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 第十一章 鞣质
第十一章鞣质详解演示文稿
![第十一章鞣质详解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9af49a3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69.png)
能与蛋白质结合产生不溶于水的沉淀。如与明胶 沉淀,可作为提纯、鉴别鞣质的一种方法。 3.与重金属盐沉淀
鞣质的水溶液能与重金属盐[Pb(AC)2.Cu(AC)2]
或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溶液等作用,生成沉淀。
第19页,共22页。
4.与生物碱沉淀 其水液可与生物碱生成难溶或不溶的沉
一、物理性质
1.性状 大多为灰白色无定形粉末,并多具有吸湿性,少
数为结晶状个体(老鹳草素)。 2.溶解性
极性较强,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可溶 于乙酸乙酯、丙酮和乙醇的混合液。
少量水存在能够增加鞣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 解度。
第18页,共22页。
二、化学性质
1.还原性 含有很多酚羟基,为强还原剂,很易被氧化,能还
OH
R1
OH OH
第14页,共22页。
3.原花色素类
原花色素是植物体内形成的、在热酸-醇处理下能生成花色素 (anthocyanidins)的物质。绝大部分天 然的缩合鞣质都是聚合的原花色素,但自三 聚体起才有明显鞣性。
该类鞣质在植物界分布比可水解鞣质 广泛,天然鞣质大多属于此类。与空气接触, 特别是在酶的影响下,很易氧化、脱水缩合 为暗棕色或红棕色的鞣红沉淀。
经典的方法主要有沉淀法、透析法及 结晶法,现在常用色谱法。(凝胶柱色谱、 大孔树脂色谱、HPLC)。
第22页,共22页。
第15页,共22页。
4.结构举例
OH
O HO
OH
OH
O
HO
OH OH
OH
OH OH
见P375~376
第16页,共22页。
三、复合鞣质
由可水解鞣质与黄烷醇类缩合 而成的鞣质,即为复合鞣质 (complex tannins)。具有可水 解鞣质和缩合鞣质的一切特征。
最新中药化学第11章 鞣质4学时0611幻灯片课件
![最新中药化学第11章 鞣质4学时0611幻灯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7e1d2e700abb68a882fb4b.png)
它们由单分子之间偶合而形成的,因没食子酰基(G)、六
羟基联苯二甲酰基(HHDP基)等位置、缩合度不同所 广
衍生的各种低聚体。
西 中
医
其中二聚体最多,约有200多种,三聚体约有20多种,四
学 院
聚体有6种。
药
学
院
潘 为 高
第二节 鞣质的结构与分类
一、 可水解鞣质---3. 可水解鞣质低聚体
二聚体:
---
蔷薇科地榆属--地榆
第二节 鞣质的结构与分类
一、 可水解鞣质---4. C-苷鞣质 C-苷鞣质,糖开环后端基C-C相连:
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 (HHDP基)
麻黄科植物
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西
C-苷键
中
医
学
院
药 学 院
潘 为 高
第二节 鞣质的结构与分类
一、 可水解鞣质---5. 咖啡鞣质
➢ 咖啡豆所含的多元酚类成分主要是绿原酸(3-咖啡酰奎尼酸),其无鞣 质活性。
药 学
院
3. 复合鞣质--兼有两者结构与性质。
潘 为
高
第二节 鞣质的结构与分类
一、 可水解鞣质
可水解鞣质由于分子中具有酯键和苷键,在酸、碱、酶
(特别是鞣质酶或苦杏仁酶)的作用下,可水解成小分子酚 酸类、糖或多元醇。
根据水解的主要产物(酚酸及其多元醇)不同又可分为: 广
西
中
1.没食子酸鞣质(酚酸)
医 学
第二节 鞣质的结构与分类
广 西 中 医 学 院
药 学 院
潘 为 高
第二节 鞣质的结构与分类
概述
根据鞣质的结构特征,把鞣质分成三类
1. 可水解鞣质
黑中大中药化学课件第11章 鞣质
![黑中大中药化学课件第11章 鞣质](https://img.taocdn.com/s3/m/3be187ab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6.png)
结束
三、主要的生理活性
1.抗肿瘤作用,如茶叶中EGCG,月见草中的月 见草素B等有显著的抗肿瘤促发作用;
2.抗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 3.抗病毒作用; 4.抗过敏、疱疹作用以及利用其收敛性用于止血、 止泻、治烧伤等。 5. 从含鞣质6%以上的植物水提液所得的浓缩产 品“栲胶”,主要用于皮革工业的鞣皮剂,酿造工 业用作澄清剂,工业用作木材粘胶剂、墨水原料、 染色剂、防垢除垢剂等。
CH2OG O
OG
OG
OG OG
pentagalloylgluco se
