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抗震救灾个人先进事迹

合集下载

那些感动玉树的人和事

那些感动玉树的人和事

那些感动玉树的人和事:就是累到也要救死扶伤2010年04月26日14:52青海玉树7.1级地震牵动全国人民的心。

地震发生以来,灾区人民表现出逆境向上的坚强,救援人员的一举一动又给遭受地震创伤的受灾群众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正在玉树灾区上演,我们也一次又一次被一些人和一些事感动和震撼。

他们舍身救难** 他用生命留下一片光明——追记青海火电工程公司玉树抗震抢险队队员杜金玉流星的永恒,是它曾以炽烈燃烧的生命照亮夜空。

42岁的杜金玉,就是这样一颗流星。

这个憨厚、老实、平凡,一辈子没有离开过青藏高原的送电工人,在2010年春天骤然黑暗的玉树之夜匆匆划过……他的生命之火就这样静静地熄灭了,为这片灾难中新生的土地留下了灯火辉煌的一片光明。

** 舍身救难大爱永存——追忆香港义工黄福荣在青海玉树一家孤儿院做慈善义工的香港人黄福荣,4月14日在协助搜救孤儿院被困师生过程中遭遇余震不幸罹难。

连日来,黄福荣舍身救人的事迹在香港和内地广为传颂,感动了众多同胞。

黄福荣的姐姐黄月秀16日在香港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感谢所有人的关心。

希望福荣的故事能令其他有心人多做善事,帮助有需要的人。

”新华社发4月18日晚,在青海玉树地震中为救人捐躯的香港义工黄福荣,灵柩从青海结古镇孤儿院辗转回到香港。

香港特区政府举办了庄严简朴的仪式,迎接香港之子英灵归来。

一个平凡的香港市民,抛却安闲生活,为行善捐出所得,四海奔波,直至为之舍身捐躯,表现出的是最不凡的崇高境界。

斯人之逝,神州同悲。

** 姬晓军:“只要有一丝希望,就决不能放弃”连续工作33个小时不休息,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青海玉树地震后,武警某部九连连长姬晓军带领官兵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全力投入抗震救灾斗争,从废墟中救出幸存者13人。

部队接到抗震救灾预先号令时,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已经连续3天输液的姬晓军,被上级安排留守。

“这点病算什么!灾区群众的生命危在旦夕,我必须去,一定要去!”姬晓军把正在输液的吊针一拔,直奔工作岗位。

让税徽在玉树灾区绽放异彩——记南京地税玄武分局青年志愿者解成龙抗震救灾先进事迹

让税徽在玉树灾区绽放异彩——记南京地税玄武分局青年志愿者解成龙抗震救灾先进事迹
GUANJANSHE I I
要体力 , 更需要技巧 。他到 岗后几乎
的病 房 .帮他 打好
“ 全天候”地帮助医务人员运送和照 饭菜 .陪着聊 天说 料伤员 , 抬担 架 、 移病 床 、 氧 气 地 经 过 三 天 的 细 转 扛 瓶 、 运救援物资 . 搬 有时还 要对重 症 心照料 .旦周义 西 病人进行 2 4小时重点看护 .每天穿 终 于 开 口用 汉 语 叫 梭不停 .又忙又累常常顾不上吃饭 起“ 叔叔” 为了减 但 每当看到经他 参与抢救 的伤员脱 轻 医 院 的负 担 和 多
此情景格外心酸 。 啊 ! 是 她还年轻 , 她 知道 .达杰的母 亲也在地震 中骨折 , 人止不住地流下动情的热泪
的人生还有很长 的路要走 . 如今这位 美丽 的藏族 姑娘从此 要在轮椅 上度 过漫长的一生 解成龙在将她转移到 正在西宁第二人民医院做手术 多好 到与他们 朝夕相处 的汉族青 的达杰啊.自己的亲人在地震中受伤 龙要走 的消息 . 日穿得破 旧 平
机 关 建 设
让 税徽在 玉树 灾 区绽放 异 彩
记南京地税玄武分局青年志愿者解成龙抗震救灾 先进事迹
t孙 军 尹治鹏 戚宁炫
玉树地震 的消息 .劝他 注意行 程安 全。是 啊. 险就在脚下 . 危 深不可测 。 但 解成龙想得 更多 的是 一名普通 党
员 的责任 . 为党员应是灾区一面飘 作
花钱 吃过一块 肉. 每天都靠 自备的方 藏族青年才旺加布递给他一
上 面留着他 的名 字和一排 排 达杰是当地的一名志愿者 . 也是 麻的电话号码 看着解成龙疑 解成龙与玉树 伤员进行 语言沟通 的 神 , 他连忙说 :成龙 . “ 以后想
只有 每天尽力地 为藏族 同胞做好每 便面和干粮充饥 件事 . 心里才感到踏实 !” 美丽 的藏族姑娘 索南卓玛 是解

平凡榜样 精神脊梁

平凡榜样 精神脊梁

平凡榜样精神脊梁作者:许籍尹陈奇来源:《党的生活·青海》2015年第10期山崩、地裂,柱塌、房倒,残垣、断壁……2010年玉树的春天,猝不及防的强震灾害,给这片高原大地带来危难、恐慌和悲伤;然而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在这片土地上凝聚起党心、军心、民心,不同领域的英雄群体用生命和赤诚,用果敢与实干谱写了属于他们的英雄赞歌。

已故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公安局原副局长、交警支队原支队长王成元便是这一英雄群体中的佼佼者。

若说临危不惧是他的人生态度,勇伸援手是他的做人准则,埋头苦干是他的工作作风,赴汤蹈火是他的信念使然,公正执法是他的忠诚使命,临危不乱是他的职业操守,那么这些品质合并起来就是玉树这个城市的脊梁,是无数个奇迹的创造者。

越平凡,越不凡,越简单,越伟大。

讲不出再见秋天的玉树,短暂而美丽,色彩缤纷的植被装点着重建后的高原小城。

新建的214国道高速公路工程穿城而过,从地震废墟里走出的“重生之路”带来了人气,更带来了朝气,衍生出许多阡陌纵横的大街小巷,平坦宽阔的公路上人车畅流各行其道。

就是这条路,迎来了第一批专业救援队;就是这条路,迎来了第一批救援物资;就是这条路,送走了第一批危重伤员;也就是这条路,见证了玉树藏族自治州公安局原副局长、交警支队原支队长王成元绝症缠身却毅然抗震救灾,打通生命线,灾后重建,坚守岗位搏击雪雨保畅通的一腔挚热深情。

