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作业

合集下载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作业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作业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作业1、如何理解新闻报道与司法活动的一致和冲突?答:新闻报道与司法活动的一致性:1、二者的追求目标一致。

无论是新闻监督还是司法都以追求客观真实为目标。

新闻监督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以及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通过文字、图片等特有的方式向广大受众报导事实的真相。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每一名新闻工作者在对司法案件进行报导时,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倾向性,但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对案件的报道他们也总是力求达到客观真实。

2、二者都追求审判活动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司法机构要求审判活动必须依法“公开”,公开审判、公开宣判。

合乎正义的司法程序对审判的透明度有着越来越严格的要求。

媒体的新闻传播则大大增加了司法活动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二者对审判活动都有着“公开”的共同期盼,共同的内在动力。

3、二者的价值追求一致。

司法与新闻的最终价值都在于追求社会公平与正义。

司法通过依靠符合社会一般人利益的公共意志,即法律来解决纠纷,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利,敦促义务人履行义务,惩罚违反义务之人,司法所依据的是法律上认可的本案的事实,不仅要参照实体法,也要依据程序法,以追求法律上的公正。

而传媒则通过激发公众内心的价值标准,即道德来评判是非,否定义务人违反义务的行为,以追求道德上的公正。

4、二者都以公信力作为其存在的支撑点。

司法活动与新闻舆论监督都是靠公信力才具有生命力。

新闻舆论对司法活动进行监督是代表公民行使知情权,表达自由权,批评建议权,以达到对国家和社会进行管理和监督,因此,这要求新闻媒体本身就要有高度的自律意识,清醒的“角色意识”。

过多不当的报道,所形成的不当的新闻舆论监督,不仅会破坏公众对司法的信任,损害司法权威乃至国家形象,而且也会大大降低公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

同样,司法活动中也十分强调公信力的表现,公示主义,审判公开原则等等都彰显了其对公信的强调。

新闻报道与司法活动的冲突:1、程序保障不同。

审判活动有着严格的程序,案件事实需要严格按照程序法来确认,必要时,程序法还发挥国家强制力作用来查证案件事实,而新闻监督则没有相应的程序保障,它是建立在言论自由和被采访者自愿的基础上,收集材料的难度要大得多,深入、全面地了解案件事实的可能性要比司法机关小。

2024版媒体与新闻法律法规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

2024版媒体与新闻法律法规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

案例分析: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训
案例一
某新闻记者为追求轰动效应,未经核实就发布虚假新闻,导 致社会舆论哗然。该记者因此受到严厉惩处,职业生涯受到 严重影响。
教训
新闻从业者应该始终坚持真实、准确、全面、客观的原则, 不得编造、传播虚假新闻,否则将承担严重的立场和原则,发布有违社会公 德和职业道德的内容,引发社会广泛质疑和批评。
案例分析:违反法律法规的后果
案例一
某报社因发布虚假广告被处罚款 并吊销营业执照。该案例表明, 新闻媒体在发布广告时必须遵守 相关法律法规,否则将承担相应
的法律责任。
案例二
某电视台因播出涉黄节目被责令 停播整顿。该案例表明,新闻媒 体在播出节目时必须遵守国家相 关法律法规,不得传播淫秽色情
等违法信息。
案例三
某网站因泄露用户隐私信息被处 以巨额罚款。该案例表明,新闻 媒体在收集、使用用户信息时必 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用户
隐私权不受侵犯。
02 社会责任在媒体与新闻行 业中的重要性
媒体与新闻行业的社会责任内涵
01
02
03
04
传播真实信息
媒体与新闻行业有责任确保所 传播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避免虚假报道和误导公众。
接受社会监督,及时纠正错误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新闻机构和从业者应自觉接受社会各 界的监督,对于报道中的错误和疏漏, 应及时进行更正和说明。
建立完善的纠错机制
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
新闻机构和从业者应积极与公众进行 沟通和互动,了解公众需求和意见, 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和水平。
新闻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纠错机制,对 于报道中的错误和失实之处,应主动 进行更正和道歉,消除不良影响。

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

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

1.在新闻实践中,新闻记者容易出现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相违背的情况:(1)受贿行贿-----新闻工作者在业务活动中利用工作之便收受贿赂,是新闻队伍中的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是以权谋私的突出表现,同时也是一种犯罪行为——收受贿赂罪。

(2)非法出版-----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非法出版罪,主要是指非法印刷、出售报纸或新闻期刊等出版物,从中牟取暴利的一种违法犯罪行为。

其犯罪主体既可能是报社及其从业人员,也可能是社会上的其他单位和人员。

(3)敲诈勒索。

2.有偿新闻的表现形式:1.接受劳务费、误餐费等形式的红包、礼金、有价证券,获取各类消费、好处,以及可能会影响到公正采访和报道的礼品;2.以新闻为诱饵换取经营利益(如广告、发行)或赞助;3.以内参、曝光等为要挟,迫使对方提供钱、物、等好处;4.参加被采访单位、个人安排的在营业性歌厅、舞厅、夜总会等公共娱乐场所的娱乐活动5.利用发布新闻报道谋求外单位住房、房屋装修、制作家俱、旅游邀请、以及占用对方交通工具;6.向被采访单位提出为个人或亲友谋私利提供便利条件3.关于新闻传播的法律、法规有哪些作用?(1)保障新闻传播活动的正常进行,是新闻工作者完成新闻宣传报道任务的必要保证。

