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病的特色与优势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治病的特点和优势

中医治疗治病的特点和优势

中医治疗治病的特点和优势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相比,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以下是对中医治疗的特点和优势的论述。

第一,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健康与疾病都是由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调、气血不畅等因素引起的。

因此,中医治疗不仅仅关注疾病的局部症状,更重要的是注重疾病的整体状态,寻找疾病的根源。

通过调整整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中医能够促进人体的自愈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第二,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

中医以辨证论治为特点,即根据患者的脉象、舌诊、面色等来确定病因和病机,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比于以疾病名称分类的西医治疗方法,中医辨证论治可以更准确地分析疾病的本质,选择更恰当的治疗方法。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提高治疗效果。

第三,中医注重预防。

中医强调“治未病”,认为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重要。

中医强调个体的整体健康状况,推崇养生、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方式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第四,中医治疗注重综合治疗。

中医治疗往往采用多种疗法的综合应用,包括草药治疗、针灸、推拿、拔罐等。

综合治疗可以在不同层面和方面对疾病进行干预,增加治疗的机会和可能性。

同时,中医还强调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综合治疗的方式可以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第五,中医具有较低的副作用。

中草药作为中医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相对于西药来说,有着较低的毒副作用。

中草药多种多样,不同的草药对不同病症有不同的作用,中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草药进行治疗,降低了草药的毒副作用。

同时,中医通过草药的配伍和熬煮,能够增加草药的疗效,减少草药的副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具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预防疾病、综合治疗和较低的副作用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通过中医的治疗方式,可以更准确地分析疾病的本质,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四大民族医药治疗痛风病特色

四大民族医药治疗痛风病特色

四大民族医药治疗痛风病特色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发病率逐年上升,其病因病机不明,目前无法愈合。

众多文献显示,中医药、民族医药在治疗痛风上较西医具有一定的优势。

故笔者总结四大民族医药(藏医药、蒙医药、维吾尔医药、傣医药)诊治痛风特色,以期丰富痛风的临床诊治思路和手段,促进民族医药的发展与推广。

标签:痛风;高尿酸血症;藏医药;蒙医药;傣医药;维吾尔医药痛风(Gout)是一种以嘌呤代谢紊乱及/或血尿酸排泄障碍所导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1]。

据文献统计,欧美等西方国家经济发达地区,1960年痛风患病率约为0175%,而到1994年,发病率增至27%;我国1958年以前仅报道25例痛风,但自20世纪80年代起,痛风发病率逐年递增的趋势[2-3]。

其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等疾病的发生也有密切相关性,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1-4]。

中医学中所言“痛风”与现代医学所称“痛风”虽不能完全对等,但从其症状及证候学诊断而言,又有类似及吻合之处[5]。

目前西医药治疗痛风疗效确切,但长期服药不良反应也较为明显,中医药较之具有一定优势,民族医药亦各具特色。

中医药治疗痛风文献研究颇丰,故选取藏、蒙、维、傣四大民族医药(以下简称“四大民族医药”)对痛风的认识及治疗特点介绍如下,提高社会对民族医药的知晓率,丰富痛风临床诊治手段及思路,探索民族医药防治痛风的有效方法。

1藏医药藏医药称痛风为“直乃”,属藏医的“龙差”范畴,亦有“摘”、“直候病”、“叱乃”、“馳”等称呼[6-7]。

临床可分性为隆转化型、赤巴转化型、培根转化型、血转化型等[8]。

11各型临床特点[8]①隆型痛风:肌肉跳动,疼痛如割,时肿时散,肿处有青黑斑点,四肢僵硬,手指蜷缩,不喜寒凉,疼处喜按。

中医治病的特色和优势

中医治病的特色和优势

中医治病的特色和优势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具有许多独特的特色和优势。

本文将从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调理防病等方面介绍中医治病的特色和优势。

一、整体观念: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器官、组织、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中医不仅关注疾病的表面症状,更注重疾病的根本原因和病因机制。

通过综合分析病人的病史、症状、舌诊、脉诊等,中医可以从整体角度判断疾病的发展和转归,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二、辨证施治: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针对不同的证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中医将疾病分为寒热虚实等不同的证型,通过辨证施治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的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辨证施治的方法可以更加精确地定位疾病的病因,提高治疗的效果。

三、调理防病:中医注重调理防病,强调“治未病”。

中医认为人体在健康状态下应该保持阴阳平衡、气血畅通,所以强调平时要注意调理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通过饮食调理、运动保健、精神调节等方法,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增强人体的自愈能力,达到防病的目的。

这种调理防病的方法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不仅体现在治疗疾病的方法上,还体现在对人体整体健康的关注上。

中医强调“以人为本”,关注病人的身心健康,注重提高病人的整体生活质量。

中医注重“因人而异”,每个人的体质、病情都是不同的,因此中医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法,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中医注重“以病为师”,通过观察病情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态,从而指导日常生活中的养生保健。

中医药资源丰富,有许多草本植物、动物和矿物等作为药材,具有较低的副作用和毒性,可以有效治疗疾病,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中医药疗效确切,经过千百年的实践验证,许多中草药和中药方剂在治疗特定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

中医治病的特色和优势主要体现在整体观念、辨证施治、调理防病等方面。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疾病的根本原因和病因机制;通过辨证施治可以针对不同的证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调理防病强调“治未病”,通过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听中医讲课的感想和体会3篇

听中医讲课的感想和体会3篇

听中医讲课的感想和体会3篇众所周知,中医是*几千年唯一的医学,*人民几千年来的防病治病靠的是中医,中医对**民族几千年来的繁衍昌盛,几千年来的保健事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医与西医在专业技术上各有所长,各有优势和特点。

西医的优势在于精密仪器的检测、高超的外科手术、复杂的器官移植、先进的抢救**等。

而中医的优势恰恰是西医薄弱的方面,中医的辨证施治既准确又灵活,奥妙无穷,对诊治许多疾病,有其独到的特点。

如对功能性疾病的诊治,退行性疾病的诊治,病毒性疾病的诊治,痰饮淤血病的诊治,疑难病证的诊治等尤具优势。

人民群众对中医中药的认识比较深刻,有相当多的人群喜欢中医中药。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进化,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中医中药的治病之本、调理、滋补功能就显得更加迫切需要了。

