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研究
以“第二课堂”为依托开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四川传媒学院为例
以“第二课堂”为依托开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四川传媒学院为例发布时间:2022-12-30T07:54:28.47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56卷第16期作者:史乐王虞涵[导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乐王虞涵四川传媒学院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建设;综合素质一、开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校园文化建设的本质在于彰显一所高校的综合实力和整体形象,其价值在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意义深远。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深化共青团改革,服务青年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民办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好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有较大的研究和指导意义。
近几年国内学者、高校对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设模式研究热潮大增,大多数学者从校园文化的必要性、宏观性、建设意义来研究,但对民办高校通过“第二课堂”将校园文化建设全面覆盖全体学生的研究很少。
本研究对分析了以“第二课堂”为切入点促进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可实施性,提出了以“第二课堂”为切入点促进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途径。
从“民办高校”的维度展开研究,以“第二课堂”为依托,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意义。
和谐视角下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研究
第 二课 堂活动 的宣传 报道力度 不够 , 将 严 重影响学生 的参与积极性 ,也 势必将 降低第二课堂 活动 的质量和效果 。
二 、第 二 课 堂 校 园 文化 活 动 建 设 探 索 与 实践
文化 活 动 建 设 中存 在 的 问 题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技文化节
经管学院 “ 淘宝节”
未能给予重视和支持 。由此导致 学校各 方协作 开展校 园文化 建设 的难度加 大 ,
共 青 团 往 往 陷 人 “ 军 奋 战 ” 的尴 尬 局 孤
文化 活动是新 时期和谐校园文化 的重要 载体 , 是构建和谐校 园不可或缺 的部 分 , 对 于加 强和改进 大学生 思想政 治教 育 、 全 面提 高大学 生综合素质有十分重要 的 意义。 经过多年的探索 和实践 , 第二课堂
转换 角 色, 以人 为 本 : 围绕 主 题 , 升 品 提
位 ; 新手 段 , 占阵地 , 而更 好 地 发挥 创 抢 从
陈旧单调 , 缺乏经典品牌。由于缺乏精品 意识 ,部 分第 二课堂活动 内容缺乏创 新
院一节一特 色” 园文化品牌 活动。 校
第二 课 堂校 园文 化 活动 的育人 功 能。
生群体 ,由于学生 尚处于知识学 习和积 累阶段 .对于参与第二课堂活动 的必 要
性 和 重 要 性 还 比较 模 糊 。如 果 共 青 团 对
员青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
一
数学学院 体育学院
“ 教师职业技能活动月” 体育文化艺术节
、
当 前 高 校 共 青 团 第 二 课 堂 校 园
提 升 大 学 生 的 综 合 素 质 有 着 重 要 的 意
条件。学校各方倾力配合 , 学院领导积极 参与第二课堂文化活动的策划 和组织 , 学
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研究1. 引言1.1 背景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高校第二课堂实践活动逐渐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在过去,高校教育主要侧重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不断升级,高校教育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
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就是为了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第二课堂的实践育人体系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高校第二课堂的建设提供更多创新的可能性,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在当今高校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
1.2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设目标、策略与方法、建设路径以及建设评估。
通过对这一话题的研究,旨在为高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实践能力提供更加系统和有效的指导,为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社会需求的满足作出积极贡献。
【目的】的核心在于探索如何更好地构建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推动高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通过研究,旨在提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体系建设方案,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提供系统性的指导和支持,助力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2. 正文2.1 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的重要性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等社会实践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能力在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至关重要,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民办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现状及应对措施探究
民办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现状及应对措施探究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民办高校在教育体制中的地位也逐渐凸显出来。
民办高校在我国教育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突显,其中之一便是第二课堂建设的现状和应对措施。
二、民办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现状的分析1. 第二课堂建设的不足之处在我国民办高校中,第二课堂建设存在一些普遍的不足之处。
民办高校对于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校在课程设置和资源投入上存在较大的差距。
第二课堂的管理和运营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指导,导致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难以保证。
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缺乏兴趣和动力,影响了活动的开展和成效。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民办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们需要更多的综合素质培养,对第二课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第二课堂活动形式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需要创新和改革。
第二课堂建设还受到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经费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在我国民办高校中,也不乏在第二课堂建设上付出积极努力的学校。