(2)对不良的传播行为进行制裁,规范新闻传播活动,促使新闻工作者不得滥用这一自由的权利,必须在法律、法规内的范围内活动。

(3) 保护新闻自由、维护新闻媒介及新闻从业者的合法权益,并赋予新闻工作者一些为更好从事新闻传播所需的职业特权。

(4)是进行新闻新闻职业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可以用来维护推行新闻职业道德。

4.在新闻实践当中,新闻媒介通常有哪些竞争?(采访、发行)(1)掌握报道时机的竞争,即人们常说的“抢新闻”(2)发掘信息资源的竞争(3)开发自身潜力的竞争在经营管理上,一是提高发行量或收视(听)率的竞争。

二是争取广告业务的竞争5.对新闻事业的法律调控有哪些方面?①通过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及相关条文对新闻传播行为进行直接控制。

(精品)《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考试题目

(精品)《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考试题目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考试题目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我国古代关于新闻活动的法律规范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可能是最早出现新闻法律规范的国家。

2、尽管各国新闻法的历史发展各不相同,但都呈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各国新闻法的产生和发展受本国、和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

3、1992年世界的建立,标志着世界各国在联手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4、由于现代社会分工的高度发达,职业道德也呈现着极大的丰富性,但总体来讲,无论哪一种职业道德,其核心内容都不外乎是对职业活动中、、职业利益三者关系的调整。

5、作为新闻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新闻必须真实,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二是;三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新闻法律关系2、名誉权3、有偿新闻4、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三、简答(每小题10分,共30分)1、我国近代进步报人提出了哪些新闻伦理观点?2、为什么说财产受损不是构成新闻侵害名誉权的必要条件?3、为什么说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是新闻职业道德的一条重要规范?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在新闻工作实践中,如何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2、联系实际阐述新闻职业道德对新闻法规的作用。

《新闻职业道德》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殷商2、经济思想政治3、报业评议联合会4、职业责任职业权利5、准确有据全面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新闻法律关系:是指新闻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各方所形成的新闻权利和新闻义务关系。

2、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传播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3、有偿新闻:就是新闻从业人员或明或暗地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一定费用的活动。

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要点提示)1、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一是新闻从业人员以品性为第一要素。

标3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试题

标3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试题
(A)不和谐(B)比较和谐
(C)不太和谐(D)极不和谐
5、你认为你的同事()。
(A)多是友善的(B)是否是友善的,说不清楚
(C)少数人是友善的(D)没有人是友善的
6、如果你是商场收银员,发现某顾客在购物时钱没带够,你会怎样对顾客说?()
(A)“购物时你应该先计划。”(B)“不行,就退掉一些”
(C)“您看,哪些东西不急着用?”(D)“东西先放在这儿,你回去取钱吧!”
7、什么是新闻政策?
8、什么是小题5分,共20分)
四、试述新闻价值理论对新闻实践有何指导意义?(本题20分)
9、如果领导吩咐你与某同事共同做某项工作,同事事先答应了,但当工作开始时,同事却打电话说临时有个约会,他不能来了。对此,你会怎样说?()。
(A)“如果你不来,我也不干了”(B)“如果你不来,你得请我吃顿饭”
(C)“你来吧,干完了我请你吃饭”(D)“如果你不来,我们一块儿跟领导说”
10、当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你一般会()。
(C)“智者千虑,必有一失”(D)“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4、下列有关爱岗敬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爱岗敬业就是一辈子不换岗(B)孔子所说的“敬事而信”,包含着爱岗敬业的观念
(C)提倡爱岗敬业,在某种程度上会遏制人们的创造热情
(D)职业选择自由与爱岗敬业不矛盾
5、下列行为中,违背职业道德的是()。
(C)从业人员违反职业纪律造成损失,要追究其责任
(D)职业纪律是企业内部的规定,与国家法律无关
2、无论你所从事的工作有多么特殊,它总是离不开一定的()的约束。
(A)岗位责任(B)家庭美德(C)规章制度(D)职业道德
3、下列说法中,有助于提升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观点是()。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答案整理1.媒介审判:是指新闻传播媒体在报道消息、评论是非时,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造成破坏司法原则的后果。

2.邻接权:又叫“传播者权”,是指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是作品传播者对其传播作品过程中所创造的成果所享用的权利。

3.著作权:也称版权,它是指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基于创作某种作品而享有的署名、发表、出版、获取报酬等权利。

4.名誉权:就是公民享有应该受到社会公正评价的权利和要求他人不得非法损害这种公平评价的权利5.记者证:是新闻机构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使用的有效工作身份证件,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编号并核发。

6.判例法:就是基于法院的判决而形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定,这种判定对以后的判决具有法律规范效力,能够作为法院判案的法律依据。

7.煽动罪:是指通过演讲、文字乃至广播电视、书画等方式公然散布虚假的信息,以蛊惑人们的反常情绪,采取某种不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罪名。

8.诽谤:是指散布虚假事实,无中生有、无事生非,损害他人名誉造成新闻严重失实或基本内容失实的后果。

9.两个分开:是指新闻报道活动与经营管理活动分开、新闻采编队伍与经营管理队伍分开。

10.国际公认的三大抗辩事由:内容真实、公正评论、特许权1.报纸出版秩序方面存在的较为突出的违法、违规现象有哪些?①擅自改变刊期、随意改变开版或版数、临时增版、增刊、增加“号外”,或是将专版、专刊、临时增版增期转由社外编辑部或个人承包,或是用一个刊号办多份报纸,或是故意把专版、专刊名的字号放大并让其占据报头位置,造成一种假象。