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7.1级特大地震。

出于职业本能,王成元和政委马上想到:路,先通路。

路不通,就算有通天的本事也无济于事。

然而机场道路受灾情况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地震破坏了机场路旁的西杭电站水渠,雪水裹着泥沙、杂草漫过了道路,工程车、救护车、抢险车和各种大小机动车“抱成一团”动弹不得。

此时的王成元身患胃癌,胃已切除三分之二,他毅然拖着做了8次化疗的病体,站在没过脚踝寒冷刺骨的泥浆中疏导过往车辆。

“让工程车、抢险车和救护车优先通过。

”王成元一遍遍地往来穿梭于车辆间大喊着、指挥着。

教师抗震救灾个人先进事迹(共3篇)

教师抗震救灾个人先进事迹(共3篇)

教师抗震救灾个人先进事迹(共3篇)教师抗震救灾个人先进事迹(共3篇)第1篇: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事迹4月20日上午8:02分,大地剧烈震颤,山川为之改容,建筑物大幅度地摇摆,破碎,倒塌轰鸣声、震颤声、建筑物被撕裂的声音、倒塌的声音大地震,就发生在雅安芦山,震级7.0,震源深度仅有13千米!名山区震感强烈,灾情严重!这是一种责任地震来的瞬间,她没有慌张,而是很淡定的疏散完全班六七十学生后,自己最后一个离开。

从名山中学的一段视频上我们看到,在84秒的时间内,桌子摇晃,而在讲台上的高玉华老师却很淡定,她嘴里说着什么,手里比划示意学生快走,自己却一直站在讲台上,直到最后一名学生走出教室门口,才最后离开。

面对地震稳如泰山,镇定自若。

让学生先走,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她自己却最后离开;她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个瘦弱而平凡的女教师,用自己的言行,书写了一个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

"只要学生出去了就好,老师有责任保护好学生的安全。

那一刻,学生才最重要。

"这是高玉华老师面对记者时说的一句话。

"危险面前,无须选择。

瞬间的举动,源自于内在的品质!向这位老师致敬!""老师沉着冷静,走在最后,有一种高贵气质。

向这位老师致敬!""最美女教师,看到没,自己班的学生都逃出去了,她走到门口还在疏导走道里的学生!赞一个!"网友们的一句句赞美、一声声赞誉,道出了高玉华老师为人师表的神圣。

一个瘦弱而平凡的女教师,用自己的言行,书写了一个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

他们同样淡定在名山中学,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像高玉华这样淡定的老师。

宋晓文老师正在四楼上课,他对惊恐的学生们大声喊到:"不要乱动,有序出去!"最后,他还拽出了一个被书桌绊倒的女生。

李长柄老师正在办公室备课,本可以先撤离出去,但看到疏散而来的学生,毫不犹豫的闪到安全的位置,把通道留给了学生。

玉树地震的感人事迹 地震中的硬汉_300字

玉树地震的感人事迹 地震中的硬汉_300字

玉树地震的感人事迹地震中的硬汉_300字
抗震救灾现场出现的感动人物也来到《情系玉树大爱无疆》特别节目现场,包括在地震中失去母亲的藏族基层干部才哇。

玉树扎西大同村的村党支部书记才哇家里三口人在地震中遇难,而才哇没有顾上料理自己家中的事情,一直在为村里的事情奔波忙碌。

几天以来,才哇和村里的干部、党员一直在物资发放点忙着为村民分发物资,安顿受灾群众,基本上没有休息过。

在特别节目现场,才哇说,地震到现在他一共睡了五六个小时,自己的亲人失去了都没有时间流泪,哪还有时间睡觉呢。

才哇说,要先把村里的事安排好了,再去祭奠亲人。

这次来北京,他向晚会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希望导演组能为他订到最早回去的票,这样我就能早点回到村里投入工作。

才哇淳朴的语言牵动无数人的心,而他在台上不停地鞠躬,对各界捐助单位表示感谢时,现场许多嘉宾流下了眼泪。

1973年底,黄帅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五年级上学。

班主任让全班同学都写日记,要求写出心里话。

9月7日,黄帅这天的日记令她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今天,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做了些小动作,老师把他叫到前面,说:我真想拿教鞭敲你的头。

这句话你说得不够确切吧,希望你对同学的错误耐心帮助,说话多注意些黄帅的班主任看了这篇日记后说提意见纯粹是为了拆老师的台,降低老师的威信。

于是,接下来两个多月,老师号召同学对黄帅的错误要批判,不要跟着她跑,要和她划清界线。

汶川地震救援故事(3篇)

汶川地震救援故事(3篇)

汶川地震救援故事(3篇)中学生关于玉树地震救灾的今日听到消息, 玉树地震了, 震级7。

1级。

听到消息的, 我愣了好久, , 两年前的, 我去过玉树, 四月中旬, 并且, 在玉树也结交了朋友。

有隆宝镇的副镇长更阳, 干部巴桑, 有玉树县的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张有财, 玉树电视台的女记者拉猛。

那年我去玉树的, 早上是早上六七点从西宁的, 一两点才到达玉树的, 路上没停, 老实说, 从西宁到玉树的道路路况不错的, 但前提是老天开眼, 不要下雪, 一旦下雪, 道路将会异常难走, 耗费的会更多。

所幸, 去年的, 玉树机场开始运营, 救灾物资可以机场运输。

, 当前救灾的要务要玉树机场的使用, 千万出一丁点, 要, 机场一旦出了, 只靠公路, 是会很低的。

一点要到, 从西宁到玉树, 要要通天河大桥, , 对通天河大桥要严密监控, 在必要的, 要措施加固, 通天河大桥一旦, 所从西宁上去的汽车会被统统堵到河的这边, 物资都抵达。

