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安全技术 第四章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二、绝缘指标
1、绝缘电阻 ①、绝缘电阻的测量:兆欧表(摇表) ②、测量绝缘电阻的注意之点:
兆欧表——测量绝缘体电阻的专用仪表
兆欧表结构:外形如 上图,是由磁电式流 比计与手摇直流发电 机组成。 三个接线柱分别为接 地E、接线路L和保护 环G,测量时的线路 连接。(如右图)
电缆外皮 电缆芯 内层绝缘
2、回路配置 3、插销座 4、短路保护
第五节
漏电保护装置
1、漏电保护装置(又称剩余电流保护装置RCD) 是指在指定条件下被保护电路中的漏电电流达到 预定值时能自动断开电路或发出报警信号的装置。 2、使用场合:一般适用于1000V以下的低压电网, 高压只可作为检查漏电用 3、漏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及功能: ①、用于防止由漏电引起的单相电击事故; ②、用于防止由漏电引起的火灾和设备烧毁事故; ③、用于检测和切断各种一相接地故障; ④、用于过载、过压、欠压和缺相保护。
三、屏护装置的安全要求: 1、遮拦、障碍的稳固: 2、栅栏上的警告牌: 3、必要的信号装置和联锁装置:
第三节
电气间距和安全距离
一、间距的定义 间距是将带电体置于所及范围之外的安全措施(即 保证人体和带电体有一定的安全距离,防止无意的 接触或过分地接近带电体) 。 二、间距的作用: 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防止车辆或其他 物体碰撞或过分接近带电体;有利于检修安全和防 止电气火灾及各种短路故障。 三、间距对各类装置的要求 凡易于接近的带电体,应保持其在手臂所能触及的 范围之外,且有一定距离。当作业用长大工具时, 间距应加大。间距的大小决定于电压高低、设备类 型、环境条件以及安装方式等因素。(略)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如开关电气的可动部分一般不能包以绝缘,因此需要屏护。
对于高压设备,由于全部绝缘往往有困难,因此,不论高压设备是否有绝缘,均要求加装屏护装置。
室内、外安装的变压器和变配电装置应装有完善的屏护装置。
当作业场所邻近带电体时,在作业人员与带电体之间、过道、入口等处均应装设可移动的临时性屏护装置。
10kV高压架空线路每个绝缘子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300MΩ;35kV及以上的应不低于 500MΩ。
运行中6~10kV和35kV电力电缆的绝缘电阻分别不应低于400~1000MΩ和600~1500MΩ。干燥季节取较大数值;潮湿季节取较小值。
电力变压器投入运行前,绝缘电阻应不低于出厂时的70%,运行中的绝缘电阻可适当降低。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1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绝缘电阻是衡量绝缘性能优劣的最基本指标。
2
兆欧表的测量原理
磁电式流比计的工作原理如右下图示。在同一转轴上装有两个交叉的线圈,当两线圈通有电流时,两个线圈分别产生互为相反方向的转矩。其大小分别为 M1 = K1f1(α)I1 M2= K2f2(α)I2
01
概念
绝缘是指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隔离。绝缘是防止电气事故的重要措施,良好的绝缘是保证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绝缘材料又称为电介质,其导电能力很小,但并非绝对不导电。工程上应用的绝缘材料电阻率一般都不低于1×107Ω·m。绝缘材料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对带电的或不同电位的导体进行隔离,使电流按照预定线路流动。
兆欧表的测量原理
在接入被测电阻 Rx后,构成了两条相互并联的支路,当摇动手摇发电机时,两个支路分别通过电流 I1 和 I2 。可以看出 :α=f(Rx)
对于电力变压器、电力电容器、交流电动机等高压设备,要测量其吸收比。吸收比是加压测量开始后60s时读取的绝缘电阻值与加压测量开始后15s时读取的绝缘电阻值之比。由吸收比的大小可以对绝缘受潮程度和内部有无缺陷存在进行判断。绝缘材料加上直流电压时都有一充电过程,在绝缘材料受潮或内部有缺陷时,泄漏电流增加很多,同时充电过程加快,吸收比的值小,接近于1;绝缘材料干燥时,泄漏电流小,充电过程慢,吸收比明显增大。
触电防护技术

触电防护技术一、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1. 绝缘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封闭和隔离,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000欧,并应符合专业标准规定。
2. 屏护采用护罩、箱闸、遮拦等将带电体与外界隔离;金属屏护装置应可靠接地;遮拦应挂标示牌,必要时配备光电报警连锁装置。
遮拦高度不应低于1.7m,下部边缘离地不超过0.1m,栅遮拦高度户内不低于1.2m,户外不低于1.5m。
栏条间距不应大于0.2m。
对于低压设备,遮拦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8m。
户外变配电装置围墙高度一般不小于2.5m。
3. 间距①线路间距②用电设备间距,常用开关电器安装高度为1.3~1.5m,开关手柄与建筑物之间应保留150mm的距离,室内灯具高度应高于2.5m,低于2.2m应采取安全措施,人碰不到的地方可减为1.5m,户外灯具应高于3m,安装在墙上时可减为2.5m③检修间距,低压操作中,人体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小于0.1m;二、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1. IT系统保护接地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对保护接地电阻有要求,380V不接地系统要求≤4欧,配电变压器或发电机容量不超过100kV.A时,要求≤10欧,不接地配电网,如果高压设备与低压设备公用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不超过10欧且≤120/IE2. TT系统(配电网接地,电气外壳接地) 主要用于低压用户,且必须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或过电流保护装置,优先使用前者。