*人的传统认识是中医越老越吃香。

一个年龄大的中医,尽管本事**,都可以称老中医,甚至夸大一点称“名老中医”,这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中医是***的职业。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学好中医呢?《扁鹊仓公传》云:“人之所以病病疾多,医之所以病病道少”,这说明中医难学。

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又说:“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

学中医诚然难,学精则更难。

但既学医就必须学精,至少要确立“学精”这样一个奋斗目标,方能学成一个好中医。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根据我个人学医的体会,主要在于两点:一要认真读书。

中医的书籍,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尚嫌不够。

读中医的书,不仅要读懂、弄通,而且要熟读、熟记,对许多重要的内容甚至要熟背。

比如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温病学、伤寒论、金匮要略等。

若要有高深的理论功底还必须学好《内经》。

读中医的书,要善于融会贯通,中医学的理论均源于《黄帝内经》,中医的各科临床,均源于历代医家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总结。

举例说吧,比如学《伤寒论》,不仅要与《金匮要略》相融合,还要上与《内经》相联系,下与《温病学》相联系,此外,还要与内科学、方剂学、药物学、诊断学相联系。

(完整版)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完整版)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基层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长期以来,基层中医药以“简、便、廉、验”的特点,在我市的农村医疗保健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但是应该看到,近十多年来,基层中医药工作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医药在卫生事业中的地位日渐式微,中医药人才日益短缺,农村中选择中医药治疗的群众逐渐减少,民间以草药或针灸治疗的人几乎绝迹,甚至有人再次提出废除中医药,在网络上发动“取消中医”的签名。

所以,正确地认识分析基层中医药面临的现状与困境,提出发展对策已是当今中医药工作十分迫切的任务。

二、基层中医药工作存在问题和面临困境1、中医药特色优势难以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是中医药历尽几千年而经久不衰的根本。

例如,它注重整体观念,它倡导治未病,它包含大量的非药物疗法,例如针灸、拔罐、刮痧、按摩、点穴等等,利用人人可以掌握的中医非药物疗法防治疾病。

即使在治疗急性病和防治外感热病时中医药也具有很大的优势。

但是,在现实的非正常的医疗氛围下,这些中医药特色与优势难以发挥作用。

例如,现在去医院治病,无论是住院,还是门诊,均过度地依赖大输液,很多病人以为只有输液才是最好最快的治疗,来到医院没有输液似乎没有得到医生的重视。

即使是自愿来到中医院就诊和住院的病人,也都选择大输液。

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原来的“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中医伤科治疗原则和优势,也被手术治疗,解剖复位所替代。

一些较复杂骨折,如前臂双骨折,小腿双骨折的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均被放弃,其实手法加外固定疗效优势非常明显,不但病程短,费用省,而且皮肤未留任何疤痕。

过去有移位的前臂双骨折,骨伤科医生总是想方设法采用手法复位,而且每每取得成功,现在的医生均采用了手术治疗,个中的原因非常复杂,但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医生和病人均追求骨折解剖复位,孰不知手法治疗的功能复位其疗效不减,优势更大。

2、中医药人才结构性短缺一是近年来具有中医执业资格的人员相对于西医执业资格的人员,其比例逐渐减少。

医院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关键问题调研分析整理

医院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关键问题调研分析整理

近年来,中医西医化,中医院特色不浓,优势发挥不够,中医药治疗率偏低,居民选择中医药治疗意向偏低,中医院对当地医疗市场占有份额不高,综合效益欠佳等,这些问题不但直接制约着我院的持续发展,也影响着政府和社会对中医事业的看法。

对此,我院结合本地域的现状,进行了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调研分析:一、中医药特色不明显(一)、原因分析:医院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但财政的投入少之以少,医院长期实行自负盈亏的核算体制,医院、医生不得不为收入而工作,这就导致中医医生并不以中医手段来治病,很多采用西医为主、中医为辅的治疗方式,开药也以开西药为主,而价格低廉、简便灵验的中医药和中医特色疗法逐渐被冷落。

(二)、针对性措施:(一)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1、我院认为,中医院应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紧紧围绕“中”字做文章。

以开展中医诊疗方案为切入点,将中医药特色与优势贯穿全院工作。

中医特色与优势的发挥和凸显,是中医医院的办院之基。

针对农村人口多、贫困人口多、经济欠发达的县情,全面向农村基层群众推广使用中医药服务,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

在对临床工作的考核中,突出中医特色,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评估,年底有总结。

同时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2、通过经济杠杆保证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我院建立新的考核机制,在每个科室体现中医特色和优势服务,并树立典型,奖优罚劣,动态管理,相互促进。

针对过去有些科室很少使用中草药的情况,医院反复要求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并与绩效工资挂钩,调动临床医生使用中草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西医学比较而言,优势应该体现在疗效更高、疗程更短、方法更简易、价格更低廉、毒副作用更小方面。

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病毒性疾病、急慢性肝肾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骨伤疾病、各种痛症、烧伤、肛肠疾病、妇科疾病、神经衰弱等等,确实有一定的优势,其优势表现在全程或一个或多个环节上。

医院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调研分析

医院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调研分析

近年来,中医西医化,中医院特色不浓,优势发挥不够,中医药治疗率偏低,居民选择中医药治疗意向偏低,中医院对当地医疗市场占有份额不高,综合效益欠佳等,这些问题不但直接制约着我院的持续发展,也影响着政府和社会对中医事业的看法。

对此,我院结合本地域的现状,进行了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调研分析:一、中医药特色不明显(一)、原因分析:医院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但财政的投入少之以少,医院长期实行自负盈亏的核算体制,医院、医生不得不为收入而工作,这就导致中医医生并不以中医手段来治病,很多采用西医为主、中医为辅的治疗方式,开药也以开西药为主,而价格低廉、简便灵验的中医药和中医特色疗法逐渐被冷落。

(二)、针对性措施:(一)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1、我院认为,中医院应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紧紧围绕“中”字做文章。

