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艺术生历史复习课时作业:第一部分 板块四 中外关联一 古代中国与世界的文明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含解析)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潍坊模拟)以往的诸侯国,都是早已存在的或由古代氏族部落繁衍而产生的土著氏族组织,而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

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 )A.实现了周王权力的高度集中B.有利于对地方直接管理C.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D.强化了旧有的宗族意识解析:据材料“以往的诸侯国……土著氏族组织”和“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说明周朝的分封国由单纯的血缘依据到国家政治任命与血缘结合,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故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C2.(2015·全国卷Ⅰ,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解析:外戚属于母族亲属关系,汉代外戚干政反映出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故C项正确;“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因此外戚也可能掌握相权,与“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家天下”观念强调的父系血缘关系,与外戚干政无关,故B 项错误;刘氏同姓诸侯王反映的是父系血缘关系,与外戚干政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3.(2019·合肥质检)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说,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

这表明( ) A.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B.血缘政治的影响深远C.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D.民主思潮的逐渐兴起解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本身即是官僚政治对贵族政治的替代,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2024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42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4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42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规范练42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社会现实,儒家从历史文献的阅历中去找寻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道家从“天”和“自然”的规律中探寻社会和人生的规律;法家从政治法律层面去分析解决时代问题的课题。

由此可以推断( )A.各派对传统文化都继承与创新B.社会的发展须要文化转型C.各派都试图解决国家治理问题D.各派都注意文化重建工作2.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的发展状况示意图。

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缘由分析正确的是( )A.a到处于低潮是受西汉尊崇儒术的影响B.b到处于高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推动C.c到处于低潮是受魏晋时期佛、道的冲击D.d到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动3.唐太宗认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这反映了唐太宗( )A.以民为本的国家治理思想B.君主应当接纳臣民的谏议C.认为君主是国家治理根本D.充分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4.在出土的明清瓷器的图案中,常见有岳母刺字、苏武牧羊、尉迟恭救主、卧冰求鲤、单刀赴会、精卫填海等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题材。

据此可知( )A.主流价值观念深化影响社会生活B.封建政府极力宣扬儒家正统思想C.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被发掘利用D.手工业品成为文学艺术传播媒介5.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

后来,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建出本国文字,如朝鲜的谚文、日本的假名、越南的喃字。

下列对汉字传播相识正确的是( )A.推动了当地的文化沟通与发展B.奠定了亚洲儒学文化圈的基础C.消退了东亚地区沟通的障碍D.便利中国对邻国文化的汲取6.北魏开凿的云冈石窟第12窟,以乐舞为主要内容,舞者多为袒上身,挂璎珞,下赤脚,体现了北方民族服饰对佛教艺术的影响。

这反映了( )A.云冈石窟艺术形象以乐舞为主B.佛教艺术在交融中走向民族化C.汉族文化兼容并包的艺术特征D.三教思想在文化上的流通交融7.“西学东渐”经验了一个渐进过程,古代以传播宗教与科技学问为主;进入近代,学习西方以科技、政治内容为主;民国初则由制度转向文化。

2020届高考艺术生历史复习必刷题: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2020届高考艺术生历史复习必刷题: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间:3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名校联盟月考,3)曹魏政权在改革选官制度时,采取了不少抑制、打击世族势力的措施,随着世家大族势力的不断发展,曹魏政权又设置了由世家大族出身的中正官去掌握地方选举。

这表明曹魏实施的九品中正制()A.在执行中选官标准发生了变化B.相对于察举制具有明显的进步性C.有利于选拔出有才能的寒门子弟D.意图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解析:D[由材料中“世家大族出身的中正官去掌握‘地方’选举”这是在协调、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官标准未发生变化是选官者发生了变化,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不是材料所要表明的,材料不涉及与察举制的相比较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有利于选拔出有才能的寒门子弟是科举制度而非九品中正制,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2019·衡水中学二调,24)汉唐明三代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宦官专权现象,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没有出现这种现象。

