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我国女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其对策解读
浅析当前我国女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其对策
浅析我国当前女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其对策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思想多元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提速,一些有着高素质、受过良好高等教育、有着伟大抱负、本应成为祖国栋梁的女大学生却走上了一条犯罪的不归路,白白断送自己美好的前程,对自己和家人,对学校、教育界、社会、国家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而且从近些年来看女大学生犯罪率呈现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集青春少女与知识女性于一身的女大学生为什么走上犯罪不归路?怎样预防和减少女大学生犯罪?值得我们深思。
一、女大学生犯罪的特点从近些年来发生的多起引起重大社会影响和广泛社会反思的案件来看,我国女大学生犯罪主要呈现出如下五个特点:(一)犯罪数量迅速增长当前女大学生犯罪数量迅速增长,同时犯罪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犯罪女大学生过去多出自普通大专院校,现在来自重点大专院校甚至名牌院校的女大学生,甚至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女硕士生、女博士生犯罪的消息较往年也明显增多。
文革”前,我国男女青年犯罪比例约为100:1,而到80年代后期达到10:1,也就是增加了10倍。
90年代男性与女性犯罪比例已成为7:3。
在校大学生男女犯罪的比例与此大体一致。
据南京市高校较集中的一个区的调查显示,在2002年上半年受理的大学生犯罪案件中,女大学生(包括研究生)的案件占30%左右,比往年增长了100%。
毋庸置疑,女大学生犯罪已成为犯罪主体中的一个醒目的群体,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犯罪类型多样化当前女大学生犯罪的类型表现出形式复杂、种类繁多的特点。
在女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中,以盗窃诈骗性犯罪和卖淫等类型表现最为频繁。
她们由于追求物质享受,爱慕虚荣,当家庭经济不能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和其他生活需求时,就不择手段进行盗窃诈骗甚至轻视情感,走上靠色相生存的道路。
据调查显示,在校女大学生犯罪,从事卖淫和盗窃的占到了70%,女生盗窃与卖淫这类犯罪一是量大,二是具有普遍性。
(三)犯罪手段智能化女大学生因有较高的智商,注重案前策划,犯罪时利用高科技,反侦查能力强,往往能达到犯罪目的而不易被侦破如:有的采取事先探听同学的信用卡密码或存折密码的方法,趁其不备盗走信用卡或存折,将钱取出后又伪造不在现场的假象。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犯罪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大学生是国家的脊梁,他们是祖国的未来,然而如今大学生犯罪的现象也日益严重。
大学生犯罪不仅伤害了他们自己,也损害了社会的利益,因此对大学生犯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大学生犯罪的原因。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心理原因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成长阶段,他们可能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如情感困扰、学业压力、自我认同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就会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产生犯罪行为。
二、社会原因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而一些大学生可能因为家庭环境、交友圈子等原因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他们选择了错误的生活方式,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家庭原因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对其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果家庭教育不当,父母缺乏对孩子的正确引导,或者家庭关系不和谐等情况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受到影响,从而产生犯罪倾向。
了解了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之后,我们就需要从多方面出发,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大学生犯罪。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非常重要,所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预防大学生犯罪非常必要。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帮助学生排解心理问题,促使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减少犯罪倾向。
二、加强法治意识教育大学生应该加强法治意识教育,了解法律的意义和作用,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学校应该开设法律知识课程,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的危害和后果,增强对法律的敬畏之心,促使他们自觉遵守法律。
三、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氛围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人格修养,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获得良好的家庭教育,远离犯罪。
四、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体系大学生在面对社会问题时,需要得到社会的帮助和支持。
大学生犯罪的法制教育与宣传
大学生犯罪的法制教育与宣传近年来,大学生犯罪频发,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面对这一现象,社会各界纷纷呼吁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与宣传,以防范和减少大学生犯罪行为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以及加强法制教育与宣传的必要性,并提出实施的具体方法与措施。
一、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法律的认知不足。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体之一,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相对局限,很多大学生对于一些法律问题无法正确判断,容易误入违法行为。
其次,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
部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对法律的尊重与敬畏,法律法规在他们的行为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缺乏自律与主动遵守法律的意识。
另外,外界诱因的影响。
一些大学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途径,接触到不合法的行为范例和思想观点,从而产生模仿和跟风的倾向。
最后,学业压力与心理问题。
大学生在面临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扰时,往往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导致情绪失控和行为偏离正轨。
二、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与宣传的必要性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与宣传是防范和减少大学生犯罪行为的有效途径,具有以下必要性:首先,法制教育与宣传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通过系统的法制教育和广泛的宣传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对法律的认知水平,增加对法律的敬畏,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
其次,法制教育与宣传有助于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法制教育与宣传,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行为准则。
另外,法制教育与宣传有助于培养自我约束能力。
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应该具备自我约束和自律的意识,通过法制教育的开展,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自我约束的能力,筑牢道德底线。