以开展中医诊疗方案为切入点,将中医药特色与优势贯穿全院工作。

中医特色与优势的发挥和凸显,是中医医院的办院之基。

针对农村人口多、贫困人口多、经济欠发达的县情,全面向农村基层群众推广使用中医药服务,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

在对临床工作的考核中,突出中医特色,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评估,年底有总结。

同时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2、通过经济杠杆保证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我院建立新的考核机制,在每个科室体现中医特色和优势服务,并树立典型,奖优罚劣,动态管理,相互促进。

针对过去有些科室很少使用中草药的情况,医院反复要求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并与绩效工资挂钩,调动临床医生使用中草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西医学比较而言,优势应该体现在疗效更高、疗程更短、方法更简易、价格更低廉、毒副作用更小方面。

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病毒性疾病、急慢性肝肾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骨伤疾病、各种痛症、烧伤、肛肠疾病、妇科疾病、神经衰弱等等,确实有一定的优势,其优势表现在全程或一个或多个环节上。

中医特色疗法

中医特色疗法
调理脏腑功能
药膳疗法通过选用针对不同脏腑功 能具有调节作用的药材和食材,调 理人体内环境,提高机体自愈能力 。
药膳的种类与制作方法
种类
药膳的种类繁多,按功效可分为补益类、活血类、理气类、清热类、温里类等。 每类药膳又包含多种不同功效的药材和食材。
制作方法
药膳的制作方法包括炖、煮、蒸、焖、烩等。制作时需将药材和食材按照一定比 例配合,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达到充分发挥药效和美味可口的效果。
中医特色疗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 和方法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02
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的基本原理
01
02
03
调整阴阳
刮痧可以通过刺激体表经 络,调节阴阳平衡,增强 机体免疫力。
疏通经络
刮痧可以消除气滞血瘀, 疏通经络,缓解疼痛和不 适。
排毒泄热
刮痧可以将体内的毒素和 热邪排出体外,促进新陈 代谢,改善健康。
中医特色疗法
汇报人: 2023-11-16
contents
目录
• 中医特色疗法概述 • 刮痧疗法 • 药膳疗法 • 拔火罐 • 气功疗法 • 针灸疗法 • 按摩疗法
01
中医特色疗法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医特色疗法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独特的诊断、治疗方法和手段,以 及中药、针灸、推拿等综合措施,针对疾病进行治疗和康复的医学体系。
01
02
推拿按摩
运用手法在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 行治疗,以调整机体功能状态,增强 体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03
中药疗法
使用中药汤剂、丸剂、散剂等进行治 疗,根据不同病情和体质调整药物种 类和剂量。
05
04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2011年)自我科制定《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011版》以来,疗效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该方案不但已含扩了近代中医诊治相关疾病的常用方法,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总结与创新,总体相对完善。

但我们依旧坚持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以发挥中医特色为原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总结经验,以使诊疗方案得到进一步优化。

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对所遇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思路与措施,具体如下:1、吐酸病----预防疾病复发仍任重而道远通过前期的不断努力,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已逐渐被广大患者所认识,经治患者对于该病的预防和调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临床疗效较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我们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得不说,对于该病的防治仍存在不少难点,如何预防疾病的复发仍任重道远。

本病经治疗后可暂时治愈,但由于引起胃食管反流的基本因素仍存在,故易复发。

如何防治本病复发,成为本病的最大难点。

理想的治疗是从根本上恢复食管和胃的动力,达到治病求本目的。

中医药在这方面具有优越性。

西医学目前已观察到强力抑酸对胃排空及胆囊动力有抑制作用,在顽固的重度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长期予以质子泵抑制剂,但完全抑酸对胃动力及胃内细菌增生有影响,不宜长期使用。

因此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是通过中医学的辩证施治来改善胃食管的动力。

本病中医的病因病机关键是气机升降失调,胃气上逆。

故适当选择疏肝解郁、健脾化痰、和胃降逆等疗法,可逐渐改善LES的动力,达到根治的目的。

2、胃疡----如何预防溃疡病的复发仍是目前治疗的难点无论是用中药还是西药治愈活动期的消化性溃疡一般不难。

特别是西药如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

因其制酸作用强烈,不论是控制上腹痛症状,还是治愈溃疡,其疗效是非常显著且快捷的。

克罗恩病中医治疗特色与优势_陈洪林

克罗恩病中医治疗特色与优势_陈洪林

16第15卷 第2期 2013 年 2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5 No. 2 Feb .,2013SOD 活性和α-actin 表达的影响[ J ]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5,11 ( 4 ):309-313.[ 14 ] 朴元林.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与消渴兼证“阳痿”及其中医治疗[ J ] .中国临床医生,2006,34 ( 6 ):15-16.[ 15 ] 琚杰昌,余江红,于月书,等.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从肝论治的机理探讨[ J ] .甘肃中医,2009,22 ( 4 ):13-14.[ 16 ]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标准[ J ]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 ( 2 ):181.[ 17 ] 魏建红,张志忠,古剑.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糖尿病阳痿40例[ J ] .浙江中医杂志,2011,46 ( 5 ):346.[ 18 ] 王智慧,赵红心.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60例[ J ] .河北中医,2011,33 ( 3 ):414.[ 19 ] 张永生.益肾活血法治疗糖尿病阳痿26例[ J ] .光明中医,2010,25 ( 12 ):2239.[ 20 ] 王廷彬.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糖尿病性阳痿体会[ J ] .光明中医,2004,67:87-88.[ 21 ]郭英,张国亭.四逆散加减治疗糖尿病阳痿56例[ J ] .中医杂志,2007,48 ( 6 ):492.[ 22 ] 王健,魏贤品,王德春.雄起壮阳栓治疗糖尿病阳痿60例观察[ J ] .中医药学刊,2001,18 ( 1 ):62-63.[ 23 ] 李团生.复方玄驹胶囊治疗糖尿病性阳痿50例[ J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 ( 10 ):89-90.[ 24 ]王营.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J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 ( 22 ):2667.[ 25 ] 李瑞玉,李彬,郭雅静.降糖防聋胶囊对糖尿病伴耳聋患者不同证型血胰岛素C 肽和胰高血糖素的影响[ J ] .辽宁中医杂志,2009,36 ( 4 ):510.[ 26 ] 袁明殿,李大勇,吕延伟,等.湿热毒盛证糖尿病坏疽血管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J ] .辽宁中医杂志,2009,36 ( 5 ):684.[ 27 ] 玉山江.林兰辨治糖尿病经验浅述[ J ] .辽宁中医杂志,2009,36 ( 7 ):1076.[ 28 ]陈敏,郑晖,刘桠,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国内文献质量分析[ J ] .辽宁中医杂志,2009,36 ( 3 ):364.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