3. TN系统保护接零要求:在同一接零系统中,不允许部分设备只接地不接零的做法(只能接地的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重复接地合格。
零线上除工作接地以外的其他点的再次接地(位置:电缆或架空线进入车间或大型建筑物处、配电线路的最远端及每1km处。
接地电阻:RS≤10Ω )。
工作接地合格。
减轻各种过电压的危险。
工作接地电阻RN≤4Ω。
发生对 PE线的单相短路时能迅速切断电源。
(手持式电气设备不超过0.4s,固定式电气设备不超过5s);PE线和PEN线上不得安装单极开关和熔断器。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绝缘、屏护和间距是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防护措施。
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以及防止短路、故障接地等电气事故。
1.绝缘绝缘是指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隔离。
良好的绝缘也是保证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1)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绝缘材料又称为电介质,其导电能力很小,但并非绝对不导电。
工程上应用的绝缘材料电阻率一般都不低于107Ω•m。
绝缘材料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对带电的或不同电位的导体进行隔离,使电流按照确定的线路流动。
绝缘材料的品种很多,一般分为:1)气体绝缘材料。
常用的有空气和六氟化硫等。
2)液体绝缘材料。
常用的有从石油原油中提炼出来的绝缘矿物油,十二烷基苯、聚丁二烯、硅油和三氯联苯等合成油以及蓖麻油。
3)固体绝缘材料。
常用的有树脂绝缘漆、胶和熔敷粉末;纸、纸板等绝缘纤维制品;漆布、漆管和绑扎带等绝缘寖渍纤维制品;绝缘云母制品;电工用薄膜、复合制品和粘带;电工用层压制品;电工用塑料和橡胶;玻璃、陶瓷等。
每种绝缘材料都有其极限耐热温度,当超过这一极限温度时,其老化将加剧。
电气设备的寿命就缩短。
在电工技术中,常把电机电器中的绝缘结构和绝缘系统按耐热等级进行分类。
表2—1是我国绝缘材料标准规定的绝缘耐热分级和极限温度。
(2)绝缘检测和绝缘试验1)绝缘电阻试验绝缘电阻是衡量绝缘性能优劣的最基本的指标。
在绝缘结构的制造和使用中,经常需要测定其绝缘电阻。
通过测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定某些电气设备的绝缘好坏,判断某些电气设备如电机、变压器的绝缘情况等。
以防因绝缘电阻降低或损坏而造成漏电、短路、电击等电气事故。
2)绝缘电阻的测量绝缘材料的电阻通常用兆欧表(摇表)测量。
这里仅就应用兆欧表测量绝缘材料的电阻进行介绍。
兆欧表主要由作为电源的手摇发电机(或其他直流电源)和作为测量机构的磁电式比率计(双动线圈比率计)组成。
测量时实际上是给被测物加上直流电压,测量其通过的泄漏电流。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直接接触电击是一种常见的电击事故,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致命。
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必须采取一些防护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1.穿戴工作服和手套:工作服和手套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绝缘保护,减少电流对人体的直接影响。
2.使用绝缘工具:使用绝缘工具可以有效地隔离电源和工具操作者之间的电流流动,防止电流通过人体。
3.使用安全开关和保护装置:安全开关和保护装置可以在电流异常或故障时迅速切断电源,减少电击的风险。
4.正确接地:正确接地可以将电流导入地面,降低电击的危险性。
5.遵守操作规程:遵守操作规程可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安全性。
以上是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的一些基本方法,但是在工作中仍需格外小心谨慎,时刻保持警惕。
如果发现电气设备存在问题或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相关人员。
- 1 -。
触电防护技术知识(电气安全)

触电防护技术知识(电气安全)一、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1、绝缘:工程上应用的绝缘材料电阻率一般都不低于107Ω•m。
绝缘材料的电阻通常用兆欧表(摇表)测量。
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000ω。
2、屏护和间距:1)屏护装置应有足够的尺寸,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
2)遮栏高度不应低于l.7 m,下部边缘离地不应超过0.1 m。
栅遮栏的高度户内不应小于l.2 m、户外不应小于l.5 m,栏条间距离不应大于0.2 m;对于低压设备,遮栏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8 m。
户外变配电装置围墙的高度一般不应小于2.5 m。
遮栏、栅栏等屏护装置上,应有“止步,高压危险!”等标志。
3)用电设备间距:明装的车间低压配电箱底口距地面的高度可取1.2 m,暗装的可取l.4 m。
明装电度表板底口距地面的高度可取1.8 m。
常用开关电器的安装高度为l.3—l.5 m;开关手柄与建筑物之间应保留150mm的距离,以便于操作。
