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与设计2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学设计

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学设计

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二节《流程与设计》实践课(教案)——鲁班锁的设计与制作(2课时连堂)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王涤生430100一.教材内容分析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的《技术与设计1》前三章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以及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原则”,第四章至第六章主要学习“方案的构思方法和创造技法”,第七章让学生学习设计,体验实践,从而使学生对“技术与设计”由感性认识很快上升到理性认识。

是学生了解技术、学习技术、体验技术、感受技术的入门课程,能让学生在“探究、试验与创造”氛围中,顺利地“走进技术世界”。

《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中,选取“简易相片架”作为载体,让学生体验了“结构与设计”,熟悉了“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此刻,在《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二节流程的设计》”中,特意增加2—3个课时,选取《鲁班锁的设计与制作》这个载体,让学生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自己选择合适的工具、设备,选择合适的制作工艺及方法,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制作“鲁班锁”,是激起学生学习技术、掌握技术、探究技术、崇尚技术的最佳课程资源配置。

“鲁班锁”的特殊结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技术结晶,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建筑技术上的瑰宝。

学生通过对“鲁班锁”的探究,重现了我国古代技术的智慧,让他们体验了“结构与设计”及“流程与设计”的关系,使他们不仅对“模型及其结构的自然统一关系”有了实质性认识,增加了对《技术与设计2》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他们技术素养的提高。

教学中设置《鲁班锁的设计与制作》内容,能强化《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知识结构,又可为后续课程《系统与设计》作好铺垫,凸现了《通用技术》的特点,符合《新课标》原则,我们将其作为“校本研究”设置在《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学之中。

二.教学活动的重点1.让学生通过制作鲁班锁,体验“模型的制作”的全过程。

技术与设计2全套教案

技术与设计2全套教案

技术与设计2全套教案教案一:设计基础教学目标:1.了解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设计过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设计的定义和分类2.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要素3.设计过程的步骤和方法4.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教学过程:1.设计的定义和分类在课堂上,教师首先介绍设计的定义和分类。

设计是指根据特定要求和目标,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结合美学和实用性原则,创建出满足人们需要的有形产品或无形服务的过程。

根据设计的领域和对象的不同,设计可以分为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等多个领域。

2.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要素接着,教师介绍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要素。

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功能性、美学性和可操作性,而设计的要素主要包括形式、结构、材料、色彩、纹理、细节等。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设计作品,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设计原理和要素,进一步理解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设计过程的步骤和方法然后,教师介绍设计过程的步骤和方法。

通常,设计过程可以分为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制作和评价几个阶段。

在每个阶段,设计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设计工作,如市场调研、头脑风暴、草图绘制、模型制作、用户测试等。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设计过程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4.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最后,教师介绍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

设计思维是指以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目标的思维方式。

培养设计思维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而创新能力是指解决问题或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思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来培养。

教学评价:1.参与课堂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分析设计作品的设计原理和要素。

3.完成设计项目,展示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案二:产品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产品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通用技术与设计2教案(全册)

通用技术与设计2教案(全册)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第二节稳固结构的探析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一节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第二节流程的设计第三节流程的优化第三单元系统与结构第一节系统的结构第二节系统的分析第三节系统的设计第四单元控制与设计第一节控制的手段及应用第二节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第三节闭环控制系统的干扰与反馈第四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教材版本】本课程采用苏州教育出版社《技术与设计2》。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通过生活观察和技术试验,对简单结构进行强度与稳定性分析,解释它的强度高或低、稳定或者不稳定的原因。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和已有条件,自行设计和制作实验,并得出结论。

指导学生对技术实验与观察的过程进行记录,并按照比较规范的格式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良好的实验作风与习惯。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的第一课时。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本课时要通过展示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图以及对这些结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明白“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结构与设计”,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

人们将其成果应用到技术领域,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本课时还要讲解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讲解应力概念。

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 产生一种抵抗的力,称为内力。

应力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讨论, 通过有趣的小试验, 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学情分析】学生对结构虽有一定的了解,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也有一定的基础。