这些学校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这些学校还借助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手段,不断创新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学校对于第二课堂建设也逐渐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指导机制,保障了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为了更好地推动第二课堂建设,民办高校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于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视程度。
学校应当将第二课堂建设纳入到学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资源投入,提高管理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
2. 加强对第二课堂建设的管理和指导民办高校需要加强对第二课堂建设的管理和指导,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指导机制。
新形势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高校教育也逐渐向多元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其中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成为了高校教育的一大亮点。
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是指在学校课程之外,为学生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机会,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提升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培养更多社会需求的人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研究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分析其意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课堂实践育人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等活动,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加社会阅历,拓宽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课堂实践育人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育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
而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第二课堂实践育人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社会的需要,培养爱心和责任感;在科技创新和竞赛中,学生能够锻炼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第二课堂实践育人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未来。
参与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有助于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
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实践育人活动过于零散。
目前高校开展的实践育人活动种类多样,但往往是一些零散的、分散的活动,没有形成体系,缺乏整合和协调。
大学生第二课堂开展现状研究-3页文档资料
大学生第二课堂开展现状研究一、引言随着当下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大学第二课堂开展对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引导意义。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工作实施办法》中也明确提出高校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有机补充,是高校人才培养重要组成。
而社团作为大学第二课堂重要组成部分,其日常活动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拓宽学生知识面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校团委领导下,安徽财经大学社团发展日益壮大,从2019年年初仅有40余家社团到2019年年末101家社团,类型则包含学术科研类、文化娱乐类、体育竞技类、实践促进类、理论学习类、公益志愿类以及地域文化类。
与此同时,社团活动也越来越丰富,仅在2019年举办活动就有338场,其中数量最多一个月达到85场活动;而去年社团活动总数明显增长,达到了598场,数量最多一个月则高达154场,其中还有13周活动数量达到了20场以上。
以上数据表明,近年来安徽财经大学社团及其活动发展迅速,且已具有较大规模,但随着社团及活动数量增加,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一些活动质量不高,活动形式创新不足,直接影响了第二课堂预期效果。
因此我们选择对学校社团活动现状展开研究,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中存在问题,并寻找可行解决方案以优化我校第二课堂开展效果。
二、研究现状为了解安徽财经大学社团活动开展情况及开展过程中存在困难,我们对在校生及社团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并对问卷与访谈结果进行了整理。
(一)基于活动参与者视角在安徽财经大学学生团体联合会帮助下,我们最终获得了16125份有效问卷,该问卷共有6131名男生与9994名女生填写,填写者涉及各个年级,具体人数与占比如下表:1.活动数量与形式调查发现,有80%以上同学认为学校社团活动数量达到了较高水平,其中有超过35%同学认为社团活动数量很多,由此可知学校社团数量已经能够满足同学们日常需要;在活动形式方面,有75%以上同学认为学校社团活动形式较为丰富且能够基本满足在校生日常参与活动需要。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已经成为了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之一,其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建设,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然而在当前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一、第二课堂面临的问题1、课程设置创新不足,缺乏针对性许多高校在第二课堂的课程设置中缺乏对学生的针对性,过于泛泛而谈,缺乏具体的教学内容。
此外,课程设置几乎相同,缺乏创新性,这样学生在进行不同课程的学习时会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吸引力。
2、组织管理不到位,缺少有效监管机制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有些高校组织管理不到位,缺少有效的监管机制。
因此,学生在参与活动时没有明确的指导,活动缺乏积极性,同时由于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难以对课程引导和学生进行有效监管,导致一些不正常的行为发生。
3、教学队伍建设不良高校第二课堂的教学队伍建设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存在一些困难。
领导组织缺乏相关的师资力量,很多校内外专家学者没有参与到高校的第二课堂中。
在学生任务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个人的理念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第二课堂课程设置不够创新,教学效果不佳。
二、解决路径1、提高课程设置的精准度和针对性高校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开设更多方向和类型的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创新第二课堂课程设置,引入前沿知识并接入实践,打造有机教育模式。
同时,高校应结合学生特定的需求,积极与校内外企业合作,引进外部资源,优化第二课堂课程设置。
2、建立有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学生的监管高校第二课堂应建立起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明确学生的课程进程和成果。
学校应当设置专职人员负责对第二课堂活动进程进行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依法对活动中的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3、加强教学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高校应当增加教师参与第二课堂的工作,吸引优秀的教学队伍参与第二课堂的设置和实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注重师资建设,加大专家、学者参与力度,为第二课堂课程开设提供优质的师资保障。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前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管理机制、资源分配不均衡等。
