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散文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课件)1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f5c426760b4c2e3f5627631e.png)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先秦散文
卜辞→ 《尚书》→
(殷商) (商周记言 史料汇编)
诸子散文
(寓理于形)
历史散文
(记言记事)
儒家 《论语》《孟子》
《荀子》
墨家 《墨子》
先
道家 《老子》 《庄子》
秦
法家 《韩非子》
散 应用阶段
文
孔子 《春秋》
左丘明 《左传》
不定 《国语》
刘向编 《战国策》
北宋古文运动
宋代散文平易自然,流畅婉转, 比唐文更宜于说理、叙事和抒情, 更实用。唐文奇特,结构上纵横开合, 波澜起伏,词语上也追求新奇;宋 文从容,曲折舒缓,不露锋芒,语言
明白如话。
欧阳修是宋代散文 文风的创立者,他提倡 学习韩文,但不是机械 模仿。他取韩文文从字 顺的一面,舍其奇险的 一面。
中 柳 《捕蛇 取材极具匠心。 唐 宗 者说》
传 记
元
《段太 尉逸事
取自真人真事, 描写生动,剪裁
文
状》 精当。
中唐 传记 文
《童
谴责中唐南方地
区寄 取材极具 区贩卖人口、抢 传》 匠心。 掠儿童的恶习。
柳
宗
观察精细,
中唐 山水 游记
元
《永 词语精确, 借山水之乐派遣
州八 记》
描写生动。 把写景抒情 融为一体。
清代散文
魏禧
清 初
顾炎武
民族矛盾尖锐,爱
魏禧
国主义思想在诗文中有突 出表现。
《大铁 椎传》
主张上 方苞
康 乾 年 间
溯唐宋八大家 《狱中
桐 城 派
方苞 姚鼐 刘大櫆
乃至秦汉散文, 内容上鼓吹封 建正统,形式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先秦散文
卜辞→ 《尚书》→
(殷商) (商周记言 史料汇编)
诸子散文
(寓理于形)
历史散文
(记言记事)
儒家 《论语》《孟子》
《荀子》
墨家 《墨子》
先
道家 《老子》 《庄子》
秦
法家 《韩非子》
散 应用阶段
文
孔子 《春秋》
左丘明 《左传》
不定 《国语》
刘向编 《战国策》
北宋古文运动
宋代散文平易自然,流畅婉转, 比唐文更宜于说理、叙事和抒情, 更实用。唐文奇特,结构上纵横开合, 波澜起伏,词语上也追求新奇;宋 文从容,曲折舒缓,不露锋芒,语言
明白如话。
欧阳修是宋代散文 文风的创立者,他提倡 学习韩文,但不是机械 模仿。他取韩文文从字 顺的一面,舍其奇险的 一面。
中 柳 《捕蛇 取材极具匠心。 唐 宗 者说》
传 记
元
《段太 尉逸事
取自真人真事, 描写生动,剪裁
文
状》 精当。
中唐 传记 文
《童
谴责中唐南方地
区寄 取材极具 区贩卖人口、抢 传》 匠心。 掠儿童的恶习。
柳
宗
观察精细,
中唐 山水 游记
元
《永 词语精确, 借山水之乐派遣
州八 记》
描写生动。 把写景抒情 融为一体。
清代散文
魏禧
清 初
顾炎武
民族矛盾尖锐,爱
魏禧
国主义思想在诗文中有突 出表现。
《大铁 椎传》
主张上 方苞
康 乾 年 间
溯唐宋八大家 《狱中
桐 城 派
方苞 姚鼐 刘大櫆
乃至秦汉散文, 内容上鼓吹封 建正统,形式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课件(共59张PPT)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课件(共5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0a144f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a.png)
南朝 鲍照
骈文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 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 “四六文”。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 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骈文就成为和散文 相对举的一种文体。盛行于六朝,代表作 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运动以后衰落。 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至清初,作者接踵 而起。
赋作为一种文体,早在战国时代后期便已经产 生了。最早写作赋体作品的是战国后期的荀子。宋 玉也有赋体作品,如《登徒子好色赋》等。
登徒子好色赋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 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 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 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 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 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 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 许也。登徒子则不然…….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不亦君子乎?” 子曰:“——————,可以为师矣。” 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 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 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用心躁也。
汉代散文
政论文 :贾谊 史传文 :司马迁、班固 汉赋 :司马相如 、班固、张衡等
骈文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 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 “四六文”。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 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骈文就成为和散文 相对举的一种文体。盛行于六朝,代表作 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运动以后衰落。 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至清初,作者接踵 而起。
赋作为一种文体,早在战国时代后期便已经产 生了。最早写作赋体作品的是战国后期的荀子。宋 玉也有赋体作品,如《登徒子好色赋》等。
登徒子好色赋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 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 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 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 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 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 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 许也。登徒子则不然…….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不亦君子乎?” 子曰:“——————,可以为师矣。” 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 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 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用心躁也。
汉代散文
政论文 :贾谊 史传文 :司马迁、班固 汉赋 :司马相如 、班固、张衡等
唐宋八大家与古代散文 ppt课件