墙用平开关离地面高度可取1.4 m。
明装插座离地面高度可取1.3—l.8 m,暗装的可取0.2—0.3m。
室内灯具高度应大于2.5 m;受实际条件约束达不到时,可减为2.2 m;低于2.2 m时,应采取适当安全措施。
当灯具位于桌面上方等人碰不到的地方时,高度可减为1 5 m。
户外灯具高度应大于3 m;安装在墙上时可减为2.5 m。
起重机具至线路导线间的最小距离,l kV及1 kV以下者不应小于1.5m,10 kv者不应小于2 m。
4)检修间距:低压操作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1m。
高压作业,10 kv无遮拦作业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7m;线路作业,1.0M。
二、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1、IT系统(保护接地)将电气设备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位经接地线、接地体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
通过低电阻接地,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内;在380V不接地低压系统中,一般要求保护接地电阻RE≤4Ω;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是指在接触电源导体而导致的电路中的电流经过身体时所发生的电击伤害。
为了防止电击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员工应该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了解电气设备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
2. 在电气设备周围应该设置明显的标示,警示员工注意安全。
3. 在使用电气设备时,应该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等。
4. 在进行电气设备维修时,应该切断电源并锁定电源开关,防止误操作导致电击事故。
5. 在电气设备维修过程中,应该使用专业的维修工具和设备,避免使用金属工具和设备直接接触电源导体。
6. 在进行高压电气设备维修时,应该使用专业的绝缘杆和绝缘手套等防护设备,避免直接接触高压电源导体。
7. 在电气设备维修过程中,应该配备专业的急救设备和人员,一旦发生电击事故能够及时采取救护措施。
总之,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是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防范措施做好,才能保障员工的安全。
- 1 -。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第五章直接接触电击防护为搞好安全用电,必须采取先进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防止人体直接接触带电体发生触电事故。
绝缘、遮栏和阻挡物、电气间隙和安全距离、漏电保护等都是防止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
第一节绝缘所谓绝缘,是指用绝缘材料把带电体封闭起来,实现带电体相互之间、带电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电气隔离,使电流按指定路径通过,确保电气设备和线路正常工作,防止人身触电。
一、绝缘材料常用的绝缘材料有:玻璃、云母、木材、塑料、橡胶、胶木、布、纸、漆、六氟化硫等。
绝缘保护性能的优劣决定于材料的绝缘性能。
绝缘性能主要用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等指标来衡量。
绝缘电阻大小用兆欧表测量;耐压强度由耐压试验确定;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分别由泄漏试验和能耗试验确定。
对绝缘材料施加的直流电压与泄漏电流之比称为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是最基本的绝缘性能指标。
应当注意,绝缘材料在腐蚀性气体、蒸汽、潮气、粉尘、机械损伤的作用下都会使绝缘性能降低或丧失。
很多良好的绝缘材料受潮后会丧失绝缘性能。
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保护必须与电压等级相符,各种指标应与使用环境和工作条件相适应。
此外,为了防止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而带来的电气事故,还应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绝缘检查,及时消除缺陷。
绝缘材料按其正常运行条件下容许的最高工作温度分为若干级,称为耐热等级。
绝缘材料的耐热等级见表3—1。
二、绝缘破坏绝缘物在强电场的作用下被破坏,丧失绝缘性能,这就是击穿现象,这种击穿叫做电击穿,击穿时的电压叫做击穿电压。
击穿时的电场强度叫做材料的击穿电场强度或击穿强度。
气体绝缘击穿后都能自行恢复绝缘性能,固体绝缘击穿后不能恢复绝缘性能。
固体绝缘还有热击穿和电化学击穿。
热击穿是绝缘物在外加电压作用下,由于流过泄漏电流引起温度过分升高所导致的击穿。
电化学击穿是由于游离、化学反应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所导致的击穿、热击穿和电化学击穿电压都比较低.但电压作用时间部比较长。
绝缘物除因击穿而破坏外,腐蚀性气体、蒸气、潮气、粉尘、机械损伤也都会降低其绝缘性能或导致破坏。
防触电技术【共66张PPT】

第一节、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措施
绝缘 屏护 安全间距
绝缘
• 绝缘是保证电气设备和电器 线路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 用来防止直接接触电击。
• 电阻率 107欧米以上
提问:电气设备的喷漆可否 单独作为防止电击的绝缘?