本文将围绕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路径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管理机制当前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管理机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因为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内容涉及面广泛,涉及课外学术科研、社会实践、文体艺术、志愿服务等多个方面,各类活动繁多,学生参与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很大,管理和指导难度较大。
2. 资源分配不均衡在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资源分配不均衡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些学校在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而另一些学校则由于种种原因而资源匮乏,导致学生的第二课堂学习机会有限。
3. 参与度不高一些学生对于第二课堂的参与度并不高,很多学生认为参与第二课堂的活动只是为了填鸭式地获取证书加分,而非真正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就会导致一些活动的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二、解决的路径在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要建立有效的指导和管理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建立健全的学生组织、教工组织和管理机构,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利。
其次是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激励学生参与积极性。
再次是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宣传,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并参与其中。
最后是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监督,避免一些低质量的活动的出现。
要解决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加大对第二课堂建设的投入,提高对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视程度。
其次是建立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机制,借助其他高校的力量来弥补自身的资源不足。
第二课堂建设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第二课堂建设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一、概括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第二课堂建设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当前第二课堂建设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与实践路径。
通过深入研究,本文期望能够为学校、教师及学生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第二课堂建设的创新与发展,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将阐述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其与第二课堂建设的紧密联系。
创新能力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关键能力,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具有灵活性、实践性和自主性等特点,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本文将分析当前第二课堂建设的现状与挑战。
虽然许多学校已经意识到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统一规划、资源整合不足、活动内容单一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第二课堂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的发挥。
本文将提出优化第二课堂建设的策略与实践路径。
包括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明确的建设目标和规划;整合资源,形成多元化的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促进第二课堂建设的持续改进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推动第二课堂建设的创新与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持。
1. 背景介绍:当前社会对创新能力的需求及第二课堂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竞争的日益激烈,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个体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在当前社会,无论是科技领域、经济领域还是文化领域,都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来推动发展。
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二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传统课堂相比,第二课堂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和创新空间。
通过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学术竞赛、社会实践等,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第二课堂在大学生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第二课堂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与日益重视的第二课堂建设相比,目前在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探讨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一、问题分析1.第二课堂资源分配不均衡由于各个高校的规模、师资力量、地理位置等方面存在差异,第二课堂资源的分配也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
一些高校由于条件限制,往往第二课堂资源十分匮乏,学生在第二课堂的选择范围受到限制,无法获取到全面的发展机会。
2.第二课堂活动缺乏针对性部分高校在举办第二课堂活动时,存在着缺乏针对性的问题。
一些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并不贴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参与人数较少的情况。
3.第二课堂认定和认可度不高部分学校在第二课堂认定和认可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导致学生在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及学业成绩中的占比存在问题。
一些学校的第二课堂认可政策并不清晰,学生在第二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解决路径研究1.资源分配均衡化针对高校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对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平等的第二课堂发展机会。
可以采取跨校资源共享的方式,通过合作办学、资源共享等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均衡分配。