![唐宋八大家与古代散文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052f8c52ea551810a68798.png)
大批倡导古文的作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和
更高级的层次上推动了古文的发展。
ppt课件
14
3、唐代古文运动
领袖:韩愈(倡导)、柳宗元 响应:刘禹锡、白居易、李观、 欧阳詹、张籍……
ppt课件
15
4、宋代古文运动
领袖:柳开(准备期) 欧阳修(高潮期) 苏轼(胜利期)
响应:穆修、王禹偁(准备期) 曾巩、苏轼、苏辙、王安石、
……
ppt课件
7
《滕王阁序》译文
这里是过去的豫章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
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
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
物产华美有天生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着斗、牛之间的辰位;
人物英俊而山川灵秀,高士徐孺留宿在陈蕃特设的客榻。雄
伟的川郡像云雾从大地上涌起,杰出的人材如流星在夜空里
苏洵
ppt课件
16
三、唐宋八大家
1、提法始于明代 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 2、成员: 唐代:韩愈、柳宗无 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王安石、曾巩
ppt课件
17
四、唐宋八大家的文学主张
第一,强调“文以明道”,文道统一。
第二,强调文章要干预时政,为现实 服务。
第三,强调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反对因袭、剽窃。
ppt课件
10
翻译:风停了,烟雾也消散了,天空和远山呈现出同样的
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漂流荡漾,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
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路,奇山异水,
天下间独一无二。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直看下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
《回忆我的母亲》ppt课件
![《回忆我的母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a537a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2.png)
4.(2022泰安中考改编)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法制课堂结合身边的典型案例,教育引导同学们要知法、学法、用 法、懂法、守法。 B.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 看手机造成的。 C.北京冬奥会凝聚了和平、团结、进步的时代强音,展现了“一起向 未来”的澎湃力量。 D.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 展构成重大威胁。
7 回忆我的母亲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 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忆我的母亲》是朱德早期创作的散文。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 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锺太夫人的大会。这是中国 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
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 2.(考点:内容概括)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①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②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 一个勤劳的习惯;③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3.(考点:理解情感与主题)“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 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 历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 抒发了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由爱母亲推 广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上升到赞颂劳动人民,升华感情,深 化了主题。
③那年冬天,因为城市改造重建,那个菜市场被拆除,母亲失业了。 母亲的失业,意味着这个家失去了最坚实的支撑,也意味着我的大学 梦将成为一个泡影。那些夜里,母亲似乎一直在咳嗽。有一次,我被 母亲的咳嗽声惊醒,走到母亲的房前,房门虚掩着,母亲背对着我在 擦父亲的照片,我听见母亲对着照片说:“……真真这丫头从小心气 就高,我不能把她给耽误了……” ④我站在门外,心突然又酸又软,泪水成串地滴落下来…… ⑤母亲终于找到了新的工作,是在一家医院里打扫卫生。她每天早上 五点起床,赶到医院,拖地板、洗马桶,在八点之前,要把整幢楼的 卫生全部打扫完毕。这份又脏又累没有人愿意干的活儿,母亲却做得 很开心。她身上的味道越来越复杂,有时是刺鼻的消毒水的味道,有 时是清洗剂的淡淡香味。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熟悉的缘故,母亲身上 的狐臭味越来越淡,到后来,我竟闻不出那种气味了。
先秦历史散文ppt课件
![先秦历史散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5783c083d049649b66588e.png)
(3)、对于后人来说,古奥是一种特殊的美感,质朴自 信,又显示出征服的力度。所以《尚书》的文章,受 到很高的推崇。
《尚书》真正标志了散文的形成,代表了我国最初阶段 散文表达的水平。
5
二、《春秋》
1、《春秋》释义 “春秋”原是先秦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后来仅有 鲁国的《春秋》传世,便成为专称。这部原来由鲁 国史官所编《春秋》,相传经过孔子整理、修订, 赋予特殊的意义,因而也成为儒家重要的经典。
8
三、《左传》
1、《左传》与《春秋》的关系 《左传》是为了传授《春秋》而编写的历史著
作。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 传》,简称《左传》。 《春秋》是最简要的历史大事记,与《春秋》 的大纲形式不同,《左传》则详细记载其本 末及有关逸闻趣事。
9
2、《左传》的作者
司马迁和班固都说是左丘明,并说他是鲁太 史。但对此,唐代以后颇有人怀疑。现在一 般人认为是战国初年无名氏的作品。
先秦历史散文
《尚书》 《春秋》 《左传》 《国语》 《战国策》
1
第一节 《尚书》与《春秋》
我国散文的源头—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一、我国第一部历史文集—《尚书》 1、《尚书》释义:
意即“上古的历史”。它主要记录上古时期 的誓、命、训、诰等历史文献。春秋战国 时称《书》,到了汉代,才改称《尚书》。 儒家尊之为经典,故又称《书经》。
《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起于鲁 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 81)记载了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用了一万七千多 字。它是纲目式的记载,文句极简短,几乎没有描 写的成分。
6
2、“春秋笔法”与“春秋三传”