绝缘破坏的形式
击穿 老化 损伤
击穿
• 绝缘物在强电场及其他因素的作 用下,如电场强度超过一定限度 ,将急速地发生破裂或分解,完 全失去绝缘性能。这种破坏方式 称为击穿。
YAEBFHC
损伤
动物、植物以及工作人员的 误操作,外界的破坏
绝缘检测和绝缘试验
1)、兆欧表(又称摇表) • 吸收比R60/R15:
判断受潮程度和内部有无缺陷(吸收 比越大越好) 2)、绝缘电阻指标:电动机0.5MΩ 3)、耐压试验 4)、泄漏电流指标 5)、介质损耗指标
二、屏护
• 用遮拦、护罩、闸箱等,把带电 体同外界隔绝开来的措施。
网的保护零线连接在一起
部分的电位实现基本相等的一
处理方法
• 局部土壤置换,换入粘土或 黑土
• 填入减阻剂,如工业食盐、 木炭、石灰,但不能填入有 毒物质
装设要求
• 多根接地体互相靠近时,垂直接地 体的间距不小于接地体长的2倍,水 平接地体大于5米
• 尽量使地面电位分布均匀,减小跨 步电压。10KV变电所接地网应敷 设水平均匀带
注意事项
• 管道必须连通,接头处需安 装跨接线
• 1000V以下,不考虑跨步电 压,但应避开进出通道
• 与数字视频线路保持一定距 离
• 进入浴室的PE线不应再由 出线
• 按规范施工
第三节、双重绝缘和安全电压
• 加强绝缘——防止间接接触触电
第二章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绝缘损坏
• 绝缘损坏是指由于不正确选用绝缘材料,不 正确地进行电气设备及线路的安装,不合理 地使用电气设备等,导致绝缘材料受到外界 腐蚀性液体、气体、蒸气、潮气、粉尘的污 染和侵蚀,或受到外界热源、机械因素的作 用,在较短或很短的时间内失去其电气性能 或机械性能的现象。 • 另外,动物和植物也可能破坏电气设备和电 气线路的绝缘结构。
(1) 气体电介质的击穿 气体电介质的击穿。
• 气体击穿是由碰撞电离导致的电击穿。在强电场中,带电质 点 ( 主要是电子 ) 在电场中获得足够的动能,当它与气体 分子发生碰撞时,能够使中性分子电离为正离子和电子。新 形成的电子又在电场中积累能量而碰撞其他分子,使其电离, 这就是碰撞电离 碰撞电离。碰撞电离过程是一个连锁反应过程,每一 碰撞电离 个电子碰撞产生一系列新电子,因而形成电子崩 电子崩。电子崩向 电子崩 阳极发展,最后形成一条具有高电导的通道,导致气体击穿。 • 在均匀电场中,当温度一定,电极距离不变,只有更高的电 压才能使电子积聚足够的能量以产生碰撞游离,击穿电压也 逐渐升高。利用此规律,在工程上常采用高真空和高气压的 方法来提高气体的击穿场强。 • 空气的击穿场强约为 25~3OkV/cm 。 25~
• ②热击穿。 热击穿。 • 这是固体电介质在强电场作用下,由于介质 损耗等原因所产生的热量不能够及时散发出 去,会因温度上升,导致电介质局部熔化、 烧焦或烧裂,最后造成击穿。热击穿的特点 是电压作用时间长,击穿电压较低。热击穿 电压随环境温度上升而下降,但与电场均匀 程度关系不大。
• ③电化学击穿。这是固体电介质在强电场作 电化学击穿。 用下,由游离、发热和化学反应等因素的综 合效应造成的击穿。其特点是电压作用时间 长,击穿电压往往很低。它与绝缘材料本身 的耐游离性能、制造工艺、工作条件等因素 有关。 • ④放电击穿。这是固体电介质在强电场作用 放电击穿。 下,内部气泡首先发生碰撞游离而放电,继 而加热其他杂质,使之气化形成气泡,由气 泡放电进一步发展,导致击穿。放电击穿的 击穿电压与绝缘材料的质量有关。
防止直接接触电击的方法

防止直接接触电击的方法哎呀,说到防止直接接触电击,这可真是个重要的事儿呢!大家想想看,电就像个调皮的小精灵,一不小心没管住它,它就可能闯出大祸来。
咱先来说说为啥要防止直接接触电击呀。
那电击可不是闹着玩的,就像被小怪兽咬了一口,轻的可能让你麻一下,重的可就不得了啦,会伤身体甚至危及生命呢!这可不是吓唬人哟。
那怎么防止呢?首先呀,咱得了解电都藏在哪些地方。
像那些电线啦、插座啦,就是电喜欢待的地儿。
看见它们,可别手欠去乱摸,就像看见小刺猬,你总不能直接伸手去抓吧。
平常家里的电器,用完了记得拔掉插头,别让它们一直带电。
就好比你吃饱了饭,总不能还一直张着嘴等着再塞东西吧,电器也需要休息呀。
还有啊,要是看到电线外皮破了,那可得小心了,这就像人的衣服破了个洞,里面的东西就容易露出来。
这时候赶紧找专业的人来处理,可别自己逞强去摆弄。
下雨天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别在电线杆下面躲雨,万一电顺着雨水跑下来,那可就糟糕啦。
就好像下雨天你不会站在大树下一样,电也喜欢在这些地方捣乱呢。
在外面的时候,那些高压电塔啥的,离得远远的。
你想想,那高压电多厉害呀,就像个凶猛的大怪兽,咱可别去招惹它。
要是在家里发现有漏电的情况,千万别慌张。
就像遇到小困难,咱得冷静应对。
赶紧关掉电源总闸,然后再找电工来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
工作的时候,如果是和电打交道的,那更得做好防护措施啦。
穿上专门的绝缘服,戴上绝缘手套,把自己保护得严严实实的,就像穿上了铠甲的勇士。
大家可别小瞧这些方法呀,这都是保护我们自己的重要手段呢。
别觉得麻烦就不去做,这就好比每天要刷牙洗脸一样,养成习惯就好啦。
想想看,如果因为自己的不小心被电到了,那得多遭罪呀,说不定还得去医院躺着呢。
所以呀,大家一定要把防止直接接触电击这件事儿放在心上,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安全。
可别等出了事儿才后悔莫及呀!让我们都能和电这个小精灵和谐相处,平平安安地过日子。
这多好呀,对吧?。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近带电体而造成事故,也为了防止过高压放电和
短路而引起的火灾。在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
体与其他设施设备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均
需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4 间距