中医药学之特色优势和可重复性

中医药学之特色优势和可重复性
第二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
发展战略论坛
中医药学之特色优势和可重复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医医院 王济授
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 王旭生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医医院 王绵年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康宁诊所 王康生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目前很多种西医药无法 根治的顽疾,如闭塞性脉管炎、肝硬化、红斑狼 疮、再障、哮喘等,用中医药治疗常可收到意想不 到之奇效。
·146·
发展战略论坛
期,果获大效,治愈率相当高。但超越太阳证之 后,即身上见痧疹,则应配合其他方剂治疗。
数十年来,我们从临床上选择某些西医药无 法根治之顽疾,进行集思广益、琢磨推敲。尽量搜 索前人之经验教训,研究其成败之原因,同时搜 索民间隐藏之绝技,进行研究筛选,慎重试用于 临床,我们把每个处方中的各种药味,自己先行 品尝,确保其无毒副作用之后,再慎重试用于患 者,奋斗了几十年,终于取得了点滴经验。
一、中医药关于“天人合一观”和“整体观”的 提出比巴甫洛夫的“机体整体性和机体与内外环 境统一性”的问世,要早近1700年。
中医药学最伟大的创举莫过于对生命体的 认识的科学性。中医药学秉承中华传统文化之哲 理,吸纳儒、道、释各家学说之精华,近取诸身,远 取诸物,创造性地认为“天地人是一个和谐的统 一体,人生活在大自然中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息 息相关”,人体和一切生命体都受时序、季节、气 候、环境等的影响;又认为人体本身亦是一个“和 谐的整体”。中医药学这种对入体和自然界的正 确认识有别于西方的机械唯物论者,认为人体是 很多独立的细胞的联合体。
第二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 因赋禀素亏、体质孱弱而诱发哮喘。研究之初,我 们把患者分成若干类型,制定若干个治疗方案, 独方独药亲自品尝体验,确定其无毒副作用之 后,再慎重于临床上分组对证施治,周密观察,最 后从临床上确定了~个特效的治疗方案。该方案 曾于1995年与浙江省杭州市医学情报研究所合 作,由杭州市卫生局以杭卫科《95》34号文件,下 达为科研项目。自1995年4月至1996年7月于 浙江省桐卢县中医院采用随机单盲法完成本课 题研究工作。1997年通过专家鉴定,证实根治率 达70%,受到专家一致好评。

国医大师孙光荣论中医药学五大特色

国医大师孙光荣论中医药学五大特色

国医大师孙光荣论中医药学五大特色魏一苇;何清湖;孙贵香;叶培汉;刘富林;杨玉芳;孙光荣【摘要】Na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ter Sun Guangrong is a famous therapist and philologist of TCM. Prof. Sun advocates that TCM characteristics embodies in five aspects, Individualize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principles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based on balanced adjustment, humanization treatment, diverse interventions and natural medication. This paper will sort out and analyze professor Sun's theory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ssence and characteristicsof TCM. This paper aims to further grasp the essence and connotation of TCM by organizing and illuminating the theoretical viewpoints of Prof. Sun.%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临床家和中医药文献学家.孙教授认为中医药学的特色体现在五大方面,即个性化的辨证论治、调治求衡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多样化的干预手段以及天然化的用药取向.本文通过整理和阐发孙教授的理论观点,以期进一步把握中医学本质与内涵特色.【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7)009【总页数】3页(P928-930)【关键词】中医药学特色;辨证论治;调治求衡;干预手段;孙光荣【作者】魏一苇;何清湖;孙贵香;叶培汉;刘富林;杨玉芳;孙光荣【作者单位】国医大师孙光荣湖南工作室,湖南长沙 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208;国医大师孙光荣湖南工作室,湖南长沙 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208;国医大师孙光荣湖南工作室,湖南长沙 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208;国医大师孙光荣湖南工作室,湖南长沙 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208;国医大师孙光荣湖南工作室,湖南长沙 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208;国医大师孙光荣湖南工作室,湖南长沙 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208;国医大师孙光荣湖南工作室,湖南长沙 4102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0中国传统医药学从远古绵延至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而仍在持续为十多亿人造福并有别于西方医学的医学体系。

现代中医的特色与优势

现代中医的特色与优势

现代中医的特色与优势
第15页
中医学认为,内外兼治,综合治疗,可充分调动机体整体 抗病能力,显著提升临床疗效。
清代名医徐灵胎说: “为医不明外治之法,仅得医术之半 耳”; 清代外治学家吴师机盛赞外治法之妙,曰: “神奇变 幻,上能够发扬造化五行之奥蕴,下亦扶危救急,层见叠出而 不穷”; “世有博道之医,当于此见其才”。
君——主治药 辅君药
臣 治兼病兼证药 佐君、佐臣药
佐 治疗次症药
佐制消减毒副作用药
反佐相反相成药
使 使引经药
调和药 以上配伍主次分明, 佐制有序, 靶点明确, 其 药品作用不是简单相加, 而是经过配伍, 激活 脏腑整体功效, 提升治疗整体疗效。
,
三小二臣谓
佐也臣四使
,
九 制 之 大 也 ”
,
; 君 一 臣 三 佐 五
,
六 偶 之 制 也 ” ;
偶 之 制 也 ; 君 二
” ; “ 君 一 臣
“ 主 病 之 谓 君 、
制 臣二佐
,
之 中 也 ; 君 一 臣
,
“ 君 一 臣 二
制 之
,
三 奇 之 制 也 ; 君
奇 之 制 也 ; 君 二
,
君 之 谓 臣 应 臣 之
现代中医的特色与优势
第19页
由此可见,君臣佐使配伍法特色和优势是:
优势: 药非合成而耐药性、抗药性较少
药性持久而依赖性、反跳性较少 药效双向而自动调整生理平衡
现代中医的特色与优势
第22页
病种——含有众多优势领域
因为中医治疗含有治病求本, 整体调整特色, 所以在治疗 病种方面亦含有众多优势领域。
(一)慢性病
1.内科: 如感冒、失眠、神经官能症、支气管炎、哮 喘、冠心病、中风后遗症、胃炎、肠炎、肝炎、肾炎、 各种神经痛、风湿病、面瘫等。

