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卷首寄语:孩子们,转眼间本学期的学习已至一半,勤奋好学的你一定想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吧?只要你积极开动脑筋,细心做题,你一定就是最棒的!放松心情,充满自信,加油!
一、语言积累与应用(35分)
1、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骚.(sāo)不屈不挠.(ráo)田圃.(pǔ)成吉思汗.(hán)
B、睿.智(ruì)怒不可遏.(jié)陨.落(yǔn)恪.尽职守(kè)
C、灵柩.(jiù)强聒.不舍(guō)亵.渎(xiè)锲.而不舍(qiè)
D、枘凿
..(ruìzáo)以头抢.地(qiǎng)拮据.(jù)心无旁骛.(wù)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直截了当红装素裹一代天娇润如油膏
B、断章取义涕泗横流脑羞成怒黎民百姓
C、廓然无累重蹈覆辙化为无有无以伦比
D、根深蒂固孜孜不倦寻章摘句不知所措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阅读《西游记》,让我们一起感受唐僧和徒弟之间那份动人的舐犊之情。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少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4、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格处,正确的顺序是()(3分)
时间飞了,_____;皱纹深了,_____;泪水干了,______;太阳落了,______。

①每一个泪痕生动起来②梦的脚印留了下来
③月亮的笑容浮现出来④躺在里面的故事丰盈起来
A.②④①③B.①②③④C.④③②①D.③④①②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傅雷家书》中,两封信的核心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B、《陈涉世家》节选自编年体通史《史记》,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全书共一百三十篇。

C、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

兴盛于宋代,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D、演讲是以口语表达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的,阐述某一事理的活
动,属于议论文。

6、下面语段中4句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

(4分)
①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的频繁交往,使人们清楚地看到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是越来越
大。

②我们的学校要争取各种机会培养在职人员的业务水平。

这是教育局发言人就人才问题发表的电视讲话的部分内容。

③这番讲话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很大的反响。

④一些想大展身手的人听了之后立马报名参加培训,产生的既自信又激动的感受是难以形容的。

⑴第①句成分残缺,应删掉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第②句搭配不当,应将 _____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

⑶第③句词语赘余,应删去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⑷第④句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换。

7、仿照下面的句式,引用古诗文或古文名句,再写两个句子。

(4分)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幸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

(15字以内)(2分)
2011年2月25日,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0年一项针对38万多名学生的监测显示,7至18岁的城乡男生平均身高比2000年检测结果分别高出7厘米、1分米。

但是,学生的多项体能指标却呈下降趋势。

如肺活量,2010年7至18岁城市男生和女生肺活量分别下降了285毫升、303毫升;乡村男生和女生肺活量分别下降了237毫升、259毫升。

2010年和2000年相比,大中小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也绝大多数下降,如7至18岁城市男生和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下降了3.7厘米、3.9厘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甲)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

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甲)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

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甲)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

(甲)传令,教“……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甲)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

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懿曰:“(甲)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众官无不骇然……
①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文段中的甲是指_________,他运用了___________
计不战而胜;(2分)
②在选文中表现出甲这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③请你再列举一个与甲有关的故事。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某班开展了“走进社区”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完成以下任务。

(6分)
(1)情况调查组准备针对社区老年人的“空巢”现象进行问卷调查,请你设计两个问题,分别对老年人和他的家人进行问卷调查提问。

(2分)
①对老年人:
②对家里人:
(2)文明宣传组负责对社区进行文明宣传。

他们对不文明的宣传语进行了整改。

社区某角落里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乱倒垃圾者断子绝孙!”请把它改成温馨提示语。

要求语言简洁,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分)
答:
(3)愉快服务组决定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办一台“母爱·感恩”的主题晚会。

请你为节目诗朗诵《游子吟》和下一个节目女声独唱《妈妈的吻》写一段串词。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应用(25分)
(一)按要求填空
11、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请根据提示工整填写相应的诗文名句。

(10分)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战争激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
,。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引用典故,表明自己壮志的句子是:

,。

(3)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揭示词人和征夫心理矛盾,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

(4)人们常把愁怨比作连绵不断的江水,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创意出奇,以
,。