2.活动针对性增强为了加强第二课堂活动的针对性,高校应该重视学生需求的调研,增加对学生的需求分析,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和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第二课堂活动,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资源分配不均衡、活动缺乏针对性、认定和认可度不高。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深入发展,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针对这些问题,高校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路径,包括资源分配均衡化、活动针对性增强、认定和认可度提高等方面的举措,推动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
教育管理714289877@作者简介:王凯浩(1991-),男,汉族,山西左权人,硕士研究生,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㊂第二课堂成绩单 制度下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ʏ㊀桂林理工大学㊀王凯浩㊀㊀摘要: 第二课堂 是我国教育体系针对大学生在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学习风气建设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来说发挥着独特的且不可替代的功能㊂桂林理工大学学生专业和来源存在多样性和差异化,因此学校的学风建设尤为重要㊂本文从实际出发,研究 第二课堂成绩单 制度下的高校学风建设,目的是为了打破传统教育单一化的形式,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 第二课堂 充分发挥其在高校学风建设上的功能㊂关键词:第二课堂;高校;学风建设第二课堂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人力开发与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衔接,是推进高等教育学风建设这一核心任务的重要途径㊂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学风是高校的立校之本,更是高校进行学生管理的重要抓手㊂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高质量㊁高效率培养机制㊂ 第二课堂 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丰富老师和学生的校园生活,也可作为桥梁纽带,促进师生交流,有利于 教风 建设㊁学风建设㊁促进 生 与 生 之间的良好的关系,甚至可以辐射到老师身上,尤其对于我们理工科大学,更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㊂学校作为试点高校(广西唯一),面对新时代的需求和新青年的成长,就如何统筹推进 第二课堂 教育教学㊁提高实效性㊁融入社会等重点问题的开展研究上,学校在全区做了很好的示范㊂在国家高等教育战略和建设的实施带动下,建立现代大学教育生态系统,是大学实施全面深入改革,培养新青年人才的必要条件,那么就需要推进 第一课堂 与校园文化的衔接融汇㊂探索以 创新 和 实践 为导向,以 创新性㊁多样性㊁复合型㊁应用型㊁个性 人才教育培养为目标,突出 素质教育㊁社会需求㊁人才培养 的重点要素,构建立体化㊁规范化㊁ 第二课堂 常规化㊁制度化㊁创新化㊁科学化的校园文化育人体系,对高校深化改革高等教育和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上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取向㊂1㊀校园文化建设中的 大学生 主体地位现今,高校中学习风气的一落千丈,据了解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大部分学生学习总体目标不明确,甚至出现开学没多久便提出退学,声称和他想象中的大学不一样,从而失落,不能树立正确的受教育态度㊂例如,有的学生入校前因学习总体目标模糊不清,对个人学习放松要求,产生了 怠惰 ;有的学生只求混一张毕业证;有的甚至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有的逃课㊁旷课,有的甚至考试作弊,导致学业成绩非常差㊂那么,根据上述现象,学院便结合学生实际,从摇篮里便开展发挥 第二课堂 思想政治工作的品牌优势㊂通过形式多样㊁内容丰富的二课活动,有目标地对于新入学大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㊂例如学院在国庆假期组织开办了 风华学子大讲堂 系列活动,组织学生与优秀学长学姐交流,多举办类似的活动,首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㊂第二课堂的性质,本身就是应由大学生自发自愿的参与㊂有组织地系统学习专业知识以及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此类学习便涵盖了大学生的事业规划㊁专业技能㊁社会实践㊁人情世故㊁日常生活等具体内容,对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㊁自信心㊁社交能力㊁团队合作等方面有较大的引导作用㊂因此,第二课堂不但应当是对于第一课堂教学具体内容的补充及深化,而且更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载体㊂2㊀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深化的问题倒向新局势㊁新形势下,国家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发展,当代大学生应积极学习新知识,成为实现 中国梦 的生力军㊂不但可以改善以往的 被动式 的学习形式,而且可以提升学习兴趣及创新创业实践能力㊂然而,就目前现阶段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状况来看,学生的自学及实践能力尚有待提升㊂近年来,高校教学方式变革一直深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㊁创新创业项目能力㊁动手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㊂对学校来说,学校积极响应改革号召,大力推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相较以往,现已得到不小进步,然而仍然存在滞后性㊂一般来说,良好的校园文化意味着大学生对特定的学习过程充满热情,具有极好的主动性和自律性,能够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通过分析解决问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714289877@教育管理题的能力㊂据调查,许多学生缺乏创新思想以及兴趣和察看能力和思维能力,求职面试时才看到高校所学的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工作相差甚远,甚至对方因为其缺乏的知识而拒绝学生,此问题值得反思㊂对于 第二课堂成绩单 制度的理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研究如下几点㊂2.1㊀重视程度的转向人们对 第二课堂 重视度还不够,相关支持机制和保障被边缘化㊂21世纪初至今,全球经济㊁文化等领域的融合与交流,以及外来价值观的影响,高等教育的 第二课堂 成绩单制度越来越受到关注㊂大部分高校都将 第二课堂 作为培养大学生人才的重要载体㊂2.2㊀研究程度的转向分析结果发现,学术研究多集中在大学 第二课堂 的特征㊁意义和功能的理论研究层面,而对具体的实施方法和应用方法的实践研究相对薄弱㊂自从全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启动以来,大部分的试点学校才开始对 第二课堂 开始进行深入㊁多方面的研究㊂2.3㊀应用程度的转向早期大学于 第二课堂 主要充当 补课 的角色,是师生课外再学习的场所;全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启动,以及受重视程度等多方面影响, 第二课堂 逐步应用于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㊁培养创新意识㊁激发潜能㊁促进专业实践中㊂现今,在 互联网 业务飞速发展的今天,新事物层出不穷,大学生们为了跟上社会的发展,都在积极学习和消化新知识㊂学风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当今大学的主要具体任务是教书育人,而教书育人也取决于课堂教学㊂但是,以往的教学方式使大学生处于被动意识的学习状态,个体思维逐渐形成模式化,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的能力下降㊂为此,我校充分利用二课活动,培养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善大学生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以适应现代综合社会的高要求㊂3㊀工作实际下的指导实践校园文化不仅是一种学习气氛,与此同时也是一种群体行为,不但会促使学员不知不觉的熏染及感染,也会之内化成一种向上的精神驱动力㊂在优良校园文化的环境里边,学生的品德㊁价值观念㊁意志感情等都会发生变化,而反过来对于自身的成长成才及职业生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㊂3.1㊀变 客体 为 主体 ,把学生自主能力提升作为重点第二课堂 活动的主体是大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㊂更好地展示学生的组织和思维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支持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第二课堂 