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咏怀赏析
《咏怀诗(其四十五)·阮籍》原文与赏析
![《咏怀诗(其四十五)·阮籍》原文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c7c242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84.png)
《咏怀诗(其四十五)·阮籍》原文与赏析阮籍幽兰不可佩,朱草为谁荣?修竹隐山阴,射干临增城。
葛藟延幽谷,绵绵瓜瓞生。
乐极消灵神,哀深伤人情。
竟知忧无益,岂若归太清。
阮籍(210—263),生当魏、晋乱世,司马氏阴谋篡夺曹魏政权,籍虽心怀不满,但恐罹杀身之祸,只得表面上敷衍,“不与世事”,以“酣饮为常”。
为躲避司马炎的求婚,曾昏醉六十日,只得作罢。
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
这是一首揭露贤才遭到埋没、庸才窃据高位的怨愤诗。
它的主题思想和它所产生的社会背景跟左思的《咏史》诗差不多,但它的表现手法却与左诗不同。
阮籍《咏怀》,喜用芳草美人的博喻手法,沈德潜指出“其原自《离骚》来”(《古诗源》卷六)。
此诗前六句全以草木为喻,幽兰、朱草、修竹以喻贤才,射干、葛藟、瓜瓞以喻庸才。
幽兰句直接来自《离骚》“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原意是说楚国颠倒黑白、混淆香臭,家家户户将臭蒿子草插得满腰都是,反而说充满幽香的兰花不可佩带,以喻示楚怀王亲近坏人、远离贤人。
阮诗将两句浓缩成一句,显得更加精炼。
朱草句意思是说,朱草本该在圣王以德化天下时降生,如今是黑暗的乱世,你朱草为谁开花呢?幽兰不受重视,朱草开花弄错了时间,修竹埋没于山阴,迭用三个比喻说明贤才不容于世,其怨愤之情,也随着喷薄而出!可是,射干这种矮小的树木却面临着高高的城墙,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以此来喻示庸才完全靠那出身高贵而攀附青云。
跟上文一样,同时迭用射干临城、葛藟延谷、瓜瓞绵绵三个比喻说明庸人小人布满朝廷,其不满之意,也充满在字里行间。
由于诗歌的第一段出现了一连串对比鲜明的正反形象,第二段的直接抒怀就有了坚实的根基,显得具体而真切。
“乐极消灵神”是说人欢乐到极点反而会耗散精神,但这是虚幌一枪,目的是反衬出下面“哀深伤人情”句,因为面对着上述贤俊遭埋没、奸庸踞高位的黑暗现象,诗人只能“哀深伤人情”而决不会“乐极消灵神”的!“哀深伤人情”是这首诗感情的*** 点,似乎无以复加了,谁知诗的结尾又写出“竟知忧无益,岂若归太清”两句,意谓既然知道忧伤无补于事,不如去学神仙高蹈隐居吧,在表面的旷达下抒写了诗人更加深广的忧愤。
论述阮籍《咏怀诗》的内容及其艺术成就。
![论述阮籍《咏怀诗》的内容及其艺术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43f39c4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a7.png)
论述阮籍《咏怀诗》的内容及其艺术成就。
阮籍是中国南朝时期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才在当时非常出类拔萃。
阮籍的《咏怀诗》是一首描写自己心境的诗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哀伤。
《咏怀诗》以描绘寂静的夜晚为开篇,通过描绘天空中的星辰和月亮,突出了自己内心的孤寂和无助。
接着,诗人在描述花草树木时,以自然界的变幻为对比,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困惑和苦闷。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反思和对名利之束缚的无奈,展示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幻灭。
《咏怀诗》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自己内心的倾诉,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孤独、无助和苦闷等情感,引发了读者的共鸣。
其次,诗人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将自己内心的忧伤融入自然景物之中,使诗作更加富有意境和感染力。
再次,阮籍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作更加深入人心,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最后,诗歌的结构和节奏紧凑,字句简练而富有力量感,使整首诗通篇一气呵成,给人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总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自己内心情感的表达,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幻灭,展现了他独特的诗歌才华和深厚的情感共鸣力。
这首诗在南朝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阮籍较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人们的情感启发有着深远影响。
阮籍的《咏怀》赏析
![阮籍的《咏怀》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3a4030d5bbfd0a785673f5.png)
阮籍的《咏怀》赏析魏晋之际,天下多故,政治严酷,名士多有生命之忧。
自古以来困扰着人们的生命倏忽如逝水的忧虑更迫切地摆在人们的面前。
面对人生短暂之忧,吃药求仙者有之,以扩展生命时间之长度;疯狂享乐者有之,以增加有限生命的密度。
这几乎已成了当时士大夫企图摆脱生命之忧的两种基本生活态度。
但是,在诗人阮籍看来,这两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并不能从本质上超越人生的短暂,所以,《咏怀诗》中虽有大量忧生之嗟的作品,也有表现如何超越人生短暂的积极态度,提出不同于以上两种生活态度的积极主张的作品,这就是《咏怀诗》第三十八首《咏怀·炎光延万里》、第三十九首《咏怀·壮士何慷慨》两首诗。
它们抒发了诗人欲建功立名、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以为只有功名和事业才能摆脱人生的荣枯,只有忠义和气节才能流令名于千古,从根本上超越生命之短暂。