HO
O
OH OH
OH
OH
OH
HO
O
OH
OH
OH
OH
HO
O
OH
OH OH
condensed tannins
OH HO
HO
OCOCH2 OG
O
HO
CO O
O
O
HO OH
CO CO
HO
OH
HO OH OH OH
ca suari ctin G=galloyl
四、分布
鞣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约70%以上的中草药含 有鞣质类成分,特别在种子植物中分布很普遍。鞣质存 在于植物的皮、茎、叶、根、果实等部位。植物被昆虫 伤害后的虫瘘中含有大量的鞣质,如五倍子所含鞣质高 达70%以上。植物中鞣质含量一般随植物的年龄、存在 部位、生长环境、生长季节等条件不同而异。一年生草 本植物一般含鞣质较少;木本心材中鞣质含量随年龄增 长而增加;果实中鞣质含量随其逐渐成熟而下降;植物 向阳部位的鞣质含量叫背阴部位高;温带植物较寒带植 物的鞣质高。
第二节 鞣质的结构与分类
根据鞣质的结构特征把鞣质分成三类
天然药物化学-第十一章---其他成分全篇
![天然药物化学-第十一章---其他成分全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24351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8b.png)
二、结构与分类
可水解鞣质 缩合鞣质
(一)可水解鞣质 分子中具有苷键和酯键,在酸、碱、酶的作用下,
可水解成小分子的酚酸类、糖或多元醇。 1、没食子酸鞣质(酚酸) 水解后能生成没食子酸和糖或多元醇。如大黄和
五倍子中的鞣质。 2、逆没食子酸鞣质(多元醇) 水解后可产生逆没食子酸(鞣花酸)与糖。
(二)缩合鞣质
电离趋势相等时溶液的pH值。等电点时,氨基酸的 溶解度最小。
显色反应:
(1)茚三酮加热多显紫色,用于氨基酸鉴 别、薄层喷雾显色。
(2)吲哚醌试剂,不同氨基酸显不同颜色。
(3)1,2-萘醌-4-磺酸试剂,不同氨基酸显不 同颜色。
2.蛋白质和酶的性质:
多数蛋白质、酶不溶于有机溶剂。可溶 于水成胶体溶液(大分子溶液),不能 透过半透膜,可用于蛋白质的提纯。
两性化合物和等电点:同氨基酸。
盐析(硫酸铵、氯化钠):此性质可逆, 可用于蛋白质的提纯。
变性:此反应不可逆。
水解:蛋白质在酸碱酶的作用下可水 解成氨基酸。
酶的催化活性及专属性:可因变性而 失活。
沉淀反应:可被酸(鞣质、苦味酸、 硅钨酸)及多种金属盐类(硫酸铜、 氯化高汞)沉淀。
颜色反应:
第十一章 其他成分
第一节 鞣质
一、概述 •概念 又称鞣酸或丹宁,是一类分子量较大,结构复杂的 多元酚类化合物,由于具有鞣皮作用,故称为鞣质。 •生理活性 •收敛性:可止泻 •沉淀蛋白质:保护创面 •重金属中毒解救 •抗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延缓衰老
•分布
约70%以上的中草药含有鞣质类成分,鞣质存 在于植物的皮、茎、叶、根、果实等部位。植 物被昆虫伤害后的虫瘿中含有大量的鞣质,如 五倍子所含鞣质高达70%以上。
天然药化第十一章之其他类
![天然药化第十一章之其他类](https://img.taocdn.com/s3/m/fe0c7e7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0e.png)
1
2
小结
B
D
A
C
分子中具有羧基(不包括氨基酸)的一类酸性化合物。
常以盐、脂肪、酯等形态存在。
存在于植物的叶、花、茎、果实、种子、根等部分。
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有机酸类化合物
一、结构类型
脂肪族有机酸
脂肪酸的药用价值
通便
抗癌作用 如:油酸
泻下 如:火麻仁
镇静作用 如:酸枣仁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02
脂肪酸的提取
脂肪酸盐结晶法 将脂肪酸混合物经氢氧化钠醇溶液皂化为脂肪酸盐,冷却,使饱和及单不饱和脂肪酸盐析出,滤液酸化提取,得高浓度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此法适用于工业生产。
01
尿素结晶法 是一种经典的提纯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尿素能与脂肪族化合物形成加合物,形成加合物的能力与脂肪酸的饱和程度有关,不饱和程度愈低,愈易形成加合物。利用这一原理可将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分离。将脂肪酸混合物与尿素的醇溶液混合,保温搅拌,冷却,滤过,得较高浓度的EPA和DHA。
第十一章 其他类 鞣质
单击添加副标题
2015年11月9日
2
1
鞣质又称为单宁、鞣酸,是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因此又称为鞣酸。
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故能与生兽皮中的蛋白质结合成致密、柔韧、不易腐败又难以透水的皮革。