这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A.皇权不断加强B.长期处于分裂C.外戚势力衰落D.皇权相对削弱解析: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宦官要专权的前提就是皇帝的权威必须能够震慑全国所有大臣,宦官才能借助皇帝的信任,利用、控制皇帝,用皇帝的权利来达到权倾朝野,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皇权相对较弱,排除A项,故D项正确;西晋时期出现了短暂的统一,故B项错误,排除;C项与宦官专权无关,排除。

]3.(2020·长沙模拟,27)根据北魏均田制,大部分国有土地授出后要求受田者年老身死时交还国家再分配,但这种“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

这说明均田制客观上() A.抑制了土地兼并B.加剧了皇权衰落C.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D.造成了国有土地的私有化解析:D[据材料提到,受田者年老身死时交还国家再分配,但这种“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均田制客观上造成了国有土地的私有化,故D 项正确;均田制没有触及地主土地所有制,故不可能抑制土地兼并,排除A项;均田制与皇权衰落无关,排除B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没有突出“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排除C项。

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 (1)

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 (1)

[纵向梳理]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1.(2018·济南一模)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后,周襄王正式册封晋文公为霸主,成就了晋文公“取威定霸”的业绩。

同年冬天,晋文公在温(河南温县)会盟齐、宋、鲁等诸侯,周襄王被召唤赴会。

这说明当时()A.处于西周末期,宗法分封制崩溃B.晋文公取得了直接控制诸侯的权力C.周天子仍是道义上的“天下共主”D.周天子的权威彻底被大国诸侯取代C[题干论述的是分封制,不是宗法制,故A项错误;晋文公在会盟齐、宋、鲁等诸侯的时候,还需要把周襄王召去,说明晋文公并不能直接控制诸侯,故B项错误;晋文公成为霸主之后,在会盟齐、宋、鲁等诸侯的时候,“周襄王被召唤赴会”,说明周襄王还是有一定的权威的,周天子仍是道义上的“天下共主”,故C项正确,D项错误。

]二、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政治方面: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

(1)秦朝时期:完成国家统一;确立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加强中央集权,地方实行郡县制度。

(2)西汉时期: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相权;汉武帝采用察举制选官,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3)东汉时期:中央集权渐趋衰落,豪强地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政治上又掌握中央或地方政权,对中央集权构成潜在威胁。

在黄巾起义被镇压后,社会上便出现了豪强地主割据混战的局面。

2.经济方面:秦汉时期是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时期。

秦的政治统一和统一货币、文字与度量衡的措施都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在秦末农民战争的作用下,汉初统治者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出现安定繁荣的局面。

理论。

秦汉时期,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奠定了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

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文化成就辉煌。

[针对训练]2.(2018·北京延庆一模)刘邦认为,秦始皇全面实行郡县制,不分封子弟为王是失策,致有“孤立之败”。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配套课时作业:1 Word版含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配套课时作业:1 Word版含答案

课时作业(一)一、选择题1.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

这反映了商代( )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C.王权逐渐走向集中D.开始实行分封制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

材料中商王将自己说成是“帝”神之后,这是为了神化王权,反映了商代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神权政治特点,故A项正确;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体现了宗法制,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王权逐渐走向集中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错误。

2.《孟子·告子下》曰:“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奖赏),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贪官)在位,则有让(责罚)。

”这说明( )A.中央集权已经确立B.周王权威至高无上C.奖赏诸侯以地为据D.考察监督维护分封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出周王对诸侯的考察监督,D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下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并没有形成中央集权,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周王巡狩诸侯国的内容,不是表现周王权威至高无上,B项错误;材料中有以土地奖赏诸侯的内容,也有责罚诸侯的内容,C项不是对材料的全面体现,故错误。

3.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作‘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作‘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该学者揭示了(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弊大于利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可知,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故选A项。

材料没有体现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B项错误;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与史实不符,C项错误;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利大于弊,D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总结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总结