苏教版通用技术2教案

苏教版通用技术2教案

苏教版通用技术2教案篇一:通用技术2教学教案技术与设计2教案目录第一章结构与设计 (2)第一节认识常见的结构(一)(第1课时)........................................................................2第一节认识常见的结构(二)(第2课时)..........................................................................6第二节探究结构.................................................................................................................. ....10结构的稳定性(第3课时).............................................................................................................. .10第三节结构设计.................................................................................................................. ....15简单结构的设计(第4课时).. (15)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第5课时) (19)第二章流程与设一节了解流程(第6课时) (24)第二节流程的组成与描述(第7课时)..............................................................................29第三节流程的设计教学(第8课时).. (35)第四节流程的改进设计(第9课时) (40)第三章系统与设计.........................................................................................................46第一节认识系统(第10课时)...................................................................................46第二节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第11课时) (49)第三节系统的优化(第12课时)......................................................................................52第四节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第13课时). (59)第四章控制与设计 (64)第一节了解控制(第14课时)..........................................................................................64第二节控制系统的组成与描的组成(第14课时) (69)控制系统的描述(第15课时)..............................................................................................72第三节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第16课时)..........................................................................73第四节控制中的干扰(第17课时) (75)第五章复习迎会考 (83)技术与设计1(第18课时)...............................................................................................83技术与设计2(第19课时)...................................................................................................96模拟考试(第20课时).............................................................................................................. .. (100)第一章结构与设计第一节认识常见的结构(一)(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1).从广义上了解结构的含义。

技术与设计2全套教案(电子设计)

技术与设计2全套教案(电子设计)

技术与设计2全套教案(电子设计)介绍本文档为技术与设计2全套教案,专注于电子设计领域。

教案涵盖了该课程的各个方面,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子设计的原理和应用。

教案概述教案包括以下内容:1. 课程目标:介绍学生将在课程中实现的目标和预期成果。

2. 教学方法:阐述教师将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讲解、实践、案例分析等。

3. 课程大纲:分解课程内容,将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和单元。

4. 教学资源:列出学生和教师可以使用的教学资源,如教材、参考书籍、软件、硬件等。

5. 评估方法:描述如何评估学生在课程中的研究成果和理解程度。

6. 课程安排:详细说明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

课程目标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将能够:1. 理解电子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掌握电子设计中常用的工具和技术;3. 运用电子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解:教师将讲解电子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供清晰的理论基础。

2. 实践:学生将有机会进行实际的电子设计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的电子设计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4. 小组讨论:学生将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设计想法和经验。

课程大纲本课程包括以下模块:1. 电子设计基础:介绍电子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电路设计:研究电路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PCB设计:掌握PCB设计的技巧和流程。

4. 嵌入式系统设计: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5. 传感器和控制器设计:研究传感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和应用。

教学资源本课程使用以下资源:1. 教材:《电子设计基础教程》2. 参考书籍:《电路设计入门》、《PCB设计指南》3. 软件:Altium Designer、Proteus4. 硬件:Arduino开发板、传感器模块评估方法学生的研究成果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 课堂作业:学生将完成每节课的作业,检验理解程度和实践能力。

通用技术2全套教案

通用技术2全套教案

一、通过模型演示使学生把握杠杆受力和形变特点。

2、了解架、梁和拱的受力特点。

3、知道在实际的建筑物中采用架、梁、拱的原因。

4、展示一些采用架、梁、拱结构的建筑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单杠各构件的受力分析及架、梁的受力情况分析。

拱的受力分析。

五、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教学法、学生阅读法、案例分析法(模型演示等)、提问法,并将课堂教学急待解决疑难问题,让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交流互动等教学形式交叉和渗透灵活运用,并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当中。

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与教学相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尽快达成感性的共识。

(用两个课时)六、教学资源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单杠模型等。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海南二中李吉涪[生]比较高、比学校的好看、所用的材料不同、少了四根铁线-----。

[师] 对了,细心观察的同学发现了,比较明显的一个区别,就是有的单杠有四根铁线,有的却没有。

[师]前面我们学习过什么叫做结构,还知道了结构可以承受力和抵抗变形,而组成结构的各个部分称为构件。

那么,现在我们把单杠看成一个结构,那构件都有哪些?[生] 立柱、杠体、拉杆----[师]奥运会比赛用的单杠没有拉杆,学校的单杠有拉杆,为什么呢?不同结构的单杠在功能上有什么不同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第二节:典型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怎样受力的。

我们来分析一个结构比较简单的物体----单杠的受力和变形情况。

新课教学:[师] 请同学们先花几分钟阅读课本12页的阅读材料,了解变形的种类。

下面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有声有色的朗诵一下,哪一位愿意?[生] 朗诵。

[师]好,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变形的种类有3种,分别为拉伸、压缩、弯曲。

还知道了梁的概念。

[师]如果我们在杠体的中间吊一个重物,将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形?[生]弯曲、压断------。