第三十八首《咏怀·炎光延万里》前六句以象征的手法,描绘了诗人心目中“雄杰士”的形象。
开篇“炎光”二句出语恢弘,渲染出了一个极为雄阔的环境,为下四句直接描绘“雄杰士”的活动提供了一个无比壮阔的空间。
这一联作为起句,横空而来,奠定了全诗并吞宇内,包举八荒的气势。
“弯弓”二句写“雄杰士”的活动。
“扶桑”是传说中东海日出处之神树。
全句是说“雄杰士”把弯弯的弓弦挂在扶桑树上。
“长剑”句是说“雄杰士”把长剑倚靠在天外。
字面上看这句出典于宋玉《大言赋》,实则与前一句一样,是以极度夸张之语刻画了“雄杰士”无比高大的形象。
这种夸张明显带有象征意味,所以大胆奇特而又不失之险怪,它与前二句壮阔的空间描写在气氛上十分谐和,更增强了此诗涵浑六合的壮浪气象。
接下“泰山”二句是写“雄杰士”眼中所见。
因为“雄杰士”形象无比高大,所以在他眼中,高高的泰山好像只是一块磨刀石(砥砺),长长的黄河也似乎只是一条衣带。
这二句出典于《史记·高祖功臣年表序》中的“封爵之誓”:“使河为带,泰山若厉(砺)。
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咏怀原文及鉴赏
![咏怀原文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543ce37a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5.png)
咏怀原文及鉴赏咏怀原文及鉴赏咏怀原文及鉴赏1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鉴赏阮籍的诗大量运用了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
他的《咏怀》82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组诗。
其中有些诗反映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愤。
有些诗表现了诗人害怕政治风险,希冀避世远祸的思想面貌;有些诗借古讽今,寄托了对时政的抨击或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还有些诗嘲讽了矫揉造作的虚伪的礼法之士。
总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在艺术上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这是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中的第一首。
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
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
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
读者可从诗中所展示的“情形色相”中感受到诗人幽寂孤愤的心境。
但是那股“忧思”仅仅是一种情绪、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人们可以领略到其中蕴涵的孤独、悲苦之味,却难以把握其具体的内容。
“言在耳日之内,情寄八荒之外”,即是此诗显著的特点。
其实,如果能透彻地了解阮籍其人,此诗也并不难解。
阮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晋书·阮籍传》)。
正如他“醉六十日”,以使文帝之“为武帝求婚于籍”,终于“不得言而止”(同上)一样,“酣饮”不过是他用以逃避现实的手段,内心的痛苦却是无法排遣的。
史书中“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的描写,就正是他痛苦内心的深刻表现。
阮籍咏怀诗经典名句赏析
![阮籍咏怀诗经典名句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90458f6bd97f192379e928.png)
阮籍咏怀诗经典名句赏析导读:篇一:阮籍《咏怀诗》一、意旨遥深的诗人:阮籍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时代状况:玄学。
篡权。
战乱。
黑暗。
竹林七贤:怀县(今属河南省)的山涛、向秀,尉氏(属陈留郡,今属河南省)的阮籍、阮咸,铚(zhì)县(今属安徽省)的嵇康,沛国(今安徽宿县西北)的刘伶,还有林沂(yí)(今属山东省)的王戎。
在“竹林七贤”中,山涛和王柔虽然很崇奉老庄的道家哲学,但也非常热心于名位利禄,所以,他们二人的生平在“竹林七贤”中比较富贵、显达,而不以文学著称,也没有留下很多好作品。
向秀、刘伶、阮咸虽然留下一些作品,但不算很多,只有向秀的《思旧赋》、刘伶的《酒德颂》等较为著称。
在七贤中,真正倜傥不群,富有个性,而且在文学上有较大成就的自然就是嵇康和阮籍了。
这两个人的作品风格完全不同,阮籍的风格是寓意遥深,志气旷逸。
前人评他们二人的诗说:“嵇诗清峻,软旨遥深。
”意思是说嵇康的诗清新、峻切,阮籍的诗意旨遥远、深微,难以测知。
如果从诗歌的艺术价值来说,嵇康的诗虽然也写得很好,但是,写得过于直率了,缺乏含蓄,没有蕴藉;阮籍的诗虽有一份哀怨之意,但很有节制,很含蓄。
所以阮籍的诗富于蕴藉、沉挚的意趣。
因而,在竹林七贤之中,在“正始时代”的作家之中,阮籍的文学成就是第一位的。
阮籍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
阮瑀“工于诗文、长于书札”,诗、文和书信都写得很好,曾担任过曹操的记室。
历史上记载: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喜怒不形于色”。
这是因为他所处的魏晋之交的乱世,不如此不足以远祸全身。
阮籍的性格,一方面他的生活非常放浪,秉赋有豪放的志意,不受一切外在的礼法的拘束。
另一方面,他为了能够在衰乱之世委曲求全地保全自己,而在内心非常有节制。
阮籍的诗之所以写的如此寓意遥深,他的为人之所以这样喜怒不形于色,正是因为他有两种相反的情感的缘故。
关于阮籍的为人,历史上记载说,他“内心淳至,以孝称,而疏于礼法”。
阮籍《咏怀诗》原文及赏析
![阮籍《咏怀诗》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1c973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6d.png)
咏怀诗[魏晋] 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分类标签: 孤独作品赏析【注释】夜中:夜半,半夜里。