(2)经济上:“贫不必不富”。魏晋南北朝时期,自 然经济色彩浓重。中唐前后,商品经济有所发展。时至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商品经济竞争性强, 胜负盈亏难料。营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问 舍”。政治权力往往向经济力量屈服,宋朝政府不得不 减少对土地买卖的限制和干预。土地作为商品较多地 进入流通领域,土地所有权转换频率明显加快,以致 “庄田置后频移主”。
2.通过史料分析,可以明确宋代社会流动趋势增大,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政治上:“贱不必不贵”。魏晋南北朝时期,门 阀士族往往世代为官。这种状况到唐代没有根本性改 变。宋代“朝廷无世臣”“无百年之家”,士庶界限趋 于消解,官民之别可以转化。
宋代由贱而贵与由贵而贱的两种现象均较为常见。 宋代政治上的社会流动,与科举改革关系极大。和唐代 不尽相同,宋代“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 采取弥封、誊录等措施,平民子弟进仕的可能性增大。
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与“不变”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
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 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 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原则仍可 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 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监察制度
中央:御史大夫掌管监察 地方:汉武帝将全国分为 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代 表中央监察地方及诸侯
朝代
两汉
魏晋 南北

选官制度
察举制 ①西汉开始,东汉末年 衰落 ②地方以品行为依据向 中央举荐
九品中正制 依品行、 门第等分九等,作为中 央选官依据
监察制度
中央:东汉设御史台 地方:东汉末年,州逐渐演变 成地方行政区

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纲要上册课时作业: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纲要上册课时作业: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课时作业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1.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

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2.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3.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4.《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5.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6.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髙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用书(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师用书(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主题线索】本单元主要阐述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演变历程。

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点。

【主要表现】(1)夏商周时期是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西周时期,周王利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一套严密的控制体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

(2)秦汉至明清时期是政治文明的发展阶段①君主专制: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明清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

②中央集权:从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权分三司再到督抚制,体现了地方建制的演变,中央集权有不断强化的趋势。

③选官制度:从世官制到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但它本质上仍是巩固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

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对应学生用书第2页)(对应学生用书第2~3页)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开始,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王权特点: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1.含义: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

2.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

3.概况(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多在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2020届高考艺术生历史复习课时作业:第一部分 板块四 中外关联一 古代中国与世界的文明

2020届高考艺术生历史复习课时作业:第一部分 板块四 中外关联一 古代中国与世界的文明

第一部分板块四中外关联一(时间:35分钟 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巴中模拟)凯伦·阿姆斯特朗在《轴心时代》一文中认为:800BC年至200BC 年之间,尤其是600BC—300BC间是人类的轴心时代。

这一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古希腊的先哲和中国先秦百家诸子几乎同时都把关注的目标转向了( ) A.宗教神学B.自然哲学C.社会现实D.民主与科学解析:C [根据史实,这一时间段东西方思想先哲都把关注重点转移到了社会现实方面,故C项正确。

]2.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了4个血缘部落。

公元前3世纪晚期嬴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 A.建立了官僚政治B.打击了贵族政治C.不利于中央集权D.改变了社会性质解析:B [嬴政建立了官僚政治,克利斯提尼建立了民主政治,故A项错误;二者都打击了贵族政治,故B项正确;嬴政的措施有利于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克利斯提尼的改革并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故D项错误。

]3.(2020·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四,24)古代东西方都曾展现出对人类自身认识上的自觉,其中主张正确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以道德上的律己来调整社会矛盾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苏格拉底B.老子 普罗泰戈拉C.孟子 柏拉图D.庄子 亚里士多德解析:A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要求人们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以稳定社会秩序,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也主张用道德律己调整社会矛盾,故A项正确;老子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没有强调道德律己,普罗泰戈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忽视道德,故B项错误;孟子主张仁政、性善论,但没有提及人应以道德律己,柏拉图主张按品德进行社会分工,不是用道德律己维护社会秩序,故C项错误;庄子继承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没有强调道德律己,亚里士多德也没有强调以道德律己来维护社会秩序,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课时作业6中国的古代艺术人民版.doc

高中历史课时作业6中国的古代艺术人民版.doc

课时作业6 中国的古代艺术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即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意文字③与书法相伴而生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看,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故①正确;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意文字,故②错误;象形文字有艺术美感,也是书法,故③正确;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故④正确。