②擅自出版各种增刊、专刊或者搞“一号多报”。

③以“周末版”为代表的专版、专刊的刊头字样直接或间接取代报头名称,专刊、专版俨然是一份单独的报纸。

④直接或变相转让,出卖报刊号或版面的行为。

⑤未经申请批准就私自编辑出版报刊⑥擅自编印非法报刊2.在我国,有哪些特殊新闻信息须由国家指定的统一部门发布?①地震等震况和抗震救灾信息由国务院统一发布②有关传染病疫情的新闻与信息的发布。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doc 51页)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doc 51页)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2,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 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它必须具备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 资格,即具备能够享有参加新闻传播活动的权利和承担新闻 传播活动义务的资格。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有以下几类:新闻传播媒体;新闻传 播从业人员;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或自然人。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 1.宪法 最高国家权利机关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制定的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 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不仅规定了国家 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公民的基本权 利和义务等根本问题,还为各种法律、 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制定 提供了法律依据与来源。 对新闻事业所 作的原则性的规定,是新闻法规的主要 渊源和新闻立法的法律依据。
包括《宪法》的有关规定、有关法律、有关行政法规与规章等各 种法律规范性文件。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一、新闻传播法制的一般概 念
(二)有关新闻传播法的一个问题
(1)问题
要不要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调 整与规范新闻传播活动的专 门法律?即:要不要制定一 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 法》?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传播 法律关系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客体,包括物、新闻传播行为和智力成果。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3,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内容与类型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 新闻传播权利与义务。新闻传播权利,是新闻传播法律规范所规 定的、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做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 障。新闻传播义务,是新闻传播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新闻传播法 律关系主体所承担的某种行为的必要性。

考前练习 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

考前练习 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标准答案:A
3、
我国内参制度最健全的新闻单位是()。
人民日报社
中央电视台
新华社
新闻出版总署
标准答案:C
4、
()第7条规定,法官应当接受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不对名人自杀进行报道
对自杀数目进行瞒报
自杀细节越详细越好
深入调查报道自杀原因
标准答案:D
15、
下列那一项不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所确认的儿童权利()。
姓名权
国籍权
受教育权
生命权
标准答案:D 1、
出版者的下列行为中,哪些应当经作者许可?()
图书出版者对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删节
图书出版者对作品的内容作修改、删节
被报道的公民或者法人确实有人格权利遭受损失的事实
新闻作品与人格权利损失之间有一定的因果联系
新闻媒体或新闻记者有一定程度上的主观过错
标准答案:A,B,C,D
4、
图片伦理缺失的原因主要原因有()。
媒介市场化的媒体压力
媒体价值取向错误
摄影记者技术水平不足
法律意识淡薄
标准答案:A,B,D
5、
表达自由的形式有:()。
在整理上宣扬淫秽行为
挑逗人们的性欲,诱导人发生性错误、性犯罪
没有艺术价值或科学价值
没有大量传播
标准答案:D
12、

)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答案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答案

课程: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B卷答案)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庄氏史案: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

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

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御史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

2、新闻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3、新闻源:即“消息来源”,是指向新闻作品的作者提供新闻素材的单位和个人。

我国相关司法解释中将其分为“主动消息来源”和“被动消息来源”,或称“积极的新闻源”和“消极的新闻源”。

所谓“积极或主动的新闻源”,指的是明知或应该预见由其所提供的材料可能被新闻媒体报道而自觉地为作者提供新闻材料的人或单位;所谓“消极或被动的新闻源”是指未明示同意由其提供的材料被新闻媒体报道而不自觉地为作者或新闻媒体提供材料的人或单位。

4、媒介审判:又称为“新闻审判”,意指新闻报道干预、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的现象。

反对和防止新闻以任何形式影响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维护司法制度的尊严,这一点在国际上是有共识的。

但也有人认为,这种情况在我国出现的可能性不太大。

5、有偿新闻:其准确的解释难以做出,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提供有偿的版面或播出时间,刊发各种形式的“含金”报道;第二,混淆新闻与广告的界限,大搞“广告性新闻”或新闻性广告;第三,新闻从业人员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便利条件,接受企业提供的种种优厚待遇,甚至向被采访报道的对象索取现金、有价证券、实物或其他特殊待遇。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从侵权的具体内容看,新闻侵权主要是对公民的人格权造成损害,其中尤以新闻传播侵害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最为多见。

(还有其他一些权利如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等,只要任意答对其中两个就能得分)2、“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宪法所规定的我国新闻法制必须遵循的根本方针,其中“二为”方向指的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1)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1)

名词解释1.新闻采访权:采访权是新闻采访权的简称,是记者以向大众传播新闻为目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选择采访对象和采访方式,进行自主调查获取新闻事实材料的权利。

它是记者的报道权、评论权、传播权等其它职业权利的基础,是记者展开工作的首要权利。

2.公众人物隐私权:隐私权是指公民有保持其与社会及他人无关的私人事务在其本人不愿意的情况下不被公开的权利。

公众人物一般指较多在社会公众面前出现的人物,他们比非公众人物对社会有更大的影响和作用。

因此,社会对他们的了解和监督也就更多一些。

由于他们对公共事务有特别的责任,因此,他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乃至家庭生活都与公共利益有关,对普通人来说属于隐私性的东西,对公众人物则不再是隐私。