帷:帐幔。
鉴:照。
这里指月光照在帐幔上。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写远处飞鸟的哀鸣,显出黑夜凄凉不安,寓有象征反常的意味。
孤鸿,一只离群的大雁。
号,叫。
翔鸟,夜里还在飞翔的鸟。
徘徊将和见?忧思独伤心:是说人不眠,鸟飞鸣,都这样徘徊不安,又将看到什么呢?景象如此凄凉,真令人暗自神伤。
【古诗今译】一个清凉的夜晚,时已夜半,一个人辗转反侧,久不能眠,于是索性起来弹琴。
明亮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上,寒气逼人,清冷的夜风徐徐吹来,撩动着我的的衣襟。
一只离群的大雁在野外哀鸣,林子里的鸟儿因惊恐儿而窜飞不停,叫声不时地从林子里传来。
一个人在夜色中徘徊不定,可是徘徊又能见到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呢?只有忧伤陪伴着我独自伤心。
【赏析】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魏末晋初文学家、思想家。
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竹林七贤之一。
阮籍是魏晋时代的名士,思想上崇尚老庄哲学,行为放荡,反对虚伪的礼教。
《晋书·阮籍传》说阮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由此看来,他的行为放荡乃是政治压抑下的一种消极反抗。
阮籍的《咏怀》诗共有八十二首,是诗人生平诗作的总题,不是一时所作,有感即发,类似于“杂诗”。
用曲折隐晦的笔调抒写了诗人在乱世之中找不到人生出路的内心苦闷,其中有的反映了当时黑暗的政治现实,有的是对虚伪的礼教的批判,也有的是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但是也不免带有消极颓废的色彩。
本篇是第一首,写诗人弹琴的情景,抒写了找不到人生出路的孤独、落寞、忧愁和不安。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诗人以一个“夜”字领起,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时间概念。
虽然描述的是一种极为平常的动态现象,但是却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极为复杂的感受,诗人展示的动作行为、所见所闻、心理状态等全部场景都发生在这个特定的时间里。
《咏怀》古诗词鉴赏
![《咏怀》古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4bb5dc3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9.png)
《咏怀》古诗词鉴赏《咏怀》古诗词鉴赏1原⽂:【咏怀】⼀⽇复⼀⼣,⼀⼣复⼀朝。
颜⾊改平常,精神⾃损消。
胸中怀汤⽕,变化故相招。
万事⽆穷极,知谋苦不饶。
但恐须臾间,魂⽓随风飘。
终⾝履薄冰,谁知我⼼焦。
赏析:阮籍在这⾸诗⾥,表现了⼀种很复杂的感情:既为⾃⼰的衰⽼⽽悲哀,⼜为友⼈的逝去⽽痛苦,最后以鄙弃现实作为解脱的道路。
诗的前四句说:由于时间的推移,他已失去了以前的容颜和肤⾊,精神也衰退了。
这四句起得似乎很平淡,但下⾯接着的两句——“临觞多哀楚,思我故时⼈”——却把感情突然强化了。
这⾥⼀⽅⾯显⽰出诗⼈不但已经衰⽼,⽽且还很寂寞,朋友都逝世了;另⼀⽅⾯更意味着从朋友的纷纷去世,诗⼈意识到⾃⼰也已在向死亡迫近。
在读过这两句以后,读者也就会感觉到在开头的四句中其实隐伏着深刻的恐惧感——为⽣命的即将消失⽽恐惧。
由此,在读下⾯的“对酒不能⾔,凄怆怀酸⾟”时,读者⾃然会懂得:诗⼈的这种强烈的痛苦,并不只是为了朋友,同时也为了⾃⼰。
再按下去的“愿耕东皋阳,谁与守其真”两句,虽似接得⼗分⾃然,其实经过惨淡经营。
它⼀⾯承续上⽂怀念朋友的思路:朋友已经没有了,谁与我⼀起去实现我的愿望——到⽥野(“东皋”)上去耕种以“守其真”。
另⼀⾯也就把⾃⼰所寻求的解脱途径显⽰了出来。
他在《⼤⼈先⽣传》中说:“陵天地⽽与浮明遨游⽆始终,⾃然之⾄真也。
”所谓“守其真”,就是保持这样的⽣活态度。
能做到这⼀点,也就不会再受衰⽼与死亡的威胁。
最后的四句,则是对这种⽣活态度的进⼀步申述。
“愁苦在⼀时”,是说⼈的愁苦都不过为⼀种短暂的东西⽽发,实在是不值得的。
《⼤⼈先⽣传》说:“岂希情乎世,系累于⼀时?”“愁苦在⼀时”与“系累于⼀时”,含意相近。
“⾼⾏伤微⾝”是说⾼洁的⾏为会伤害⾃⼰。
他否定这⼀切,是因为“曲”与“直”本来就没有⼀定的界限(“曲直何所为”即“何所为曲直”),今天是曲的,明天就成了直,⼀切都不是永恒的,那就不必为了这种⼀时的事情⽽愁苦甚⾄伤害⾃⼰。
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7f68a30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12.png)
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阮籍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深情、激越著称。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咏怀》一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入手,分析其艺术特点及其对后人的影响。
一、艺术特点1、奔放豪迈阮籍《咏怀》诗的最大特点就是奔放豪迈,这种豪放的风格体现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出他的个性和才华。
阮籍在诗中展现了自己的豪放、奔放的个性,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奔放的风格,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力量和生气,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2、情感深刻阮籍《咏怀》诗的另一个艺术特点就是情感深刻。
他的诗歌表现了他对生活、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充满了强烈的情感。
阮籍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悲愤、失落和思考,他的诗歌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情感体验。