间距的大小决定于电压的高低、设备的类型、安装的方式、 气象条件、地区环境等因素。
线路间距 架空线路应避免跨越建筑物,必须跨越时,应 取得有关部门的同意。
① 应根据被测物的额定电压正确选用不同电压等级的兆欧 表。所用兆欧表的工作电压应高于绝缘物的额定工作电压。 一般情况下,测量额定电压 500V 以下的线路或设备的绝 缘电阻,应采用工作电压为 500V 或 100OV 的兆欧表;测 量额定电压 500V 以上的线路或设备的绝缘电阻,应采用 工作电压为 1000V 或 2500V 的兆欧表。 ② 与兆欧表端钮接线的导线应用单线,单独连接,不能用 双股绝缘导线,以免测量时因双股线或绞线绝缘不良而引 起误差。
由碰撞电离导致的电击穿,形成一条高电导的通道。
工程上常采用高真空和高气压的方法来提高气体 的击穿场强。 空气的击穿场强约为25—30 kv/cm。
绝缘击穿
(2)液体电介质的击穿: 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特件与其纯净度有关,与气 体的击穿机理相似,是由电子碰撞电离最后导致击 穿。但击穿场强比气体高。
变压器油含有极少量水分 气泡击穿机理
线路经过地区 线路电压(KV) 导线与地面或水面的最小距离(m) <1 10 35 居民区 6 6.5 7 非居民区 5 5.5 6 交通困难区 4 4.5 5 不能通航的或浮运的冬季水面 5 5 5.5 不能通航的或浮运的最高水面 (50年一遇 ) 3 3 3
4 间距
线路电压 (KV) 导线与建筑物的最小距离(m) < 1 10 35 垂直距离 2.5 3 4 水平距离 1 1.5 3 导线与树木的最小距离(m) 垂直距离 1 1.5 3 水平距离 1 2
电击接触触电的安全防护措施

Ⅱ级设备既有基本绝缘也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不考虑保护接地方法,设备内导电 部分严禁与保护线连接。该类设备的绝缘外护物必须能承受可能发生的机械、电或热应力, 一般的油漆、清漆及类似物料的涂层不符合要求。绝缘外护物上严禁有任何非绝缘材料制 作的螺栓,以免破坏外护物。
(3)将外部导电部分绝缘起来,绝缘物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能耐受 2000V 电压,且 在正常情况下,泄漏电流不大于 lmA。
凡是能同时触及的外露导电部分和外部导电部分采用不与大地相连的等电位联结,使 其电位近似相等,以免发生电击。
(5)电气隔离
将回路进行电气隔离能够防止触及绝缘破坏的外露导电部分产生电击电流。
非导电场所应有哪些防护措施?Fra bibliotek(1)外露导电部分之间、外露导电部分与外部导电部分之间的距离不小于 2m;如在伸 臂范围以外,则为 1.25m。 (2)如达不到上述距离,则在两导电部分之间设置绝缘阻挡物, 使越过阻挡物的距离不小于 2m。
间接电击保护又称故障下的电击保护,也称附加保护,一般采用以下措施:
(1)自动切断电源
当故障时,最大电击电流的持续时间超过允许范围时, 自动切断电源(TT 系统的第一 次故障除外),防止电击电流造成有害的生理效应.采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电气设备的 外露导电部分必须按系统接地制式与保护线相连,同时还宜进行主等电位联结。 自动切断 电源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过电流保护设备,且方法简单、投资最省,是一种常用 的措施。
对设备的绝缘体有什么基本要求?
设备的绝缘类型必须符合相应电气设备的标准,且只能在遭到机械破坏后才能除去。 绝缘能力必须达到长期耐受在运行中受到的机械、化学、电及热应力的要求。一般的油漆、 清漆、喷漆都不符合要求。在安装过程中所用的绝缘也必须经过试验,证实合乎要求后才 能使用。
直接接触电击的安全防护方法

直接接触电击的安全防护⽅法⼀、引⾔在电⼒系统中,直接接触电击是⼀种常⻅的危害,它是指⼈体直接接触到带电体,导致电流直接流过⼈体。
这种电击事故可能导致严重的⼈身伤害甚⾄死亡。
因此,了解和掌握直接接触电击的安全防护⽅法对于保障⼈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将详细介绍直接接触电击的成因及危害,并探讨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直接接触电击的成因及危害1.成因:直接接触电击主要发⽣在⼈体直接接触到带电体时,如不慎触碰裸露的电线、破损的电器设备等。
此外,在维修电⽓设备时,如果不按照操作规程进⾏,也可能发⽣直接接触电击事故。
2.危害:直接接触电击对⼈体造成的危害⼗分严重。
电流通过⼈体可能导致肌⾁痉挛、⼼脏骤停等严重后果,甚⾄造成死亡。
此外,电击还可能引发⽕灾等安全事故,造成财产损失和⼈员伤亡。
三、安全防护⽅法1.电⽓安全设计:在进⾏电⽓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体安全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例如,在设备外露带电部分设置遮栏或护罩,防⽌⼈体接触;合理设置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措施,降低触电⻛险;使⽤绝缘材料对电⽓设备进⾏包裹,提⾼设备整体绝缘性能。
2.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并严格执⾏安全操作规程是防⽌直接接触电击的重要措施。
操作⼈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在进⾏电⽓作业时,应遵循先验电、后操作的原则,确保作业过程安全可控。
3.定期维护检查:电⽓设备在使⽤过程中可能出现⽼化、破损等情况,定期维护检查是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隐患的关键。
通过定期维护检查,可以及时更换破损的电线、电器设备等,消除潜在的触电⻛险。