的词句物化了自己心中哀愁。

(5)因思杜陵梦,。

(二)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练习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suì)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同又[yòu])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lú),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zhēn zhuó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yī)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①臣本布衣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遂许先产以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④深入不毛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以伤先帝之.明故为之.文以志B.不求闻达于.诸侯万钟于.我何加焉
C.先帝不以.臣卑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故.五月渡泸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4、下列句子中,与其它三句体现的志趣不同的一句是()(2分)
A.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回顾了对其人生有重要影响的三件事,请简要概括,并说说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精读下列文章回答17-22题(18分)
棉花糖
那年,老家的炊烟像云朵一样悠悠地飘着。

晌午,父亲拖着一身的泥巴吭哧吭哧地走回家。

这日头!父亲心里一阵嘀咕。

“回来了?”母亲把毛巾递给父亲。

“嗯,先喝口水。

”父亲走到水缸边,用勺满满地盛了一碗凉水,咕噜一声灌进肚里。

我那时年龄小,每天屋里屋外跑。

父亲背着一大摞农具进院门时,我每次比母亲跑得快。

“丫头,又看我喝水?”父亲滴着汗珠朝我笑。

“甜吗?爹。

”我两手搭着缸沿咯咯地笑弯着头
“甜,很甜,像吃棉花糖。

”爹又笑。

于是那天起我记住了棉花糖的滋味,做梦也想吃棉花糖。

后来我上学了,看到学校的门口有流动的商贩卖好看的棉花团一样的东西。

同学们说那是棉花糖。

棉花糖?我禁不住诱惑,用零碎的硬币买了一小团吃。

真的很甜,还带着香味。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父亲陶醉的样子。

父亲说缸里的水是棉花糖味,这是真的吗?难道是棉花糖化了变的?
我急切地穿过窄窄的田埂,我没见到父亲行走的身影,却看见母亲提着竹杆沿着河塘在追赶鸭群。

我打开家门,扔下书包就蹿到院里的水缸边。

我个子矮,踮着脚看不到水的影子。

我端来一把椅子站上去,才终于看见那一汪被父亲快喝光了的棉花糖水。

“你不要命了?”母亲不知啥时候进来的,见我的头隐没在缸里,大叫起来。

我后来对母亲说:“没有您一声叫,我也许就掉不进缸里去,也不会明白缸里的水根本不是棉花糖的味。


父亲惊慌地把我湿漉漉从缸里拎了出来,嘴里咕噜噜地想说什么。

然后我看见父亲舀了一瓢水喝,父亲那会儿喝水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

当然我不敢问缸里的水甜不甜,因为我已经知道水不是棉花糖味的。

惊魂未定的母亲给我换干衣服后去了堂屋,我根本没想到她会去找那根赶鸭的竹杆来打我。

“你这是作啥?放下!”父亲扔了水瓢吼道。

“今天不打她一下,明天还会掉进缸去。

”母亲气着说。

我受了太大的惊吓,在两个水缸缝隙里躲藏。

“出来!”父亲朝我喊。

我从缸缝里看见父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

“不出来我要砸缸了!”父亲嗓门特别大。

我只好出来,我想父亲一定不会打我,因为他从来没打过我,刚才还阻止了我母亲的竹杆。

但我很快感到不妙了,父亲的眼睛转来转去显然是在寻找打我的家伙。

果然父亲在堆满农具的墙角一顿乱翻,第一次他拿起一根粗大的竹棍子走到我跟前,把我吓得半死。

第二次他换成扁担又走到我跟前,我哭着求饶。

第三次他拿起一顶草帽,我破涕为笑。

然而父亲还是没打下来。

而这时让我惊奇的是父亲蹲在地上拼命地在拔一根草。

拔草作啥?我呆呆地看着父亲。

“站好了!”父亲站起身命令我。

我很听话,毕恭毕敬地站着。

随着一阵风吹过颈部,父亲说惩罚结束。

原来父亲用那根草在我脸上打了一下。

我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脸。

有点痒。

晚上,父亲来到我床头边,问:“丫头,疼吗?”
我大哭起来,紧紧地抱住了父亲。

“小孩子不能喝生水,要得病的。

”父亲微笑着对我说。

“今天我买了棉花糖吃,爹不是说缸里的水和棉花糖一个味吗?”我伤心地说。

“爹骗你的。

”父亲愣愣地看着我。

父亲走的那年我正读大学。

有一天,我接到加急电报,告知父亲病危的消息,我连夜乘火车赶回老家。

父亲一直等着我,在病床上他老泪纵横地捏紧着我的手。

可父亲的手冰冷。

“爹…….这辈子…….只打过你……一次。

”父亲喘着气说。

“您……一次……也没打过。

”我感动得泣不成声。

母亲在一边默默地流着泪。

“爹,还记得这个吗?我把它带回来了。

”我从书包里取出一个小布包,一层层地打开。

“一根草?”周围的人全惊讶万分。

我把那根草轻轻地放到父亲的手心上,然后我把自己的手放上去,再把父亲的五指合起来……