从新闻中可以得知, 此次地震震中就玉树县城结古镇, 加之, 结古镇玉树州的驻地, 人口8万多, , 结古镇损失惨重。

可以肯定, 此次救援的主战场在结古镇上, 而像汶川地震那样, 会很分散。

这主要的原因是, 当地藏族同胞住的分散, 但所居住的房子大多都简陋课件下载 , 一部分人居住的帐篷, , 损失会小上。

, 损失小意味着就损失, , 当大家都将目光投射到结古镇的, 附近镇子高山村子中的震后, 也忽视。

, 是地方出了, 救援的难度就越大。

, 农牧民都居住得分散, 地方车辆普通车辆难以到达的'地方, 要去的话, 都得开越野车、骑摩托车骑马。

此外, 一点要警惕, 即滑坡。

结古镇处在小平川之中, 山, 要警惕的山会地震而产生滑坡的次生灾害。

, 在玉树地震, 有必要组织远离山体极其不稳定的地区, 撤离到安全的地步。

此时的玉树, 气温低的, 在救灾的, 棉衣、棉课件下载被、棉帐篷肯定是需求量最大的, 在物资的调配上, 有必要东西的供给充沛。

青海玉树地震感人事迹(最新)

青海玉树地震感人事迹(最新)

第一篇:青海玉树地震感人事迹青海玉树大地震中的感人事迹(谈朝闻)4月16日上午9点到11点,两个小时,广州消防20多名救援者经历了从希望到失望的剧痛。

在玉树州震中结古镇民主街住宅区,他们发现客厅里没有永吉才仁和她姐姐白文毛的踪迹,卧室里也没有。

官兵们每徒手搬开一块砖、一片木板,失望就会增加一分。

11点,一个男人的出现,终结了大家的希望:“白文毛与妹妹永吉才仁已经遇难。

”这个男人是永吉才仁的丈夫珍夏。

挖出来的白文毛怀里,是她9个月大的孩子。

白文毛双手紧抱孩子,头部死死地护着孩子的脑袋,倒塌的砖头正好砸在白文毛的后脑。

她是用母爱和生命,换来爱子最后生存的机会。

手都割破了,还是没发现生命迹象没有人抱怨自己的脚被扔过来的砖头砸到,更没有人抱怨铁锹扬起的阵阵灰尘。

广州消防20多名官兵正在徒手将坍塌的房屋清理干净,期待奇迹的出现。

在他们脚下,姐姐白文毛和妹妹永吉才仁或许正等待着救援者的到来。

“一定要找到她玉树电力公司禅古发电厂的罗松江永带着7名兄弟赶来帮忙。

们两姐妹”。

罗松对记者说。

白文毛是禅古电厂的运行班班长。

4月14日早上7点多地震过后,白文毛和她妹妹的手机从此“无法接通”。

怀疑两姊妹还在废墟下的罗松向救援队求助。

拯救行动从9点开始。

这是一片面积超过150平方米的住宅。

今年30岁、已成家3年的永吉才仁和34岁、未婚育有一子的姐姐白文毛住在这栋住宅里。

广州消防救援者和一些志愿者开始从客厅位置寻找生命迹象。

所有的砖头通过一双双手送到了外面的院子里,可视仪从4个方向向下面空隙的地方往最深处送,但那里连一只袜子的影子都没有。

“有一张床,这里有一张床。

”一个志愿者大叫起来。

所有人的目光开始转移到了西北角。

这时已是9点40分。

官兵们扑上去,掏出砖头和玻璃碎片往外扔。

玻璃碎片将手割破,血通过手套滴到了泥土上。

掏开一个口子,生命探测器开始向下搜寻。

但又一次让所有人失望了。

这里除了几颗石子,没有其他物件。

参与救援的人开始转战最东头的一间大房子的废墟。

张泉灵

张泉灵

Page 9
张泉灵在灾区里惟一的一次精神崩溃,是在15日到都江堰 去拍摄寻找遗体的视频,她说,虽然救援人员很早就知道 遗体在哪里,但是为了保存死者的尊严,救援人员全程都 是用手扒手挖。 在灾民安置点绵阳九洲体育馆做现场连线报道时,面对几 万人在雨中等待救助的大场面,连雨衣也没穿的张泉灵忍 住悲伤报道着。
Page 11
三、张泉灵的成功之处
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充足的准备让她从容应对采访
对恶劣的新闻环境有很强的驾驭能 力
坚强的韧性和良好的心态是关键 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
Page 12
1、强烈的事业心和良好的职业精神
这是决定一个主持人成败的关键因素。张泉灵之所以能够 成为央视的“星光”,在于她有弥足珍贵学习精神。
她在做“神七”系列报道的时候看了很多书,除了了解 相关的中国航天、气象知识、大气物理知识外,还看一些前苏 联出版的专业书籍。可见他的采访是作出了足够的铺垫和基础。
Page 13
2、充足的采访准备使她足够冷静
在去汶川玉树报道抗震救灾的新闻时,张泉灵随身带着与 地震知识和伤员救治相关的书籍。在采访的路上,只要一有时 间就会拿出来翻上几页。正是有了相关知识的储备,观众在电 视上看到的张泉灵才会如此沉着冷静,她采访的背景介绍和现 场提问都恰如其分。
还是丌好,烂疮还是烂疮.
【有人问我为什么总那么高兴】
我说我的阳光是在心里的,浇都浇丌灭。丌相信纸面上的就是真相, 但是相信大多数是好人;丌相信每个人都无私,但相信自私的丼动也 有属亍它的合理的理由;丌相信人人都是英雄,但相信关键时候,总 有人在支撑。丌相信是知识分子的责仸,相信是自己的财富。
2008年 张泉灵获第19届“中国十 大杰出青年”的称号。

雪域高原的“太阳仙女”——记解放军第四医院副主任护师索玉梅

雪域高原的“太阳仙女”——记解放军第四医院副主任护师索玉梅

TO N G XU N通讯雪域高原的“太阳仙女”○本刊特约记者邱丽芳——记解放军第四医院副主任护师索玉梅玉树地震发生后,她用康巴藏语抚慰伤者心灵2010年4月14日早晨,玉树一带大地颤抖,7.1级的地震在瞬间将早春的玉树拉回到了严冬。