3、意境深远阮籍《咏怀》诗的意境深远。
他通过诗歌表现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让人感受到了他的智慧和哲学思考。
阮籍的诗歌充满了深邃的思想,让人感受到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二、对后人的影响阮籍《咏怀》诗对后人的影响深远。
他的诗歌不仅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也影响了后世的思想和文化。
具体来说,阮籍《咏怀》诗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阮籍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参照,许多文学家受到了他的影响,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2、影响了后世的思想阮籍的诗歌不仅表现了他的个性和情感,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他的诗歌对后世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激发了后世人们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3、影响了后世的文化阮籍的诗歌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文化的载体。
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和文化状况,对后世的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诗歌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概括阮籍咏怀诗的特色
![概括阮籍咏怀诗的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71604b2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d.png)
概括阮籍咏怀诗的特色
阮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咏怀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而著称。
以下是阮籍咏怀诗的几个方面的特点:
1. 旷达豪放:阮籍的咏怀诗多描写个人的豪放情怀和远大志向,表现出一种豁达、超脱的境界。
2. 寄托情怀:阮籍的咏怀诗常常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3. 轻视尘世:阮籍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尘世事物的轻视和不屑,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俗的境界。
4. 不重视技巧:阮籍的诗歌中不重视技巧和雕饰,往往采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和简洁明快的表现手法,表现出独特的美感和意境。
5. 具有哲学深度:阮籍的咏怀诗不仅具有感人的情感,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如关于人生的意义、天地的玄妙等。
【赏析】《咏怀诗》其一阮籍
![【赏析】《咏怀诗》其一阮籍](https://img.taocdn.com/s3/m/04a680d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1.png)
【赏析】《咏怀诗》其一阮籍考研除了理论学习,也一定要重视作品的阅读。
只有积累一定量的感性的阅读,才能对作家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
以后大师兄会经常在公众号分享作品的赏析文章,希望对2023年考研的师弟师妹们有帮助,作品原文大家可以自己找来读。
《咏怀诗》其一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赏析六朝时期,五言诗的发展成为诗坛的主流。
在正始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应推竹林七贤中的阮籍。
阮籍有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抒写一生的志向、感触,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写夜中不寐,独自弹琴的情境。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这两句直写不寐弹琴之事,中间似有一段忧愁。
幽独不寐原来在《诗经》中就是君子忧时忧世的表现,如《柏舟》:“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但此诗全无一字明说忧愁为何,只是在明月清宵之中发散着一片忧愁的气氛。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明月清风的明亮清爽,是中宵实景,正衬出诗人弹琴的高致。
一片心境如明月的澄澈,又如清风的舒爽,寄托于夜半琴声之中,此中原无忧愁可以寻绎,但后面四句的徘徊忧思,却写出夜中不寐的根由,而使如此明亮的夜晚,如此高洁的琴声,都似弥漫着无穷的“忧思”。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由室中之景而移到户外,可看到听到外野北林之间孤鸿、翔鸟的飞翔鸣叫。
孤鸿、翔鸟的飞翔鸣叫,也许另有它们自身的原因,但在明月清宵之中飞鸣,正隐隐提示夜里耸动的一种不安。
诗人与飞鸟,都在这种不安之中徘徊而不寐。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这人与鸟的中夜徘徊,最后只是拥有满怀忧思而已,意望中的事物既不可得见,而只是让忧思淹没自己,触痛心弦而已。
这忧思是什么?作者没有具体明言,但整个明月清宵,中夜鸣琴的情境,都由此而似沉浸在一种忧愁里面,那种生命中的忧思,就在明月之中,在清风之中,随月照临,随风吹至。
作者介绍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
字嗣宗。
阮籍咏怀十九解析
