实和昭君出塞。
2、理解汉朝与匈奴和战的原因、影响。
3、学习本课人物为民族和平和发展而奋斗的精神。
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破匈奴;难点:正确理解汉朝的和战。
一、自学课本P88—89第一目“冒顿统一蒙古草原”,解决以下问题:.匈奴族生活在草原,匈奴的最高首领称_________.2.秦汉之际,匈奴杰出首领__ ____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建立强大的国家。
3.秦始皇派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一带;修筑抵御匈奴的进攻。
但是到秦末,中原战乱,匈奴崛起。
二、自学课本P89—90第二目“卫青、霍去病破匈奴”,结合战争示意图,浏览小字部分,对照地图,解决下列问题:4.汉武帝时,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________和_______地区。
5.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______、_____分别出击匈奴。
6.经过_________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三、自学课本P90——91第三目“昭君出塞”,结合插图,浏览小字部分,解决下列问题:7.公元前世纪中期,匈奴分裂,其中一部首领向汉称臣。
8.______时,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宫女自请前往,嫁给呼韩邪单于。
意义:①;②为汉匈的和做出了重大贡献预习检测:、匈奴首领冒顿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是在A.战国时期B.秦始皇末年c.西汉D.秦汉之际2、匈奴统一后生产迅速发展,其中不包括A.畜牧业兴旺B.冶铸业发展c.制瓷业发达D.逐渐有了农耕3、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事件是A.公元前200年,汉高祖抵御匈奴B.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c.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夺取河套D.窦固、窦宪大败北匈奴4、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我国民族关系主流的是A.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夺取河套B.秦末汉初,匈奴不断挥兵南下c.匈奴首领冒顿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D.呼韩邪单于和昭君出塞5、下列和反击匈奴有关的历史人物有①汉文帝②汉武帝③卫青④霍去病⑤汉元帝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6、说一说:汉与匈奴的关系:汉初汉武帝汉元帝:9.列举秦汉时期,为反击匈奴做出重要贡献的三位将领。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模板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8b9c4a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9.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2. 课程科目:中国古代史3.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4. 教学目标:了解匈奴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与汉朝的和战关系掌握匈奴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能力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匈奴的起源,引发学生兴趣2. 匈奴的兴起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背景、发展过程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匈奴的兴起原因及其特点3. 匈奴与汉朝的和战教师讲解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历程,引导学生分析双方的关系学生通过教材案例,了解匈奴与汉朝的和战过程及影响4.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战役,如漠北战役,引导学生分析战役背景、过程及意义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战役对匈奴与汉朝关系的影响5. 匈奴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及影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匈奴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匈奴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的作用三、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对匈奴的认识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匈奴与汉朝关系的看法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教材,整理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历程2. 分析匈奴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亮点和不足2. 学生对课堂学习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六、教学拓展与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匈奴与汉朝和战对我国古代边疆安全的影响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匈奴与汉朝和战对我国古代边疆安全的意义七、分组讨论与探究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与探究2. 话题列表:匈奴的兴起与草原文明的繁荣匈奴与汉朝和战的策略与得失匈奴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匈奴与汉朝和战对后世的历史启示八、课堂展示与评价1. 各小组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讨论与探究的成果2. 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九、总结与展望1.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匈奴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性2. 学生展望未来,思考如何借鉴匈奴与汉朝和战的经验教训,维护国家边疆安全十、教学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十一、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2. 