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文化挖掘及开发路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文化挖掘及开发路径研究

1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文化资源

1.1 岳阳之优乐文化解读

1.1.1先秦岳阳要塞文明

(1)鬼神不分的原始宗教和神话

古越人在楚文化进入之前,岳阳城区的土著民族大都信奉崇拜各种祖先之神和自然之神等原始宗教。当时的古越人普遍都相信有一个与人间现实世界相对应的天上神仙和阴间鬼灵世界,神鬼与人间区别明显,但神与鬼灵之间却极为混淆不清。而在楚国,当中原文化巫教色彩早已明显消退以后,君臣上下仍然“信巫觋,重淫祠”,楚怀王曾“隆祭礼,事鬼神”,并企图靠鬼神之助以退秦师。民间的巫风更为盛行。如楚帛书中所绘的十二月神,与其说是神,不如是一种鬼怪,其中春季正月之神,画的就是两条交缠在一起的蛇。由于楚文化这种与中原文化的显著区别,使得楚人长期被中原国家看成野蛮的异族,楚地被称之为“蛮荆”,楚人被称之为“蛮夷”。楚人南下后,这种鬼神不分的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与土著的原始宗教迅速融合,构成了岳阳城市颇具特色的宗教和神话。这种鬼神不分的宗教和神话思想与湖湘的神奇山水相

合时,竟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光辉灿烂屈赋文学中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屈原楚辞中的《九歌》、《楚辞》、《九章》、《天问》等篇,透露出了楚文化与当地文化的融合。汉代思想家下逸说:“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谷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达其域⋯⋯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因为作《九歌》之曲。”

(2)朴素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

由于岳阳地处南蛮之地而接中原,每有事端,岳阳常首当其冲,对人们的思想带来了极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楚文化。楚文化以阴阳五行思想为哲学圭臬,在楚国极为盛行。当楚征服湖南后,这种思想随之而入,子弹库楚帛书就是这种思想在湖南流行的见证。当时的人们认为天地、四季、十月、天干、地支等,它们之间都存在着某种内在而神秘的必然联系,它决定人们在某个季节、某个时日可以做成某事,而不能办某些事,即决定着人们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甚至做官求士、战争胜败等一切现实生活中的行动事情。这种哲学思想也必然在楚人的军事据点糜城流传。事实上,阴阳五行学说至今对岳阳,乃至对整个湖南地区影响都非常大。

(3)悲情爱国的屈赋文学

岳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长期军事冲突与文化冲撞,还形成了另外一种思想,即悲情的爱国思想。这由两方面原因引起的:一方面土著人们饱罹战事与领地丧失之痛,怀念自己

昔日的土地;另一方面,一批楚国失意贵族、官吏被流放谪贬南下,身涉南蛮荒野,心系故国家园。两种不同的悲情却都闪烁着朴素的爱国精神光芒。而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在岳阳区域的出现,以及他创造的诗歌《楚辞》,思想上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爱国情怀的凝重,文学上升华了岳阳乃至湖南的区域文学艺术。屈赋中的许多篇章,都写作于湖湘,它们是屈原流放湖湘时根据当地居民的神话传说、民间山歌、祭祀唱词加工润饰而成。“可以将屈原的《楚辞》视为春秋战国时期湖南地区的文学作品”的观点是很有道理的。作为与《诗经》一道成为我国诗歌史源头的《楚辞》承载着岳阳区域文化的内容,而且屈原怀石沉江的爱国壮举又发生在岳阳泪罗,这不仅为岳阳的文学艺术注入了强大活力,更增添了深厚的爱国思想情怀,尽管有些悲情凄美,但彰显着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人格节操和正义匡世、扶危拯弱的志向抱负。这种文学上的思想深深影响着当时岳阳的人文精神,在后世亦生生不息,弦歌不绝,为世人所广泛认同。可以说,哪里有士子之不遇,哪里就有屈原的英魂,屈原精神成了安顿历代文人士子痛苦心灵的家园。

1.1.2古代岳阳文化

(1)佛道杂合相处的城市宗教

岳阳是一个宗教寺庙较多的城市。自汉代“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周礼儒学一直占居社会思想文化的主流,表现出东方世界特有的“淡于宗教,浓于伦理”的文化传统。但儒学的精深之处在于对外来文化和其他同性文化有兼容并蓄的功能,这也是儒学在封建社会历久不衰的根本原因。因此,岳阳城市的宗教也像全国其他各城市一样有着佛道杂合的宗教体系。道教是中国三大宗教之一,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形成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因而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随着好“老庄”、尚玄学的盛行,南北朝时期,道教在岳阳也兴盛起来。南朝的巴陵青霞观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后来相继兴建了天后宫、万寿宫、关帝庙、天王庙、吕仙亭、府城隍庙、县城城隍庙、九华庙、洞庭庙、水府庙、鲁班庙、药下庙、太子庙、南岳汕、岳忠武庙等等,供奉灭神、地神、先贤的各种神庙道祠济济一城。就在道教进入岳阳城市之时,佛教在岳阳开始盛行,相继兴建了一批佛教寺庙。晋代僧人沙门妙吉祥建慈寺,是为岳阳城区最早的佛教寺庙。该寺塔“日出之初,影射重湖,镇洞庭水孽。”可见修塔的目的是为民镇孽除水患灾害,体现了佛教思想已深入市民生活。到东晋时,由于统治阶级推崇佛教,佛教思想广为流行,巴陵城区先后又兴建了园通寺、君山寺(即今祟胜寺)、巴山寺等佛教寺院。隋时,佛教开始划分宗派。天台宗弟子普六来岳阳传教,自此,岳阳佛教属天台宗教派。当时的永庆寺(即乾明寺)住持颢鉴师创三转语传世,永庆寺

被奉为禅宗名寺。唐代时,岳阳城区佛教寺院香火旺盛,兴建了白鹤寺、开元寺、法宝寺、圣安寺、广教寺等。五代时,又兴建了乾明寺。宋代,举建了白云寺、自然寺(后改名为观音阁)、园通寺成为佛教十方丛林。直到清末,城区佛教才逐渐衰落。

自唐代以后,从道佛二教长期于南岳大庙分居的状况来看,佛道两教已共存共荣了,以至于岳阳城市的街巷名称都以这些寺庙命名。如观音街、乾明寺街、吕仙亭街、准提庵巷、油呖宫巷、万寿宫巷、玉清观巷、白鹤寺巷、火神巷、药王街(在剪刀池旁)、鲁班庙巷等等,使岳阳城市具有浓厚的宗教氛围。

(2)以科举制度为中心的城市教育

岳阳城市教育起步较晚,在唐代还处于沉寂状态。到宋代时随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尤其是宋真宗亲撰“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的《劝学诗》及三次著名的兴学运动的推动下,北宋岳州知州滕子京迁移扩建岳州学宫,并请大学士尹洙作了《岳州学宫记》,建立府学。岳阳城市自此开始出现正规的学校教育。由于“科场取士,悉由学校上贡”,这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读书人入学读书的热情,另一方面使整个教育体制与教育方向都围绕科举而制定,为科举而读书的教育体制极为盛行。连朱熹也不得不承认:“居今之世,使孔子复牛,也不免应举。”在此背景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