最后,法制教育与宣传有助于创造更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通过法制教育与宣传,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和道德修养,减少校园内部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三、实施大学生法制教育与宣传的具体方法与措施为了有效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与宣传,以下是一些具体方法与措施:首先,加强法律课程的开设。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犯罪问题越来越突出,各类犯罪事件层出不穷,主要包括学生欺凌、抢劫、盗窃、诈骗、毒品、性侵等。
考虑到大学生是未成年人或刚刚成年的青少年,他们在面对社会现实时处于一种适应阶段,身心健康、行为习惯与价值观仍在形成中,因此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1.对知识的渴求大学生由于接触到了全新的知识和技能,很多人存在一种对知识的极度渴求心理,想要在相对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获得更好的高薪工作。
然而,这种渴求往往导致了一些人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料和知识而采取了不法手段。
2.缺少自我意识另一个常见的原因是大学生缺乏自我意识。
还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自我意识比较薄弱,遇到问题时容易采取极端的行为,比如抢劫、斗殴等。
缺乏自我意识也会导致一些大学生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损害社会和个人利益。
3.金钱压力大学生进入校园后,开始承担起自己的生活费用,这对于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压力,他们往往需要通过各种手段赚取额外的收入以维持生计。
一些大学生会选择进行非法活动,比如走私、贩毒等,以此获得更多的收入。
4.缺乏道德修养大学教育中道德教育的缺失也是大学生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缺乏道德修养的大学生往往具有极端的行为,比如诈骗、欺凌、轻松财物等。
1.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一环,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鼓励学生懂得社会正义和责任,了解法律法规,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2.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大学要建立起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包括开展各类思想政治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得以稳定发展重在全民参政,要关心国家和集体利益,从而增强学生的政治和社会责任感。
3.实施文化教育大学学生在课程上进行文化教育,包括传统文化、公共文化、职业文化等方面的教育,以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增强他们的抵御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的能力。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随着社会发展和变革,大学生犯罪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化解大学生犯罪现象。
那么,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预防对策?本文将对这一问题展开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一、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1. 社会压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要劳动力的一部分,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这种压力往往会导致他们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容易产生犯罪心理。
2. 家庭因素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课堂,一个稳定和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实中许多家庭存在着家庭纠纷、家暴、离婚等问题,这些不良的家庭因素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容易导致他们产生犯罪的倾向。
3. 个人心理问题一些大学生存在自卑、自闭、孤僻等心理问题,无法良好地融入社会和校园环境,这些心理问题会激发他们产生犯罪行为。
一些大学生缺乏责任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清晰的认识,也容易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
4. 社会环境大学校园的社会环境也是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大学是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地方,但一些不良的社会环境和不良的交往关系,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导致他们产生犯罪行为。
5. 媒体影响现代社会的媒体发达,各种信息的传播非常迅速,一些不良信息和不良价值观也很容易传播到大学生群体之中,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其产生犯罪行为。
二、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对策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其抵御犯罪的能力。
2.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家长应该注重对大学生的情感关怀和精神指导,创造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行为习惯。
大学生犯罪法律案件分析(3篇)
第1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犯罪案件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案件的分析,探讨大学生犯罪的原因、特点及法律应对措施,旨在为预防大学生犯罪提供参考。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犯罪案件频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本应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大学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犯罪案件的分析,旨在揭示大学生犯罪的原因、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应对措施。
二、大学生犯罪案件的特点1.犯罪类型多样化大学生犯罪案件涉及盗窃、抢劫、诈骗、故意伤害、强奸等多种类型。
其中,盗窃和诈骗案件较为常见,抢劫、故意伤害和强奸等暴力性犯罪也时有发生。
2.犯罪手段隐蔽化部分大学生犯罪手段较为隐蔽,如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盗窃等犯罪活动。
同时,部分大学生犯罪后,采取销毁证据、逃避侦查等手段,使得案件侦破难度加大。
3.犯罪动机复杂化大学生犯罪动机复杂,既有经济原因,也有情感、心理、道德等方面的原因。
部分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为了满足个人需求而走上犯罪道路;也有因情感纠葛、心理压力等原因而犯罪。
4.犯罪主体年轻化大学生犯罪主体年轻化,犯罪年龄多集中在18-22岁之间。
这一年龄段的个体,心理、生理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导致犯罪。
三、大学生犯罪的原因1.家庭教育缺失部分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过于溺爱,导致子女缺乏自律意识,道德观念淡薄。
同时,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容易使子女产生逆反心理,进而走上犯罪道路。
2.学校教育不足部分学校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了德育教育。
导致学生在道德观念、法制观念等方面存在缺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
3.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犯罪有着重要影响。
如网络不良信息、影视作品中的暴力、色情内容等,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模仿心理,走上犯罪道路。
4.个人心理因素部分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面对压力和挫折时,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如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可能导致他们采取极端行为。
浅析我国女大学生犯罪及其防范【范本模板】
浅析我国女大学生犯罪及其防范浅析我国女大学生犯罪及其防范【摘要】在我国,女大学生犯罪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女大学生犯罪除了自身原因外,还有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客观消极因素的影响.预防女大学生违法犯罪,除了女大学生自身需要加强修养外,也应做好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外部防范工作。