中医简介

中医简介

提到中医,我们应该感到自豪,中医经过时间的洗礼,人们不断的总结与实践,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强而又充满着哲学思想的科学体系的学科。

中医一般指中国以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

中国其他传统医学,如藏医、蒙医等等则被称为民族医学。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医蕴含着十分奥妙的哲学知识,时刻体现着古代人民智慧之结晶。

可以说中医是我们国家的国粹,我们应该继承其传统,发扬光大,在世界范围传播开,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医的优越性与科学性。

中医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其特有的体系,它拥有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内容方法,即形成完善的科学体系。

通过我对中医的了解,以下对中医的发展作简要介绍以及个人对中医的初步认识。

1.中医的形成发展以及中医内容(1)中医发展史:中医药起源于生活实践远古时代的祖先,为了生存,与自然界和猛兽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食物,又是生存的保证.他们在与饥饿作斗争的过程帐中,自然会寻找新的食物以充饥,也就可能发现新的食物,或误食某些毒物,引起中毒反应;也可能吃了某些植物、动物之后,使原有的病痛减轻甚至消除。

人们正是经过无数次这样的尝试和长期的经验积累,才逐渐认识了哪些植物、动物对人体有害,哪些植物、动物对人体有益并有意识的加以利用。

食物、食疗、药物的概念就这样产生和认可。

正如《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上七十毒”,生动地反映祖先们发现植物药的过程;《山海经》关于“河罗鱼……食之已痈”和“有鸟焉……名日青耕,可以御疫”的记载,是从食用动物中,发现动物药的佐证。

继而,随着金属冶炼时代的到来,矿物药也相继被发现。

原始社会.人兽杂处.碰撞搏斗在所难免。

对于外伤,人们用泥土、野草、树叶和树皮等敷裹伤口,这便是外治法的开始,同时也为外治药的发现打下了基础。

创伤,也发现了腧穴。

从意外的创伤,将病痛治愈,到有意创伤来治疗疾病,砭石的现,是祖先使用简单针具的佐证。

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一、中医药的背景和历史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起源于远古时期。

它是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理论为基础,通过中草药、针灸、推拿等手段维护人体健康的一种独特的医学体系。

中医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二、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1. 循证治疗中医药很注重患者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和身体状态进行个性化治疗。

中医药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不同的证候(包括脉象、舌苔、面色等)进行针对性治疗。

2. 综合调理中医药注重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因此,在治疗某一具体疾病时,也会考虑到其他器官和系统是否存在问题,并进行综合调理。

3. 以预防为主中医药强调“治未病”,即在人体还未出现明显症状前,通过调整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与西方医学的“治病”思路有所不同。

4. 个性化治疗中医药注重患者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和身体状态进行个性化治疗。

中医药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不同的证候(包括脉象、舌苔、面色等)进行针对性治疗。

5. 多种手段结合中医药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治疗,如针灸、推拿、中草药等。

这些手段可以互相补充,起到协同作用。

6. 无毒副作用中草药是中医药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其天然来源和温和的特点,与西方化学合成药物相比,中草药具有较少的毒副作用。

三、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1. 治愈率高在某些慢性疾病方面,中医药的治愈率要高于西方医学。

例如,对于慢性肾炎、慢性胃炎等疾病,中医药的治愈率要明显高于西方医学。

2. 有效调节免疫系统中医药可以有效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这对于预防和治疗某些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非常有帮助。

3. 对慢性病有较好的缓解作用中医药在缓解慢性疾病方面表现出色。

例如,对于类风湿关节炎、脑血管意外等慢性疾病,中医药可以起到缓解作用。

4. 对某些特殊人群更加适用例如孕妇、老年人、儿童等人群,在某些情况下使用中医药更加适合。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为加强我院临床各科室规*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我院临床各科室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临床各科疾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刮痧、穴位贴敷、熏蒸、穴位注射、足浴1、中药外敷疗法。

是中医的特色疗法,是用中药材捣碎用纱布包扎,外敷腹部或者切口等患处,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机体恢复和切口愈合,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的特点。

主要治疗疾病:盆腔炎、输卵管阻塞、宫外孕、切口愈合不良、痛经、月经不调。

2、中药保留灌肠又称肛门纳药法。

是将中药煎剂或者掺于散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即中药可通过直肠粘膜静脉丛的吸收使盆腔血循环得到改善,促使增生粘连的结缔组织软化、清除局部充血水肿、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达到消除炎症的作用。

主要是通过肠壁的吸收,可利用肠壁的半透膜的渗透性被迅速吸收,而引起全身的治疗作用,特殊对临近的器官如盆腔、腹腔等作用更为显著。

控制简单、安全,患者痛苦少,而且中药灌肠方法简便,疗效切当,毒副作用小。

主要治疗疾病:慢性盆腔炎、腹膜炎、盆腔淤血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产后发热、大便秘结。

3、熏洗法是将药物煎煮后先用蒸汽熏疗,再用药液淋洗浸润全身或者局部患处。

熏洗法操作简便、合用面广、取材容易、药简效捷、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

主要治疗疾病:痛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炎、外阴炎、前庭大腺炎等妇科疾病,带下量多、小便淋痛、子宫脱垂合并感染以及需要保健的中老年人亚健康人群产后保健。