与普通公民相比,公众人物隐私权有以下特点:公众兴趣性、与公共利益的相关性、法律保护的限制性以及与知情权的冲突性。

3.媒介审判:即新闻媒体在报道消息,评论是非时,对任何审判前或审判中的刑事案件,失去客观公正立场,明示或暗示,主张或反对被告罪行,或处何种罪行,其结果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审判的公正。

“媒介审判”会造成破坏司法原则的后果,不利于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制概念,造成群众实行混乱。

4.新闻法制: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用以调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制度。

广义上说,新闻法制泛指现行的与新闻传播活动有关的所有法律和制度。

它包括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新闻法制的渊源、新闻法制所调整的法律关系以及新闻法制的基本内容等。

5.新闻职业道德:即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形成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是关于新闻工作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6.报人守则:190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创办人、首任院长沃尔特•威廉斯主持制定了《报人守则》,首次提出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新闻职业道德准则。

其主要内容是:新闻是一种专门职业;一个大众的报纸应为大众所信赖,正确与公平是良好新闻事业的基础,报人应只写他所深信为真实的事情;广告、新闻与社论,均应为读者的最大利益服务,它们应有一个真实与廉洁的标准。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2008-12-20 20:441.什么是新闻法制?其特点是什么?新闻法制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用以调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类关系的法制制度。

特点:①新闻法制属于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极强的意识形态色彩,必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新闻传播活动。

②新闻法制渗透在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中,表现为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文件。

已基本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③新闻法制对滥用新闻自由的法规比较详尽,而对保障新闻自由的法规相对不足。

④新闻法制与党的政策和新闻职业道德的关系十分密切,既要求严格的他律,也要求主动地自律,两者需要辩证统一。

2.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核心问题是什么?基本原则:①宪法原则。

②社会效益第一原则。

③依法行使言论出版自由原则。

核心问题:是言论出版自由。

1.言论自由:指公民享有发表意见,实现交流,抒发感情,传播信息,传授知识等而不受干涉的自由。

2.出版自由:指公民享有通过以印刷或其他复制手段制成的出版物公开表达和传播意见、思想、感情、信息、知识等的自由。

新闻自由是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

3.什么是国家秘密?我国新闻工作实行哪些保密制度?1.国家秘密: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2.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私密”三级。

3.实行保密制度:一是新闻出版保密审查制度(实行自审与送审现结合的制度);二是通过内参反映涉及国家秘密;三是采访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由主管机关批准制度;四是新闻发布制度。

4.试述“曾格案”在美国新闻法发展中的意义。

答:曾格案1733年,约翰.彼得.曾格在纽约创办了《纽约周报》,在报纸上批评当时的总督威廉.科斯比允许法国军舰侦查南部海湾的防御工事,科斯比以“对政府进行无耻的中伤,恶毒谩骂和煽动性责难”的罪名对他提起诉讼,并遭逮捕。

1735年8月4日,法庭开始审理此案。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 新闻法规和职业道德 》试卷 第 1 页 共 2 页课程 :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庄氏史案2、新闻职业道德3、新闻源4、媒介审判5、有偿新闻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从侵权的具体内容看,新闻侵权主要是对公民的人格权造成损害,其中尤以新闻传播侵害公民的 、 最为多见。

2、“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宪法所规定的我国新闻法制必须遵循的根本方针,其中“二为”方向指的是 、 。

3、依我国相关的保密法规,国家秘密分为 、、 三级。

4、清代是我国古代文字狱高发时期,你能举出的典型案例有: 、 、 等。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简述我国新闻出版保密制度。

3、为什么说我国虽然还没有制定《新闻法》,但是新闻传播活动仍然有法可依?4、为什么说舆论监督是没有强制力的软监督?《 新闻法规和职业道德 》试卷 第 2 页 共 2 页四、实例分析题(第1题15分,第2题10分,共25分)1、针对新闻法学的教学与研究,有人说:“我国连单行的《新闻法》或《出版法》都没有,学习新闻法学还有什么意义呢?”你对这种说法怎么看?2、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07年1月9日,中国贸易报驻山西记者站试用记者兰成长,在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一煤矿采访时被一伙不明身份的人打成重伤,送医院后第二天因颅内出血抢救无效身亡,他的一名同事被打断了腿,现在仍在医院就医。

大同市打击假报假刊假记者专项工作领导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中国贸易报山西记者站是合法设立的新闻机构,但兰成长并不是记者,只是该站临时雇佣人员,他没有正规的记者证件。

“所以,不能说兰成长是记者,也不能说他是被打死的,因为他是第二天在医院里死亡的。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这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目前凶手还未抓获,要等公安部门破案后才能提供更多的消息。

根据以上材料发表你的看法。

五、论述题(共25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于2008年5月1日正式施行了,请联系实际谈谈这部法规的价值,特别是对新闻媒介的意义。