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查阅相关资料十二、教学互动与提问1.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回答2. 学生主动提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疑问,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十三、教学实践与操作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场景2.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匈奴与汉朝的关系和战争过程十四、教学反馈与改进1.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对教学进行总结和改进2. 学生提出教学反馈,对教师的教诲进行总结和吸收十五、教学延伸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匈奴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拓展学习2. 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匈奴相关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拓展学习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匈奴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与汉朝的和战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冒顿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是对中国历史做出的贡献,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观察和分析民族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大量史料讲述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及其意义,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讲述匈奴族统一开发蒙古草原作出的贡献,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2)通过学习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2.讲解法3.比较分析法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导入新课(展示万里长城图片)教师:从浩瀚的外太空向下看,我们会看到人类伟大的建筑之一万里长城,那么同学们回忆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学生:春秋战国时期。
老师:大家想一想长城修建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是为了抵御匈奴。
教师:那么匈奴是什么样的民族?汉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二)讲授新课1.匈奴族的兴起教师:匈奴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哪位同学告诉我匈奴族生活在什么地区,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学生:(阅读课本回答)教师:(讲述)蒙古草原;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
教师:秦汉之际他们杰出的首领是谁?他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学生:展开讨论,积极发言。
(学生可以发表各自的观点)教师:冒顿。
冒顿励精图治,治军有方;秦末,中原战乱(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匈奴崛起。
教师:那么冒顿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展开讨论。
老师:(总结)冒顿单于即位后励精图治的作为不仅对匈奴的发展而且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如统一蒙古,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北方的第一次统一,对北方的经济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冒顿单于勇武善战,富于谋略。
他是少数民族中比较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教师:在学生讨论完这个问题后,接着引导学生思考,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教师:(讲述)统一使匈奴生产迅速发展,势力不断壮大,进入鼎盛时期。
匈奴经济迅速发展,一是畜牧业繁盛;二是匈奴地区受汉族影响逐渐有了农耕,这说明汉匈两族人民生产上已经有了密切的交往;三是手工业有了发展,尤其是冶铸业,能够铸造铁制农具和兵器,而且金属制品上装饰着动物图案表现出游牧民族的特点。
(展示相关图片,说明手工业发展状况)2.两汉时期民族关系的演变老师:秦朝末年,中原大地狼烟四起,边境松弛,匈奴趁机再次夺取河套地区,并继续南下。
匈奴强大之际,正是西汉建立之初。
请大家回顾西汉初年的经济状况?学生: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老师:在这种情况下西汉对匈奴采取了什么政策?学生:和亲政策。
老师:(简要介绍一下“白登之围”和“和亲政策”的背景,可以请学生看小字,理解什么是“和亲”)“和亲政策”效果如何?学生:“和亲”就是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给匈奴单于为妻。
每年还送给匈奴大量的谷物和纺织品,并开放边境市场,与他们进行贸易。
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
但大的冲突暂时避免,为西汉争取了发展生产的时间。
老师:“和亲政策“并没有能阻止匈奴南下的进攻。
那么这种局面到何时才结束呢?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老师: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认识到和亲不能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于是下定决心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
那么汉武帝时是否已具备了攻打匈奴的条件呢?(带领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内容,进而总结如下:西汉王朝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已具备了反击匈奴的物质基础)汉武帝时有两位杰出的将领,他们因大破匈奴而名垂青史,这两位将领是谁呢?学生:卫青、霍去病。
老师:(补充讲解:公元前129年春,汉武帝派公孙贺、公孙敖、李广等各率万骑出击。
与这些老将同时率兵击匈奴的还有年轻的车骑将军卫青。