[师]再结合梁的定义,所以,我们认为,杠体是有两个支点的梁。

[师] 如图1-16:如果撤掉拉杆4和拉杆6,而抓着拉杆3和5用力拉,立柱将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形?[生] 弯曲、断裂---,[师]所以,立柱是只有一个支点的垂直梁。

技术与设计2全套教案(通用技术)

技术与设计2全套教案(通用技术)

《无处不在的结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一)了解结构的含义。

(二)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

(三)通过学习椅面、简易桥梁的受力分析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力的。

展示一些采用架、梁、拱结构的建筑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一节“无处不在的结构”的第一课时。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本课时要通过放映蜂窝、蜘蛛网、大树、动物的身体与器官等结构图。

通过对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明白“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结构与设计”,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

人们将其成果应用到技术领域,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本课时还要讲解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讲解应力概念。

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 产生一种抵抗的力,称为内力。

应力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讨论, 通过有趣的小试验, 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结构概念教学难点:应力概念三、教学媒体、资源的运用纸板承受压力试验需要废旧纸盒的纸板和给纸板加压的重物,由于是第一个课时,不要求学生准备材料,教师应提供足够的材料。

四、学生学习状态分析学生对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也有一定的基础。

另外,学生在物理课中已学习了有关力学的知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有比较好的基础。

但是由于受力分析是物理课教学中的难点,多数学生在受力分析中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利用模型演示形变的情况,分析说明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等。

五、教学策略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讨论, 通过有趣的小试验, 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通用技术2全套教案

通用技术2全套教案

一、教材分析1、本节的内容是在结构的概念、结构的功能和分类之后设的一小节,学生只有学习了这节后才能够理解后边的第三小节强度与稳定性的概念。

2、本节的主要内容是:A单杠的结构和在使用中的受力分析B棚室屋架结构和受力分析。

3、教材从较简单的且学生较熟悉的单杠的结构和受力分折入手引领学进入较复杂的架和梁的结构及受力分折。

二、学生分析经过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后,同学们了解了结构的概念、结构的功能和分类等基础知识。

另外,学生在物理课中已学习了有关力学的知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由于受力分析是物理课教学中的难点,多数学生在受力分析中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利用模型演示形变的情况,分析说明杠体的受力、立柱及拉杆的受力情况、架的受力情况及杠的平衡等。

三、教学目标1、通过模型演示使学生掌握杠杆受力和形变特点。

2、了解架、梁和拱的受力特点。

3、知道在实际的建筑物中采用架、梁、拱的原因。

4、展示一些采用架、梁、拱结构的建筑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单杠各构件的受力分析及架、梁的受力情况分析。

拱的受力分析。

五、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教学法、学生阅读法、案例分析法(模型演示等)、提问法,并将课堂教学急待解决疑难问题,让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交流互动等教学形式交叉和渗透灵活运用,并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当中。

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与教学相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尽快达成感性的共识。

(用两个课时)六、教学资源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单杠模型等。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作者:海南二中李吉涪结构是怎样受力的教学目标:1.理解结构是为了承受力和抵抗变形的本质。

2.通过对简单的结构案例的学习,能尝试对生活中常见的结构作受力和变形分析。

3.通用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到结构的广泛应用,体会学习结构的重要意义,从而形成结构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结构怎样受力问题的习惯和思维能力。

重难点:1.对单杠作受力和变形分析。

技术与设计2教案

技术与设计2教案

技术与设计2教案【篇一:技术与设计2全册教案】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全册教案雷晓俊- 1 -目录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第二节稳固结构的探析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一节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第二节流程的设计第三节流程的优化第三单元系统与结构第一节系统的结构第二节系统的分析第三节系统的设计第四单元控制与设计第一节控制的手段及应用第二节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第三节闭环控制系统的干扰与反馈第四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2 -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教材版本】本课程采用苏州教育出版社《技术与设计2》。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通过生活观察和技术试验,对简单结构进行强度与稳定性分析,解释它的强度高或低、稳定或者不稳定的原因。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和已有条件,自行设计和制作实验,并得出结论。

指导学生对技术实验与观察的过程进行记录,并按照比较规范的格式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良好的实验作风与习惯。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的第一课时。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本课时要通过展示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图以及对这些结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明白“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结构与设计”,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

人们将其成果应用到技术领域,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本课时还要讲解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讲解应力概念。