【关键词】女大学生,犯罪,犯罪率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作用也越来越大。
中国当代女大学生是中国知识女性中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一部分,是国民高文化素质的特殊群体,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现代化未来的重任,是社会的栋梁。
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然而,女性违法犯罪也日益为当今世界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特别是日益严重的女大学生违法犯罪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在全国范围内,女大学生杀人、诈骗抢劫、盗窃等案件频繁发生,大学生犯罪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女大学生犯罪除了由自身的原因引起的以外,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客观消极因素的影响对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预防女大学生违法犯罪,除了女大学生自身需要加强修养外,还应做好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外部防范工作。
一、女大学生犯罪的特征(一)数量增长的迅速性据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作的一项调查报告表明: 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占到了整个刑事犯罪的60%,其中大学生犯罪占2、5%;大学生犯罪案件数量及犯罪人数自1999 年起开始上升,2004年比2003年增加了54。
5% ,2005年较之2004年又增加了97。
1%。
女大学生犯罪过去很少,现在也在逐年增长。
(二)犯罪类型的多样化女大学生违法犯罪增长速度让人吃惊,其表现形式也较过去有所不同,呈现出类型的多样化,女大学生由于贪财、享乐、功利、报复等种种原因走上犯罪的道路。
女大学生犯罪多以伤害型和财产型为主,但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类型案件,由单一的卖淫发展成为盗窃、伤害、诈骗、性犯罪等多种类型竞相出现的状况;犯罪方式开始向多样化和智能化发展,犯罪手段比一般犯罪表现出高智能、高技术性以及高隐蔽、高危害性.(三)催化因素的贫困性当前高校中,20%的学生是贫困生。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的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治安和大学校园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为了防止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发生,需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
本文将对大学生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可以从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个体层面的原因包括:一是个体自身的素质问题。
一些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导致他们对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缺乏敬畏之心。
二是大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一些人为了排解压力而选择违法犯罪,从而获得短暂的快感。
三是一些大学生没有正确的法律意识,未能理解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和法律责任,导致其容易陷入犯罪行为之中。
社会层面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社会环境的变迁。
社会的开放和多元化使得大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不良信息和不良行为,诱发其参与违法犯罪活动。
二是社会对大学生犯罪的宽容和纵容。
一些大学生犯罪行为并没有受到严厉的惩罚,甚至有些犯罪行为只是被视而不见,这种宽容态度容易使得大学生误认为违法犯罪是可以无罚的。
三是社会道德观念的淡薄。
一些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接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导致其对社会规范缺乏认同感。
为了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行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和法律咨询服务等形式,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让他们理解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和法律责任。
还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应制定详细的校园安全管理规定,并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监督。
学校还应配备专业的安全保卫人员,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和培训,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加强家庭教育也是预防大学生犯罪的重要举措。
家庭是个体形成良好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基础,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使其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分析与研究(五篇范文)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分析与研究(五篇范文)第一篇: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分析与研究关键词: 犯罪原因;教育缺失;心理矛盾内容提要:近年,在校学生犯罪频繁发生,已经严重影响了校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人文精神缺失和法制教育观念滞后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对他人权利的漠视和法制观念淡薄,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心理疏导缺位则是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
中国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人才,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他们的精神面貌、思想态度和行为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应为全社会所关注。
目前,我国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城市化、现代化、工业化、市场化的社会变革也正处在关键时期。
就这个时期我国的大学生而言,其思想道德素质状况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能与变革中的时代要求相一致。
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尤其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前居于“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如今也逐步被卷入社会化、市场化浪潮之中。
入学时的高额收费、毕业时的双向选择,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困难使现在的大学生较以往在思想上、心理上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负担和压力。
经济、学习、就业的压力、使许多大学生心理上不堪重负,于是在大学校园里产生了一些不协调的音符,出现了日益增多的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
据北京大学教授康树华所做的一项调查: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占到了整个刑事犯罪的60%,其中大学生犯罪占2.5%;而近年,青少年犯罪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的70%~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1}。
从卢刚事件到马晓明杀亲,从云南大学马加爵杀死同学到政法大学陈春明老师被学生杀害,这都引起全国范围的关注和讨论。
大学生犯罪的数量之大、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危害之重已不容我们对这个犯罪群体忽视。
以往学者们在探究大学生犯罪原因时,更多的是关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主体外因素。
对女性犯罪现象的调研与思考
对女性犯罪现象的调研与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然而,女性犯罪现象也逐渐呈上升趋势。
