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内容提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禅宗是隋唐以来最重要的中国佛教宗派之一,而且也是汉地佛教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宗派。禅宗一反隋唐以来其他宗派拘泥于经典和陷于繁琐的名相分析的习气,而是标榜“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以彻见心性之本源,(“见性成佛”)为宗旨,自以为是“以心传心”的“教外别传”。因此禅宗又叫佛心宗。

禅即禅那,或译静虑、思维修,它是思维心虑的方法,就是将心专注于某一对象,在彻底寂静中深密思维的状态。佛教大乘、小乘都要修禅,但他们修习的方法和达到的境界往往不尽相同。禅宗的得名,首先由于他它对禅修的实践的高度重视,与其他佛教宗派将重点放在经典。理论的解释和研讨等截然不同,禅宗初期所传的教法就是静坐默念,发明佛心,收摄精神,这些与禅的要求没有区别,故称为禅宗;其次是它对于禅修的理论和时间都有重大发展,比如荷泽宗的宗密区分禅法为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如来清静禅等五种,后世的禅师又以六度所设之禅为如来禅,达摩所传的心印为祖师禅,这些都对以后的禅学有很大影响。禅作为一种宗派的称呼,始于唐中叶以后。

禅宗重视实悟而轻视理论,在单纯哲学思辨层面并无多少建树,其理论基础主要是继承《楞伽经》、《大

乘起信论》等思想,以自身本具的如来藏自性清净新为世界万物之本体。禅宗的特点体现在实践层面,它是以自身本具的真心为修为的基础;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无有染着为修正的目标;以直指本心,见性成佛为修道的宗旨;以不立文字,以心印心为传到的准则;以棒喝、机锋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为接引学人的方法。

(一祖)迦叶

直到28代菩提达摩

(二祖)慧可

(三祖)僧璀

(四祖)道信

(五祖)弘忍

(六祖)慧能等,

慧能的思想

在禅宗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就是后来被推为六祖的慧能。慧能(638-713),又作惠能,俗姓卢,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东)据说慧能早年丧父,家贫,靠砍柴担水奉养寡母。一天担柴到了市里,听客诵读《金刚经》,当下开悟。

慧能于676年,复于南海法性寺,依印宗法师出家。翌年,迁至韶阳曹溪宝林寺,弘扬“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因此慧能禅又称“草席法门”,与神秀在北方所倡的渐悟法门相对,史称“南顿北渐”、“南能北秀”。其弟子法海将其说法汇编成书,名《六祖法宝坛经》,盛行于世,它是后来禅宗的宗经。

慧能的弟子众多,有青原行思、南岳怀让、菏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青原分为曹洞、云门、法眼。南岳后来又派生出临济、沩仰二宗。即物价传承。中国后来的禅宗各派都是从慧能一系派生出来的。

一、慧能所说的“自性”

慧能的禅宗强调“自性自度”,自性是慧能禅宗哲学最重要的本体论该能。自性是世界万法的本源和根基,是宇宙最高的真理,是清净的佛性,同时又是众生的本心、本性。

《坛经·般若品》:心量宽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分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这就是说自性本体,是无色无臭没有形相方所的,它没有任何规定和限制,因而也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就像虚空一样,了无痕迹。

《坛经·般若品》接着说:“世界虚空,能含万

法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

一切大海,诸须弥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

是。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因此慧能的自性本体的特点是,它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是一种处在虚假的世俗世界之外的东西。自性超越诸法,但又包容诸法,这后面一点与佛学传统的真如概念不同的。

《坛经·护法品》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是

思量,即是转时。生六时,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

皆从自性起用。

外无义务而能建立,解释本心生万种法……心生

种种法生,新灭种中法灭。

因此慧能的哲学是将自性、本心、真如佛性作为

世界万物存在的本体。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慧能思想在本体论上是收到《楞qie二声伽经》、《起信论》和华严宗的如来藏思想影响的。

由于慧能的禅思想中,众生本具的自性清净心,同时又是佛性,因此佛性是本来具有,不须外求的相传慧能初谒五祖,五祖试问其所从来,所求何物。慧能回答:“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五祖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怎么能作佛呢?”慧能回答说:“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因此人人皆平等地具有真如佛性,凡、圣的区别仅在于是否悟到了它,禅宗“见性成佛”的修道宗旨,就是从这里引申出来的。

二、即心即佛与自见本心

《坛经·付嘱品》说:我心自有佛,至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

这就是所谓“即心即佛”。这所谓心,即是本心,本心即是真如佛性,即是如来清净法身;所以佛在心中,自心成佛,不老外求。

“即心即佛”规定了禅宗修道的目标就是“自见本心”。

如《坛经·行由品》:“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

用此心,直了成佛”

《坛经·般若品》:“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所以求道的过程不是要追求一个外在的真理,而是去除遮蔽、发明本心。

这自见本心,也体现了禅宗反对净土宗等的“他力”佛教,而主张“自力”的立场。所以在修道中要依靠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自性自度”、“真性自用”。因此,慧能所说的教法是令学者道者“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般若品》、“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成佛道”。《忏悔品》

三、无住生心

所谓“无住生心”,就是要在没有执着的情况下,保持心的圆融无滞,,自然流转。这就不是消灭一切念率使心趋于死寂,也不是使心驰骋于外,而是要时刻守住自心,使其自由无碍。慧能描述这种境界说:“一切即一,以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