B项符合题意。

答案:B2.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

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 )A.小篆B.隶书C.草书 D.楷书解析:小篆的特点主要是富于图案美,属于人工刻意造作,故A项错误;隶书平衡对称,整齐安定,具有适用性、装饰性,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由“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可知此项书法艺术从心出发,草书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故C项正确;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不是心之画,故D项错误。

答案:C3.秦始皇泰山封禅时留下了《泰山刻石》,相传其稿本为秦丞相李斯所书,唐人称颂其“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绝妙”。

据推断,该刻石使用的一定是( ) A.篆书B.草书C.楷书D.隶书解析:秦朝时书法艺术以篆书为主要特色,笔画圆匀,故选A项。

答案:A4.欧阳修的《盘车图》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

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 )A.人物画,形神俱备B.花鸟画,浓墨重彩C.山水画,重视写实 D.文人画,重视写意解析:本题材料提到:“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时作业 2-2 中国的古代艺术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时作业 2-2 中国的古代艺术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6中国的古代艺术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

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这一时期“兵符”上的铭文应该为(D)A.楷书B.隶书C.行书D.篆书解析:小篆创始于秦代,据材料“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和“已却秦存赵”可知该铭文为篆书,故D项正确;楷书形成于汉末,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隶书始于秦朝,并通行于汉魏时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2.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自文字至文章》中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B )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③与书法相伴而生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联系所学知识,②说法错误,汉字是表意文字;④说法错误,汉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故此题应该选B项。

3.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B )A.反映了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B.体现了当时社会生活丰富多样C.表现了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D.标志着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解析:文学艺术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

宋代书法各具特点,反映了宋代的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故选B。

4.绘画艺术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传播的载体,借此我们可以了解历史发展各阶段的文化、社会状况。

下图《女史箴图》是我国古代人物画的珍品,其中的“箴”含有规谏、劝教之意。

下列对“女史”的理解最准确的是(C )A.指古代妇女B.对妇女的尊称C.古代女官的名称D.古代宫廷妇女的生活历程解析:《女史箴图》中“女史”是一种官职名,是宫廷中侍奉皇后左右、专门记载言行和制定宫廷中嫔妃应遵守的制度的女官,故选C。

2020届高考艺术生历史复习课时作业: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4讲 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 Word版含解析

2020届高考艺术生历史复习课时作业:第一部分 板块二 第4讲 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 Word版含解析

第一部分板块二第4讲(时间:3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漳州质检,28)鸦片战争后,依附于外商的买办首先在上海诞生;至60 年代买办“于士农工商之外,别成一业”,广州有不少失去垄断特权的行商纷纷到上海充当买办。

据此推知()A.广州行商最具买办职业优势B.买办社会地位高于“四民”C.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D.上海外贸地位逐渐提升解析:D[据材料“依附于外商的买办首先在上海诞生”到买办“别成一业”可知买办在当时经济活动中(对外贸易)占有较重要的位置,故选D项;材料强调买办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未重点区分各地买办的职业优势,排除A项;据材料“于士农工商之外,别成一业”得不出买办地位高于“四民”,排除B项;据材料“依附于外商的买办首先在上海诞生”“不少失去垄断特权的行商纷纷到上海充当买办”可知中国融入世界市场是被动的,排除C项。

]2.(2019·莆田一中月考,25)蒋梦麟在《现代世界中的中国》中写道“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