“春秋笔法”:相传孔子按照自己的观点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 作了评判,并选择他认为恰当的字眼来暗寓褒贬之意,文字相 当简约,后人称之为“春秋笔法”或“微言大义”。如同样写 战争,就有伐、侵、战、围、入、灭等不同的字眼:声罪致讨 曰伐,潜师掠境曰侵,两兵相接曰战,环其城邑曰围,造其国 都曰入,毁其宗庙社稷曰灭。同样杀人,又有杀、诛、弑等区 别:杀无罪者曰杀,杀有罪者曰诛,下杀上曰弑。孔子借此以 表达自己对人物事件的褒贬。
《尚书》真正标志了散文的形成,代表了我国最初阶段 散文表达的水平。
5
二、《春秋》
1、《春秋》释义 “春秋”原是先秦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后来仅有 鲁国的《春秋》传世,便成为专称。这部原来由鲁 国史官所编《春秋》,相传经过孔子整理、修订, 赋予特殊的意义,因而也成为儒家重要的经典。
8
三、《左传》
1、《左传》与《春秋》的关系 《左传》是为了传授《春秋》而编写的历史著
作。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 传》,简称《左传》。 《春秋》是最简要的历史大事记,与《春秋》 的大纲形式不同,《左传》则详细记载其本 末及有关逸闻趣事。
9
2、《左传》的作者
司马迁和班固都说是左丘明,并说他是鲁太 史。但对此,唐代以后颇有人怀疑。现在一 般人认为是战国初年无名氏的作品。
先秦历史散文
《尚书》 《春秋》 《左传》 《国语》 《战国策》
1
第一节 《尚书》与《春秋》
我国散文的源头—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一、我国第一部历史文集—《尚书》 1、《尚书》释义:
意即“上古的历史”。它主要记录上古时期 的誓、命、训、诰等历史文献。春秋战国 时称《书》,到了汉代,才改称《尚书》。 儒家尊之为经典,故又称《书经》。
《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起于鲁 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 81)记载了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用了一万七千多 字。它是纲目式的记载,文句极简短,几乎没有描 写的成分。
6
2、“春秋笔法”与“春秋三传”
“春秋笔法”:相传孔子按照自己的观点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 作了评判,并选择他认为恰当的字眼来暗寓褒贬之意,文字相 当简约,后人称之为“春秋笔法”或“微言大义”。如同样写 战争,就有伐、侵、战、围、入、灭等不同的字眼:声罪致讨 曰伐,潜师掠境曰侵,两兵相接曰战,环其城邑曰围,造其国 都曰入,毁其宗庙社稷曰灭。同样杀人,又有杀、诛、弑等区 别:杀无罪者曰杀,杀有罪者曰诛,下杀上曰弑。孔子借此以 表达自己对人物事件的褒贬。
中国古代散文ppt课件
![中国古代散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8e2e03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e.png)
特点与分类
特点
中国古代散文注重文采、意境和 情感表达,强调文义、文理和文 气,语言简练、质朴自然。
分类
古代散文可分为史传、论说、抒 情、写景、记叙等多种类型,各 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 风格。
代表人物与作品
代表人物
先秦时期的左丘明、庄子、荀子等,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 安石等。
中国古代散文ppt课件
目录
• 中国古代散文概述 • 散文流派 • 散文鉴赏 • 古代散文的影响与价值 • 古代散文的现代解读
01
中国古代散文概述
起源与发展
起源
中国古代散文起源于先秦时期,以《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为 代表,开启了古代散文的先河。
发展
随着历史的演进,古代散文不断得到 发展,各个时代都有杰出的散文家和 作品,如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 的欧阳修、王安石等。
历史散文
01
02
03
代表作品
《左传》、《国语》、《 战国策》等。
特点
以记述历史事件、人物为 主,文笔简练,史料翔实 。
影响
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 资料,促进了历史学的发 展。
辞赋散文
代表作品
《离骚》、《九歌》、《 天问》等。
特点
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文 辞华丽,意境深远。
影响
丰富了文学表达形式,对 诗歌、戏曲等艺术形式产 生了影响。
古代散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思想观念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 得文学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古代散文作为文化遗产,对于 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散文中所蕴含的智慧和思 想观念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 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秦汉文学秦汉散文PPT课件
![秦汉文学秦汉散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0ddaef1a37f111f1855bbd.png)
8
——《吕氏春秋》体例
全书共十二纪(每纪五篇)、八览(每览八 篇)、六论(每论六篇),再加一篇序文,共 161篇(今存160篇)。 ——《吕氏春秋》性质
是先秦杂家的主要代表作。以道家、儒家和 阴阳家为主,而这些思想又不是正宗的,都是经 过加工和改造的,它们有自己的思想体系。
因此《吕氏春秋》的出现,标志着先秦诸子文 化的结束和秦国大一统文化的到来。
——“刻舟求剑”说明“时已徙矣,而法不徙”则难以 为治。
——“引婴投江”说明以其父“善游”而断定其子亦 “善游”的悖谬。二者的论证角度不相同。前者强调 时间、地点起了变化,后者强调人物有所不同。但都 是从反面论证“察今”的重要性和“变法”的必要性, 均紧扣论题。
20
三、《吕氏春秋》在散文史上的意义
最后一段: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 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 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 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 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 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1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日:“晋 师三豕涉河。”子夏日:“非也,是己 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至于晋而问之,则日,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 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 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 得之矣。
中国古代文学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一章 秦汉散文
授课教师:万小丽
3
第一章 秦汉散文
——《吕氏春秋》体例
全书共十二纪(每纪五篇)、八览(每览八 篇)、六论(每论六篇),再加一篇序文,共 161篇(今存160篇)。 ——《吕氏春秋》性质
是先秦杂家的主要代表作。以道家、儒家和 阴阳家为主,而这些思想又不是正宗的,都是经 过加工和改造的,它们有自己的思想体系。
因此《吕氏春秋》的出现,标志着先秦诸子文 化的结束和秦国大一统文化的到来。
——“刻舟求剑”说明“时已徙矣,而法不徙”则难以 为治。
——“引婴投江”说明以其父“善游”而断定其子亦 “善游”的悖谬。二者的论证角度不相同。前者强调 时间、地点起了变化,后者强调人物有所不同。但都 是从反面论证“察今”的重要性和“变法”的必要性, 均紧扣论题。
20
三、《吕氏春秋》在散文史上的意义