![阮籍咏怀十九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41c7f0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9b.png)
阮籍咏怀十九解析一、阮籍其人1. 阮籍呢,是魏晋时期的一个大才子。
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啊,社会特别乱,今天这个当皇帝,明天那个当皇帝的,政治环境相当复杂。
他这个人呢,很有才华,但是又对现实特别不满。
他心里有很多想法,可是又不能直白地说出来,为啥呢?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啊。
所以他就把自己的这些想法、情感啊,都写进了他的诗里,这咏怀诗就是这么来的。
二、咏怀十九出处1. 咏怀十九出自阮籍的咏怀诗。
这咏怀诗一共八十多首呢,每一首都像是阮籍内心的一次独白。
他写这些诗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找一个宣泄自己情感的出口。
在那个压抑的时代,他只能通过这种隐晦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政治的看法。
三、注释与翻译(假设部分)1. 这诗里肯定有一些字词需要咱们来好好理解一下。
比如说有些生僻字啊,或者是有特殊含义的词。
当然具体的得看诗的原文内容。
不过咱们可以想象一下,在那个时候,阮籍用词肯定是很讲究的,他不会随随便便就用一个字。
2. 翻译的话呢,就是把这些古奥的文言文变成咱们现在能听懂的大白话。
这可不容易,因为要把阮籍诗里那种含蓄的情感也给翻译出来。
就好比把一幅精美的古画,用现代的语言重新描绘一遍,还得让它不失原来的韵味。
四、赏析1. 从情感表达上看,咏怀十九肯定是充满了阮籍的那种无奈和苦闷。
他看着周围乱糟糟的世界,自己却无能为力,这种感觉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鸟,想飞出去却找不到方向。
他可能在诗里用了很多隐喻的手法,表面上看是在描写一些自然景象或者是一些小事情,但实际上是在说那些大的社会问题或者是自己内心的挣扎。
2. 从艺术手法来讲,阮籍写诗的手法很独特。
他的诗就像一幅拼图,每一个部分都有它的意义,组合在一起才能看出全貌。
他可能会用对比的手法,把美好的东西和丑恶的东西放在一起写,让读者能更深刻地感受到那种反差。
比如说他可能会写美好的自然风光,然后紧接着写社会的黑暗,这样一对比,就更能凸显出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对阮籍咏怀诗的评价
![对阮籍咏怀诗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d1618a02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38.png)
对阮籍咏怀诗的评价阮籍的《咏怀诗》这东西,说实话,读了让人觉得心情复杂。
你知道吧,他可不是普通的诗人,写的诗啊,有时候让人觉得像是在跟人倾诉,又像是在跟自己对话,愣是把那种矛盾的情感和内心的挣扎给表达得淋漓尽致。
看似不经意的几句话,藏着不少东西,得细细琢磨才行。
咱们得说说阮籍的心态,真的是有点"鬼才"的那种。
他一生的境遇,说好听了是充满了才情,说难听了嘛,也挺有些悲剧色彩的。
阮籍那个时代,三国时期的动荡不安,国家破碎,百姓疾苦,几乎每个人都没法安稳度日。
阮籍嘛,本来也是个士族出身,家庭也算得上是有点背景的。
可是他生活中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和别人比起来,似乎也没什么值得羡慕的地方。
老是看他眼前一片混乱,心里满是疑惑和困惑,感觉他根本就不太想去理会这个世界上的那些虚伪的东西。
你看他在《咏怀诗》里写的那些东西,简直就是一肚子的不满,像个压抑了好久的小火山。
阮籍时常在诗中吐露心声,有时觉得自己活得挺无奈的,看到外面那些个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情形,他可能都想"算了,随它去吧"。
他说自己不懂这些世俗的争斗,觉得心累,又有点绝望。
他的诗就像是一场"自我疗伤"的过程,把自己心里的负能量一股脑地写出来,让别人看了都不禁有些同情。
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是他在内心世界里挣扎的痕迹。
再说阮籍的个性,啧啧,真的是有点"天马行空"。
在那个年代,社会对士人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尤其是在礼仪、言谈举止上,都得小心翼翼。
可阮籍偏偏不走寻常路,一会儿喝酒,一会儿睡觉,根本不把那些看似重要的东西当回事。
你看他写《咏怀诗》的时候,既没有什么高谈阔论,也不去迎合任何人的想法,他只是把自己内心的感受真真切切地表达了出来,啥矫情的修辞都不加,直截了当。
你不得不佩服他,这种"我行我素"的态度,放在今天也许有点不合时宜,但放在当时,简直就是"天才"的体现。
《咏怀(其一)》的原文及赏析
![《咏怀(其一)》的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42cef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b0.png)
《咏怀(其一)》的原文及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咏怀(其一)》的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阮籍《咏怀(其一)》原文: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阮籍《咏怀(其一)》赏析阮籍的《咏怀诗》共八十二首,非一时之作。
其内容主要表现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因当时现实引起复杂矛盾而产生的苦闷心情。
本诗是《咏怀》的第一首,主要表现作者夜晚孤独、凄清的心情。
诗的前两句,点明时间、诗的主人公、主人公在做什么。
时间是“夜中”,主人公是诗的作者,他因“不能寐”而起坐弹琴。
中间四句描写景物: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窗帷照在主人公的身上,清风也透过窗帷吹拂主人公的.衣襟,孤独的鸿雁在野外哀号,飞翔的鸟儿在北林悲鸣。
前两句显出主人公的孤独,后两句见出其处境的凄清。
最后两句写主人公的心态,先说自己得不到任何的慰藉,又说自己独坐既忧愁又伤心。
本诗的主要艺术特点:1.以景喻情。