新闻传播学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新闻传播学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新闻传播学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1、单项选择题(共10题)1. 下列关于修养的叙述,错误的是(D)A、古代儒家多指按照其学说的要求培养完善的人格,使言行合乎规矩B、道家多指修炼养性C、从广义上讲,修养主要是指培养高尚的品质,或求取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D、修养就是一个人的素质2. 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不包括下列哪项(B)A、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B、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塑造从业者的道德品质,提高从业者的精神境界C、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促进各行各业兴旺发展的需要D、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建立和调整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需要3. 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是(A)A、尽瘁B、尽职C、尽力D、尽心4. 下列关于尽职的叙述,错误的是(A)A、在不同的职业中,尽职的具体内容是大致相同的B、是指职业者能恪尽职守、履行自己职业岗位义务的境界C、其在本质上就是为社会承担责任D、它要求从业者只要尚在自己的岗位上,不管本人的意志和情感意愿与否,都能尽到职业义务5. 尽心境界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本身还有许多层次差别,如对职业的专心、雄心、诚心等,居于任一层次的前提是(B)A、职业技能B、对职业的热爱C、职业知识D、职业能力6. 下列关于尽力的叙述错误的是(D)A、指的是能竭尽自己的全部能力(体力、脑力、智力等)去完成本职工作的道德境界B、它强调职业动机与职业效果达到统一C、责任、效果与动机三者统一的境界就是尽力境界D、从业者只要拥有良好的职业动机,就能有效的履行职业责任7. 下列不属于正确培养职业道德观念的是(B)A、树立热爱本职工作的概念B、坚持社会的需求服从个人利益的原则C、树立为人类的幸福和自我完善协调统一的职业选择方向D、树立创新观念和献身精神8. 下列关于职业观的叙述,错误的是(C)A、职业观是择业者选择职业的指导思想B、职业观是人生理想在职业问题上的反应,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C、职业观的形成对具体的职业工作和职业行为没有任何影响D、职业观是人们对职业这一现代社会的基本行为方式的认知、需求、价值取向、态度等具有综合性的社会心理现象9. 下列属于80后的职业观的是(A)A、要工作,更要生活B、稳重与专业C、传统与责任D、勤恳与坚持10. 要想立足社会并成就一番事业,从业人员除了要刻苦学习现代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C)A、搞好人际关系B、得到领导的赏识C、加强职业道德修养D、建立自己的小集体2、多项选择题(共5题)1. 职业道德修养主要包括(ABCDE)A、职业道德认识B、职业道德情感C、职业道德意志D、职业道德信念E、职业道德行为2. 自我修养的内涵主要有(ABCDE)A、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认识B、陶冶炽热的职业道德情感C、磨练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D、确立坚定的职业道德意志E、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3. 下列说法中,哪些观点可以被借鉴为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是(ABCD)A、君子独慎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吾日三省吾身E、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4. 职业道德修养的境界包括(ACDE)A、尽职B、尽责C、尽心D、尽力E、尽瘁5. 如何树立正确的职业观(ABCDE)A、正确处理工作和生活、金钱和快乐的关系B、选择科学的人生价值目标,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C、服从社会需要,追求全局利益D、发扬艰苦奋斗精神E、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职业和事业的关系《职业道德》第五章课后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1. “不学礼,无以立”的古训是谁提出的?(D)A、孟子B、老子C、荀子D、孔子2. 下列关于文明礼貌的说法,正确的是(A)A、是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B、只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讲,其他场合不用讲C、是商业、服务员职工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与其他职业没有关系D、是企业形象的重要内容,与个人没有关系3. 下列不属于践行文明礼貌的要求的是(D)A、恪守规范,从严要求B、仪容端正,举止文明C、注重细节,持之以恒D、注重大体,细节次之4. 下列不属于文明礼貌对大学生求职的意义的是(B)A、文明礼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B、文明礼貌对大学生的求职没有什么影响C、文明礼貌有利于大学生在求职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心理健康D、文明礼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能力5. 职业道德活动中,符合“整洁得体”具体要求的是(C)A、着装华丽B、饰品俏丽C、衣服鞋子搭配合理D、发型突出个性6. 在求职过程中,不符合“从容自信”具体要求的是(B)A、与主考官交谈时,要面带微笑,两眉放松,自然专注B、走路时东摇西摆,步幅紧凑有拖沓声,低头看手机C、进入房间前,应该轻轻敲门,得到对方许可方可进入D、进入房间后,应主动与招聘人员打招呼,礼貌的问候7. 在求职过程中,不符合“谈吐自然”具体要求的是(B)A、说话的语速要适度,不可太快也不能太慢B、未了表现自己,频频使用非常专业的术语。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期末考试作业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期末考试作业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第 1 页 共 1 页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期末考试 (2011—2012学年 第1学期) 本科√ 专科□ A 卷√ B 卷□ (开卷)
一. 请阅读列表中资料,完成一篇主题化的课程论文,自拟标题 (本题100分) 撰写要求:字数1500字左右 1. 主题明确;2. 阐述清晰;3. 逻辑严密;4. 文句流畅;5. 语意准确;6.无错别字 评分标准:参照如上5个方面,酌情统合评分。

附: 1.信访属公民权利 不存在名誉侵权。

店主卖钟被砍 四处上访 2.新闻图片报道中的官司防范 3.一场惊心动魄的新闻官司 4.中国缩小国家秘密范围扩大公民知情权20100429 5.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答问 6.构建传媒与司法关系《新闻记者》 7.三位民国报界牛人被杀真相 8.世界人权宣言19481210 9.胡绩伟制定中国第一部新闻法 10.徐迅“徐十条”和“怎样能避免侵权”(美国) A .宪法第一修正案是美国新闻自由的基础 B .国外财产公布也保护官员隐私 C .一杯价值百万美元的咖啡 D .易中天:一部宪法和一个国家──读《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及其“第一修正案” E .美国宪法前十条修正案 F .加拿大女王大学:对付破坏性膜拜团体,西方与中国一样 G .美国的陪审团制度 H .借鉴BBC 编辑方针和PCC 《执业守则》 I .旁听巴黎法院的一个案件 J .日本新闻协会。