女性犯罪的背后,隐藏着哪些原因?我们该如何应对和解决女性犯罪现象呢?本文将从女性犯罪的表现形式、犯罪原因、预防和应对措施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女性犯罪的表现形式女性犯罪的表现形式很多,既有财产犯罪,比如盗窃、诈骗等,也有暴力犯罪,比如杀人、伤人等。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犯罪也成为女性犯罪的一大类型,如网络诈骗、传销等。
此外,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不少女性也参与到了毒品犯罪中。
二、女性犯罪的原因女性犯罪的原因比较复杂,可以从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来分析。
个人因素主要包括: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经济问题等。
心理问题包括抑郁、焦虑、自闭、孤独等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包括家庭、感情等问题;经济问题包括失业、贫穷等问题。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性别歧视、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等。
性别歧视是女性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女性因为受到歧视和排斥而选择犯罪;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念也是女性犯罪的重要原因,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认为女性应该是柔弱、顺从的,这种观念无疑会对女性的犯罪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预防和应对措施预防和应对女性犯罪不仅是司法机关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首先,应该从个人着手,提高女性的自我保护技能,及时解决自身的心理和经济问题。
其次,需要加强对女性的教育和宣传,弘扬平等、尊重和包容的社会价值观念,消除性别歧视现象。
此外,加强家庭教育也是预防女性犯罪的重要手段。
最后,加强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女性犯罪的处罚力度和惩治力度。
四、结语女性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既需要个人的自我保护,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女性应该在承受社会压力的同时,学会自我保护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社会应该积极消除性别歧视现象,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平等性,切实保护女性的权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犯罪现象也逐渐显现出来,给社会稳定和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大学是人才的摇篮,是培养未来社会精英的地方,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大学生犯罪问题是我们亟需重视和解决的一个。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并提出一些预防对策,以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一、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1. 社会问题的继承和延续大学生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受到社会问题的影响。
随着社会问题的延续和继承,有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一些犯罪行为。
社会上的贪污腐败、道德沦丧等问题,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负面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不良行为的想法,从而导致犯罪的产生。
2. 学业压力过大现今,中国的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在学习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和学业,一些学生会选择不正当手段来应对学业压力,比如作弊、抄袭等,甚至有些人会通过违法的手段来获取金钱和资源。
学业压力过大使大学生失去了正常的社交和身心发展的时间,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和行为。
3. 缺乏自我约束和道德观念一些大学生缺乏自我约束和道德观念,对法律和社会秩序的认知不足,对自己的行为后果不够理性地认识。
这些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感受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容易犯罪,而且对于犯罪行为没有足够的认知,导致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犯罪后果。
4. 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成长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上的一些负面信息、不良行为,以及一些犯罪团伙的渗透,都容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产生负面的影响,使他们陷入犯罪的泥潭之中。
二、预防对策1. 加强法制教育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他们对法律的认识和意识。
通过法制教育,使大学生知道法律法规对其社会行为管理的重要性,了解犯罪行为的危害和后果,以及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增多,已成为社会治安的一个严重问题。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应该是社会的栋梁和建设者,但为何会出现犯罪现象呢?本文将对大学生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一、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1. 社会压力过大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学业压力日益增大。
许多大学生由于不能应付这些压力,心理压力过大,出现了心理问题,从而做出了一些违法犯罪行为。
2. 财力不足大学生还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经济来源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大学生就会通过非法手段来获取经济收入,这样也就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3. 青少年叛逆期大学生正处于一个青春期,青春期叛逆心理非常严重。
他们往往会因为和家长的矛盾、与同学的矛盾、与老师的矛盾等产生纠纷,为了发泄情绪,往往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4. 缺乏正确的法治意识在学校教育中,对法律、道德观念等方面的教育不够,导致部分同学对法律、道德观念等缺乏正确的认识,出现了以权谋私、以邪迷正的情况。
5. 缺乏独立意识在家长的过分呵护下,有些大学生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性,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所以一旦遇到问题,他们就会想到走上犯罪的道路来解决问题。
二、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对策1. 家庭教育家庭是大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预防大学生犯罪的首要手段,家长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教育他们要做一个守法好学、有积极向上的心态的人。
2. 学校教育学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也是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学校要加强对法律、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有正确的观念、正确的认知。
3. 社会引导社会是大学生成长的舞台,社会的舆论引导对于大学生具有示范和鼓舞作用。
社会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多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行为方式。
也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宣传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法律,做到心中有法,常怀敬畏之心。
「女性犯罪原因及防范下」
「女性犯罪原因及防范下」女性犯罪原因及防范措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犯罪现象也逐渐增多。
女性犯罪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有心理、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因素。