作为离玉树最近的一家部队医院,第四医院迅即展开了救援工作。

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由39名医护人员、8台车组成高原医疗队,紧急开赴800多公里外的玉树;另一路在家严阵以待,做好救治后送伤员的准备。

玉树是索玉梅的家乡,她的亲人就在玉树。

对亲人非同寻常的牵挂,只能被深深地埋在紧张忙碌的准备工作中。

震中情况怎么样?伤亡如何?会有多少人被转送至西宁?在灾情不明的情况下,准备工作只能充分、更充分……一批又一批的伤员被送到了医院,其中重伤员就有170位。

当天中午,正在西宁抢救伤员的索玉梅惊闻家中有4位亲人在地震中遇难,58岁的她悲痛之中几乎难以站立。

院长闫自强劝索玉梅回去好好休息一下,她摇头拒绝了。

要说她当时不想回家,那是假话,可她还是忍着失去亲人的巨大哀痛,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我既然没能到抗震救灾一线去抢救群众的生命,就要在后方医院为救治这些父老乡亲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在此后的10天时间里,这位58岁的军人干的活不比任何一个年轻人少。

“10天来,她中午没休息过一分钟,晚上一直忙碌到12点多。

我们真怕她累倒了啊。

”跟索玉梅一起工作的护士范兴爱心疼地说。

看到许多伤病员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情绪失常、悲伤过度、连做噩梦等状况,索玉梅向医院建议,紧急成立了心理辅导办公室。

在医院收治重伤员的病区护士站都有索玉梅的手机号码,伤病员们心里难受的时候,总愿意找满口康巴乡音的索玉梅倾诉。

16岁时,她从青海玉树入伍。

现在,她已是我军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藏族女干部。

她从事护理工作40年,先后被评为“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荣获兰州军区“双秀奖”。

去年8月,她又荣膺国际护理界的最高荣誉——“南丁格尔奖”。

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申报事迹

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申报事迹

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申报事迹何秉顺,男,1980年X月出生,防洪减灾研究所工程师。

主要事迹:“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堰塞湖问题越来越突出。

何秉顺博士主动请缨,要求到一线去进行实地测量,以掌握第一手材料,为抗震救灾提供技术支持。

经领导批准,他作为水利部堰塞湖应急组成员于X月X日奔赴四川灾区前线开展优秀理财客户经理先进个人申报材料测量工作。

何秉顺是堰塞湖应急组的技术负责人,他此行的任务是采用三维激光扫描设备和GPS,快速准确地绘制出堰塞湖的地形图并进行初步的地质勘察,为制定堰塞湖抢险决策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

X月X日,应急组前往安县肖家桥堰塞湖,在距堰塞湖约500米的地方,公路已经变形,汽车无法前行,成员们只好徒步前进。

上坝的道路有50多米长,由于地震的影响,道路十分狭窄,左侧是100多米高的山体,滑坡时有发生。

何秉顺安排并带领应急组成员每人间隔20米,扛着沉重的仪器设备快速通过了该路段,爬上了堰塞湖坝顶。

在坝顶上,他们测量了4站,采集了0.49平方公里区域内的XXX 万个坐标点。

几个小时之后,他们就制作好了肖家桥的1:1000电子地形图,将测量结果通过邮件传送给水利部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和水科院抗震救灾应急工作组。

X月X日,何秉顺等人再接再厉,连续作战,完成了罐滩堰塞湖的测量工作。

从雎水镇到罐滩的1公里公路完全被巨大的滑坡覆盖,堰塞湖也阻断了雎水河上游高川乡的救援道路。

应急组成员肩扛着仪器,向堰塞湖徒步前进,在摇摇欲坠的巨石中、在几十米深的峡谷旁穿行。

他们一方面要观察山体危石,一方面要避让遇难者遗体,还要做好仪器设备的保护工作。

在堰塞体左侧的巨石上,何秉顺带领其他人员测量了两站,收集了XXX万个地表坐标。

回到驻地后,何秉顺又立刻整理测量结果,制作了罐滩堰塞湖1:1000的电子地形图,提交至前线指挥部和中国水科院应急工作组。

X月X日-X月X日五天时间里,何秉顺等人应用GPS和三维激光扫描设备,冒着生命危险爬到两个堰塞湖坝顶,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下采集了约XXX 万个地表坐标,快速及时地绘制了大比例尺地形图,收集了肖家桥及罐滩堰塞体的地质资料,并提交先进个人申报材料至前线指挥部和堰塞湖除险设计单位,为科学制定抢险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张金接,男,1964年X月出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防洪减灾所研究室主任先进事迹材料。

1993年获电力工业部二等奖;20XX年获中国机电工程学会二等奖;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应用特等奖1次、一等奖3次。

主要事迹: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张金接同志作为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第三工作组(阿坝工作组)成员于X月X日赶赴灾区,在灾区一线连续工作十几个日夜。

张金接同志此次灾区工作区域主要是汶川、理县、茂县、黑水等四县,这些地区都是地震重灾区,存在着余震频发、交通不便、物资有限、海拔高、环境恶劣等诸多困难。

张金接同志每天奔走在一座又一座的水利水电工程之间,勘查安全隐患,提出处理建议。

他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水利部重点关注的15座水电站现场查勘中的8座,对另外7座无法现场核查的水电站,通过各种渠道予以关注和了解。

与此同时,他还核查了该地区的另外10座病险水库和堰塞湖的排查工作,并及时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

在一线工作的十几个日夜里,张金接同志白天在现场查看,晚上住电网公司抗震救灾捐款先进事迹材料在简陋的帐篷里,吃着饼干补充能量,直至深夜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总结分析当天灾区险情,查阅相关资料,研究应急处理对策、灾险规避技术,并规划下一步的工作方案,同时还要及时向水科院和水利部报告最新灾情和工作进展。

张金接同志的身体状况一直不是很好,在地震灾区艰苦的条件下他还要保持着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但是每当有人询问起他的身体如何、有何困难时,他的回答总是那么地干脆、坚决:谢谢,一切都好!从灾区回到了北京之后,他没有来得及休息,马上又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整理总结在灾区的工作,针对水电工程及水利设施受损的不同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虽然回到后方,他仍然关注着险情日益严重的唐家山等堰塞湖的排险工作,积极组织整理相关资料,编制处理方案建议。