应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方法,因为其开放㊁包容㊁多元,尤其针对我院学生每天面对枯燥的实验,此类课堂更能引起学生兴趣㊂3.2㊀以学长学姐组带 新生 ,创造良好学风氛围在展开大学生 第二课堂 活动过程中,应当有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员参加其中㊂根据具体教学科研,项目组组员间可以相互共享网络平台,畅所欲言的沟通交流讨论,所谓的由学长学姐 传㊁帮㊁抱 新生,不同专业不同分工,优势互补㊂我们需要变 被动 为 主动 ,把学习当成一个兴趣㊂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对课本㊁考试或自学不感兴趣㊂面对这样的问题,高校应就 第二课堂 课程的时间平台,给予学生综合测评的奖励等保障措施,积极鼓励和鼓励学生实践创新,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兴趣㊂3.3㊀ 以文化人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作用高校是重要的育人场所,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在视觉文化㊁新媒体时代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和新问题背景下,高校应该紧抓 第二课堂 丰富的文化内容,发挥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作用,抓好线上㊁线下阵地平台,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㊂高校应当深入开掘社会主义核心内容价值观念的丰富传统文化,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队伍作用,坚持方法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营造高校物质文化㊁精神文化㊁机制文化㊁行为文化㊁典礼文化㊁视觉效果文化建设,演变成子系统的㊁科学的 以文化人 形式,潜移默化㊁循序渐进地感染人㊁影响人㊁转化人,还要注意寓教于乐,作好价值引领作用㊂3.4㊀以思想政治教育倡学风,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增强学员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㊁人生观及价值体系,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充分发挥班主任(辅导员)的作用,帮衬学员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制定合理的大学学习时间表及职业生涯规划;加强班级建设,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的影响作用㊂展开学术活动,提升学员的人文素质及语文能力,发挥学生党员以及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大力树立勤奋学习㊁学术研究创新的学生典型;激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员对于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亲自动手实践能力㊂4㊀ 第二课堂成绩单 制度下的高校学风建设的意义第二课堂 活动的开展利于提升学生的精神风貌㊂大学生 第二课堂 活动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还可以通过创新项目的讨论,让大学生体验项目组组建㊁项目搭建㊁数据收集㊁信息内容分析㊁项目实践㊁实验改进㊂以及项目经验总结㊁项目展示等过程,不仅可以学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具体内容和知识,还能显著提高和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㊁组织㊁实践和沟通能力㊂大幅改善学生的生活态度和日常行为㊂进一步要求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整体精神面貌,促进全面发展,成长为踏实的人,打好基础㊂因此,要充分利用并发挥 第二课堂 活动在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水平方面的作用,激发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㊁学风建设,在校园内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㊂参考文献[1]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高校共青团研究[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2]刀波.高校辅导员班会工作指南[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责任编辑㊀孙晓东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开始引入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通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背景介绍: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旨在拓展学生的视野,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等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提升自我,为未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实现高校育人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对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优化育人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系统分析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的现状,探讨其内容和特点,深入挖掘主要挑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旨在进一步明确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的价值和重要性,为高校未来的育人工作提供可行性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高校领导者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实践育人的机会和平台,推动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和发展,构建更加健全的育人体系,培养更加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1.3 研究意义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通过建设健全的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符合社会对高校人才的需求。
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是响应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高校第二课堂是指相对于校本课程外的学生自主选择参加的课程或活动,是一种非正式学习、实践和社交的场所。
随着高校社会化、多元化发展的需要,第二课堂建设已经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但是,在第二课堂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就此进行讨论,并提出路径进行研究。
问题一:缺乏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高校第二课堂的课程或活动数量众多,但在质量方面却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第二课堂缺乏科学的课程设置、评估标准和信息公开,导致实践能力培养不充分,甚至存在浪费资源的情况。
解决方案: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高校需要明确第二课堂课程设置的定位和目标,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估机制,加强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同时积极推进信息公开和智能管理,如通过建立在线平台、推行二维码签到等方式实现自动化管理和数据分析。
问题二:缺乏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高校第二课堂主要面向在校生,应该重视实践和应用性。
然而,许多高校设置的第二课堂课程过于理论性,缺乏实践和应用性,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同时,一些关键的能力培养也存在欠缺,如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社交能力等。
解决方案:制定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标准。