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 产生一种抵抗的力,称为内力。

应力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讨论, 通过有趣的小试验, 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粤教版高中通用技术教案《技术与设计2》

粤教版高中通用技术教案《技术与设计2》

粤教版_通用技术 2 技术与设计2__ 教案全套
通用技术教案
通用技术教案
通用技术教案
通用技术教案
通用技术教案
课堂内容与添加的视频、图片等内容配合的极好
1、本节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而且较为抽象,教师在上课前要 搜集相关资料,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2、借助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播放经典案例,将抽象具体化,带给 学
生真正美的感受,感受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爱国 热
情。

3、课文中的案例只是从技术角度和文化角度进行欣赏, 教师要选取 有代表性的案例 (如故宫) ,拓展学生的视野, 能从多角度进行赏析。

4、作业的安排也很重要,作业的完成是学生自我学习、领会学习的 过程,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

教学设
计亮点 教学反

通用技术教案
通用技术教案
通用技术教案
通用技术教案。

2013年通用技术_技术与设计2_必修2_高二上期_全套教案

2013年通用技术_技术与设计2_必修2_高二上期_全套教案

2、演示试验讲解“纸板承受压力试验”:比较不同形状的纸板承受压力的大小。

试验准备:(1) 取废旧纸盒的纸板,分别裁出3条大小均为10cm*40 cm的小纸板。

(2) 分别取若干本书(用于支撑纸板)和给纸板加压的重物。

试验过程:(1) 将一纸板用两摞书支撑起来,在纸板上中间不断增加重物,直到它塌下去,记录此时承受的重物质量的大小。

(2) 将另一纸板弯成拱形,两端用两摞书抵住以阻止拱形延长,在拱形的上端不断增加重物,直到它塌下去,记录此时承受的重物质量的大小。

(3) 将剩下的纸板弯成比前次跨度小的拱形,在拱形的上端不断增加重物,直到它塌下去,记录此时承受的重物质量的大小。

【师生互动】上述演示试验说明:不同的结构所能承受的力是不同的。

我们知道结构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就会遭到破坏,主要原因是结构内部产生的应力已经达到其极限值。

那么,说明是应力呢?3.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基本力学概念:内力与应力,了解了五种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通过分析讨论掌握了结构的类型。

4.教学反思:建筑物的窗户墙体的正向与侧向压力、风的作用力、自身重力等餐桌桌面物体的压力,自身重力等硬纸包装箱箱内物体的重力、挤压力、自身重力等根据构件的受力和变形的形式,我们可以将构件分为受拉、受压、受剪切、受弯曲、受扭转这五种基本形式。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受力,并分析。

4.教学反思在通用技术的课堂上,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不断多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多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蕴含着许多奇思妙想,也就蕴藏着许多创造和发明的契机。

大家要知道:多一种设想,就多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就多一条通往成功的途径。

第三课时结构与力(2)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 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

(2) 能够结合简单结构,分析结构的受力。

(3) 继续了解结构的类型,并对简单的结构实例进行分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构的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用技术2教学教案DOC

通用技术2教学教案DOC

技术与设计2 教案目录第一章结构与设计 (2)第一节认识常见的结构(一)(第1课时) (2)第一节认识常见的结构(二)(第2课时) (6)第二节探究结构 (10)结构的稳定性(第3课时) (10)第三节结构设计 (15)简单结构的设计(第4课时) (15)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第5课时) (19)第二章流程与设计 (24)第一节了解流程(第6课时) (24)第二节流程的组成与描述(第7课时) (29)第三节流程的设计教学(第8课时) (35)第四节流程的改进设计(第9课时) (40)第三章系统与设计 (46)第一节认识系统(第10课时) (46)第二节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第11课时) (49)第三节系统的优化(第12课时) (52)第四节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第13课时) (59)第四章控制与设计 (64)第一节了解控制(第14课时) (64)第二节控制系统的组成与描述 (69)控制系统的组成(第14课时) (69)控制系统的描述(第15课时) (72)第三节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第16课时) (73)第四节控制中的干扰(第17课时) (75)第五章复习迎会考 (83)技术与设计1 (第18课时) (83)技术与设计2(第19课时) (96)模拟考试(第20课时) (100)第一章结构与设计第一节认识常见的结构(一)(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1).从广义上了解结构的含义。