……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

她们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时光,有些则去念拜菩萨。

……还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材料反映了()A.中国农村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传统经济与近代经济并存C.新的生产方式已占主导地位D.传统的小农经济重获新生解析:B[由材料“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可知农村手工业破产,由材料“还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可知一些人加入新兴行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农村在近代化进程中,旧的生产方式受到冲击,新的生产方式又带来生机,故传统经济与近代经济并存,B项正确;A项中“完全”的说法错误,且自然经济正在逐渐解体中,排除;材料强调农村中传统经济与近代经济并存,并不是新的生产方式已占主导地位,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传统的小农经济重获新生,而是强调农村中传统经济与近代经济并存,排除D项。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
2.太尉一职是虚设的,并未授予大臣,便于皇帝直 接掌兵权,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
3.九卿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 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 务。这都是为皇帝和皇家服务,“国”与“家”同治, 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4.形成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府组织;在一 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务的决策失误,不同 官职和机构之间相互配合,彼此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问题驱动3】分析唐代官僚机制运行方式的进步性。 提示: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加强皇 权;对君权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材料三 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掌总理 郡政,宣布条教,导民以善而纠其奸慝。岁时劝课农桑, 旌别孝悌。其赋役、钱谷、狱讼之事,兵民之政皆总 焉。……通判……建隆四年(963),诏知府公事并须长 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 ……职掌倅贰郡政,凡 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 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二、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1.以皇权为中心:“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 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最高 官职,如丞相是百官之首,权力比御史大夫大,地位也 比御史大夫高,但是当丞相有失职和做错的情况发生, 御史大夫就可以向皇帝报告,纠正丞相;同样,管军 事的太尉有什么不对,御史大夫也可以向皇帝报告。
三、专制主义的巩固(两汉时期) 1.中央:西汉武帝时期,频繁更换宰相,并设“_内__朝__” 牵制“外朝”。 2.选官制度:察举制和征辟制,选拔了人才,巩固了统 治。
四、专制主义弱化(魏晋南北朝) 1.地方割据和民族政权并立,_专__制__主__义__中央集权严重削 弱。 2.士族地主势力发展,_九__品__中__正__制__盛行。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含答案)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含答案)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一、选择题1.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解析活版技术从北宋开始使用;活版之前传递信息并不是均用手抄,如雕版;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泥活字。

A、B、C三项表述错误。

造纸术出现干西汉、指南针出现干战国、火药出现于东晋,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在四大发明中活版出现最晚。

答案 D2.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解析中国的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明清时期从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始,到1912年清朝灭亡结束,C项说法在时间上与史实不符合。

答案 C3.中国古代除了四大发明以外,在天文学、数学、农学和中医学等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下列人物中属于中国古代杰出医学家的是()①祖冲之②郭守敬③孙思邈④王祯⑤僧一行⑥刘徽⑦贾思勰⑧张仲景A.①⑥B.②⑤C.③⑧D.④⑦解析祖冲之、刘徽在数学圆周率的计算方面成就巨大;僧一行、郭守敬在天文学方面成就巨大;孙思邈是唐代的名医,后世尊其为“药王”,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王祯和贾思勰是著名的农学家。

答案 C4.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

”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B.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的作用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技术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解析本题以一句谚语作为命题的切入点,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件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件


3.影响:行政效率提高;君主专制加强, 中央集权
进一步得到巩固。
重理解
1.中国古代丞相与明代内阁首辅的比较 丞相 权力来源 职责 任免 丞相制度赋予 一级决策者 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 内阁首辅 皇帝个人信任 侍从咨询为主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2.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特点 (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清延明内阁,而军机处则体现了发展。
(2)雍正帝设置 军机处
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拟写成文,传达给中
①职能:军机大臣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按 皇帝旨意
②特点 简 速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人员精干 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后直接交相关部门 军机大臣全为兼职,由皇 执行,减少了中间环节,办事效率较高 帝临时任命,没有制度上 的保证,军机处始终不算 地处宫廷,外界干扰少,外官不得擅入,机 正式衙门 密性强,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皇帝召见军 机大臣时,连太监都不得在侧)
要点史料探究
主题一 君主专制的强化——内阁与军机处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
材料一 明成祖在位时,大学士官职的设立,填补了皇帝和帝国官僚体制之间的 空白……大学士开始在政策问题上备皇帝顾问,这些措施都没有背离明太祖建 国的任何基本制度上的设想;相反地,它们倒是弥补了现存制度的缺陷……它们 在发挥新出现的皇帝的内廷助手内阁的职能时制度化了。这些炙手可热的翰林 学士开始成为皇帝的主要顾问和作为皇帝与官僚政制之间的承上启下的人 ,他 们常常和六部主管官员开联席会议审议国事,他们逐渐地左右了外廷的六部,内 阁似乎恢复了以前中书省的气象。 ——[美]牟复礼《剑桥中国明代史》
(2)专制范围空前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和思想文化等各个