同时,应对维护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记录和分析,以便不断完善电⽓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
4.使⽤个⼈防护⽤品:个⼈防护⽤品是防⽌直接接触电击的有效补充。
在使⽤电⽓设备时,操作⼈员应佩戴绝缘⼿套、绝缘鞋等防护⽤品,以降低触电⻛险。
此外,在特定环境下,如潮湿、易触电的环境,可考虑使⽤绝缘垫、绝缘台等辅助防护措施。
5.安全教育与培训: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是提⾼操作⼈员安全意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第二章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讲诉

传导带的概念 在高压绝缘理论中,纯净均匀介质材料的原子结构,其 电子所在各轨道层的位置,从内到外分为价带、能区和传导 带三个区域。其中价带中的电子被共价键所约束,活动能力 低;能区就是一个门坎,电子越不过这个门坎就到不了传导 带。传导带又叫导电带,其内的电子活动性强,处于价带中 的电子只有获得各种刺激或激发,得到足够的能量,才能越 过能区的阻挡进入传导带,成为活动性强的电子。当电介质 传导带中的电子无限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电介质的绝缘性能 就遭到破坏。
4 绝缘检测和绝缘试验
目的:检查电气设备或线路的绝缘指标是否 符合要求。 内容:主要包括绝缘电阻试验、工频耐压试 验、泄漏电流试验(吸收比)和介质损 耗试验 绝缘电阻的测量兆欧表 耐压试验
电气安全用具
保证操作者安全地进行电气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
安全用具
绝缘安全用具 一般防护用具
接地线、隔离板、遮拦标示牌等
绝缘用具:绝缘垫和绝缘台
绝缘垫:一般铺在控保屏、高压开关柜、 配电室的地面上,以便在带电操作时增强 操作者的对地绝缘,也应按规定进行定期 试验。 绝缘台:台面一般用干燥、木纹直且无节 的木板制成,台面尺寸约 100x100cm2 , 中间留有2cm左右的缝隙;绝缘脚一般用 不小于 10cm 的高压支持瓷瓶做成。也应 按规定进行定期试验。
介质损耗和介质损耗角
在交流电压作用下,电介质中的部分电能不可逆地 转变成热能,这部分能量叫做介质损耗。 介质损耗一种是由漏导电流引起的;另一种是由于 极化引起的。
总结: ①介质损耗将使介质发热,是 介质热击穿的根源。 ②电气设备中使用的电介质, 要求它的tanδ值愈小愈好。 ③ 影响绝缘材料介质损耗的 因素 :频率、温度、湿度、 辐射、电场强度
直接电击的防护措施

直接电击的防护措施1. 引言直接电击是一种常见的电击事故,它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保障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介绍直接电击的危害、防护原则以及常用的防护措施。
2. 直接电击的危害直接电击是指人体直接接触到带电部位或者带电物体,从而导致电流通过人体而引起伤害。
直接电击会对人体造成以下危害: - 电击伤害:高压电流通过人体时会造成皮肤灼伤、肌肉痉挛、心脏麻痹等严重伤害,甚至导致死亡。
- 烧伤:高温和强大的能量释放会导致烧伤,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截肢。
- 内部损伤:电流通过内脏器官时可能引起内部出血、器官损坏等严重后果。
3. 防护原则为了有效防止直接电击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遵循以下防护原则: - 预防为主: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装,减少直接电击事故的发生概率。
- 隔离保护:通过隔离带电部位和人员,防止电流传导到人体。
- 接地保护:通过良好的接地系统,将带电物体上的电荷迅速导入地面,减少人体接触到电流的可能性。
- 个人防护: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绝缘手套、绝缘靴等。
4. 常用防护措施为了实施上述防护原则,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常用的防护措施:4.1 设计和安装•合理布置设备和线路: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和要求,合理布置设备和线路,减少带电部位暴露在工作区域内。
•使用绝缘材料:在可能带电部位周围使用绝缘材料进行包覆,减少人员接触到带电部位的可能性。
•安装警示标识:在带电设备附近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提醒人员注意电击危险。
4.2 隔离保护•使用隔离设备:在带电部位和工作区域之间设置隔离设备,如绝缘隔板、绝缘挡板等,防止电流传导到人体。
•使用防护栏杆:在带电设备周围设置防护栏杆,限制人员进入带电区域。
4.3 接地保护•良好接地系统:确保设备和线路的接地系统正常运行,及时排除接地故障。
•使用可靠的接地装置:在带电设备上安装可靠的接地装置,将带电物体上的电荷迅速导入地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直接接触电击防护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防护原则是:应当使危险的带电部分不会被有意或无意地触及。
本章所介绍的是最为常用的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即绝缘、屏护和间距。
这些措施是各种电气设备都必须考虑的通用安全措施,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以及防止短路、故障接地等电气事故。
