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新时期如何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

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和处理新闻机构内外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在新闻媒体不同程度地走向市场的背景下,有偿新闻、虚假新闻等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屡屡发生。其主要原因有:新闻传播制度的缺失和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渐失。

关键词:新时期;恪守;新闻职业道德

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在新闻界是一个老话题。与此紧密相连的关于新闻职业道德的含义。新闻职业道德包括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责任等四个基本方面。其主要内容为: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应坚持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忠于事实、追求真理的职业精神;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应恪守敬业奉献、诚实公正、团结协作、遵纪守法的职业道播电视编辑记者应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保守国家秘密;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所从事的事业,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

一、恪守新闻职业道德面临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新闻媒体不同程度地走向市场的背景下,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状况不容乐观,有偿新闻、虚假新闻等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屡屡发生。这些现象对党的新闻事业、对新闻队伍自身、对整个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培养等产生不良的影响和危害。目前比较普遍的现象是,许多新加入新闻行业的年轻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居然对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知之甚少,甚至不

知道本行业制订了哪些职业道德准则或规章制度。,此其一;一部分中年从业人员,虽然他们在工作中基本上能按职业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但缺乏系统的认识,更不能从理论的高度、从新阶段对职业道德提出的新要求来加强个人在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方面进行道德修养。换言之,他们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具备的道德品质是比较早期提出的一些内容,甚至是计划经济时期提出的要求,朴素的感情因素占了很大的成分,所谓创新思维自然就很难论及了。可叹的是这部分同志如今几乎是新闻系统的骨干力量,“己之昏昏,使入昭昭”,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精神在传承中遭遇断档景况。

此其二是领导层中存在分工不明、职责不清的状况,一些领导同志偏重于抓下属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对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未能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即便有上岗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力度亦大不如以往,更缺乏对新参加工作的同志在这方面的考察。可惜的是一些领导同志自觉不自觉地放松了对所有员工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其后果远比一般从业人员的忽视、轻视严重得多。

德规范增加了难度。

二、导致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维艰的原因及负面影响

从政治层面看,改革开放是我国第二次革命,“是要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证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其范围延伸到了人事

制度的改革。新闻职业道德教育难于正常开展。再是不同类型的用工制度,如对不签订合同者,构背离正常轨道的行为。

而在我国,虽然已经陆续颁布了一些关于新闻传播的行政法规,但是到今天为止,新闻传播活动仍然没有专门的新闻法可依。正是这种制度的缺失,使得新闻传播活动的“合法性”无所凭依,致使一些新闻媒体打着“第四权力”的旗号,凭借新闻媒体的特殊性质,背离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初衷,造成了新闻传播的失范。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念渐失。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引发了中西方两种意识形态下的道德价值观念的交流与碰撞,促使了中国社会的利益分化和观念的多元化,击碎了人们曾经执著的政治热情———人们开始从传统观念所推崇的道德原则、伦理规范、意识形态理想的狂热中摆脱出来,将市场的功利时效、优胜劣汰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法则与道德价值取舍的标准。市场经济的大浪将人们长期以来被传统道德压抑的种种欲望激活了,原来看似坚不可摧的贯穿中国历史的道德意识和各种规范,在应对西方异质文化的冲击时,出现了“失语”现象。

新闻媒体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搞好经济效益”的口号下,将受众需要不加分析地放在至高的位置上,忽视了新闻传播的社会影响,一味迎合受众,一味追求经济创收,造成了新闻传播的失范。

在绝大多数新闻从业人员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这些从业人员通过辛勤付出而获得应有的回报,哪怕是较高的薪资,都是无可非议的。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在众多新闻从业人员中,品质上良莠参差,追求上好恶并存是一种客观现实。其中有少数人拜金主义思想严重,享受至上理念作祟,他们没有把新闻职业道德作为工作中的准则和行为规范,相反只是借职业和工作之便或大搞有偿新闻,或编造假新闻,更有甚者,则演变为索贿受贿,说白了就是中饱私囊,贪得无厌。也有一部分新闻从业人员原本曾有过崇高的理想,也曾为新闻事业做出过成绩,但经不住灯红酒绿的诱惑,而跌入违规乃至违法的深渊。金钱对于新闻队伍的腐蚀作用决不能小视。诚然,从总体看,这只是绝少的一部分,属于个人主观因素使然,客观因素造成职业道德失范的还在于,伴随用工制度的多样化,如同工不同酬、待遇不公,而社保、养老等“三金”未能及时或者没有落实,导致不少从业人员心理失衡,或自卑或不满,加之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调整,个人则缺乏“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心态,反映到工作中,放松对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自律也就不足为怪了。更为严重的是,新闻界的有些同志认为,交换原则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也适用于新闻报道,把新闻等同于商品,混淆了一般商品的生产流通与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新闻工作本质区别。有些同志还认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新闻载体的报刊、广播电视、出版物等,都已经作为商品进入了市场,商品的价值和合作价值同样存在于这些物化劳动之中,新闻正是通过这些商品形式传递到受众中的,这明显是把新闻的属性同其载体的商品属性混为一谈了,显然是把新闻的属性混同于新闻载体中的另一部分———广告的属性了。如果说,这些错误的认识只存在于一般同志之中,影响还不大,但假若是存在于领导干部之中,其危害就大了。我们能说新闻单位发生的有偿新闻全部都是出于编辑之手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这是矛盾的第三个焦点。从教育层面看,本文提及过开展新闻职业道德教育难的情况虽是事实,但从深层分析来看,新闻单位的各级人事部门和思想教育工作者自身存在的问题倒是根本所在。用人单位没有严把“入口”关,政审不严格,甚至少有要求。笔者以为,用人制度上的“左倾”导致大量人才报国无门的深刻教训值得反省,但新闻机构的特殊性要求进入人员具备良好职业素质不可淡化。作为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