(2).能够从自然界、技术领域和社会领域列举出具体的结构。

(3).能够说明三种结构类型的各自特点2.过程与方法:展示一些采用架、梁、拱结构的建筑物的图片,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展示一些采用架、梁、拱结构的建筑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1.本课时要通过讲解列举关于自然界、技术领域和社会领域等各方面的结构例子,并对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明白“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通用技术_技术与设计2全套教案课程

通用技术_技术与设计2全套教案课程

《无处不在的结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一)了解结构的含义。

(二)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

(三)通过学习椅面、简易桥梁的受力分析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力的。

展示一些采用架、梁、拱结构的建筑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一节“无处不在的结构”的第一课时。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本课时要通过放映蜂窝、蜘蛛网、大树、动物的身体与器官等结构图。

通过对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明白“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结构与设计”,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

人们将其成果应用到技术领域,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本课时还要讲解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讲解应力概念。

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 产生一种抵抗的力,称为内力。

应力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讨论, 通过有趣的小试验, 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结构概念教学难点:应力概念三、教学媒体、资源的运用纸板承受压力试验需要废旧纸盒的纸板和给纸板加压的重物,由于是第一个课时,不要求学生准备材料,教师应提供足够的材料。

四、学生学习状态分析学生对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也有一定的基础。

另外,学生在物理课中已学习了有关力学的知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有比较好的基础。

但是由于受力分析是物理课教学中的难点,多数学生在受力分析中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利用模型演示形变的情况,分析说明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等。

五、教学策略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讨论, 通过有趣的小试验, 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通用技术_技术与设计2》高二下学期必修二全套教案

《通用技术_技术与设计2》高二下学期必修二全套教案

a.有人说汽车行驶时是车轮在路上滚动,才能行驶,所以人就可以坐在车轮走。

b.有人说汽车行驶时是发动机动力驱驶汽车行驶,所以人可以坐发动机走。

通过对汽车结构的简单分析,得出:汽车行驶不是单一组成部分能完成,各组成部分间要相互作用和依赖,才能使汽车能正常行驶,这就是我们技术中所要学的:用整体的系统的、观点去处理问题。

(二)新课第一节系统的结构1. 系统教师:系统是什么?如何更深入理解系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下面以对“自行车”的结构分析,来更深理解系统和子系统的概念。

展示自行车实物。

教师:自行车是同学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提问学生,自行车由哪些构件组成。

学生:(略)总结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由教师照实物再详细讲解。

并在讲解过程中重点分析各组成构件间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然后得出“课件”中系统的定义。

由此提出相互概念: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学习法。

五、设计思想1. 教材分析系统优化是系统分析的深入,也是系统的结构和系统分析的综合,又是系统设计的基础,更是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是本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2. 设计理念本内容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核实”等方法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理解系统分析的含义,学会系统分析的方法,体会系统分析在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系统观。

3. 教学策略设计(1)通过搭建模具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研究探讨性学习。

(2)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白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其原则性。

(3)运用马上行动让学生做出决策,学以致用。

4. 学情分析进入系统的内容,学生的兴趣明显比前期活跃,显然系统分析的深入符合高二学生的智力发展需求。

但是,学生在对某个系统的分析容易陷入原有的逻辑思维,而不能很好地应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实施方案五花八门、干扰因素四面八方,我们不可能的逐个比较权衡,或者漫无目的瞎蒙。

《通用技术 技术与设计2》高二下学期必修二全套教学教辅资料

《通用技术 技术与设计2》高二下学期必修二全套教学教辅资料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高二下学期必修二全套教学教辅资料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 高二下学期必修二全套教学教辅资料本文档旨在提供高二下学期必修二《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的全套教学教辅资料。

以下是教材内容的简要介绍和教学辅助资源的提供:教材内容摘要1. 单元一:通用技术概述- 介绍通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 探讨通用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 引导学生了解通用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

2. 单元二:设计思维与创新- 研究并应用设计思维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研究并分析设计案例,理解设计背后的思考过程。

3. 单元三:产品设计与制作- 理解产品设计与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 研究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产品设计。

- 实践并制作简单的产品样板。

4. 单元四:工程制图与标准- 研究工程制图的基本规范和常用符号。

- 掌握绘制工程图纸的技巧和要领。

- 了解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家标准的相关知识。

5. 单元五:工艺流程与控制- 研究工艺流程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 探讨如何优化工艺流程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 研究并应用控制技术,实现工艺过程的自动化。

教学辅助资源提供1. 教材配套课件- 提供与教材内容相符的课件,便于教师展示和学生研究。

2. 题和练册- 提供大量题和练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指导书- 提供详细的实验指导书,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课程。