为了减少女性犯罪的发生,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女性犯罪的原因,并采取相关的防范措施。
一、心理因素1.1自卑感与自尊心缺失。
一些女性由于自卑感较强,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度不高,可能借助犯罪行为来弥补自尊心的缺失。
1.2心理刺激的诱导。
女性在压力和困惑面前,容易受到外界的诱导,导致意志消沉,进而产生犯罪行为。
1.3人际关系破裂。
家庭和婚姻问题是女性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庭暴力、离婚等问题可能导致女性对家庭的绝望,并通过犯罪行为来寻求解脱。
二、社会因素2.1受教育程度低下。
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可以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综合能力,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2.2就业机会有限。
女性普遍存在于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不高的问题,这会增加她们产生经济压力和不满情绪的可能性,进而导致犯罪的发生。
2.3价值观的混淆。
在当今社会,一些女性可能被媒体所影响,认为追求物质享受和暴力行为是一种可以接受的生活方式。
三、经济因素3.2消费变化。
经济独立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使一些女性追求过高的生活品质,进一步增加了犯罪的可能性。
针对女性犯罪,我们需要采取以下防范措施:一、加强社会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女性的心理素质和自尊心。
二、加强家庭教育,增强家庭关系。
加强对家庭暴力和离婚的预防和干预,以减少女性产生犯罪的可能性。
三、提高女性的文化和职业素养,促进教育公平,为她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四、加强社会援助和福利系统,为经济困难的女性提供帮助,减少经济压力。
五、加强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自律,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为女性提供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加强执法机构的警务宣传工作,提高女性对法律的认知和遵从意识。
综上所述,女性犯罪的原因涉及心理、社会和经济等多个方面。
为了减少女性犯罪的发生,我们应该从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经济援助等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大学生犯罪是指在大学期间或者毕业后,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总称。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可以从个人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为了预防大学生犯罪行为的发生,我们可以从加强教育引导、提供心理支持、加强安全管理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个人因素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学生个人的心理、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可能导致他们容易产生违法犯罪的行为。
大学生正处于个人成长阶段,心理和行为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存在一些控制能力较弱、冲动性较强的问题,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和影响。
社会环境因素也是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原因。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
一些大学生压力较大,对未来感到迷茫,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和目标,容易追求非法的快速发展途径以获得经济利益。
网络和社交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这些信息的泛滥也给大学生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教育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犯罪行为。
当前,教育体系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素质培养和人格教育。
大学生在校期间缺少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的必要教育,导致一些大学生在离开校园后,无法适应社会环境和解决生活问题,进而采取不法手段获取利益。
为了有效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法制观念,提高其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学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大学生处于一个转折期,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怀和支持。
学校和社会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并建立健全的心理援助机制,为大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
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学校应当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完善安全预警机制,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控和防控,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对犯罪行为的识别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女性犯罪之特征原因及预防对策
女性犯罪之特征原因及预防对策在当今社会,犯罪现象日益复杂多样,女性犯罪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与男性犯罪相比,女性犯罪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其背后的原因也多种多样。
深入研究女性犯罪的特征、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一、女性犯罪的特征1、犯罪类型相对集中女性犯罪多集中在盗窃、诈骗、卖淫、贩毒等领域。
盗窃和诈骗往往与经济需求有关,而卖淫和贩毒则可能涉及到不良的社会环境和个人价值观的扭曲。
2、暴力犯罪比例较低一般来说,女性在犯罪中使用暴力手段的情况相对较少。
但近年来,女性参与暴力犯罪的比例有所上升,这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3、犯罪动机多为情感和经济因素女性犯罪的动机常常与情感纠葛、家庭矛盾、经济压力等相关。
例如,因感情受挫而报复他人,或者为了满足家庭的经济需求而走上犯罪道路。
4、犯罪手段相对隐蔽女性在犯罪时往往更加注重隐蔽性,她们可能会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和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来实施犯罪,从而增加了侦查和打击的难度。
二、女性犯罪的原因1、社会因素(1)社会转型带来的压力:在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的过程中,女性面临着就业、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
如果无法适应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心理失衡,从而引发犯罪行为。
(2)不良文化的影响:一些不良的文化,如宣扬物质享受、暴力等,可能对女性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使其容易受到诱惑而犯罪。
2、家庭因素(1)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争吵、虐待等不良关系,可能使女性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寻求外界的不良刺激,甚至犯罪。
(2)家庭教育缺失: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或者父母对子女过度溺爱、放纵,都可能导致女性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3、经济因素(1)贫困:经济贫困是导致女性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摆脱贫困,一些女性可能会选择违法犯罪的手段来获取财富。
(2)消费观念扭曲:一些女性追求高消费、盲目攀比,当自身经济条件无法满足时,可能会通过犯罪来获取资金。
女大学生性犯罪原因探析及预防对策
成熟。性成熟早的女青少年 , 其心理和智 力发育往往并没 同步成熟 ,这种反 差使 得她们 更容 易受到 来 自外界 的诱惑 , 走
上性犯罪的道路。
国外 许 多犯 罪 学 家 、精 神 分 析 学 家
不敢与孩子谈性 ;学校教 育受 制于固有
走上犯罪 的歧途 。这部分女性把 自己的
性犯罪 的唯一或根本原 因 ,但 大多数学
者都认为 , 月经是女性犯 罪 , 包括 女性性
犯 罪 的重 要 因 素 。这 种 生 理 因 素 也 是 性 犯 罪 女 性 反 复 实 施性 犯 罪 行 为 的基 础 『 】 ] 。
2心 理 因素 .