最后一段: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 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 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 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 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 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1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日:“晋 师三豕涉河。”子夏日:“非也,是己 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至于晋而问之,则日,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 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 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 得之矣。
中国古代文学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一章 秦汉散文
授课教师:万小丽
3
第一章 秦汉散文
先秦历史散文 优质课件
![先秦历史散文 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08ae18f242336c1eb95e89.png)
汉武帝时,从孔子故宅中发现用古文字写 的《尚书》,比今文《尚书》多16篇,称古文 《尚书》,这16篇不久亡佚。
“春秋”原是先秦时代 各国史书的通称,后仅 有鲁《春秋》传世,便 成为专称。
3.春秋——我国第 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这部原来由鲁国史官所 编《春秋》,相传经过 孔子整理、修订,赋予 特殊意义,成为儒家重 要经典(五经之一)。
• 3. 叙事中的道德化、神秘化倾向 • 《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而且叙述中往往
还带有神秘因素。作者面对既成的历史事实,根据历史人物的言行得失,在叙述历 史事件时,加入种种神秘化的传说故事,来预示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 这反映了春秋时代人们的世界观和认识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 (2)《尚书》是上古之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它初具历史 散文规模。
• (3)《春秋》原是一部鲁国的编年体史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 体史书。《春秋》文词精练,言简意赅,只是一言两语的记事。
• (4)《国语》《左传》才是篇幅完整的历史散文,但是仍然语 多短句。《国语》是中国第一部按国别记事的史书,相传“左丘 失明,厥有《国语》。”
第三阶段
• 为后期阶段 • 以《战国策》为代表。
《战国策》 ——国别体杂史著作
1.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出于战国时代, 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
2.33篇,按国别记述。
3.记事
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 主要记载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行为,同时也记 载了当时各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情况。 全书没有系统的体例,单篇独立。
总而言之,先秦时期,史官之建制已较为完备,史书之撰述亦较为发 达。鲁国史官左丘明采集各诸侯国的史记,作《春秋左氏传》,把史家散 文推上了一个高峰,成为后世散文创作的典范。
“春秋”原是先秦时代 各国史书的通称,后仅 有鲁《春秋》传世,便 成为专称。
3.春秋——我国第 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这部原来由鲁国史官所 编《春秋》,相传经过 孔子整理、修订,赋予 特殊意义,成为儒家重 要经典(五经之一)。
• 3. 叙事中的道德化、神秘化倾向 • 《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而且叙述中往往
还带有神秘因素。作者面对既成的历史事实,根据历史人物的言行得失,在叙述历 史事件时,加入种种神秘化的传说故事,来预示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 这反映了春秋时代人们的世界观和认识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 (2)《尚书》是上古之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它初具历史 散文规模。
• (3)《春秋》原是一部鲁国的编年体史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 体史书。《春秋》文词精练,言简意赅,只是一言两语的记事。
• (4)《国语》《左传》才是篇幅完整的历史散文,但是仍然语 多短句。《国语》是中国第一部按国别记事的史书,相传“左丘 失明,厥有《国语》。”
第三阶段
• 为后期阶段 • 以《战国策》为代表。
《战国策》 ——国别体杂史著作
1.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出于战国时代, 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
2.33篇,按国别记述。
3.记事
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 主要记载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行为,同时也记 载了当时各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情况。 全书没有系统的体例,单篇独立。
总而言之,先秦时期,史官之建制已较为完备,史书之撰述亦较为发 达。鲁国史官左丘明采集各诸侯国的史记,作《春秋左氏传》,把史家散 文推上了一个高峰,成为后世散文创作的典范。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扬州慢》课件PPT(39张)-优秀课件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扬州慢》课件PPT(39张)-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5f7bff0722192e4436f624.png)
靖康之变(1126年)后,北宋灭亡,南宋王朝 南渡,此后金人屡次南侵。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 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 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1176年姜夔写作这首词 时,虽已时隔十五年了,扬州依然四顾萧然、疮痍 满目。眼前的景象和爱国的情思,激起他强烈的情 感,于是便写下了这千古佳作。
知 人 论 世
(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
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 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善书法、精音乐、 能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 的艺术全才。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 国伤时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学 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作者的写作目的 思 是什么?