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作业-完整版

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作业-完整版

《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学生:王大昕学号:09205011179考核题目:1、请举例说明媒介审判的相关内容。

“媒介审判”或称“新闻审判”,原是西方新闻传播法中的一个概念,意指新闻报道超越法律规定,干预、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的现象。

①20世纪上半期,“新闻审判”在美国盛极一时,报界为提高发行量,大肆炒作司法报道,肆意在报纸上宣布嫌疑犯有罪,以引起读者兴趣。

媒介审判”(trial by media)是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

它是新闻竞争日趋激烈下的产物,从法理学的视角看,“媒介审判”损害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形象,是新闻媒体的职能错位,它使得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的天平过分倾斜,有悖于法治精神。

“媒介审判”的原初法律涵义西方学者认为:“媒介审判”是一种不是依据法律程序对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实施的非法的道义上的裁判,也叫“报刊裁判”(trial by news paper)。

它的历史沿革是西方国家的法律审判实行大陪审团制度,陪审团由普通公民组成,如果大众传媒在开庭审判前就对案件或涉案的当事人做过多的报道和渲染,就会影响陪审团的公正投票,从而间接影响判决的公允。

典型的案例是:上个世纪中叶发生在美国的“谢帕德案件”。

1954年6月4日美国的一个外科医生谢帕德(SamSheppard)被指控谋杀自己的妻子的凶手。

由于当时在事发现场没有留下任何线索,使得案情无法开展。

但是,民众和媒体的合理想象认定谢帕德医生是杀死其妻子的凶手。

媒体为了炒作的需要,不断制造新闻,以此来刺激受众情绪,致使法院最终裁定谢帕德医生有罪。

作为无辜的受害者谢帕德医生每年上诉,一直上诉了十二年,屡次被法院驳回。

直到1965年,美国最高法院接受谢帕德医生的请求,重新审判,被判无罪。

我国学者魏永征认为,“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介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

“媒介审判”是对法院的审判权和犯罪嫌疑人的公民权利的双重侵犯。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作业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作业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读南方周末《后台(第二辑)》有感《南方周末》作为一份在年轻人当中有巨大影响力的报纸,其每一篇报道都是关注年轻人所关注的问题,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它的很多报道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给人一种一吐为快、酣畅淋漓的感觉。

然而在这些重量型的报道的背后,凝聚的是记者艰辛的劳动,甚至是巨大的风险,因为这些重大影响力报道的背后,往往涉及了各方利益,各种势力如官、商、权,甚至是黑的势力也都交错其中。

记者如何揭开重重黑幕,又如何能够全身而退,并保护好每一个线人的人身安全,这对记者的工作提出的挑战是非同寻常的。

那么,《南方周末》的记者们是如何做到这些的,这一篇篇报道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长久以来,我一直对这个问题充满好奇。

幸而,今天看到了南方周末《后台(第二辑)》这本书,得以了解到那一篇篇报道背后所发生的各种故事。

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并没有马上翻开看里面的一个个故事,而是首先阅读了封四各位媒体人读这本书的随想。

其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盛誉这本书“提供了一个优秀媒体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进行新闻实践的范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经验,弥足珍贵,往往比一般理论更具生命力”。

《北京青年报》记者关庆丰也表示,“《南方周末》的很多报道,普通读者读着精彩,但在我这个新闻人严重却有种神秘感。

阅读《后台》,是为自己的新闻操作理念和写作技巧补课”。

《后台》的主体部分是一些“没有写在报纸上的新闻”,也有内部刊物上披露的“新闻背后”的秘事。

仔细阅读《后台》的目录部分,你会发现里面包含了南方周末大部分深度影响力报道的背后故事,包括被追杀的警察,揭露青海金雕地下买卖黑网的报道,小贩崔英杰刺死城管李志强事件,杨丽娟事件等等,其中的大部分事件都曾经轰动全国,而又是南方周末,提供了最独家的,或者是最详实的报道。

读着这些新闻背后的故事,有时甚至比读着报道本身更具吸引力、更能给读者刺激性。

如记者傅剑锋暗访青海金雕地下买卖黑网的经历,里面的情节一环接一环,就如警察查黑打黑一样,惊险而又刺激,而这一切工作大部分都是傅剑锋一个人完成的。

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作业

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作业

..早立《新闻法》,利于监督准贪官央视《焦点访谈》为何监督减少,归根到底是中国没有《新闻法》。

还是吁请尽快制定《新闻法》,用国法指定媒体职责范围,哪些东西可报,哪些不能报,哪些应该用舆论监督,这样才能使许多方面的东西不会等到既成事实了,给国家、给人民,特别是给我们共产党声誉员带来巨大损失,等到犯案人被法院定案判刑了,方可见诸报端,实际上这是现在中国最最可悲的一面。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各级宣传部是老大(确实是老大),往往一个地方发生什么问题,有正义感的记者、媒体要介入,而哪些地方的宣传部门就出来干涉,而且往往是冠冕堂皇说不能影响当地投资环境,或所谓如若报道必然给当地带来不稳定因素等等。