17、本文描写了一位慈爱的父亲,主要通过哪些事情来表现的?请简略概述。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水缸里的凉水明明不甜,父亲为什么要说“甜,很甜,像吃棉花糖。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表现了父亲当时怎样的心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父亲寻找打“我”的家伙的过程中,“我”的神情随之发生了哪些变化?(用文中的词语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呆呆地看着
21、请说说文中“一根草”的特殊含义。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你是否赞赏文中这种父亲?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文章回答23-29题(17分)
就读书而言,泛读浏览是必不可少的,但读书要取得理想效果
精度与背诵
⑴就读书而言,泛读浏览是必不可少的,但读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还必须选择一部分最重要的著作加以精读和背诵。

⑵这是被古今中外许多人的成功经验证明了的。

⑶宋朝欧阳修的散文继承了韩愈等散文大家的风格,语言平易清新,更富于抒情色彩和诗的素质。

他的后人说他小时候是在背诵了古人许多优秀诗文后才开始写诗的。

稍大后,靠借书来读,对有些书则是边抄边读,细细咀嚼,如此,书未抄完,已能成诵。

毛泽东曾介绍他五读《红楼梦》的经验:“先当故事读,后当历史读。

”并且告诉身边的同志说:“《红楼梦》要读五遍才有发言权。

”列宁曾指出:“应该有系统地学习一些东西,否则像这样泛泛地‘读书’是没有什么益处的。

”又说:“第一次阅读时不明白的地方,下次再读的时候,或者后来从另一方面来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明白。

”前人的这些实践和论述都深刻地阐明了精读背诵在读书中的重要地位。

(甲______)具体而言,精读和背诵有助于你透彻地理解著作的内容从而丰富你的学识。

⑷我自己在几十年的实践中深深感到,对于有些重要著作,必须反复阅读,甚至达到“背
诵如流、烂熟于心”的程度,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其中的观点解决教学与研究中的实际问题。

我曾多次有过这样的体验:想用某本书中某一观点来说明某一问题时,发现那个观点在自己的记忆中并不清晰,又没有作下笔记,那感受就像要开门又找不到钥匙一样,我后来下决心精读背诵了一批重要著作,这种“找不到钥匙”的现象才大大地减少了。

⑸精读和背诵典范著作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显著的效果。

第一,可以吸收典范作品的先进思想和美学理想,充实自己写作的内容。

第二,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句式,使自己笔下消去简陋,增添文采。

第三,可以学习谋篇布局的技巧动强自己作品的表现力(乙______)。

2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但读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句中的“理想的效果”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选出与毛泽东、列宁有关读书的论述意旨最相近的一项( )(2分)
A.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B.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6、“那感受就像要开门又找不到钥匙一样”中的“门”和“钥匙”各比喻什么?(2分)
(1)“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钥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第三自然段中使用的几个论据是依据什么顺序安排的?用文中的一个短语回答。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古人将这个规律总结为多下苦功夫读些书,作文时就会从容不迫。

”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应在文中甲、乙哪一处。

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关于读书的名言和谚语你还知道哪些,请举两例。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5分)
30、下面有两道作文题,你任选一道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题目一:走进网络、拥抱自然、关注热点、研究课题、参加竞赛、服务社会
走进网络,拥抱自然,关注热点,研究课题,参加竞赛,服务社会,善待他人,学做家务……生活处处是课堂。

这些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能锻炼体魄,磨炼意志;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智能得到开发……
请以“这也是课堂”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以“没想到我如此__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横线上可以填上“浮躁、虚荣、坚强、幸运、依赖父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