并 重
明确:
交代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
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
吟。)
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
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 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在南宋时,金兵频 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 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 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 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 实,岂能无动于衷?因而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 词,抒发了《黍离》之悲。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当年杜牧曾写过:“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吹箫?”反映了扬州二十四桥的热闹景象。而今呢? 桥虽在,时已非,水波、冷月,寂然无声。这真是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无限痛惜之情, 溢于言表。
先秦历史散文(左传)PPT课件
![先秦历史散文(左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17d89b58f5f61fb636665c.png)
八卦重叠组合,成64卦,每卦6爻成384爻,每爻
有爻辞,说明本爻在本卦中的性质,每卦有说明本卦
性质的总的卦辞,卦爻辞简单而晦涩难懂,蓍人可以
灵活解释。
7
乾
• 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中孚》九二)
12
三、《尚书》
1、《尚书》的基本概念 尚书即上书,上古之书,是我国最早的
一部历史文献。先秦时只叫《书》,到汉代 被尊为经书,故又叫“书经”。
《尚书》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 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重要篇目的 汇编。其中多为王室文告、誓词和臣下对国 君的劝谏颂祝之辞。
• 《尚书》的文风质直古朴,不事藻饰。
15
• 《无逸》 • 公曰:“呜呼!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
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供。无皇 曰:‘今日耽乐。’乃非民攸训,非天攸若, 时人丕则有愆。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 德哉!” • 《金縢》 • “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 大恐,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縢之书,乃得 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 • 《秦誓》
3
卜辞举隅
• 戊辰卜,及今 夕雨?弗及今 夕雨?癸卯卜, 今日雨。其自 西来雨?其自 东来雨?其自
北来雨?其自 南来雨? ——郭沫
若《卜辞通纂》
• 八日庚戌,有 各云自东 (现),毋昃, 亦有出虹自北, 饮于河 。
——《甲骨文合集》第 10405片反面
4
2、商周铜器铭文
商周时期,在铸造青铜器时,将当时发 生的认为值得永久记载的事件直接刻写在 模具中,连同铜器一起铸就的文字叫铜器 铭文。
先秦历史散文47页PPT
![先秦历史散文47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d364387ebb68a98270fefa08.png)
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
先秦历史散文出自史官之手,所谓“左 史记言,右史记事”,主要记载各国的 政治、军事、外交等事件以及统治者、 谋臣策士的言论等等。
史家之文的发展约可分为三期。
初期的历史散文,以《尚书》和《春秋》为 代表。
第二阶段的历史散文,以编年史《左传》和 国别史《国语》为代表,全面而具体地反映 了当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面貌。
《尚书》之文,都是单独成篇,有完整的结 构,已具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 表达方式。有的篇章适当地运用了比喻、排 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这对先秦历史散文的 成熟有直接的影响。《尚书》风格直朴,所 记之言,不事雕琢。
但是语言“佶屈聱牙”,词汇古僻、句法别 拗,不用或少用关联词,造成语句拗口,意 思晦涩难解。
这种倾向性,还表现在欲为尊者讳,以曲笔表明爱憎 的文字中。《春秋》在史著中倾注鲜明的感情色彩的 作法,为后代史传文学所继承,但刻意“为尊者讳” 的曲笔,有违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对后世史传 文学亦有不良影响。
《国语》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全书21 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 越八国的史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因以记 言为主,故名《国语》。
(1)、叙事简明严谨 。 《春秋》记事很简略,长的不过40多字,短
的仅有一字。其记叙一般能做到文约事丰, 简而有法。但过于简略的记事,不能算作真 正意义上的叙事散文。如隐公元年载:“夏, 五月,郑伯克段于鄢。”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都有,但事件的因果、过程、人物的行 为、性格,都无从知道,仿佛一则标题新闻, 而不像一篇文章。
《国语》的作者,司马迁认为是左丘明,今 人都认为是战国初年之作,来源于各国史官 的记录,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
先秦历史散文出自史官之手,所谓“左 史记言,右史记事”,主要记载各国的 政治、军事、外交等事件以及统治者、 谋臣策士的言论等等。
史家之文的发展约可分为三期。
初期的历史散文,以《尚书》和《春秋》为 代表。
第二阶段的历史散文,以编年史《左传》和 国别史《国语》为代表,全面而具体地反映 了当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面貌。
《尚书》之文,都是单独成篇,有完整的结 构,已具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 表达方式。有的篇章适当地运用了比喻、排 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这对先秦历史散文的 成熟有直接的影响。《尚书》风格直朴,所 记之言,不事雕琢。
但是语言“佶屈聱牙”,词汇古僻、句法别 拗,不用或少用关联词,造成语句拗口,意 思晦涩难解。
这种倾向性,还表现在欲为尊者讳,以曲笔表明爱憎 的文字中。《春秋》在史著中倾注鲜明的感情色彩的 作法,为后代史传文学所继承,但刻意“为尊者讳” 的曲笔,有违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对后世史传 文学亦有不良影响。
《国语》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全书21 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 越八国的史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因以记 言为主,故名《国语》。
(1)、叙事简明严谨 。 《春秋》记事很简略,长的不过40多字,短
的仅有一字。其记叙一般能做到文约事丰, 简而有法。但过于简略的记事,不能算作真 正意义上的叙事散文。如隐公元年载:“夏, 五月,郑伯克段于鄢。”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都有,但事件的因果、过程、人物的行 为、性格,都无从知道,仿佛一则标题新闻, 而不像一篇文章。
《国语》的作者,司马迁认为是左丘明,今 人都认为是战国初年之作,来源于各国史官 的记录,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
明清:小品文ppt课件
![明清:小品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c0625258fb770bf68a5500.png)
16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 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 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 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 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 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 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12