主人公独坐,只有明月相照,清风相拂,但明月、清风何能理会他的心情?主人公只能感到自己的孤独,他弹出的琴声,自然更是无人理会。
而主人公听到的是孤鸿哀号,翔鸟悲鸣,这凄清的景物,正以见出主人公对自己处境的凄清之感。
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描写,曲折地表达出在当时恐怖政治统治下的自己的孤独和凄清,从而表现了对当时现实的不满。
2.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
前两句叙事,中间四句写景,结尾抒情。
但其重点在写景,所费笔墨较多,旨在通过写景来曲折表达心态,从而突出本诗的主题思想。
【关于《咏怀(其一)》的原文及赏析】。
阮籍《咏怀》原文及赏析
![阮籍《咏怀》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e3700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1.png)
咏怀[魏晋] 阮籍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
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
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
作品赏析在阮籍那个时代里,有相当一部分士大夫对在思想界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由怀疑而不满,阮籍也是其中的一个。
他认为,儒家所提倡的“礼法”是“束缚下民”的可怕又可恶的东西,他们所鼓吹的那些神圣的原则不过是“竭天地万物之至,以奉声色无穷之欲”(见其所著《达庄论》)。
因此,他不愿为这些原则奉献自己,但又不知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究竟何在。
这使他的诗歌经常显示出一种焦灼的情绪和悲观的色彩。
这首诗也是如此。
古代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成语,意思是:桃李虽然不会说话,无法为自己宣扬,但总有许多人前去观赏它们的花朵,采摘甘美的果实,其树下自然而然地会被人们踏出一条路(“蹊”)来。
此诗的前四句说:在东园的桃李这样的嘉树下,曾经聚集过很多的人,热闹非凡;但当秋风吹得豆叶(“藿”)在空中飘荡时,桃李就开始凋零,最终便只能剩下光秃的树枝了。
由此,诗人领悟到了一个真理:有盛必有衰,有繁华必有憔悴;今日的高堂大厦,不久就会倒塌,而成为长满荆棘、枸杞等植物的荒凉之地。
——这就是第五、六句的诗意。
既然如此,眼前的功名富贵就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没有当前的显赫,也就不会有未来的没落的痛苦吧。
所以诗人在其后的四句中又说:我不如赶快离开这个名利场,骑马到西山去隐居;这样做虽然要抛妻撇子,但在这个世界上我连自身都保不住,又何必对妻子恋恋不舍?然而,这也不是一条可以使人生获得安慰的道路。
从名利场逃避到山野,也不过是使自己从园苑中的桃李变为荒郊的野草罢了。
桃李开始凋零时,野草虽然仍很茂密,但到了年底,严霜覆盖在野草之上,野草也就完结(“已”)了。
在此诗的最后两句中,诗人就又轻易地否定了他自己找出来的解脱之路。
所以,从此诗中只能得出如下的结论:人生实在太悲哀了。
目下的繁华固然预示着他日的灭亡,但舍弃了繁华又不能逃脱灭亡的命运。
赏析阮籍咏怀诗
![赏析阮籍咏怀诗](https://img.taocdn.com/s3/m/8aa48ae2998fcc22bcd10d8b.png)
•
咏怀诗的艺术特点
• 一、从对传统艺术手法的继承来看,阮籍继承了《诗经》、 “楚辞”的优良传统,多使用比喻、象征、典故等比兴艺 术手法,使咏怀诗呈现出含蓄蕴藉、委婉曲折的艺术风格。 其诗意在吟咏怀抱,抒发情感,旨在意会。
长于比兴 工于象征 精于用典
二、从创作宗旨和体制结构来看,古诗十九首, 曹植和其他建安诗人的杂诗、言志诗、咏史诗,对 阮籍《咏怀诗》都有直接的启迪。
建安诗人中,阮瑀和曹植对阮籍的影响最大。阮瑀是邺下 文人中最爱深思、情绪较为凄郁的一位。阮籍承传了他父 亲这种忧郁、沉思的气质,并且继承了他的诗歌艺术,其 《咏怀诗》之不重雕琢,也是家传的一种诗风。 从体制结构上看,曹植的《杂诗》七首,正是阮诗的先导。 其洁静精微的结构,深闳广大的意境,章法多变的特点, 以及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征都被阮籍所吸收 。
阮籍是特定时代中的悲剧人物。历史唤起了个性的觉醒,促 使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去追求人格的尊严、生命的完美,追求 真诚的道德、自由的生活,却并不给这种追求以实现的希望。 然而阮籍的追求并不是没有意义的。确实,从未有人像他那 样把人生描绘得如此沉闷、孤独、阴冷,但这并不纯然是消 极的东西。它比前人的文学更为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制度压迫 人性的本质。而且,人们从《咏怀诗》中,同时也感受到了 对生命的完美的期望和执着的爱恋。它对生命的哀叹,也是 对生命的歌颂。
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8226a07b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d7.png)
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首先,阮籍的《咏怀》体现了他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想。
阮籍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饱受亲历战乱、家国沦丧的痛苦,对社会现实感到深深的愤慨和无奈。
在这种情感的熏陶下,他的诗歌充满了激情和悲怆。
《咏怀》中,他用悲壮的笔墨描绘了自己心中对国家兴亡、民众遭难的思考和感慨,表达了对家园沉沦的愤懑,对人命如草芥的感叹。
他不仅感受着个体的痛苦,也代表了许多中国古代诗人对国家命运和社会人伦的忧虑和关切。
其次,阮籍的《咏怀》富有音乐性与鲜明的个性韵味。
阮籍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具音乐天赋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充满了音乐的美感。
《咏怀》中的诗句节奏韵律清晰流畅,语言优美。