、
女大学生性犯罪成 因
一
般 பைடு நூலகம் 义 上 的 女 性 性 犯 罪 是 指 女 性
( ) 二 外部 因素 1教 育 机 制 的 缺位 .
( ) 望 恶性 膨 胀 。我 国现 阶段 卖 淫 1欲
者的一个 新特点是 :不 是因为贫穷或至 少不是 完全因为贫穷 ,大都是 为 了奢侈
生 活 或 满 足 原 始 需 要 或 发 泄 或 别 的 原
因。这些原 因使得有 的女性 对金钱财物 的 占有欲望恶性膨胀 ,有的则表现为性
当 前 针 对 性 犯 罪 女 性 生理 因 素 开 展 研 究
在 西方 国家 ,性教育被定格 为人格 教育。从小学到高 中每个学生要接 受大 约 10学时 的性教育课程 ,内容包 括性 2 知识 、 性道德 、 与性有关 的价值 观等。在 我 国, 受到封建传统 意识影 响 , 一些 父母
的 比例 。本 文 结合 女 大 学生 的 性 犯 罪 成 因 , 出学 校加 强性 教 育 、 庭提 升 家 长素 质 、 会 营造 良好 大 环 境 “ 管 齐 下 ” 预 防措 施 . 提 家 社 三 的 以期 有 效 遏 制 女 大 学 生 性犯 罪 的发 生 。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学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的犯罪率逐渐上升,给社会治安带来了更大的隐患。
造成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因素。
大学生的家庭环境对其成长有直接的影响。
一些家庭生活不幸福,亲情薄弱,精神状态不稳定的学生可能比较容易产生犯罪行为。
二、周围环境因素。
大学生处于一个开放、多元化的环境中,经常面临各种诱惑和挑战。
一些较为脆弱的心理,在没有较为坚定的信仰和心理支撑的情况下,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社会因素。
社会中存在各种不良风气和恶性事件,例如饮酒驾车、吸毒等犯罪行为,这些不良风气和事件的存在也会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产生犯罪的倾向。
为了预防大学生犯罪,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长应该从小建立正确的家庭观念,注重孩子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加强学校教育。
学校是大学生的重要教育场所,对于预防大学生犯罪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法律知识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和道德自觉性。
三、加强社会监督。
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关注和监督,及时发现并制止大学生的不良行为。
同时,也需要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和价值观念,减少社会不良风气和恶性事件的发生。
四、加强安全保障。
学校应该加强安全保障机制的建设,加强校园安全和治安管理,提高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综上所述,预防大学生犯罪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体系,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当前女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其对策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思想多元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提速,一些有着高素质、受过良好高等教育、有着伟大抱负、本应成为祖国栋梁的女大学生却走上了一条犯罪的不归路,白白断送自己美好的前程,对自己和家人,对学校、教育界、社会、国家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而且从近些年来看女大学生犯罪率呈现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集青春少女与知识女性于一身的女大学生为什么走上犯罪不归路?怎样预防和减少女大学生犯罪?值得我们深思。
一、女大学生犯罪的特点从近些年来发生的多起引起重大社会影响和广泛社会反思的案件来看,我国女大学生犯罪主要呈现出如下五个特点:(一)犯罪数量迅速增长当前女大学生犯罪数量迅速增长,同时犯罪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犯罪女大学生过去多出自普通大专院校,现在来自重点大专院校甚至名牌院校的女大学生,甚至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女硕士生、女博士生犯罪的消息较往年也明显增多。
文革”前,我国男女青年犯罪比例约为100:1,而到80年代后期达到10:1,也就是增加了10倍。
90年代男性与女性犯罪比例已成为7:3。
在校大学生男女犯罪的比例与此大体一致。
据南京市高校较集中的一个区的调查显示,在2002年上半年受理的大学生犯罪案件中,女大学生(包括研究生)的案件占30%左右,比往年增长了100%。
毋庸置疑,女大学生犯罪已成为犯罪主体中的一个醒目的群体,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犯罪类型多样化当前女大学生犯罪的类型表现出形式复杂、种类繁多的特点。
在女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中,以盗窃诈骗性犯罪和卖淫等类型表现最为频繁。
她们由于追求物质享受,爱慕虚荣,当家庭经济不能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和其他生活需求时,就不择手段进行盗窃诈骗甚至轻视情感,走上靠色相生存的道路。