《西湖七月半 》正文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 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 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 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 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 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 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 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 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 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 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 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6
小品文的名称并不始于明清。小品一词,来自佛 学,本指的是佛经的节本。小品是相对于大品而言的, 是篇幅上的区分,而不是题材或体裁的区分。小品一 词后来运用到文学领域,同样也没有严格的明确的定 义,凡是短篇杂记一类的文章,均可称之为小品文。 题材的包容和体裁的自由,可以说是小品文的主要特 点。尺牍、游记、日记、序跋、辞赋、小说等文体都 可以是小品文。小品文作为文体的兴盛是在明清时期, 主要在晚明阶段。而小品文的渊源则可以追溯到先秦 时期。晚明小品文的兴盛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社会 风尚和思潮影响分不开的。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 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 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 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 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 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 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12
《西湖七月半 》正文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 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 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 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 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 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 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 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 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 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 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 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6
小品文的名称并不始于明清。小品一词,来自佛 学,本指的是佛经的节本。小品是相对于大品而言的, 是篇幅上的区分,而不是题材或体裁的区分。小品一 词后来运用到文学领域,同样也没有严格的明确的定 义,凡是短篇杂记一类的文章,均可称之为小品文。 题材的包容和体裁的自由,可以说是小品文的主要特 点。尺牍、游记、日记、序跋、辞赋、小说等文体都 可以是小品文。小品文作为文体的兴盛是在明清时期, 主要在晚明阶段。而小品文的渊源则可以追溯到先秦 时期。晚明小品文的兴盛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社会 风尚和思潮影响分不开的。
先秦历史散文.ppt
![先秦历史散文.ppt](https://img.taocdn.com/s3/m/091a875102d276a200292eff.png)
2021/1/10
15
•位 胜武如,商“王宜朝1利征9于八7讨簋6征天商”年伐后国,出;的,腹土一辛甲内的夜未子之日日间,凌占武晨有王岁了的星商军正。队当战在其 阑驻底扎有,铭赏文赐3右2字史,利铜,用作檀公宝尊 彝。记 载 了 武 王 灭 商
的史实:珷征商,
唯甲子朝,岁鼎,
克昏夙有商,辛未,
王在阑师,赐有事
• 甲骨卜辞是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记言记事文字。 是有着一定特殊格式的“记事”体文字;所使用 的是概括语言,文句简短,却已形成了初步的语 言规律,可看出书面表达的初期形态,是记事散 文的雏形。
• 甲骨卜辞是书面文学出现的标志。
甲骨卜辞选读
• 戊辰卜,及今夕雨?弗及今夕雨?
• 癸卯卜,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 北来雨?其自南来雨?(选自郭沫若《卜辞通纂》)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上)
总绪论 先秦文学(上古—前221年) 秦汉文学(前221年—220年) 魏晋文学(220年—420年) 南北朝文学(420年—589年)
第一编 先秦文学 (上古——公元前221年)
概说
第一章 上古文学
第二章 《诗经》 第三章 历史散文 第四章 诸子散文 第五章 屈原和楚辞
第一节 散文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左传》、《国语》 第三节 《战国策》 第四节 先秦历史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了解叙事散文的出现、发展和流变 二、了解《左传》、《国语》、《战国策》
的内容 三、把握《左传》、《国语》、《战国策》
的特点 四、了解先秦历史散文对后代的影响。
第三章 历史散文
思考题:
金文
• 金文又称铜器铭文,也称钟 鼎文。是古代铸刻在的青铜 器上的文字。古称铜为金, 故称金文。青铜器以钟、鼎 为多,以致钟鼎又成了青铜 器的代称,故这些铭文又被 称为钟鼎文。
第一章 汉代散文25页PPT
![第一章 汉代散文25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879d0c99bb68a98271fefaf0.png)
“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各类专门 事项的记载,如《封禅书》是汉代的政治史,《天官 书》是天文史,《河渠书》是水利史,《平准书》是 经济史。“书”共8篇。
“世家”是世袭家族以及孔子、陈胜等历代祭 祀不绝的人物的传记;
“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各种人物的传记, 还有一部分记载了中国边缘地带各民族的历史, 共70篇。其中人物传记有一人一传的,可叫做分 传,如《伍子婿列传》;有两个人或几个人一传 的,叫做合传,如《孙子吴起列传》;有好多人 按人物性质合在一起的,叫做类传,如《儒林列 传》列申公等六人,反映了当时的学术思想。对 少数民族的记载如《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 等。
3. 以一系列的故事构成全篇 4. 善于描写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 5. 重视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
(二)人物形象塑造艺术
1. 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1)人物形象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社会覆盖面广; (2)人物形象个性鲜明,个性之中又寓有普遍的共 性; (3)人物形象充满传奇色彩; (4)悲剧人物形象众多,充满浓郁的悲剧气氛.
三、西汉后期散文 (一)刘向的散文
1. 奏疏 《极谏用外戚封事》、《谏营昌陵疏
2. 书录 《战国策书录》 、《管子书录》 、《孙卿书 录》
3.《新序》、《说苑》等杂著 (二)扬雄、让太常博士书》
第二节 司马迁和《史记》
一、司马迁的生平和著作 (一)司马迁的生平
第一节 西汉散文
一、西汉初期散文 (一)贾谊的政论文 《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 (二)晁错的政论文 《论贵粟疏》 (三)枚乘、邹阳的散文 《谏吴王书》 《上书吴王》
二、西汉中期散文 (一)《淮南子》 (二)董仲舒的政论文 (三)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难 蜀父老》 (四)桓宽的《盐铁论》 (五)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和杨恽的 《报孙会宗书》
“世家”是世袭家族以及孔子、陈胜等历代祭 祀不绝的人物的传记;
“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各种人物的传记, 还有一部分记载了中国边缘地带各民族的历史, 共70篇。其中人物传记有一人一传的,可叫做分 传,如《伍子婿列传》;有两个人或几个人一传 的,叫做合传,如《孙子吴起列传》;有好多人 按人物性质合在一起的,叫做类传,如《儒林列 传》列申公等六人,反映了当时的学术思想。对 少数民族的记载如《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 等。
3. 以一系列的故事构成全篇 4. 善于描写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 5. 重视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
(二)人物形象塑造艺术
1. 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1)人物形象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社会覆盖面广; (2)人物形象个性鲜明,个性之中又寓有普遍的共 性; (3)人物形象充满传奇色彩; (4)悲剧人物形象众多,充满浓郁的悲剧气氛.