第一节绝缘绝缘是指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隔离。
长久以来,绝缘一直是作为防止电事故的重要措施,良好的绝缘也是保证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一、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绝缘材料又称为电介质,其导电能力很小,但并非绝对不导电。
工程上应用的绝缘材的电阻率一般都不低于1×107 Ω·m 。
绝缘材料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对带电的或不同电位的导体进行隔离,使电流按照确定线路流动。
绝缘材料的品种很多,一般分为:①气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空气、氮、氢、二氧化碳和六氟化硫等;②液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从石油原油中提炼出来的绝缘矿物油,十二烷基苯、聚丁二烯、硅油和三氯联苯等合成油以及蓖麻油;③固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树脂绝缘漆,纸、纸板等绝缘纤维制品,漆布、漆管和绑扎带等绝缘浸渍纤维制品,绝缘云母制品,电工用薄膜、复合制品和粘带,电工用层压制品,电工用塑料和橡胶、玻璃、陶瓷等。
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主要表现在电场作用下材料的导电性能、介电性能及绝缘强度。
它们分别以绝缘电阻率ρ( 或电导γ) 、相对介电常数εr、介质损耗角 tanδ及击穿强度E B四个参数来表示。
本节暂先介绍前三个参数。
1.绝缘电阻率和绝缘电阻任何电介质都不可能是绝对的绝缘体,总存在一些带电质点,主要为本征离子和杂质离子。
在电场的作用下,它们可作有方向的运动,形成漏导电流,通常又称为泄漏电流。
在外加电压作用下的绝缘材料的等效电路如图 2-1a 所示;在直流电压作用下的电流如图 2-1b 所示。
图中,电阻支路的电流 Ii 即为漏导电流;流经电容和电阻串联支路的电流Ia 称为吸收电流,是由缓慢极化和离子体积电荷形成的电流;电容支路的电流 I C称为充电电流,是由几何电容等效应构成的电流。
绝缘电阻率和绝缘电阻分别是绝缘结构和绝缘材料的主要电性参数之一。
为了检验绝缘性能的优劣,在绝缘材料的生产和应用中,经常需要测定其绝缘电阻率,包括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而在绝缘结构的性能和使用中经常需要测定绝缘ε电阻。
温度、湿度、杂质含量和电场强度的增加都会降低电介质的电阻率。
温度升高时,分子热运动加剧,使离子容易迁移,电阻率按指数规律下降。
湿度升高,一方面水分的浸入使电介质增加了导电离子,使绝缘电阻下降;另一方面,对亲水物质,表面的水分还会大大降低其表面电阻率。
电气设备特别是户外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往往因受潮引起绝缘材料电阻率下降,造成泄漏电流过大而使设备损坏。
因此,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应定期检查设备绝缘电阻的变化。
杂质的含量增加,增加了内部的导电离子,也使电介质表面污染并吸附水分,从而降低了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
在较高的电场强度作用下,固体和液体电介质的离子迁移能力随电场强度的增强而增 大,使电阻率下降。
当电场强度临近电介质的击穿电场强度时,因出现大量电子迁移,使绝 缘电阻按指数规律下降。
2. 介电常数电介质在处于电场作用下时,电介质中分子、原子中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发生偏移、使得 正、负电荷的中心不再重合,形成电偶极子。
电偶极子的形成及其定向排列称为电介质的极 化。
电介质极化后,在电介质表面上产生束缚电荷。
束缚电荷不能自由移动。
介电常数是表明电介质极化特征的性能参数。
介电常数愈大,电介质极化能力愈强,产 生的束缚电荷就愈多。
束缚电荷也产生电场,且该电场总是削弱外电场的。
因此,处在电介 质中的带电体周围的电场强度,总是低于同样带电体处在真空中时其周围的电场强度。
现用电容器来说明介电常数的物理意义。
设电容器极板间为真空时,其电容量为 Co ,而当极板间充满某种电介质时,其电容量变为 C , 则 C 与 Co 的比值即该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即:C Cr =ε (2.1) 在填充电介质以后,由于电介质的极化,使靠近电介质表面处出现了束缚电荷,与其对应,在极板上的自由电荷也相应增加,即填充电介质之后,极板上容纳了更多的自由电荷,说明电容被增大。
因此,可以看出,相对介电常数总是大于 1 的。
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受电源频率、温度、湿度等因素而产生变化。
随频率增加,有的极化过程在半周期内来不及完成,以致极化程度下降,介电常数减小。
随温度增加,偶极子转向极化易于进行,介电常数增大;但当温度超过某一限度后,由于热运动加剧,极化反而困难一些,介电常数减小。
随湿度增加,材料吸收水分,由于水的相对介电常数很高 ( 在 80 左右 ),且水分的 侵入能增加极化作用,使得电介质的介电常数明显增加。
因此,通过测量介电常数,能够判质受潮程度等。
大气压力对气体材料的介电常数有明显影响,压力增大,密度就增大,相对介电增大。
3. 介质损耗 在交流电压作用下,电介质中的部分电能不可逆地转变成热能,这部分能量叫做介质损耗。
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能量叫做介质损耗功率。
介质损耗一种是由漏导电流引起的;另一种是由于极化引起的。
介质损耗使介质发热,是电介质热击穿的根源。