制定课程标准时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注重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关注相关能力的考核,如口语表达、团队合作等。
此外,高校应该积极与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开设职业实践类项目,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竞争力。
问题三:缺乏精品课程和人才队伍高校第二课堂的课程质量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职业前途。
然而,目前高校第二课堂缺乏精品课程和高水平人才,使得学生的选择空间和学习效果受到限制。
解决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人才。
高校应该通过外聘、引进和提拔等方式,吸引优秀的教师和专业人才,开展教师培训、课程研究和课程创新,提升第二课堂课程的优质水平。
同时,高校要加强对优秀课程的扶持和推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潜能。
高校第二课堂探索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探索研究作者:匡冬青来源:《今传媒》2023年第11期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展开,注重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等,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思维。
在此背景下,对高校第二课堂发展趋势的探索与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基于此,本文对高校第二课堂的定义、重要性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為高校第二课堂更好地开展思政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第二课堂;发展趋势;探索与建设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3)11-0181-04一、引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要途径[1]。
由于第一课堂代表着专业课程体系,教学目标以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为主,使得大学生思政活动无法在第一课堂得以完全开展。
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第二课堂具有教学内容更丰富、培养方式更多元、考察方式更多样的特点,能够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内外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中,便于全面开展各项活动,有利于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潜移默化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向深入。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重要阶段,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建设符合中国国情、蕴含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是挖掘高校大学生特点的重要渠道,为大学生提供了提升综合素养的空间,第二课堂作为高校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主要途径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性高校第二课堂指的是除了正式的学术课程之外,大学生自主选择参与的各种课外活动,包括社团、志愿服务、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等,是对第一课堂内容的补充和拓展,旨在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主观判断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第二课堂建设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焦点之一。
第二课堂,作为课外拓展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缺乏主动性、第二课堂资源不足等。
本文将从问题出发,探讨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路径。
一、存在的问题1. 学生缺乏主动性在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情况比较普遍。
一方面,部分学生仅仅将第二课堂作为填鸭式的课外学习,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能力;部分学生缺乏对第二课堂活动的认同感和积极性,对参与的活动缺乏热情。
这种被动的参与状态不利于第二课堂建设的深入推进。
2. 第二课堂资源不足当前,一些高校第二课堂的资源相对匮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第二课堂活动的类型和数量有限,无法覆盖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第二,高校与社会资源的对接不够,导致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不高;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不到位,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3. 第二课堂活动缺乏实践性第二课堂活动一般以讲座、演讲等形式为主,实践性较差。
这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也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性和针对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路径研究高校应该通过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多参与有实际质量的第二课堂活动。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设置个性化的学分、奖学金等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培养其主动性和兴趣。
高校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辅导,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开放性和启发性。
高校应积极主动地与社会各界资源对接,寻求更多的第二课堂资源。
可以与企业、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开展各类第二课堂活动。
高校还可主动探索线上资源与线下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在提升第二课堂资源的多样性和质量上下更大功夫。
高校在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时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性,围绕学生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开展一些具有实际意义和实践性的活动。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是指在学生课程学习之外,通过开展各类课外活动,提供综合素质
培养和个人发展的机会。
目前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多样。
一些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单一,缺乏差异化和多样性,无法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
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些传统的社团活动,应结合学生兴趣和
需求,提供更具吸引力和实用性的活动内容。
二是活动组织不规范。
一些高校在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方面存在不足,缺乏明确的责任
分工和组织架构,导致活动的开展无序,效果不佳。
应加强对活动的规范化管理,明确各
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制定详细的活动组织方案,确保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是活动评价机制不健全。
一些高校在活动的评价方面存在问题,往往只关注活动的
开展情况,忽略了对学生参与和收获的评价。
建立完善的活动评价机制,要从学生的参与度、个人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表
现和收获,为活动的改进提供有力的依据。
为解决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路径进行研究和改进:
一是多元化活动内容。
