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专业考研资料——朱立元《美学》读书笔记-(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专业考研资料——朱立元《美学》读书笔记
(中)
第三章审美形态论
(广义的审美形态——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狭义的审美形态——风格、品位、体裁审美形态的几种主要类别: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丑与荒诞)
第一节审美形态的内涵和特征
◎相关审美形态概念的内涵:
1.审美形态——是指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以复杂的人生样态、自由的人生境界为核心的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感性显现的对象化的形态,以及人们对这种不同形态的逻辑分类。
2.人生样态——是指由个人的外在形态、个性特征、人生际遇等诸多因素共同构成的存在样式,在不同风格、不同层次的人生样态中,都寄寓着特定的审美理想。
3.自由人生境界——是指从人生境界中升华出来的超越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的悦乐情怀和情境,也就是审美境界。
4.审美情趣——是指在审美实践中,不同的审美样态在与主体构成不同的审美关系时,所产生的不同趣味效应。
5.审美风格——是指强烈而鲜明的审美个性特征。
一、审美形态的界定
对审美体验的理性反思和逻辑总结,就构成了审美形态。
对审美形态的认识的各种观点:
1.美的形态
包括美的类型说、范畴说、价值形态说等。认为美是完全外在于人、与人无关的
客观实体(存在物)或客观实体的固定不变的属性,在审美活动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美感和审美经验只是对美的形态的反映。因此,只要弄清了美的形态,就等于解决了审美形态的问题。
2.审美风格(大而不当)
此观点将审美形态看作是一种文化大风格。过于宽泛,泛风格等于无风格。
3.审美类型(宽泛、囿于形式)
审美类型包括美的类型说和审美类型说。未顾及审美形态的真实内涵。
4.审美范畴:包括美的范畴说和审美范畴说。
5.人生境界说:作为审美形态底蕴的人生境界并不具有审美形态的表形特征。人生境界本身是一个多质多层次的生成系统,只有那些具有审美意义的层面才具有审美形态的素质,而不是所有的人生境界都天然地构成审美形态。
审美形态就是人生样态、审美境界、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的感性凝聚和逻辑分类。
◎确定最基本的审美形态的基本标准(广泛性、统摄性、历史性):
第一:广泛性或普适性。
第二:统摄性,即集杂多于统一。
第三:历史性。有些审美形态积淀在民族的审美文化中,产生了长久而持续的影响,已经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本民族审美文化的识别标志。
二、审美形态的特征——生成性、贯通性、兼容性、二重性
1.生成性
一是指审美形态的历史生成,二是审美形态的个体相对性生成。就历时态而言,人类许多审美形态就是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后才出现的。如丑和荒诞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才成为审美形态的。就共时态而言,在特定民族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审美形态,要成为其他文化背景下特定民族的审美形态,就必须有个历史的顺应和同化过程。
2贯通性:是指民族文化,尤其是植根于其文化土壤中的哲学思想对审美形态的统摄性。(中国的道家美学辩证思维的统摄力)
3.兼容性:是指审美形态是多种审美因素构成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
4.二重性:主要指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既有相同点,也有独特之处。
第二节审美形态的形成和发展
特定的审美形态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形成。审美形态往往反映的是特定时期的审美思想。
一、审美形态的历史性
审美形态的历史性——首先表现为审美形态是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发展阶段的产物。其次表现为审美形态的具体内涵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的。
中国早期的审美形态实质是——诗性与音乐性的;西方早期的审美形态实质是——戏剧性与雕塑性的。
二、审美形态与思维(思维方式)
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A、中国
1.物象与数的结合体→象、数→最基本的思维单位
2.触类旁通、神与物游→最主要的思维方式
B.西方
1.概念→最基本的思维单位
2.逻辑归纳和演绎→最主要的思维方式
中国古代思维方式是一种象数思维,主要特点是天人合一、主客交融,重视体验、综合和整体把握。西方的思维方式经历了具象向抽象思维转化过程,逐渐形成以抽象思
维为主的特征。主要表现:主客两分,重视理性、经验与逻辑分析。
数是象的性质,象是数的载体。数赋予象以情感性和观念性。
三、审美形态与语言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的意义分为能指和所指。
世界上的语言文字可分为表音和表意文字。汉语本身更具有形象性和审美性,西语则更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思辨性。
四、审美形态与文化(具体表现:宗教与哲学)
审美形态与文化形态互为影响,审美形态的逻辑总结和提炼与特定的文化密切相关,审美形态形成后,又表征为具体的文化。
1.审美形态与宗教——西方审美形态的孕育一开始就与宗教意识紧密联系一起。注重对人生终极价值的追问。
中国的审美文化则具有世俗化的特征,与宗教并不密切。即使是宗教,也被世俗化了。
主要表现:一是把上帝、神灵人格化与把人的祖先神灵化合而为一,祭祖犹如祭神;二是与世俗的享乐主义和现世思想相结合,如道教文化。
2.审美形态与哲学——西方:总体上审美形态的形成、发展受到哲学思想变迁的制约与影响。古代西方美学把道德标尺与审美标尺混为一谈。古希腊哲学主张形式与质料的二分,强调形式决定质料,这样促进了形式主义的审美传统。黄金分割律、最美的形是球形、最美的线是蛇形线等。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把世界一分为三,即把理念世界(或上帝世界)、外在世界和艺术模仿的世界变成了人、外在世界和艺术。以人为本的理性主义成为西方美学主要的哲学基础。文艺复兴后西方美学讲“自然”(指体现于事物中的普遍永恒的人性或者理性),出现“崇高”;近现代西方哲学宣告理性主义的破灭和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崛起。尼采:“上帝死了”。此时出现丑与荒诞等审美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