X月X日,在唐家山堰塞湖泄流的关键时刻,他带着在京期间整理的资料,为了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为了抗震救灾工作的胜利,以一名水科人的热忱,再次奔赴灾区前线。

让税徽在玉树灾区绽放异彩——记南京地税玄武分局青年志愿者解成龙抗震救灾先进事迹

让税徽在玉树灾区绽放异彩——记南京地税玄武分局青年志愿者解成龙抗震救灾先进事迹

成龙参与救护 的第 一个重 症伤员 . 她
的双腿 在地震 时 被倒 塌 的预 制 板砸 此 情景格外心酸 。 是啊 ! 还年轻 , 她 她 的人生还有很长 的路要 走 . 如今这位
翻译 。在参加救护 的 日子里 , 俩人处 打哪个 电话都能 找到我们 。 我们是一
起 “ 1” 4.4 玉树 地 震 时只 身一 人 冒着 着 单 车赶来 救 灾 的南 京 青 年 的事 情
后. 十分感 动 , 紧紧握 住 解成 龙 的 她
手 连声说 :玉树人谢 谢你 ! 谢你 ! “ 谢 ”
青海 第一批 抗震 出院 回玉 树 了 .
幕催 人 泪 下 的场 景 和时 常牵 挂 他 的 最 终解 成龙 被 安排 到急 需 要 志愿 者 藏族 同胞 , 位憨厚而 坚强 的小 伙子 的西宁市第一人 民医院 , 加伤员 的 这 参 成 总是饱 含热 泪 , 历历在 目的往 事时 常 救 护工作 , 为西 宁市第一 人 民医院
要 体 力 . 需 要 技 巧 。他 到 岗后 几 乎 更 “ 天 候 ” 地 帮 助 医务 人 员 运 送 和 照 全 的 病 房 ,帮 他 打 好
饭 菜 .陪着聊 天说
地 经 过 三 天 的 细
料 伤 员 , 担架 、 移 病 床 、 氧 气 抬 转 扛
瓶、 搬运 救援 物资 , 时还 要 对重 症 有
美 陕西 境 内雨雪 连连 、狂 风不 最 近 的简易 客栈 安顿下来 后 , 迅速 便 抬伤 员是解成 骑 £ 杂 志 社 联 办 止 , 车 难 以前行 。远 方 的家人 、 投人救护伤 员的战斗 。 望 … 不仅需 朋友 也接 连不 断地 打 电话告 诉他 龙和 队员们 的一项重要任 务 ,
雨雪 , 翻越秦岭 、 两次 黄土高坡 , 天 每 近 2 0公 里 的艰难 骑行 多次 超越 身 0

守望生命的国土人——共产党员、玉树州国土资源局局长曹连强抗震救灾事迹

守望生命的国土人——共产党员、玉树州国土资源局局长曹连强抗震救灾事迹
1 4日早晨 , 他在租住的楼房里 , 与许多人

紧急的重大部署 。赶到州政府 门口, 主管
国土资源工作 的江永俄 色副州长等人也 已赶到 门口等待 。然后 , 曹连强赶紧给职 工打电话 , 全局 2 0名职工 , 只联系上了十 多人 , 其他 的八 、 九人未能联 系上。他要
二天上午一大早 , 曹连强又 陪着汪民副部
长、 关凤峻司长实地查看了结古镇周边 的 地质灾害情况。 地震 发生后的最初七 、 八天里 , 他们 每天都在 超负荷工作 , 2 近 0个小时。他
们 由于一来十分繁忙 , 二来房屋倒塌 , 物 资十分匮乏 , 以饿 了吃 口干粮 , 了喝 所 渴
求 通了话 的职工 , 处理好 家事 , 马上赶到 州政府分片的救灾地点从废墟 中救人 , 并
所以, 救灾和统计工作十分繁 重。当 日, 曹连强带着 国土干部从废墟 中用手扒、 用 小工具小心挖 , 出被埋 压的人员 1 救 O多 人 。当晚 , 他接到通知 , 赶到省指挥部 , 向 陪同 回良玉副 总理 到玉树地震灾 区看望
记者到玉树 十多天来 三次见他 , 但每次他 都行色匆匆 , 打一声招呼 , 寥寥数语 , 转身
在空 间小 的卫 生间等屋子 的角 落里或桌 子底下等 , 他地震 时刚好在厕 所里 , 他身
子就往角落里贴靠 。这时 , 屋子摇 晃的十
分 厉 害 , 哩 啪 啦 巨响 , 根 本 无 法走 路 , 噼 人
住在 四五层 的楼上 , 逃是不可能的。大约

然后 , 他又赶到州政府给局里分片的 扎西大 同村 , 和两个 副局 长、 四个工 作人 员, 开展救援和人员伤亡统计工作 。扎西 大 同村有 5 0 0 0多户 , 3万多人 , 占结古镇

段磊事迹

段磊事迹

3月23日上午,由省委创先争优领导小组、青海武警总队联合举办的段磊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省会议中心千人厅举行。

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齐玉、副省长张光荣、武警青海总队总队长谢才书、武警青海总队副政委龚松华、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祁建青等领导出席报告会。

报告会上,武警青海总队西宁支队后勤部部长杨联刚,武警青海总队西宁支队卫生队医生马越,玉树州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忠尕拉毛,段磊同志的妹妹段艳娜,西海都市报记者李锦分别从不同角度,饱含深情地讲述了段磊同志的成长经历和在玉树抗震救灾、格尔木抗洪抢险中顽强拼搏、忘我奋战的感人事迹。

段磊同志生前是武警青海总队西宁支队后勤部卫生队卫生员。

玉树发生地震后,他主动请缨参加抗震救灾,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在感冒高烧的情况下,坚持战斗50余天,诱发肾炎。