他能够利用声韵、格律等手法,营造出独特的音韵美感,并能够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其音乐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同时,他的《咏怀》也展示了他独特的个性韵味。
他在诗歌表达上敢于直面社会现实,不回避现实的残酷与黑暗,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这一点在当时的诗坛堪称独具特色。
这种鲜明的个性韵味也成为《咏怀》的一大特点。
再者,阮籍的《咏怀》是诗歌表现形式上的创新。
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咏怀》的形式是非常独特的。
诗中,阮籍运用了叙事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通过描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结合事实的叙述,以引发读者的共鸣。
同时,《咏怀》也采用了诗歌对话的手法,使得整个诗篇更加生动鲜活。
这种新颖的表现形式,使得《咏怀》在当时的诗坛上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和吸引力。
最后,阮籍的《咏怀》具有时代气息和普世意义。
尽管距离阮籍生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千余年,但是《咏怀》中所呈现出的对生活的侧重、对世间万事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性的探讨,却是永恒不衰的。
在当今社会,人们依然能够从中得到启示和启发。
阮籍的《咏怀》具有时代气息,同时也具有普世意义。
总之,阮籍的诗歌《咏怀》是他诗歌艺术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现。
诗中融入了他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想,具有音乐性与鲜明的个性韵味,创新了诗歌表现形式,同时具有时代气息和普世意义。
阮籍咏怀诗经典名句鉴赏
![阮籍咏怀诗经典名句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45cb9f37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f.png)
阮籍咏怀诗经典名句鉴赏阮籍早年崇尚儒家思想,志在用世,由于对现实的失望和深感生命无常,因此采取了蔑弃礼法名教的愤激态度,转到以隐世为旨趣的道家思想轨道上来。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阮籍咏怀诗经典名句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阮籍《咏怀诗》一、意旨遥深的诗人:阮籍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时代状况:玄学。
篡权。
战乱。
黑暗。
竹林七贤:怀县(今属河南省)的山涛、向秀,尉氏(属陈留郡,今属河南省)的阮籍、阮咸,铚(zhì)县(今属安徽省)的嵇康,沛国(今安徽宿县西北)的刘伶,还有林沂(yí)(今属山东省)的王戎。
在“竹林七贤”中,山涛和王柔虽然很崇奉老庄的道家哲学,但也非常热心于名位利禄,所以,他们二人的生平在“竹林七贤”中比较富贵、显达,而不以文学著称,也没有留下很多好作品。
向秀、刘伶、阮咸虽然留下一些作品,但不算很多,只有向秀的《思旧赋》、刘伶的《酒德颂》等较为著称。
在七贤中,真正倜傥不群,富有个性,而且在文学上有较大成就的自然就是嵇康和阮籍了。
这两个人的作品风格完全不同,阮籍的风格是寓意遥深,志气旷逸。
前人评他们二人的诗说:“嵇诗清峻,软旨遥深。
”意思是说嵇康的诗清新、峻切,阮籍的诗意旨遥远、深微,难以测知。
如果从诗歌的艺术价值来说,嵇康的诗虽然也写得很好,但是,写得过于直率了,缺乏含蓄,没有蕴藉;阮籍的诗虽有一份哀怨之意,但很有节制,很含蓄。
所以阮籍的诗富于蕴藉、沉挚的意趣。
因而,在竹林七贤之中,在“正始时代”的作家之中,阮籍的文学成就是第一位的。
阮籍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
阮瑀“工于诗文、长于书札”,诗、文和书信都写得很好,曾担任过曹操的记室。
历史上记载: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喜怒不形于色”。
这是因为他所处的魏晋之交的乱世,不如此不足以远祸全身。
阮籍的性格,一方面他的生活非常放浪,秉赋有豪放的志意,不受一切外在的礼法的拘束。
另一方面,他为了能够在衰乱之世委曲求全地保全自己,而在内心非常有节制。
概括阮籍咏怀诗的特色
![概括阮籍咏怀诗的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daa9514f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6.png)
概括阮籍咏怀诗的特色
阮籍是南朝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的咏怀诗以情感深沉、意境幽远、艺术表达独特等特点而闻名。
以下是对阮籍咏怀诗的特色进行概括:
1. 深邃的情感表达:阮籍的咏怀诗常常流露出对人生苦难和世事无常的深切体验,情感真挚而内敛。
2. 独特的意象描绘:阮籍巧妙地使用丰富而独特的意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内心的离愁别绪和孤寂之感。
3. 幽远的意境塑造:阮籍的咏怀诗往往营造出一种幽远的氛围,通过对孤独、忧伤、离散等主题的描绘,使读者在诗中感受到一种超越凡俗的境界。
4. 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阮籍的咏怀诗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具有深刻的人生感悟。
总之,阮籍的咏怀诗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意象描绘和意境塑造而备受赞誉,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珍品。
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原文、注释及解析
![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原文、注释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f0dbc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5c.png)