施加交流电压时,电流、电压的相量关系如图 2-2 所示。
总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差φ,即电介质的功率因数角。
功率因数角的余角δ称为介质损耗角。
根据相量图,不难求出单位体积内介质损耗功率为P=δωεtan 2E (2.2)式中:ω—— 电源角频率 , ω =2 π ;ε—— 电介质介电常数 ; E —— 电介质内电场强度;tans —— 介质损耗角正切。
由于 P 值与试验电压、试品尺寸等因素有关,难于用来对介质品质作严密的比较,所以,通常是以 tan δ 来衡量电介质的介质损耗性能。
对于电气设备中使用的电介质,要求它的 tan δ 值愈小愈好。
而当绝缘受潮或劣化时, 因有功电流明显增加,会使 tan δ 值剧烈上升。
也就是说,tan δ能更敏感地反映绝缘质量。
因此,在要求高的场合,需进行介质损耗试验。
影响绝缘材料介质损耗的因素主要有频率、温度、湿度、电场强度和辐射。
影响过程比较复杂,从总的趋势上来说,随着上述因素的增强,介质损耗增加。
二、绝缘的破坏 在电气设备的运行过程中,绝缘材料会由于电场、热、化学、机械、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使绝缘性能发生劣化。
1. 绝缘击穿 当施加于电介质上的电场强度高于临界值时,会使通过电介质的电流突然猛增,这时绝缘材料被破坏,完全失去了绝缘性能,这种现象称为电介质的击穿。
发生击穿时的电压称为击穿电压,击穿时的电场强度简称击穿场强。
(1) 气体电介质的击穿。
气体击穿是由碰撞电离导致的电击穿。
在强电场中,带电质点 ( 主要是电子 ) 在电场中获得足够的动能,当它与气体分子发生碰撞时,能够使中性分子电离为正离子和电子。
新形成的电子又在电场中积累能量而碰撞其他分子,使其电离,这就是碰撞电离。
碰撞电离过程是一个连锁反应过程,每一个电子碰撞产生一系列新电子,因而形成电子崩。
电子崩向阳极发展,最后形成一条具有高电导的通道,导致气体击穿。
在均匀电场中,当温度一定,电极距离不变,气体压力很低时,气体中分子稀少,碰撞游离机会很少,因此击穿电压很高。
随着气体压力的增大,碰撞游离增加,击穿电压有所下降,在某一特定的气压下出现最小值;但当气体压力继续升高,密度逐渐增大,平均自由行程很小,只有更高的电压才能使电子积聚足够的能量以产生碰撞游离,击穿电压也逐渐升高。
利用此规律,在工程上常采用高真空和高气压的方法来提高气体的击穿场强。
空气的击穿场强约为 25~3OkV/cm 。
②③(2) 液体电介质的击穿。
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与其纯净度有关,一般认为纯净液体的击穿与气体的击穿机理相似,是由电子碰撞电离最后导致击穿。
但液体的密度大,电子自由行程短,积聚能量小,因此击穿场强比气体高。
工程上液体绝缘材料不可避免地含有气体、液体和固体杂质。
如液体中含有乳化状水滴和纤维时,由于水和纤维的极性强,在强电场的作用下使纤维极化而定向排列,并运动到电场强度最高处联成小桥,小桥贯穿两电极间引起电导剧增,局部温度骤升,最后导致击穿。
例如,变压器油中含有极少量水分就会大大降低油的击穿场强。
含有气体杂质的液体电介质的击穿可用气泡击穿机理来解释。
气体杂质的存在使液体呈现不均匀性,液体局部过热,气体迁移集中,在液体中形成气泡。
由于气泡的相对介电常数较低,使得气泡内的电场强度较高,约为油内电场强度的 2.2~2.4 倍,而气体的临界场强比油低得多,致使气泡游离,局部发热加剧,体积膨胀,气泡扩大,形成连通两电极的导电小桥,最终导致整个电介质击穿。
为此,在液体绝缘材料使用之前,必须对其进行纯化、脱水、脱气处理;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这些杂质的侵入。
液体电介质击穿后,绝缘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恢复。
(3)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有电击穿、热击穿、电化学击穿、放电击穿等形式。
①电击穿。
这是固体电介质在强电场作用下,其内少量处于导带的电子剧烈运动,与晶格上的原子( 或离子 ) 碰撞而使之游离,并迅速扩展下去导致的击穿。
电击穿的特点是电压作用时间短,击穿电压高。
电击穿的击穿场强与电场均匀程度密切相关,但与环境温度及电压作用时间几乎无关。
②热击穿。
这是固体电介质在强电场作用下,由于介质损耗等原因所产生的热量不能够及时散发出去,会因温度上升,导致电介质局部熔化、烧焦或烧裂,最后造成击穿。
热击穿的特点是电压作用时间长,击穿电压较低。
热击穿电压随环境温度上升而下降,但与电场均匀程度关系不大。
③电化学击穿。
这是固体电介质在强电场作用下,由游离、发热和化学反应等因素的综合效应造成的击穿。
其特点是电压作用时间长,击穿电压往往很低。
它与绝缘材料本身的耐游离性能、制造工艺、工作条件等因素有关。
④放电击穿。
这是固体电介质在强电场作用下,内部气泡首先发生碰撞游离而放电,继而加热其他杂质,使之气化形成气泡,由气泡放电进一步发展,导致击穿。
放电击穿的击穿电压与绝缘材料的质量有关。
固体电介质一旦击穿,将失去其绝缘性能。
实际上,绝缘结构发生击穿,往往是电、热、放电、电化学等多种形式同时存在,很难截然分开。
一般来说,在采用 tanδ值大、耐热性差的电介质的低压电气设备,在工作温度高、散热条件差时,热击穿较为多见。
而在高压电气设备中,放电击穿的概率就大些。
脉冲电压下的击穿一般属电击穿。
当电压作用时间达数十小时乃至数年时,大多数属于电化学击穿。
2. 绝缘老化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其绝缘材料由于受热、电、光、氧、机械力 ( 包括超声波 ) 、辐射线、微生物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产生一系列不可逆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导致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