病情好转后,段磊再次申请到海拔4200多米的格尔木温泉水库抗洪抢险,连续奋战20余天,终因劳累过度,导致肾功能衰竭致尿毒症晚期,病倒在抗洪一线。

段磊同志去世后,省委争先创优活动领导小组作出向段磊同志学习的通知。

“在海拔4200多米的温泉水库,他扛沙搬石、打桩筑堤、转移财产、安置群众,连续奋战20余天,3次累倒在抗洪一线。

”、“段磊是普通一兵,但他用精神的火炬,照亮了我们情感的天空。

”、“今天,本是回家陪爸爸做胆结石手术的日子,可是,玉树地震了!作为一名军人,在人民遭受灾难的时候,全力抢救生命才是最大的事。

”……每一次讲述,都强烈地吸引和感染着现场每一个人,报告会现场不时发出一阵阵响彻礼堂的热烈掌声,来自灵魂深处的震撼令现场许多听众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他始终把理论武装作为成长的力量源泉。

段磊是80后的战士,是在党的创新理论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士兵。

入伍时,正值全部队兴起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热潮,在这种浓厚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下,他对党的创新理论有了更深的感悟。

他经常说:“党的创新理论是引领航向的‘罗盘’。

如果放松了理论武装,政治信念就会动摇,人生追求就会偏移。

迎难而上 勇挑重担--记国库处玉树抗震救灾事迹

迎难而上 勇挑重担--记国库处玉树抗震救灾事迹

迎难而上勇挑重担----记国库处玉树抗震救灾事迹王琦韩永春2010年4月14日清晨7: 49,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县发生 7. 1级强烈地震,震情牵动着全体人民银行员工的心。

紧急总动员4月14日9:00,西宁中支行党委召开紧急会议,国库处 陈丽君处长参加会议。

会议通报了玉树灾情,要求业务部 门启动应急预案。

9: 30,副行长承列急匆匆来到国库处,主持召开由全 处干部参加的“国家金库抗震救灾应急会议”,他向全体国 库干部传达了行党委会议精神,介绍了玉树中心支库在此次 地震当中遭受的损失。

鉴于玉树中支国库业务现己全面停 止,要求在全辖抽调最强有力的业务骨干奔赴灾区开展技术 救援。

一时间大家群情激昂、争先恐后,个个主动请缨,愿前往玉树抗震救灾。

经过陈丽君处长深思熟虑,最终确定由 赵淑萍和郭艳玲前往灾区实施救援。

赵淑萍同志作为青海分 库会计主管,业务精熟,工作细致认真,是实施现场技术指 导的最佳人选;郭艳玲同志长期从事国库监管工作,具有处 理突发事件的丰富经验,也曾多次去玉树检查工作,熟悉当 地的地理、人文情况。

虽然赵淑萍的孩子将在1个多月后面 临高考,而且最近一直患病在家,正是离不开她的时候:郭艳玲今年的血压一直不太稳定,但她们均以灾区安危为重,毅然决然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工作中。

10: 30,西宁中支抗震救灾队伍集合完毕,两名国库 同志带着家人的担忧和牵挂,带着全处同志对灾区的关爱 和责任,在副行长石海城的带领下,在同志们关切的目光中赶赴灾区。

主动保畅通一场大地震让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变 得满目疮痍,交通情况十分恶劣,西宁中支救援车辆只能 缓慢通过危险路段,很多路段路基下沉、路面断裂严重,有些涵洞的墙身断裂,沿线不时有塌方出现,看到这种情 况,两位同志的心情既紧张又焦虑。

沿途村镇严重的房倒 屋塌情况,让她们揪心着玉树中支同志们的安危,不知他 们怎样承受这样的劫难。

在她们的大后方一一西宁,国库处全体干部职工在陈丽 君处长的带领下,有条不紊,紧张有序的开展后方支援。

李连生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材料

李连生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材料

李连生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材料李连生同志现任青海红十字医院普外科副主任,中国共产党党员,青海省青年志愿者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服务队队长。

在玉树地震发生的当天,李连生同志就积极响应省卫生厅和团省委的号召,在当天夜晚就起程奔赴灾区,在玉树救援最困难的最初8天8夜间,李连生不畏高寒缺氧、不畏疲倦,忘我地投入到灾区救援工作中,一个帐房一个帐房地巡诊救治,还不顾个人安危、顶着余震危险跟随救援人员在灾区的残垣断壁中营救伤员,面对一个出生才28天的藏族婴儿严重脱水生命垂危,是李连生用注射器给孩子一滴一滴喂葡萄糖盐水,挽救了这个身处灾难中的小生命。

回想起在玉树灾区的8个日日夜夜,李连生的心始终无法平静。

在玉树,李连生目睹了灾难的残酷,也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

然而,李连生同志以自己的行动履行了一个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以救死扶伤为己任,见证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

大灾袭来,积极奔赴玉树灾区2010年4月14日早晨7时49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在美丽的三江源头,我省玉树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造成土木结构民房几乎全部倒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场地震给灾区的群众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和痛苦,灾害突如其来,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玉树灾区人民的痛苦和面临的巨大困难,深深牵动着李连生的心。

看着受灾现场的残垣断壁,看着被埋生命在废墟中挣扎,看着无数灾区人民缺衣少药,每一位医护工作者心中都涌起无限悲情,在那一刻起李连生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赶赴灾区救治伤员。

天灾无情人有情。

得知共青团青海省委、省青年志愿者协会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李连生找到医院团委,报名参加志愿者服务队。

入选后的李连生激动不已,顾不上休息,立即准备了药品、绷带、石膏、夹板等灾区急需的救援物品和自己的随身衣物,于14日晚8点在团省委副书记牛军的带领下一支来自全省各地7名医护人员志愿者组成的第一批医疗队,肩负团省委和西宁人民重托,携带价值40余万元的药品、设备、办公及生活用品,作为团省委首批应急医疗队的一部分,由西宁出发奔赴玉树灾区开展现场医疗救护工作。

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6篇

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6篇

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6篇读《生命生命》有感我学习《生命生命》这篇课文后,深深感悟到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不要虚度年华,无所作为。

我们如何让自己的生命熠熠生辉、焕发出光彩呢?玉树地震涌现出的英雄香港义工黄福荣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香港义工黄福荣是香港的一个货车司机。