现在许多事情,实质上应是宜疏不宜堵,而许多问题若早发现且媒介早介入,对国对民对其当事人都有益,我们可以看到近一些年被抓的贪官污吏,哪个不是前几年就被群众举报,但往往若干年或是十多年后,此人太腐败得不象话了,才被逮出来法办了吗?还是尽早制定《新闻法》好,作为新闻人可依法参与舆论监督,当然对无中生有或恶意中伤者也可有节制,违法必依法论处。

这何乐而不呢?????!!!!!本人真弄不懂,是不是有人所说的制定《新闻法》,就意味着宣传部要下岗?就我们在所极力倡导建立法制国家,制定《新闻法》乃是正是时候!附一文摘:中国推进政治体制上的“行政改革”有专家测算,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由于官员腐败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约在9875亿~12570亿之间,大体相当于GDP的13.2~16.8%之间。

而1999年全年挽救回来的经济损失只有15亿元,这还不包括在查处案件中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花消,其监督成本之高,是非常惊人的。

国家经济损失的天文数字与反腐成本的居高不下,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这就是要把有效的监督制度的确立,包括对省委书记这样高官监督制度的设计,作为政治体制上端改革的重要内容,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这大概是我们未来的事业能否兴旺发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答案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答案

1、法:法是由国家权力机构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定人们权力和义务的、社会规范的总和。

2、两大法系:大陆法系(以法典化的成文法为主要形式)和海洋法系(以判例形式出现的普通法)。

3、新闻传播法的渊源(六部分):国际条约和公约、宪法、国家的基本法和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

4、基本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通过和调整社会生活中重大社会关系的法律。

5、“言禁”、“书禁”、“报禁”:言禁:战国时魏文侯命李悝制定《法经》,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思想、言论归罪。

之后还有“偶语弃市”“诽谤者族”等法令。

书禁: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令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道禁书法令。

之后还有明清两代的文字狱,国家对文字的禁限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报禁:为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宋代建立了统一的官方信息发布制度,并专门成立了管理各州进奏院业务活动的“都进奏院”,稍后不久,确立了发报前审查制度——定本制度。

6、新闻法“四权”理念:知晓权、隐私权、隐匿权、更正与答辩权。

7、“水门事件”: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

由于此事,尼克松于1974年8月8日宣布将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

8、“深喉”:一般是指事件背后所发出的更深层次的声音。

为了公众利益而奋不顾身的作证,新闻调查的新闻工作者通常称他们为“深喉”。

9、新闻法律关系:是指新闻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各方所形成的新闻权利和新闻义务关系。

10、新闻法律主体和客体:主体:指在新闻法律关系中享有新闻活动权和承担新闻活动义务的人和组织。

包括新闻传播组织、新闻传播组织成员、国家主管机关、自然人和法人。

客体:即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新时期如何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
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和处理新闻机构内外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

在新闻媒体不同程度地走向市场的背景下,有偿新闻、虚假新闻等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屡屡发生。

其主要原因有:新闻传播制度的缺失和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渐失。

关键词:新时期;恪守;新闻职业道德
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在新闻界是一个老话题。

与此紧密相连的关于新闻职业道德的含义。

新闻职业道德包括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责任等四个基本方面。

其主要内容为: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应坚持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忠于事实、追求真理的职业精神;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应恪守敬业奉献、诚实公正、团结协作、遵纪守法的职业道播电视编辑记者应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保守国家秘密;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所从事的事业,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

一、恪守新闻职业道德面临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新闻媒体不同程度地走向市场的背景下,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状况不容乐观,有偿新闻、虚假新闻等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屡屡发生。

这些现象对党的新闻事业、对新闻队伍自身、对整个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培养等产生不良的影响和危害。

目前比较普遍的现象是,许多新加入新闻行业的年轻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居然对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知之甚少,甚至不
知道本行业制订了哪些职业道德准则或规章制度。

,此其一;一部分中年从业人员,虽然他们在工作中基本上能按职业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但缺乏系统的认识,更不能从理论的高度、从新阶段对职业道德提出的新要求来加强个人在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方面进行道德修养。

换言之,他们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具备的道德品质是比较早期提出的一些内容,甚至是计划经济时期提出的要求,朴素的感情因素占了很大的成分,所谓创新思维自然就很难论及了。

可叹的是这部分同志如今几乎是新闻系统的骨干力量,“己之昏昏,使入昭昭”,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精神在传承中遭遇断档景况。

此其二是领导层中存在分工不明、职责不清的状况,一些领导同志偏重于抓下属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对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未能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即便有上岗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力度亦大不如以往,更缺乏对新参加工作的同志在这方面的考察。

可惜的是一些领导同志自觉不自觉地放松了对所有员工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其后果远比一般从业人员的忽视、轻视严重得多。

德规范增加了难度。

二、导致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维艰的原因及负面影响
从政治层面看,改革开放是我国第二次革命,“是要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实践证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其范围延伸到了人事
制度的改革。

新闻职业道德教育难于正常开展。

再是不同类型的用工制度,如对不签订合同者,构背离正常轨道的行为。

而在我国,虽然已经陆续颁布了一些关于新闻传播的行政法规,但是到今天为止,新闻传播活动仍然没有专门的新闻法可依。

正是这种制度的缺失,使得新闻传播活动的“合法性”无所凭依,致使一些新闻媒体打着“第四权力”的旗号,凭借新闻媒体的特殊性质,背离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初衷,造成了新闻传播的失范。