前言—性质
除苔藓植物很少含有以外,广泛分布于植物界。
01
存在于植物的皮、木、叶、根、果实等部位。植物被昆虫伤害所形成的虫瘿中常含有大量的鞣质(五倍子中含量高达70%)。
02
一年生草本植物含量较低,木本植物中含量随植物年龄增大而增多。
逆没食子鞣质
![逆没食子鞣质](https://img.taocdn.com/s3/m/91c058e6bb4cf7ec4bfed013.png)
10
10
(一)没食子鞣质
用途:
1、五倍子鞣质软膏——外用收 敛止血。 2、鞣酸蛋白——内服治疗腹泻、 慢性胃溃疡、胃肠炎等。 11 3、其水解产物没食子酸——为合 成磺胺增效剂TMP的重要原料。
11Leabharlann (一)没食子鞣质例2、金缕梅鞣质 为结晶性没食子酸鞣质。存在于 龙芽草中。
12
12
(二)逆没食子鞣质(鞣花鞣质)
50
50
(一)氢谱 (3)橡腕酰基(Val) 在δ 6.3~6.8出现2个单峰。在δ 6.9~7.2 出现一个单峰。
51
51
(一)氢谱 (4)地榆酰基(Sang)及脱氢二没食子酰基 (DHDG) 在δ6.8~7.4出现2个双峰信号(HA HB ), J=2Hz。又在7.0~7.2出现一个单峰( HC )。
29
1、黄烷-3-醇类
主要是儿茶素(5,7,3‘,4’ –四羟基黄 烷-3-醇)类。儿茶素中有4个异构体,自然界 中常见的为(+)-儿茶素及(-)-表儿茶素。
30
30
(+)-儿茶素和氧可自氧化或在多元酚氧化酶的 催化下,经正碳离子形成开环的二儿茶素。
H HO
+
OH HO OH OH
H
+
OH HO OH OH OH
4
4
第一节
概述
分布:
广布于植物界,尤以种子植物最 普遍。如蔷薇科、大戟科、蓼科、 茜草科最多见。约70%以上中药含鞣 质。如中药五倍子鞣质含量达70%。 地榆、大黄、虎杖、山茱萸、老鹳 5 草、麻黄等均含有。
5
第一节 生理活性
概述
主用于收敛、止血及烧伤。早在1925年用五 倍子鞣质涂布烧伤早期创面。因其收敛作用强, 且具杀菌作用,曾被广为应用。 鞣质可与蛋白质反应,故可作酶抑制剂。另 外还具抗氧化、杀菌、抗病毒,降压,驱虫等作 用。如茶多酚抗衰老、四季青鞣质治烧、烫伤等。
鞣质讲稿课件
![鞣质讲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0b58207f1922791788e80f.png)
2021/10/29
12
•
在正常生活的细胞中,鞣质存在于液泡
中,不与原生质接触,大多呈游离状态存在,
部分与其它物质(如生物碱类)结合而存在。
2021/10/29
13
第二节 鞣质结构和分类
1. 可水解鞣质(hydrolysable tannins) 这是一类由酚酸及其衍生物与葡萄糖或多元醇通
过甙键或酯键而形成的化合物。因此,可被酸、 碱、酶(如鞣酶tannase、苦杏仁酶emulsin等 )催化水解。
提取: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为组织破碎提取法。
原料
50~70%含水丙酮,室温下高速离心机内,破 碎成匀浆状,甩滤,药渣反复三次
丙酮 / 水提取液
减压浓缩 (浓缩过程中有色素沉淀时可滤除)
丙酮提取物(粗总鞣质)
2021/10/29
26
• 鞣质分离:
• 溶剂法:利用鞣质易溶于乙酸乙酯而难溶于 乙醚的性质分离。
• 乙醇+水提 32.20
80.3
90.6
• 丙酮+水提 31.65
83.9
93.0
•
由表可知,1∶1的丙酮水溶液对鞣质的溶解能
力最强,可使鞣质的抽出率提高至93%,且含量增
加较大,因此,可以确定以丙酮水溶液作为最佳提
取剂。
2021/10/29
36
提取工艺流程:
常压浓缩
五倍子原料 粉碎
滤液 滤渣
过筛
2021/10/29
可水解鞣质 蓝→蓝黑色,含量多时沉淀 沉淀,不溶于稀醋酸 青灰色沉淀 -
缩合鞣质 绿→绿黑色,含量多时沉淀 黄棕色沉淀 沉淀,溶于稀醋酸 红棕色沉淀 鞣红沉淀
水解,产生没食子酸,葡萄糖
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检识技术—鞣质(中药化学课件)
![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检识技术—鞣质(中药化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59d0c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7f.png)
HOOC HO
OH
HO
OH
HO
OH COOH
六羟基
联苯二酸
2H2O HO
O CO
OH OH
HO
OC
O
逆没食子酸
O
CO
OH
HO
OH
HO H2O
OH COOH
黄没食子酸
可水解鞣质——逆没食子鞣质
O C O OH
HO
OH
HO OR COOH
R= -glc-glc 诃子鞣质
可水解鞣质——逆没食子鞣质
3.还原性 鞣质具有较强还原性,能还原斐林试剂,可使 KMnO4褪色, 鞣质极易被氧化,碱性条件下能使其氧化速度加快。