高中历史 专题2.2 中国的古代艺术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2.2 中国的古代艺术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课程标准]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一、古代书法艺术1.含义: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书法艺术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2.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1)汉字起源:殷商时代的____________。

演变: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汉字演变的总趋势:由繁到__________。

(2)书法艺术的发展:小篆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______美。

隶书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把中国书法的____________发挥到极致,以怀素、张旭为代表。

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以唐代的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

行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代表人物有“书圣”________,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

王羲之的《兰亭序》最有代表性。

二、古代绘画艺术1.中国画的分类:以题材的不同,中国画可分为人物画、________、花鸟画三大画科。

2.文人画与山水画(1)________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2)________是中国画的精粹,通常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

______是山水画的灵魂。

(3)中国画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的作品,也有许多精彩之作。

三、古代音乐舞蹈艺术1.先秦时代: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青铜______等乐器是20世纪中国音乐考古史上的一次伟大发现。

2.秦汉至隋唐:秦汉设立乐府机构;南北朝、隋唐时代,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歌舞俗乐,总称燕乐,著名的乐曲有《__________》。

3.明清时期:是中国音乐艺术的丰收期,以《十面埋伏》、《霸王缷甲》为代表。

四、古代戏曲1.京剧形成与发展:乾隆末年,安徽的四大徽班进京;道光年间,形成了“________”的局面,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后来改称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精品】2020版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04 古代西方的政治(含解析)

【精品】2020版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04 古代西方的政治(含解析)

专题04 古代西方的政治【母题来源】2015年天津卷第12题【母题原题】12.(22分)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前451年)②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罗马统一意大利(前270年左右)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前202年~公元184年)罗马强盛时期(前201年~公元192年)④公元3世纪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2~280年)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年)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⑤公元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东晋南迁(317~420年)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⑥公元5~6世纪南北朝对峙(420589年)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概括①至⑤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

(7分)(2)比较①至⑤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你又有哪些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8分)(3)第⑥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

(7分)【答案】(1)①两者都制定了法律。

②两者都实现了国家统一。

③两者都进入了强盛时期。

④两者都出现了混乱,分裂或危机,但都走向了统一或中兴。

⑤两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规模迁入,走向分裂。

(2)两者虽相距遥远,但各个时期历史特征非常相似。

两者历史都呈现了政治统一和分散交替而行的轨迹,变化节奏也非常相似。

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的。

(3)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西罗马灭亡,欧洲走向分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板块四中外关联一(时间:3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巴中模拟)凯伦·阿姆斯特朗在《轴心时代》一文中认为:800BC年至200BC 年之间,尤其是600BC—300BC间是人类的轴心时代。

这一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古希腊的先哲和中国先秦百家诸子几乎同时都把关注的目标转向了() A.宗教神学B.自然哲学C.社会现实D.民主与科学解析:C[根据史实,这一时间段东西方思想先哲都把关注重点转移到了社会现实方面,故C项正确。

]2.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了4个血缘部落。

公元前3世纪晚期嬴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建立了官僚政治B.打击了贵族政治C.不利于中央集权D.改变了社会性质解析:B[嬴政建立了官僚政治,克利斯提尼建立了民主政治,故A项错误;二者都打击了贵族政治,故B项正确;嬴政的措施有利于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克利斯提尼的改革并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故D项错误。

]3.(2020·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四,24)古代东西方都曾展现出对人类自身认识上的自觉,其中主张正确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以道德上的律己来调整社会矛盾的思想家是() A.孔子苏格拉底B.老子普罗泰戈拉C.孟子柏拉图D.庄子亚里士多德解析:A[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要求人们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以稳定社会秩序,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也主张用道德律己调整社会矛盾,故A项正确;老子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没有强调道德律己,普罗泰戈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忽视道德,故B项错误;孟子主张仁政、性善论,但没有提及人应以道德律己,柏拉图主张按品德进行社会分工,不是用道德律己维护社会秩序,故C项错误;庄子继承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没有强调道德律己,亚里士多德也没有强调以道德律己来维护社会秩序,故D项错误。

