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美国教育(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美国近现代的教育制度
(一)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
美国独立以前的教育不仅具有强烈的殖民主义色彩,而且辽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各种学校隶属于各种教派,教育和宗教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北部的几个殖民地是清教徒的集聚地,他们稻植了英国的妇女学校,开设了读写学校。中部与南方则办起了慈善学校,巡回学校的出现成为学区制发展的萌芽。教学内容主要有初步的读写算知识及宗教问答等常识,被称为4R学科(Reading,Writing,Arithmetic and Religion)。
中高等教育主要是为有产阶级子弟而设,拉丁文法学校是中等学校的主要类型,主要学习拉丁语言、希腊文及其他古典学科,学习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呆板,体罚盛行。到18世纪中叶还出现了偏重实科的新式中等学校。另外还仿照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开设了许多高等学府,其中著名的有哈佛学院、布朗学院等。
(二)18世纪至19世纪中期
独立战争后,美国教育处于觉醒与振兴时期,地方分权的学校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充分调动了地方办学的积极性,也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公立教育运动促使普通教育走向公立化、国有化。国家进行教育立法,提出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并实施普及义务教育的制度。建立了地方税收制度,兴办公立小学。实行强迫入学的制度。1852年马萨诸塞州颁布《义务教育法》。实行免费教育。初等教育方面主要采用的是英国的导生制和主日学校。中等教育方面,文实中学(Academy)和公学逐渐代替了贵族化的拉丁文法学校。文实中学最初由政治家富兰克林于1751年在费城创办,设文科和实科两种课程,后广为流传,成为中等教育的重要类型。高等教育方面则呈现州立化趋势,各州兴办大学,坚持自由发展原则。1862年,林肯颁布《莫雷尔法案》即“赠地方案”,农工学院开始兴起。实用的学科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植物学等学科成为大学的主要课程。
南北战争是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地方分权型的教育领导体制致使联邦政府无权干涉各州教育,其弊端也日见其显,1866年,众议院议员加菲尔德(James A.Garfield)曾提出设立中央教育部的议案,两年后美国增设教育总署,1870年又改称教育局,但它没有决策权,无权领导各州教育委员会,只负责材料、情报与经费的管理。这一时期美国的各级教育都有长足进展,自1855年德国教育家舒尔兹夫人在美创立第一所幼儿园开始,美国的学前教育便从此发展起来。小学阶段实施义务教育,普及初等教育成为当时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只是各州义务教育的年限不等,学习内容也产生很大的区别。中等教育阶段上,文实中学日益衰落,而较切合社会实际需要的公立中学日渐兴盛。高等教育阶段上加强了学校的学术性,此外,师范教育、职业教育、中等专业的技术教育也有了较快地发展。
(三)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
1、初等教育的普及化
颁布义务教育法令,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成为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联邦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提供教育拨款资助那些亟待进一步普及教育的州和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等人的教育理论在美国的传播,美国初等教育思想焕然一新。詹姆土和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观、儿童观风靡一时,连小学课程都着眼于当前的使用价值,除原有的阅读、拼写、文法、算术、地理、历史、音乐、图画外,甚至园艺、农业、手工等也成为教育新科目。教学方法上,人们更多地欣赏直观教学的新方法,越来越多的公立初等学校的教师受到直观教学的训练。
这一时期,谢尔顿领导的奥斯维哥运动(19世纪中后期,美国教育家谢尔顿在纽约州的奥斯维哥师范学校中大力推行裴斯泰洛齐的教学法,尤重实物教学和心理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一时轰动全美形成了“奥斯维哥运动”),帕克领导的昆西运动(1875年就任马萨诸塞州昆西市教育局长的美国教育家帕克深受裴斯泰洛齐和赫尔巴特等人的影响,在实践中注重直观教学和实物教学,注意新旧知识联系的教学原则。他的“昆西教学法”影响很大,形成了著名的“昆西运动”),以及杜威的进步教育运动等教育改革运动对美国初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中等教育走向大众化
19世纪后半期,美国的中等教育走向大众化阶段,原有的学制渐露弊端,客观形势的发展要求改革学制,缩短年限,扩大受教育的范围。在各级政府和教育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1913年,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颁布《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最终于1918年实现了“八四”学制向“六三三”学制的转轨,即小学修业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该学制奠定了美国中等教育的基础,对其他一些国家的学制也曾产生很大影响。这一时期,美国的公立中学得以迅猛发展,主要类型有综合中学、初级中学、职业中学、手工训练中学以及工业、商业、农业中学等。中学的课程出现科目增多,学科重组,重视实用性和职业性的倾向。另外,在教材的组织上由原来重知识体系的逻辑组织,逐渐转变为注重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着眼于青年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现实需要。
20世纪初,美国的工业产值跃居世界首位,垄断资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在教育上推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和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致使教育领域严重偏向实际,轻视系统文化知识的传授。1957年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使美国人意识到自己教育的落伍和在培养人才、发展尖端科技方面的落后。这种状况引起全美各阶层人士的关注,美国人开始大力进行教育改革,1958年颁布了《国防教育法》,1965年颁布了《初等与中等教育法》,60年代还开始了中小学的课程改革,这些教改措施被称为美国战后的“教育十年”(1957—1965);70年代美国进入教育新发展阶段,80年代教育再度面临危机,美国又掀起了战后第三次教育改革运动,可以说,美国的现代教育体制与改革是西方现代教育的典型代表。
(1)教育行政体制的发展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在教育领导体制上,美国实行的是地方分权制,各州均有教育的领导权,执行机构是各州的教育委员会,州下设学区,负责各自教育工作的具体事宜。联邦政府无权干涉各州教育,只是通过最高法院的教育判决及教育拨款来加强对各州教育事业的控制。全国性的教育组织有1857年成立的“全国教育协会”和1935年成立的“教育政策委员会”(简称EPC),它们虽不是官方组织,但对美国教育的发展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另外,垄断财团组建的各种教育基金会也对教育发展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2)教育立法与教育改革
八年研究计划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美国经济处于大萧条之中,这场危机也波及教育领域,人们开始对中等学校课程及中学与大学的关系进行重新评价。大学与中学关系委员会展开一项为期八年(1933—1941)的实验计划,其主要内容有:(1)决定教育目的,确定中学教育的目的除升学外还有为实现个人发展、为走向社会作准备,有效地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建立行政机构。为帮助各实验学校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建立了专门咨询机构负责课程设计、教育评估以及实验研究人员的培训等。(3)设计新的课程和教学方法。(4)检查、评估工作。八年研究是由进步教育协会组织的,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对传统教育的“信任危机”,人们已普遍认识到专门为升学而设计的中学传统课程已不是惟一可靠和成功的选择。
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
苏联人造卫星上天震惊美国朝野,美国于1958年颁布《国防教育法》加大对教育的投人,改革教育的制度和内容,大兴科研之风,提高教育的质量,以“满足国家基本安全的要求”。《国防教育法》的中心内容是通过联邦政府增拨教育经费,加强科技方面的教育。它规定从1959—1962年的4年内拨款8亿多美元以实施以下一些教育措施:加强各级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外语(“新三艺”)的教学;增加学生贷款;设立国防研究奖学金;加强“VZ才教育”;加强职业教育等。1964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国防教育法修正案》,规定了该法案的延长期限和内容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