4、针灸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份。

具有治疗*围广、收效快、疗效高、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特点。

5、耳穴是刺激耳甲廓、耳甲腔等处,有调整机体内分泌系统以及内脏功能的作用。

主要治疗疾病:痛经、产后腹痛、妊娠剧吐。

论中医中药有效性和安全性

论中医中药有效性和安全性

论中医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徐媚雀古思思中医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来就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它早已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可是近来有个别人对中医药中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仅仅表示怀疑,而且采取完全否认的态度,认为中医是骗子,中药是垃圾、是毒物,没有疗效,没有安全保障,作为告别中医药的最主要理由。

究竟中医中药是有效还是无效,其安全性有多大,与西药比较有无优势, 如下分析。

一中医中药的有效性众所周知,西医传入我国还不到200多年的历史,中国人民用中草药治病至少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如以每人一生只看一次病计,使用中草药治病的人次至少达千亿以上。

如果中医中药无效,它绝对不可能延续至今天,并获得大多数人的信赖与接受。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遇到过无数次温疫大流行,但从未像欧洲那样一次就死几百万、几千万人。

中医药制服了一次次温疫,挽救过无数的生命,造就了许多伟大的医学科学家,使我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这其中的主要功绩,都归功于中医中药.1959年发生在广州的流行性乙型脑炎,邓铁涛教授参与救治,经统计学处理,中医中药疗效达90%,且无后遗症。

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造成31万人感染,中医全面介入治疗。

1990年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对上海以中医药为主治疗乙肝重叠甲肝与1983年至1988年美国本土以西医药治疗同类疾病的死亡率进行了统计对比,中美死亡率比例为1:234。

就是说,同样的病,不同的治疗方法,美国死234人,而中国才死一个人。

显而易然,哪种方法更好,更科学,大家都可以辨别得出.2002年非典世界大流行,中国内地感染者占60%以上,全球非典病死率为9。

5%,香港和新加坡为17%,中国内地为6。

5%,广东为4%,广州中医大学附属一院治疗50多人,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仝小林中医小组治疗16人,均无一例死亡。