4. 辅助研究资料- 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目和在线研究资源,供学生深入研究和扩展知识。

总结:本文档为高二下学期必修二《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的全套教学教辅资料,涵盖了教材内容摘要和教学辅助资源的提供。

通过这些资源,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和学习,并且培养设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用技术与设计2教案(全册)

通用技术与设计2教案(全册)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第二节稳固结构的探析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一节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第二节流程的设计第三节流程的优化第三单元系统与结构第一节系统的结构第二节系统的分析第三节系统的设计第四单元控制与设计第一节控制的手段及应用第二节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第三节闭环控制系统的干扰与反馈第四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教材版本】本课程采用苏州教育出版社《技术与设计2》。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通过生活观察和技术试验,对简单结构进行强度与稳定性分析,解释它的强度高或低、稳定或者不稳定的原因。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和已有条件,自行设计和制作实验,并得出结论。

指导学生对技术实验与观察的过程进行记录,并按照比较规范的格式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良好的实验作风与习惯。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的第一课时。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本课时要通过展示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图以及对这些结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明白“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结构与设计”,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

人们将其成果应用到技术领域,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本课时还要讲解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讲解应力概念。

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 产生一种抵抗的力,称为内力。

应力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讨论, 通过有趣的小试验, 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学情分析】学生对结构虽有一定的了解,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也有一定的基础。

第一章结构及其设计教案-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必修《技术与设计2》

第一章结构及其设计教案-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必修《技术与设计2》

第一章结构及其设计第一节初识结构一、教学目标(1)理解结构的本质和含义。

(2)能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结构进行分类,能指出三种不同结构的应用场合。

(3)能初步认识到结构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的重要性,拓宽思维和想象空间。

二、教学策略1.学情分析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可以从物体受力的角度去理解结构的作用。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看到一些诸如生活、学习用具、生产器械等,也知道它们都具有一定的结构特点,但不能从理论上科学地对其定义。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结构的概念和分类比较容易理解掌握,但要对生活常见的实例进行归类可能会有困难。

因为现实中的结构往往是多种结构类型的结合,需要探讨交流,获得共识,教师应从力学架构与形态分类的角度对引导学生学习。

2.教学准备教学中,应尽量结合实例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结构进行归类,区分三种结构的不同应用场合。

教师选用不同结构类型的实物模型给学生观摩,如小板凳、台灯、球形建筑等;利用多媒体播放不同结构的图片和视频介绍故宫、赵州桥等,体会物体的结构是由物体的功能和需要决定的,而物体的结构又决定了物体的性质和形态。

三、教学重点结构含义及其分类结构的受力分析四、教学难点结构分类五、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播放典型结构,探索结构的奥秘。

引出图片所示物的技术核心是结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承受和抵抗各种各样的作用力,抵抗可能由此引起的变形或损伤。

它们都是结构设计的成果。

引导学生,激发学生们对结构探究的兴趣。

从身边的生活入手,让学生们自行设计、制作一个简易衣帽架!要达到我们所提出的要求,那么选用什么架构、材料、几何形状与尺寸,采用怎样的连接、装配与安装方式呢?为了解决这一些技术问题,我们应先从基础学起——结构及其设计。

引导学生从“架构”的角度进行归纳总结:板凳(a)4条腿,“八”字形态,由两根橫橕分别把左右2 条腿连接在一起。

板凳(b)在(a)的基础上去掉了2根橫橕。

板凳(c)在(a)的基础上加了1根橫橕,将左右两端凳腿之间的橫橕连接在一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全册教案雷晓俊目录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第二节稳固结构的探析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一节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第二节流程的设计第三节流程的优化第三单元系统与结构第一节系统的结构第二节系统的分析第三节系统的设计第四单元控制与设计第一节控制的手段及应用第二节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第三节闭环控制系统的干扰与反馈第四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教材版本】本课程采用苏州教育出版社《技术与设计2》。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通过生活观察和技术试验,对简单结构进行强度与稳定性分析,解释它的强度高或低、稳定或者不稳定的原因。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和已有条件,自行设计和制作实验,并得出结论。

指导学生对技术实验与观察的过程进行记录,并按照比较规范的格式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良好的实验作风与习惯。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的第一课时。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本课时要通过展示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图以及对这些结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明白“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结构与设计”,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

人们将其成果应用到技术领域,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本课时还要讲解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讲解应力概念。