高校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和学生需求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和发展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
可以引入一些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活动,如创业实践、科技竞赛、文化艺术交流等,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多元化活动内容、规范化组织管理和建立完
善的评价机制等路径进行研究和改进,以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
更好的机会和平台。
大学生第二课堂开发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大学生第二课堂开发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们的课内学习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因此,一些高校开始着手开发和建设第二课堂,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技能。
本文将重点探讨大学生第二课堂开发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1. 第二课堂的概念第二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外自主选择的文化、科技、艺术、体育等方面的活动,是由学校、社会团体、组织、个人等提供的一种免费或收取少量费用的继续教育形式。
第二课堂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兴趣、发展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2. 开发和建设的必要性目前,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课堂学习已经不能满足这些要求。
而第二课堂则可以给大学生提供更加广泛、丰富的学习机会,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部分实践案例分析1. 香港科技大学的开发和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十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践技能的提升。
因此,在学校内建立了诸如“工程创新中心”等一系列科技实践类的第二课堂,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和亲身参与各种创新项目的研究和开发。
广州大学则注重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的培养。
学校内开设了大量的音乐、绘画、舞蹈等文艺类的课程和社团,让学生们能够在这些课外活动中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第三部分开发和建设的建议1. 定位明确,注重特色建设。
不同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定位和特色,开发出相应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在特定领域里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
2. 资源整合,实现共享。
大学的第二课堂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平台。
所有的资源都应该进行共享,让学生们在不同的领域中,享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3. 提高培训质量,注重评估效果。
第二课堂的开发与建设需要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严格把控培训质量,并进行科学的评估和效果反馈。
结语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开发和建设已成为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和转变培养模式的必要手段之一。
各高校应加强研究和实践,将其发挥到最大效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堂建设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堂建设摘要: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继续与扩充,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对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从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途径三个方面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的建设进行研究。
关键词:创新创业;第二课堂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教育部门、各级教育组织等的重视。
对于国家培养人才来说,高校是一个很关键的平台,理应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结合创新创业教育。
第一课堂是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创新创业需要的理论知识库;而第二课堂的活动,则能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大学生的整体素养,特别是对创新能力的提高。
因此,开展好第二课堂教育能有效的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一、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必要性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大多持消极的、被动的教师讲学生听、求同思维的表层学习方式,学习的动力大多数来自于外在的学习动机,努力记忆、考试导向【1】。
这种传统学习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很好地适应了社会对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需求。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知识经济的兴起蓬勃,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飞快,人才的标准不同以往产生了质的转变,现代社会需要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开放之后,教育的方式理念都有了很大的转变,人们已经逐步意识到传统课堂式教育的问题,并积极将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的活动引入人才培养的模式中。
在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第二课堂较第一课堂有其独特的优势。
第一课堂教学主要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使学生们达到专业能力的标准要求,而第二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面等等都不同于第一课堂,比第一课堂种类更多,这对创新意识和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二课堂在很多交流活动中分析探索不同方面的问题,题材上自行选择,不会做出一些规定,学生可以更大程度的加入活动,自由度高,老师和学生交流也会更多,加强学生们的创新意识【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研究
李卫森曹霄燕河北大学
【摘要】文章阐明了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了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面临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指的是在教学大纲范围以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各类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总称。
它是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和进一步深化,是实现教育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大学生拓展素质、提升能力、人格养成的重要阵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新能力……开发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