4.沉淀特性
(1)与蛋白质作用:鞣质可与蛋白质(如明胶溶液)结合生 成沉淀,使蛋白质变性。
(2)与重金属盐的作用:鞣质分子中有邻位酚羟基,故可与 多种金属离子鳌合。鞣质的水溶液遇Fe3+产生蓝(黑)色或绿 (黑色)色或沉淀,由于大多数植物药材中含有鞣质,因此通过 煎煮法提取药材中有效成分时,应避免铁器接触。
然后冷藏24小时,滤过
沉淀
滤液
低温可使之沉淀
灌封于安瓿再次加热灭菌
中药注射剂
(2)石灰法
方法一
中药水溶液
加氢氧化钙
沉淀
滤液
鞣质可与氢氧化 钙产生钙盐沉淀
方法二
中药粗粉
药材中加入石灰乳, 用各种方法提取。
提取液
鞣质与钙盐产生 沉淀留在药材中。
(3)明胶法
已分离提纯
中药水提液
加入4%明胶溶液,滤过
沉淀
HO HO HO HO
HOOC
OH
COO CH2 O
第十一章鞣质-中药化学全篇
![第十一章鞣质-中药化学全篇](https://img.taocdn.com/s3/m/0cbb6ac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e.png)
教学要求
1、熟悉鞣质的结构与分类; 2、掌握鞣质的理化性质、检识方法; 3、熟悉鞣质的提取分离方法及注意事项; 4、了解鞣质的1H-NMR、13C-NMR、MS、CD谱特征及含
鞣质的中药实例。
第一节 概 述
糅质:由没食子酸(或其聚合物)的葡萄糖 (及其他多元醇)酯、黄烷醇及其衍生物的 聚合物以及两者混合共同组成的植物多元酚。
1、没食子糅质 水解生成没食子酸和糖或多元醇。
CH2OG
OH
Oபைடு நூலகம்OG
OG
G= CO
OH
OGG OH
OGG
五倍子糅质
GG = 二倍没食子酰基
GGG=三倍没食子酰基
1、没食子糅质
表11-1 五倍子鞣质的组成
组分
相对含量 组分的组成化合物 (%)
五-O-没食子酰葡萄糖(G5)
4
含异构体8个以上
六-O-没食子酰葡萄糖(G6)
此外,在中药提制过程中,鞣质常作为杂质除去,除去的方 法有:
·明胶沉淀法
中药水提液加4%明胶水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滤液减 压浓缩至小体积,加3~5倍乙醇,使过量明胶沉淀,然后滤去沉 淀。如果过量明胶尚未除尽,可将滤液浓缩后再作1次乙醇沉淀 。 也可将加明胶后的混悬液于水浴上加热,不断搅拌,沉淀逐步凝 结,将上清液倾出,减压浓缩,再按前述方法除去过量明胶。
12
含异构体9个以上
七-O-没食子酰葡萄糖(G7)
19
含异构体7个以上
八-O-没食子酰葡萄糖(G8)
25
九-O-没食子酰葡萄糖(G9)
20
十-O-没食子酰葡萄糖(G10)
13
十一-O-没食子酰葡萄糖(G11)
中药化学鞣质
![中药化学鞣质](https://img.taocdn.com/s3/m/f2bd7a8987c24028915fc3e9.png)
一、概述 二、结构与分类 三、理化性质 四、检识 五、 提取分离 六、结构研究
一、鞣质(Tannins)的概述
(一)定义
原指具有鞣制皮革作用的物质。
现指没食子酸(或其聚合物) 的葡萄糖(或其他多元醇)酯、黄 烷醇及其衍生物的聚合物以及二者 共同组成的植物多元酚类化合物 (polyphenols)。
4、C-苷鞣质
糖开环后端基C与酚酸的C直接 相连。如木麻黄宁、旌节花素。
5、咖啡鞣质
二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
存在于咖啡豆、菊科植物中。
HO
HO COOH
HO
CH CH COOH
HO
OH
HO
(二)缩合鞣质(黄烷类鞣质)
是黄烷醇的聚合物。一般不具 有酯键或苷键,不能被酸、碱、酶 水解,但很容易被氧化、脱水缩合 形成暗棕色或红棕色的沉淀——鞣 红。故又称鞣红鞣质类。
二、结构与分类
可水解鞣质、缩合鞣质、复合鞣质
(一)可水解鞣质
具有酯键或酯苷键,易被酸、 碱、酶水解,生成小分子酚酸和 糖(或多元醇)。 组成可水解鞣质的糖及多元醇:
葡萄糖、金缕梅糖、 奎宁酸、原枥醇
1、没食子酸鞣质:
水解后生成没食子酸和糖或多元 醇。五倍子鞣质(中国鞣质)、金 缕梅鞣质。
2、逆没食子酸鞣质(鞣花鞣质):
六、结构研究 1H-NMR, 13C-NMR, 1H-1H-CORY, HMBC, HMQC FAB-MS CD谱
•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 10.720. 10.7We dnesday , October 07, 2020
•
人有改善的能力,事事有改善的余地 。08:32:3408:3 2:3408:3210/7/2020 8:32:34 AM
鞣质结构与分类全篇
![鞣质结构与分类全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a9ff9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f7.png)
缩合鞣质
❖ 检识
第十一章 鞣质
两类鞣质的鉴别反应
试剂
可水解鞣质
缩合鞣质
稀酸(共沸)
无
暗红色
溴水
无
黄色或橙红色
三氯化铁
蓝或蓝黑或沉淀
绿或绿黑或沉淀
石灰水
青灰色
