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标准解读饶从满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专业标准解读饶从满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
2012年2月教育部颁布: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各地、各校紧密结合实际,抓紧落实准确的理解是有效落实的前提
秀才的三个梦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客栈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邻家小妹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邻家小妹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
秀才的三个梦(续)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邻家小妹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启示:有什么样的理解,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主要内容•一、背景与作用•二、性质与理念•三、内容与要求
一、背景与作用•(一)背景•1.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质量提高的需要•——在全面普及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获得快速发展之后,基础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提高质量。•——而要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关键是教师质量的提升。而教师质量的提升需要有一个标准可以参照。
一、背景与作用•(一)背景•1.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我国基础教育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存在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尤其是教师资源。•——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需要一个可以比较参照的标准。
一、背景与作用•(一)背景•2. 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开始构建以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性高等院校共同参与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且已取得初步的成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也再次确认了这一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一、背景与作用•(一)背景•2. 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教师教育在开放化过程中出现了质量问题:•——一些不具备培养中小学师资资质的综合性高校,盲目“上马”教师教育项目;•——一些师范院校在转型为综合性高校之后,教师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削弱•——为追求规模和效益,一些院校盲目扩大师范专业招生数,导致质量受到忽视。
一、背景与作用•(一)背景•2. 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必须有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为保障,而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需要有相应的标准(机构标准、课程标准等)。在众多标准中,教师专业标准是基础和前提:它是制定教师教育机构标准、课程标准和质量标准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是教师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
一、背景与作用•(一)背景•3. 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细化“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目标的需要:•《规划纲要》提出要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但“高素质专业化”只是对教师队伍的一种概括性、原则性的描述,判断教师个体和群体是否达到高素质专业化的期待和要求,需要有更具体的教师专业标准
一、背景与作用•(一)背景•3. 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推进教师专业化的需要•——集体的地位提升:制定教师素质标准,确保教师队伍质量,可以提高教师职业专业服务的整体水平,从而也就可以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和专业声望•——个体的专业发展:引领和促进教师个体的发展
一、背景与作用•(二)作用•1. 有关部门进行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专业化的工作。严格来说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从事教师职业的。《标准》的制定为教师的准入、考核及退出提供了相对统一、客观的依据,有利于有关部门严把教师入口关,确定教师管理制度,保证和维持教师的质量
一、背景与作用•(二)作用•2. 教师教育机构开展教师教育的基本依据有了教师专业标准,不仅可以规范教师教育机构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也有利于对教师教育机构的培养培训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另外还有利于各教师教育机构在保证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突出特色,这对于提高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质量意义重大。
一、背景与作用•(二)作用•3. 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的观念、知识、行为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师按照这些要求,不仅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也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对于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也有了具体的标准。这对保障教育教学的规范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一、背景与作用•(二)作用•4. 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指南教师专业标准对于教师的品德、知识、能力等都做出具体的规定,提出明确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清楚地知道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哪些内容,具体要求是什么,可以对照标准了解哪些方面达到了要求,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努力目标。
二、性质与理念•(一)性质•1. “专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但该法律并没有对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那么,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到底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呢?
二、性质与理念•(一)性质•1. “专业”标准《标准》是基于教师职业是一个专业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的基本理念而制定的“专业”标准,即是对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的基本规定,也代表了当下中国社会和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
二、性质与理念•(一)性质•2. “合格”标准《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幼儿园和中小学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规定的是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和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所应遵循的基本规范。《专业标准》是关于教师素质要求的统一标准,也是最低标准。
二、性质与理念•(一)性质•2. “合格”标准标准的统一性与个性化:强调统一性并非要把教师“标准化”、“模式化”,而是为了坚守教师质量的底线;专业标准不是工序流程,而是框架要求(基本要求),对教师的个性化发展留有很大的空间,而且标准内容也对教师的创新和探究等提出了要求。只是个性化发展一定建立在最低标准之上。
二、性质与理念•(一)性质•2. “合格”标准《标准》兼具“评价”和“导向”之特点:•——作为“评价”标准,它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作为“导向”标准,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南”。
二、性质与理念•(一)性质•3.“通用”标准标准=“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在本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