这赋予了高校第二课堂新的使命,只有大力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一、加强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意义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了有益地补充,为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全面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第二课堂教育在实现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和师生共同参与,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使其具备较高素质,从而较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因此,第二课堂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尤为重要。
也是高校实施特色办学和创新培养的重要载体。
高校应根据学科、专业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第二课堂建设。
构建第二课堂教育教学体系。
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帮助学生在独立实践中获得学问以外、学问以上的智能,最终实现学生素质全面提升,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高校第二课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二课堂教育以其内容的新颖性、形式的灵活性和参与的实践性成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
但高校的第二课堂建设还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1.对第二课堂的认识程度不一致。
一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高校的各部门对第二课堂的作用和意义没有达成共识。
学校各部门间对第二课堂的重视和配合程度不够。
片面的认为第二课堂就是文艺、体育等校园娱乐活动。
第二课堂建设和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团委、学工等学生管理部门单兵作战,而其他部门支持支持力度不大、配合不够。
致使第二课堂活动处在大学教育的边缘地位,相对于第一课堂课程而言,第二课堂课程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机制。
同时第二课堂的开展缺乏稳定的专职师资队伍。
2.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关联度不高。
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指导思想的不明确。
很多高校并没有把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使之成为人才培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课堂设计者没有真正找到第一课堂活动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结合点。
总是把活动与课程截
然分开,使第二课堂失去了与第一课堂相互补益的意义。
高校目前第二课堂活动不少,但多属于文体娱乐型活动,其中与专业结合紧密的理论研究、科技创新活动相对欠缺。
一些志愿服务活动科技含量不高,只是停留在体力劳动和募捐上。
暑期社会实践也只是一些宣讲,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很少。
3.第二课堂的硬件条件比较薄弱。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
但是高校的硬件还不能适应大众化教育的要求。
虽然一些高校建起了现代化的体育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组织第二课堂的场所和资源。
但由于学生基数多、各种条件还是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
另一方面,第二课堂经费支出与教学支出的比例相比明显过低。
而且这些经费使用上更多地分配到校园大型主流活动上,对于学生社团等小型活动的支持力度很小,客观上也制约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中积极性。
三、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的几点思考1.高度重视、鼓励教师参与、指导第二课堂活动。
学院管理者重视第二课堂的建设,并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推动第二课堂建设,高度重视、鼓励教师参与、指导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教学管理者的重视,没有相关部门的配合将很难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因此高校应针对第二课堂建立大学生本科生导师制。
由青年教师担任导师,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在较高的层次开展。
在考核教师的教学工作时,把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作为一项主要
指标。
教师为学生做前沿科学、创造力培养、学术报告学校要在工作量上有所体现和奖励。
鼓励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技术开发以及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设立活动基金鼓励学生开题立项从事科学研究。
同时,高校教学管理者调查研究自己的学生群体特征,把教学培养目标与学生群体特征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进行第二课堂建设,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2.全方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第一,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管理与指导。
提高社团吸引力,发挥社团在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三,重视校友的跟踪与宣传。
树立学习榜样,激励在校学生;第三,广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调查、文化传播、社会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四是加强育人环境建设,增设校园文化景点、人文景观和文化设施、服务设施,突出文化个性和文化特色,提升校园育人环境的品位、格调和内涵。
加大校园环境综合整治的力度,推动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
第四、加大财力物力的投入,为第二课堂开展提供重要物质保证。
没有经费的保证,第二课堂建设无从谈起。
所以高校不要以经费紧张为由忽视第二课堂建设。
而应尽可能保障第二课堂建设的经费划拨。
如果第二课堂建设长期跟不上第一课堂建设的步伐,将致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脱节,则直接影响第一课堂的教学效果乃至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
3.设立“第二课堂学分”,寻求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结合点。
设立“第二课堂学分”就是指对一些成熟定型的第二课堂活动给予学分。
具体可按科技创新、创业教育、人文素质、职业技能等分类,由学生自主选修,充分发挥其机制灵活、自主选择的优势,这些赋有学分的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弥补第一课堂中课程不足和师资不足。
要求学生必须修满一定的学分方能毕业。
在认定“第二课堂学分”时,着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育创新能力和和实践能力,对文科类学生强调科技创新,对理工类学生强调人文素养,这就有利于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在第二课堂的融合,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为了引导学生提高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要求所修学分中科技创新类学分占一定比例,有效的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对接,促进了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在第二课堂的融合。
参考文献:
许嘉璐.求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漫议.2004.18
冯伟.高等教育心理学.[M].重庆出版社,2006
李华.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重庆大学学报.2001.7※本文系2010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校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编号:104068。
286高校管理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