棕或棕红色
乙酸铅
(可溶于乙酸)
甲醛或盐酸
无
第十一章 鞣质
❖ 结构研究
◎ 1HNMR谱 制备甲基化衍生物可测定酚羟基数目 根据偶合常数关系可以找出各组糖上氢 糖上的C1-H的数目可以判断糖的个数 根据芳香氢数目及化学位移,可以判断芳核取代
第十一章 鞣质
❖ 结构研究
◎ 13CNMR谱 判断可水解鞣质中没食子酰基(G)、六羟基联苯二甲酰 基的数目、酰化位置、糖基构型 ◎ MS谱 FAB-MS直接测定分子离子峰 ◎ CD谱 确定逆没食子鞣质构型
第十一章 鞣质
❖ 中药实例
蔷薇科植物翻白草
70%含水丙酮提取,以乙醚、乙酸乙酯萃取,乙酸 乙酯部分经柱色谱分离得9个鞣质成分。
与铁氰化钾氨溶液作用成棕色
第十一章 鞣质
❖ 提取分离
◎ 提取 新鲜原料
50-70%含水丙酮,室温下高速离心机内, 破碎成云浆状,甩滤 丙酮-水提取液 减压浓缩(可滤除色素沉淀) 粗总鞣质
第十一章 鞣质
❖ 提取分离
◎ 分离 1.溶剂法 乙醚等级性小的溶剂萃取除去脂溶性杂质,乙酸乙酯萃取 鞣质 2.沉淀法 加入明胶与鞣质生成沉淀,以丙酮回流。鞣质溶于丙酮中。 粗品溶于少量乙醇和乙酸乙酯中,加入乙醚,使之沉淀。
❖ 中药实例 ◎ 翻白草
◎ MS
◎ CD
❖ 概述
第十一章 鞣质
中药化学 第十一章 鞣质
![中药化学 第十一章 鞣质](https://img.taocdn.com/s3/m/ce390183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6a.png)
四.鞣质的提取别离
提取: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为组织破碎提取法。 原料
50~70%含水丙酮,室温下高速离心机内, 破碎成匀浆状,甩滤,药渣反复三次
丙酮 / 水提取液 减压浓缩〔浓缩过程中有色素沉淀时可滤除〕
丙酮提取物〔粗总鞣质〕
❖ 鞣质别离: ❖ 溶剂法:利用鞣质易溶于乙酸乙酯而难
溶于乙醚的性质别离。 ❖ 沉淀法:利用鞣质与蛋白质产生沉淀的
❖ 2、 缩合鞣质:在酸、碱、酶的作用 下不能水解,但可聚合成大分子的鞣 红沉淀。
黄烷 – 3 -- 醇类: 黄烷 – 3,4 –二 醇类: 原花色素类:
❖ 3、 复合鞣质:
三.鞣质性质
1、大多为灰白色无定性粉末,多具引湿性。 2、属极性成分,溶于水、亲水性有机溶剂、乙酸乙酯,难溶或不溶于亲脂性有机溶
第十一章
鞣质
含义:
指由没食子酸〔或其聚合物〕的 葡萄糖〔及其他多元醇〕酯、黄 烷醇及其衍生物的聚合体以及两 者共同组成的植物多元酚。
二.鞣质结构和分类
❖ 1、可水Βιβλιοθήκη 鞣质:分子中具有苷键和酯键, 再酸、碱、酶的作用下,可水解成小分子 的酚酸类、糖或多元醇。依水解产物不同, 可分为以下几种。
没食子鞣质: 逆没食子鞣质: 可水解鞣质低聚体: C-苷鞣质: 咖啡鞣质:
剂。 3、为强复原剂,能复原斐林试剂。 4、与蛋白质产生沉淀。明胶提纯鞣质即是。 5、与重金属盐沉淀:铅盐、铜盐、钙、钡氢氧化物等用于鞣质的别离或除鞣。 6、与生物碱沉淀:为生物碱沉淀试剂。 7、与三氯化铁产生蓝黑、绿黑反响或沉淀。作为工业原料制造蓝黑墨水。 8、与铁氰化钾氨溶液反响成深红色,很快变为棕色。
性质,可用明胶提纯鞣质。 ❖ 柱色谱法: ❖ 高效液相色谱法:
五.鞣质鉴别
中药化学第十一章鞣质全篇
![中药化学第十一章鞣质全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f37ff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1.png)
O G Gx
1,2,3,4,6-五—O-没食子酸-β-D-葡萄糖
式中X、Y、Z不同则组成不同的聚合体,不同聚合体按一定百分比组 成的混合物即为五倍子鞣质,其平均分子量为1434,由五至十二-O-没食 子酰葡萄糖组成,每个葡萄糖平均有8.3个没食子酰基。现已研究清楚其中8 个组分:
组
分
相对含量(%)
(leucoanthocyanidins)。 常见的结构单元有
R
R
HO
O
OH
HO
O
OH
R' OH OH OH
OH
OH
OH
R=OH, R´=H,无色矢车菊苷元
R=H,
(+)柔金合欢素
R=R´=OH, 无色飞燕草苷元
R=OH, (+)白刺槐定 R=H, (+)柔金合欢素
HO
O
OH OH
OH
HO
O
OH OH
HO
HO
O
OH
OH
COO HO
OH
O CO
OH
OH
O
OH
OH
OH
OH
OH O
OH
OCO
OH O
OH
OH OH
HO
COO
OH
HO
原花青定C-1
表儿茶素没食子酯的四聚体
三. 复合鞣质 (Complex tannins) 此类特点为分子结构由可水解鞣质部分与黄烷醇部分缩合而成。
OH
例
HO
HO
CO OCH2
OH
橡腕酰基
CO
CO
O
OH OH
HO
OH
HO
中药化学 第十一章 其他成分课件
![中药化学 第十一章 其他成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5a11bc6294dd88d0d26be5.png)