据调查显示,在校女大学生犯罪,从事卖淫和盗窃的占到了70%,女生盗窃与卖淫这类犯罪一是量大,二是具有普遍性。
(三)犯罪手段智能化女大学生因有较高的智商,注重案前策划,犯罪时利用高科技,反侦查能力强,往往能达到犯罪目的而不易被侦破如:有的采取事先探听同学的信用卡密码或存折密码的方法,趁其不备盗走信用卡或存折,将钱取出后又伪造不在现场的假象。
又如因作风问题和偷窃,被河南财政专科学校勒令退学的二年级女学生李某,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并作了长时间的预谋和准备。
她说:“我曾想用刀砍人,用匕首扎人,用硫酸泼人,可我又手无缚鸡之力,使用暴力不现实,我又怕流血,于是选择了投毒。
”为了搞清砒霜的性质、作用、使用方法,她到书店购买了有关书籍,走访学过化学的同学,从而了解到砒霜毒性强,能溶解于水,使用简单易行,不易被人发现。
此外,对作案时间、地点及砒霜购买等绞尽脑汁,也充分发挥了她的高智能作用。
李某的投毒,使近800名学生中毒住院,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并造成直接、间接经济损失100多万元和无法挽回的政治影响。
(四)作案方式隐蔽化女性胆小柔弱的特点,容易使人放松对她们违法犯罪行为的警惕性。
一些女性正是利用人们的这一心理特点,通常采取较为隐蔽的作案方式。
对于知识丰富的女大学生来讲,其手段往往更为狡诈阴险,她们的“蛛丝马迹”很难被人发现。
例如2009年7月,武汉某大学女生安某,因为室友对自己“不好”,将室友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偷走,用袋子装好,放在看门师傅处。
失主报警后,安为了避嫌将自己的1200元也放入袋中,谎称自己丢了1200元。
(五)情绪波动,激情犯罪女大学生的情绪情感丰富、细腻、复杂且不稳定,较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敏感而易受伤害,情绪多变却不愿流露,两极性明显。
一方面,个别女大学生缺乏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对事物不能冷静分析判断与周密思考,感情用事,走极端,以致犯罪;另一方面,女大学生的情绪丰富激烈容易产生激情,进而降低她们对外界刺激的承受力,不能正确调节内心冲突与社会要求的关系,导致激情犯罪。
如北外学生罗卡娜因琐事与该校女生发生争执,一怒之下持水果刀将女同学刺死。
女大学生犯罪行为表面看是个人的行为,其产生又是社会、学校、家庭及行为人的主观因素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只有通过对犯罪原因的正确分析,才能对女大学生犯罪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及矫治对策。
二、导致女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一)自身原因1.心理不成熟,无法应对挫折女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其生理和心理都迅速走向成熟但还未成熟,她们感情丰富,心理起伏大,易冲动,自控能力差,做事欠缺考虑。
当前女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大多数,从小被父母视若珍宝,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她们,远离父母独立生活之后,对挫折没有心理准备,一旦遇到比较大的事件,容易情绪失控,迷失方向,产生过激行为。
一些女大学生因出身贫寒,或有某些缺陷,敏感自卑,嫉妒他人,心理不平衡,容易对社会产生不满和仇视。
除此之外,女大学生正在逐步踏入社会,她们对社会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喜欢沉浸在自己对未来的美好幻想中。
但现实情况却总不尽如人意,四处碰壁。
当她们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极易产生消极颓废心理,无法应对社会的一些不公和挫折,对人生悲观,以至于不能自拔,最终走向犯罪。
湛江师范学院文学系的一个女大学生被爱情骗子抛弃后,痛不欲生,失去理智,最终举起手中的刀,成了杀人犯,这正是心理脆弱和不成熟的表现。
2.生理因素女大学生在特殊生理期间,因为内分泌的平衡受到干扰,往往会出现不愉悦、冲动和烦躁,感情容易受刺激、易疲劳、易嫉妒、神经质性不安等情绪不良现象。
因此,在该时期女大学生容易产生冲动或与他人发生冲突,如果恰遇不良的致罪诱因,容易在冲动的促进作用下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英国学者多尔顿早在1966年研究中就发现女性所干的暴力犯罪行为大多数发生在经前4天和行经的四天内,43.6%的卖淫也发生在此阶段。
3..价值观存在偏差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尤其是20来岁的女生,大多有很强的自我展示欲望,很注重自己的形象,以期获得别人的赞美和推崇。
在虚荣心的驱使下,攀比之风愈演愈烈。
,部分女大学生的价值观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和错位。
她们高消费心理突出,把穿名牌服装,买高档商品看成一种时髦。
有的甚至把物质利益作为衡量个人成败得失的尺度。
对物质享受和满足虚荣的过分追求诱发和刺激了女大学生们去进行偷盗、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有的女大学生甚至抛弃了个人的基本道德,出卖肉体,出卖灵魂。
主要原因就是虚荣心过强,喜欢攀比,贪图享乐造成的。
4.法制观念淡薄虽然女大学生文化水平较高,但并非所有人的法律意识都很强。
实践证明,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内化有助于其遵纪守法。
而现实教学中,一些高校的法律基础课课时少,内容多,使得女大学生触犯最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都未能讲授。
加之讲课教师多属两课教师,对女生违法犯罪事实缺乏了解,讲授内容又缺乏性别意识,因而针对性不强,学生兴趣不大,效果不理想。