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 产生一种抵抗的力,称为内力。

应力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讨论, 通过有趣的小试验, 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学情分析】学生对结构虽有一定的了解,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较为零散,模糊。

另外,学生在物理课中已学习了有关力学的知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有比较好的基础。

但是由于受力分析是物理课教学中的难点,多数学生在受力分析中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利用模型演示形变的情况,分析说明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一)了解结构的含义。

(二)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和一般分类。

(三)能结合1~2种简单的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力的。

2.过程与方法:阅读理解、案例分析、交流讨论、多媒体展示、师生互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认识到力对结构会产生重要影响,合理的受力是结构存在的重要条件。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结构与力。

2.教学难点:理解应力与内力的概念,学会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事物的受力。

【教学资源】人体骨胳标本或其它生物标本、有关事物结构的电子图片、苍耳子、尼龙搭扣、自行车、橡皮泥、座椅、简易桥梁演示器、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技术与设计2》的简单介绍: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

我国载人航天成功, 实现千年邀游太空梦; 长江三峡顺利截流发电, 高峡出平湖; 水稻育种结硕果, 世界领先……我们今天努力学习技术, 是为了明天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前面一册书我们学习了设计的基本知识,熟悉了设计的一般过程。

我们将要学习的通用技术必修2, 应用广泛, 具有宽广的迁移价值。

“技术与设计2”中的“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等四个主题都是具体的、通用的技术, 它们具有典型意义, 并与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联。

学习这些技术与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将使我们终身受益。

同时也将使我们适应新世纪的科技发展、知识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成为有用的人才。

这一节课就开始第一单元的学习——结构与设计。

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认识结构,分析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的主要因素,将使我们理性的观察和对待世间奇妙的结构现象,将使我们学会进行简单的结构设计。

说到结构,我们知道任何一件事物都有自己的结构,大的我们可以看见的椅子,课桌,他们有自己的结构。

小的到我们化学中学习的分子也有自己的结构。

可见一件事物只要它存在,那它就一定会有自己结构。

所以我们说结构无处不在。

展示:1、无处不在的结构:人们每天都在与各种各样的结构打交道。

游乐场里的游乐项目让人目不暇接,过山车、旋转飞轮、旋转木马、旋转飞轮等令孩子们流连忘返。

观察这些游乐设施,你会惊叹他们结构设计的巧妙和坚固。

(二)案例引入1)自然界中的结构。

在自然界,相同的物质,不同的结构,表现出不同特性的现象处处可见。

A、同样是水,有液态、气态、固态;B、同样是碳,但有最硬的固体金刚石和最软的固体石墨存在;C、化学有机物结构不同性质不同(色素);D、同样的六个字“这个人表现好”“这个人好表现”,但因排列不同,就形成了一褒一贬;E、用同样的材料,做出的结构不同的小板凳就会有不同的特性,有的稳,有的不稳;F、各种材料组成结构可以使“死的”材料变成“活的”机器。

如:发动机、电子计算机、机器人、飞机、火箭……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1)引导学生观察结构图。

引导学生分析蜂窝的结构。

这种结构的优点在哪里?蜂巢:使用最少的材料制作尽可能宽敞的空间,不会出现缝隙,空间使用效率最好。

蜘蛛网:任意两个节点都能找到一条可通过的路径(2)让学生归纳结构概念: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关键词:有序搭配结构的各组成部分,通常称为构件。

例:人体结构,分子结构,阶级结构,文章的结构,汽车结构,桌子结构,地球结构等。

你是怎样理解“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的?启发:你能否举例说明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搭配和排列改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发生了改变。

学生举例说出身边常见事物的结构:课桌、圆珠笔、课本、水杯、粉笔盒、书包等人的染色体有X染色体、Y染色体之分,X染色体、Y染色体不同的搭配和排列,决定这个人是男人还是女人。

形形色色的结构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创造的灵感和启示。

人们将其成果应用到技术领域, 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蚂蚁力量非凡的嘴巴给了科学家们发明推进体系的微型机器人的灵感,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的生态学家兼昆虫学家安德鲁·苏雷兹他告诉《生命科学》杂志:“如用于营救工作的机器人。