第十一章其他成分一、大纲二、分值占历年考试的2 分左右第一节有机酸定义:有机酸是一类含羧基的化合物(不包括氨基酸),广泛分布在植物界中,存在于植物的花、叶、茎、果、根等部位,多数与钾、钠、钙等金属离子或生物碱结合成盐的形式存在,也有结合成酯存在的。
一、结构和分类有机酸按其结构的特点可分为芳香族、脂肪族和萜类有机酸三大类。
1.芳香族有机酸芳香酸在植物界中分布十分广泛,如羟基桂皮酸的衍生物普遍存在于中药中,尤以对羟基桂皮酸、咖啡酸、阿魏酸和芥子酸较为多见。
桂皮酸类衍生物的结构特点是:基本结构为苯丙酸但有少部分芳香族有机酸具有较强的毒性,如马兜铃酸等。
据报道,马兜铃酸有较强的肾毒性,易导致肾功能衰竭。
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有马兜铃、关木通、广防己、细辛、天仙藤、青木香、寻骨风等。
在实际应用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下文取消了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3味含马兜铃酸的中药药用标准。
2.脂肪族有机酸脂肪酸也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如中药中普遍存在着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琥珀酸等。
脂肪酸为带有羧基的脂肪族化合物,分子式少于8个碳的有机酸被称为低级脂肪酸,8个碳以上者为高级脂肪酸。
若按其所含官能团分类,又可分为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多元羧酸、羟基酸、酮酸等。
3.萜类有机酸属于萜类化合物,如甘草次酸、齐墩果酸等。
二、理化性质1.性状低级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大多为液体,高级脂肪酸、脂肪二羧酸、脂肪三羧酸和芳香酸大多为固。
2.溶解性低分子脂肪酸和含极性基团较多的脂肪酸易溶于水,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高分子脂肪酸和芳香酸大多为亲脂性化合物,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
有机酸均能溶于碱水。
3.酸性由于有机酸分子中含有羧基而具有较强的酸性,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有机酸盐。
三、实例——金银花(一)性味功能及生物活性性味功效:金银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效。
生物活性:金银花的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
鞣质的结构与分类—中药化学
![鞣质的结构与分类—中药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f8b80dc09b89680203d8254d.png)
鞣质的结构与分类
根据鞣质的化学结构特征进行分类
可水解鞣质:
缩 合 鞣质:
hHale Waihona Puke drolysable tannins
condensed tannins
复 合 鞣质:
complex tannins
一、可水解鞣质类
特点:分子中具有酯键和苷键,在酸、 碱、酶的作用下,可水解成小分子酚酸类化 合物和糖或多元醇。 分类:根据水解的主要产物(酚酸及其 多元醇)不同,分为没食子鞣质、逆没食子 鞣质(鞣花鞣质)、可水解鞣质低聚体、C苷鞣质和咖啡鞣质等。
1.没食子鞣质(gallotannins) (1)结构特点 ① 水解后生成没食子酸和糖或 多元醇。 ② 糖或多元醇部分的羟基全部 或部分地被酚酸或缩酚酸所酯化, 结构中具有酯键或酯苷键。其中糖 及多元醇部分最常见的为葡萄糖, 此外还有D-金缕梅糖(Dhamamelose)、原栎醇( protoquercitol)、奎宁酸( quinic acid)等。
HO
HO OC
OH H O
OH
OH
HO HO HO
OC
2
OC O O O OC
HCO O
O OC H O OH
具有DHHDP 基的 如老鹳草中的老鹳草 素(geraniin)。
HO HO
HO
HO O
具有Val基的如月见 草中的月见草素B (oenothein B)。
OH HO CO O HO HO O O HO HO OH HO OH OH OH CO CO CO OH O O CO CO O OCH2 OH O OH OH CO OH OH OH CH2O CO O OH OH OH OH OH
与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hexahydroxydiphenoyl, HHDP)有生源关系的酚羧酸的主要的酰基有: DHDG:脱氢二没食子酰基(dehydrodigalloyl) Val: 橡腕酰基(valoneoyl) Sang: 地榆酰基(sanguisorboyl) DHHDP:脱氢六羟基联苯二酰基 (dehydrohexahydroxydiphenoyl) Che: 诃子酰基(chebuloyl) 这些酰基态的酚羧酸在植物体内均来源于没食子 酰基,是相邻的二个、三个或四个没食子酰基之间发 生脱氢、偶合、重排、环裂等变化形成的。它们之间 的衍生关系可由图11-2表示。