事实再次雄辩地证明,中医参与治疗的3089例患者,大地降低了死亡率和医疗费用,且无后遗症,是真正意义上的彻底治愈。

中医特色诊疗项目

中医特色诊疗项目

中医特色诊疗简介一、针灸毫针针刺、头针、面针、三棱针、体针、皮肤针等针灸作为我国古老的保健疗法,已有两千多年运用经验,因其显着的疗效,已经在世界各地广为人们所接受;它是根据中医理论,采用毫针对人体的俞穴进行直接的刺激,对增强身体机能、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防病治病具有相当不错的医疗保健作用;作用:疏经通络、调和气血、行气散结、消炎镇痛;适应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肌腱炎、肌肉劳损等各类痛症;中风偏瘫、面瘫、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等神经科病症;头痛、眩晕、鼻炎、呃逆、失眠、肥胖症等常见病症;二、针灸电针电针是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在针具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利用针和电两种刺激相结合,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能代替人作较长时间的持续运针,能比较客观地控制刺激量;作用:同毫针针:刺疏经通络、调和气血、行气散结、消炎镇痛;适应症:同毫针针刺: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肌腱炎、肌肉劳损等各类痛症;中风偏瘫、面瘫、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等神经科病症;头痛、眩晕、鼻炎、呃逆、失眠、肥胖症等常见病症;三、推拿推拿是一种中医自然疗法、物理疗法;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俞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目的;作用:舒经通络、调和气血、缓解疲劳、扶伤镇痛;适应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肌腱炎、肌肉劳损等各类痛症;中风后遗症、创伤肢体恢复、慢性疲劳、健康人群防病保健等;四、拔罐拔罐是一种以杯罐作为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它能够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引导营卫之气运行输布,鼓动经脉气血濡养脏腑组织器官,温煦皮毛,同时使虚衰的脏腑机能得以振奋,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增加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健身祛病疗疾的目的;作用:舒经通络、行气活血、缓解疲劳、增强体质;适应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肌腱炎、肌肉劳损等各类痛症;慢性疲劳综合症、亚健康状态及健康人群的防病保健;五、艾灸艾灸是运用艾绒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它能活跃脏腑功能,旺盛新陈代谢,产生抗体及免疫力;常灸大椎、关元、气海、足三里等腧穴,可鼓舞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起防病保健的作用;作用: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防病保健;适应范围: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肌腱炎、肌肉劳损等各类痛症;多种慢性疾病的调治;偏颇体质的调理;健康人群的防病保健等;六、耳针、耳穴压豆耳针是对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进行针刺,耳穴压豆是采用王不留行子或磁珠等物品剌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作用:疏经通络、调理脏腑适应症:头痛、眩晕、鼻炎、失眠等常见病;各类痛症、过敏性疾病、慢性炎症与各类慢性病;七、梅花针:梅花针又名皮肤针,或七星针;梅花针治病主要以经络学说之皮部理论为依据,应用梅花针叩击皮部,通过经络而作用于脏腑,以调整脏腑虚实,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平衡阴阳,达到治病目的;作用:疏经通络、调和气血适应症:斑秃、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肌腱炎等各类痛症;面瘫、三叉神经痛、中风后遗症、创伤肢体恢复等;八、穴位注射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结合了穴位刺激和药物作用两种治疗方法,能够对病症发挥双重作用;它与封闭疗法的主要区别在于不含激素药物,毒副作用小;与普通肌肉注射相比其优势在于注射部位属于经络腧穴,能够发挥穴位刺激作用;常用注射药物有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甲钴胺注射液、维生素类注射液、神经营养剂类注射液等,适用范围广;作用:疏经通络、行气活血、消炎镇痛;注射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肌腱炎、肌肉劳损等各类痛症;中风后遗症、创伤肢体恢复等;九、穴位贴敷穴位贴敷疗法,是以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作用:以肤固表,以表托毒,以经通脏,行气血、营阴阳,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作用;适应症:穴位贴敷法适应范围相当广泛,不但可以治疗体表的病症,而且可以治疗内脏的病症;既可治疗某些,又可治疗一些急性病证,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十、刮痧疗法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因其简、便、廉、效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适合医疗及家庭保健;还可配合针灸、拔罐、刺络放血等疗法使用,加强活血化瘀、驱邪排毒的效果;作用: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适应症: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等病症;十一、中药熏洗又称为中药蒸煮疗法、中药汽浴疗、药透疗法、热雾疗法等;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被称为"烘雅";中药熏蒸是以热药蒸汽为治疗因子的化学、物理综合疗法;这种方法最早用于临床的自先秦就有记载,后世不乏其术;到清代,中药熏蒸趋于成熟;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中药熏蒸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均有相应发展,逐渐泛用于休闲保健、和临床治疗等诸多方面;作用:疏通腠理,舒经活络,放松肌肉,消除疲劳,祛风燥湿,杀虫止痒,舒筋活络,行气止痛等作用;适应症:中药熏蒸适应用于精神疾病、类风湿病、腰酸背痛症、肩周炎、骨性关节炎、肢体功能障碍、肾功能衰竭等疾病治疗;十二、穴位埋线是将羊肠线等埋入穴位,一方面利用肠线作为异性蛋白埋入穴位可提高机体应激、抗炎能力;同时,肠线在组织中被分解吸收对穴位起到持续刺激作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埋线疗法适应广泛,一般来说,凡能用针刺疗法治疗的疾病,均可应用穴位植入疗法治疗,尤其对疼痛性疾患、功能性疾患、慢性疾病疗效显着;作用:刺激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适应症:哮喘、胃炎、胃痛、腹泻、遗尿、尿失禁、糖尿病、面瘫、癫痫、腰腿痛、痿证以及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神经官能症等;十三、伏九贴敷疗法中医“冬病夏治,夏病冬防”、“子午流注,适时开穴”的理论,开展伏九贴敷疗法;即在每年的夏季和冬季贴敷于相关穴位,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吸收,激发经气,促使经络畅通、气血调和,可以有效减少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次数,还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伏九贴于夏季三伏每“伏”第一、二、三天、冬季三九每“九”第一、二、三天进行贴敷,三年为一疗程;疗效与疗程成正比,贴敷时间越长,疗效越好;作用:扶正祛邪,调补阴阳,扶正祛邪,祛风散寒、调和气血、消痰痞、壮筋骨、通经络、祛风湿等全身治疗作用;适应症: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咽炎、扁桃体炎、鼻炎等疾病;十四、药物离子导入中药离子导入是使用特殊设计的电脉冲波,通过温热和磁场的作用,将高科技工艺提取并精炼成的液体外敷药物,加快有效成份作用到特定穴位上的一种外治疗法;这种疗法使药物直达病灶,避免口服的降解破坏,提高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提高药物疗效,同时还具有物理治疗的双重功效,使两种作用同时产生,互为因果,又相互促进与加强;作用:促进药物的吸收,穴位刺激经络,活血化瘀、调整气血、平衡阴阳、增强免疫力,消炎、消肿、镇痛的作用;适应症:风湿、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滑囊炎、膝关节痛、跌打扭伤、腰腿疼及各种男科、妇科等理疗调理范围内的各种疾病;十五、小儿推拿疗法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作用: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提高免疫力等;适应症: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运动系统及小儿保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 中医药学是中国的瑰宝,中医学的发展创新不 单是医药专业人员的事,也有赖广大群众的参 与和推动; • 希望通过今天对中医有关诊断、治疗疾病的一 些道理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说,使不懂中医的听 者,能增加有关中医药学的知识,理解祖国医 学的科学性;使有志于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的听 者,能接受和理解中医的学术特点和精华;