三、西汉后期散文 (一)刘向的散文
1. 奏疏 《极谏用外戚封事》、《谏营昌陵疏
2. 书录 《战国策书录》 、《管子书录》 、《孙卿书 录》
3.《新序》、《说苑》等杂著 (二)扬雄、让太常博士书》
第二节 司马迁和《史记》
一、司马迁的生平和著作 (一)司马迁的生平
第一节 西汉散文
一、西汉初期散文 (一)贾谊的政论文 《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 (二)晁错的政论文 《论贵粟疏》 (三)枚乘、邹阳的散文 《谏吴王书》 《上书吴王》
二、西汉中期散文 (一)《淮南子》 (二)董仲舒的政论文 (三)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难 蜀父老》 (四)桓宽的《盐铁论》 (五)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和杨恽的 《报孙会宗书》
中国古代散文的主要成就优质课件
![中国古代散文的主要成就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08f582f61fb7360a4c6542.png)
中国古代散文的主要成就
• 一、散文的发展历程
• (1)《尚书》标志着散文的形成,尚 书是古代文献总集,是文章的源头, 其中有些篇章富有文学色彩,如《盘 庚》记述了商王盘庚迁殷的过程。
•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带有文学色 彩的散文,历史散文如《左传》《战 国策》。诸子散文如《孟子》、《论 语》、《庄子》。
• 其一,《孟子》文章不仅清畅流利,而且气 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 有纵横家、雄辩家的气慨,充分反映了战国 时代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
• 其二是善高机巧,引人入彀,先纵后擒,使 人无法躲避。
• 其三文章中常用比喻,寓言来陈说事理,辩 论是非,既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又加强了说 服力。
• 《老子》五千言,文约而意丰。其文谈玄论道, 意蕴深邃,具有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老子认 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万事万物存在 与变化的普遍原则和根本规律。其艺术特色主 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 (3)秦汉以后的散文在形式上发展为古 文和骈文两大类。古文以散行的单句为主, 如《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 《陈涉世家》都是优秀的散文。骈文以骈 偶的字句为主,又叫汉赋,这类作品是大 量的,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枚乘的 《七发》,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 《二京赋》、《归田赋》。赵壹的《刺世 嫉邪赋》。
• 首先是韵散结合的特殊文体。其押韵无一定格 式,多随文成韵,字数不拘,较为自由。
• 其次是寓理于形的表现手法。以人所共知的某 些具体事物为喻,如十一章以车和制陶为喻。
• 第三是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
• —286),宋之蒙 (今河南商丘)人,尝为蒙漆园 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生 平不详。他家境贫寒,住陋巷, 织草鞋,但他淡泊名利。
(2)诸子散文
• 一、散文的发展历程
• (1)《尚书》标志着散文的形成,尚 书是古代文献总集,是文章的源头, 其中有些篇章富有文学色彩,如《盘 庚》记述了商王盘庚迁殷的过程。
•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带有文学色 彩的散文,历史散文如《左传》《战 国策》。诸子散文如《孟子》、《论 语》、《庄子》。
• 其一,《孟子》文章不仅清畅流利,而且气 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 有纵横家、雄辩家的气慨,充分反映了战国 时代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
• 其二是善高机巧,引人入彀,先纵后擒,使 人无法躲避。
• 其三文章中常用比喻,寓言来陈说事理,辩 论是非,既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又加强了说 服力。
• 《老子》五千言,文约而意丰。其文谈玄论道, 意蕴深邃,具有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老子认 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万事万物存在 与变化的普遍原则和根本规律。其艺术特色主 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 (3)秦汉以后的散文在形式上发展为古 文和骈文两大类。古文以散行的单句为主, 如《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 《陈涉世家》都是优秀的散文。骈文以骈 偶的字句为主,又叫汉赋,这类作品是大 量的,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枚乘的 《七发》,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 《二京赋》、《归田赋》。赵壹的《刺世 嫉邪赋》。
• 首先是韵散结合的特殊文体。其押韵无一定格 式,多随文成韵,字数不拘,较为自由。
• 其次是寓理于形的表现手法。以人所共知的某 些具体事物为喻,如十一章以车和制陶为喻。
• 第三是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
• —286),宋之蒙 (今河南商丘)人,尝为蒙漆园 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生 平不详。他家境贫寒,住陋巷, 织草鞋,但他淡泊名利。
(2)诸子散文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反映了殷商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状况,对于研究当时
社会生产状况、社会制度很有意义。从“众”、奴隶制社会;“国
(口戈)”、“侯”、“子”等字的出现说明国家的概念
在当时已经出现。
❖
我国散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它们的记事
比较简单,不成系统。极少数叙事比较完整,叙事要素齐