这次军事行动是卫青初次率兵与匈奴作战。
但就在这初试锋芒中,卫青脱颖而出,表现出军事将领的指挥才能。
在同时出击的几路大军中,公孙贺出云中无所获;公孙敖出代郡被匈奴打得大败,损失达七千人;名将李广出雁门败得更惨,自己被匈奴生俘,后凭机智勇敢夺得一匹快马才只身逃回;只有卫青这一路首战建功。
他率兵出上谷,直到龙城,斩虏七百名,被赐为关内侯。
这次战役是卫青与匈奴战斗一生中的第一次胜利,也是汉武帝决定反击匈奴侵掠的第一次告捷。
公元前123年,18岁的霍去病随舅父卫青第一次出征,初试锋芒,他就显示出惊人的勇敢和出众的统帅才能。
他只率八百轻骑就深入敌阵,俘虏单于祖父、叔父及许多重要将领。
凯旋归来后,霍去病得到朝廷嘉奖,因功冠全军,故被封为“冠军侯”。
在以后的年代里,卫青、霍去病多次协同作战,屡建奇功,皆成为汉代伐匈奴的名将。
(老师对照地图讲解汉武帝时汉与匈奴之间的交战情况,重点讲解公元前119的漠北之战)想一想:你认为汉武帝为什么能够取得对匈奴战争的胜利?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如下:(1)武帝时国力强盛是反击匈奴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2)反击匈奴的战争顺应了人民渴望边境安宁的愿望,得到人民积极支援。
(3)卫青、霍去病等汉军将士英勇善战。
教师: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有什么影响?在和学生探讨的基础上得出: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战争,符合各族人民的利益,具有非常突出的积极意义。
具体表现在:消除了匈奴的威胁,使北方边境呈现出和平兴盛的景象;边境的和平兴盛,也给匈奴人民本身带来了安宁、和平和利益。
教师:你怎样看待汉武帝时对匈奴的战争?学生:虽然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文明的发展。
但是反击匈奴战争也导致汉武帝晚年的财政危机。
教师: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一位奇女子:她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风华绝代,深明大义;她的一生关系到两大民族风云激荡的历史;她被誉为国家和平,民族和谐的女神;她的美名流传千古,演绎了两千多年的文明与传奇,她是谁呢?她就是具有落雁之姿的王昭君。
(在讲解的时候,播放电视剧《王昭君》的剪截视频)教师: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互相攻杀。
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南迁长城附近。
他表示愿与汉朝和亲。
汉元帝同意呼韩邪单于的请求,宫女王昭君自愿前往,汉元帝把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教师:(幻灯片打出王昭君的简介,让学生了解“昭君出塞”是怎么一回事)昭君出塞为什么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昭君出塞是民族友好往来的见证。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点,打出历代名人对昭君的评价)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提出或思考一些问题如:西汉初年的“和亲”与“昭君出塞”有什么不同?学生:(锻炼学生比较、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教师:(讲述)汉初和亲是在白登之围大败的情况下实施的,统治者采取了纳贡求和之策,具有屈辱性,这种和亲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境上匈奴的骚扰问题。
而昭君出塞时,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请求和亲,且昭君也是自愿前往的,双方是平等互利的结合。
昭君出塞和亲为汉匈奴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后半个多世纪,西汉与匈奴保持了和平友好的局面。
老师:东汉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
南匈奴同汉朝和好逐渐内迁。
北匈奴仍在蒙古高原,并控制西域,经常派骑兵进攻东汉的边境,河西走廊的郡县常常白天关闭城门。
东汉王朝先后派大将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恢复了汉朝对西域的统治。
北匈奴战败以后,部分向西远迁。
(这部分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看书,了解即可,不做重点掌握)老师: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正确理解汉匈的民族关系?(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的出:匈奴和汉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
当时,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
匈奴南下掠夺是非正义之战,因为它给汉匈人民带来了灾难。
汉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既有民族之间的战争矛盾也有和平往来,它们总是存在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的历史。
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三、布置作业,学以致用1.选择题(1)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A.可汗B.单于C.皇帝D.大王(2)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为()A.汉武帝B.冒顿单于C.汉高祖D.呼韩邪单于(3)汉初采取和亲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密切与匈奴的友好关系B.匈奴单于主动请求C.汉高祖对匈奴施恩D.汉初国力不足(4)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是()①卫青②霍去病③窦宪④窦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问答题(1)冒顿单于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汉武帝时期为什么能大规模反击匈奴?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的是什么战役?是什么时候由谁和谁指挥的?起到了什么作用?3.探究题(1)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2)你认为王昭君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3)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四)板书设计匈奴的习俗蒙古经济的发展汉初的“和亲”政策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昭君出塞窦固、窦宪大破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