他生活并不富裕,却热心公益。

今年4月初,他来到青海玉树一家孤儿院做义工。

4月14日玉树发生7.1级地震,孤儿院大部分倒塌。

原本已死里逃生的黄福荣,得知还有3名孤儿和1名教师压在倒塌的瓦砾堆中后,立即奋不顾身,冒着余震危险返回救人。

突然,一次较大的余震袭击来,他奋力将4人推到安全处,自己却不幸罹难。

英雄黄福荣才46岁,他用自己的生命,救活了4条生命,他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在海内外广为传颂,感动了众多同胞,他的死重于泰山!黄福荣的英雄事迹也深深地感动了我。

我要珍惜生命,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篇2:我的烦恼南宋有一位大诗人叫做辛弃疾,他曾经说过:“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其实他老人家哪里知道我们少年的烦恼。

这不,今天我又碰到一件烦恼事:暑假里要写九篇作文,而今天又到了写作文的时日,老师布置的每篇作文虽说题目自定,但还是有严格的要求,要有修辞手法五句以上,字数在五百字以上,要有课文中学到过的过渡句,好词好句不可少,还有最重要的一项也是最难完成的一项,就是写的作文要有新意!新意?我在心中默念着。

写人吗?我天天接触到的无非是爸爸妈妈和同学。

大家都是这个世界上凡夫俗子,既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哪有什么新意呀?写景吗?天天家里、学校,两点一线。

该写的都已经写过了,哪有什么美景可写?唯一有新意的读后感《为我唱首歌吧》、《蜘蛛与蚕》也已经写过了,难不成再写一遍吧!绞尽脑汁,看来只有向参考书求助来寻找一些灵感。

我翻了一篇又一篇,每翻一篇眉头就皱一下,到最后我都看不下去了!不是太老套,就是不切实际。

玉树地震感人事迹

玉树地震感人事迹

玉树地震感人事迹2009年4月14日下午,青海玉树地区发生了7.1级地震,这场地震瞬间夺取了大量生命。

地震发生后,无数个故事发生在这个曾经安静的城市中,这些故事传扬开来,成为了人们流传的佳话。

这些感人的事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一、义务救援队地震发生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陆续赶到玉树,但由于地震造成的特殊情况,导致很多救援队伍无法立即进入灾区。

当地一些机关单位和学校,冒着品牌和安全风险,组织起了一支由上百名的自发义务救援队。

他们设立了即时救助点,组织人员救助伤者、疏散人群、引导交通,并开展了资料搜集、志愿者登记等工作,为玉树地震救援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爱心救助玉树地震中,许多热心人争相捐款、献血、赈灾。

一位来自安徽的义工,因看到玉树苦难而立即决定前往灾区加入救援队伍。

他曾在工厂工作,现在已年近六旬。

他表示:这次地震太大了,我心里难受,所以我来了。

许多民众也纷纷捐献款项、物品,为灾区人民送去了帮助和关爱。

其中还有一位只有9岁的小女孩,她把她的所有积蓄汇集一起捐给了灾区。

三、伤员援助地震发生后,有数百名伤员被送往当地医院,但由于医疗器械不足,医疗设施短缺,给医护人员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在这个时候,一位医生站出来,为伤员输血,拯救了许多生命。

还有一位95岁的老奶奶,听说有伤员需要血浆,便主动站出来献血,她的献血让许多人为之点赞。

四、重建家园地震造成的破坏极为严重,许多房屋、道路和桥梁都被摧毁。

在这个时候,当地的各个行业纷纷挺身而出,为灾区提供帮助。

一间印刷公司捐献了一批用于重建的玻璃;一位全国著名的电子厂主,更是给玉树捐赠工具、备件、电器设备和很多很多更多的物品。

许多企业还组织自己的员工来协助重建工作,他们肩负重物、巨细无遗地整理废墟想找到有用的物品,然后帮助重建家园。

五、心理帮助玉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巨大。

这些灾民们不但面临着生命的威胁,更面临着后续生活的重重困境。

在此时,心理援助显得尤为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树抗震救灾个人先进事迹
生命在平凡中闪光
--记省中医院杨宏武同志抗震救灾先进事迹
杨宏武,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生,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

但是,在他这一连串普通的背后是他所肩负的不平凡的责任:甘肃省中医院派往玉树地震灾区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队长。

还有他不平凡的工作经历:甘肃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先进个人、四川汶川地震灾后的医疗志愿者、全国医疗卫生抗震救灾先进。

尽管他的父亲刚刚离世,上有年近古稀的母亲需要照顾,还有可爱的女儿即将参加中考,但当他得知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的消息以后,第一个向医院领导请缨,要求亲自带队去灾区参加医疗救援,他坚信,凭着曾经从事志愿者服务的工作经历,凭着扎实的外科基础,还有六七年管理工作的经验,一定能够把这支队伍带好,为灾区人民早日渡过难关、摆脱伤病折磨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尽一名党员应尽的职责。

医院决定派遣医疗救援队的同时,院领导委派他连夜组建队伍,同时还协调总务、设备、药剂等部门紧急采置物资,配备药品和设备,细心做着出征前的准备。

地震发生的第二天,他便带领20名队员,带着医院领导的谆谆嘱托,带着全院职工的深情关切,赶赴青海玉树。

他们急行
不管道路崎岖漫长
他们奋斗
哪怕暮霭沉沉
爱在一起
心在一起
震灾让大家更加亲密
为了同一个目标
他们创造奇迹
......
一段凄美动人的赞歌,一段人间真情的写照。

通往灾区的路崎岖而漫长,大家面临余震的威胁,好多人还有明显的高山反应,终于有一位同行的司机挺不住了,杨宏武只好把同伴安置在当地医疗所就近接受治疗,然后在当地聘请一位司机继续前行。

路不好,有的时候一压车就是好几个小时。

但他始终认为,在祖国和人民蒙难的特殊时期,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就应该具有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始终冲在前面。