]4.(2020·天津五区县模拟)法的概念和理解因为学派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有人主张“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有人指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还有人认为“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志。

”这些关于“法”的论述分别出自() A.韩非黄宗羲西塞罗B.商鞅顾炎武孟德斯鸠C.韩非王夫之西塞罗D.荀子黄宗羲伏尔泰解析:A[材料“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出自于《韩非子》,材料“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出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志”,出自于古罗马西塞罗的一句关于自然法的名言,故A项正确。

] 5.(2019·延边质检)韩非子曾对法的特点有个精辟概括:法固、法显、法一;《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由此可见() A.两者法治思想具有异曲同工之妙B.中国古代法律更多的重视了私人法律权益C.中华法系曾受益于罗马法系D.商品经济发展是二者共同的经济基础解析:A[据材料“法固、法显、法一”“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可知两者法治思想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强调法律的权威性,故A项正确;材料“法固、法显、法一”与私人法律权益无关,故B项错误;中华法系起源于中国古代社会固有的历史文化传统,而不是受益于罗马法系,故C项错误;中华法的经济基础是封建小农经济,而不是商品经济,故D项错误。

]6.(2019·无锡期中)战国时期,士已逐渐转变为社会上的一个阶层。

这个阶层成为上(统治者、官吏和剥削者)与下(被统治者、民、被剥削者)交流、转换的中间地带。

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

材料中社会新阶层的出现()A.满足统治阶级需要B.加重下层民众负担C.推动社会转型发展D.激化已有社会矛盾解析:C[材料中“这个阶层成为上(统治者、官吏和剥削者)与下(被统治者、民、被剥削者)交流、转换的中间地带”表明不仅有利于统治阶级,故A项错误;材料中“与下交流、转换”不等于加重下层民众负担,故B项错误;材料中“战国时期,士已逐渐转变为社会上的一个阶层”“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表明社会新阶层的出现是社会转型的产物,“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表明推动社会转型发展,故C项正确;“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表明社会新阶层的出现推动社会转型发展,是解决而非简单激化已有社会矛盾,故D项错误。

]7.(2020·怀化模拟)元代时,中国的棉纺织技术与近代英国一样都进行了技术革新,但在中国没有引发与英国相同的革命性效应,反而为自闭创造了条件。

其根源是中国() A.小农经济的生产模B.农民的购买力低下C.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D.长途贩运呈现萎缩解析:A[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封闭性等特点,这直接导致了中国的小农经济不能够根据市场的需要而进行扩大再生产,从而导致同样的技术革新在不同的国家产生不一样的结果,故A项正确。

]8.(2020·湖南师大附中模拟)郑和下西洋在东南亚有着极大的声誉,关于郑和的祠堂、庙宇等当地纪念物,至今犹存。

而美洲目前尚没有发现当地人为哥伦布修建的具有类似意义的纪念物。

这反映出()A.两者航海的不同目的导致了不同结果B.郑和下西洋意义远大于美洲的发现C.东南亚人民的文明程度高于美洲地区D.美洲人没有认识到欧洲文明的先进解析:A[郑和下西洋主要宣扬国威,与当地人民发展友好往来,哥伦布的远洋航行是以侵略为目的,给美洲人民带去了灾难和奴役,两者航海的不同目的导致了不同结果,故A项正确。

]9.有学者指出:“美洲流入中国的白银,在1586年为50万比索(西班牙银元),以后迅速超过10万比索乃至200万比索,在1604年达到300万比索,1622—1644年大都在200万比索至300万比索之间。

”由此可知()A.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外于顺差地位B.明朝政府未曾真正实施“海禁”政策C.中国与美洲间的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D.美洲的发现直接推动中美贸易的发展解析:C[由材料数据可以看出,明朝美洲白银流入中国呈现增长趋势,这说明中国与美洲之间的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故C项正确。