中药化学——鞣质类
![中药化学——鞣质类](https://img.taocdn.com/s3/m/b295410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31.png)
鞣质类(Tannins)⼜称单宁。
是⼀类结构复杂的酚类化合物,在植物中⼴泛分布,尤以树⽪中为多,具有收敛、⽌⾎、抗菌作⽤,鞣质类成分具下列通性:
1.味涩。
⼤多数为⽆定形物质,较难提纯。
2.能与蛋⽩质结合⽣成沉淀,此性质在⼯业上⽤以鞣⾰。
3.⼤多数能溶于⽔与⼄醇形成胶体溶液,不溶于氯仿、苯、⽆⽔⼄醚与⽯油醚。
可溶于醋酸⼄酯。
4.鞣质的⽔溶液遇三氯化铁试剂产⽣蓝⿊⾊颜⾊或沉淀,故制备中草药制剂时,应避免与铁器接触。
5.鞣质的⽊溶液遇明胶、⽯灰、重⾦属盐类(如醋酸铅、醋酸铜、重铬酸钾)、⽣物碱等会产⽣沉淀,此性质可⽤于除考试,去中草药中的鞣质(视为杂质时)以及⽤于定性试验与含量测定。
6.鞣质在空⽓中能被氧化⽽颜⾊变深,特别在碱性溶液中变得更诀。
7.根据鞣质的结构可将鞣质分为两类,⼀类为⽔解鞣质,具有酯式或甙式结构,⼤多数由没⾷⼦酸(Gallicacid)或其衍⽣物与葡萄糖结合⽽成,糖上的每⼀个醇羟基都与没⾷⼦酸上的⼀个羟基结合成酯,可被酸、碱、酶⽔解。
含这类鞣质的中草药有五倍⼦、没⾷⼦、⽯榴果⽪等。
⽔解鞣质在医药上已提纯应⽤为消炎收敛药,名鞣酸。
另⼀类是缩合鞣质,⼀般由⼉茶素(Catechin)组成,结构复杂,不能⽔解,加酸加热能产⽣⼀种缩合物质--鞣酐(或名鞣红Phlobaphenes),中草药中的鞣质多数属于缩合鞣质。
对五倍⼦鞣质的结构有不同看法,⼀般认为代表性的结构式为β-五-间双没⾷⼦酰葡萄糖。
中药化学辅导:鞣质类
![中药化学辅导:鞣质类](https://img.taocdn.com/s3/m/b609113da6c30c2259019e56.png)
中药化学辅导:鞣质类中药化学辅导:鞣质类中药化学辅导:鞣质类鞣质类(tannins)又称单宁。
是一类结构复杂的酚类化合物,在植物中广泛分布,尤以树皮中为多,具有收敛、止血、抗菌作用,鞣质类成分具下列通性:1.味涩。
大多数为无定形物质,较难提纯。
2.能与蛋白质结合生成沉淀,此性质在工业上用以鞣革。
3.大多数能溶于水与乙醇形成胶体溶液,不溶于氯仿、苯、无水乙醚与石油醚。
可溶于醋酸乙酯。
4.鞣质的水溶液遇三氯化铁试剂产生蓝黑色颜色或沉淀,故制备中草药制剂时,应避免与铁器接触。
5.鞣质的木溶液遇明胶、石灰、重金属盐类(如醋酸铅、醋酸铜、重铬酸钾)、生物碱等会产生沉淀,此性质可用于除去中草药中的鞣质(视为杂质时)以及用于定性试验与含量测定。
6.鞣质在空气中能被氧化而颜色变深,特别在碱性溶液中变得更诀。
7.根据鞣质的结构可将鞣质分为两类,一类为水解鞣质,具有酯式或甙式结构,大多数由没食子酸(gallicacid)或其衍生物与葡萄糖结合而成,糖上的每一个醇羟基都与没食子酸上的一个羟基结合成酯,可被酸、碱、酶水解。
含这类鞣质的中草药有五倍子、没食子、石榴果皮等。
水解鞣质在医药上已提纯应用为消炎收敛药,名鞣酸。
另一类是缩合鞣质,一般由儿茶素(catechin)组成,结构复杂,不能水解,加酸加热能产生一种缩合物质--鞣酐(或名鞣红phlobaphenes),中草药中的鞣质多数属于缩合鞣质。
对五倍子鞣质的结构有不同看法,一般认为代表性的结构式为β-五-间双没食子酰葡萄糖。
中草药中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较多,根据鞣质的性质而有皮粉吸附法、重量法、高锰酸钾法、络合滴定法与比色法等,这些方法均各有优缺点。
现简介高锰酸钾法:高锰酸钾法是根据鞣质在酸住溶液中可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的艇,由消耗高锰酸钾的量来计算中草药中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较多,根据鞣质的性质而有皮粉吸附法、重量法、高锰酸钾法、络合滴定法与比色法等,这些方法均各有优缺点。
天然药物化学 第十一章_其他成分
![天然药物化学 第十一章_其他成分](https://img.taocdn.com/s3/m/3221aad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6a.png)
显色反应:
茚三酮加热多显紫色,用于氨基酸鉴别、 薄层喷雾显色。
2.蛋白质和酶的性质: 多数蛋白质、酶不溶于有机溶剂。可溶于水成
胶体溶液(大分子溶液),不能透过半透膜, 据此,可用于蛋白质的提纯。
变性:与酸、碱或加热,可使其变性失活。此 反应不可逆。
水解:蛋白质在酸、碱、酶的作用下可水 解成氨基酸。
一、主要的生理活性
1.收敛、止血:内服可治疗胃肠道出血,外用可 治疗创伤、灼伤。(可使创面组织表面的蛋白质凝 固,形成痂膜,保护创面)