•重视健康,关注中医!
谢谢大家!
中医药学的历史
• 一种有数千年历史的古老
医学 • 临床疗效经得起时间实践 的检验 • 疗效的取得,是由于它有 一整套独特的理论作指导
中医药学的历史
中医为什么能两千多年来长盛不衰?为什么 欧洲、印度、中亚、非洲等地的传统医药学 在现代正逐渐消失?发达的欧美为什么要来 中国学习中医?是什么原因让中医中药充满 生命活力呢?
中医药治病的特色与优势
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友们健康快乐
追求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向往
用最自然的手段保护朋友们的健康
让大家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古代养生名言
• 人人本有长生药,自是迷徒枉把抛。 • 甘露降时天地合,黄芽生处坎离交。 • 井蛙应谓无龙窟,篱鷃争知有凤巢? • 丹熟自然金满屋,何须寻草学烧茅。
--道家《悟真篇》
进补参
进补参主要分为:
• 红参:它经过热性药特制, 温阳效果强; • 野山参:价格贵,补气功能 非常强; • 党参:类似于人参,相对价 格低; • 太子参:接近于平的,稍带 温的补气药物; • 西洋参:气阴两补;
浅谈中医
• 神奇的中药 • 中医为什么能治病 • 中医如何治病
• 中医的特色与优势
中医为什么能治病
中医在疾病治疗方面的优势
• 心血管系统:
–中医控制和改善心肌病上结果不错,心肌病实际上是一 个难度很大的疾病,中医中药对于减少减轻冠心病的症 状,改善心电图有很明显的好处。 –还有有像急性冠脉综合症,包括心梗、心绞痛,中药治 疗效果能减轻和改善症状,能减少他的不良后果。 –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也很好;
中医在疾病治疗方面的优势
• 消化道病症:中医十分注重脾胃,对脾胃疾病有丰 富的治疗经验,调理脾胃是中医的特长。对于一些 儿童疾病如小儿厌食、偏食、积滞、呕吐、腹泻、 腹痛、疳积虫症等疗效甚好。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 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很多疾病通过调理脾胃能达 到从根本上治疗的目的。可以举肝硬化、便秘、糖 尿病性腹泻等;
• 中华民族的繁衍与中国文化 • 西医:拉登(病毒、细菌)在哪里? –结果拉登越来越强大! • 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正常状态下,人处在阴平阳秘的状态,可以和这 些细菌病毒和平共处; –生病的重要原因是你自身的状态给致病因子生存 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条件;
中医纠偏——治的是人不是病!
–大偏产生大病,要大纠; –小偏产生小病,要小纠;
• “以药之偏,调人之偏”:以中药之偏来纠 正人生命之偏,这就是治病之道。
生病之偏是偏在何处呢? 浅谈中医辨证论治
• 所谓辨证,是指通过 “望”、“闻”、“问”、 “切”来掌握病人的症状 和体征,通过医生的分析、 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 性质、部位,以及邪气与 正气之间的关系,总结出 一个证候出来,而这个证 候就是疾病的本质,也就 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证”。
中医的优势
• 在保健方面
–强身健体;
• 在亚健康方面
–中医强调“治未 病”;
• 在疾病的治疗方面
–从不同的系统举例;
中医在疾病治疗方面的优势
• 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对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感冒、 咳嗽、鼻炎、咽炎等)疗效好。目前西药在抗病毒 方面并没有特效药物,因此对这类病症应首选中医 治疗。另外对肺炎、哮喘、老慢支之类疾病也有肯 定的疗效; • 案例分享;
卫生部长陈竺对中西医的看法
中西医两种认知方法的不 同,就像孔子遇到的一个 难题:两个小孩争论距离的
远近,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 出来的时候离得近,中午时 离得远。另一个反对说,太 阳刚升起时远些,中午时才 近些。
黑猫白猫 抓到耗子就是好猫
• 不管中医还是西医,把病人看 好是一个“金标准” • 西医的理念也在向中医理念的 渗透
• 中医的特色与优势
神奇的中药——万物皆可入药
自然间的万物都是药 中医是如何让这些草根树 皮产生疗效的呢?
• 生病就是身体偏离了正常, 而治病就是纠偏 • 中药,尤其是草根树皮等, 它们有各自的偏性
神奇的中药——以药之偏,调人之偏
中医凭什么治病?就凭着生物圈的多样性
中药治疗:是“以药之偏,调人之偏” 属寒的病态,用偏于温热的药物; 属热的病态,用偏于寒凉的药物; 属燥的病态,用偏于甘润的药物; 属湿的病态,用偏于辛燥的药物; 属虚的病态,就用偏滋补的药物; 属实的病态,就用偏攻泻的药物;
–现代中医一样会做西医的诊断。 当然,你会认为这样的中医就不 纯粹了。其实中医也是一门科学, 它也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而发 展的
中医药治病的特色与方法
• 中医治病的特色与我们前面谈到的中医如何治病有 关。中医强调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 中医在治病方法上很全面:
–有心理治疗,中医有精神疗法,中国有行为疗法; –口服药物的剂型有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等剂型; –外治法中又有熏、蒸、洗、泡、敷、药栓、结扎以及整 复等疗法; –有许多非药物治疗法,如针灸、推拿、气功、饮膳等; –另外,手术也并非西医所特有;
生病之偏是偏在何处呢? 浅谈中医辨证论治
• 所谓“论治”就是根 据“辨证”的结果, 医生按照虚者补之、 实者泻之、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在表者散 之、入里者清之等原 则确定治疗方案。
中医辨证——四诊合参
• 辨证:就需要四诊合参,就是 医生要望闻问切; • 望诊:就是看病人的形态以及 身体各个部分的特异性变化, 古人称“望而知之谓之神” ; • 闻诊与问诊; • 切诊:切脉得出的是人体左右 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五脏六 腑的虚实变化情况;
• 为什么两千年以前的方子到现在还有效 呢?
• 因为中医治的是人不是病,中医在 治疗的过程中,是用药物的偏性来 纠正人体的偏性;
浅谈中医
• 神奇的中药 • 中医为什么能治病 • 中医如何治病
• 中医的特色与优势
何为病?何为偏!
• 【中医观点】人生病了,就是我们体内的阴 阳气血经络平衡被打破了; • 所谓生病,其实就是身体偏离了正常,而治 病就是纠正这种偏态;
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
• 中医不但有治疗疾病的中药,同时还有一套 符合自然规律的医学理论; • 以阴阳五行为基础,以脏腑经络气血为中心, 形象生动,既贴切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又 不失其实用性; • 中医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是中国传统 文化与生命以及自然的完美结合;
浅谈中医
• 神奇的中药 • 中医为什么能治病 • 中医如何治病
• 中医强调人的整体性,注重病变部位与全身其他部 位的关系所产生的不协调,治疗则是针对这种不协 调的关系采取措施,加以调和,所谓“以平为期”。
中西医的比较
• 西医:依据分析测定,看重“治 病”,是“对抗性”治疗;
• 中医:则来自直觉和感受 ,看 重“治病人” ,强调“调整治 疗”; • 医的理论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 中,因此它不仅是一门医学科学, 也是一种文化。
关于肾虚的辩证
• 肾虚是咋回事? • 正常的沉脉,不叫肾虚; • 不是所有泌尿、生殖系统
问题都是肾虚 ;
• 腰痛并不都是肾虚;
浅谈中医
• 神奇的中药 • 中医为什么能治病 • 中医如何治病
• 中医的特色与优势
中西医的比较
• 西医强调个体性,当人体的某一部分发生问题时, 西医首先选择的方法是针对这个部分采取相应的治 疗措施;
中医治病的优势
• 中医学所建立的是“生理-心理-社会-自然”医学模 式:
–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对生命的精神层面、整体层面、动态层 面的总体认识及功能调整上,体现在对生命的混沌现象的 直觉、灵性观测和把握上。
• 中医的基本概念与现代生命科学有很多相似之处:
–中医强调“阴阳平衡”,与现代系统生物学有异曲同工之 妙;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与现代西方科学讲的健康环境因 素十分相似;中医强调“辨证施治”,类似于西方医学通 过药物遗传学为每一个病人找到最适合的药; –中医的复方理论,实际上就是现在的西方治疗学越来越强 调的各种疗法的综合使用;
中医在疾病治疗方面的优势
• 肿瘤的治疗:中医药往往能从患者全身的特点加 以考虑,而不只是局限在癌症病灶本身。由于中 医是从整体来看待人体和病症,所以在肿瘤的治 疗上有它一定的优势。首先副作用较少。按中医 传统的辨证用药,一般没有副作用;
【建议】
病人在选择时,第一是要选专科,其次 是要选择一个正规的优秀的医生。 这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