一些女大学生心目中根本就没有法律,因而她们做出种种违法犯罪行为也就不足为奇。
例如某高校女生未经同学允许私自拿走宿舍同学的一部电脑和手机并卖给别人,被发现后却一直声称自己只是拿,不算是偷。
还有一些女大学生虽然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是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她们往往选择忍气吞声或者开始由被害者转为加害者进行一系列恶性报复,很少有人在第一时间内想到寻求法律保护,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
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女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待提高。
(二)社会方面的消极影响1.不良流行文化的诱导网络不良信息对女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式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也是导致女大学生犯罪的重要社会因素之一。
在网络信息膨胀的现代,虽然大部分的信息发布者都能够遵守法律法规,发布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但是某些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信息发布者,放弃了社会道义与社会责任,发布色情、迷信、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信息。
这些信息成为了少数女大学生犯罪的催化剂,一旦受到外部条件的强烈刺激,已经存在的心理暗示,就很容易转化为具体行动,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如云南女大学生张超杀人碎尸一案,其手段之残忍,骇人听闻,令人发指。
而且,在高度开放自由的网络空间,人与人之间没有了现实社会的人际、法律、道德以及舆论的约束,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念、伦理观念以及社会认同感难以对个体发挥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个体的人格缺陷,就如有的观点所言,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女大学生没有了现实社会中的诸多伦理道德的影响与束缚,极易放纵自己的身心,摒弃社会责任,只想随心所欲的支配自己,结果造成了自由意识的泛化与破坏预防的扩张,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2.市场经济的冲击市场经济的无序性引发了女大学生思想上的错位扭曲。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道德呈现出滑坡的现象,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物质利益已经不再被女大学生视为是“拜金主义”和“思想腐化”的反映,这块昔日烫手的“山芋”反而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重头戏”,道德和操守早已被抛之脑后。
其中追求享乐,爱慕虚荣的情况最为突出。
很多高校女生把穿名牌服装,买高档商品看成一种时髦并私下相互攀比。
然而,由于大学生几乎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只能靠父母给予有限的生活费,在金钱的极其有限和现实强烈的物质诱惑之间便形成了巨大的落差,这种思想和落差诱发和刺激了她们去进行偷盗、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甚至抛弃了个人的基本道德,出卖肉体出卖灵魂。
3.角色冲突,双重压力。
我国正处在社会结构转型期,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新旧思想观念的矛盾冲突,社会规则的混乱和社会调控能力的弱化。
我国传统女性角色是贤妻良母,其行为特征是顺从,温良雅淑、妩媚恭顺成了女性的象征。
但是社会结构的分化,强调男女地位的平等和女性的独立,女性同男性一样必须在社会中以自己的能力和资源来谋求生活与地位。
然而在深层文化上人们仍然鼓励女性对传统角色的追求,这就产生了传统角色与现代角色的冲突。
这种现象使女大学生感到深深的困惑和焦虑,陷入事业和家庭的两难选择。
双重角色的困惑与苦闷使一些女大学生学习失去了动力,生活失去了目标,行为失去了准则,导致越轨行为乃至违法犯罪。
(三)家庭方面1、家庭结构缺陷家庭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构成了社会个体重要的成长环境。
一个人的家庭环境,可能会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他能否健康成长。
家庭结构的缺陷则是影响大多数女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因素。
家庭结构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家庭成员的缺损即单亲家庭和家庭人际关系不和谐。
这两种类型的家庭,容易影响青少年人格的健康成长,容易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各种不良反应,尤其是对心思细腻敏感的女生,如得不到矫正,任其发展,在一定情况下容易产生犯罪。
研究表明,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犯罪率远远高于普通家庭的。
单亲家庭由于成员缺损,劳动力不足,经济负担较一般家庭更重,所以更容易造成经济贫困。
为了改变这种贫困的局面,一些女大学生很容易走上犯罪之路,出卖自己的肉体或者选择偷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