2.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作用; 3.解毒:减少重金属、生物碱的吸收。 5. 从含鞣质6%以上的植物水提液所得的浓缩产 品“栲胶”,主要用于皮革工业的鞣皮剂,酿造工 业用作澄清剂,工业用作木材粘胶剂、墨水原料、 染色剂、防垢除垢剂等。
除去鞣质的方法
4.石灰法:利用鞣质与钙离子结合生成水不溶性沉 淀,使鞣质沉淀析出;或在中药原料中拌入石灰乳, 使鞣质与钙离子结合生成水不溶物。 5.铅盐法:在中药的水提取液中加入饱和的乙酸铅 或碱式乙酸铅溶液,可使鞣质沉淀而被除去,然后 按常规方法除去滤液中过剩的铅盐。
七、实例——五倍子中鞣质的提取
(4)与铁氰化钾氨溶液的作用:鞣质与铁氰化钾氨溶 液反应呈深红色,并很快变成棕色。
5.水解鞣质与缩合鞣质的定性鉴别
试剂 稀酸(共沸) 溴水 三氯化铁 石灰水 乙酸铅 蓝或蓝黑色(或沉淀) 青灰色沉淀 沉淀 无沉淀
缩合鞣质 暗红色沉淀(鞣红) 黄色或橙红色沉淀 绿或绿黑色(或沉淀) 棕或棕红色沉淀 沉淀(可溶于稀乙酸) 沉淀
2、缩合鞣质
存在于大黄中,具 有泻下、抗炎、抗 菌抗病毒、降压降 脂、抗肿瘤等作用。
四、理化性质
1.性状:鞣质大多为灰白色无定形粉末,并多 有吸湿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返回
没食子酸鞣质
水解后能生成没食子酸和糖或多元醇。 此类鞣质的糖或多元醇部分的羟基全部 或部分地被酚酸或缩酚酸所酯化,结构 中具有酯键或酯苷键。其中糖及多元醇 部分最常见的为葡萄糖,此外还有D-金 缕梅糖、原栎醇、奎宁酸等。
返回
逆没食子酸鞣质
是六羟基联苯二酸或与其有生源关系的酚羧酸与 多元醇(多数是葡萄糖)形成的酯。水解后可产生逆没 食子酸(鞣花酸)与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有生源关系的 酚羧酸的酰基主要有:脱氢二没食子酰基,橡腕酰基, 地榆酰基,脱氢六羟基联苯二酰基,诃子酰基等。这 些酰基态的酚羧酸在植物体内均来源于没食子酰基, 是相邻的二个、三个或四个没食子酰基之间发生脱氢、 偶合、重排、环裂等变化形成的。
第十一章 鞣质
第一节 概 述
一、定义 鞣质原是指具有鞣制皮革作用的物 质又称鞣酸或单宁。随着现代研究的不 断进展,目前人们认为,鞣质是由没食 子酸(或其聚合物)的葡萄糖(及其他 多元醇)酯、黄烷醇及其衍生物的聚合 物以及两者混合共同组成的植物多元酚。
二 、生物合成途径 鞣质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现 在一般认为可水解鞣质是通过莽草酸 途径合成的没食子酸及其关连代谢物。 缩合鞣质是通过乙酸-柠檬酸及莽草 酸复合途径合成的黄烷-3-醇及黄烷-3, 4-二醇的聚合体。所推定的鞣质生物 合成途径如图所示。
四、分布
鞣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约70%以上的中草药含 有鞣质类成分,特别在种子植物中分布很普遍。鞣质存 在于植物的皮、茎、叶、根、果实等部位。植物被昆虫 伤害后的虫瘘中含有大量的鞣质,如五倍子所含鞣质高 达70%以上。植物中鞣质含量一般随植物的年龄、存在 部位、生长环境、生长季节等条件不同而异。一年生草 本植物一般含鞣质较少;木本心材中鞣质含量随年龄增 长而增加;果实中鞣质含量随其逐渐成熟而下降;植物 向阳部位的鞣质含量叫背阴部位高;温带植物较寒带植 物的鞣质高。
三、主要的生理活性
1.抗肿瘤作用,如茶叶中EGCG,月见草中的月 见草 素B等有显著的抗肿瘤促发作用; 2.抗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 3.抗病毒作用; 4.抗过敏、疱疹作用以及利用其收敛性用于止 血、止泻、治烧伤等。 5. 从含鞣质6%以上的植物水提液所得的浓缩产 品“栲胶”,主要用于皮革工业的鞣皮剂,酿造工 业用作澄清剂,工业用作木材粘胶剂、墨水原料、 染色剂、防垢除垢剂等。
第十一章 鞣质
第二节 鞣质的结构与分类
根据鞣质的结构特征把鞣质分成三类
1.可水解鞣质
2.缩合鞣质
3.复合鞣质
结束
一、 可水解鞣质
可水解鞣质由于分子中具有酯 键和苷键,在酸、碱、酶(特别是 鞣质酶(tannase)或苦杏仁酶) 的作用下,可水解成小分子酚酸类 化合物和糖或多元醇。
橙皮素 甘草苷
根据水解的主要产物(酚酸及其 多元醇)不同又可分为: 1.没食子酸鞣质(酚酸) 2.逆没食子酸鞣质(多元醇)
返回
缩合鞣质
缩合鞣质类用酸、碱、酶处理或久 置均不能水解,但可缩合为高分子不溶于 水的产物“鞣红”(亦称鞣酐)故又称为 鞣红鞣质类。
返回
复合鞣质
近年来陆续从山茶及番石榴属中分离出 含有黄烷醇的逆没食子鞣质。例如山茶素B, 山茶素D及番石榴素A、C等。 它们分子结构 中是由逆没食子鞣质部分与原花色素部分结 合组成的,具有可水解鞣质与缩合鞣质的一 切特征。因此认为这类由可水解鞣质部分与 黄烷醇缩合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