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念渐失。

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引发了中西方两种意识形态下的道德价值观念的交流与碰撞,促使了中国社会的利益分化和观念的多元化,击碎了人们曾经执著的政治热情———人们开始从传统观念所推崇的道德原则、伦理规范、意识形态理想的狂热中摆脱出来,将市场的功利时效、优胜劣汰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法则与道德价值取舍的标准。

市场经济的大浪将人们长期以来被传统道德压抑的种种欲望激活了,原来看似坚不可摧的贯穿中国历史的道德意识和各种规范,在应对西方异质文化的冲击时,出现了“失语”现象。

新闻媒体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搞好经济效益”的口号下,将受众需要不加分析地放在至高的位置上,忽视了新闻传播的社会影响,一味迎合受众,一味追求经济创收,造成了新闻传播的失范。

在绝大多数新闻从业人员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这些从业人员通过辛勤付出而获得应有的回报,哪怕是较高的薪资,都是无可非议的。

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在众多新闻从业人员中,品质上良莠参差,追求上好恶并存是一种客观现实。

其中有少数人拜金主义思想严重,享受至上理念作祟,他们没有把新闻职业道德作为工作中的准则和行为规范,相反只是借职业和工作之便或大搞有偿新闻,或编造假新闻,更有甚者,则演变为索贿受贿,说白了就是中饱私囊,贪得无厌。

也有一部分新闻从业人员原本曾有过崇高的理想,也曾为新闻事业做出过成绩,但经不住灯红酒绿的诱惑,而跌入违规乃至违法的深渊。

金钱对于新闻队伍的腐蚀作用决不能小视。

诚然,从总体看,这只是绝少的一部分,属于个人主观因素使然,客观因素造成职业道德失范的还在于,伴随用工制度的多样化,如同工不同酬、待遇不公,而社保、养老等“三金”未能及时或者没有落实,导致不少从业人员心理失衡,或自卑或不满,加之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调整,个人则缺乏“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心态,反映到工作中,放松对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自律也就不足为怪了。

更为严重的是,新闻界的有些同志认为,交换原则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也适用于新闻报道,把新闻等同于商品,混淆了一般商品的生产流通与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新闻工作本质区别。

有些同志还认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新闻载体的报刊、广播电视、出版物等,都已经作为商品进入了市场,商品的价值和合作价值同样存在于这些物化劳动之中,新闻正是通过这些商品形式传递到受众中的,这明显是把新闻的属性同其载体的商品属性混为一谈了,显然是把新闻的属性混同于新闻载体中的另一部分———广告的属性了。

如果说,这些错误的认识只存在于一般同志之中,影响还不大,但假若是存在于领导干部之中,其危害就大了。

我们能说新闻单位发生的有偿新闻全部都是出于编辑之手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这是矛盾的第三个焦点。

从教育层面看,本文提及过开展新闻职业道德教育难的情况虽是事实,但从深层分析来看,新闻单位的各级人事部门和思想教育工作者自身存在的问题倒是根本所在。

用人单位没有严把“入口”关,政审不严格,甚至少有要求。

笔者以为,用人制度上的“左倾”导致大量人才报国无门的深刻教训值得反省,但新闻机构的特殊性要求进入人员具备良好职业素质不可淡化。

作为新
闻单位各级思想教育工作者面对困难而不给予足够的重视,不创新工作思路,更是导致职业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

尤其是教育者本身没有从“政治家办报”、“政治家办台”的高度出发,没有从新闻事业事关国家稳定、团结、发展的高度出发,导致职业道德教育或视为一般工作,或流于形式,实在是极大的失责。

这是矛盾的第四个焦点。

三、新闻传播失范现象原因分析
审视当今媒体之所做所为,情况令人担忧。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主体的很多行为偏离了社会既有的规范体系,违背了新闻传播规律,忽视了媒体的神圣的社会功能,背离了其在公共领域中的角色期望,造成了新闻传播的失范现象,出现了有偿广告、虚假新闻、低俗之风以及恶俗广告等四大公害。

窃以为,媒介之所以出现新闻传播失范的现象,主要在于两方面原因。

第一,新闻传播制度的缺失。

制度是国家根据某些涉及公共利益的社会行为须加规范的需要而制定的成文的行为约束,它能在社会权利的保证下得到强制执行,具有相对的刚性和稳定性。

由于我国现今新闻传播制度的缺失,使新闻主体和其他社会组织及个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违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约束和有效控制,这是新闻传播制度缺失造成的失范。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要针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不彻底性,从深层次解决存在的弊端。

例如,对一些在编人员出工不出力、责任心差的问题,或通过工作量化进行优胜劣汰的筛选,或通过经济机制实行奖罚,或彻底对原有的格局进行大变换,实行全员合同制。

这中间,有一个问题需要特别提出来探讨,
“只有依法明确了各类新闻主体的权利、义务,确定新闻监督权的界限,规范新闻行政管理活动,才能解决我国新闻事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难题,我国的新闻事业才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可以说,新闻立法已是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

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要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强行业自律。

新闻媒体一定要加强教育,把提高队伍综合素质作为新闻事业的大事来抓,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自律、管理和监督机制。

广大新闻记者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用积极、健康、有益的新闻作品感染人,用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创造的智慧和劳动业绩鼓舞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努力促进新闻事业的不断健康繁荣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