❖ 1930年刘鹗第一次出版专门著录甲骨文的 《铁云藏龟》,1913孙诒让《契文释例》 是我国考释甲骨文的第一部著作。此后慢 慢成为一门学问。至今为止,共发掘甲骨 约十万片,著作八百多种,王国维、郭沫 若等人在这方面很有成就。
9
2、《周易》卦卜辞
❖ 《周易》作者传说是伏 羲演八卦后,周文王 “拘而演《周易》”, 不过他推演的是卦辞, 另有大量爻[yáo]辞是周 公所推演。
❖ (1)先秦历史分段: ❖ 夏朝(约前2100~1600)→商朝(约前1600~1046)西周
(前1046年~前771年)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 →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
3
❖ (2)中国史官制度
❖ 1、史官制度与历史散文的分类
❖ 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 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汉 书·艺文志》)
5
一、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 1、甲骨文
❖
殷人用火灼烧龟甲兽骨,然后根据其上纹路来判断凶
吉,其中一部分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
有的还包括日后吉凶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卜兆旁,此即
甲骨卜辞。这些卜辞所记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祭祀、农
业生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许多方面,真实朴素
2
绪言
❖ 我国自古就有重史的传统。大概至迟在商代,便己设立了 专司记事的史官。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 事为春秋。史家记事之文绵绵不绝,日益发展。自殷商迄 战国,史家之文从类同甲骨卜辞的钟鼎彝器铭 文发展到 洋洋大观的史传散文,由简而繁,由质而文,由片断的文 辞到较为详细生动的记言、记事、记人,其发展经历了一 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 3、内容:是一本筮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基本一 卦是一类事。如六十四卦中《小畜》、《大畜》、《大 有》、《颐》等和农业有关;《丰》、《象》、《旅》、 《蹇》等与商旅有关。如:
❖ 《大壮》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 《丰》上六:丰其屋,蔀[bù]其家,窥其户,阒[qù]其无人, 三岁不觌[dí]。
❖ 《中孚》九二: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 靡之。
11
❖ 4、特点:
❖ (1)常用比喻手法来指示人事凶吉。
全,可以视为先秦叙事散文的萌芽。
6
癸卯卜,今日雨? 其自西来雨? 其自东来雨? 其自北来雨 ? 其自南来雨 ?
贞卜的时间是癸卯日,今天有 雨吗? 雨从西方来吗? 雨从东方来吗? 雨从北方来吗? 雨从南方来吗?
7
❖ 小臣墙比伐 擒严美 ...人二 十四 (首或)千五百七十 讯百...丙 车二丙 盾百八十 三*五十 矢...佑白麟于大乙 用*伯印...讯于祖乙用美于 祖丁
人著作。总体说来,这个过程表现为官方色彩逐渐减弱。 ❖ (4)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变化: ❖ 首先,愈是后期的著作,所表现出的官方意识形态特征愈淡薄。尤其
反映策士思想的《战国策》,由于当时的“士”本身是“四民”之一 , 虽具有进入统治阶层的可能,但其思想情趣,还是带有浓厚的民间色 彩。 ❖ 其次,古史“记事”与“记言”的区别,在《尚书》和《春秋》之间 还是截然分明,而以后就渐渐混淆了。 ❖ 再次,愈是后期和愈是接近民间的著作,其文学性愈是显著,而相应 的,在史学的严格性方面都有所削弱。
❖ 盖史之建官,其来尚矣。昔轩辕氏受命,仓颉、沮诵实居其职。至 于三代,其数渐繁。案《周官》、《礼记》,有太史、小史、内史、 外史、左史、右史之名。太史掌国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内史掌 书王命,外史掌书使乎四方,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唐·刘知几 《史通·外篇·史官建置》)
❖ 2、史官制度与士大夫的道义执著
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
❖ 先秦散文: ❖ (1)历史散文,或叙事散文,春秋战国时
期围绕政权和土地所进行的政治斗争,即 记载历史兴废轨迹的散文; ❖ (2)诸子散文,或说理散文,记载先秦思 想家及其理论的散文。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 中国古代历史散文备受重视,还和历代史官对历史道义的主动承担有 关。
❖ A、秉笔直书:春秋时,齐庄公被其大臣崔杼所杀,“大史书曰: ‘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 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左 传·襄公二十五年》)
❖ B、春秋笔法:“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滕文公
下》)
4
❖ (3)先秦历史著作的形成,有一个演变过程: ❖ 早期的《尚书》,除假托的部分,完全是史官所保存的文件的汇编; ❖ 《春秋》虽相传经过孔子的删定,但仍然保持着史官记录的体式。 ❖ 战国初形成的《左传》、《国语》也利用了大量史官记录,但已经不
是严格意义上的官方著作。 ❖ 至于战国末年至秦汉之际形成的《战国策》,其主要来源是策士的私
❖ 小臣墙跟随出征,抓到了严 狁的首领美,俘虏了24人, 斩首1570,俘虏了一百... 辆,缴获战车2辆、盾牌 183个、箭囊50个,箭...。 杀死方伯麟祭祀祖先大乙, 杀死方伯印祭祀...,杀死俘 虏祭祀祖先祖乙,杀死严狁 的首领美祭祀祖先祖丁。
8
❖ 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十九世 纪二十世纪之交发现的甲骨残片,上面刻 有古代文字。
10
❖ 1、体制:分为《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中 有八卦,每卦有六爻,六爻顺序排列为初、二、三、四、 五、上,阴爻用“六”表示,阳爻用“九”表示。各卦爻 有解释的辞句,称为卦爻辞。《易传》为彖辞上下、象辞 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共十篇,称 为“十翼”,相传为孔子作。
❖ 2、时间:大约是商末周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