一千公里的路程,他们整整走了35小时。

到达玉树,已经是午夜11点,大家只好在车上凑合。

由于他们所在的位置其海拔超过了4000米,大家还是感觉有明显的不适。

经过一宿的休整,次日清晨,杨宏武带领大家七手八脚支起了两顶帐篷,一个供大家生活,另一个接诊伤员。

白天,队员们接诊治疗一些较轻的伤员和患者,做一些常规的体查、简单的缝合等,还要为每一位前来咨询的伤病患者做一些健康指导,分发一些常用的药物。

到了晚上,大家铺上隔潮的塑料,和衣而睡;灾区停电,没有热水,吃饭相当困难,只有从兰州带去的干粮和矿泉水。

尽管生活很困难,但大家丝毫
没有退缩,能为灾区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大家最大的心愿。

出于对医疗队员的敬意,对他们的牵挂,当然也是宣传工作的需要,我们曾让他们发几张在玉树工作和生活的照片,由于灾区停电,通讯也不顺畅而没能实现。

我建议他们用手机拍摄后发彩信过来,不料当天有很强的沙尘,能见度很低,还不到十米,照片的效果当然不理想了,更可惜彩信根本就发不了,只好作罢。

转达了医院领导的慰问和同事们的关切,在电话里告别,话筒里传来坚定的声音:请转告医院领导,我们都会很好地完成此次医疗援助任务,我们都会不辱使命。

平凡质朴的语言、平凡朴实的工作,折射出他不平凡的人生。

灾区后方的爱
--记省人民医院王和平同志抗震救灾先进事迹
青海玉树地震,震惊寰宇。

做为甘肃省人民医院的骨科主任,甘肃享有盛誉的骨科知名专家、主任医师,王和平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他知道,地震伤员主要以骨创伤为主,医疗救援首当其冲就是骨科!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原因,医院没有同意他赴玉树震区的请求,作为省人民医院骨科的领头人,他第一时间派送了骨科的 3名技术过硬、思想过硬的医疗队员参加甘肃第一批医疗救援队,而他派送的这3名队员,成为了救援队的技术骨干力量!
灾情比预想的还要严重,根据以往的救援经验,王和平知道震区的伤
员随时有可能运往周边省份救治,而作为邻近青海的甘肃省最有可能是伤员救治的主要基地。

王和平一方面关注着前方的救援行动,与科室医疗队员保持着联系。

一方面组织科室中坚技术力量,成立科室应急救援小组,预留震区伤员救治专用病床....当接到要救援震区伤员的命令时,骨科全体医护人员在王主任的带领下,早已准备就绪,随时待命。

震区的伤员要从玉树抵达兰州机场,甘肃省人民医院承担伤员的现场分诊任务。

王和平不顾院部领导的劝阻,主动坚持请缨到机场现场去分诊伤员。

从医院到机场来回要150公里,身体多处不适的他,不顾路途的颠簸,坚持往返两次到机场分诊、护送伤员到医院就诊。

累得连腰都站不直了,他却重未吭声叫过一声苦。

回到医院,片刻没有休息,迅速投入到救治现场,和医院其他救治专家组一起巡视所有分诊到医院的23名的伤员,集体会诊评估病情。

同时积极组织骨科科室医务人员对骨科伤员进行诊疗。

23名的伤员中有20名患者存在骨科的病情,其中有6名多发性脊椎骨折、截瘫、多发骨盆骨折的危重患者。

王和平带领骨科治疗组,对每一位患者做了精心的诊疗,迅速稳定了病情;同时,耐心细致向震区伤员进行心理辅导,安抚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树立信心。

截止4月16日22:00时,骨科共接诊伤员20名,成功实施手术4例,准备实施手术5例,而王和平已经连续38个小时没有合过一眼,一直和他率领的骨科治疗组队员一起,奋战在救治震区伤员的一线中.......
爱的延续
--记兰大一院陶贵彦同志抗震救灾先进事迹
她是一位有着护理13位汶川大地震陇南灾区伤员的宝贵经验的护理人员,4月15日晚当首批青海玉树灾区伤员转送来兰大一院救治时,已经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待命7个半小时的她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伤员救治工作中,用精湛的技术和博大的爱精心护理每一位伤员,她和她的同事把甘肃人民对灾区人民无限的关怀和爱投入到力所能及的工作中,她就是兰大一院骨科、脊柱外科护士长陶贵彦。

4月14日,忙碌了一天的陶贵彦收到一条手机新闻:“上午7时49分,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

长年的职业经验让陶贵彦敏锐反应:玉树离兰州多少公里?我能不能去一线救援?她在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医疗救援队。

15日中午12时,陶贵彦接到院内通知:准备病床,等待接收准运伤员。

所有护士迅速到位,在全科病床全满的情况下,陶贵彦立即协调病床并动员部分可以提前出院治疗的轻症患者提前出院腾出病床。

大灾面前,大爱无疆,在患者的支持与配合下,下午14:30分,病床及救治伤员需用的日用品、救治器材全部备齐。

晚19:30,首批伤员转送来医院,骨科、脊柱外科接收骨伤患者4名。

陶贵彦和她的同事们立即投入到伤员转运、救治、护理工作中......
一名11岁的藏族学生双侧股骨干严重骨折,因为高度紧张呕吐不止,衣服沾满血性呕吐物,双腿用木棍、硬纸板应急固定。

陶贵彦一边手扶推车快速转运,一边在翻译的协助下微笑劝慰、鼓励,不断提醒他偏转头部缓解恶心,至病房后迅速安排吸氧并进行专业的夹板固定、进行检查。

晚00:30,第二批伤员转运来院,骨科接收的一名女伤员的丈夫在地震中罹难,她因受到过度惊吓精神濒临崩溃,不时哭泣、尖叫,陶贵彦迅速安排病床、检查和个人护理,像大姐一样拥着她的肩头轻声抚慰。

所有收治工作均在第一时间迅疾完成,紧张、快速、有条不紊。

凌晨02:00,安排好所有伤员救治的她匆忙扒拉几口凉掉的盒饭,给独自在家的女儿发送短信:“爸爸出差,妈妈要照顾伤员,你自己吃饭、上学。

”......上午07:00刚过,陶贵彦已经在伤员和其他患者病床前悉心巡视,用镇定的微笑与坚定的目光给予他们鼓励与劝慰。

随着抗争救灾工作的全力开展,灾区伤员将陆续转至兰大一院,陶贵彦正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坚守在伤员救治第一线,为救灾工作给予全力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