”(3)让学生阅读案例:苍耳子与尼龙搭扣; 鸟与飞机; 鹰眼与导弹跟踪系统(重点讨论)。

提问:为什么鹰可以在几千米的高空准确无误地辨别地面上的动物?鹰可以在几千米的高空准确无误地辨别地面上的动物,这是因为它的眼部结构比较特殊。

人类每只眼睛的视网膜上都有一个凹槽,叫做中央凹。

而老鹰眼中的中央凹却有两个, 这两个中央凹的作用不同, 其中一个专门用于接收来自鹰头侧面物体的像, 另一个用于接收来自鹰头前方物体的像。

这样,老鹰的视觉范围就宽多了,能兼顾前方和侧面。

根据鹰眼的结构,人们正在研制“ 鹰眼”导弹系统。

这种导弹系统能自动寻找、识别目标并跟踪攻击。

提问:除了根据鹰眼的结构,人们正在研制“ 鹰眼”导弹系统以外,你还受到哪些启发?提问:如果在人类的视网膜上象鹰一样有两个凹槽,世界将会如何变化?提问:将来运用技术手段在人的视网膜造出两个凹槽,有这种可能吗?学生:“有这种可能,现在我们能够破译人的遗传密码”。

“可以通过把老鹰的基因移植到人体上来,使人类视网膜具有两个凹槽”。

提问:人与动物相比,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分析其劣势与优势。

看来我们人类好多地方不如动物,不能象鸟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不能象鱼一样在水中欢快游荡,奔跑速度不如狗,打斗力气不如虎。

人类凭什么能成为动物界的统治者呢? 启发学生回答:凭大脑,凭学习,人类把几千年知识在几年十几年中继承过来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现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知识总量几年就要翻一番。

教育学生:人与人之间有竞争,而且可能很激烈,能否立于不败之地,在于不断学习。

马上行动生产生活中还有那些产品的结构是受到自然界事物结构的启发而产生?船桨(鱼鳍)人工冷光(萤火虫)风筝(鹰)锯(螳螂臂或锯齿草)车轮(随风旋转地飞蓬草)潜水艇(海豚)声纳(蝙蝠)潜水用的脚蹼(鸭子)潜水艇的流线型设计(鱼类)结构不合理就会产生什么后果?2)技术领域中的结构:汽车、手机魁北克大桥的坍塌。

[学生思考]:大桥坍塌的原因是什么?擅自改变桥的结构。

1907年,加拿大魁北克附近的圣劳伦斯河上落成了全球最长的拱桥。

该桥采用了比较新颖的悬臂构造,这样的结构非常流行。

尽管只比苏格兰爱丁堡福斯河上非常成功的悬臂大桥稍长一点,但魁北克大桥存在设计问题,还未完工就坍塌了。

目前,钢索斜拉桥的技术应用已经达到了极限,远远超乎了设计者们最初的想象。

斜拉构造的普遍成功让这种桥型几乎无处不在。

于是,桥面长度的日益增长已经步入了曾导致事故的做法后尘。

钢索斜拉桥重大事故是否会很快出现,还是会出现在历史提示的2030年,这并不取决于计算机分析,而是取决于桥梁工程师是否了解过去的历史,并下定决心避免事故的重演。

事物的结构影响着事物的性能和功能,合理的结构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卓越的结构是设计者和制造者长期的追求。

3) 社会领域中的结构:师:在社会领域,也普遍存在着结构现象。

如:一篇文章的内容结构影响文章的表达与质量, 一家企业、社区、公司的人员、国家的结构结构关乎企业的运行与效率。

通过长安一中教务主任下年级和年级组设立党支部提高教学管理讲解社会领域中的结构。

[马上行动]:请分别列举自然界、技术领域、社会领域给你印象较深的有关结构的事例?自然界:天体结构、地球的结构、植物的结构、动物的结构… 技术领域:汽车的结构、微机的结构、电脑主板的结构、数字控床的结构… 社会领域:教育管理系统的结构、通用技术的学科结构、课堂教学结构、文化、经济格局等。

2.结构与力从力学角度来说,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一个较复杂的结构由许多不同的部分组成,这些组成部分通常称为构件。

分析讨论自行车的组成构件:自行车车架、车把、传动、座鞍、车轮等。

车轮- 辐条、轮胎、车圈、气门等。

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 产生一种抵抗的力, 称为内力。

应力是构件的单位横截面上所产生的内力,当应力达到某一极限值时, 结构就会遭到破坏。

用公式表示应力为σ =F/s, 其中,F 是内力,S 是受力面积, σ是应力。

生活中常见的结构都能抵抗来自外界的各种作用力和自身重力。

例如自行车承受人和所载物体的压力及自行车自身的重力;桥墩承受自身重力及负荷的压力、大风的作用力等其它外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