]10.(2019·淄博摸底)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

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

”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

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

”清代乾隆年间的袁枚在《子不语》中有一篇“山下的女人是老虎”的故事,与“绿鹅”故事十分相似。

两则故事都()A.体现了思想解放潮流B.提倡男女平等思想C.否定压抑人性的观念D.冲破了传统观念束缚解析:C[两则故事的主旨都体现出人性解放和思想解放的特点,而体现了思想解放潮流的是薄伽丘的《十日谈》,故A项错误;提倡男女平等思想是薄伽丘《十日谈》的思想观念,故B项错误;这两则故事强调的是反对压抑人性,故C项正确;冲破了传统观念束缚是近代中西方思想解放运动,故D项错误。

]11.(2019·惠州三模)清初,传教士利玛窦帮助中国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但不经意地把美洲画在了左面、欧洲在中间而亚洲在右面,引起了朝廷的不满;他马上修改了地图,把中国放在中间,这幅地图获得了中国人的高度称赞,并在中国广为流传,也为传教士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这反映了()A.中西方文化科技交流频繁B.西方传教士在华影响力大C.传统的夷夏观念根深蒂固D.闭关锁国政策还没有推行解析:C[交流频繁不能从材料中看出,故A项错误;西方传教士因为朝廷不满而修改地图,所以不能说明其在华影响力大,故B项错误;从修改地图,把中国放在中央,可以看出中国以自己为中心,故C项正确;清朝初期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故D项错误。

] 12.(2019·北京西城期末)下列文物或老物件见证了历史变迁,其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选项文物或老物件结论A 兰州出土的“东汉书信纸”,以麻为主要原料,厚薄均匀,便于书写。

“蔡侯纸”完全取代绢帛成为书写材料B 清代御窑督陶官唐英创制的《陶成图瓷板》,描绘了拉坯成型、彩绘上釉、入窑装烧、束草装桶等工序。

明清时期官营手工业产品制作精美C 西班牙在南美殖民地制造的“西班牙银元”,明朝后期流入中国,为《南京条约》赔款所用货币单位。

西班牙银元曾是国际流通的货币之一D 1951年某村的木牌上记载:“徐××分到果实地一亩二分五厘……”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状况无法得出“蔡侯纸”完全取代绢帛成为书写材料的结论,故A项错误;B项材料仅能说明官营手工业工序繁多,不能说明官营手工业产品制作精美,故B项错误;C项中“西班牙银元”作为《南京条约》赔款所用货币单位,说明西班牙银元是当时国际流通的货币之一,故C项正确;D项中材料体现的是土地改革的内容,无法体现农业合作化运动,故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0·牡丹江模拟,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李世民颁发了《唐律·仪制令》,其中一条规定:“凡行路巷街。

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

”后来依据这些原则衍生出一些具体条款:“不得在街市走马”“不得在人众中走马”的规定,后世演化成为“限速”和“人车分流”等现代交通规定;“以船载客,需事先订价,不得超载”的规定,在现代演化成为“禁止超载”的规定;“不得在中流索价”的规定,演化成为保护乘客交易安全的现代条款。

此外,唐代对交通违法的处理十分严厉,《唐律杂律》中亦载:“诸违令者,笞五十,别式减一等。

”由此可见,在唐代,我国的交通管理立法原则已经和现今相差无几。

材料二罗马帝国的道路多为军备所设置,骑士们上马首先要从左侧进行,左侧路基会稍高些便于上马,所以演变成为骑士“靠左走”。

罗马帝国对外扩张将“靠左走”的“交通规则”带到了整个欧洲。

在1300年,罗马教皇卜尼法八世宣称“条条大路通罗马”,同时他还规定,来罗马朝圣者需要靠左侧行走。

欧洲的贵族仍大多保持靠左行走的习惯,而农民在赶车挥鞭之时,坐在左边更顺手些,所以更多地选择从右侧行驶。

欧洲在18世纪中期以前没有明确的交通法律,主要依靠的是欧洲各国的习惯。

——以上材料摘编自《道路交通规则起源》(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交通法规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