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咏怀诗[三国魏] 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②,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③,翔鸟鸣北林④。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释〕①本篇选自《文选》。
作者《咏怀》共有八十余篇,《文选》选入十七篇。
本篇列《咏怀》诸篇之首。
②帷,帐幔。
鉴,照见。
③号,鸣叫。
④北林,北面的树林。
《诗经·秦风·晨风》:“鴥彼晨风,郁彼北林。
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故后人往往用“北林”暗寓思念和忧虑之意。
〔解析〕阮籍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曾被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誉为中国古诗中“格调最高”之作。
据臧荣绪《晋书》:“籍属文初不苦思,率尔便作,成陈留八十余篇。
”据此,“咏怀”之名,疑非阮籍所按,而是梁昭明太子萧统编《文选》选录其中十七首时所加。
自然,这个问题,恐怕难以弄清楚了。
但是,这八十余首诗,虽非作于一时,专咏一事,但他们却又具有颇多的共同之处,也就是内容虽然不同,反映的却都是诗人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的深刻感受,因而从这一角度着眼又不妨把它们视作“组诗”。
后人在论及阮籍诗作时一向将这八十余首《咏怀》诗作一个整体来分析研究,其原因也即在此。
阮籍生当魏晋易代,曹魏王朝已经腐败没落,但正在紧锣密鼓阴谋篡政的司马氏集团更是凶恶残暴,为了取曹魏而代之,他们培殖亲信,结成死党,翦灭异己,镇压反抗,以致“名士少有全者”。
阮籍并非曹魏的不贰之臣,更不甘心同司马氏集团同流合污,面临如此险恶的政治环境,他若稍有不慎,便会立即招来杀身之祸。
《晋书》本传说他“性至慎”,“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正是他在这特定的时代里为避祸全身而采取的处世策略。
而其实,他内心充满了难言之痛。
“生命无期度,朝夕有不虞”,“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这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忧思,泄之于诗便形成了一种深文隐曲、旨意难明的特点。
《文选》李善注早就指出:“咏怀者谓人情怀。
籍于魏末晋文之代,常虑祸患及己,故有此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阮籍《咏怀(其一)》赏析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阮籍,魏晋易代时人,作有咏怀诗共八十二首。
《夜中不能寐》是咏怀诗的第一首。
清代东方树说:“此是八十一首的发端,不过总言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
”咏怀诗几乎都为写景诗,一切景语皆情语,且看阮籍如何情景交融,用纯文本咏心中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首联即交代了故事的时间、起因、地点,发展,颇有些娓娓道来、一叙愁肠之势。
在浓黑的深夜里诗人却辗转难眠,只得起身抚琴,希望平静内心以此唤得睡眠,打发漫漫长夜。
屈原在《楚辞?渔父》里说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表现得清高又孤苦悲凉,而阮籍的众人皆眠我独醒,难道不也是因清高又孤苦悲凉吗?夜的掩护和心灵的空洞使人胡思乱想这是顺其自然,又无可奈何之事。
排除身体疾病原因,使人无法睡眠,也只有是因心灵太重的枷锁,扰人清梦了。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
”目光所及,清冷如水的月光柔柔地在薄薄的帷幔上流泄,钻进室内的清风吹动着我的衣襟。
此时大自然的景物闯进了我们的视野,这些感官的感受带给人的往往是最直接的冲击和震荡。
“明月”、“清风”都是缠绕在诗人的周身,使诗人光华皓月,宛如清爽佳人。
“明月”、“清风”都给人以高洁纯净之感,不矫揉造作却又沁人心脾、洗涤内心。
诗人也许是想借“明月”、“清风”自我表白,抒发不与世事沉浮,保持“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高洁志向绝不放弃的决心和坚持。
这时我们可以推断诗人此时的内心应该是较为平静且祥和的,因为当人们内心有了决定以后都是会比较从容和淡定的。
我想如果诗人此时罢手就此睡去,应该可以好眠。
但是,阮籍被誉为最为矛盾的诗人,此人内心肯定不会就此罢手。
“孤鸿号外野。
翔鸟鸣北林。
”伴随着感官的感受,诗人的听觉也受到了干扰和冲击。
诗人此时平静的内心又掀起了涟漪,再现波澜。
“孤鸿”在野外哀嚎,因为月明所以鸟儿在林子里飞翔。
其实看到这里,读者可能会和我一样从两个视角分析,但是很可能殊途同归,同得一理。
其一,我们都知道阮籍是隐居山林的,所以夜晚总是很能听到大自然的声音,什么飞禽走兽,在夜深人静嚎一嚎很常见,而值得思考的是诗人独听到孤独无依的大雁在哀叫,只有月明才会在夜晚飞翔的鸟儿的鸣叫,这难道不足以说明问题?我们知道鸿鹄是有远大志向的,翔鸟是执着追寻圣洁的月光的,而诗人只听到这两种动物的声音,显然是以此来表内心的孤寂、壮志难酬无人知晓,以孤鸿和翔鸟自拟了。
其二,“孤鸿”、“翔鸟”是诗人虚拟夸大而听到的声音,是诗人自己的内心言语。
因此,不管如何解释,这两句诗展现的都是诗人孤寂、壮志难酬的内心苦闷世界。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承上,“孤鸿”、“翔鸟”徘徊嘶鸣又能得到什么呢,只能独自伤心罢了。
诗人此时的内心应该是空前矛盾的,悲哀到底但又有看破红尘的释然,但是诗人真的能释然得彻彻底底吗?我想,充满才情和报复的阮籍是不能真真正正的内心平静、甘愿的安于平淡而碌碌无为的,但是身处乱世,又有奸臣当道,无计可施的阮籍除了归隐山林,保全本心还能做什么?即使不甘愿,又能怎样呢?
《夜中不能寐》这首诗充分展现了阮籍矛盾的内心世界:归隐山林却用不甘平淡、孤苦寂寞又清高绝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